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此举,让薛远征得到几乎所有陆军将士的敬仰,为他后来迈入政界打下了基础。

    事后,他还获得了破格晋升,以陆军上将身份退役。

    不过,最为重要的,依然是他在从政后的表现。

    虽然西方记者经常拿他跟缔造迢曼帝国的头号功臣,维尔德一世的铁血宰相做比较,把他说成梁夏帝国的铁血首辅,但是除掉在陆军服役,并且官至上将这一点,薛远征跟纽兰联邦的瘸子




第95章 惊天计划
    会议室内,十多名内阁大臣,也就是外交大臣、工业与商务大臣、财政与税务大臣、科技与教育大臣、矿产与资源大臣、农业与水利大臣、文化与宣传大臣、交通与运输大臣、以及海外领地事务大臣等九位文职官员,加上陆军总司令与海军总司令,总共十一名战时内阁成员已经等候多时。

    内阁首辅加上这十一名大臣,所组成的非正式机构,又被称为“御前内阁”。

    始武大帝时期,御前内阁才是帝国的核心权力机构。在宪改之后,才通过扩充席位组建了后来的内阁。

    房间里面,还有两个非内阁元老。

    其中一个是十天前才告老还乡的前任海军总司令祝世建,另外一个嘛,是十多年前离开了陆军司令部的马钟毅。

    相对而言,祝世建的精神状态比马钟毅好得多。

    不止因为比马钟毅小了几岁,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关。祝世建不但烟酒不沾,而且生活与工作很有规律,也非常懂得自律,哪怕在告老还乡之后,也依然坚持早起,在清晨锻炼半个小时。

    此外,祝世建这一辈子都算得上顺风顺水。至于马钟毅,他在战后遭受了很多不公平的非议。

    每一个内阁大臣的手上都有一份文件,内容是一模一样,其实是同一份文件的副本。

    只是,祝世建与马钟毅没有,不是他们的涉密权限不够,因为这份绝密文件是他俩在十多年前主持拟定的。

    十一位内阁大臣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份绝密文件。

    虽然一个个都是万分的震惊,但是没有一名内阁大臣敢否认这份盖了龙印,还有八大国柱印章的文件的真实性。这与传说什么的无关,因为这九个印章所代表的,就是缔造帝国的九大存在。

    哪怕到了现在,这九大存在的后代在帝国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其实,坐在这个房间里面的十三个人,还有最后来的薛远征,都跟这九个印章背后的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薛远征到来后,讨论并没有受到影响。

    争论的焦点已经不再是文件本身,而是如何才能够实现这份绝密文件里提到的计划。

    难度,那不是一般的大!

    其实,通过文件展示出来的只是计划的一部分,很多的敏感内容,或者说暂时不能公开的内容都用黑色墨迹抹掉了。

    即便只是展示出来的这部分,都非常的吓人了。

    有多吓人!

    梁夏帝国要单挑全世界!

    至少,在拟定该计划的时候,也就是新历85年的前后,帝国的决策者们,没哪个想过要跟其他国家结盟。

    按照文件里提到的,在对上一次大战做总结的时候,得出的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就是被盟友拖累。

    遭受的败绩几乎全都跟盟友有关!

    为了保住盟友,帝国遭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而且在做出艰苦努力之后,并没获得相应的回报。

    既然盟友无用,要盟友干啥

    单干,难道赢不了

    正是如此,在大战之后,帝国的所有战略计划,以及所有的长远建设,都在为这套计划服务。

    这其中就包括在薛远征上台之后,在全国搞的基础建设,特别是在西部地区修建铁路与公路,以及通过政策引导让跟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向内陆转移,甚至还包括陆军与海军的军事改革。

    后来,跟骆沙联邦和解,不在该计划之中,算是意外吧。

    正是如此,梁夏帝国至今没有跟骆沙联邦签署真正意义上的同盟条约,所谓的盟约其实是一份没有什么约束力,很多关键条款有多种解释,中心内容与核心含义均模棱两可的友好条约。

    哪怕到了现在,帝国高层都没考虑跟骆沙联邦结盟的可能性。

    要说的话,骆沙联邦也是一个拖油瓶,而且跟帝国有着难以调和,甚至能说是根本没办法化解的矛盾。

    别的不说,在缔结友好条约之后,骆沙联邦仍然在不断的重申拥有耶尼塞-巴尔卡什以东地区



第96章 战争机器启动
    “各位,有想法就说出来吧。这里也没有外人,不需要藏着掖着。”

    薛远征这番话,可以说是相当客气了。也是在暗示这些平日里小心谨慎的大臣,他们已经获得了战时内阁的入场券。

    只是,没有人开口。

    见此情形,薛远征暗自叹了口气。

    十一个人,包括两位总司令,竟然没一个接话,而且胆小怕事的模样,换成任何人都会鬼火直冒。

    要说的话,不能怪别人,问题主要出在薛远征身上。

    十年之前,当选内阁首辅的时候,薛远征还不到五十岁,由此成为了宪改之后最年轻的首辅大臣。

    虽然有唐祖德这个舅舅,以及来自陆军将士的支持,此前还在战争部干过,有一些从政经验,但是面对狂潮般的大萧条,连五十岁都没有的薛远征依然显得有点稚嫩,要力挽狂澜的话,就得用非常手段。

    薛远征确实有非常手段。

    上台之后,他立即着手推行“内陆开发”战略。在西北与西南地区修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把集中在东部与南部滨海地区的重工业,沿南江与粤江向内陆迁移,以此推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扩大政府的赤字开支,以发行国债、融资等方式,扩大社会投资与刺激国内消费。

    在此期间,薛远征对内阁动了大手术,几乎撤换了半数内阁大臣,还撤并与新增了数个部门。为了推进相关的立法,他还把手伸向了论议两院,以各种各样的手段实现了对论议两院的绝对控制。

    一步步的,薛远征成为了帝国的铁血首辅。

    十年下来,敢跟他对着干的,早成了白骨。

    留下来的,要么是他栽培扶持的亲信,要么是没有主见的老好人,要么是城府极深的老油条。

    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这些人肯定不会随便发表意见。

    “既然大家还没有想好,我就说几句。”

    薛远征说出这句话之后,其他人才抬起头,朝他看过去,有几个近视的大臣还装模作样的推了推眼镜。

    “我在几年之前就说过,豺狼的肚腹,永远填不满。”薛远征的目光从与会的大臣身上扫过,还习惯性的在桌面上敲了几下。“二十二年之前,狭夷蛮邦突然向我们宣战,还出兵攻占南北撒豆群岛,封锁与控制守望者海峡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到,类似事情肯定会再次发生,还会更惨烈。今天发生的一切,不但证明了这个猜测,还用一整支舰队、数千名官兵的鲜血与生命警告我们,对敌人的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所能导致的,都只会是惨痛的失败。”

    这番话说得非常重,还明显针对某些内阁大臣。

    虽然在大战结束后,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比如海外领地的问题,帝国与狭夷皇国的关系一度变得非常的紧张。

    当时,在塞巴和会期间,双方差点就谈崩。

    最后是在其他列强出面调解之后,特别是纽兰联邦表明立场之后,双方才就海外领地争端达成被称为“二十年租约”的协议,也就是在正式缔约二十年之后,狭夷皇国把非法侵占的海外领地归还给梁夏帝国。

    只是,双方并没有正式缔结和平条约。

    也就是说,这份协议的法律效力存疑。

    直到现在,在上次大战爆发之前属于帝国,或者是由帝国实际控制的北马群岛,锁门群岛与新卡群岛等众多的岛屿,还有炎海南部的一些殖民地仍然被狭夷皇国占领,没有按照协议归还给帝国。

    在这几年,帝国一直通过外交等途径,向狭夷当局提出,按照塞巴和会期间达成的协议解决海外领地纷争,要求狭夷皇国在新历100年的年底,归还在大战期间非法侵占的属于帝国的海外领地。

    为此,有很多帝国臣民抱有幻想,觉得能通过谈判拿回那些海外领地。

    关键,连一些内阁大臣都是如此天真!

    要说的话,那些被狭夷皇国强取豪夺的海外领地根本就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有价值的殖民地,几乎全都落到了布兰王国、洛克共和国与纽兰联邦的手上,狭夷皇国分到的,也就是一些残羹剩汤。



第97章 迎难而上
    炎海东北,足岛海峡的南部海域,“帝都”号舰队航母。

    太阳已经落到海天线上,快到吃晚饭的时间了,飞行甲板上,航空勤务部门的官兵还在忙碌。

    北面,一支庞大的机群正在接近。

    不是敌机,是从内陆机场赶过来的第三舰载航空兵联队的舰载机。

    李铭博把晚餐,也就是一个夹了两块牛肉的特大号汉堡包送来的时候,第一批舰载机已经进入了着舰航道。

    在饮食习惯上,帝国海军倾向于西餐。

    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西餐的制作方式更加简单,吃起来方便,热量也更高,非常适合日常作业强度很高的海军官兵。

    拿汉堡包来说,一个能管大半天。

    如果条件允许,厨师也会烹制一些符合大家口味的菜肴。

    “有没有新的消息”

    在白止战问出来后,李铭博只是摇了摇头。

    白止战没多问,忍不住叹了口气。

    十天之前,他没有返回第一航空特混舰队,而是跟着李云翔去了刺州,登上了刚刚完成维修的“帝都”号舰队航母。

    随后,白止战晋升海军准将,担任第三航空特混舰队临代司令官。

    此外,他还兼任第一航空特混舰队临代司令官。

    这不是白止战自己做的选择,而是猜拳的结果。

    离开帝都之前,新任海军总司令刘长勋把一个难题丢给了白止战与刘向真。

    谁去澄江港指挥特混群

    当然,另外一个就得去刺州接管刚刚形成战斗力的第三航空特混舰队。

    刘长勋没有直接安排刘向真去澄江港,已经给足白止战面子,毕竟刘向真原本就是南方舰队的人。

    出于公平,刘向真提议猜拳。

    白止战也很够意思,提出一次定胜负,如果他输了或者平局,都是由刘向真去澄江港指挥特混群。

    结果,两人都出的剪刀。

    至于让白止战保留第一航空特混舰队临代司令官的头衔,其实是出于保密需要,即不能因为人事变动走漏消息。

    正是如此,第一与第二航空特混舰队组成的特混群归刘向真指挥。

    由白止战指挥的是以两艘“帝都”级舰队航母为核心的第三航空特混舰队。

    这也是帝国海军的新锐力量。

    两艘航母,即“帝都”号与“陪京”号都在去年年底交付给海军,到现在都没有完成全部的训练科目。

    关键就是,这两艘按照“华城条约”与“伦泰条约”标准建造的舰队航母,为了达到海军提出的战术性能,用了很多新技术与新设备,产生了很多在设计时根本没考虑到,也没办法预知的问题。

    按照计划,这两艘航母都应该在明年的六月底之前加入战斗序列。

    和平时期,多两艘航母与少两艘航母,对海军来说,其实没什么关系,毕竟用到航母的主要是每年一度的舰队演习。

    随着局势恶化,这两艘航母的价值体现了出来。

    不要忘了,狭夷海军已经获得两艘“瑞和”级,连东望洋对岸的纽兰海军也有足足五艘大型舰队航母。

    “龙江”级的战斗力再强大,也很难以少胜多。

    所幸,配属给第三航空特混舰队的舰载航空兵早已完成训练,其中三分之二的飞行员是来自另外两支航空兵联队的老手,即便是新手,也在航校学习与训练了好几年,很多还参加过历年的舰队演习。

    其实,对帝国海军来说,飞行员一直不是主要问题。

    根据民间机构统计,通过举办国际飞行竞速比赛等方式,支持与鼓励航空产业,所以帝国民间飞行员数量在二十万以上,为全球之最,而且大部分飞行员的年纪在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

    战时,这些民间飞行员就是海军与陆军航空兵的预备队!

    保守估计,帝国能够在一年之内动员五万名飞行员,组建上百支联队规模的战术航空兵部队。

    至于飞机,那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



第99章 半支舰队
    “有了有了有了,有消息了!”

    李铭博大喊着跑过来的时候,把大家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看他那样子,像是天快要塌下来了。

    所幸,李铭博已经注意到了。

    瞪了眼几个在偷笑的航海部门的参谋,李铭博才控制住情绪,朝白止战走过去。

    虽然他仍然是航海参谋,但是白止战亲自负责航空作战,而且不存在跟敌舰队进行炮战的可能性,关键是还没有认命参谋长,所以在很多时候,李铭博肩负起了特混舰队参谋长的职责。

    要说的话,有就是管好舰队司令部的参谋。

    “刚刚收到的电报,老朱与老申都找到了。”

    “啥!”
1...2930313233...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