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山海经之三子传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丑不怪

    但忽而间,他又落落寡欢地坐将下来,满面伤感之色。

    亚猛见状,不禁问道:“大神:我们今日大获全胜,正该高兴才对,大神却为何闷闷不乐起来”

    “唉……诸位道友,我是后悔不及啊。我如果早知道此阵如此厉害,当时就应该请诸位道友在钟山摆下。如此,我就不会失去我儿钟鼓和那几位道友,钟山也一定不会丢失。”烛龙说出原因来。

    “大神不必伤感,两位太子的仇,我们一定是要报的,钟山我们也是一定要夺回来的!”亚猛安慰道。

    “如今就只有仰仗诸位道友了。”烛龙致谢道。

    “大神不必客气,这是我等兄弟分内之事。”亚猛回礼道。

    “好好好……我烛龙感激不尽。如果钟山有重建神国之日,诸位道友便都是开国功臣。”烛龙许诺道。

    “我等兄弟誓死追随大神,肝脑涂地,也无怨无悔!”亚猛道。

    “我等兄弟誓死追随大神,肝脑涂地,也无怨无悔!”风府等众妖魔同声宣誓。

    一时间,众妖魔热血沸腾,豪情高涨。

    但此时,费天君却担心道:“今日我们虽然大获全胜,但可惜逃走了那二人。我想:他们不久必会又来破阵。”

    “天君尽管放心,此阵乃是按‘十绝阵’阵图重新所创,玄妙无比,威力无穷,会的正是他玉虚宫的金仙。当年天地封神,我十位师叔伯在西岐摆下十绝阵,不曾想反把命都丧在阵中。我兄弟十人怀恨三千年,等的就是今日,只要他们赶来破阵,定叫他们有来无回。”亚猛豪言壮语道。

    “正是,只要他们赶来破阵,定叫他们有来无回!”鲁会附和道。

    “好!我烛龙相信诸位道友。”烛龙兴奋起来,“今日大胜,正该庆贺,速去叫小的们把酒宴摆上来。”

    “诺。”亚猛应诺一声,便吩咐小妖速去附近弄肉弄酒来。

    当夜,亚猛十兄弟与烛龙、费天君把酒流觞,高谈畅饮,十分快活。

    普贤折了降魔杵,又丢失了坐骑,化一道金光遁出红砂阵,徘徊天空,一时无计,便驾祥云直奔西天灵山而来。

    不多时,普贤到至灵山,进入大雷音寺,拜见牟尼佛祖。

    普贤进得佛殿,拜倒在九品莲台之下:“弟子普贤,拜见佛祖。”

    “大士免礼,请起身吧。”牟尼佛祖微微抬手示意。

    “谢佛祖。”普贤从容起身,双手合什,回禀道,“弟子奉命前往助阵黄帝陛下,已用金钵封住钟山,烛龙果然逃遁而去。

    但如今他伙同昔日金鳌岛十位门下,在山海界都昂山摆下了一座‘十会阵’。弟子随大护法前去擒拿烛龙,不曾想正遇此阵,双双失利,弟子连坐骑也遭坏了,因此特回灵山,禀明佛祖。”

    噫嚱十会阵竟然如此厉害哩,便连三教无量大护法玄女和灵山佛门法王子普贤大士都败下阵来!

    众菩萨罗汉听说此事,彼此相望,震惊不已。

    牟尼佛祖却面不改色,呵呵笑道:“大士此去,封住钟山即可。十会阵乃是道门恩怨,就让道门去管吧,如今我佛门不便插手。”

    “是,弟子已知。”

    “你此次下界,助阵尚在其次,为诺那佛祖护法才是首要之事。”

    &nbs




第七十章:一救玄女 雪亭请缨
    书生只是一时见危心急,本没想到男女受接不亲之事,被玄女使劲搧了一巴掌,吓得慌忙抽回手臂,摸着五个指印的左颊倒退了几步,莫名其妙:却是把他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

    玄女羞怒难当,神思混乱,拘不住云头,断线风筝一般直掉落下去。

    书生大惊失色,慌一沉云脚来救玄女,但又怕被视为登徒子,拉也不是,挽也不是,只把祥云轻轻托住了玄女。

    玄女已是星目迷离,只剩丝丝呼吸。

    “姑娘:你怎么样了”书生殷殷关切道,“在下见姑娘受了重伤,这才想救姑娘,一时唐突还请见谅。不知姑娘家在何处,若能相告,在下这便送姑娘回去。”

    玄女听若未闻,玲珑的鼻翼微微翕动,杏眼眨巴眨巴几下,便又合上了,她实是受伤颇重,此时一发怒气又扯动了内伤。

    “姑娘,你不说话,在下也不知怎么办了。如果姑娘不嫌弃,在下就先带姑娘到家师那里去,他老人家一定能治得了姑娘的伤。”书生着急道。

    玄女依旧默不吱声,好似沉睡一般,唇角溢挂着殷红的血丝,好生招人可怜见。

    书生心生怜悯处,情不自禁地捉起自己的袖口,轻轻替她拭擦去。

    玄女受伤颇重,动弹不得,被袖口在唇角来回温柔地拭擦,好似有一阵阵的暖流缓缓地流遍全身,又仿佛有一根纤羽在心上轻轻搔过,痒痒的,酥酥的,令人愈加有气无力。

    她悠悠地睁开朦胧的杏眼,闪扑着睫毛打量着眼前的书生。

    只见他身穿紫褐袍服,头戴铁青儒巾,眉似刀削,目似朗星,浑身散发出一种稳重成熟的气息。

    玄女眨巴眨巴杏眼,晶莹的泪珠便掉落了几颗。

    这是守身如玉的处子遭到陌生男人第一次亲密接触肌肤而又无法反抗的感受:既委屈又无奈且愤怒。

    书生却如何知晓还当是弄痛了玄女哩!

    他慌慌张张地缩回了手,嗅着玄女浑身散发出的兰香惠气,心里忽然忐忑不安起来。

    麒麟乃是三界有名的瑞兽,把它当成坐骑的不是道德圣人,便是忠肝义胆之士,既然这位书生身旁蹲伏着一头麒麟兽,那他也定是一位正善之辈。

    玄女思忖着,微微合上杏眼,一颗泪珠便从睫毛间溢出,垂挂在右颊下,晶莹剔透,光彩动人。

    书生见玄女脸色越来越惨白,浑身颤抖不停,知是伤势严重,不容再等,因此他当机立断,伸指在玄女左肩窝一点,镇住了伤势发作,且不管她情不情愿,猛然横抱在怀,跃上了金头碧麒麟。

    玄女满面羞涩地挣扎了三五下,却早已体虚力乏,难以挣脱那一双有力的臂膀,只好昏昏沉沉地依偎在书生怀里,一动不动。

    那金头碧麒麟四足荡开,祥云滚动,径奔齐鲁曲阜大成府而来。

    这书生究竟是何许人也

    看官猜得不错!他正是东方圣人孔子仲尼的弟子,但并不在七十二贤之列,只是圣人门下的一位洒扫庭院的童子而已,他姓风名雪亭,声名淹瘞,不见经传。

    风雪亭本是孤儿,生于周末,为其师在大风雪天的亭子里所捡,因此命名:风雪亭。他自小修成道术,年少就行走在山海界内,除魔卫道。但过了十数年后,风雪亭明白了一个道理:外魔好除,内魔难定。因此他便奔波于九州四海,寻找那真正能够剪除内魔的人界之道。

    在鲁国曲阜得遇圣人,偶然聆听了圣人的教化,风雪亭忽然感悟到儒道才是真正的除魔救世的“大化道”,他便舍下原来的修仙之道,从此投入圣人门下,自愿作了一名仆童,洒扫庭院,学习儒道。

    光阴飞逝,如驹穿隙,一晃眼之间,风雪亭在圣人门下洒水扫尘竟然也有将近八百年了。

    话说那日,圣人自紫霄宫聆听鸿钧老祖垂谕返回大成府后,即召集众弟子齐集奎文阁,将罍山坍塌,煞灵逃逸以及山海界、幽冥界和人界劫数将至的事情细说了一遍,并吩咐众弟子好生研读儒义,以备随时应劫入世,教化和扶助人界黎民百姓,回归先王圣贤之道。

    倏忽之间,一年有余过去了。

    人界已然大乱,民心浮动,妖言四起,汹汹犹如洪水猛兽,儒道也渐渐陷入拔倒不振的地步。

    圣人在大成府内忧心忡忡,寝食不安,虽然有入世宣道之心,但紫霄宫老祖的圣谕在先,因此也只有作罢,不敢轻易下界。

    这日,圣人独自徘徊在后花园中,忽见紫霄宫老祖驾临,急上前见礼。老祖便将此行目的叙说了一遍,然后匆匆而去。

    圣人接到老祖的口谕,大喜过望,连忙召众弟子齐集奎文阁商议:谁愿去红尘里奔走一趟,振兴儒道,协助紫霄宫完成此次劫外之劫。

    但那些弟子曾经在红尘里倍尝艰辛苦难,早已知道百姓刁愚,不堪教化,因此都来推辞,有的说正在重辑《论语》,有的说正在校正《春秋》,有的说正在潜研《易经》;有的说材疏德浅,不堪重任;有的说除魔宣道,必须文武双全,一介文弱不能为之……商议许久,推推搪搪,竟然没有一人愿意去红尘里走一遭。

    圣人环顾众弟子,一阵心寒,暗叹道:江河日下,读书人都变成了经阁里的书呆子,不食人间烟火了;平日里危言高语洋洋洒洒,真用时却鼠头蛇尾,不敢担当。无怪乎人界里百姓弃儒道如敝履,大约



第七十一章:授同光剑 赐碧麒麟
    风雪亭见圣人并无鄙视之意,而且面露欣然,因此情绪就放松了许多。他接着道:

    “‘孝道’是天之经,地之义,德之本,民之行;是七大修身中的第一纲要。唯有行‘孝道’,才能够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才能奉行另外六条修身的根本。万物精灵同此一道,修身立命,天地人三界就会和睦相处,相敬如宾,和谐安宁。”

    风雪亭将他私下所学的一丁点儒义,悉数抖露岀来。

    说完后,他已然气喘吁吁,满脑门子大汗淋淋,那手掌心里早已捏出一大把冷汗,而背脊上好似泼了数瓢凉水,粗布麻衣也早湿透尽了。

    这才是关公门下舞大刀,鲁班眼底弄斧头,圣人面前说儒义哩,怎不叫人跼蹐汗颜

    圣人倾耳恭听,极其谦虚的样子。

    当听完风雪亭的解说,圣人脸上的阴霾逐渐散尽,竟然露出三月阳春般的欢快和喜悦。

    “雪亭,你说得很好啊。”圣人微笑赞道,“吾道浅显易懂,只是后世酸儒故作高深,定要与那五行相配,八卦相生,实在是贻笑大方。不过有一点可取,便是将我推崇的先王之道称之为‘儒道’,连我也觉得很是不错,因此就顺从了这一说法。”

    听闻老师的夸赞,风雪亭这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但突然间,圣人极其严肃道:“这天下之人历来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是不是也是如此不要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只把这儒道挂在嘴边说说而已!”

    风雪亭闻听此话,吓得慌忙跪伏在地上,浑身颤抖不停,额头的汗珠簌簌而落:“学生…学生…学生学习儒道七百多年来,一直遵照老师的训言做人行事,从不曾虚情假意,还望老师明鉴。”

    圣人见此光景,知道风雪亭忠厚勤讷,不禁心生欢喜。

    忽然,他又仰天浩叹道:“我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徒,却都是些读死书的,竟然都比不上一个洒扫庭院的童子勇于担当。”

    浩叹罢,圣人屈腰扶起风雪亭,问道:“你果真愿意为老师分忧”

    “是,只要学生能做到,愿意不惜此身,为老师分忧。”风雪亭神色毅然。

    “好!你虽然是一个卑微的洒扫童子,但却是我最好的学生啊!”圣人轻轻拍了拍风雪亭的双肩,温和道,“雪亭:你且随老师来,老师要送你两件宝贝,请你替老师到红尘里走一趟。”

    圣人话落,满面欣然地朝寝宫行去。

    风雪亭随后而行,战战兢兢。

    走过青石板铺就的路径,穿过响石柱和古井坊,直来到了圣人的寝宫。

    但见寝宫周围古柏参天,松影婆娑,有游廊,有亭阁,有绿茵,有花圃,有石山,有曲池,布局清雅,蔚然大风。

    圣人拾阶而上,进入寝宫去了。

    风雪亭却停步在寝宫门外,犹豫不决,不敢擅自进入。

    能入此门者皆是风雅颂的大德贤士,有无数学儒者终其一生也不曾窥其门楣。

    风雪亭不过是一位不入流的洒扫弟子,怎能有此登堂入室的殊荣他站在宫门外,背脊沟里一阵阵地渍出冷汗来。

    圣人见状,立在门内,和蔼地招招手,唤他进去。

    风雪亭这才小心翼翼地提着麻布衣袍的下摆,轻轻地迈过了那方高不足七寸的门坎,心中却涌生出无比崇高的欢愉,仿佛跨过了须弥昆仑,蹚过了长江黄河,垂臂伏首谨慎地侍立一旁。

    圣人自卧室内抱出一具绣刻云纹的古色古香的剑匣,然后放于桌上,徐徐打开,取出一柄长剑来。

    圣人亮剑岀鞘,上下相了相,温然道:“此剑曾是我的贴身之物,四指开锋,五寸剑镡,四尺八寸长,吹毛断发,锋利无比;养于剑匣之中,吸纳大成之灵气,吞吐日月之精华,已有八百多年。今日为此剑取名,名曰‘同光’,传授于你,希望你能与老师一同将儒道发扬光大。”

    那宝剑陡然出鞘,青光倏忽,照得满室生彩。

    风雪亭知道它是一把圣剑,圣人却要相送,他不禁诚惶诚恐,慌忙跪在地上:“学生不才,怎敢受此殊荣”

    圣人轻抚剑锋道:“如今人界劫数来临,群魔横起,妖言惑众,而我儒道日渐式微,人心离乱不古。你将替我入世,必须斩妖除魔才能匡扶儒道,此剑正该传授于你。”

    说罢,圣人又从古匣内拿出一本秘笈道:“古来有言:能文事者必有武备。所以我少有勇力之时,也曾喜欢习武练剑,空闲时就独创了这九式大成剑谱,今日一并送给你。你要好自勤练,为我扬道。”

    “学生才疏学浅,怎能当此重任”风雪亭惊慌不迭。

    “呵呵呵呵……”圣人呵呵淡笑道,“世人都认定儒道深邃广妙,高深莫测,其实不过先修身、后平天下,为民谋福祉而已。你既知《孝经》和《大学》之义,便可为我入世匡扶儒道。你就不要推辞了。”

    话音落处,圣人将同光剑和大成剑谱一起传授给了风雪亭:“此去人界,你必将遇见无数神圣仙贤和妖魔鬼怪,到时你自能用得上它。你随老师来,老师再送你一匹坐骑,也好显你是大成府出去的道德之士。”

    风雪亭受宠若惊,浑身大汗淋漓,连那地上都跪出一滩汗水来。他高举双手,颤微微地捧过宝剑和剑谱,而后又随圣人出了寝宫。

    圣人脚下瑞彩缤纷,已起在空中,飘飘行去。

     



第七十二章:二救玄女 舍命求草
    “是啊,我等服侍老师左右,每每登堂入室,老师叫我们去那人界,我们都不敢去,他一个洒扫童子胆敢主动请缨。”

    “无知者,无畏也。此话说的就是他风雪亭了。”

    “一个出生鄙微的洒扫童子,从来没有登堂入室,能知道多少儒义只怕老师这回是看错了人喽。”
1...2526272829...1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