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路行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青壶斋主
“林姑娘,别生气,有话好说,反正也不过这几两银子。这样吧,你到我家去做一个月丫环,这债就一笔勾销。”“不行。我爹没人照顾。反正我总是还清你的银子还不行吗!”
“可惜我向来没有赊债过年的习惯,就算是告到县太爷那里去,你也没话好说。”姓秦的上下打量着林春喜,“再说,你能赚五两银子?”
春喜见他目光轻薄,又急又气地道:“话已经说清楚了!我还你银子。你们快点走!”
“呵呵,”姓秦的盯着面红耳赤的林春喜道:“林姑娘,其实我今天可是专程为你来的。你若嫌丫环不好,那么做姨娘总不亏待你了吧。银子的事我就不提了,你和你娘也不用守着这个穷村子……”
未待姓秦的说完,春喜挣开后母的手臂,从地上捡起半个破罐子,用尽力气朝员外脸上砸过去。可是摔偏了,砸在了瘦管家的脚上。痛得那个邹先生“哎哟哎哟”直叫。家丁们一下子围拢了过来。“你这臭丫头!”秦员外着实吃了一惊,忍着怒火一甩袖子道:“哼!走着瞧。三天后,要么还钱,要么走人!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来啊,我们走。”
“老爷,”瘦管家拉了拉员外的袖子,在他耳旁轻声嘀咕了几句。只听姓秦的说道:“有个半死不活的老爹,跑不了。我们走!”说罢跨上驴子,一行人扬长而去。好心的邻居们在一旁劝叨着,帮忙收拾残破的家当。
这时小明赶快背起柴火,跑了过来。
春喜还是很激动,上前扶住仍旧泪流满面的后母说:“娘,别哭了。哭也不是办法,还是快点商量出个办法来应付才对。”
妇人抹泪道:“想办法,我们两个弱女子,无依无靠,又能有什么办法?唉,只是苦了你啊。”
“来,娘,我们先进屋。”春喜扶着母亲走进屋里。村民们纷纷散去,谁也帮不上什么忙。
小明把柴搁在春喜门前,见门没关,便轻轻地走了进去。春喜母女正在清点着堂屋里的家什。
小明上前道:“春喜姐姐,出什么事了?那些人是谁?”
“来,小明,我告诉你。”春喜把小明拉到厨房里,递给他一碗热饭,
小明虽不是很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过肯定事情已经很糟糕了。便道:“姐姐,那我们赶快想办法。”
“是啊,我也这么想。”春喜抿了抿嘴,忽然抬起头道:“哦,对了。小明,我们去黄先生那儿。”
两人刚出门,只见黄先生柱着藤杖向小院走来。
“爷爷,”小明喊道:“我们正要来找你呢。”黄先生歇了一口气道:“林姑娘家的事我都知道了。所以,赶来看看能不能帮上一点忙。”
将先生迎进堂屋里,三人围坐在方桌前。林母在里屋照看不省人事的林老汉。
黄先生道:“春喜姑娘,我看这个地方你们是不能再呆下去了,得尽快离开才是。你们家还有什么别的亲戚吗?”春喜想了想道:“附近是没有,只有个姑姑在开封府,以前是开茶铺的,现在不知怎样,我们分别已经十多年了。”
“无论如何,总是要先离开,只是开封府路途遥远,令尊又重病在身,如何去得?”黄先生微微捋着白胡须。这时,林母撩起门帘走了出来。春喜关切道:“娘,爹怎样了?”
妇人摇了摇头,红肿的眼睛里又淌下泪来,“唉,你爹自从昨天晚上就一直昏迷不醒,看来……”春喜低头不语,大家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林春喜抬起头来道:“其实,这祸事都是出在我一个人身上,”她犹豫了一下,又道:“能不能想个法子,先搪过这几天……”
“比如姐姐先躲一躲。”小明插了一句。
“办法倒是有一个。”黄先生似乎有了主意,“只是,风险不小。”
“先生请讲吧,”林母说道:“现在这个样子,最重要的是春喜的安全哪。”
“依我看,春喜姑娘必须先走。”
“嗯?”春喜有些疑惑。
“剩下的事,老朽自当尽力相助。可不知春喜姑娘可否愿意冒险。”
春喜想了想,点点头道:“先生,请说下去。”
黄先生思索片刻,缓缓道出一个令大家十分惊异的办法,可细想却也无不可。于是,三人便按照黄先生的计划各行其事。傍晚邻里的几位大嫂前来看望母女二人,听说实在没办法,春喜就答应去秦家。这世道,穷人家的姑娘也没有什么余地可寻。
深夜,春喜守在病危的父亲身旁,若有所思。想起以往的平静生活,想起幼时与父亲相依为命的那段时光,想起……但是,这一切都已一去不返了。望着父亲那毫无生气的惨白的脸,不敢去想一片空白的未来,天广地大,竟不知容身何处,一时间,依恋,苦楚,茫然,种种情感翻覆于心中,禁不住潸然泪下。
崎路行 005-是祸是福-1
十二月廿三的清晨,透着雾气的桑园村显得分外宁静,微红的晨光抹在春喜家的窗棂上。{
现实不容人情,林老汉于昨夜撒手西归,没有给女儿留下只言片语。父亲的去世,春喜早已心知,一人独自坐在门槛上黯然伤神。小明想上前安慰她几句,可又不知如何开口,静静地立在她身后。为什么灾祸总是落在善良人们的头上,小明隐约想起了自己的往事。
“姐姐……”他还是开口了,“我们该动身了。”
春喜抬起头看了看天,缓缓道:“我真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才好。你呢?小明?”
“我,不知道。我们先走着,一路再看,说不定很快就会有着落的。”
春喜轻轻一叹,道:“走吧。”她站起身,“不管怎样,坐着是没有用的。”
屋子里惨淡而清冷,林母已把一些
春喜接过衣服与镯子走进里屋。过了一会儿,只见她一身男装打扮走了出来,脸上抹了一点锅灰,问道:“还行吧?”
小明点了点头。林母帮春喜掖了掖帽子,道:“这一出去就要千万小心。这几天,你和小明好好照顾自己。”于是将打点好的包裹交到她手中,“这里有干粮,你们拿好了。”
“娘,放心吧。我们在蓬壶镇等你。你自己也要当心啊。”
“时候不早了,你们快走吧。”
春喜和小明悄悄地从后门溜了出去。屋后是一片平坦的小坡,几棵矮小的桑树凌乱生长,灰褐色细瘦的枝干在清冷的薄雾中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小明淡淡地道。
“走吧,我们还小,以后的路还长,就像你说的,会有着落的。哎?黄先生给你的东西,都带上了吗?”
“都在呢。”小明拍了拍他的包裹,“地图和书都在这儿。我真的很舍不得黄先生。如果他也能和我们一起走就好了。可惜他年纪太大了。走吧。我以后还是会好好读书的。”小明回头望了一眼村西头的小屋。两人走过小坡,不一会儿便看到大路了。
天色尚早,路上没有什么行人。春喜不放心地拉了拉帽子,问道:“小明,你看我像吗?”小明道:“别人不仔细应该看不出来。”
“小明,”春喜边想边道:“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待会儿换了钱,肯定不够用,得想办法赚一点才是。”小明点了点头,忽而灵光一闪,道:“姐姐,你不是会做很多好吃的么?比如葱油饼什么的。”
“能行吗?”
“我也想不出别的。”小明搔了搔头。
“噢,对了。”春喜一本正经道:“从现在起,不许叫我姐姐。”
“那,哥哥。”
走了个把时辰,路上渐渐有人来往了。
“姐哦哥哥,”小明改口挺快,“其实你脸上用不着抹那么多灰。一会儿如果出汗的话,就不太好了。”
“那我擦掉。”春喜用袖子擦了几下脸,“怎么样?”
“嗯,差不多了。”小明点点头。“不过,说话时得粗气点。”
前些日子的寒冷已经消退了很多,新年指日可待。农村里的人借好天气忙碌奔走筹备年货,只能容一辆马车的土路上此时已见得到提篮挎包,衣着各样的行人,时而有驴车牛车摇摇晃晃地经过。太阳升得高了,两人才记起他们还没吃过早饭,肚子里咕噜直叫。春喜问小明:“你饿不饿?”
“很饿。我等你也饿呢。”
“小傻瓜。”春喜解下包裹,道:“我们找个地方休息休息吧。”
这时,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个岔路口,路边有个小茶棚,已有两三个人坐在里面。他们没钱买茶喝,只好从田边的小溪中捞一点水解渴。不过旁边有突出的田埂,正好可以坐下歇歇脚。两人便捡了一处干净的地方坐下,一人拿着一个饼啃了起来。
“哥哥,”小明咽下一口饼道:“这饼味道真不错。如果我们等会儿当到了钱,够的话,就去买一点面粉,再买一对炉子和锅,等几天后婶婶与我们会合了,就可以开始做买卖了。这样的话,即使你姑姑已经不在开封府,我们也不怕。”
“嗯,这个办法倒是不错。就怕当到的钱不够。”
两人正说着,只见岔路上来了一架驴车,旁边还跟着两个衙门里的差官。“不对。”春喜一下子紧张起来道,“那条路不是通到金谷县的吗?”
话还没说完,只见驴车的小窗里钻出一个小脑袋,不是别人,就是那个邹先生。春喜马上转过头去。听见瘦管家大声道:“两位差爷,要不要坐下歇歇脚?”小明轻轻对春喜道:“别怕,他看不出来。”
“真的?”
瘦管家下了车,和两个差官在茶摊里坐下,要了三碗茶,便聊了起来。听不清他们说些什么,只能隐约捉住几个词儿,像:“……桑园村那小丫头……”
春喜低声道:“小明,黄先生真厉害。那姓秦的真不是个东西。”小明朝茶摊上瞄了几眼,道:“他们正对着我们也没看出什么,你扮得很像。”
“你说村里能混过去吗?”
“应该问题不大。”“唉,反正这一步走得不错,后面再看。”春喜背起包裹道,“我们走吧。”
两人拍拍衣服,朝通往蓬壶镇的路上去。走了片刻又偷偷回头看了一眼茶摊里那三人,见他们也上路了,正是向着桑园村。
午后大约一两个时辰,远远望得见蓬壶镇的木牌坊。
镇子不大,不过是闽南很普通的一个乡镇,没有官府,也没有几家有钱的大户,镇上只一条主街道,两边有卖蔬菜与新鲜鱼虾的小摊贩,一个饭馆,一个杂货店,一个客栈。这是个比较冷清的镇子,时下日已渐渐西偏,生意人陆陆续续开始收摊了。小明一年多来,还是第一次走出桑园村,比起记忆犹新的牛茂镇,这里的平凡给人一种安全感。春喜与小明沿街走着,好不容易在街角寻见一个只有一扇门面的当铺,正要往里走。小明突然捂着肚子道:“不好,我肚子痛。”
“怎么了?”
“好像是刚才在那条河里喝了凉水……哎哟,不对,我要上茅房。”
“那,你到街后面去,我先进去了,晚了别人要关门,我在门口等你。”春喜说完一人进了当铺,老板确实准备关门了。小明捂着肚子向街后面跑去。不多时,春喜当了镯子走出来。小当铺的老板不太会欺负人,那只镯子竟也当得了近一吊钱,够做小买卖了。春喜挺高兴,站在门口等小明。
可不知怎的,半天还不见小明的踪影。“他哪儿去了?”春喜转过街角,是一遛民居的后墙,窄窄的一条小巷,连个人影也没有。“小明——”声音在墙壁间碰出短短的回音。“怎么搞的?”春喜走进小巷,左顾右盼,除了几道凹进去的排水道,就是人家的后门了。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小明的包裹敞开着落在墙角边,前面便是一处分岔口,巷子朝两个方向延伸开去。春喜捡起包裹,里面的东西原封未动,顿时心里一凉,会不会……
“哐啷”一声,小明的背撞上了什么东西。
他微微睁开疏松的眼皮,脑袋里糊里糊涂的,像在做梦一样。四周漆黑一片,不住的颠簸和嘈杂的车轮声告诉他自己在一辆车上。舌头一动,不对,怎么嘴给塞住了。小明一惊,清醒了不少,发现手脚都被捆的很结实,怪不得没感觉了。我这是怎么回事?他使劲回忆着白天发生的事,只记得自己好像是被别人用什么东西捂住鼻子,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不好!这时他完全醒了,冰凉的夜风从车板的缝隙里不断钻进来。从小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他记得母亲与他提起过人贩子的事,莫不是真的遇上了。还好,现在还在路上,要逃还来得及,他心里盘算着,于是扭过头,小心翼翼地环视着车里。
车上没有窗,看起来像是运货的,光线不好,也看不清什么,只有好些个鼓鼓囊囊的麻袋。不会是人吧?小明抬起膝盖碰了碰,软软的,棉花?
正在这时,耳旁忽然响起了说话声。小明一下子摒住呼吸,一动也不敢动。说话的是个浙江口音,煤渣嗓子,大舌头,好像喝醉了。只听那人道:“那,那小孩,咱怎卖?”
“看模样,还挺秀气,能卖个五两八两的。”
“才这点?”
“你以为是女娃,能卖到院里去呀?”“那这次绑错货啦。我还想卖个十几两回老家盖大房子娶媳妇哪。”
“美你的。哎,咱是不是在那村再买些酒?”
还好,就两个,小明定了定神,而且……这两个不像是老手,看来,找准机会就可以溜了。他坐起身来,一点一点移动,两手虽然被绑着,但还是可以在车底板上摸索。哈,这两个贼或许是第一次干这号营生,小明心想。原来这车板上什么都有:铲子,稻草,破酒坛……正摸着,忽然又听大舌头说:“哎,看看那小子醒了没。”小明立刻倒下,闭上眼睛,却听不到什么掀动木板的声音……难道这车没顶板?那更好。
“嘿,大哥的迷药还挺灵的。哎,到啦。吁——”
车停了。一个人跳了下去,不一会儿就回来了,是大舌头,跳上车道:“大柱啊,这店太小,连酒也没有,还是快点走,前面好像就是仙游了。”
小明估量着,这两个贼大概准备在仙游过夜,得在他们到之前遛。于是他轻轻地摸起一块破罐子。没做过贼就别做,小明一边想一边割着绳子,连绑人都不会,虽然绳子绕了好多圈,可刚割开一条缝,用力一转手腕就全松了。他拔出嘴里塞着的破布,扔到一旁,哼,也不知有多脏。扶着车板悄悄站起来,用手指戳了戳黑黑的车顶,原来是一层厚毡子。这样……有了!这里有麻袋,小明轻轻将一只大麻袋推到车尾,幸亏路不好,车轮声很响。他踩上麻袋,从毡子底下伸出半个脑袋。
荒郊野外的,什么也没有。路很窄,两边都是浓浓的矮树丛,不远的小山岗好像是片坟地,隐隐约约闪着些绿火。只听那两个含含糊糊地聊着,唱的小曲儿简直能把鬼都吓活。管他什么地方,遛是正经。小明瘦小的身子很容易便从毡子下翻到了车外,他用手扒着车后板,待车经过一处级窄的小道时,一放手,低身滚进路旁的树丛中。
车走远了。
四周一片死寂,天上没有月亮,不知是什么时辰。小明拍拍衣服站起来。刚甩掉两个笨贼,还没来得及高兴,眼前的问题似乎更严重。这条路到底通向什么地方?周围确实是坟地,横七竖八的墓牌阴森森的矗立在寒风中,星星点点的鬼火像狼的眼睛。这不是第一次在坟地里过夜,他也不相信有鬼,跟着母亲风餐露宿的日子他习惯了,可是从来没有一个人被撇在这种地方过。小明似乎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暗暗叫苦,又一次仔细地观察了一番,最后决定在旁边的小树林中等到天亮。他捡了几块石头与一些干草枯枝,打了半天才生起一堆小得可怜的火。
无力地靠在半截树桩上发呆,肚子饿极了,什么时候天才亮呢?春喜姐姐不知是否已经有了钱安顿下来了。他慢慢地往火堆里加树枝:一,二,三,四……数着数着,眼皮发酸,迷迷糊糊地好像要睡去。
正在混沌之间,耳畔传来马车的声音,他一下子惊醒过来,钻进树丛,借着火光透过枝桠向路上望去,三个人押着几辆平板车,沿着与两个贼相反的方向,朝这边驶来。近了,车上挂着大灯笼,上书“泉州府”。车上装着许多东西,似乎很沉的样子,三个人都是官差。
咦?泉州府?小明心想,这些人如此匆忙连夜而行,想必泉州府已不远了?我不谙道路,自己乱走不是个办法,何不……?
踏灭火,摸到路边,蹲在树后。车上装的好像是粮食,满满四车,各由两匹马拉着,缓缓前行。官差们骑着马,不住地打哈欠,也许怕寂寞,三人走在一处,没人愿意独自垫尾。于是,小明看准时机,遛到最后一辆车尾,扒着车辕坐了上去,钻到盖着货物的毡子下面躲了起来。靠在鼓鼓的麻袋上,又盖着毡子,倒也不觉得冷,他眼睛一闭居然睡着了。
夜晚很快过去,晨光钻进毡子下的缝隙,唤醒了劳累不堪的小明。他从毡子下探出头来,天已经亮了,路上的行人不少,穿戴各异,大约泉州要到了。他怕有人看见自己,赶快遛下车。果然,远远已看到城墙了,不多时,“泉州府”三字已清晰可见。小明整整衣衫,大步向城门走去。
崎路行 006-是祸是福-2
这是他在南方所见最大的城市。
操着各地口音的南北客商络绎不绝,带着各色果品货物聚集于此。塞外皮货,江南丝织,南国鲜果
实在太难受了,怎么样也要去弄点吃的。可是……小明看了看自己,衣衫还算整洁,总不见得去要饭吧?
街边有一家包子铺,大大的肉包子太诱人了。店家忙着招呼客人,没工夫看管一边新出笼的包子。小明摸了摸空空的口袋,一个不太好的念头冒了出来。虽然他知道不该干这种事,可性命重要。君子虽应好名节,古人更有不食嗟来之食者,更何况是……唉,顾不得那么多,君子也要应时而变,他一边安慰自己,一边若无其事地向包子铺走去。
小明很瘦,穿着一身灰白色粗布衣裤,长得也不粉嫩可爱,自然没人注意他,可他自己却觉得有无数双眼睛从四面八方监视着自己,越是靠近包子铺,越是感到心跳在不住地加快。干还是不干?他额头上都快出汗了。
干!
就这一次!他的手似乎失去了控制,自己也不记得到底怎么捞到一个大包子,头也不回地逃出两条街外,才渐渐恢复了神志。
裹在衣服里的包子香气扑鼻,可他觉得没什么味道,唉,偷来的东西怎么叫人吃得安心呢?满怀罪过地吞下肉包子,饥饿暂时被打消了,可日子总不能这样过吧。小明思量着,在这样的大城市,或许能找到一份工,先养活自己,然后或许还能攒些钱,便可去开封府找春喜。他越想越觉得应该这样做,于是开始注意路边的店铺,厚着脸皮,讲着变调的闽南话,一路问去,大半天了,除了一家饭馆给了他一碗饭,不是被人轰出来就是根本没人理睬。谁会要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瘦瘦的毛孩子。
他有点灰心了,低着头漫无目的地走到港口。
以前只是从黄先生口中听说过泉州港,南方最大的港口之一,从中原通往南洋诸国的要道。眼前的泉州港的确名不虚传。上百条大船靠在港湾,林立的桅杆上栖息着无数海鸥,启航的船只升起巨大的白帆,迎风作响。浪花拍打着码头,又送船只驶向出海口。岸边人头攒动,许多船只正在装卸货物,船员的吆喝声传得很远。小明跳下码头,踩着松软的沙滩,沙地上留下一串没有方向的脚印,又很快被潮水抹去了。他的脑海中此时一片空白,时间长了却变成无比的平静。自从记事以来,记忆中几乎不曾有过多少平安幸福的日子,风霜雨雪,四海为家,生活就是这样!他暗暗提醒自己:就算再做乞丐也要好好地活下去。
他面向水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觉清醒许多,没有再多想什么,转身向城中走去。
此时,天色已渐渐地暗了下来。
城中的傍晚,虽然浸着些许寒意,可并不怎么冷,只是那几分微带潮湿的雾气,让他觉得有些压抑。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暮色沉沉的热闹街市中,生意人的吵闹声依旧不绝于耳,香米粥的气味徐徐飘进鼻子。他咬了咬嘴唇,“总是会有办法的。”这个念头突然之间将母亲的影子又带回了他的脑海中……
记得那是个漆黑的雨夜,好大好大的雨,水滴从破庙残缺不全的瓦片缝隙里淅淅沥沥地落下,在凹凸不平的土灰地上留下浅浅的小水坑。
一堆微弱的篝火似乎已经坚持不了多少时间了,火上却还架着一只缺了口的陶罐,里面煮着一点点并不很香的粥。他蜷缩着身体偎依在母亲身边。她伸手摸着他的头,问道:“累吗?”
他摇了摇头,仰面迎上母亲温柔的目光道:“娘,你的伤不要紧吧?”母亲微笑不语。窗外的雨声犹如千万支利箭从天而降,凄冷的风不断地吹到他的脸上。
“娘,我总是觉得……”他的声音里透着恐惧。
“别怕,你不是很勇敢么。”
他却没有看见萦绕在母亲眉头的阴郁。
“还记得《卖炭翁》吗?”
“记得。卖炭翁,伐莘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母亲听着孩子清亮的诵读声,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好孩子,来,吃粥了。困难多,办法更多。”
母亲刚要伸手去捧火上的陶罐,突然,她用手按住他,凝神一听,拉起他轻身纵上房梁,拽紧了他的手嘱咐道:“明儿,不管你看到什么。千万别出声。千万!”说完跳了下去。
“岳云溪!”一个沉重的声音穿过雨帘,三条人影落在了破庙门前。
他趴在房梁上,认得出那正是白天交战中的三人:最显眼的络腮胡子,手持金光闪闪的宽刀,其次是个道士,丈着三尺青锋,还有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一把短柄银抢在握。母亲冒着寒气的短剑已经出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