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刹时红瘦
“孤知道了。”太孙终于在大椅上落座:“你再把你的计划细细道来。”
丹阳子刚
刚刚离开慈庆宫,就被高得宜亲自过来拦了去路,虽说他乃高得宜引荐方才荣获恩信,不过两人之间着实却没有多么深厚的交情,高得宜一个字都没有给予丹阳子提醒,径直将他带到了乾清宫。
弘复帝今日并没有觉得哪里不适,这回召见为的也不是让丹阳子替他诊疾。
“道长刚去见了太孙”弘复帝问。
“是。”丹阳子不敢隐瞒,然则神色也并无丝毫慌乱。
“太孙可是体感不适”
“回禀皇上,殿下不过是焦灼难安,玉体并未染患任何疾症。”
“那太孙因何召见道长”
“殿下召见贫道,是为卜问。”
丹阳子有问必答,便是把那生辰
八字都复述出来,也如实告知了卜断的结果。
“道长真能卜断运数吉凶”弘复帝紧紧蹙着眉头。
“贫道自然不敢欺君,然气运之事,便是卜断吉凶,亦循天道注定,人力难以转改,故而殿下将遇的凶险,贫道实在无能助其避解。”
弘复帝相信天道循还,但不信俗人能够卜断天机,就像当年他根本不信那个劳什子玉阳真人能够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助益他的父皇与天同寿一样,而今他信任丹阳子的医术,却也从来不问国运人寿,但他知道太孙将要面临的凶险究竟是什么。
一国之君握成拳头的手在不住颤抖。
“皇上……”高得宜想要劝解,但着实词穷。
“裕儿知道了,裕儿知道了朕留有遗令,知道了纵便是朕遭不测,他立时就能登极九五,可兵权虎符朕会交给母后节制,他把他曾祖母的生辰八字交给丹阳道长卜断,他究竟想要做什么!”弘复帝抓起镇纸,这回竟直接摔在了御书房的地面上,发出一声让高得宜胆颤心惊的重响。
“察!宜公和陶啸深替朕严察,究竟是谁将此事泄露,究竟是谁利用此事唆使太孙欲行大逆不孝之恶!”
于是厂卫暗探齐动,不多久就有了线索。
“旧岁时太子妃意图在慈庆宫谋害顾宜人未遂,慈庆宫中的内臣宫人因不少牵涉其中受惩,是以人事调变甚大,最近因着东宫属官不少获罪贬革,太孙确然忧急,时常‘安抚’‘分忧’者据察唯有慈庆宫内侍太监冯柏济,太孙召见丹阳道长之后,也是立即再与冯柏济密谈。”
“冯柏济是谁的
的人”弘复帝直接问道。
高得宜有几分迟疑,沉声禀道:“冯柏济一直听令于皇后娘娘。”
“皇后!”弘复帝眼中直蹿火光:“盯紧了冯柏济这条线索给朕追察到底!”
高得宜应喏,还不及退出御书房,再被弘复帝唤住:“此事千万谨记不能声张,还有慈宁宫……这段时间务必留意送去慈宁宫的饮食,千万不能因为此事累及圣德太后安康。”
高得宜觉得自己的肩头有如挑了一座泰山般的沉重。
又说丹阳子回到居处,见他新近刚才择擢的小道童莫问摇着无形的尾巴垂涎三尺的迎面近前,立时便把脸往下一拉,不过这当然不足以吓退脸皮比边墙还厚的莫问,恍若丝毫不察自己谄媚的模样受到了丹阳子的嫌弃,照旧“抢过”老道的拂尘捧在手里踩着老道的脚后跟硬是随进了丹房。
“仙长的气色着
第471章 生辰八字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对于慈庆宫的召请丹阳子并不忧惧,一副仙风道骨的气态洒洒落落就应召去了,就算看见太孙正在闭门关窗的一处殿堂里暴走,他还把拂尘悠悠闲闲地搁在手肘窝里。只是当听气急败坏的太孙竟然开口相询如何才能摆脱当前困境,不至于眼睁睁看着多年积累的人势土崩瓦解时,丹阳子脸上终于才露出几分惶惧的模样。
“老道可不懂得朝堂局势,着实无法替太孙解此忧难啊!”
这个狡诈奸滑的老东西!
太孙想起任往复曾经的提醒——丹阳子谨慎,却有谨慎的好处,殿下召见丹阳子的事体不可瞒住厂卫耳目,倘若丹阳子露出破绽皇上岂不怀疑太孙所以太孙若遇险难想向丹阳子请教时,还需得配合道长采用一套万无一失的说法。
如今与任往复这个高参眼看是无法接触了,太孙却实在对于最近凑上前来主动出谋划策的那人不能毫无保留的信任,鉴于他已然把任往复看作心腹谋臣,且丹阳子又是任往复引荐的“贵人”,太孙以为必须获得丹阳子的确定后他才能够痛下决断。
将一张纸笺移够丹阳子面前,笺上写着不知何人的生辰八字。
“道长替孤算上一算,看看此人于孤的日后是否存在妨害”
丹阳子觉得这才能算是自己的技能范围之内,先从怀里掏出三枚铜钱,往案上一连抛了几回,太孙虽说盯着目不转眼的看,但自然看不出其中的名堂,后来只盯着丹阳子的神情活像病入膏肓的人盯着好容易请来的神医圣手。
“殿下近来确然有险患。”
又瞄了一眼生辰八字,闭眼掐指的算了半歇,长叹一声:“命格贵重,但妨害幼主。”
就再也不肯多说一字了。
丹阳子走后太孙继续“暴走”了一阵,终于咬牙跺脚地下定了决心,唤来一个四十左右的宦官:“你说的那些话,是否祖母授意”
宦官低低垂着马猴脸,嗓音也压得极其低沉:“皇后娘娘确然交待了奴婢提醒殿下,娘娘是殿下的嫡亲祖母,与殿下可谓祸福共当,娘娘自然不希望殿下有朝一日克承大统之后,仍然因一纸遗令而受控于人,娘娘已经在计谋劝谏皇上收回成命,不过奴婢以为,娘娘的计划恐怕行不通……为防万一,殿下还当痛下决断。”
“孤知道了。”太孙终于在大椅上落座:“你再把你的计划细细道来。”
丹阳子刚
刚刚离开慈庆宫,就被高得宜亲自过来拦了去路,虽说他乃高得宜引荐方才荣获恩信,不过两人之间着实却没有多么深厚的交情,高得宜一个字都没有给予丹阳子提醒,径直将他带到了乾清宫。
弘复帝今日并没有觉得哪里不适,这回召见为的也不是让丹阳子替他诊疾。
“道长刚去见了太孙”弘复帝问。
“是。”丹阳子不敢隐瞒,然则神色也并无丝毫慌乱。
“太孙可是体感不适”
“回禀皇上,殿下不过是焦灼难安,玉体并未染患任何疾症。”
“那太孙因何召见道长”
“殿下召见贫道,是为卜问。”
丹阳子有问必答,便是把那生辰
八字都复述出来,也如实告知了卜断的结果。
“道长真能卜断运数吉凶”弘复帝紧紧蹙着眉头。
“贫道自然不敢欺君,然气运之事,便是卜断吉凶,亦循天道注定,人力难以转改,故而殿下将遇的凶险,贫道实在无能助其避解。”
弘复帝相信天道循还,但不信俗人能够卜断天机,就像当年他根本不信那个劳什子玉阳真人能够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助益他的父皇与天同寿一样,而今他信任丹阳子的医术,却也从来不问国运人寿,但他知道太孙将要面临的凶险究竟是什么。
一国之君握成拳头的手在不住颤抖。
“皇上……”高得宜想要劝解,但着实词穷。
“裕儿知道了,裕儿知道了朕留有遗令,知道了纵便是朕遭不测,他立时就能登极九五,可兵权虎符朕会交给母后节制,他把他曾祖母的生辰八字交给丹阳道长卜断,他究竟想要做什么!”弘复帝抓起镇纸,这回竟直接摔在了御书房的地面上,发出一声让高得宜胆颤心惊的重响。
“察!宜公和陶啸深替朕严察,究竟是谁将此事泄露,究竟是谁利用此事唆使太孙欲行大逆不孝之恶!”
于是厂卫暗探齐动,不多久就有了线索。
“旧岁时太子妃意图在慈庆宫谋害顾宜人未遂,慈庆宫中的内臣宫人因不少牵涉其中受惩,是以人事调变甚大,最近因着东宫属官不少获罪贬革,太孙确然忧急,时常‘安抚’‘分忧’者据察唯有慈庆宫内侍太监冯柏济,太孙召见丹阳道长之后,也是立即再与冯柏济密谈。”
“冯柏济是谁的
的人”弘复帝直接问道。
高得宜有几分迟疑,沉声禀道:“冯柏济一直听令于皇后娘娘。”
“皇后!”弘复帝眼中直蹿火光:“盯紧了冯柏济这条线索给朕追察到底!”
高得宜应喏,还不及退出御书房,再被弘复帝唤住:“此事千万谨记不能声张,还有慈宁宫……这段时间务必留意送去慈宁宫的饮食,千万不能因为此事累及圣德太后安康。”
高得宜觉得自己的肩头有如挑了一座泰山般的沉重。
又说丹阳子回到居处,见他新近刚才择擢的小道童莫问摇着无形的尾巴垂涎三尺的迎面近前,立时便把脸往下一拉,不过这当然不足以吓退脸皮比边墙还厚的莫问,恍若丝毫不察自己谄媚的模样受到了丹阳子的嫌弃,照旧“抢过”老道的拂尘捧在手里踩着老道的脚后跟硬是随进了丹房。
“仙长的气色着
第472章 跪席待罪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元宵节后,沈皇后的坤仁宫收到了不少官眷请求面见的书帖,她专择了一日集体允见,听着官眷们七嘴八舌的诉苦,沈皇后面色凝重。
这些官眷的丈夫无一不是高氏余党,大半皆为东宫属臣,他们从前当然并非唯沈皇后马首是瞻,也从来不是豫国公府的人势,但随着高琼获罪,曾经不可一世的宋国公府轰然倒塌,太子妃高氏又再入子虚庵,眼看着高家再也无望东山复起,沈皇后竟然主动把这些高家旧党视为了己方阵营,而这回旧党被彻底清算,罪轻的贬迁罪重的革职甚至流放,东宫的势力被大刀阔斧的削减,几近岌岌可危。
沈皇后这回没有再往慈宁宫,恳求王太后指点“明路”。
她已经不能信任王太后了。
故太子是她唯一的儿子,但不是王太后唯一的孙儿,相比她的谛儿,周王秦询与王太后更加亲近,周王已经大婚立府,而且有了晋国公府这么一门得力的岳家,更不说弘复帝竟然留下密旨,意图将兵符交给慈宁宫节制!
沈皇后突然意识到太孙最强劲的敌人或许并非齐王,也不是八皇子与十皇子两个乳臭小儿,是不知不觉就已经羽翼丰足的皇六子秦询!
“娘娘可得为我等臣子作主啊!”一个官眷语气激昂:“外子确然收受贿赂,但满朝文武有几个当真是两袖清风的分明是赵兰庭借着改进粮长制的由头向皇上进了谗言,意图用这等满朝文武都心照不宣的所谓罪名斩断太孙殿下的臂膀,赵兰庭势必心怀逆意,娘娘可不能再姑息!”
沈皇后想到她这几日遣人一连往太师府递过数回口讯,但那顾氏竟然闭门不见!
难道说赵兰庭果然两面三刀、居心叵测而顾氏一看势头不好,也见风使舵、忘恩负义
可恨的是她那妹子偏偏远在汾阳,此时她竟然完全不能探知太师府内部的动静,纵管她可以强召顾氏入宫,但沈皇后倒有自知之明,她其实并没有任何把柄可以要胁顾氏,且就算有把柄,顾氏显然已经
被圣德太后纳入羽翼
翼,沈皇后未必能够要胁得住。
但她这时并不能确定兰庭是否“背叛”,说出的话还是带着几分转圜:“赵迳勿策谏改进粮长制,为的是社稷民生之计,尔等莫因捕风捉影之说便诽议朝政。”
清察不法乃国政,是弘复帝的治政纲领,这点厉害做为六宫之主的沈皇后还是心知肚明,她当然也不能采纳这些官眷浅薄的认知,也认为受贿是满臣文武心照不宣的惯例,所以皇帝的罪惩有失公允,但沈皇后也不能坐视东宫的根基被彻底动摇,尤其不能坐视哪怕她的长孙克承大统之后,军政大权还会旁落于慈宁宫和内阁大臣之手。
沈皇后决定谏劝弘复帝撤除密旨。
所以这日,弘复帝就听闻了他的结发妻子正在坤仁宫跪席待罪的消息。
立春不久,料峭风寒,高得宜脑门上的汗水却直往下淌,几乎没在御书房的门槛上绊一大跌,赶在弘复帝盛怒之前连忙把话说完:“娘娘是在坤仁宫内跪席待罪,奴婢知情,是因娘娘遣了人往乾清宫禀知,这件事并未闹得六宫悚动,皇上千万不能着急。”因着察实太孙似乎又将行恶,且这回还是针对圣德太后的事体,皇上到底还是犯了一回心绞痛,服下丹阳道长进奉的丸药后卧床两日刚刚有了好转,是再不能动怒的了,怎能想到沈皇后竟然在这节骨眼上闹出披发除簪跪席待罪的事体。
但出乎高得宜意料的是,弘复帝这回并没有龙颜大怒。
因为疲倦、因为忧虑,因为自己也能感觉这回的风波恐怕难以悄无声息的平静,弘复帝在经过一场心绞痛后很清楚的意识到时不待我的危急,他不能留下个烂摊子,不能把自己的责任遗留给嫡母和臣子,无论这回的决定有多么难下,但仿佛他也只能面对了。
他需要时间,不管是再一次试图纠正太孙还是痛
第472章 跪席待罪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元宵节后,沈皇后的坤仁宫收到了不少官眷请求面见的书帖,她专择了一日集体允见,听着官眷们七嘴八舌的诉苦,沈皇后面色凝重。
这些官眷的丈夫无一不是高氏余党,大半皆为东宫属臣,他们从前当然并非唯沈皇后马首是瞻,也从来不是豫国公府的人势,但随着高琼获罪,曾经不可一世的宋国公府轰然倒塌,太子妃高氏又再入子虚庵,眼看着高家再也无望东山复起,沈皇后竟然主动把这些高家旧党视为了己方阵营,而这回旧党被彻底清算,罪轻的贬迁罪重的革职甚至流放,东宫的势力被大刀阔斧的削减,几近岌岌可危。
沈皇后这回没有再往慈宁宫,恳求王太后指点“明路”。
她已经不能信任王太后了。
故太子是她唯一的儿子,但不是王太后唯一的孙儿,相比她的谛儿,周王秦询与王太后更加亲近,周王已经大婚立府,而且有了晋国公府这么一门得力的岳家,更不说弘复帝竟然留下密旨,意图将兵符交给慈宁宫节制!
沈皇后突然意识到太孙最强劲的敌人或许并非齐王,也不是八皇子与十皇子两个乳臭小儿,是不知不觉就已经羽翼丰足的皇六子秦询!
“娘娘可得为我等臣子作主啊!”一个官眷语气激昂:“外子确然收受贿赂,但满朝文武有几个当真是两袖清风的分明是赵兰庭借着改进粮长制的由头向皇上进了谗言,意图用这等满朝文武都心照不宣的所谓罪名斩断太孙殿下的臂膀,赵兰庭势必心怀逆意,娘娘可不能再姑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