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母亲如此的伤心,曹亮自然能体会到她的感情,刘瑛做为刘备遗落的孤女,在魏国境内,她没有半个亲人,嫁给曹演,便是她此生唯一的倚靠,这几十年来,他们夫妻伉俪情深,琴瑟和谐,很少有红脸的时候,感情甚笃,如今突闻噩耗,刘瑛一时难以承受,也是十分正常的事。

    曹亮将母亲搀入房中,为了防止意外,让羊徽瑜一夜都陪在她的身边。

    羊徽瑜很有耐心地服伺着刘瑛,软语温存地宽慰着她,看到刘瑛的情绪平静了一些,曹亮这才退出了房间。

    这个时候,已经是半夜三更了,前半夜轮值的文钦这个时候也下去歇息了,换作牵弘来值守城防。

    曹亮特意地到城头上转了一圉,河阳城只是一座小县城,城不大城墙也矮,至于城防设施,基本上属于空白,不过想想也正常,河阳县也只是河内郡的一座小县,既非边关重镇,又非险要关隘,城防自然薄弱的多。

    不过对于曹亮而言,在这一座小县城之中宿营要比野外宿营相对来说安全性高一些,再低矮的城墙它也是城墙,总比临时建几道栅栏要强,更何况,曹亮渡过黄河之时已经是黄昏了,就算想去宿营也迟了,倒不如临时性地来找这么一座小县城来得方便。

    被隔阻在黄河南岸的司马师的军队曹亮倒不用太担心,毕竟这大半夜的,司马师也不可能冒险来过河,白天司马望率一百多骑兵葬身冰河的一幕相信对司马师也极是震憾,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司马师肯定会在充足的把握下,才有可能过河的。

    让曹亮唯一不放心的,就是河内的郡兵了,曹演阵亡时,损失了近两千骁骑兵,这对于本身只有五千人编制的骁骑营来说,这样的损失确实有些惨重,但这就是战争。

    三河(河南、河东、河内)例来是拱卫京师的要地,朝廷在对外征战时,如果中军不足的时候,就会优先调派三河之兵,所以三河郡兵的数量是远在其他各郡国兵力之上的。

    如果胡奋得到了曹亮渡河的消息,肯定是会派兵前来围追堵截的,这也是曹亮为什么会选择在河阳停留而不是继续强行军的缘故。

    以一支疲惫之师应对阻击的敌军,远比坚守一座城池要困难的多,曹亮特意上城头查看,叮嘱牵弘加强警戒,以防备胡奋的偷袭。

    回到了住处之后,曹亮独对孤灯,这才有机会从怀中取出密诏来。

    密诏是曹演两天前刚刚交给他,难道说曹演在交给他密诏的时候,就已经预感到了什么吗?

    曹亮怀着复杂的心情,缓缓地打了火漆的封印,打开了曹演用自己鲜血和生命守护着的密诏。

    当初接受密诏的时候,曹亮并没有把它视做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甚至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当时就想拆开来看看,上面写得是什么东西。

    但曹演为人古板,先帝交待下来的事,他都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绝不会因为天子已经驾崩了,就不把密诏当一回事。

    而且恰恰相反的,曹演对密诏视若圣明,这么些年来,曹演严格地恪守着先帝的叮嘱,不到社稷危亡的时刻,绝不打开密诏。

    如今司马懿发动兵变叛乱,曹魏的江山社稷真得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打开密诏的先决条件已经实现,可是守护密诏整整九年时间的曹演,却没有机会去看到它的内容而撒手西去了。

    一想到这里,曹亮的鼻子不由酸楚起来,他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密诏。




第713章 兵围河阳
    曹亮不止一次地设想过密诏的内容,曹叡留下这么一封至关重要的密诏,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可以说是他心血结晶也不为过。

    曹叡英年早逝,做为一个睿智而胸怀远大的皇帝,他对自己的命运自然是不甘心的,对于他死后的江山社稷,更是难以瞑目,鹰扬之臣虎视眈眈,宗室子弟暗弱无能,曹叡对他做出的以曹爽为首司马懿为辅的托孤班子其实并不满意,但彼时他却没有更好的选择。

    可以说,密诏是对曹叡托孤形式的一个补充,激活条件就是江山社稷真的到了危亡的时刻,否则这封密诏将永远地沉封下去,无需打开。

    曹叡最担忧的也就是司马懿,所以这个社稷危亡指得也就是司马懿的叛乱,所以密诏内的第一封诏书,便是一封诏告天下的讨逆圣旨,痛斥司马懿的叛乱行径,诏封曹亮为讨逆大都督,有权节制天下诸路兵马,讨伐逆臣司马懿。

    古人讲究名不正则言不顺,司马懿发动兵变叛乱,借用的正是郭太后的旗号,以太后的懿旨行事,从而掩盖了他的叛乱行径,虽然这种欲盖弥彰掩耳盗铃的做法瞒不住明眼之人,但天底下更多的是盲从之辈,司马懿正是通过郭太后的旗号,将他叛乱的行为合法化,反过来倒打一耙,诬称曹爽密谋作乱,将曹爽及党羽族诛,这一杀,司马懿竟然杀了七千人,整个洛阳血流成河。

    一个所谓的太后懿旨,竟然给了司马懿如此肆意妄为的资本,可见“名”的重要性了,师出有名,曹亮想要讨伐司马懿,缺的就是这个。

    只是让曹亮诧异的是,曹叡在诏书中任命他为讨逆大都督而不是曹演,感觉有些匪夷所思。

    要知道,当初曹叡临崩之时,曹亮也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羽林郎,曹叡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准备把匡扶朝廷的大任交给他了,这得需要多大的睿智和勇气才行?

    其实曹亮并不知道,正是因为他与曹叡的那一次偶然会面,才会促成了这封密诏的产生,如果没有那一次会面,很可能就不会有这一封密诏,或者说,密诏可能也会有,但不一定会交在谁的手中,最终能不能出世,也是一个谜。

    现在曹亮最为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份东西,和太后的懿旨比起来,显然是先帝的遗诏更牛逼,曹亮现在确实需要这封遗诏来诏告天下,召集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

    毕竟这封盖着天子玺印的先帝亲笔手书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可以让曹亮“师出有名”,在对抗司马懿的过程之中,增加一个重重的筹码。

    当然,这封诏书对亲司马家的势力是无效的,他们完全可以诬称这封诏书是伪造的,而去否认密诏的真实性。

    当然,曹亮也没有指望密诏一出,就可以让司马懿和忠于他的势力俯首认罪,密诏不过是增加曹亮对抗司马懿的法码,而想要干掉司马懿,则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行。

    司马家之所以能颠倒黑白反诬曹爽谋反,正是因为他们掌握着无上的权力,以所谓的太后懿旨行事,掩盖他们的真正歹毒用心。

    曹亮现在手持先帝讨逆诏书,就可以真正的号令天下,真的假不了,这诏书,对那些志在与司马家为敌的势力来说,也是极为需要的。

    除了这一封公开的诏书,曹叡还特意地为了留了一个“大宝藏”,而这个宝藏不在别处,就在王屋山,具体地点有地图指明。

    看来曹叡在务虚和务实两方面都有着充足的安排,比起讨逆大都督这个名号,曹亮更为着重的,是这个秘密宝藏的价值,不过曹叡在密诏之中并没有明言,那个宝藏,还需要曹亮自己去挖掘。

    这就是曹演以死来捍卫的密诏的全部内容,如果曹演泉下有知,这封密诏与他并没有任何的关系时,又该是怎样的想法?

    不过以曹演的性格来看,其实倒是无所谓的,也许他的使命就是守护诏书,曹叡将诏书赐给他,估计正是这个想法。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任朝南会奉命暗中保护自己了,曹叡当初没有给自己任何官职,只是给了自己一个成长的舞台,如果自己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那么这封遗诏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只有依靠自己的能力成长起来,才有和司马懿对抗的资本。

    九年前的曹叡就已经料算到了今天的结果,一代圣明之君果然是恐怖如斯,可惜天不相佑,寿祚不永,否则还真没有司马懿什么事。

    曹亮打开了密诏,就等于是接受了使命,接受了匡扶曹魏江山的大任,而摆在曹亮的面前的道路,依然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曹亮小心翼翼地收起了密诏,现在还不是将它公诸于世的时候,只有等回到并州,坐稳了位置,曹亮才有可能将这封密诏昭告天下。

    不过王屋山还是值得曹亮用心的,王屋山上党和河内郡的交界处,按地图所示,应当是靠近河内郡的这一侧,正好位于曹亮撤退路线上。

    曹亮不禁对王屋山之行充满了期待,曹叡留给他的这个宝藏,究竟是藏了多少的东西,至少也是足够支撑组建一支军队的,这样对抗司马懿,曹亮才有足够的资本。

    就在此时,牵弘突然地派人来禀报曹亮,有敌袭。

    曹亮二话不说,立刻赶往了城头,由于城小,从县署到城头的距离,还真没有几步可走,曹亮登上了城头,向外望去,此时还不到五更天,夜色依然苍茫,但此刻城外却是如同白昼一般,无数的火把照得四野一片通明,也不知从何处涌来的无数兵马,已经将河阳城团团围住,那一根根的火把,就如同是一条条的火龙,蜿蜒曲折,将河阳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看来是胡奋的人马杀到了,这和曹亮事先猜想的别无二致。



第713章 兵围河阳
    曹亮不止一次地设想过密诏的内容,曹叡留下这么一封至关重要的密诏,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可以说是他心血结晶也不为过。

    曹叡英年早逝,做为一个睿智而胸怀远大的皇帝,他对自己的命运自然是不甘心的,对于他死后的江山社稷,更是难以瞑目,鹰扬之臣虎视眈眈,宗室子弟暗弱无能,曹叡对他做出的以曹爽为首司马懿为辅的托孤班子其实并不满意,但彼时他却没有更好的选择。

    可以说,密诏是对曹叡托孤形式的一个补充,激活条件就是江山社稷真的到了危亡的时刻,否则这封密诏将永远地沉封下去,无需打开。

    曹叡最担忧的也就是司马懿,所以这个社稷危亡指得也就是司马懿的叛乱,所以密诏内的第一封诏书,便是一封诏告天下的讨逆圣旨,痛斥司马懿的叛乱行径,诏封曹亮为讨逆大都督,有权节制天下诸路兵马,讨伐逆臣司马懿。

    古人讲究名不正则言不顺,司马懿发动兵变叛乱,借用的正是郭太后的旗号,以太后的懿旨行事,从而掩盖了他的叛乱行径,虽然这种欲盖弥彰掩耳盗铃的做法瞒不住明眼之人,但天底下更多的是盲从之辈,司马懿正是通过郭太后的旗号,将他叛乱的行为合法化,反过来倒打一耙,诬称曹爽密谋作乱,将曹爽及党羽族诛,这一杀,司马懿竟然杀了七千人,整个洛阳血流成河。

    一个所谓的太后懿旨,竟然给了司马懿如此肆意妄为的资本,可见“名”的重要性了,师出有名,曹亮想要讨伐司马懿,缺的就是这个。

    只是让曹亮诧异的是,曹叡在诏书中任命他为讨逆大都督而不是曹演,感觉有些匪夷所思。

    要知道,当初曹叡临崩之时,曹亮也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羽林郎,曹叡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准备把匡扶朝廷的大任交给他了,这得需要多大的睿智和勇气才行?

    其实曹亮并不知道,正是因为他与曹叡的那一次偶然会面,才会促成了这封密诏的产生,如果没有那一次会面,很可能就不会有这一封密诏,或者说,密诏可能也会有,但不一定会交在谁的手中,最终能不能出世,也是一个谜。

    现在曹亮最为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份东西,和太后的懿旨比起来,显然是先帝的遗诏更牛逼,曹亮现在确实需要这封遗诏来诏告天下,召集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

    毕竟这封盖着天子玺印的先帝亲笔手书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可以让曹亮“师出有名”,在对抗司马懿的过程之中,增加一个重重的筹码。

    当然,这封诏书对亲司马家的势力是无效的,他们完全可以诬称这封诏书是伪造的,而去否认密诏的真实性。

    当然,曹亮也没有指望密诏一出,就可以让司马懿和忠于他的势力俯首认罪,密诏不过是增加曹亮对抗司马懿的法码,而想要干掉司马懿,则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行。

    司马家之所以能颠倒黑白反诬曹爽谋反,正是因为他们掌握着无上的权力,以所谓的太后懿旨行事,掩盖他们的真正歹毒用心。

    曹亮现在手持先帝讨逆诏书,就可以真正的号令天下,真的假不了,这诏书,对那些志在与司马家为敌的势力来说,也是极为需要的。

    除了这一封公开的诏书,曹叡还特意地为了留了一个“大宝藏”,而这个宝藏不在别处,就在王屋山,具体地点有地图指明。

    看来曹叡在务虚和务实两方面都有着充足的安排,比起讨逆大都督这个名号,曹亮更为着重的,是这个秘密宝藏的价值,不过曹叡在密诏之中并没有明言,那个宝藏,还需要曹亮自己去挖掘。

    这就是曹演以死来捍卫的密诏的全部内容,如果曹演泉下有知,这封密诏与他并没有任何的关系时,又该是怎样的想法?

    不过以曹演的性格来看,其实倒是无所谓的,也许他的使命就是守护诏书,曹叡将诏书赐给他,估计正是这个想法。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任朝南会奉命暗中保护自己了,曹叡当初没有给自己任何官职,只是给了自己一个成长的舞台,如果自己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那么这封遗诏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只有依靠自己的能力成长起来,才有和司马懿对抗的资本。

    九年前的曹叡就已经料算到了今天的结果,一代圣明之君果然是恐怖如斯,可惜天不相佑,寿祚不永,否则还真没有司马懿什么事。

    曹亮打开了密诏,就等于是接受了使命,接受了匡扶曹魏江山的大任,而摆在曹亮的面前的道路,依然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曹亮小心翼翼地收起了密诏,现在还不是将它公诸于世的时候,只有等回到并州,坐稳了位置,曹亮才有可能将这封密诏昭告天下。

    不过王屋山还是值得曹亮用心的,王屋山上党和河内郡的交界处,按地图所示,应当是靠近河内郡的这一侧,正好位于曹亮撤退路线上。

    曹亮不禁对王屋山之行充满了期待,曹叡留给他的这个宝藏,究竟是藏了多少的东西,至少也是足够支撑组建一支军队的,这样对抗司马懿,曹亮才有足够的资本。

    就在此时,牵弘突然地派人来禀报曹亮,有敌袭。

    曹亮二话不说,立刻赶往了城头,由于城小,从县署到城头的距离,还真没有几步可走,曹亮登上了城头,向外望去,此时还不到五更天,夜色依然苍茫,但此刻城外却是如同白昼一般,无数的火把照得四野一片通明,也不知从何处涌来的无数兵马,已经将河阳城团团围住,那一根根的火把,就如同是一条条的火龙,蜿蜒曲折,将河阳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看来是胡奋的人马杀到了,这和曹亮事先猜想的别无二致。



第714章 漏尽
    胡奋是司马懿的得意门生,早些年司马懿出征辽东公孙渊之时,胡奋就以白身投奔司马懿,得到了司马懿的赏识和重用,因功封为了校尉,后转任护军,此次司马懿密谋兵变,特意地将胡奋调任为河内太守。

    本来司马懿在家装病,想要将胡奋调为河内太守并非易事,必须得通过大将军曹爽的首肯方可,不过这难不到司马懿,他派人重金贿赂兵部尚书邓飏,邓飏贪财忘义,自然在曹爽面前多加美言,胡奋也就顺利地当上了河内太守。

    由于河内郡位于并州和洛阳之间,司马懿处心积虑地派自己的心腹门生胡奋到河内郡来,目的当然也非常的明确,那就是让胡奋封锁洛阳至上党的通道,阻击并州的军队南下,这样的话,司马懿在洛阳发起兵变的时候,就无需担心并州那边的势力了。

    当然,这个封锁并不是胡奋到任之后就敢实施的,在司马懿洛阳兵变之前,胡奋是不敢有所动作的,胡奋所需要的做的,就是筹备兵马,等候司马懿那边的命令。

    司马懿在举行兵变的前夜,就让司马师派人通知了胡奋,胡奋接到命令之后,便立刻派人前往孟津、小平津、五社津等渡口,将黄河给封锁起来,严格禁止任何人通行。

    不过这个时候黄河还处于封冻期,尽管冰面上行走比较危险,但还是有许多的人冒险从冰面上通行,于是过黄河就不限于渡口了,如果比较胆大的,可以从黄河最窄的地方踏冰而行。
1...273274275276277...4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