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刚睡到三更,王飞枭就被手下的亲兵给叫醒了,原本是寿春城的北面,出现了状况,也不知从哪儿涌来的洪水,都漫到了半墙,正从城门口疯狂地向着城内涌来。

    王飞枭悚然一惊,他本身就是和衣而睡的,此刻一跃而起,赶紧地朝着北面赶了过去。

    这个时候,通往北门的街道上已经全是积水了,王飞枭趟水而行,登上了城楼,往下一看,顿时是倒吸了一口凉气,整个寿春的北面,已经是一片汪洋,洪水至少也淹到了城墙一半以上的位置,而且水位还在不断地上涨着,洪水从城门的缝隙之中涌了进来,尽管城门非常的厚实,但是洪水挤压得城门发现巨大的吱吱呀呀的响声,也不知道这道城门还能撑多久。

    王飞枭心头一凉,这么大的洪水,显然不是下雨的积水所聚,寿春城的北面毗邻淮河,只有淮河决口才能造成如此大的洪灾,至于这决口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祸害,现在去查明原因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寿春城完了。

    王飞枭急令守城的士兵搬运木石,将北城门给挡住,这样的话或许还能迟缓一下洪水入城。

    但是王飞枭也知道这不过是杯水车薪,这么大的洪水,别说是城门了,就算是城墙它也撑不住,长时间被水浸泡,夯土的城墙早已是芨芨可危,在如此大的洪水袭击之下,城墙的垮塌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果然只承到了天明时候,北面的城墙终于是支撑不住了,轰然倒塌,而洪水立刻疯狂涌入,在极短的时间内,彻底地将寿春城给淹没了。

    在寿春城被淹之前,王飞枭已经将王凌转移到了南面一段相对坚固的城墙上,在寿春城沦为水乡泽国之后,这里或许已经成为最后的落脚之处了。

    洪水吞没了寿春城,许多房子都被直接淹到了房顶上,来不及撤走的军民被淹死的不计其数,整个寿春城内浮尸遍地,随波逐流。

    许多人爬上了屋顶,但却发现四面被洪水所围,连条逃生的路都没有了。

    更多的人则是挤上了城墙,现在寿春城的唯一制高点,也只剩下了这些城墙了,但城墙终归是很窄的,承载能力有限,这么多人挤上了城墙,早已是人满为患,再加上城墙已经倒塌了很多处,那怕他们所站之处,也并非是安全的,被水浸泡之后,时刻都有倒塌的风险。

    王凌面对着滔天的洪水,不禁是仰天而叹,完了,一切都完了,这一场洪水,毁掉了他最后的希望。

    王凌毫不怀疑,这场洪水不是天灾,而是**,以司马懿的精明,又岂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备船,为父亲自去向司马懿请降。”王凌对王飞枭说道。




第869章 负荆请罪
    “父亲——”王飞枭眼圈有些发红,他本想劝慰父亲几句,但是话到嘴边又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为了淮南,父亲王凌几乎耗费了半生的心血,在这里构建了一个属于他们王家的王朝,而现在,大厦将倾,穷途末路,所有的心血都付之东流,是时也,运也?谁也说不清。

    无力以回天,王家在淮南倾底的失败了,王凌主动地向司马懿请降,无非是想以一己之身,换来淮南军民的最后一线生机,其实他本可以堂堂正正而死,不用去接受屈辱,不用去做阶下之囚,不用将自己的生死命运交到别人的手中,任人宰割。

    但是王凌为了淮南的万千军民,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向司马懿投降,将这叛逆之罪,揽到他一个人的头上,或许司马懿因此而可以放过寿春的军民,不来屠城。

    王凌看了看王飞枭和王金虎,幽幽地长叹一声,道:“飞枭,金虎,是父亲的无能啊,连累你们给为父陪葬了。”

    王飞枭和王金虎动容地道:“父亲这是何话,为人之子,不能为父分忧,是我们的不孝啊,孩儿愿率军与司马老贼血战到底,父亲何须折节投降?”

    王凌轻轻地摇了摇头,道:“如今大势已去,再战下去也不过是以卵击石,淮南军民追随我多年,如果能以我一人之性命,换取淮南万千军民平安,为父死亦可瞑目了。只是我们王家难逃之灭族之祸,你们包括你们的兄长广儿,这次恐怕皆是在劫难逃,为父无力去救你们了,黄泉路上,累得你们相陪了。”

    “覆巢之下,安有安卵,能陪父亲同赴黄泉,乃是孩儿的荣幸,父亲何需自责?就算我们兄弟三人同赴黄泉,尚有四弟在东吴,可保安然无恙,我们王家的香火仍可承继。”

    王凌点点头,看来当初将四子王明山送到东吴是一个相当明智的选择,如今寿春沦陷,王家难逃灭族之祸,在洛阳的王广和在寿春的王飞枭王金虎自然难逃司马懿的毒手,但是远在东吴的王明山,却因祸得福,总算是给王家留下了一点血脉,这也让王凌由衷的感到欣慰。

    手下很快地找来了一条船,那船并不大,只能容纳十来人,王凌只带了亲兵十余人,也没带王飞枭和王金虎,吩咐他们在寿春城上静候,如果遇到司马军来袭,不必抵抗,只管投降便是。

    而后王凌登上了船,令亲兵朝着司马军大营的方向划去。

    寿春城外,早已是沦为了一片汪洋,王凌吩咐手下拿绳子把自己给绑了,手下的亲兵倍感疑惑,王凌叹了口气道:“本督这是要向司马公负荆请罪,淮南万千军民能不能逃得过此劫,还得须看司马公的脸色啊。”

    王凌很清楚司马懿的为人,阴鸷狠辣,睚眦必报,光看看他在辽东和洛阳杀了多少人,就知道他的手段有多么的残酷了,不过现在王凌已经丧失了和司马懿讨价还价的资本,这次他主动地负荆请罪,也没指望司马懿可以饶恕他,只要司马懿在寿春不大开杀戒,王凌真得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船行不出多远,就遇到了司马军巡逻的船只,这些船只是司马师是派出来的,特意地在寿春城周边侦察淮南军的动静,谨防淮南军乘着大水逃亡出去。

    不过司马军这个担心似乎是多余的,总体而言,魏国的军队无论是中军还是外军,基本上都是长于步骑而弱于水军的,那怕是身处于淮南之地,与吴国接攘的淮南军,水军方面也是一个短板。

    如果换作是吴军,司马师这个时候的担心肯定是正常的,淮南沦为一片水乡泽国,就会成为吴军水军的天然战场,但是这个情况在淮南军身上是不会发生的,由于没有足够的战船,淮南军想要趁着大水行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司马军的巡逻船只发现王凌所乘坐的船只之后,立刻上前进行了拦截,让他们意外的是船上乘坐的,竟然是太尉王凌,而王凌前来,则是要面见司马懿的。

    尽管王凌是司马军的头号大敌,但大人物终归是大人物,绝对不是他们这些小兵小卒可以轻视的,所以这些小兵们不敢有任何的造次,护送着王凌的这艘船直接前往了司马军的营地,去见司马懿。

    “彦云兄,你这是何意?来人,快给王太尉松绑!”司马懿看到王凌自缚而来,微露诧异之色,连忙吩咐手下的人给王凌松绑。

    王凌低头惭愧地道:“某乃戴罪之身,今日特来负荆请罪,这千错万错,俱是某一人之错,某甘愿受朝廷惩处,淮南军民,皆受某之盅惑,并非是大恶之身,仲达公宽厚仁慈,还望手下留情,恕淮南万千军民之罪。”

    司马懿呵呵一笑,道:“彦云兄贵为三公,就算是有过错在身,那也得由天子来定夺才是,某可无权来裁定。至于彦云兄所忧之事,大可放心,淮南军民,皆是我大魏之子民,只要他们肯真心归顺,自可免受刀兵之祸。”

    王凌听司马懿这么一说,倒也略略放心,拱手而拜。

    司马懿吩咐中军给王凌安排住处,以上宾之礼待之,除了不能在军营之中随意走动之外,饮食起居,皆是最高的款待规格。

    司马师大惑不解,道:“王凌乃是阶下之囚,父亲何需对他客气,直接监禁了事,等回到洛阳之后,合当弃市。”

    司马懿微微一笑,道:“王凌参与叛乱,自然是罪不容诛,不过现在惩处王凌的话,必然激起寿春残余军队的怒火,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真要想消灭他,也得付出不小代价才是。王凌此来,便有投石问路之意,如果我们对其以礼相待,那些淮南军必然会放弃抵抗,主动投降,这样一来,便可以兵不血刃,拿下寿春了。”

    司马师恍然道:“还是父亲高见。”



第870章 棺材钉
    等到洪水消退之后,司马师这才率兵抵达寿春城下,接受了淮南军的投降,入驻了寿春城。

    王飞枭和王金虎也是在得到王凌平安无事并被待为上宾的消息之后,这才主动地开城投降的。

    如果王凌身遭不测的话,王飞枭和王金虎便准备誓死而战,那怕他们无法抵挡得住司马军,但也决不会轻易投降,誓言血战到底,与寿春城共存亡。

    现在看到王凌平安无事,王飞枭和王金虎也就放弃了抵抗,缴械投降了,这也是他们和王凌事先约定好的。

    司马师率军进驻寿春城的时候,表现的十分平和,下令不得擅杀一人,不得擅动一物,司马军军纪森严,让寿春百姓是交口赞誉。

    不过寿春城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少天,等淮南军全部投降并控制了寿春城之后,司马师突然变脸,下令将王飞枭王金虎以及淮南军的骨干将领全部捉起来。

    此举在寿春城内立刻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不过掌控了全局的司马军还是很轻易地便将局势给弹压了下去,毕竟失去了武器的淮南军已经丧失了反抗的资本,那怕出现暂时的躁动,也会遭到司马军残酷的镇压。

    何况司马师只是对王凌的亲信嫡系势力动手,这也是拨除王凌在淮南势力的最好办法,毕竟王凌经营淮南多年,其势力盘根错节,如果不能斩草除根的话,将来很有可能会死灰复燃,危及淮南的安全。

    司马懿之所以倾注全力也要剿灭王凌的叛乱,就是因为淮南这块地方实在是太重要了,绝对不容有失。

    这次将王凌的势力连根铲除之后,司马懿还不放心,计划着将原来驻守淮南的军队和青州徐州的军队调防,以确保万一。

    王昶被任命为新的征南将军兼任扬州都督,而徐州刺史诸葛诞则被任命为扬州刺史,两人将重新来构筑淮南防线。

    至于王凌的嫡系亲信势力,则全数被押解往了洛阳,等待他们的命运,也将会是腰斩弃市,对待政敌,司马懿可从来也没有手软过。

    王飞枭和王金虎是束手就擒,已经丧了对军队的掌控权让他们手无缚鸡之力,连半点反抗的机会也没有。

    尽管这已经是事先可以预料到的结果,但是被打入囚车之后,王飞枭和王金虎还是有些暗暗地懊悔,与其这般下场,倒不如轰轰烈烈地拼个鱼死网破,倒也不死得壮哉。

    但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有任人宰割的地步了,这么窝窝囊囊而死,心里面自然是憋屈的很。

    在这临死之前,王飞枭和王金虎还是很想再见王凌一面,自从王凌投降之后,他们就没有机会再见到了。

    可惜这个愿意却是无人搭理他们,王飞枭和王金虎被关入囚车之后,除了跟哑巴一样一声不吭的几个狱卒每天按时按点给他们送饭之外,其他的人一律都见不着,就算是喊破了喉咙也无人答理。

    王凌的待遇比起他的两个儿子来,倒是好的很多,最起码他还有帐蓬住,还有酒喝,还有肉吃,除了外面警戒森严之外,王凌的条件待遇倒也不比先前差多少,和阶下囚有着天壤之别。

    但没有自由却让王凌是烦躁不已,帐蓬外警卫森严,王凌能活动的地方也就是这么一个帐蓬,偶尔换个地方,也是只能呆在车里,每天除了几个送饭的人之外,王凌接触不到任何人。

    眼看着天气渐渐地转凉了,王凌也不知道外面的情况究竟变成了啥样,自己的两个儿子是否还在世,淮南的军民是否安然无恙?

    但可惜他现是就是一个瞎子,一个聋子,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那些服侍他的人和守卫似乎天生就是聋子哑巴,对王凌的问话充耳不闻,丝毫不予理会,只是自顾自地做着他们该做的事。

    毫无疑问,他们是得到了上面的授意,不敢与王凌有任何的言语交流。

    被软禁的时间久了,王凌自然难免会胡思乱想,原本他是抱着必死之心投降的,但司马懿暖昧的态度又让王凌心生疑惑,司马懿既不杀他,也不放他,就这么一直将他关押软禁着,他倒底是意味何为?

    隔三差五的,司马懿就会派一个使者前来,看看王凌的情况,不过也仅此而已,王凌从使者的嘴里,也得不到任何有用的消息,使者的口风实在是太紧了。

    王凌不甘心这么一直耗着,于是他向使者提出:“某已近耄耋,自知时日无多,还请司马太傅赐几颗棺材钉,让某提前准备一下后事。”

    使者并没有立刻答复他,而是称自会向司马懿禀明的。

    隔了一日,使者再来探视王凌的时候,真得给他带来了几颗棺材钉,就是那种又粗又长的标淮的钉棺材用的七星钉。

    王凌立刻是面如死灰,他向司马懿讨要棺材钉,并非是真得要来钉棺材,而是想通过这个试探一下司马懿是否真得有心要他死,如果司马懿没有杀他之心或者说暂时没有杀他之心,那么肯定不会送棺材钉来,可现在王凌一要就给,说明司马懿已经是起了杀心,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王凌沉默无语,面对着那几颗棺材钉,他独自一人枯坐到了天明,他想了一夜,最终还是决定自尽,尽管这个决定很艰难,但是总比押上断头台被处决要好一些。

    最起码这样的死法,要体面一些,毕竟以王凌的身份,还是要死得有尊严一些才是。

    事实上,王凌在投降之前,已经在身上暗藏了最为致命的鹤顶红毒药,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如今事已至此,这毒药已经成为了王凌最后的归宿。

    王凌木然地取出那包鹤顶红,倒入了酒壶之中,然后满斟了一杯,当端起酒杯的时候,王凌还是挣扎和踌躇了许久,握着酒杯的右手微微地颤抖着,不过最终他还是举杯一饮而尽。



第871章 收获满满
    转眼又到了金秋,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尽管今天的气候并不尽如人意,春天时遭遇了连月的大旱,夏秋的时候又遭遇到了洪涝,但是并州的粮食生产却创下了历史新高,喜获大丰收。

    这样的好收成自然是得益于精耕细作的全面推广,经过两年的试点,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在试点区域,粮食的产量至少也提高了六七成,最高的地方可以提高一倍还有余,如此骄人的成绩,让曹亮是信心倍增,所以在今年春天,曹亮决定将精耕细作面向整个并州进行推广,除了不适合进行推广的山地之外,平原地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田地都实施了精耕细作的耕作方法。

    全面推广是不同于试点的,在试点区域,曹亮可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证耕作效果,全面推广之后,许多的配套条件,如水利、种子、耕牛、劳动力都必须要跟得上,这将会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毕竟改变农民固有的思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曹亮委派了大量的农事官前往各郡各县,去督促和管理种稙,引导和帮助农民进行精耕细作。

    万事开头难,更何况是这么庞大的工程,不过在大量农事官的努力之下,精耕细作还是有效地推广开来,在经历了春季大旱和夏秋大涝之后,粮食产量有增无减,精耕细作的成功,让并州百姓是欢欣鼓舞,大庆丰收。

    民以食为天,粮食种稙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统治阶段和普通百姓的难题,虽然天下的土地众多,但广种薄收,效率低下的耕作方式根本无法解决天下百姓的温饱问题,遇到灾荒年月,颗粒无收,种地的农民都沦为了流民,天下焉能不大乱?

    曹亮的精耕细作无疑是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最好方式,历代以来,并州素以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称著,所以在天下十三部州之中,并州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一直以来都是排在倒数几位的。

    那怕曹亮占据并州,司马懿都不以为然,在司马懿的认知当中,并州荒凉偏僻,粮草产出有限,根本就养活不了太多的人口,曹亮以并州为根据地,想和拥在大半个天下的司马家来抗衡,那岂不是痴人说梦话。
1...336337338339340...4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