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诸葛恪接到圣旨之后,大喜过望,原本他并没有抱什么希望,因为他清楚,孙权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言出必行,别人很难改变他的心迹,如果孙权也铁了心要退兵的话,自己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劝谏了。

    没想到这次孙权答应的竟然是如此地爽快,令诸葛恪喜出望外。如果一旦退兵,报仇之事将会变得遥遥无期,这让诸葛恪心底之中的那道坎很难迈得过去。

    其次,诸葛恪想要出人头地,想要位极人臣,就必须要建功立业,拿功勋来打动孙权。

    在江东,像他这样的官二代,那至少也是如过江之鲫,多的不可胜数,大多的官二代都是躺着父辈们的功劳薄上成长起来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真正有才华也有担当的人,却是廖廖无几。

    诸葛恪想要证明自己不是那种混吃等死的官二代,他就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来,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孙权的信任。

    指挥打夹石之战,诸葛恪还是有充分的信心的,他在任丹阳太守其间,就一直是生活在崇山峻岭之间,所以对夹石一带的险峻的地势,诸葛恪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反而是变得更加的兴奋了。

    丹阳兵最为擅长的就是山地作战,回到大别山,就等于是回到了丹阳兵的主场,这样的地理环境,丹阳兵完全可以发挥其特长,打出他们应有的风采来。

    安风城一战可以说是丹阳兵最为窝囊的一战了,虽然丹阳兵打得十分的英勇,但奈何安风城的防守太过于坚固了,就算丹阳兵竭尽全力,也未能突破安风城的防御。

    世间都例来都是以成败来论英雄的,丹阳兵背负着天下第一骁勇的名声,连战数日,却是折戟沉沙,以致于人们甚至都怀疑这么一支丹阳兵有些名不副实。

    所以夹石之战,也成为了丹阳兵证明自己实力的一次机会,只有这一战打好了,才能恢复丹阳兵的声誉。

    为了给自己证名,丹阳兵上下也是群情激愤,发誓要把在安风城丢掉的面子,在夹石给找回来。

    对于诸葛恪来说,报仇是最为重要的,只要留在淮南,他才有报仇的机会,尤其是听到曹亮及征南军离开了安风城,重新加入到魏军战斗序列之后,诸葛恪更是急盼着与曹亮的再战机会。

    如果不能手刃仇人,诸葛恪将何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当然为父报仇是极为重要的,但却不是排在第一位的东西,真正排在第一位的,是诸葛恪的那一颗野心。

    明珠蒙尘的事发生的太多了,再有才能的人,遇不到伯乐一般的相士,也终究会明珠蒙尘,难有出头之日。

    诸葛恪已经得到了孙权的赏识,那么接下来诸葛恪的表现,将会是他在未来几年是否可以登上的吴国朝堂的关键,想走一步登天的捷径,那至少要获得拿得出手来的战绩和功勋。

    既然这是一个以成败来论英雄的时代,那么想要获得成功,首先就必须要把握机会,用赫赫战功来征服天下之人。

    其次是,没有机会,也要创造出机会了。

    如今孙权已经采纳了他的建议,可以说这个机会就是诸葛恪自己争取得来的。

    创造机会,不等于是把握机会,诸葛恪清楚,此番他面对的可不是那些有勇无谋的山越人,而是狡猾多智的司马懿,在这样的对手面前,他渴求一胜的机会并不太多,想要成功,就必须要付出比常人多的多的代价。

    机遇已经摆在了面前,这一次不光是丹阳兵的正名之战,而且也将会是诸葛恪的扬名之战,只有打得好这一仗,诸葛恪才有机会能够像他的父亲和叔父那样真正地扬名于世。




第255章 夹石
    夹石是大别山东段一道最为险要的隘口。

    大别山山势险峻,锦延数百里,是长江和淮河的天然分水岭,大别山的名称与众不同,在四书五经的《尚书》之中便有记载,不过让他名噪声于世的,还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相传汉武帝祭旧南岳天柱山经过大别山,当他登上了大别山主峰后,观赏了南北二侧的景色不禁感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之大果别于他山也!”

    一提到夹石,留给魏人的,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惨败记忆。十二年前,吴国鄱阳太守周舫献诈降计,诱使魏国大司马曹休率兵十万南下,而陆逊早已率吴军在石亭设伏,就等曹休上钩。

    吴军如此大规模的调动魏军不可能不查,事实上曹休在抵达石亭之前,就已经发现上了当,但恼羞成怒的他自恃兵精粮足,不肯退兵,一意孤行地继续进军,结果在石亭遭到陆逊、朱桓、全琮等九万吴军的袭击,损失惨重,被迫撤退。

    撤至夹石附近之是,前有吴军伏兵阻击,后有追兵不断,曹休军心大乱,幸亏此时贾逵率军赶到夹石,救下了曹休,使其免遭全军覆灭之厄。

    尽管如此,魏军损失了上万的人马,车马粮草辎重全部失陷,石亭之战也成为了曹魏继赤壁之战后对吴作战的又一惨败。

    诸葛恪退守夹石,也完全是看重这里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熟悉山地作战的丹阳来驻守夹石,诸葛恪自信夹石就如同一道天险,魏军别说有十万大军,就算是倾全国之兵来犯,那不可能攻破夹石天险。

    晋升为镇北将军,都督诸路兵马之后,诸葛恪是踌躇满志,此前虽然诸葛恪也是单独地统帅一路兵马,但在这四路人马之中,他是年纪最小,职位最低,资历最浅的一位,无论是他老爹诸葛瑾,还是名将全琮、朱然,个个都是他的前辈,在他们面前,诸葛恪只能算是一个后生晚辈。

    如今诸葛恪得到了大帝孙权的器重,一跃高升,凌驾到了全琮、步骘之上,很容易令全琮步骘这些大将有些不满。

    不过极为聪明的诸葛恪处理这些人际关系时却是游刃有余,虽然他现在的位置在全琮步骘之上,但他丝毫没有以上位者自居,而是谦恭有礼,对全琮和步骘极是尊敬,一口一个叔叔伯伯叫得亲热。

    全琮和步骘虽然是心中有所不满,但这项任命出自孙权之手,他们也不敢去质疑,而且诸葛恪对他们很恭敬,二人也自然不好再说什么。

    而且诸葛恪一再表示,他虽为都督,但绝无擅权之念,只是为了能报父仇,可以便宜行事,他再三恳请全琮和步骘二人,要他们全力配合,擒杀曹亮,以慰诸葛瑾的在天之灵。

    诸葛瑾乃忠厚长者,在东吴地位虽高,但却是与人为善,所以他的人缘极好,此番不幸遇害,东吴诸将都颇多伤感,全琮和步骘与诸葛瑾关系更为密切,此时就算诸葛恪不请求,他们也有为诸葛瑾报仇的念头,所以二人皆表示,愿意接受诸葛恪的调遣,配合他完成报仇之举。

    诸葛恪令全琮去守天柱山,步骘去守挂车,与夹石形成犄角之势,单等魏军来犯。

    ┄┄┄┄┄┄┄┄┄┄┄┄┄┄┄┄┄┄┄┄┄┄┄┄┄┄┄┄┄

    司马懿率兵离开了安风,一路南下,很快便抵达了无强口。

    无强口是进入大别山地区的第一道隘口,无强口往北,便是一马平川的淮河平原,而无强口往南,则是连绵起伏山势险峻的大别山。

    司马懿心思缜密,用兵例来谨慎,进入山区,便令他回忆起在陇西的那些峥嵘岁月来,巍巍的秦岭,可比大别山更为险要,而他的对手诸葛亮,也远非诸葛恪之流可比。

    望着旁边的嶙峋山石,乘坐在追锋车上的司马懿对车旁骑马而行的司马师道:“此情此景,到让为父怀念起在陇西的那些时光来,诸葛孔明真乃用兵奇才,这崇山峻岭之间,猱猿难渡,他却可以运筹谋划,挥洒自如,非千古名将,亦不能比也。”

    司马师却是不以为然地道:“诸葛亮虽然厉害,但还不是一样屡败于父亲之手,数度北伐,无立寸功,我看他也不过尔尔。”

    司马懿轻轻地摇摇头,道:“诸葛孔明之所以不成功,非能力之不足,而是不识天时而已,天下大势,魏强而吴蜀弱,以弱击强,乃是有丧天和,故而诸葛孔明奇智百出,终也未能有所建树。”

    正说话间,胡遵急马赶来,喘气吁吁地道:“启禀大都督,前面无强口发现有吴军驻守,是否立刻发起攻击?”

    司马懿淡淡地道:“不必急于进攻,下令诸军立刻扎营,探明敌情之后再做行动。”

    魏军立刻停止了行军,挑选地方扎营安寨。

    其扎营安寨的地方,都是司马懿亲自查看过的,山区扎营,要比平川地区扎营更得谨慎才行,尽量选取远离险要山峰、河道河口的地方,而且地形要平整,那怕挑选不出一块完全平整的宿营地时,也要尽量避免在高低落差太大的地方宿营。

    扎营之后,还有要营寨的四周挖出壕沟来,以防止敌军的偷袭。

    山区不同于平原,平原之上,一望无际,敌军如果来偷袭,隔着很远就可能被发现了,而在这山里不同,很可能敌人就在你的眼皮子底下,你都无法发现,当他们发起偷袭的时候,距离往往极短,很有可能守军来不及反应过来,敌人已经冲进了营寨之中。

    极为擅长在山地宿营的司马懿到达了大别山,还是依葫芦画瓢,扎出和陇西大营一样的营寨来。

    不光是在营寨的四周挖出一些深深的壕沟来,而且为了防止吴军前来袭营,还暗设了不少的陷井和鹿角,派出了大量的明岗暗哨,保证大营万无一失。



第256章 凉拌呗
    司马懿才不会犯诸葛瑾那样的错误,居然能被百十来号的人偷偷地混了进去,最终身为主帅的诸葛瑾疏于防备,被曹亮偷袭得手,连脑袋都掉了。

    这种错误,谨慎小心的司马懿至死也不会犯,他有条不紊地布置着这一切,整座大营是井井有条,错落有致。

    就连对司马懿一直抱有成见的曹亮,对司马懿的立营扎寨很是欣赏。

    不得不说,这姜还是老的辣,司马懿一生戎马,征战多年,对行军打仗这一套还是相当地在行,单看这宿营的水准,没有几十年的功力,还真是做不出来。

    征南军一直是做为一个独立的营种而存在于大军之中,就算扎营之时,都是各立一营,虽然也在大营寨之中,但与其他各营互不相通,有着极高的独立性。

    对于司马懿的安排,长史任览一直是忧心冲冲,现在夏侯玄负伤示归队,整个征南军似乎是群龙无首,以他任览的资望,似乎又难孚众望。

    在安风渡,征南军已经被算计过一次,差一点就全军覆灭了,每每回想起这来,任览都心有余悸,非常担心这一幕会重演。

    现在征南军连一个主心骨也没有,如果司马懿对征南军不满的话,随便找着由头,便有可能让征南军去送死,而且司马懿持节执掌大权,征南军如果不遵令行事的话,那司马懿就敢直接拿他开刀。

    遵令是死,不遵令也是个死,任览左右为难,愁眉不展。

    现在他代理征南将军事,摆明了赶着鸭子上架,任览心力交瘁,觉得难以胜任,可是这差事再烫手,那也交不出去呀,有事他也只能是找曹亮来商议。

    虽然征南将军帐下的参军不止曹亮一人,但其他人纯粹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任览觉得除了曹亮,他还真找不到什么商议的人了。

    “子明,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刚刚扎营下寨之后,任览就把曹亮给找来了,急急地和他道。

    “怎么办?凉拌呗!”曹亮则是一脸的轻松。

    任览的脸一黑,道:“子明,我可没跟你开玩笑,事关咱们征南军一万多人的身家性命,你可儿戏不得!”

    曹亮呵呵一笑,道:“任长史,有这么严重吗?”

    任览一脸正色地道:“最起码,比你想像的严重的多。现在咱们征南军只是一个残部,别说征南将军不在位,就连编制都只有出征时的一少半人了,安风渡的教训犹在,曹参军你可不能掉以轻心啊,万一大都督要是针对咱们有什么不利之事,我们该当如何,得早些有个谋划才是。”

    曹亮笑呵呵地道:“任长史,你是不是想得太多了,调兵遣将,是大都督的权力,至于怎么来安排,大都督那边自有决断,你又何须操心?”

    其实任览和其他诸将,对安风渡的事情也只是一个猜测,只有曹亮和夏侯玄才是真正的心知肚明的,曹亮和夏侯玄为了避免军心不稳,他们刻意地把自己和司懿的私人恩怨隐瞒起来,尽量地不让众人知晓。

    这次安风渡之战,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做的也是滴水不漏,尽管征南军之中颇多怨言,但谁也不清楚其中实质的东西,就连任览也是胡乱猜测,只是认为司马懿或许有针对征南军不利的举动。

    不过接下来任览的担心,曹亮却认为是没必要的,司马懿做事缜密,绝不会轻易地落人口实的,安风渡之时,他刻意针对的就是夏侯玄,或许曹亮也只是一个稍带而已,如今夏侯玄不在军中,司马懿自然也没有去算计的必要了。

    何况司马懿做事,肯定是不会留下什么破绽的,安风渡之战,事先是夏侯玄自己争取的,战时司马懿的大军也没有袖手旁观,而是表面上也竭尽了全力,至于征南军被围困,司马懿只能表示力所不及,爱莫能助了。

    这件事只能是猜疑,就连给司马懿定罪都办不到,因为从各方面来看,司马懿做的是无懈可击,完全没有指责之处。

    所以说,那怕司马懿再要有针对征南军的举动,他也只能是暗中进行,绝不会在明面有什么动作的,洛阳朝廷有那么多双眼睛在背后盯着呢,司马懿公然地把征南军往火坑里推,似乎他也没那个胆量。

    如果是一个记仇且莽撞的人,那曹亮倒是不得不防了,那种人做事只凭好恶,从来不考虑后果,一意孤行,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但司马懿明显不是那种人,他老谋深算,心机深沉,那怕是算计人,使得也是阴招,绝不会去怼正面的,只有他自己认为算无遗策的时候,才会来动手。

    对于这种人,要谨惕的,是他的阴谋,而不是阳谋。

    任览有些不信,道:“曹参军,你所言为真?”

    曹亮呵呵一笑道:“那我们拭目以待如何?”

    司马懿派出了大量的斥侯去探明无强口的情况,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拿到了最为确切的情报。

    无强口驻守的吴军数量并不太多,大概只有两三千人,他们凭险而据,修筑工事,试图阻挡魏军的前进路线。

    山区作战和平原作战最大的不同就是,平原上到处都是路,此处不通,可以绕道而行,从别处绕过去。

    但山区道路狭隘,往往还没有别的路可走,如果绕道的话,很可能会多走上百里甚至几百里的路,所以有的隘口,是必须要拿下来的,才能保证大军顺利通行的。

    牛金主动请命出战,司马懿同意了,牛金兴冲冲地带兵向无强口发起了攻击。

    牛金也算是一个善打硬仗的猛将,安风渡一战之时,便展现出过他顽强的一面,他身先士卒,浴血而战,奋不顾身,大军都撤离了,他还不顾危险来断后,硬是凭着一己之力挡住了吴军的进攻,让魏军避免受到更大的损失。

    此番出战,牛金也是憋着一口气,主动出战,想要报安风渡的一箭之仇。



第257章 押运粮草
    无强口的战斗并没有想像之中那么激烈,牛金的攻势确实比较猛,但吴军似乎守得并没有那么太顽强,抵抗了一阵之后,便开始了溃败,把阵地让给了魏军。

    无强口是淮河平原进入大别山区的第一道屏障,之所以叫无强口,确实地形也不太险要,谷口形如喇叭,谷底平坦宽阔,吴军把守的两侧高地,坡度也比较缓,这也是牛金可以轻松得手的原因。
1...979899100101...4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