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日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伯伦散人





大明日月 第二百三十二章 神机营
“替我回去谢谢你们校长。”蒋北铭说道,“我们现在还不能搬过去。虽然万岁已经召见了我们,但是现在还没有下一步的安排,如果我们现在就搬家的话,恐怕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葛涛,你也不用着急。”韩万涛笑道,“那个院子给我们留着,总会用上的,也许用不了几天我和蒋长官就又要升官了。”
“呵呵。”蒋北铭笑道,“别光想着升官了。葛涛,如果没别的事就让厨房做条鱼,你陪着我们出去吃点。你这个老板请客总不能什么都不吃吧。”
“属下遵命。”葛涛明白蒋北铭的意思,出门安排去了。
蒋北铭和韩万涛在葛涛的酒楼里并没有吃多长时间,两个人吃完饭一面逛着一面慢慢的回到了驿站。
驿站的门口,一个小太监正在焦急的东张西望。
见蒋北铭两个人回来,小太监赶忙迎上去:“蒋游击,韩千户,你们总算是回来了。”
“这位公公。”蒋北铭施了个礼,“何事如此着急。”
“有旨意。”小太监换上了一张严肃的面孔,“蒋北铭、韩万涛接旨。”
两个人又极不情愿的跪下了。
“皇上口谕。蒋北铭、韩万涛明日辰时前往神机营随朕检阅。”
“臣领旨谢恩。”两人齐声回道。
“两位请起。”小太监传完旨意又换上了一副笑脸,“两位真是深得万岁爷的厚爱,能陪同万岁爷检阅神机营,那是莫大的殊荣。”
“是,是,多谢公公。”蒋北铭连声应道,“下官也深感荣幸。”
“不过,两位。”小太监又说道,“王公公也让咱家给两位捎句话,明日检阅,万岁爷有什么问题问两位的话,希望两位想好了再答,不要惹得万岁爷不舒服。”
“请王公公放心。”蒋北铭回道,“下官一定会让万岁爷舒服的。”
“你想怎么让那个万岁爷舒服啊?”回到驿站的房间里,韩万涛问道。
“万涛,要是许朗或者孙天昊在这就好了。”蒋北铭答非所问。
“别扯那些没用的。”韩万涛笑道,“先说说咱们明天怎么办?”
“也不是没用。”蒋北铭说道,“我让葛涛捎回去的信里说了,最好能把许朗派到北京来,没有他在旁边出鬼点子,我心里还真是不安稳。”
“话是这么说,可人家现在正在舒舒服服的享受着齐人之福呢,哪有空来北京啊。”
“算了,看家里怎么安排吧。”蒋北铭转移了话题,“万涛,我想明天冒个险。”
“冒险?”韩万涛问道,“你打算怎么冒险?”
“你还有烟吗,先给根烟抽。”
韩万涛给蒋北铭点了一根烟,自己也点了一根:“你到底想怎么冒险?”
“我是这么想的,万涛。”蒋北铭吐了一口烟,“明天崇祯要咱们和他一起去检阅神机营,估计他是想向咱们展示一下神机营的威力。这几天没什么动静应该就是崇祯在做准备。”
“他和咱们展示什么?”韩万涛不解的问道。
“小孩子嘛。”蒋北铭笑道,“争强好胜的心总是有的。”
“那你想冒什么险?”韩万涛接着问道。
“再挫一挫崇祯的锐气。”蒋北铭解释道,“咱们明天想个法子,让崇祯明白,现在的神机营毫无用处。”
“我觉得还是别了。”韩万涛劝道,“没听今天那个太监怎么说的吗,你再把崇祯惹火了,咱们的脑袋有没有还不一定呢。”
“明天看看吧。”蒋北铭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但愿明天还能在。”
第二天天还没亮,蒋北铭和韩万涛就早早的来到了神机营。
整个神机营的演兵场上已经是旌旗招展,各色火器整齐的排放在校场的一侧。一千多名大明官兵站在校场上,他们的前面是用木头搭建的一个平台,平台上放着一把用黄色绸缎包裹着的太师椅。
“蒋游击和韩千户来了。”昨天传旨的小太监已经在校场上等着了,看见蒋北铭和韩万涛到了,忙走上前打招呼。
“有劳公公。”两个人施礼道,“万岁爷还没来吗?”
“万岁爷已经起驾了,应该还有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之后,金瓜斧钺、黄罗伞盖,一队接一队的开进了演兵场。
蒋北铭和韩万涛不得已又同所有人一起跪倒在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登上平台,在太师椅上坐定:“蒋爱卿和韩爱卿何在?”
王承恩忙高声叫道:“宣,蒋北铭、韩万涛觐见。”
蒋北铭和韩万涛上前又跪倒在地:“臣觐见。”
“爱卿免礼。”崇祯今天的心情很好,“两位爱卿,观我大明神机营如何?”
“威武之师。”蒋北铭回道,“万岁的神机营的确不同凡响,臣衷心佩服。”
“呵呵。”崇祯笑了笑,对王承恩说道,“传旨,操练开始。”
“嗻。”王承恩满意的对蒋北铭点了点头,转身喊道,“万岁有旨,神机营操练开始。”
随着一声旨意,神机营的各部运动了起来。步兵子营、骑兵子营、车营、炮营依次从崇祯的面前走过。
紧接着,各种枪炮声响起,随着枪炮声,几十步开外的木靶和几百步开外,标着符号的土堆一个一个的先后被轰开。
蒋北铭和韩万涛互相对视了一眼,两个人的心中都在暗暗发笑:“原来这种作弊的办法400年前就用过了。”
硝烟散尽,崇祯满意的看着被轰开的土堆和木靶:“传旨,神机营操练有功,每人赏纹银5两,锦缎一匹。”
“遵旨。”王承恩喜笑颜开的去传旨去了。王承恩不是不知道这其中的猫腻,但是只要能哄得这位万岁爷高兴,王承恩才不管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两位爱卿。”崇祯意犹未尽,“爱卿观我神机营可否能胜得了鞑子?”
“启禀万岁。”蒋北铭单膝跪下,坚定的说了两个字,“不能。”
崇祯的脸瞬间变了颜色:“爱卿是瞧不上我神机营吗?”
“非是臣瞧不上神机营,万岁可否容臣一试?”蒋北铭目不转睛的看着崇祯。
崇祯铁青着脸:“爱卿要如何试?爱卿自便。”
刚刚传旨回来的王承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看见崇祯已经变了脸色,知道事情不好,连连的向蒋北铭和韩万涛使着颜色。
蒋北铭没理王承恩的颜色,站起身来说道:“劳烦王公公将前日陈大人送来的鞑子盔甲找几副拿过来,再劳烦找两匹快马和兵刃。”
王承恩没弄明白蒋北铭是什么意思,站着没动。
“王承恩。”崇祯说道,“按照蒋爱卿说的去办。”
王承恩看了看蒋北铭,没说什么话,按照崇祯的旨意去找盔甲去了。
蒋北铭对着崇祯施了一礼:“请万岁稍候片刻。”
蒋北铭说完站起身拉着韩万涛走下了平台。
“北铭,你想干嘛?”韩万涛问道,“为什么还要鞑子的盔甲。”
“万涛,一会咱们俩穿上鞑子的盔甲扮成鞑子冲锋,我要让崇祯看看他的神机营到底怎么样。”
“你疯了?”韩万涛拉住了蒋北铭,“咱们会被打成马蜂窝的。”
“不会。”蒋北铭说道,“我看过了,这次神机营的火器全是三眼铳,射程最远50米,咱们多穿几件棉甲。记住,咱们从150米的距离开始冲锋,到了70米就拉住马,最近不能低于60米。万一哪支三眼铳爆发一下,打出60米,那咱俩可真就划不来了。”
韩万涛指了指蒋北铭,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最后从嘴里冒出了一句话:“反正我觉得你是疯了,就算不被打死,你也得被崇祯杀了,你没事惹这个祖宗干嘛?”
两个人说话间,王承恩已经将盔甲马匹拿过来。
王承恩命人将盔甲和兵器放在地上,没好气的说道:“两位大人,你们要的东西咱家已经拿来了,两位大人还是好自为之吧。”
“多谢王公公。”蒋北铭没再多说,从地上捡起一副棉甲开始往身上套。
蒋北铭套了两层棉甲,韩万涛套了三层,第四层怎么也套不进去了,韩万涛又找了根绳子把第四套棉甲捆在了身上。
“万涛。”蒋北铭指着韩万涛笑道,“你都顾涌不动了。”
“你甭管。”韩万涛努力的蹲下身子捡起了一把大刀和一张弓箭。
“来来来,你过来。”韩万涛招手叫过来一个军士,“搭把手,把我扶到马上去。”
蒋北铭也翻身上马,韩万涛换上了一副凝重的表情。
蒋北铭冲着韩万涛一点头,手中大刀冲天上一举:“榆林军战无不胜,冲锋!”
两个人纵马从神机营火枪手的面前跑过,兜了一个圈子,在火枪手的前面大约150米的地方调整了方向。
两匹马渐渐的在提速,140米,130米,120米,两支鞑子的重箭飞上了天,划过了一条抛物线落在了火枪手的前面。
110米,100米,蒋北铭和韩万涛扔下弓箭,脚蹬马镫站立起了身子,手中的大刀高高举起:“杀!”
90米,80米,对面终于响起了一声枪响,紧接着,不绝于耳的火铳声此起彼伏。
两个人在离火枪手70米的距离上都拉住了马,对面大约200名火枪手全傻了眼,绝大部分人的枪里都空了,刚才的一阵乱射,大部分人将三眼铳里的唯一的一颗铳弹打了出去。
蒋北铭骑在马上缓缓的走到火枪手的面前:“谁的枪里还有铳弹,站出来。”
只有二十多个火枪手站了出来,蒋北铭拨马回到了崇祯面前翻身下马:“万岁,站出来的将士是我大明朝的英勇之士。”
崇祯皇帝面无表情,缓缓站起身来:“王承恩,传旨,起驾乾清宫。”
崇祯皇帝板着脸坐在龙椅上,下面是默不作声的文武百官。
“好一个威武之师,好一个神机营。”崇祯突然怒吼道,“都来骗朕,你们还想骗朕骗到什么时候。”
“启禀万岁。”兵部尚书张凤翼出班奏道,“万岁息怒,欺蒙万岁而大不敬者非神机营,实乃是蒋韩二人。二人在万岁面前身着鞑子盔甲,向我大明将士冲锋射箭,实在是居心叵测,请万岁降旨治罪。”
“万岁,万不可治罪此二人。”礼部尚书钱士升也进前奏道,“此二人久居海外,不知我大明礼仪也是正常。但臣观此二人颇有带兵之道,况且对我大明一片忠心,万岁如能重用二人,实是我大明的福气。”(未完待续。)




大明日月 第二百三十三章 军官教导团
“钱阁老所言非也。”又有人出来反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钱阁老也知此二人乃海外蛮夷,如今在天子脚下,万岁面前就敢如此放肆,如果再加以重用,实非我大明之幸啊。”
朝堂上又吵作了一团,只有温体仁眼观鼻,鼻观心,静静的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温阁老。”崇祯直接点了温体仁的名,“你对这件事如何看?”
“回禀万岁。”温体仁见崇祯问到自己只好答道,“臣以为此二人不足为虑,但是榆林湾却是需要万岁爷关注一下。登莱巡抚陈应元的奏折内阁已经票拟,但是司礼监并无批红。”
“是吗?”崇祯问向王承恩,“为何留中不发?”
“回主子。”王承恩赶紧俯身回道,“这几日奴才一直忙着神机营检阅之事,故此耽搁了。”
“回去马上找出来。”
养心殿内,崇祯将陈应元的奏折仔仔细细的看了好几遍,这才向王承恩问道:“王承恩,你怎么看陈应元的建议?”
“回主子。”王承恩应道,“陈应元的这个主意本身没什么问题,登州城现在也的确是缺兵少将。如果能将崖州水师调到登州,则可重建登州水师,这对于防范鞑子也是有好处的。只是奴才觉得崖州榆林湾的这些人虽然心向大明,但是也桀骜不驯,如此骄兵悍将,奴才担心陈应元不好掌控,故此才留中不发。”
“你想的也很有道理。”崇祯又问道,“内阁的意见你又怎么看?”
“回主子。”王承恩回道,“内阁的意思是希望能将榆林湾的军队打散,分驻各地,将他们的主力调到北京或者宣府镇,一方面可以防范鞑子,一方面也可以看住他们。但是奴才认为内阁的这个意见不太完全。”
“哦?”崇祯问道,“为什么?”
“万岁爷,奴才是亲自去过崖州,去过榆林湾的。奴才在榆林湾的那些日子里也曾用心暗查过,榆林湾的那些先宋遗民同当地的地方官往来颇为密切,而且已近似濠镜的红夷人。他们有自己的民团,表面上听从崖州千户所调遣,实际上自成一系。而且奴才在回来之前,在琼州府和榆林湾都安排了东厂的人。根据目前传递回来的消息,蒋北铭和韩万涛走了之后,榆林湾又开始在琼州府内大规模征兵,数量不少。”
“他们这是想有不臣之心吗?”崇祯多疑的性格又显露出来。
“主子不必多虑。”王承恩说道,“目前来看,榆林湾并无任何与我大明不利的地方。现如今他们不遗余力的想要对抗鞑子,奴才觉得这可能也是他们当年遭受了亡国之苦的缘故。”
“你为何认为内阁的意见不妥呢?”崇祯又将问题拉了回来。
“回主子,奴才在榆林湾的时候看过他们的民团。他们的军伍编制和训练方法同我们大明军伍截然不同,他们可以在几个月内就训练出一支劲旅。如果将榆林湾的这些军队分驻各地,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在琼州府重新征兵训练,这支队伍是打不散的。”
“王承恩,你觉得对榆林湾要如何处置呢?”崇祯问道。
“奴才这些日子也在想这件事。”王承恩回道,“对于榆林湾,既要为我所用,也要防着他们。所以奴才觉得可以按照内阁的意见,将榆林湾的一部分军队调到宣府镇和大同镇,让他们去防范鞑子,对付流寇。再调一部分将领来北京,这样一来可以使他们兵将分离,二来也可以让他们在北京帮着万岁爷训练一下咱们大明的军伍,三来可以将榆林湾的势力局限在琼州府内。至于登州那边,可以调一部分崖州水师,但数量不能太多,要保证陈应元控制得住。”
崇祯沉默不语,将王承恩的建议反反复复的想了好几遍:“陈应元的这个奏章先不要批红,你们司礼监和内阁商量一下,再探一探蒋北铭的口风,然后再做定夺。”
“奴才遵旨。”王承恩答道。
三天以后,王承恩和温体仁共同宴请了蒋北铭和韩万涛。宴请的地点依旧是在温体仁的家里。
“诸位。”温体仁先端起了酒杯,“今日王公公能亲自赴宴,令寒舍蓬荜生辉,我敬各位一杯。”
王承恩掸了掸袖子:“咱家也是很久没来看望阁老了,温阁老每日辛苦,为万岁爷解忧,实在是我大明朝的中流砥柱。”
两个人互相吹捧着,蒋北铭和韩万涛只能举起酒杯随声附和。
“两位。”王承恩放下酒杯,对着蒋北铭和韩万涛开始说正题,“前次神机营检阅,两位可是给咱们万岁爷唱了一出好戏啊。”
蒋北铭没听明白王承恩这句话是在夸自己还是在批评自己,没敢接话,只好打着哈哈:“我等冒昧,一切仰赖王公公和温阁老。”
“呵呵。”王承恩笑了两声,“你们两个,一个游击,一个千户,却把我大明朝廷搅得沸沸扬扬,实在是有些本事。”
“王公公。”韩万涛一抱拳,“下官只是一心为大明朝廷着想,一心为万岁着想,别的事情下官没考虑那么多。”
“韩千户不要多虑。”王承恩笑道,“咱家就是那么一说,不过要不是温阁老说话,你们两个恐怕就要被参了。”
“是吗?”蒋北铭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下官多谢温阁老照应。”
“些许小事。”温体仁摆了摆手,“不过二位,万岁对你们上次的所为有些上心了。”
“不知万岁爷如何上心了?”蒋北铭问道。
温体仁说完却笑而不答,王承恩接过话去:“万岁爷虽然有些不满你们的所为,但万岁知道你们是一片报国之心。万岁爷说了,若是我大明将士都如两位一样,若是我大明军伍都如同榆林湾一样,那我大明无忧矣。”
“王公公,温阁老。”蒋北铭实在是听不明白这两个人话里的意思,于是问道,“请恕下官愚钝,两位大人能否给下官一个明确的指点。”
“哈哈哈哈。”温体仁和王承恩同时笑了,王承恩说道,“咱家就和你们明说了吧。万岁爷也知道咱们大明的军伍现在的弊端,而且万岁爷也问起过你们榆林湾现在的情况。咱家也没隐瞒,万岁爷是知道濠镜的红夷人的。”
王承恩说到此突然住嘴了,微笑的看着蒋北铭和韩万涛。
蒋北铭忙说道:“王公公明鉴,下官等人和濠镜的红夷人不一样。我等虽然久居海外,可我等也是先宋遗民,华夏子孙,我等只想报效朝廷,报效万岁,绝无二心。”
“蒋游击多虑了。”王承恩笑道,“咱家也是这么和万岁爷说的,万岁爷心里也清楚。万岁爷现在的意思是想从你们榆林湾民团中调一部分去宣府镇和大同镇防御鞑子,最好你们也能抽调一部分水师去登州协助陈应元,登州水师现在缺兵少将,甚是艰难。”
“还有。”温体仁接着说道,“老夫也同兵部商议过,他们希望你们能派出一些带兵的将领到北京来,帮助他们一起操练一下军队,老夫听说你们的操练之法甚是奇特。”
蒋北铭站起身离席抱拳拱手:“臣多谢万岁恩典,多谢王公公、温阁老抬举。我等必尽心竭力,以报朝廷。”
酒宴散席,蒋北铭和韩万涛找了个理由又去了葛涛的酒楼。
葛涛不在酒楼里,蒋北铭和柜台掌柜要了纸笔,在后面的密室中开始给榆林湾写信。
韩万涛看着蒋北铭奋笔疾书,抓了抓脑袋:“北铭,我怎么觉得这事有些怪。”
“哪怪了?”
“咱们本来的意思是要借助大明朝廷的力量改造军队对抗满清,我原以为这事会很难,可现在怎么好像很简单似的。不用咱们主动提,他们就先说了。”
“是不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你接受不了?”蒋北铭抬头笑道,“不用担心,咱们走之前家里做过推测,崇祯肯定不会放心在崖州有这么一支军队的。但是他现在绝对不会想要消灭咱们,这你是知道的,崇祯的意思既要防着咱们,又要利用咱们。”
“道理我知道。”韩万涛还是很有疑惑,“可崇祯为什么要调咱们的军队去大同和宣府,还要去登州?”
“分而治之。”蒋北铭放下笔,“咱们走之前,陆老再三强调了这点,你怎么都给忘了。崇祯一定会对咱们分而治之,然后分别拉拢。你没听王承恩怎么说的吗,军队去大同和宣府,水师去登州,将领到北京。这就是要打散咱们,赵匡胤的办法,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将分离。”
“那咱们怎么办?崇祯这招可够狠的。”
“没关系。”蒋北铭将写好的信放进了竹筒里,又封上了印记,“这封信送回到榆林湾,家里会拿出主意的。其实这也是咱们的一个机会,大同和宣府倒没什么,但是咱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控制住登州。有了登州,咱们就有了一个后方基地,这可比朝鲜的南浦靠谱多了。崇祯是在利用咱们,可咱们也是在利用崇祯,互相利用嘛。”
“但是如果把咱们的军队都调过来,家里怎么办?”韩万涛还是不放心,“混成旅这次损失惨重,再把军队调到北方,那么榆林湾就没多少军队了。”
“我在信里也说了这个情况。”蒋北铭举了举手里的竹筒,“我给家里建议,曾广贤和林兆龙加大征兵力度。王可宗现在对咱们几乎已经是百分之百的合作了,咱们最好能控制住整个海南岛。如果真要这样,那么就算将来整个大陆守不住,咱们也能凭借琼州海峡守住海南岛。这是咱们最后的根据地,绝对不能丢。”
门外突然响了敲门声,葛涛推门走了进来。
“葛涛。”蒋北铭将手中的竹筒递了过去,“用最快的速度送回榆林湾。”
“是,长官。”
十天之后,蒋北铭的信摆在了陆天翔和张国栋的面前。
“国栋,看来咱们要组建军官教导团了。”
“陆老,教导团好说,军委会早就有所准备了。只是这个教导团要多大的规模才合适,还有大同和宣府、登州的军队调过去多少?”
“你是军委会主席。”陆天翔笑道,“还是你拿主意吧。”
“要不这样吧,陆老。”张国栋建议道,“还是开会,开会比较好。”(未完待续。)




大明日月 第二百三十四章 北上
临时穿越大会又一次召开了,经过两天的讨论,穿越大会决定同意崇祯的要求,派兵北上。
加上最近一段时间招募的新兵,榆林湾内共有军队4000多人。周磊担任新组建的一团中校团长,率领三个步兵营和一个重炮连开赴大同镇;王谦祥担任二团中校团长开赴宣府镇;王兆星率领由福州号等四艘战舰组成的第一舰队开赴登州;许朗和张海、叶战率领200人的军官教导团去北京和蒋北铭汇合;曾广贤和林兆龙继续留在榆林湾征兵练军;李福强和徐田彬还是暂时待在越南。
马上又要到年底了,现在的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整个穿越集团对崇祯七年满清会不会再次入关都琢磨不透,穿越大会一方面命令王华加紧对东北的情报工作,另一方面严令周磊和王谦祥,到了大同和宣府之后,一定要单独驻扎,构筑坚固的兵营,随时防备满清的入侵。
1...104105106107108...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