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伯伦散人
而1636年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49个大小领主齐聚沈阳,承认皇太极为汗,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同年,皇太极在盛京即位,改国号‘清’,改元崇德。”
“许朗,你说书呢。”曾广贤不满的叫道,“你说了这么一大通到底什么意思?”
“呵呵。”蒋北铭举起酒杯,“先喝一个,许朗说书的本事大着呢。”
许朗放下酒杯:“广贤,我的意思很简单。现在皇太极已经征服了朝鲜,拿下了旅顺,整个辽东全在他的掌控之中,所以皇太极的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蒙古。我们大概估算了一下,这半年焘敏就算是使出了吃奶的劲也不会生产出多少火器,而皇太极也需要一次战争来检验一下这些火器。”
“我好像听明白一点了。”曾广贤一副茅塞顿开的样子,“你们觉得皇太极会去蒙古?”
“对,他去蒙古的可能性很大。”许朗答道,“所以我们给家里的建议,一定要抢在皇太极的前面。”
“你们的意思是咱们也去蒙古?”曾广贤有点吃惊,他从没想过要远征蒙古的事情。
“不错。”蒋北铭说道,“我们已经失去了朝鲜,我们不能再让皇太极占领了蒙古,那样的话,他的势力就太强大了。”
“可是要去蒙古?”曾广贤有些犹豫,“在蒙古草原上作战不比辽东,更不比中原,那需要骑兵,大规模的骑兵。”
“这个应该没什么问题。”韩万涛回答道,“现在距林丹汗病死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咱们完全可以训练出一支骑兵来。王谦祥和周磊那个地方都有马,你这次不也叫他们重建骑兵部队吗。北jing这边我们也在训练骑兵,几方面加在一起应该就可以了。”
“可是要是动用这几方面的力量,尤其是要动用北京的力量,崇祯能答应吗?”曾广贤又提了几个问题,“还有,万一咱们去了蒙古,皇太极再入关怎么办,你们想到这个了没有?”
“这个不怕。”许朗笑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别忘了登州还有王兆星。皇太极也许想不到,但焘敏一定会想到的,他一定会在旅顺安排重兵防守。所以就算满清再次入关也不会有多少人马。”
“至于崇祯能不能答应。”蒋北铭接着说道,“我们会想办法让崇祯答应的,你现在主要先问问家里的意思。”
“既然是如此。”曾广贤想了想,“我就不在北jing就不耽搁了,明天我就去登州,尽量早一些回家。”
“唉,你这说走就得走。”许朗依依不舍的端起了酒杯,“我们也不留你了,一切以大局为重。”
曾广贤第二天便告辞了蒋北铭等人去了登州。
古云鲲已经到了登州快一个月了,几乎天天泡在了后世的黄河口。好在现在的黄河是并入了淮河入海,所以在这个地方找石油还不是特别得困难。但是这个地方的石油埋藏的都很深,古云鲲已经打了2口机井,深度都不够,而且没有一口是自喷井。
古云鲲将一个从珍珠号上带过来的铁皮桶放到了曾广贤的面前:“这是我们这阵子收集的一点原油,你先带回去,我还要在这里继续找,所以这次先不和你一起回去了。”
曾广贤盯着面前的这个铁桶:“这里面就是石油?这么点够干嘛的?”
“这么点就不容易了。”古云鲲嚷道,“你知道为了这么点石油费了我们多少劲吗,这是石油,不是煤炭,挖几镐头就能挖出来。”
“我知道,你别急啊。”曾广贤笑着说道,“把这个带回去给夏天阳吗?他能提炼出柴油来?”
“石油提炼柴油虽然很麻烦,但是原理很简单。”古云鲲解释道,“用的是分馏的方法。石油是以含多种烃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通过加热石油,沸点低的汽油先汽化,然后汽油蒸气经冷凝变成液体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继续加热柴油经过同样的过程,就分离出来了。”
“有这么简单吗?”一旁的王兆星插话问道,“我怎么看咱们上辈子那些炼油厂那么多的设备。”
“王司令,我说的是原理简单,没说具体操作简单。”古云鲲笑道,“这一桶原油算是试验品,带回去让夏天阳他们先试验一下,看看能不能用土办法弄出柴油来。反正咱们现在就两艘船,不要怕浪费,哪怕能弄出几毫升可用的柴油就可以。我在这再找找,希望能找到一口自喷井。不过你回去和家里说说,在这个地方打井的话,希望不大。”
“为什么?”
“因为后世的胜利油田的油井深度都在1000米以上,咱们现在根本没有这个条件打那么深。”
“哦,是这样。”曾广贤又问道,“古局长,你真不回去了?”
“我不回去了。”
“那好吧。”曾广贤又对王兆星说道,“老王,你给我安排一条船,尽快送我回榆林湾。蒋北铭他们提的建议还要尽快让家里作出决议。”
“船随时都有。”王兆星说着从衣服里拿出了一封信,“这是我们在登州的人总结的一点东西,你也一块带回去交给委员会。”
“你们这边有什么问题吗?”曾广贤接过信问道,“还是有什么要求?”
“要求没什么。”王兆星笑道,“就是我可能给家里又揽了个买卖。”
“买卖?”曾广贤有些惊讶的看着王兆星,“老王,你什么时候也开始会做生意了?”
“不是我会做生意,是生意自己找上门来了。”王兆星解释道,“咱们的战舰到了登州以后,陈应元很感兴趣,整天追着我问东问西的。他的意思是咱们能不能卖给他一些战舰和火炮。”
“对了。”曾广贤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陈应元知道咱们和郑芝龙的关系吗,咱们第一次来打的是郑芝龙的旗号。”
“我和他解释过了。”王兆星答道,“他也没往心里去。就是因为他知道了咱们卖给郑芝龙战舰的事,所以他也想买几艘。”
“可他有钱吗?”曾广贤问道,“上次那2万斤粮食的钱都拿不出来,他拿什么买战舰?”
“所以我才给家里写的这封信。”王兆星指着曾广贤手上的信,“许朗原先不是说咱们最好能在登州也搞个租借区吗,我们提议用战舰和陈应元交换,咱们在登州弄个自己的地盘,那样会方便很多。”(未完待续。)
大明日月 第二百四十三章 家里的决议
曾广贤带着各方面的情况坐上上帝号返回了榆林湾。
穿越大会又一次召开了。大同、宣府和登州的事情都比较好说,但是远征蒙古这个问题太大了,两个委员会都不敢擅自决定,只好把它又交给了穿越大会。
穿越大会又像菜市场一样开始吵吵起来。
一部分人反对远征蒙古,理由就是没人。越南的李福强已经两次飞鸽传书回来,再不南征的话,恐怕郑梉那里不好交代。榆林湾已经在为李福强南下进军新加坡做准备了,如果这个时候再远征蒙古,榆林湾是无兵可调了。而仅凭着在大同和宣府的两个团2000来人,就算加上蒋北铭在北jing训练的明军恐怕也够呛,因为榆林湾的穿越者们并不知道经过训练的明军战斗力究竟如何。
但是以柳冠南为首的另一部分穿越者却坚决支持远征,满清才是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最可怕的敌人。如果榆林湾不走在焘敏的前面,那么谁也不知道历史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改变。
陆天翔拍了拍桌子:“诸位,大家先安静一下。关于是不是远征蒙古,我想问一问两个人的意见。”
会场渐渐安静了下来,大家都被陆天翔的话说楞了。远征蒙古这么大的事,居然要问两个人的意见,这两个人是谁,谁又能单独做出这个决定。
“谭静,程依依。”陆天翔笑着问道,“你们同意不同意远征。”
没有人再说话了,韩万涛和许朗都在北京,如果要是远征蒙古的话,那么这两个人肯定是要去的。大家都在心里暗暗的赞佩起陆天翔,陆老的这个问题比任何的分析都管用,穿越者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穿越集团已经失去了邓朝晖,不能再失去任何人。
谭静站起身环顾了一下会场:“我没有意见,我听从穿越大会的安排。”
“程依依,你呢?”
程依依也站起身:“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不赞成远征。但我会投赞成票。”
程依依此话一出,众人更愣了。
孙天昊喊道:“依依,你不赞成为什么还要投赞成票?”
“因为我比在座的每个人都了解许朗,了解我的丈夫。”程依依一字一句的说道,“我不想去讲什么国家民族的大道理。我知道,许朗想做的事没有谁会拦得住,也包括我自己。远征蒙古的目的是为了打击满清,打击满清的目的是为了报仇,为了许朗断指发的誓言。所以,我投赞成票。”
没有人再说一句话,张国栋开口说道:“如果没有人再要发言,我们投票吧。”
穿越大会最终以微弱多数决定了可以远征蒙古,但进军新加坡也要同时进行。另外,根据周磊和王谦祥的要求,榆林湾又向大同和宣府派去了2个自己人。对外联处处长范秋明被派到了大同,另外一个是广州办事处主任刘军,被派往了宣府镇。广州办事处主任由钱彬肃接任。
周磊的榆林堡终于落成了,这座城堡花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它成了整个宣府镇最坚固的堡垒。
耿瑞带着人已经将矿井和冶铁炉建了起来,现在就等着王谦祥那边送来煤炭就可以开工了。
刘军的到来让周磊兴奋异常,尤其刘军原先就是海军陆战队的人,这让两个人有了更多的话题。
周磊和刘军站在新城堡的城墙上饶有兴趣的俯视着下面。
整个城堡被两条垂直的街道划分成了四个区域,正中央是一块空地,这是周磊设计的中央广场。兵营在西南角占据了最大的一块区域,所有的住宅被建在了西北角,一百多间土屋虽然很简陋,但是整齐划一。各地的流民陆陆续续的招来了三四百人,全部都被安置在了土屋里,目前正在由榆林军的战士带领着开荒屯田。周磊通过管鸣珂又买了一批农具和将近一百条耕牛,现在开荒的速度快了很多,大约有一千多亩地已经被开垦出来。
祠堂、粮仓等公共设施被安置在了东北方向,并且还搭建了一个戏台。榆林堡建成的时候,周磊从宣府镇请了一个戏班大唱了三天,可惜绝大部分的榆林军听不懂北方的地方戏。剩下的东南一块地方目前周磊还没有想好用来做什么,先堆放了一些乱石和杂物。
“周磊。”刘军用胳膊肘捅了捅周磊,“你看那。”
周磊顺着刘军指示的方向看过去,城墙外刚刚开垦出来的农田上,李中坤正在和他的孙女牵着耕牛犁地。
“你让我看什么?”周磊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我让你看的是人。”刘军笑道,“那个女孩叫什么名字?”
“你小子。”周磊转过头也笑道,“你不是憋着什么坏心眼吧,广州城那么多美女你都不稀罕,跑到这找乐子?”
“什么叫找乐子,随便问问。”
“她叫什么来着?”周磊想了想,“好像是叫李慕青,他爷爷叫李中坤,读过几天书,但一直没中科举,他们家现在就这爷孙两个人了,其他的都病故了。”
“我就是问问。”刘军笑道,“你在这报户口呢。”
“一下子跟你说清楚了,省得你一点一点的问。”周磊换了个话题,“说正经的,家里的意思是真要去远征蒙古吗?”
“对,这是穿越大会的决议。”刘军答道,“具体怎么办还要看蒋北铭他们在北jing的情况,这个事牵扯的面有点大。家里的意思是咱们先把骑兵建起来,在草原上作战,没有骑兵根本不行。”
“建立骑兵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周磊搓了搓指头,“银子,有了银子就有骑兵。”
“我这次带了一部分银子过来,孙大雷算是尽了力了,差不多把家里掏空了。”刘军左右看了看没有什么人,又压低了声音说道,“耿瑞找银矿的事怎么样了?”
“现在正在勘查。”周磊回道,“不过这事得秘密进行,不能让管鸣珂他们知道,所以进展不大。”
“要抓紧。”刘军说道,“家里现在也很困难,李福强马上也要去新加坡,王兆星的四条船去了登州,家里正在赶工新的战舰,现在到处都缺钱。”
“古云鲲不是去了登州吗?”周磊又问道,“我记得烟台那个地方不是有金矿吗,为什么不能在那里挖金子。”
“王兆星在给家里的信中提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是想先用战舰和火炮和陈应元换一块租借地。等有自己的地盘了再挖金子,古云鲲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先找石油。找石油没人管,谁也不知道找的是什么,但是要是挖金子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
“自己的问题还得自己解决。”周磊望着远方,“宣府镇这里还得靠咱们两个。”
“没事,等王谦祥的煤没问题了,咱们先卖点军火,那玩意可比肥皂、镜子来钱快多了。”
“那也得先挖出煤来。”周磊又说道,“还不知道王谦祥那边是什么情况。”
王谦祥这边的情况还算是顺利,范秋明到了大同镇之后,上上下下的打点了一番。整个大同镇,包括曹文诏都收到了榆林军送去的银子,王谦祥的行动自由度增加了不少。
范秋明和王谦祥站在一处高坡上看着下面的露天煤矿。大同左卫的煤炭储量极其的丰富,而且埋藏浅,可以直接开挖。
范秋明通过田从聘雇佣了几百人开始挖煤,当然田从聘是有好处的,每一吨煤,田从聘都要提成一两银子。随着产量的慢慢扩大,田从聘的腰包渐渐的鼓了起来,他已经连续给曹文诏打了2次报告,要坚决的把王谦祥这个财神爷留在大同左卫。
“谦祥。”范秋明问道,“田从聘那边有消息了吗?”
“有了。”王谦祥答道,“曹文诏现在已经同意咱们驻扎大同左卫了,上次我让人送了两支燧发枪,曹文诏很感兴趣,他现在同意用战马来换咱们的枪炮。”
“范处长。”王谦祥答完又问道,“咱们这次卖给明军的枪炮和咱们自己的一样吗?”
“一样。”范秋明说道,“家里专门开会研究过这个问题。因为咱们要用明军来对抗满清,现在咱们不知道焘敏那边会制造出什么样的枪炮来,所以咱们不能偷工减料了。”
王谦祥没有再说什么。
“谦祥。”范秋明看到王谦祥没说话,解释道,“你是不是担心曹文诏会用咱们的枪炮来对付咱们?”
“嗯。”王谦祥老老实实的回答,“我是挺担心的,万一咱们和明朝翻脸可不太好办。”
“起码现在不会。”范秋明又说道,“许朗说的对,利益是最大的纽带。咱们现在如果能把枪炮卖给明朝政府的话,他们是不会和咱们翻脸的。”
“行了,现在说别的都没有用。”范秋明拍了拍王谦祥,“明天我把第一批煤送到周磊那边,你这边还得加紧。咱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远征蒙古了,快点把骑兵组建起来,这是咱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
“我知道,去了替我向刘军问好,很长时间没见他了,还挺想念这个当年的战友。”王谦祥说完又笑道,“我看咱们也别叫什么榆林军了,直接改煤矿工人得了。”
从大同左卫到周磊的榆林堡大约七八百里地,范秋明带着装满煤的马车队在一个排的榆林军护送下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到达了榆林堡。
“可他妈累死我了。”范秋明在周磊的团部里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接过周磊递过来的毛巾擦了一把脸,“这次运来了30吨煤,应该够你们用一阵子了吧。”
“先用着吧。”周磊在心里默默的算了一下,“按照耿瑞的说法,30吨煤差不多能炼出10吨的生铁,按照一支火铳40斤生铁的消耗,应该能打造出1500条枪。”
“那你们的火药怎么办?”范秋明问道。
“火药的事好解决。”刘军答道,“我们通过管鸣珂买了一些硝石和硫磺,自己搞了一些木炭,现在黑火药已经弄出来了。但是这里没有机械,目前还要靠手工打制,可能会很慢。”
“工匠呢?工匠你们找了多少?”
“我让张维庆雇了一些工匠,管鸣珂也送来了一些,不过是要付银子的。”周磊笑道,“先看看情况吧,实在不行就多招募一些流民,有技术小组把关,火枪的质量应该不会差到哪去。”
“要抓紧。”范秋明说道,“还要考虑到远征蒙古的问题。”(未完待续。)
大明日月 第二百四十四章 远征蒙古
北京城里的蒋北铭等人也在商量着远征蒙古的事情。
“家里已经同意咱们远征的事了。”蒋北铭拿着刚刚从葛涛那里取回来的情报,“但是家里的意见是要咱们说动崇祯,让明军也参加这次行动。”
“这个不用家里说咱们也得这么做。”韩万涛说道,“光靠周磊和王谦祥的两个团根本不行,没有几万人是打不了蒙古人的。”
“许朗,你那边什么情况?”蒋北铭问道。
“我去找过王承恩和温体仁。”许朗答道,“他们的态度都是模棱两可,我估计他们是在揣测崇祯的意思。”
“那崇祯是什么意思?”张海问道。
“这个还真不知道。”许朗笑道,“咱们不是那么容易就见得到这位万岁爷的,不过据王承恩说,他觉得崇祯应该会支持这个想法的。”
“为什么?”韩万涛不明白为什么崇祯会支持远征。
“道理很简单,争强好胜呗。”许朗笑着解释道,“自从北铭给崇祯看了那幅世界地图,咱们已经把这个年轻的万岁爷的心理勾起来了。这次的远征是在为他开疆拓土,他能不同意吗。再说了,他爷爷的时候,三大征英名远播,他怎么着也得赶上他爷爷吧。”
“那温体仁为什么模棱两可呢?”
“温体仁考虑的恐怕是费用问题。”许朗说道,“现在的朝廷不比万历年间,任何的战争打的都是钱,崇祯没钱了。”
“这的确是个问题。”蒋北铭看了看其余三个人,“如果这次要远征,军队人数起码要几万,咱们负担榆林军还可以,但是绝对负担不起这么多的明军。”
“其实我倒是有个想法,就是不知道合适不合适。”许朗说道,“据史料的记载,现在的蒙古人口一共大约是五六十万的样子,撑死不会超过100万。咱们这次远征的目的是要阻止蒙古和满清的联合,最不济也要消耗掉他的实力。而蒙古的实力其实就是人口,所以我想咱们能不能来一次扫荡。”
“你想怎么扫荡?”张海问道,“不会也是三光吧?”
“不用三光,两光就行。”许朗笑道,“抢光,烧光,把所有的蒙古人全迁回到内陆来,控制住他们。”
“你这个办法不行。”蒋北铭摇了摇头,“虽然说同化他们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就目前而言,不切合实际。先别说咱们几万人的军队根本控制不住所有的蒙古人,就算你把他们强行迁回来,怎么安置也是一个大麻烦。如果安置不好,一旦这些蒙古人作乱,那可就等于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那怎么办?”许朗让蒋北铭说的没主意了,“要是这个办法不行的话,总不能真的屠城吧,咱们谁都干不出来这样的事。”
“最好的方法还是拉拢他们。”蒋北铭说道,“最少也要让蒙古人保持中立,不要倒向皇太极。”
“这都是后话,你们扯这么远有什么用。”韩万涛不满意了,“咱们还是先商量一下怎么解决这次远征的费用吧。”
“如果不能把蒙古人迁回到内陆,那么咱们移民蒙古怎么样?”张海提了个建议,“几万军队可以在蒙古实行屯田,或者招募一批愿意去蒙古的人,反正大草原上有的是地方。”
“你这个建议也不行。”蒋北铭又给否决了,“知道为什么中原王朝几千年都要修长城吗,咱们是农耕民族,对不能耕种的土地是没有兴趣的。你就是白送土地也不会有人愿意去那么遥远而且寒冷的地方。”
“许朗,你怎么不说话了。”韩万涛问道,“你平时不是鬼点子最多吗?”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许朗抬起头说道,“咱们现在只考虑到了在军事上怎么对抗满清,但是咱们忘了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战场也可以打垮他。”
“还有一个战场?什么战场?”蒋北铭等人一起问道,“你说的是谍报方面?”
“不,不是谍报,是经济,咱们要是能打垮满清的经济,那就事半功倍了。”
“许朗,来,让我瞧瞧你的脑袋是怎么长的。”张海搬起了许朗的脸,“咱们说的是蒙古问题,你好家伙,直接跳到了满清上面。”
“这不都是一回事吗。”许朗拿开了张海的手,“咱们远征蒙古不就是为了打垮满清吗?”
“既然你说到经济问题了。”蒋北铭若有所思的问道,“许朗,你再想想,咱们这次远征蒙古能不能让明朝政府有钱赚。如果能赚钱而不是花钱,那么可能明朝会答应这次的远征。”
“赚钱?怎么赚钱?”韩万涛先问道,“要想赚钱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抢,要么做生意。但是你看见过谁拿着刀枪和别人做生意的?”
“也不是没有。”许朗说道,“1840年的鸦片战争不就是英国人拿着刀枪来和大清朝做的生意吗?”
“你的意思是咱们要去和蒙古人做生意吗?”张海又问道。
“对。”许朗答道,“陆老原先讲明清历史的时候你们都听过‘俺答封贡’。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使蒙古人能通过贸易获得中国资源。而对明朝的好处是明朝北边,的确上百年不用兵革。但是现在,因为各种原因断了相互贸易,蒙古的势力迅速衰退下去,这才让皇太极有机可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