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伯伦散人
“嗻。”王承恩稍稍放了点心,“奴才遵旨,奴才马上就办。”
周磊和杨涛站到了100多个流民的面前,这些人很自然的分成了2帮分别站着。有一部分是管鸣珂让人送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张维庆带过来的。张维庆带来的那部分人的气色明显的要好于管鸣珂送过来的。
“大人。”张维庆站在周磊的身后说道,“这些人和小人都是乡邻,听说大人这里需要屯田的人,所以都自愿跟着小人过来了。”
“谢谢你,老人家。”周磊说完走到了这些人的面前,“你们愿意在这里耕种居住吗?”
众人都没有说话,人群中一个四十左右的人大着胆子问道:“大人,在这里耕种是不是大人给我耕牛啊?”
“对。”周磊看向了说话的人,“我们不但给你们耕牛,还管吃管住,并且帮你们制造水车。”
“那我们愿意。”说话的人渐渐的多了起来。
“很好,你们先去安置下,一会就开饭了。”
周磊安排人把这帮人带了下去,又走到了旁边那帮人的面前。
“你们都是管大人送过来的,你们可愿意在这里耕种居住?”
这些人同样没有一个回答周磊的,都目光呆滞的看着他。
杨涛在后面喊道:“大人问你们话呢,怎么一个个都不出声是什么意思。”
周磊摆了摆手,制止了杨涛的喝问,走到了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孩面前。
“小妹妹,你今年多大了?”
“回大人。”那小女孩有些胆怯的说道,“民女今年一十六岁。”
“多大了?”周磊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问题了,眼前的这个女孩虽说长得还算不矮,可看容貌,也只有十二三岁的样子,怎么可能十六了。
“回大人,小女今年十六了。”女孩身边的一个老者说道。
周磊又仔细的瞧了瞧,心里明白了。这个女孩不是年龄小,而是长时间缺乏营养,身体过于消瘦,再加上满面灰尘,故此看起来只有十二三岁的样子。
周磊听这个老者的谈吐,似乎也是读过书的人,于是直起腰冲着老者一抱拳:“老人家,敢问您高姓大名,您和这姑娘是何关系,您家中还有什么人?”
“这是小人的孙女。”老者答道,“小人贱名李中坤。家人都已故去,只有小人和这个孙女了。”
“老人家,你可愿意留在这里?”杨涛插话问道。
“有何愿意不愿意。”李中坤回道,“这年头,能有口饭吃就行,全凭大人安排。”
“杨涛,你先带着他们安顿下。”周磊看着杨涛把这些人也带下去了,转身想和张维庆说几句话。
一个中士从远处跑过来:“报告长官,榆林湾来人了。”
“榆林湾来人了?谁啊?”
“报告长官,他们说是什么科技小组的,不过是曾长官带队。”
“曾广贤来了?”周磊二话不说转身跑向了军营的大门口。
二十多个人正站在军营的门口指手画脚的对榆林堡的建设品头论足,曾广贤在和耿瑞商量着什么。
“曾广贤。”
周磊连长官也不叫了,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曾广贤。出了榆林湾已经3个多月了,这次第一次见到了自己人,周磊抱着曾广贤久久不松手。
“周磊,周磊。”曾广贤好不容易挣脱了周磊的怀抱,“你快把我勒死了。”
周磊这才想起给曾广贤敬礼:“长官好。”
曾广贤还了一个军礼:“这是咱们的科技小组,耿瑞组长你认识的。”
“认识,老相识了。”周磊冲着耿瑞拱了拱手。
“周长官,在下还得好好谢谢你。”耿瑞还礼道,“当初要是没有周长官和李长官把我从瓦岗寨抓回来,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哭呢。”
“都过去多少年了,还提那个干吗。”周磊招呼道,“走,走,都先进去。”
安置下了这些人,曾广贤和周磊单独待在中军大帐中。
“你怎么来了?”周磊问道,“家里有什么指示吗?”
“没什么具体的指示。”曾广贤说道,“耿瑞他们不是要来你这里,还要去王谦祥那里吗,家里就让我跟着过来一起看看。这边就你们2个自己人,隔得又最远,家里有点不放心。”
曾广贤的话让周磊默默的低头不语。曾广贤拍了拍周磊,他明白这种孤独感。这种感觉就好像是被上天抛弃到了一个渺无人烟的大山之中,没有人和你说话,没有人和你谈心,甚至没有人知道你是谁。
“没什么,时间一长就习惯了。”周磊自己宽慰道,“让家里放心吧,真要有什么事我就和王谦祥去北京找蒋北铭他们,不会有问题的。”
“周磊。”曾广贤转移了话题,“我怎么看你这里还有几个女人?”
“哦,那是我招募的流民。”周磊回答道,“家里的意思不是要让我们屯田吗,我就让管鸣珂帮忙招了点流民,今天刚到就让你撞上了。”
“真的是流民吗?”曾广贤笑道,“我可看见里面还有小姑娘,模样还不错。”
“你眼神真他妈好使。”周磊也笑道,“我还没看出来谁长的不错呢,你就看出来了?”
“算了,你好好看吧。不过你也该找个媳妇了吧,你都多大了,要不就在这先找一个,反正你在这也没人陪。”
“先不用说我。”周磊指着曾广贤说道,“你不也没媳妇吗,你年纪也不比我小。”
“不和你开玩笑了。”曾广贤止住了笑,“有几个事要和你交代一下。这次来的科技小组一共22个人,耿瑞带着10个人留在你这里,其余的人去大同王谦祥那里。”
“嗯。”周磊点点头,“还有呢。”
“还有就是家里希望你们在这能组建一支骑兵部队。”曾广贤继续说道,“你也知道,韩万涛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骑兵连在辽东打完了。榆林湾那地方马匹太少,所以家里希望你们能在这个地方重新组建骑兵。”
“组建骑兵没什么问题。”周磊想了一下,“这里的马匹的确不少,但是兵源怎么办,用榆林军的人还是用当地人?”
“用榆林军。”曾广贤说道,“家里的意思是先不要用当地的士兵,不好掌控。先从咱们的步兵中抽掉一部分,可以先组建龙骑兵,骑马奔袭,下马作战。”
“好吧。”周磊爽快的答道,“我会尽力的。”
“别的没什么事了。”曾广贤又问道,“你这里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
“困难一堆,说了也没用。”周磊笑道,“还是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吧。不过要求我倒真有一个。”
“什么要求?”
周磊突然很郑重的说道:“我希望家里能派两个自己人,一个来宣府镇,一个去大同镇。”
“我会的,我会尽力和家里申请。”曾广贤抓住了周磊的胳膊,“辛苦你们了。”
“唉。”周磊握了握曾广贤的手,问道,“你下面的行程怎么安排的?”
“我在你这里呆几天,跟着耿瑞他们查看一下周边的矿产情况,再把另外那个科技小组送到王谦祥那里去。然后去北京看一看,最后去登州,从登州坐船回榆林湾。”
“你也不轻松。”周磊站起身来,“走吧,看看他们安置好了没有,今晚陪我好好聊聊,很久没和自己人聊天了。”(未完待续。)
大明日月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同左卫
接下来的几天里,曾广贤和周磊陪着耿瑞勘察了周边的地形和矿产情况,安顿好了宣府镇的事情之后,曾广贤带人去了大同。
王谦祥的二团并没有像周磊一样单独筑城驻扎,而是驻扎在了大同府的旁边。
曾广贤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榆林湾的情况,然后问道:“家里的意思是让你们单独筑城,你怎么驻扎在这里了?”
“别提了。”王谦祥说道,“我和曹文诏提到过这事,可他说什么也不同意,我估计他是对咱们有戒心,想看住咱们。”
“戒心是一定有的,但是你没送点银子走走关系?”
“曾长官,我有个请求你能和家里说说吗?”王谦祥没正面回答曾广贤的问题。
“什么请求?”
“我希望家里能把我调回榆林湾,我不太适合在大同镇工作。”王谦祥从桌上拿出了一份公文,“这是曹文诏给我的命令,可能又要去和农民军作战了。”
曾广贤接过来看了看:“谦祥,你给家里的信家里已经看过了。咱们穿越大会现在的决议是,对农民军的行动一切要按明朝政府的调遣。咱们现在要和明朝政府合作,对付满清才是最主要的任务。”
“这个我知道。”王谦祥把公文拿了回去,“可是如果非要去打李自成的话,我的心里总是很别扭。”
“谦祥,你要明白,穿越集团的利益是最高的。”
“这个我明白。”王谦祥压低了声音,“曾长官,有件事我在信里没说。我来的路上不是在河南和李自成、高迎祥干过一仗吗,我偷偷的给他们写过一封信,他们才提前撤退的。”
“谦祥。”曾广贤看着王谦祥不知道该怎么说,他知道王谦祥心里的矛盾,“以后别这么做了,如果一旦这个消息让曹文诏知道了,会对整个的穿越集团都有损害,蒋北铭和许朗他们还在北京。”
“我知道。”王谦祥说道,“我事后也觉得不太妥当,以后不会了。”
“你这段日子尽量不要表现的太突出,一切听从曹文诏的安排。”曾广贤说道,“有机会的话多用点银子,我会和家里说,尽量再派一个自己人过来,你也可以有个人商量。”
“那太好了。”王谦祥终于兴奋了一下,“曾长官,你不知道一个人在外有多么的孤单,什么事都得自己拿主意。”
“我知道。”曾广贤笑道。
“报告。”两个人正在说话,一个哨兵在账外喊了一声报告。
“进来。”
“报告长官,曹总兵派人请长官去他那里有事商议。”
“我知道了。”王谦祥转身对曾广贤说道,“你现在这坐一会,我去看看是什么事。”
曾广贤一直等到了晚上王谦祥才回来。
“又要打仗了。”王谦祥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大同左卫报告,有一支农民军正在围攻卫城,曹文诏想让我带兵去救援。”
“你怎么答复的?”
“我还能怎么答复?”王谦祥反问道,“你不是说一切听从曹文诏的安排吗,我就答应了。”
曾广贤有些无语,看来王谦祥真的不太适合独当一面:“你没和曹文诏提点条件吗?”
“提什么条件?”
“谦祥,我们听从明朝政府的调遣是没错的。”曾广贤觉得还是应该和王谦祥解释一下,“但是我们不是无条件的服从,任何的付出都要有回报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王谦祥让曾广贤说的没主意了,“要不这样吧,曾长官,你在这多呆些时候,和我一起去左卫城吧。”
曾广贤想了一会:“行,我和你一起去。”
三天以后,1000多榆林军齐兵满员开赴左卫城。曾广贤的意思是希望趁着这次的行动,榆林军能在左卫城驻扎下来。因为曾广贤现在有些担心,把王谦祥一个人放在曹文诏的眼皮子底下有点不妥当,王谦祥的交际能力是有一些欠缺。
大同左卫的驻地左卫城和大同镇相隔100多里地,部队走了一天半,中午时分到达了左卫城。
“报告长官。”斥候来报,“敌军大约两三千人,目前正在围困卫城。”
“两三千人也敢打卫城?”王谦祥觉得有点奇怪。
“可能是真的把他们逼急了。”曾广贤说道,“他们想打下卫城抢点东西。”
“传令。”王谦祥喊道,“防御阵型,继续前进。”
部队在离卫城大约两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卫城被围了两面,上千的农民军正在进攻,城头上杀声一片。
“咱们来的还正是时候。”曾广贤笑道,“再晚几天卫城就保不住了。”
“曾长官,咱们现在进攻吗?”王谦祥问道。
“你想不想大开杀戒?”曾广贤笑着反问道。
“不想。”王谦祥并没有笑。
曾广贤意识到自己这个玩笑有些过火:“轰几炮轰散了就行,咱们进城。”
“传令。”王谦祥点了点头,“目标正前方,炮兵连实心弹两轮射击。”
隆隆的炮声响起,十几颗铁球在人群中趟出了一道一道血线。
对面的农民军不再攻城了,几百人聚拢在了一起,其中还有十几匹马。
“他们还真挺有战斗力。”曾广贤看着这些农民军,“这么个轰法都没有打散。”
“传令。”王谦祥没理会曾广贤的话,“一营二营三段射击阵型列队。”
“全体都有,铳弹上膛。”郑钟军举着指挥刀高喊道。
对面的人在十几个骑兵的带领下冲了过来。
“开火!”郑钟军的指挥刀落下了。
三排燧发枪打响了,600发铳弹打倒了几十个农民军,剩余的人开始调头往回跑。
“不必追击。”王谦祥下令道,“防御阵型前进。”
榆林军缓慢的朝前推进着,王谦祥和曾广贤打马来到了城墙下。
王谦祥抬头叫道:“城上的人,本官是大同镇千户,奉曹总兵将领前来解围,请你们家大人出来叙话。”
过了一会,一个军官模样的人从城墙上露出头来:“本官是大同左卫指挥佥事田从聘,城下何人?”
王谦祥向上拱手:“下官大同镇千户王谦祥,奉总兵大人将领前来,请大人打开城门。”
“可算来了救兵了。”田从聘松了一口气,“你们等着啊,我马上去开城门。”
城门缓慢的打开了,王谦祥和曾广贤带队进了左卫城。
“王千户,你们总算是来了。”左卫城的衙署中,田从聘诉着苦,“你不知道我们现在有多么的艰难,本来人就少,现在新任指挥使大人一直没来赴任,所有的事都压在了本官的头上,难啊。”
田从聘说着便唉声叹气起来,曾广贤在一旁问道:“大人,此次来围攻卫城的是什么人?”
“也不知道是哪来的一帮流寇。”田从聘说道,“本来流寇已经去了河nan,朝廷又擢升陈奇瑜大人为兵部侍郎,总督山陕、河nan、湖广、四chuan诸路军马,与郧阳巡抚卢象升大人加紧围剿。我听说河nan打的挺厉害,可能是这些流寇在河nan呆不住了,重新回到咱们大同镇。”
“田大人。”王谦祥站起身拱手说道,“既然如今左卫城的流寇已被打散,我们这几天还是尽快回去,和总兵大人复命要紧。”
“王千户万勿着急。”田从聘听王谦祥说要走,有些急了,“这些流寇随意性太大,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会回来,还请王千户多驻扎几日为好。”
“是啊,千户大人。”曾广贤临时当了一把王谦祥的下属,“左卫城田大人这里也十分的紧要,咱们还是多呆些日子比较好。”
“可是曹总兵那里。”王谦祥故作迟疑,“总兵大人可是要咱们速战速决的。”
“这个还要有劳田大人了。”曾广贤冲着田从聘一拱手,“还请田大人能和曹总兵说一下这里的情况,也好让总兵大人安心。”
“这个简单。”田从聘一听事情有的商量,放心了很多,“我会让人给曹总兵写一封书信的,王千户就安稳的在我左卫城住下便是。”
和田从聘商量完以后,王谦祥和曾广贤回到了军营中。
“谦祥,既然咱们已经出来了,抓住这个机会。”曾广贤说道,“大同镇里面各种关系太复杂,你们驻扎在那里,有很多事不好放开手脚。这里不一样,就一个田从聘,连指挥使都没有,想办法赖在这里不走。”
王谦祥想了一下:“照现在这个情况,驻扎应该是没问题了,但是那个科技小组怎么办,他们下一步具体做什么?”
“这个事最好这么安排。”曾广贤答道,“我和耿瑞在周磊那边看过了,他那边的铁矿还是很丰富的,但是没有多少煤。而你这边呢,铁矿没有,但是煤很多。据后世的记载,煤炭贮量170亿吨,而且埋藏浅,质量好。所以你得派个人去一趟周磊那里,和他商量商量,你这里挖煤,他那里冶铁。这样咱们可以资源互补,也不用各搞各的,就弄一个兵工厂就行。”
曾广贤这么说的意思是担心王谦祥的交际能力。周磊现在在宣府镇差不多八面玲珑,已经打开了局面,而王谦祥这里还没有起步。所以如果再给王谦祥安排过重的任务,恐怕他的压力会更大。
王谦祥仔细的思考了一会:“那行吧。曾长官,我就负责挖煤,其余的让周磊去弄吧。”
王谦祥和田从聘分别给曹文诏写了一封信,意思都一样,流寇还没有完全肃清,所以援军暂时还不能回去复命。曹文诏也没有再催,王谦祥的二团就在大同左卫驻扎了下来。
曾广贤见大同这边的事已经安稳下来,于是带着几个人去了北jing蒋北铭那里。
蒋北铭的军官教导团现在在整个北jing颇有名气。威严的军纪,新式的编制,新的训练方法让整个大明朝廷耳目一新。蒋北铭等人穿上了大明官服,但是教导团的教官们依旧穿着榆林军军装,这些军官教导团的军装,成为了整个北京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曾广贤的到来,让所有在北jing的穿越者异常的兴奋,蒋北铭在皇城外面的一家酒楼中设宴招待了曾广贤。(未完待续。)
大明日月 第二百四十二章 蒙古
“来来来,广贤,尝一尝正宗的明朝北京菜。”韩万涛不断的给曾广贤夹菜,“这些在榆林湾你是吃不到的。”
“你们可真够奢侈的。”曾广贤看着这几个穿越者,“周磊和王谦祥那里可不怎么好过。”
“我们知道。”许朗放下筷子,“这个北铭最有体会。”
“我有什么体会?”蒋北铭奇怪的问道。
“孤独。”许朗笑道,“你不是最怕孤独吗?”
“先别开玩笑了,咱说正经的。”曾广贤打断了许朗的话,“周磊和王谦祥都提出来要增派自己人去,尤其是王谦祥。我感觉咱们当初派他去大同考虑欠缺,他对处理人际关系这块没什么经验,而且他自己也要求换人。”
“换人是不可能的。”蒋北铭说道,“王谦祥是大明朝册封的千户,贸然换人会引起明朝政府的怀疑,咱们只能再往大同派人。”
“我也是这么考虑的。”曾广贤回应道,“等我回榆林湾以后和家里好好商量一下,看看派谁去比较合适。”
“广贤,你还要去登州吗?”张海问道。
“对,我还要去登州看看。古云鲲已经领着人去了登州,我从登州坐船回榆林湾。”
“那你可真够累的。”蒋北铭举起酒杯,“来,一起喝一个,都不容易。”
曾广贤放下了酒杯:“你们这里有什么情况,我回家也要向委员会报告。”
许朗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把这个带回去,里面写的很详细了。”
“我们这里没什么大问题。”蒋北铭指着那封信,“但是信里提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希望家里能好好研究一下。”
“什么问题,你先简单和我说说。”曾广贤把信揣进了怀里问道。
“就是皇太极的问题。”许朗先说道,“在原本的历史上,皇太极在今年的七月又一次入关。现在历史虽说已经改变了,但是今年皇太极会不会再有什么动作,我们希望家里能拿出一个对策来。”
“那你们是怎么想的?”曾广贤问道,“你们觉得皇太极会再来吗?”
“我们在北jing的这几个人研究过。”蒋北铭答道,“我们觉得皇太极今年再来的可能性不大,但一定会有大的动作。”
“为什么?会有什么大动作?”
“原因很简单。”许朗接着答道,“咱们混成旅在辽东打败是去年的9月份,现在已经是3月末了。这半年焘敏肯定不遗余力的开矿冶铁,制造火枪火炮。现在榆林湾被朝廷重用,王谦祥和周磊去了大同和宣府镇的消息焘敏肯定是知道的。”
“你怎么知道焘敏一定会知道咱们被崇祯重用?”曾广贤又问道。
“总务二处到现在没找到谢田,我们估计谢田肯定是在哪个地方蛰伏起来了,所以焘敏一定会知道朝廷方面和榆林湾的变化。以前是咱们榆林湾自己对付满清,焘敏可能还不会那么着急。可现在咱们也要走大明朝的路子,他是知道明朝政府的力量和皇太极力量的对比的,他不会不急。他也肯定不会任由咱们安安稳稳的改造大明朝。”
“所以你们觉得皇太极今年还会有大动作?”曾广贤觉得许朗说的似乎有些道理,“那你们觉得他会有什么大动作,咱们应该怎么应对?”
“广贤。”许朗答非所问,“你知道皇太极是什么时候征服的蒙古吗?”
“大概是1636年吧。”曾广贤想了想,“具体年份我还真不太清楚。”
“不错,就是1636年。”许朗笑道,“今年夏天,林丹汗就会因病去世。林丹汗死了之后,蒙古各部落四分五裂。皇太极于1635年二月命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领兵1万,前往鄂尔多斯寻找林丹汗子额哲。三月,多尔衮在西喇珠尔格地方遇到林丹汗的妻子囊囊,得知额哲所在地。四月二十日,渡过黄河,至托里图找到了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后来,后金统治者将察哈尔部安置于义州,分设左右翼察哈尔八旗,封林丹汗子额哲为亲王,并将皇女马喀塔格格嫁之,设都统和副都统统治察哈尔左右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