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日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伯伦散人
蒋北铭的面前放着巨大的辽东地图,吴三桂驻扎宁远,祖大寿现在在锦州,如果二人能合兵一处收复大凌河城,再依托大凌河建一道防线,那么北面的局势将会有所改观。而登州方面可以倾尽全力打下旅顺,并在金州设一道防线死守旅顺,这样旅顺就可以作为一颗钉子死死的楔在辽东。如果这两个目的都达到的话,涛敏是不可能不回援皇太极的,日本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进军大凌河,吴三桂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祖大寿能靠得住吗。况且旅顺的八旗也有两万,还增添了不少守城的火炮,登州的陆军也只有两万,榆林军只有七千,这一仗伤亡率会是多少,是不是还需要别的明军的支援。
蒋北铭正在细细的琢磨着自己的这个想法,张海悄悄的走到他的身后探头看了看:“北铭,想什么呢,怎么那么出神。”
“快枪队一万多人,神机营五千。”蒋北铭自己嘟囔着突然转头问道,“卢象升和洪承畴那边打的怎么样了,还和李自成在西安僵持吗?”
“一直在僵持着。”张海没明白为什么蒋北铭会突然没头没脑的问了这么一句。
“大同镇和宣府镇一共能调出来多少兵马?我说的是明军。”
“两个地方加一起能调动两三万吧。”张海越听越糊涂,“北铭,你到底想干嘛?”
蒋北铭默默的在心里算了一下,指着地图说道:“把大同和宣府的三万人调到宁远,配合吴三桂和祖大寿进攻大凌河;咱们带着快枪队和神机营去登州,配合韩万涛打下旅顺。”
“北铭,你想主动出击,这绝不可能。”张海被吓了一跳,“皇太极绝不会坐视不管的,他一定会派出援兵,弄不好多尔衮和涛敏也会回来。这么搞可能会把松锦大战提前,我们在北面只有韩万涛的七千陆军,现在还没有到登州,周磊和王谦祥那边加一起也就两千多人,其余的都是明军。但是你觉得明军会打赢吗,原先历史上的松锦大战十三万明军不也是输了。北铭,虽然现在明军的战斗力有所增强,但是满清也在发展,尤其是朝鲜新军,他们的战斗力我是亲眼见过的。”
张海还想往下说,蒋北铭抬手制止了他:“张海,这只是我的初步想法。咱们这些年和明朝一直在被动防御,所以我才有了主动进攻的念头。你去把潘学忠喊过来咱们商量一下,如果可行,拿出个计划送回家里。韩万涛他们十月份才能到达登州,我们还有时间。”
在北京的三个穿越者秘密开了一个会,蒋北铭把刚才没和张海说透的想法说了出来。
韩万涛他们一共三十艘战舰,而且是从海上进攻旅顺,即便在攻城战中有一定的伤亡也应该不是榆林军的伤亡,因为这次战役的指挥官应该是韩万涛。
把大同和宣府的三万人调到宁远,加上吴三桂和祖大寿的人马总共可以达到七八万人,就算是皇太极调来援军,明军最后战败也势必会给满清重创。
家里的苦肉计三个人都知道了,既然家里的意思是想联络皇太极离间涛敏,那么这次战役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完全可以找人去和皇太极谈判停战。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实施,蒋北铭估计最早也得等到十二月初的时候才能打起来,那个时候恐怕何炯在朝鲜早就挑拨起了皇太极和多尔衮的矛盾了。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这次战役一旦扩大,明朝和皇太极的力量都将会被削弱,这对榆林湾是有好处的。有时候政治就是这么的肮脏。
张海和潘学忠又提了几个问题,蒋北铭一一作答。两个人看蒋北铭如此坚持,也就不再提反对的意见了。蒋北铭把自己的想法详详细细的写了一封信,让葛涛的人快马送回了榆林湾。





大明日月 第五百七十九章 何炯在南浦
周磊带着家里的口信去了大同:“谦祥,家里又给咱们布置任务了。”
王谦祥听完周磊的转述满脸的不情愿:“周磊,你说家里是怎么想的,让咱们通过晋商去挑拨皇太极和多尔衮的关系。咱们能怎么做,总不能直接告诉他们你们去和皇太极说,就说多尔衮有想造反的意思,这事也太难点了吧。”
周磊被王谦祥逗笑了:“谦祥,你这里和晋商的生意怎么样,除了卖给他们烟草,别的物资卖的多不多?”
“还可以吧。”王谦祥回答道,“那些晋商现在什么都要,虽然咱们警告过他们,除了烟草绝不允许向满清输送物资,但这事咱们也看不住。前几天他们那边还来人又定了一批货。”
“咱们这样。”周磊把在路上想好的办法说了出来,“他们的这批货给他们减量三分之二,只送三分之一。”
“为什么?”王谦祥不明白,“人家可都是全额预付款了。”
“钱扣着,货少给。”周磊解释道,“他们一定会问为什么少交货,咱们就说是朝鲜下了大订单,咱们的货大部分运到了朝鲜。可以和他们透露一下,朝鲜目前正在扩军,定购了大批的火器,咱们没人手生产别的。你想,那些晋商得不到他们订购的商品,他们能善罢甘休?不用咱们做什么,这个消息就会很快传到皇太极的耳朵里。”
王谦祥琢磨了一会:“我觉得不太靠谱,晋商里面不都是傻子,也有聪明人。咱们榆林湾会和朝鲜做生意,卖的还是火器,他们应该不会相信的。”
“这个问题我也想好了,就说咱们被骗了。”周磊又解释道,“就说是西洋人下的订单,其实是转卖给了朝鲜,那些晋商会相信的,咱们和西洋人做生意的事他们也知道。”
王谦祥又想了一会,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反正离间皇太极和多尔衮这事不是什么大事,行不行的王谦祥也不放在心上。
“那就按你说的办吧,我去安排。”王谦祥说完又问道,“最近你那边怎么样,没出什么事吧。”
周磊笑道:“还真出了点事。我这次来除了告诉你家里的这个意思还要请你去一趟我的榆林堡。”
“你那里出什么事了?”王谦祥有点紧张,“为什么要我去榆林堡?”
“因为我要结婚了。”周磊笑道,“我已经提亲了,过几天就把婚礼办了。你这边安排一下和我一起回去参加我的婚礼。”
“你行啊。”王谦祥打了周磊一拳,“还真通吃了。”
“别,别,别瞎说。我怎么能干那事。”
涛敏本来打算回南浦待几天就赶回对马岛,但是回来一呆就呆了一个月。多尔衮不但让涛敏陪着满朝鲜的去转悠,看看朝鲜土改的情况,而且旁敲侧击的问了很多皇太极的事。
涛敏猜出来了多尔衮的想法,但是并没有和多尔衮明说皇太极会猝死盛京的事,只是一个劲的夸赞多尔衮青年才俊,将来必有所作为。
涛敏是有自己的打算的,多尔衮现在还太年轻,如果现在就和皇太极闹掰,那么那些满清王公,像代善、济尔哈朗、豪格这些人是绝不会站在多尔衮这一边的。自己的主要对手还是榆林湾,目前能借助皇太极的力量还是借助的为好。
不过涛敏也从侧面向多尔衮传达了一个信息,不管盛京会发生什么,朝鲜永远会和多尔衮站在一起。这次皇太极让多尔衮带着两红旗的人来朝鲜谁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只不过涛敏没有明说,至于多尔衮能不能明白自己的意思,涛敏也没再去管。
涛敏一直记挂着对马岛,陪着多尔衮在朝鲜转了一圈以后,涛敏又交代了几句,留下多尔衮自己回到了对马岛。
何炯现在一身朝鲜农民的打扮,寄居在南浦外面的一个小村子里。何炯对当地人的说法是自己是大明朝人,因为流寇作乱,自己在明朝活不下去了,所以流落到了朝鲜,希望能在这混口饭吃。何炯并没有直接去南浦兵营是因为他并不知道眼镜蛇现在公开的身份是什么,虽然高晨说涛功身边那个姓何的可能是眼镜蛇,但何炯总不能挨个去问你姓不姓何。再说何炯也是很多年没见到眼镜蛇了,也不知道他的容貌是不是有所改变。何炯的打算是先在这里安顿下,慢慢混进兵营寻找。所以目前何炯就在这个小村子里住下了,每天帮人打打短工维持生计。
这天早上,何炯没什么事,来了快十天了却一直没能找到机会去兵营,何炯的心里有点着急,自己一个人在村子里转悠了起来。
“那个姓何的。”有人从后面拍了一下何炯,何炯回头一看,是一个村民喊住了他。
“金大哥。”何炯知道这个朝鲜人姓金,自己给他家干过活,但是何炯听不懂朝鲜话。
“那边,兵营,他们要找人去干活,管吃管住,还有工钱,你想不想去?”姓金的村民一面指着远处的几个身穿朝鲜新军服饰的人,一面比划着对何炯说道。
何炯听了半天,总算是听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心中暗喜,连连对村民点头:“谢谢金大哥,我去,管吃管住当然要去。”
村民把何炯带到了士兵面前:“这个人是明朝人,逃难来的这里,他愿意去给你们干活,不过他不会说朝鲜话。”
“去那边等着,一会就走。”士兵没细问何炯,对村民说道,“不会朝鲜话没事,兵营里有会明朝话的。我们的何先生也和他一样,都是明朝来的。”
何炯被带到了南浦兵营,这次兵营招人干活是为了加固一下南浦的防御。涛敏在回对马岛的时候和多尔衮还有季通海都交代过,明朝很可能会从登州进攻南浦,所以要抓紧时间加固防御设施。
何炯在兵营里干了两天活,可并没有看见季通海,连个姓何的也没看见。何炯的心里又有些着急,难道是高晨猜错了。
季通海这两天并没有出门,而是在自己的房间里秘密绘制了一幅南浦的防御图。涛敏在修筑对马岛城池的时候也对南浦的防御做了较大改动,并增加了几处隐藏的炮台。季通海一直想把这个情况送出去,但是一直没找到机会。
今天的太阳很好,季通海终于背着手开始在兵营里转悠开了,再不出门不但自己要憋坏了,恐怕还会引起别人的疑心。
季通海慢慢的转着,看着那些新招募来的朝鲜人搬运着石块。突然季通海停下了脚步,那个人怎么那么面熟?
其实季通海第一眼就认出来了,他是何炯。虽然季通海在榆林湾的时候和何炯见面的次数也不多,但这是自己的上司,季通海还是没有忘了何炯的容貌。
只是,季通海心里敲起了鼓,何炯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难道是榆林湾想要来主动联系自己,还是出了别的什么事情,又或者是何炯是叛逃出来的?
季通海叫来了一个负责招募的士兵,指着何炯问道:“那个人不像是朝鲜人,你们从哪雇来的。”
“回何先生。”士兵回答道,“那个人是明朝人,流落到咱们朝鲜了,他现在也没去处,所以就来了咱们这里干活。”
何炯此时也注意到了季通海,但是何炯不敢确定,虽然看着像眼镜蛇,可变化的确是大。何炯依旧在低着头干活,眼角的余光不断的瞥向季通海。
季通海决定冒一次险,先认下何炯。就算何炯真的是从榆林湾叛逃出来,投靠了满清,那他应该也不会说满州话和朝鲜话,自己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季通海慢慢的走到了何炯的面前,用汉语问道:“你是从明朝来的?抬起头来。”
何炯停下了手里活,抬着头木讷的看着季通海。季通海突然激动起来:“你,你是三弟?我是何通啊。三弟,你不认得二哥了吗?”
何炯抓住了季通海的手:“二哥,真的是你,二哥,你怎么也在朝鲜?”
周围干活的朝鲜人和朝鲜士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会让这个何先生如此的激动,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看着两个人。
季通海拉着何炯:“一言难尽。走,三弟,先去我那里坐坐,二哥好好和你念叨念叨。”




大明日月 第五百八十章 家里的决议
季通海把何炯拉进了自己的屋子里,又叫来了一个包衣:“你去准备点水端过来给他洗洗,再找套干净的衣服给他换上。还有,弄点酒肉吃的过来。”
包衣应了一声转身出了门,季通海也没关门,自己坐在了床上,右手很自然地按在了放在床头的手铳上:“三弟,你怎么来的朝鲜,家里那边怎么样了,二哥我很久没回去了,很是想家。”
何炯早已经看到了季通海右手的位置,开口说道:“二哥,家里都没人了。我在老家活不下去,这才来到的朝鲜。”
两个人说了一会话,谁也没有透漏自己的身份,季通海朝着屋外看了看:“三弟,你先坐,我去看看饭食准备的怎么样了。”
季通海走出了屋子,一个快枪队的军官走了过来:“何先生,那人是谁啊,和你认识?”
季通海笑道:“没想到在这能遇上他,他是我族弟,也流落到这了。”
“这可真是巧了。”军官冲着季通海拱了拱手,“恭喜何先生家人团聚。”
“谢谢。”季通海打了声招呼去了食堂。
酒肉在季通海的屋子里摆下了,何炯已经洗干净换了衣服坐在季通海的对面,屋门现在是关着的。整个南浦兵营都知道了何先生遇到了自己的族弟。
“来,二哥。”何炯先端起了酒碗,“没想到在这能遇上二哥,我先敬二哥一杯。”
季通海也端起了酒碗,却低低的声音叫了一声:“长官。”
“二哥,干了。”何炯嘴里喊着却并没有喝,同样低声说道,“家里有任务。”
季通海微微一笑,先把酒喝了,朝着何炯一亮碗底:“这酒不错,三弟多喝点。”
两个人没了什么提防,一会高声叫嚷,一会又低声交谈。何炯把家里的意思和季通海做了说明,并且告诉了他新的联络方法,这样情报传递会快很多。
“三弟。”季通海问道,“你什么时候走,怎么走?”
“你给我找一条小船就行,送我来的船一直在南浦外面等着。”何炯说道,“不过我走了你怎么和这里的人说。”
“三弟放心,二哥自有办法。”
“那事不宜迟,我这几天就走。”
榆林湾又收到了蒋北铭的信,许朗已经去了广州,军委会在家的人只剩下了张国栋和王华。许朗临走前把总参的工作交给了高晨负责,并且命令高晨,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就去找张国栋请示。
王华拿着蒋北铭的信找到了郑江和张国栋:“北铭又有新的想法,让家里做决定。”
张国栋看完了信递给了郑江:“北铭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不太同意。咱们和明朝去年刚刚和满清打了一场恶战,损失都不小,今年恐怕是没有能力主动进攻。”
“张主席,蒋北铭在信里说的很清楚。”郑江也把信看完了,“他可以通过曹化淳和王承恩的关系让朝廷调动明军去进攻。虽然明军去年有一定的损失,但是满清去年也没捞到好处,现在多尔衮和涛敏都在朝鲜,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
张国栋没有接话:“只是刀兵一起,又要生灵涂炭。”
王华和郑江都有些奇怪,张国栋怎么突然这么妇人之仁。
张国栋笑道:“我老了,不愿意再这么打打杀杀的。”
郑江问道:“张主席,那您的意思是不同意蒋北铭的意见?”
张国栋反问道:“现在的内阁首辅是谁?”
王华想了一想:“是刘宇亮。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在历史上也不怎么出名,而且就干到明年二月,所以北铭他们没怎么和他走动。”
“哦。”张国栋点点头,“我说一下个人意见。在原先的历史上,今年满清会再次入关,并且一直打到了济南。清军转战2000余里,共败明军57阵,共克济南府、3州、55县、2关,获人畜46万2千3百,黄金4039两,白银97万7460两。而且孙承宗和卢象升战死。我担心如果让吴三桂去主动进攻会激怒皇太极,历史会重演。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要动用吴三桂,北铭如果一定要有所行动,就让他带人去登州,汇合韩万涛打旅顺就行。”
王华问道:“张主席,咱们就打旅顺一个地方吗?”
“对,就打旅顺。”张国栋回答道,“这一仗不能大打。咱们的主力现在去了越南,韩万涛的陆军只有七千,一旦战斗规模扩大,恐怕后果难料。”
王华看向了郑江:“郑主席,你的意思呢?”
郑江说道:“既然张主席这么说了,我没意见,按照这个办法来吧。不过王校长,和蒋北铭说清楚,家里的意见只是咱们几个的意思,让他多和韩万涛他们再商量商量。”
“我知道,我会尽快把消息送出去的。”
三个人刚刚拿出了一个决议,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沈大兴推门走了进来:“王校长也在啊。”
王华指着沈大兴笑道:“我怎么就不能在啊,你是不是又弄出什么好东西来了,还要瞒着我。”
沈大兴略微尴尬的笑了笑:“不是要瞒着你,规定是这样的。”
王华站起来:“算了,你们聊吧,我去忙我的事。”
沈大兴见王华出了门,转过头一脸兴奋的样子:“两位主席,我把后装枪弄出来了。”
“真的?”张国栋激动的站起来,“成型了吗,能实用吗?”
还在董非当军委会主席的时候沈大兴就提出来要研制霍尔后装枪,时间也不短了,最近南面和北面的事都比较多,张国栋也没再过问后装枪的事。
郑江到现在还不知道沈大兴在研制后装枪,听沈大兴这么说,又见张国栋一副激动的样子,不免问道:“沈大兴,什么后装枪,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沈大兴笑道:“这事弄了很久了,张主席知道,一直没向您汇报。两位主席,咱们一起去我那里看看,我详细给你们介绍。”




大明日月 第五百八十一章 陈姑娘的新安排
军工科研所的样品陈列室里,张国栋拿着沈大兴弄出来的后装枪反反复复的看着。
沈大兴在一边介绍道:“这是模仿了霍尔m1819后装燧发枪,一共生产了两支。枪管我们采用的是线膛枪的枪管,射程也可以达到300多米。不过现在的技术还没有完全过关,还存在着枪机与枪管间的缝隙过大,会导致过多的火药燃气泄出的问题。”
郑江听不懂这些专业术语:“沈大兴,你也不用说的这么详细,你就说咱们能不能批量生产,产量有多大。”
“郑主席,批量生产现在还做不到。”沈大兴把头转向张国栋继续说道,“张主席,咱们现在的线膛枪生产已经分离了。兵工厂只负责生产枪管,剩下的零件全部放给了个人企业。但是咱们现在还在继续生产燧发枪,我听孙天昊说过,还要继续和明朝做军火生意,所以燧发枪的生产不能停,因此人手是个问题。另外,线膛枪的技术在于枪管的膛线,这个涛敏目前应该是搞不出来的,所以不存在严重的泄密现象。可是后装枪的核心技术在于枪机,如果把枪机也放给个人生产就有可能泄密。涛敏很聪明,他要是得到了这个技术,哪怕他生产不出来线膛枪,也可以生产出后装燧发枪。如果满清的八旗和朝鲜兵都趴在地上装弹射击,那咱们的仗恐怕就不那么好打了。”
张国栋没有接话:“枪机的生产很麻烦吗?”
“很麻烦。”沈大兴继续回答道,“咱们的蒸汽机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目前线膛枪的枪管还需要人工打磨,更不用说是后装枪的枪机。这两支枪的枪机我们都精心打磨了,可还是存在漏气现象。秦志刚他们现在正在搞蒸汽锻压机,但是我并不知道他们弄到哪个地步了,能不能实用也不好说。”
郑江有点急:“沈大兴,这么说你弄出了后装枪也没用,咱们不可能装备军队?”
“郑主席先别急。”张国栋说道,“沈大兴,笛卡尔先生搞得发电机怎么样了?”
“据我了解还不行。”沈大兴答道,“电磁原理很简单,但咱们要发电只能是水力或者火力发电,这个比较难,咱们目前还制造不了这种大型设备。”
张国栋不愿意打击沈大兴的士气:“不管怎么说,沈大兴,能弄出这两支枪也是极大的成就。后装枪的事现在严格保密,你再组织人手加以改进,争取解决漏气现象。和原先的线膛枪一样,技术成熟后就找人生产,不要怕耗费人力,能造多少就造多少。哪怕只有几支也会有用的。”
“我知道,张主席。”
陆天翔和何云下班后回到了家里,许朗去了广州,只有程依依和赵芷若在家。
陆天翔夫妇一进家门就看见全家人都在收拾东西,何云有些奇怪:“依依,干嘛收拾东西?”
“何阿姨回来了。”程依依直起腰说道,“老叶那边明天就搬家了,等他们搬完了咱们就把两家打通。从外县雇的那两个丫鬟和小厮一直也没过来,这都好几个月了。我想先收拾收拾,咱们也赶早不赶晚。”
“依依,又辛苦你了。”陆天翔站在老伴后面心疼的说道。
“陆老,我不辛苦。”程依依拍了拍手,“陈姑娘,陆老和何阿姨回来了,咱们吃饭吧。”
饭桌上,何云突然向程依依问道:“依依,现在咱们的财政紧张不紧张?”
程依依不知道何云这么问是什么意思:“何阿姨,咱们的财政一直不怎么宽松。不过去年郑芝龙不是和咱们定购了4艘500吨的战舰吗,一共280万,这笔钱已经付过来了,咱们现在还算是比较宽松一点吧。”
“那能不能给我们教育局匀出几万两来?”何云又问道。
“何阿姨,应该没问题。”程依依想了想,“不过何阿姨,这事要穿越大会决定。咱们今年的预算已经花的差不多了,您一下子要几万两银子做什么。”
1...235236237238239...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