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日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伯伦散人
“许朗。”张国栋回答道,“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具体是不是要这么做,这么做会有哪些问题还需要穿越大会来做最终的决定,这是大方向的问题。我今天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只是提前和你们打个招呼,你们也都全面的想想,等年底北面和越南的事有个结果以后再提交到穿越大会上表决。”
既然张国栋这么说了,其余的人都再没提什么意见,大家各自回去忙着自己的事情去了。许朗去了一趟徐田彬那里,目前徐田彬带着剩下的一个团正在抓紧征兵的事情。





大明日月 第五百八十五章 控制海南岛
许朗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刚进门墨画就冲着许朗嚷起来:“许先生,怎么还往这个院子走啊,您现在不是住在那边吗?”
“忘了,走顺腿了。”许朗边笑边问,“爷爷奶奶回来了吗?”
叶孙全家已经搬家了,程依依把两家打通了,从外县雇来的两个丫鬟和一个小厮也来了许家。目前许朗和程依依、赵芷若带着新来的丫鬟小厮住进了原先叶孙全的院子。陈氏带着孩子和司琴、墨画陪着陆天翔夫妇还住在原先的院子里,但是吃饭还是一家人在一起吃。
“爷爷奶奶刚回来。”墨画笑道,“碧荷姐姐和紫云姐姐也来了,正和爷爷奶奶说话呢。”
说话间,何云和碧荷、紫云抱着孩子从屋里走出来,许朗迎上去笑道:“碧荷、紫云,怎么有空回娘家了。你们在那边住的怎么样,还习惯吗?”
紫云看着许朗有些害羞的没说话,何云在一边笑道:“她们俩是来给你这个当姥爷的报喜来了,你又快当姥爷了。”
“是吗?”许朗有些吃惊,“你们俩是谁又有了,多久了?”
“是紫云妹妹有了。”碧荷笑道,“昨天刚去医院查的,已经两个月了,这不今天就来给许先生报喜来了。”
“行啊。”许朗嚷道,“老叶没再摆个酒席请客,他可是又要当爷爷了。”
“你还想着喝酒啊。”陆天翔也从屋子里走出来,“现在叶严和叶战都不在家,老叶说要等两个儿子回来再请客。时辰不早了,赶紧洗洗手吃饭吧,你要想喝酒我陪你喝点。”
“谢谢陆老。”许朗上前搀扶住陆天翔,“紫云的事是喜事,咱们今晚都喝两杯。”
一家人在餐厅围坐在一起,也包括了新来的三个人。许朗也没费脑子,照搬了《红楼梦》上的名字,给两个丫鬟起名晴雯和麝月,那个小厮就叫茗烟了。
许朗给每个人都倒上酒:“今天可是个大喜的日子,咱们又要添丁了,一起敬紫云一个。”
众人纷纷端起酒杯七嘴八舌的嚷起来。新来的那三个丫鬟和小厮还没怎么适应许朗家的这种氛围,三个人端着酒杯看着许朗没有说话。
紫云对着三个人笑道:“你们刚来许先生家,还不知道许家的规矩,在这里咱们都是一家人。我和碧荷姐姐还有司琴墨画妹妹刚来的时候也是做丫鬟的,可是我们现在都和许先生的闺女一样了。爷爷奶奶还有依依姐和芷若姐姐都拿我们当一家人来看,你们别有什么顾虑,时间久了就知道了。”
三个人一起说道:“我们知道许先生对我们好,我们也敬姐姐一杯,恭喜姐姐喜得贵子。”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说着话吃着饭。何云转头向陈氏问道:“陈姑娘,现在晴雯麝月她们也来了,你要是不忙的话,准备一下就去学堂吧。”
程依依插话问道:“何阿姨,初小学堂筹备好了吗?”
“还没有,正在筹备,恐怕要过了年才能开课。”何云说道,“只是现在缺人手,所以我想让陈姑娘早点去,也能帮帮忙。”
“陈姑娘,那你就去吧。”程依依说道,“把家里的事和晴雯她们交代一下,能早去帮帮何阿姨也是好的。”
陈氏点点头:“那我就早点去,谢谢老太太了。”
夏天阳召开了一次委员会的扩大会议,根据许朗带回来的消息,王可宗默认了榆林湾驻扎各州县的要求,因此下一步如何更加全面的控制住整个海南岛成为了委员会的头等大事。
许朗和徐田彬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控制住海南是必须的,怎么在整个海南征兵也是军方最关注的事情。
徐田彬向委员会提了一个建议,收编现在的海南军队。目前海南卫一共一卫、七所、四城,总兵力有一万多人,但基本都没有什么战斗力。徐田彬的意思是先将这些战兵精简后划归到榆林军,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兵源。至于那些明朝将领,如果愿意的话可以继续担任榆林军军官;如果不愿意,则保持原先的品级和待遇,由榆林湾把他们养起来。
徐田彬曾经把这个意思和周崇德透露过,周崇德倒是没什么反对意见。这些年周崇德和榆林湾合伙做生意赚的银子不少,而且只要是榆林军有了什么战功也少不了他那一份,自己手底下的那些兵平常也没什么事,自己还得养着他们,因此能让榆林湾担负这一部分钱周崇德还是觉得比较划算的。
周崇德不是没想过把军队交出去会不会自己就被架空了。但是一来榆林湾这么多年也没做过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相反只给自己带来了好处;二来周崇德也考虑过,就算是将来榆林湾真的和朝廷有什么矛盾自己也毫无办法,还得和榆林湾站在一起。这是因为自己手下的那点兵根本就不是榆林军的对手,况且榆林湾给自己的好处是要远远大于朝廷的。
徐田彬得到了周崇德的答复以后觉得这也是个不错的办法,既能继续和这些大明官员搞好关系,也能迅速地扩充榆林军,现在征兵困难的事已经让徐田彬伤透了脑筋。
这件事虽然是军方的事,可还是提交给了委员会,因为要收编明军不是一件小事,还要考虑到崇祯那边的反应。
整个会场上议论纷纷,有赞同徐田彬意见的,有反对的,所有的可能都拿出来探讨了一遍。最后委员会做出了一个决议,可以先按照这个方法来,慢慢的一个所一个所的进行,能收编最好还是收编。不过徐田彬又接到了一个任务,他要去一趟琼州府找一下张世英,没有这个海南卫指挥使的认可还是不行的。
其余的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委员会将会派出人会同联合总会去各州县正式将联合总会的牌子挂出来;巡捕房也将在各地挂牌,税警转归巡捕房领导。对于各个州县的官员,尽量吸纳他们进入联合总会和商会,现在还不能取消明朝的衙门,整个海南岛要实行两套牌子一套班子的制度。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完全控制住整个海南岛是最终目的。
韩万涛站在珍珠号的船头上举着望远镜看了一会,向身边的曾广贤问道:“咱们还有多久能到登州。”
“照现在这个速度的话,最多还有三四天。”曾广贤回答道,“到了登州怎么办,是不是马上开始进攻?”
“先看看情况再说,咱们出来了两个多月了,谁知道情况有没有变化。”




大明日月 第五百八十六章 冯开忠到登州
等韩万涛和曾广贤在登州下了船才知道情况出现了重大变化,对马岛和南浦都不去了,进攻的目标改为了旅顺,而且这个目标还是崇祯下的圣旨。
郑芝龙的部队和七千榆林军都在登州城外驻扎下来,王兆星向韩万涛他们介绍着最新的形势:“北铭马上就要来了,应该也就在这几天。”
“老王,为什么一定要去进攻旅顺,我出来的时候家里不是这个意思。”韩万涛很有些不解的问道。
“这事你问我也没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王兆星答道,“等北铭来了你问他吧,反正我接到的家里的命令是去进攻旅顺,而且崇祯的圣旨也是这样。总之我们先不要想别的,咱们几个先把进攻旅顺的计划拿出来,等北铭来了再做最后的决定。”
“老王,先和我们说说具体情况。”曾广贤也很奇怪为什么会突然改变进攻目标,“都有哪些力量进攻旅顺,崇祯的圣旨到底是怎么说的。”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王兆星说道,“根据杨文岳向我转述的意思,北铭会带着一万五千人来登州;咱们榆林军和郑芝龙的陆军是一万两千人;杨文岳在登莱一带集结了大约两万多兵马,一共是五万人。崇祯的意思是打下旅顺,然后在金州建立一道防线,死守旅顺。”
“死守旅顺,能守得住吗?”一旁的冷天冰突然问道,“旅顺不比登州,它的背后是大海,如果多尔衮和涛敏从陆路回援旅顺怎么办;如果皇太极派人增援旅顺怎么办,考虑过这些问题没有?”
王兆星双手一摊:“冷副参谋长,你问我这些都没用,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一切都得等北铭来了再说。”
“行了,我们争论这些都没用。”韩万涛摆了一下手,“广贤,你把这个消息给郑芝龙透漏一下,就说咱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圣旨就是这么说的。我估计杨文岳也会告诉郑芝龙的,不管郑芝龙有什么疑问,把责任往崇祯身上推。再就是,王兆星,配合曾广贤做好进攻旅顺的准备。不管是什么原因,咱们做好一切准备。冷天冰,你会同你们总参的人,拿出一个涛敏从海路和陆路回援旅顺的应对办法来。不管怎么说,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是必须的。”
“是,长官。”所有人起身回答道。
韩万涛还想吩咐点别的,一个中尉军官站在门口报告:“报告长官,有人来拜访韩长官。”
“拜访我?”韩万涛扭头问道,“谁来拜访我?”
“长官。”中尉回答道,“来人说是浮山千户所千户,叫冯开忠。”
“是他来了?”韩万涛有些惊奇,“快快有请。”
“等等。”韩万涛喊住了转身要走的中尉,“广贤、老王,咱们出去相迎。”
冯斌还在榆林湾,这次韩万涛来登州也带了冯斌写给父亲的一封信,只不过韩万涛还没来得及让人送到浮山所。没想到冯开忠亲自找上门来了,韩万涛于是想从冯开忠的嘴里打探点山东的消息。
一行四人一起走出了军营,冯开忠正站在军营的门口等待着。韩万涛快步上前握住了冯开忠的双手:“冯千户,许久不见,在下很是挂念冯兄。”
冯开忠已经知道了韩万涛目前的官职,退后一步就要下跪:“下官拜见韩将军,不敢有劳将军出营相接。”
韩万涛赶紧抓住了冯开忠:“冯兄此言差矣,当初若不是冯兄开恩,我榆林军还无歇脚之处,在下还要感谢冯兄的大恩。此处不是说话之所,还请冯兄随在下营中一叙。”
曾广贤和王兆星当初也是和冯开忠在浮山所见过面的,此时纷纷围上来说道:“浮山所一别,已有数年,冯兄英姿不减当年。还请冯兄进营,咱们今日把酒言欢。”
军营的大帐中酒宴摆下,韩万涛从衣服里拿出了一封书信:“冯兄,这是令郎写给冯兄的家信,在下转交冯兄。令郎在榆林湾一切安好,还请冯兄勿念。”
冯开忠接过书信打开,上上下下的看了几遍,有些泣不成声:“韩将军,下官并不认字。只是看到犬子写的书信,就像见到犬子一般。没想到他如今的家信越写越好,还写得这么一笔漂亮的好字,下官万分感谢将军,感谢榆林湾对犬子的教诲。”
曾广贤在一旁端起了酒杯:“冯兄万勿牵挂,令郎如今在我榆林湾学业初成,将来必定大有可为。来,冯兄,在下敬你一杯。”
在座的端杯喝了起来,冯开忠告诉韩万涛,登莱巡抚杨文岳接到圣旨以后给各地的卫所下达了命令,所有卫所的军队到登州集结,故此冯开忠才来到了登州。目前登莱一地集结的山东本地军队已有两万,至于下一步要干什么,冯开忠也不是十分清楚。
冷天冰以前并没有见过冯开忠,但他知道冯斌目前在榆林湾,这也说明了冯开忠是和榆林湾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冷天冰对着冯开忠举杯说道:“冯兄,你我虽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冯兄的英名早已如雷贯耳。在下在榆林湾之时也和令郎有过数面之缘,令郎真是一表人才,少年有为,在下敬冯兄一杯。”
冯开忠忙端起酒杯:“下官谢过将军,犬子给将军添麻烦了。”
冷天冰放下酒杯问道:“冯兄这次带了多少兵马来的登州?”
冯开忠迟疑了一下,不知道冷天这么问是什么意思,但是还是回答道:“将军,下官这次带了600多人。只是将军见谅,下官的这六百人中,战兵只有一两百人。”
“哦。”冷天冰淡淡的应了一声又说道,“冯兄,我们榆林军这次来的都是战兵,并无辅兵,不知冯兄可否愿意同我们一同驻扎。当然,不劳冯兄,我们可以去和巡抚大人交涉。”
冯开忠愣愣的看着冷天冰,他没明白冷天冰为什么会突然这么说,为什么要让自己和榆林军一起驻扎。不但冯开忠不明白,连韩万涛等人也看向了冷天冰,不明白冷天冰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句话。
冷天冰心里是有打算的,在出来之前,总参考虑过了登州的问题。浮山所距离朝鲜的济州岛只有620多公里的距离,距离日本长崎有930公里。虽然说登州的位置可能会更近一些,但是登州毕竟离着旅顺和南浦也很近,而且还有登莱巡抚。因此总参的意思是如果能征得冯开忠的同意,榆林军可以驻扎浮山所,那么将来无论是攻取济州岛牵制涛敏还是增援长崎打通日本都是有好处的。只不过这个设想还没来得及实施,冯开忠便也参与了这次进攻旅顺的行动中。假如冯开忠还在明军的序列中,天知道进攻旅顺时他会不会出问题,如果能把他纳入榆林军序列,则对各方面都是有好处的,故此冷天冰才有此一说。
看着冯开忠犹豫的样子,冷天冰又一次端起了酒杯:“冯兄,令郎在榆林湾也甚是想念父母。我们这次来登州令郎也知道,许朗将军和韩将军都和令郎保证过,不管战事如何,我们都会保证冯兄的安全。我们也不想令郎有任何的遗憾。”
冯开忠离席双膝跪倒:“下官何德何能,有劳将军如此牵挂。下官的一切全凭将军做主,万死不辞。”
韩万涛虽然不太明白冷天冰的意思,但也赶紧下来搀扶起冯开忠:“冯兄言重了,我榆林军还要依仗冯兄。”
双方又简单的聊了聊现在的形势,冷天冰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叫冯开忠回去等消息,杨文岳那边的调令应该马上就会下达。
众人又等了两天,这两天韩万涛和冷天冰天天往郑芝龙那里跑,虽然郑芝龙对改变进攻目标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韩万涛一再表示这是皇上的旨意,自己也没办法改变,郑芝龙也就没多问什么。
又过了几天,蒋北铭率领一万多快枪队和神机营带着崇祯的最新旨意来到了登州。崇祯的旨意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告诉杨文岳,这次要不遗余力的打下旅顺,所有的作战细节问题可以同蒋北铭和郑芝龙商量。不过前来传旨的太监秘密给了杨文岳一道密旨,蒋北铭、郑芝龙这些人要看好,榆林军和郑芝龙的人马则可以用来打头阵。




大明日月 第五百八十七章 忽悠多尔衮
何炯离开南浦已经有一段日子了,涛敏回到对马岛之后再没有回来。南浦的防御图季通海最终还是通过了自己的渠道送了出去,因为他还是对何炯这次来南浦有所顾虑,并没有让何炯带回去。
季通海在得到了何炯的指令后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知道这个指令应该是对的,能够挑拨一下皇太极和多尔衮的关系肯定是对榆林湾有利。只是季通海又多了一个想法,能不能趁机也挑拨一下多尔衮和涛敏的关系。
季通海目前和多尔衮走的并不是太近,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当年向豪格表忠心的事多尔衮是不是知道,现在涛敏和多尔衮越来越亲近,自己也插不上什么话,只能先保持一段距离,相机行事。
何炯给季通海的命令中明确说明了几年后皇太极会猝死盛京,并且告诉季通海涛敏也是知道这个消息的。校长的意思是利用这个消息尽量让多尔衮有所打算,最好能想办法让多尔衮主动和涛敏提出来找机会替代皇太极。
至于榆林湾和涛敏是如何知道几年后皇太极猝死的事,何炯并没有说,季通海也没有问,不该问的还是别问。
季通海左思右想想到了一个主意。对于皇太极是不是真的能死,季通海没去考虑,既然校长是这意思,那么管他是真死还是假死,只要能把这个消息告诉多尔衮让多尔衮相信就行。
季通海这几天突然变得神神叨叨,不但自己住的屋子里经常烟雾缭绕,而且在兵营里转悠的时候也时不时的嘴里念念有词。谁也不知道这个何先生是出了什么问题,有的快枪队和朝鲜新军偶尔问起季通海,季通海也是故作神秘笑而不答。
多尔衮去了一趟平壤,皇太极的意思是让多尔衮多和朝鲜的仁祖李倧走动一下,尽量不要让朝鲜和涛敏走的太近。多尔衮也没多想,只是朝鲜现在的首都在汉城,离着南浦太远,所以多尔衮时不时的去一趟平壤和那里的朝鲜官员一起喝喝酒聊聊天。
这日多尔衮刚刚从平壤回来,还没来的及回自己的小院,就看见一群快枪队的士兵聚在一起冲着不远处的一间房屋指指点点。
多尔衮心下奇怪,悄悄的也来到了这群士兵的后面,那间小屋的门窗紧闭,从门缝和窗缝中不断冒出阵阵青烟。
“你们都在这看什么。”多尔衮忍不住问道,“那间屋子为什么有烟,莫不是走了水了?”
士兵们回头一看,却是睿亲王多尔衮站在后面。一个军官上前跪倒奏道:“启禀王爷,并非是走水,而是何先生在屋子里焚香。”
“何通在烧香?”多尔衮越发奇怪,“他烧香做什么?”
“回禀王爷。”军官摇了摇头,“奴才们也不知何先生在做什么,他这几日经常闭门烧香。”
多尔衮没有再问,挥挥手驱散了这些士兵,带着几个人来到了季通海的房间外面。
多尔衮并没有马上推门进去,而是趴在窗户上捅破了窗户纸往里看着。屋子里季通海披头散发,手持一把桃木剑,身披八卦衣,面前摆着一个香炉和几枚铜钱,嘴里正在念念有词的不知道在嘟囔些什么。
多尔衮越看越糊涂,何通这是在干嘛,是在占卜算卦还是在焚香祈福。多尔衮没有打扰季通海,直到季通海收起了桃木剑站起身,多尔衮才来到了屋门前敲了敲门:“何先生在吗?”
季通海打开门见多尔衮站在门外忙要下跪:“奴才参见王爷,不知是王爷驾到,奴才万死。”
多尔衮拉住了季通海:“何先生不必多礼,先生这是在作何?”
季通海突然变得支支吾吾:“奴才并没有作甚,只是奴才闲得无聊,占卜一下运势如何?”
“原来先生还会占卜?”多尔衮没有再多问,也没用季通海相让,自己抬腿走进了屋子里,季通海只能也跟着多尔衮进到了屋里。
多尔衮在椅子上坐下,瞅着季通海又问道:“本王听说你前几日同你的族弟相遇,本王恭喜先生家人团聚,不知令弟现在何处?”
“回王爷。”季通海不急不缓的答道,“奴才的老家已经被流寇毁了,族人也流落四方。奴才这些年一直没能回去,只是奴才父母的坟茔还在老家。这次奴才和族弟相遇,奴才牵挂着父母的遗骸,给了族弟一些银两,让他先回去把奴才父母的遗骸迁到盛京去。过些日子办完了他还会来这里找奴才。奴才这些日子一直在忧心此事,故此才设香坛占卜。”
“原来如此,难得先生一片孝心。”多尔衮问道,“占卜的结果如何?”
“回王爷,是吉卦。”季通海说道,“只是奴才的道行不深,同我家王爷是没法比的。从卦象上看,虽然也有些波折,但应该是很顺利。”
季通海开始往涛敏身上带了,果不其然,多尔衮又问道:“何先生,你跟着你家王爷的时间也不短了。都说你家王爷和贝勒爷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到底是不是真的?”
“王爷,占卜乃是通鬼神之术。”季通海慢慢的引导着多尔衮,“若说我家王爷和贝勒爷能知五百年前后之事的确有些言过其实,不过奴才觉得三五十年的事情我家王爷还是知晓的。”
多尔衮的心思有些动了:“何先生,那你能占卜出多久的事情来?”
季通海装出了一副懵懂的样子:“王爷,奴才自是不能和我家王爷相比的。奴才最多也只能占卜一下十年以内的运势,至于准不准奴才也说不好。”
多尔衮想了一想,挥了挥手对跟着他的人说道:“你们先出去。”
屋子里只剩下多尔衮和季通海两个人了,多尔衮轻轻说道:“何先生,可否为本王占卜一下我大清的运势?”
“王爷。”季通海一幅吃惊的样子,“有道是天机不可泄露。我大清鸿运当头,前途无量,此事不必占卜。”
季通海越是这样说,多尔衮的心里就越着急:“先生,既是我大清鸿运当头,先生占卜一下又有何妨,有劳先生。”
季通海勉为其难的应了一句:“奴才遵命。”
季通海重新燃起了香炉,穿上了八卦衣,装模作样的哼唧了一番,又掐指算了一通,这才开口说道:“王爷,从卦象上看,我大清将会一帆风顺,将来也会入主中原。只是。。。。。。”
“只是什么?”多尔衮急切的问道。
“奴才不敢说。”季通海欲擒故纵。
“何先生,有什么就说什么。”多尔衮太想知道只是后面到底是什么。
“王爷,从卦象上看,三五年之后我大清将会有大事发生。”
“是何大事?”
“这个奴才算不出来。”季通海话又说了一半,“这件事极有可能发生在盛京,但是究竟是何事,奴才实在是占卜不出。”
多尔衮沉思许久,季通海说的三五年之后会有大事发生和去年涛敏和自己说过的六年后必有大变是一模一样的。涛敏上次回南浦又和自己隐约提过此事,听他的意思,似乎是皇兄皇太极会有什么事。涛敏虽然没明说,可他对自己已经表明了一个态度,一旦有事发生,他会支持自己继承大统。
1...237238239240241...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