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伯伦散人
“启禀王爷。”一个快枪队的人急匆匆的从外面走进来,“旅顺方面急报,金州遭遇五万明军进攻。”
“他们居然去打金州。”涛敏惊了一下,“睿亲王知道了吗?”
“睿亲王已经知晓。”来人回答道,“睿亲王请王爷过去。”
涛敏来到了多尔衮的住处,多尔衮正在屋子里团团乱转:“王爷,明军去进攻了金州,金州有失则旅顺不保,咱们要火速回援。”
“王爷先不要着急。”涛敏反而平静了下来,“容奴才好好想想。”
大明日月 第五百九十一章 金州大捷(上)
十一月的辽东已经颇冷,凛冽的北风吹拂着海面,好在旅顺一直是一个不冻港。将近二十艘战舰和大批的大明福船密密麻麻的停泊在金州外的海面上,另外的十几艘战舰和登陆部队在王兆星的率领下绕过了辽东半岛开进了金州地峡的另一面。第一批登陆部队已经上岸,正在朝着金州城运动。
蒋北铭站在珍珠号的船头上,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拉了拉军大衣的领口:“传令下去,登陆部队加紧行动,务必于今日黄昏合围金州。各进攻部队进入指定位置,后天我们发起总攻。”
蒋北铭是这次进攻旅顺行动的指挥官。杨文岳留在了登州,根据崇祯的密旨,杨文岳认命了蒋北铭主帅的职务,郑芝龙这个总兵也要听从蒋北铭这个副将的调遣。蒋北铭明白崇祯是怎么想的,但这次自己不担任主帅恐怕也不行,好在郑芝龙应该不会有什么想法。
蒋北铭来到了海滩上:“万涛,往旅顺方向的斥候派出去了吗,旅顺有没有什么动静?”
“斥候已经派出去了。”韩万涛回答道,“旅顺方面还没有传回消息来。”
“老王那边呢?”蒋北铭又问道。
“老王送回来了消息,那边也已经登陆了,正在构筑滩头阵地。”王兆星的登陆部队比较少,他们不参与攻打金州的行动,而是要抓紧时间构筑防线,防备旅顺来的援兵。
明代的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政府置金州,属山东布政使司。洪武八年(1375年)置金州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废除州制,专行卫制。治所在今金州城。
满清打下旅顺以后,涛敏在旅顺安置了重兵防守,相反金州的兵力并不是很多,只有一千多人的样子。蒋北铭的作战计划是让一万明军去打金州,榆林军和郑芝龙的陆军都不参与。这是因为金州的守军虽然不多,但城头上也有重炮。蒋北铭担心会出现一定的伤亡,所以又把榆林军的重炮团调给了攻城部队。
山东的两万明军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蒋北铭也根本就没打着他们的谱,这些山东兵的任务是协助王兆星构筑工事,打仗不行,干活还是行的。进攻金州城的任务就交给了神机营和快枪队。神机营副将张术节将率领一万人发起总攻。
第二天的中午,登陆部队已经全部上岸,明军的行动还是有些迟缓,小小的金州城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蒋北铭又召开了一次军官会议,郑芝龙和张术节等明朝将领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张副将。”蒋北铭首先点了张术节的名,“重炮团已经划归给你了,明日进攻金州还要有劳张副将。”
“末将遵命。”张术节冲着蒋北铭拱手说道,“小小的金州鞑子兵不满千,现在末将又有了你们的火炮,打下金州不在话下。”
“张副将也不要轻敌。”蒋北铭又嘱咐道,“鞑子那里也有火炮,我们也要提防鞑子的援兵,不能有太大的伤亡。张副将,明日让重炮团先轰开城门你们再进城,尽量不要去士兵去爬城墙。”
“多谢蒋将军提醒。”张术节恭维道,“将军真是爱兵如子。”
蒋北铭又把头转向了郑芝龙:“郑将军,您的战舰现在都在金州城外,我会让珍珠号配合将军。还请将军多多注意一下海上的情况,鞑子的战舰极有可能会从朝鲜来增援金州。”
“本官领命。”郑芝龙应了一声。
蒋北铭说完又开始安排起榆林军的事:“韩万涛,你明天带着榆林军向南推进两里,先利用战壕和铁丝网构筑一道简易的防御工事,随时注意旅顺鞑子的行动。”
“遵命,长官。”
“叶战。”蒋北铭又命令道,“你暂时从榆林军撤出来,带着山东的部队和剩下的人配合王兆星构筑防线。我们要筑起一道长墙彻底阻断金州地峡,这个任务很重,你一定要抓紧时间。”
“是,长官。”叶战回答了一声。
“曾广贤,每艘战舰调出两门火炮安置在金州地峡的防线上,根据地形和鞑子可能进攻的地点合理配置。同时,金州南面的南山制高点也要构筑炮台。”
曾广贤没想到蒋北铭会从军舰上往下调火炮,张了张嘴想问什么,蒋北铭解释道:“我们这次的陆军只有一个重炮团,携带的火炮不多,只能这么办,执行命令。”
“是,长官。”曾广贤没再多问。
“诸位,命令已经下达了。”蒋北铭拱手绕了一圈,“还请诸位都能多用点心,收复旅顺是圣上的旨意。北铭在此拜托诸位,明日咱们一鼓作气拿下金州。”
一夜过去,旭日东升。进攻金州的战役打响了。
榆林军重炮团的几十门大炮对着金州城一顿的狂轰,金州城上的火炮也开始还击,双方整整炮战了一上午。
张术节看了一上午的对轰,心里越发的羡慕起榆林军来。看看人家的这些大炮,比自己神机营里的佛朗机强了不止百倍。榆林湾现在已经在卖给明朝各种火器,但买回来的大炮除了有一部分装备到了北京城头,其余的都拨给了九边重镇,自己的神机营只分到了一些燧发枪,并没有火炮。张术节现在和蒋北铭的关系还算是走得比较近,张术节的心里有了个打算,能不能让榆林湾也卖给神机营一些大炮。可张术节也知道这件事不容易,毕竟自己是在天子脚下,这还需要崇祯同意。
“张副将,打的如何?”蒋北铭带人来到了张术节的身后。
“蒋将军。”张术节拱手答道,“你们榆林军的火炮真是犀利,照着这个打法,不用等到晚上就能把城墙轰塌了。”
“万不可掉以轻心。”蒋北铭知道金州城上的火炮也是涛敏弄出来的六磅炮,射程也不近,“做好一切准备,力争今晚拿下金州。”
“末将领命。”
大明日月 第五百九十二章 金州大捷(下)
韩万涛带着第一师向南推进了两里,这里并没有什么地形可以凭借,韩万涛只好下达了命令:“传令,一团警戒,拉起铁丝网。二团三团开始挖战壕。”
铁丝网刚刚被竖起来,斥候来报:“长官,前方发现鞑子的部队,人数大约三千,骑兵一千。”
“嘿,他们来的还挺快。”韩万涛摸了摸下巴,“传令,一团回撤100米,三段射击列阵。二团三团继续挖战壕,不用管他们。”
韩万涛的第一师全部装备了线膛枪,在距离铁丝网120米的距离上摆开了阵势。这个距离是线膛枪完全可以覆盖的,但是却是弓箭和燧发枪打不到的。
旅顺的八旗从来没见过铁丝网,带队的额真手搭凉棚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对面到底竖起了一排什么,看样子也不像是拒马。而且他们的士兵怎么会站的那么远,这个距离不是要等着自己去破坏那些东西吗。
旅顺方面在得知明军进攻金州的消息后马上就明白了明军的意图,他们一定是要拿下金州,然后掉转头打下旅顺。所以旅顺的将领紧急作了安排,一方面派出人向南浦和盛京送信,一方面加紧了旅顺的防御,同时紧急抽调了三千人去增援金州,因为旅顺离着金州是最近的。
这个八旗额真看了一会也没看出什么,招手叫过来一个牛录额真:“我给你三百骑兵,你去冲一下。记住,不可冒进,去搞清楚前面那些东西是什么。如有不对,马上撤回来。”
“奴才遵命。”牛录额真点齐三百骑兵打马冲向了前方。
韩万涛并没有下达开枪命令,他在心里犹豫着,到底是在这歼灭这支八旗还是把他们赶回旅顺就行。韩万涛知道王兆星要构筑起一道截断金州地峡的牢固长墙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是不够的,盛京和南浦的援军先不用去考虑,他们来不了那么早,可是旅顺的鞑子却不能不考虑。目前他们最好老老实实的呆在旅顺城,否则哪怕是逐次添加兵力,只要对自己的防线不断的发起进攻也势必会影响到金州防线的建设,更何况张术节是不是能顺利打下金州还不知道。
韩万涛举着望远镜看着对面的八旗,三百骑兵在慢慢的朝着铁丝网运动着,却并没提升马速。韩万涛明白了,他们这是要去弄明白前面的铁丝网究竟是什么,旅顺的八旗应该是不知道铁丝网的。
不能让他们弄明白,韩万涛看着这些骑兵到了距离铁丝网大约还有50米的距离下达了命令:“传令,第一团射击,把这些鞑子打回去。”
韩万涛并没有带骑兵,重炮团给了张术节,骑兵团留给了蒋北铭,韩万涛只带了三个步兵团。
一千多支线膛枪轮流打响了,150多米的距离,三百鞑子骑兵被打落了100多。
“传我的将令,加速冲锋。”带队的牛录额真急眼了,虽然听说过明军有了一种能够打得很远的火铳,可这个距离就能打到他还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前面的那个东西自己还没有弄明白是什么就被打掉了三分之一的人,明军的火铳已经打响了一次,他们装弹也是需要时间的,只要自己冲过这段距离短兵相接,自己还是有机会的。
牛录额真喊完高高举起了手中的大刀冲在了第一个。三四十米的距离很快的就跑完了,对面明军的火铳还没有响起,牛录额真的心里稍稍有了一丝的安稳。
但是胯下的战马却突然停住了,不但一步也不肯向前,而且嘴里发出了一阵哀嚎,前蹄高高扬起,像是不断的在踩踏着什么东西。
“都装完铳弹了吗。”一团的军士长不慌不忙的看着对面的八旗,手中的令旗落下,“第一排,开火;第二排,开火;第三排,开火。”
牛录额真从马上摔了下来,萨满保佑,腾格里保佑,自己的战马中弹了,可自己却没有中弹。牛录额真不敢再呆下去,天知道这些明军使用了什么妖法,反正主子有令,有不对的话即刻撤回。牛录额真带着剩下的100多人撒丫子往后跑去。
后方带队的八旗额真目睹了战场上的一切,心里也在暗暗吃惊,难道这就是王爷曾说起过的那个什么铁什么网,这东西居然能阻止骑兵的冲锋。
“主子,奴才无能。”牛录额真跑回来跪倒在地。
“你先下去。”八旗额真挥了挥手,虽然王爷也曾说过对付这种拒马的办法,可自己这次急于增援金州,并没有带那种铁钳,甚至连盾车也没有,难道自己要无功而返?
“来人。”八旗额真叫过来一个斥候,“你马上返回旅顺报告,明军有涛敏郡王说过的那种什么网,我们的骑兵冲不过去,让他们再派援军。记住,一定要带着铁钳和盾车来。”
八旗额真吩咐完又下达了一道命令:“传令,后退两里扎营。”
韩万涛从望远镜里看到了八旗缓缓的后撤,也下达了命令:“来人,再派出斥候侦查,看看这些鞑子是撤回旅顺了还是没回去。命令二团三团加紧行动,赶快把战壕挖好。”
黄昏时分,金州的城门附近终于被轰开了两道缺口,张术节等着就是这个机会,自己能率先打下金州,不但会给万岁爷争脸,恐怕这个消息传回北京自己弄不好也要升一升了。
“传令下去。”张术节高声喊道,“所有人全力进攻,后退一步者杀无赦。率先进城者赏银千两,官升三级。”
一万神机营和快枪队的人嚎叫着向着金州城跑了过去,城头上残存的大炮依旧在轰鸣着,射出的散弹时不时的打倒了一批明军。但是城下的明军却没有丝毫退却,这些年的训练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
蒋北铭站在张术节的身边看着一清二楚,他也在为神机营和快枪队的表现暗暗高兴。这种训练方法的确是有用,可是伤亡还是有点大。
蒋北铭突然喊道:“来人,传令骑兵团出击,配合神机营拿下金州。”
一千人的骑兵团策马冲向了金州城,张术节突然转过身对蒋北铭单膝跪下:“末将多谢蒋将军的鼎力相助。”
蒋北铭赶紧扶起张术节:“张副将多礼,你我相交多年,同朝为官,张副将万不可如此。”
蒋北铭这么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很明白崇祯这次的意图是什么,他也知道张术节是一定会给崇祯密奏的。自己时不时的表现一下还是有好处的。
而且蒋北铭也很明白,张术节这次打下金州,恐怕金州城内的八旗一个也活不了,那些人头都是军功。虽然蒋北铭不愿意这样,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几年前自己和许朗奇袭盛京,也带回来40多人的俘虏。可是一到北京,全部都被崇祯斩首示众,脑袋高挂在了北京城内,只有那个图克坦没交给崇祯而是带回了榆林湾,到现在还在田独矿挖煤。400年前的人还是不能用400年后的标准来要求。
所以这一次,蒋北铭并没有对张术节有任何不屠城的要求,只是侧面提了一下,城内的汉人最好还是放过他们,因为他们也是被迫的。
大明日月 第五百九十三章 崇祯的心思
“陛下,陛下,金州大捷。”一个小太监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启禀陛下,登莱巡抚上奏,金州大捷。我神机营副将张术节攻下金州,斩首真夷一千有余。”
“你说什么?”崇祯很不相信,“是神机营打下了金州,不是榆林军?”
王承恩从小太监的手里拿过了奏折捧到了崇祯的面前,小太监跪在地上回道:“启禀陛下,登州的来人是这么说的。”
崇祯看完了奏折把它扔给了王承恩,脸上掩饰不住的高兴:“王承恩,你也看看。这次真的是神机营打下了金州,不是榆林湾,是朕的神机营。”
王承恩接过奏折翻看了起来,王承恩的心里是明白怎么回事的,没有榆林军的帮忙,张术节根本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打下金州。许朗已经到了北京,也找过自己,王承恩这几天一直在想怎么把榆林湾的意思转告给崇祯。
王承恩刚刚看完奏折,还没有说话,崇祯又说道:“王承恩,拟旨。杨文岳、张术节不辱圣命获此大捷,朕甚欣慰。杨文岳加太子少保衔;张术节升总兵,封龙虎将军。先各司其职,待战事结束另有封赏。”
“奴婢领旨。”王承恩跪下说道,“奴婢马上去办。”
“你先等一下。”崇祯又叫住了王承恩,他的心里还在记挂着榆林军,“王承恩,杨文岳的奏折里也提到了榆林军,进攻金州他们并没有去。”
王承恩知道崇祯这么说的意思,这次进攻旅顺,崇祯的想法是能消耗一下榆林军和郑芝龙的实力,而且崇祯应该知道了榆林军的主力现在在安南。
“陛下。”王承恩重新跪倒奏道,“杨文岳的奏折里也说到,榆林军只有七千兵力,全部放在了金州南面狙击旅顺的援兵。陛下的旨意是打下旅顺,旅顺的鞑子有两万人,这还要靠榆林军。”
“朕明白。”崇祯笑道,“王承恩,是不是许朗这几天来了北京,还去见过你和曹化淳?”
王承恩磕了一个头,他知道许朗来北京的事肯定瞒不过崇祯,他也没想瞒着崇祯,只是许朗说的那些话他还没想好怎么和崇祯说。现在见崇祯这么问,王承恩知道不说是不行了:“陛下,许朗将军的确来了北京,也找过奴婢和曹公公。只是许朗说起了一些事,奴婢还没想好如何应对,故此没有回奏陛下。”
“许朗和你说过什么事。”崇祯问道,“你又是如何没想好怎么应对。”
“回陛下。”王承恩答道,“许朗将军说,鞑子目前在朝鲜还有九万兵马,不过都在朝鲜南段的对马岛驻扎,他们的打算是去征服东瀛。东瀛目前人口一千万,如果让鞑子征服东瀛那他们的力量就会大大增加。所以许朗将军建议咱们趁着这个机会能够再次出兵朝鲜,阻止鞑子进攻东瀛。”
“鞑子会进攻东瀛?”崇祯万万没想到许朗找王承恩是因为这件事。
“启禀陛下,许朗将军是这么说的。”王承恩又说道,“不过陛下,许朗将军说,只要鞑子真的去进攻东瀛,那么朝鲜一定是空虚的。咱们只要出一支奇兵去朝鲜,则朝鲜可重新依附于我天朝。而且榆林湾和郑芝龙的舰队会封锁朝鲜海峡,即便鞑子打下东瀛也不会对我大明有任何威胁。而且许朗将军还说,这次我天朝五万大军收复旅顺是一定的,我们只需收复旅顺之后在金州筑起一道防线就可以隔断皇太极和旅顺。我们可以以旅顺为基地,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也有几万兵马,皇太极的兵力不过数万,我们可以对皇太极实施东西包围。”
崇祯看着王承恩微笑着说道:“王承恩,许朗的这个建议朕觉得甚好,你为什么会觉得不知如何应对?”
王承恩并没有多想:“陛下,许朗将军的建议虽好,可这样一来我大明的兵力就要全部投入辽东。如今杨嗣昌、洪承畴和卢象升还在陕西同流寇作战,一旦陕西有变,恐我朝就会无兵可派。故此奴婢才觉得不知如何应对。”
“你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崇祯想了一想,“王承恩,你先退下,朕还要好好想想。”
王承恩退下了,崇祯叫过来一个小太监:“宣高起潜。”
高起潜快步走进了养心殿:“奴婢叩见万岁。”
“高起潜。”崇祯问道,“朕让你查的事查清楚了吗?”
“回陛下,奴婢查清楚了。”高起潜回道,“王公公的确是将自己的两个侄子送到了榆林湾,而且奴婢还查到,福建郑芝龙和山东浮山千户所千户冯开忠也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榆林湾。”
崇祯的心里一阵的恼怒:“他们这是想要做什么,天下是朕的天下,不是榆林湾的天下。”
“陛下万万不可动怒,还需保重龙体。”高起潜又磕了一个头说道,“陛下,奴婢有一言不知当讲与否。”
“说。”崇祯怒气未消。
高起潜自从上次岳拖的事便被崇祯明面上冷落了,高起潜也明白,不管自己再怎么对崇祯忠心,崇祯不会再光明正大的用他了,因为这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太多,尤其还有内阁那面。
可是高起潜万万没想到,王承恩和曹化淳都找过他,两个人对他表达了一个意思,不管太监的内斗是怎么样的,太监都是无根之人,命运一定是一样的。内阁则不同,人家有人家的路。
高起潜也仔细想过曹化淳和王承恩的话,自己现在这个处境,内阁那边是指望不上了,他们一直对太监有所成见,尤其是东林党。自己现在想要东山再起还是要依靠曹化淳和王承恩,只有和他们靠在一起才能有机会。
高起潜抬头奏道:“陛下,虽说王公公把两个侄子送到了榆林湾,可是王公公并非对陛下不忠。王公公同奴婢说过,东厂和锦衣卫的人虽说也在榆林湾,可是他们打探消息有一定的难处,所以王公公才对榆林湾示好,榆林湾对两个孩子是不会有戒心的。”
崇祯听高起潜这么说心里有些宽慰:“那郑芝龙和那个千户又如何?”
“陛下。”高起潜回道,“郑芝龙派了30个孩子去榆林湾主要是要去学习榆林湾的造船,奴婢可以用性命担保,郑芝龙绝不会和榆林湾一条心。”
“朕也知道郑芝龙。”崇祯又放了一点心,“那个千户怎么样?”
“回陛下。”高起潜说道,“奴婢打听出一件事。当初榆林湾第一次和陈应元奇袭盛京的时候在浮山千户所驻扎过,当时孔有德正在山东作乱,浮山千户所断粮半月。榆林湾到了浮山所之后开棚施粥,救下了浮山所几百百姓的性命,故此冯开忠才和榆林湾走得很近。而且冯开忠只是一个千户,他只知道榆林湾也是我大明的臣民。”
“唉,没想到榆林湾还曾做过这等事。”崇祯的心里又开始矛盾起来,“高起潜,榆林湾的许朗来了北京,这件事你也知道,只是许朗的那些建议你觉得如何?”
许朗来北京这事王承恩和高起潜说过,王承恩觉得这事肯定是瞒不过高起潜的。而且高起潜也知道,既然自己决定要和王承恩一条战线了,那还是顺着王承恩的意思说比较好。
“回陛下。”高起潜回道,“许朗将军的建议还需陛下圣决。只不过奴婢觉得许朗将军并没有对我大明有任何不利的地方,榆林湾到现在还是在为大明着想。”
高起潜有一件事没有启奏,不但对崇祯没说,对王承恩和曹化淳也没说。那就是有一个军官教导团的人向自己表达了投靠的意思。
潘学忠安排了一个苦肉计,让一个上尉军官夜宿青楼,潘学忠亲自导演了一出夜查妓院的戏。那个上尉军官挨了四十军棍,天天在军营里痛骂蒋北铭和潘学忠。神机营的张翔也知道这件事,以为自己找到了机会,把这个上尉军官引荐给了高起潜。可是如今高起潜的心思已经有了变化,更是万分的小心,所以对这个上尉的投靠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只是告诉他,先回去,一切等消息。
“你先退下吧。”崇祯屏退了高起潜,自己坐在养心殿中拿捏不定。榆林湾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己到底应不应该答应他们进取朝鲜的要求。崇祯慢慢的想出了一个办法,不能光听这些太监的意见,问问内阁的意思也是必须的。
内阁首辅刘宇亮被召进了养心殿。
崇祯把目前的形势和榆林湾的建议明白无误的告诉了刘宇亮。刘宇亮这个人一直没什么主意,史料记载他在得知卢象升战死之后:“闻象升战殁,过安平,侦者报大清兵将至,相顾无人色,急趋晋州避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