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日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伯伦散人
“我明白什么了,贾宝玉送手绢给林黛玉和我有什么关系?”
“你。”许朗掐着烟晃了晃脑袋,“你知道狗熊是怎么死的吗,笨死的。那姚韩氏为什么大半夜的让程依依来问你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程依依就是晴雯,明白了吗?”
“真的?”蒋北铭直直的看着许朗,还是有些不相信。
“睡觉,睡觉。”许朗扑通跳上了床,拉过被子蒙着头,“简直是对牛弹琴。”
第二天天还没亮,起床号还没吹,许朗就被蒋北铭的动静折腾醒了:“你起这么早干嘛,外面设了好几道岗,没什么问题的。”
“不是我起得早。”蒋北铭不好意思的笑道,“我一晚上就没睡着。”
“苍天啊,大地啊。”许朗又闭上眼,“你现在不是‘义有千斤使你两肩都已酸’,你是‘情有万钧让你心头直瘙痒’。
“反正都醒了,起来再陪我聊会。”蒋北铭上前要拽许朗。
“别拽我,我还得睡呢。”许朗又用被蒙上了头,“你出去跑两圈,昂,去跑两圈,消消火。”
蒋北铭见拽不动许朗,只好自己一个人拉开门走出了屋子。
“长官好。”门口的哨兵一个立正,心里很诧异蒋长官怎么会起的这么早。
蒋北铭回了个礼,又伸手摸了摸哨兵身上被露水打湿的衣服:“怎么样,冷不冷?”
“报告长官,不冷。”
“不冷就好,不冷就好。”蒋北铭有点不知道说什么,一面嘟囔着,一面朝军营的大门走去。哨兵在后面抓了抓脑袋:“今天怎么了,蒋长官怎么这么奇怪啊?”
蒋北铭慢慢的走着,突然一个黑影处传来了一声喝问:“口令!”
“月光。”
“长官好。”暗影处的哨兵对着蒋北铭敬了一个礼。
蒋北铭回完礼问道:“有什么情况吗?”
“报告长官,一切正常。”哨兵回答完,又指着远处的门口,“不过姚夫人一直站在那,有好长一段时间了,我们也没敢去问。”
“姚夫人?”蒋北铭的心突然砰砰直跳。
皎洁的月光下,一个婀娜的背影矗立在围墙上久久不动。一阵微风吹过,背影似乎有一丝寒冷的颤动。蒋北铭脱下自己的上衣慢慢的走过去,想给姚韩氏披上,却又有些不敢。犹豫之间,姚韩氏听到了身后的动静,转过身来:“蒋大人,怎么大人也早起吗?”
蒋北铭一时尴尬在那里,手里抓着自己的衣服:“不是。啊,是,我来查查岗哨。”
姚韩氏望着蒋北铭手中的衣服,莞尔一笑:“怎么大人这是查哨查的热了?”
“啊,不是,啊,是。”蒋北铭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姚韩氏却没有再问,而是转过身望着天空,幽幽的自言自语道:“上次赏月,还是与我家相公一起。”
“姚夫人,天气尚寒,夫人还是要保重身体。”蒋北铭终于找了个话题。
“多谢大人,大人也需保重。民妇一家还需指望大人。”姚韩氏说完,对着蒋北铭微微做了一个万福,转身走下了围墙。
“保重,保重。”蒋北铭一时没反应过来,嘴里喃喃自语,“指望,指望我什么?”
许朗又一次被蒋北铭从被窝里摇醒了:“大爷,蒋大爷,你到底还让不让我睡了。”
“许朗,许朗。姚夫人要我保重,还说要指望我。”
许朗从被窝里伸出了4个手指头:“你现在就是这个。”
“这个?这个是什么意思?”
“这个你不知道吗?恋爱的人的智商相当于四岁的孩子。”





大明日月 第一百一十四章 穆绥德
临时召开的穿越者会议上,许朗哈欠连天。【ㄨ】
“你怎么了,昨晚真病了,没睡好?”程依依关切的问道。
“你问他。”许朗指着蒋北铭恨恨的说道。
“行了,安静一下,我们开会。”蒋北铭赶紧岔开了话题,“我们决定几天后出发去升龙府,这次我们走水路,沿着红河从下龙湾溯流而上。升龙也就是后来的河内,现在叫什么来着?”
“东京。和日本那个东京一样的名字。”许朗答道。
“对,叫东京。”蒋北铭拍了拍脑袋,“看我这记性。恩,那个东京,天昊,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我没有问题,现在是你发言啊。”孙天昊被问愣了:“你们俩怎么了,一个哈欠连天,一个满嘴胡言,不知所云,昨晚你们俩干什么了?”
临时会议稀里糊涂的开完了。几天以后,杨涛率领一个步兵排护送着蒋北铭等人一起坐上上帝号往升龙府驶去。
上帝号没有直接开到升龙府,而是就近找了个地方停泊了下来。蒋北铭等人将手统藏于衣内,跟随着姚韩氏和姚春进了城,杨涛率领着步兵排暂时住在了船上。
升龙分为内城和外城,周长约25公里,内城为禁城、皇城和京城所在地。禁城是皇帝、后妃及其子孙、待从的住地。皇城在禁城之外,为皇帝和朝臣办事场所。京城环绕皇城,是街坊、集市、居民区。李、陈朝时的61条街坊,黎、阮朝时的36条街坊,都集中在这里。
目前的升龙府还算是繁华,人口大约十几、二十多万的样子。众人跟着姚韩氏在城内转了半天,来到了一处府宅的门前。姚春上前叩门,一会功夫,里面出来了一个越南小厮,看了看姚春等人的打扮,用中国话问道:“你们找谁,从何而来?”
“这位小哥。”姚春答道,“麻烦通禀一声你家主人和少夫人,就说大明广州姚家少奶奶前来拜访。”
蒋北铭向姚韩氏问道:“姚夫人认识这家人?”
“回蒋大人。”姚韩氏对着蒋北铭微微一笑,弄得蒋北铭心里又痒了一下,“这家主人也是大明人士,与我家相公生前是好朋友。我们上次变卖了所有在安南的产业,所以现在先暂时借住此处。”
“是姐姐回来了吗?”人未到声先到。众人正在说话,一个同姚韩氏年纪差不多的少妇随着声音从门内飘了出来,身后跟了一个30多岁商人打扮的男人。
“妹妹牵挂了,是我回来了。”姚韩氏上前拉住了少妇的手。
“真的是姐姐回来了,你可想死妹妹了。姐姐原先不是说不回安南了吗,你这次是一个人回来的还是姚公子也一起回来了?”那少妇不容姚韩氏说话,问题一个接一个的从嘴里蹦出来。
“妹妹先别着急,这里面的事情过于曲折,说来话长。”姚韩氏拉着少妇走到了蒋北铭等人的身边,“我先来给你引见一下,这几位也是我大明人士,还是我姚家一家人的救命恩人。”说完又一指蒋北铭,“这位是我大明海南卫百户蒋北铭大人。”
听闻姚韩氏如此说,后面的商人走上起来,对着蒋北铭等人深施一礼:“小民穆绥德见过各位大人,多谢各位大人对姚家的救命之恩。”
那少妇也施一礼:“民妇也谢过各位大人。”
“不必多礼。”蒋北铭上前扶起了穆绥德,“急危救困那是我大明子民的分内之事,再说姚夫人也是一国同袍,岂有袖手旁观之理。”
穆绥德听完,不觉又仔细的看了蒋北铭两眼:“若我大明官员都能像大人这般,那就是我等的福分了。”
那少妇在身后偷偷的拉了拉穆绥德的衣角,穆绥德不动声色的说道:“各位大人,姚夫人,此处不便说话,请诸位到府内一叙。”
姚韩氏一家和程依依由穆绥德的夫人迎进了内宅,蒋北铭等人和穆绥德在正堂内分宾主落座。
“蒋大人。”穆绥德说道,“在下再次谢过蒋大人,姚兄生前与在下是刎颈之交。蒋大人能于海上及时出手相助,姚家血脉得以保存,蒋大人也是功德无量啊。”
“穆兄过奖了。”蒋北铭客气道,“你我一见如故,此处也非我大明疆域,穆兄就不必称呼我大人了,咱们兄弟相称岂不更好?”
“如此,在下就失礼了。”穆绥德又问道,“不知蒋兄此来,除了护送姚夫人,是否还有别的事情?”
“自然有别的事情。”孙天昊又抢过话去,“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和姚夫人一起重新把生意做起来。”
“但不知孙公子想做哪行生意啊?”穆绥德问道。
“我们的货物有很多,但不知哪方面的东西适合在安南销售。”孙天昊又开始发挥他的特长了。通过姚韩氏的讲述和陆天翔的回忆,孙天昊知道明清时期中越贸易的商品基本固定在一般日用百货上。大明商人卖给越南绸缎、布匹、鞋袜、纸张、颜料、灯油、茶叶、白糖、槟榔、糖果、烟筒并寻常药材之类,从越南买回来的不过砂仁、蓍莨、白铅、竹木等项。偶尔双方还会有一些矿产交易,比如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因中国需要越南铜矿,康熙令云贵两广督抚行文安南国王,“凡客商买铜,务令照常贸易,毋得禁止阻遏”。
但是这些东西,孙天昊都不太想做。孙天昊现在的心是越来越大,要做就一定要做最大的和最好的贸易商,否则也对不起400年的时代优势。
“穆兄请过目。”孙天昊说着从随身带的箱子里拿出了几样东西,玻璃,白糖,肥皂,最后是一块棉布和一面镜子。
关于镜子和棉布,工业局目前已经研制出了最原始的人力珍妮纺纱机和飞梭。但是一直苦于原料问题,所以也没做大规模的推广,只有制衣组有几台,还是处于严格保密的状态,只为军队生产军服使用。现在榆林湾的情况是基本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虽然每个工厂都是效率极其低下的作坊式的,但榆林湾不敢贸然采用技术革新。因为在历史的发展上,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初期,因为技术革新导致工人失业,捣毁机器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就连发明珍妮纺纱机的哈格里夫斯都曾经被人烧了房子,赶出家园。
新一年的穿越大会将未来几年发展的目标定为了扩军备战,这就使得在将来的几年中冶铁和军工产业需要的劳动力将会大大增加,所以委员会作出决议,珍妮纺纱机和飞梭可以大规模使用了,棉布将作为新一年的主打产品。
而对于镜子,从孙天昊答应黄远生给他镜子专卖权之后,到现在都过了一年多了,黄远生连个镜子边都没看见。好在他现在一直在忙着糖厂的事情,渐渐的把镜子的事就淡忘了。
其实镜子的制造原理是很简单的。14世纪初,威尼斯人用锡箔和水银涂在玻璃背面制镜,照起来很清楚,15世纪纽伦堡制成凸透镜,是制玻璃球时在内部涂一层锡汞齐。现代镜子是用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发明的方法制造的,把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使硝酸银析出银,附在玻璃上。一般使用的还原剂是食糖或四水合酒石酸钾钠。用硝酸银来做镜子,目前工业局还做不到。但是用锡箔和水银却是可行的,所以镜子的生产也提上了议程,只不过限于原料问题,可能产量不会很大。
穆绥德将孙天昊拿出来的这些东西拿在手里慢慢的观摩:“孙公子,你们带的这些东西的确很新奇,在安南是很少见的,只是不知价格方面会不会太高?”
“这个穆兄请放心。”孙天昊拍着胸脯,“我们和姚夫人商量过了,咱们共同商定一个价格,打开市场,扩大销售才是最重要的。”
“有买就有卖。”穆绥德放下了手中的东西,“不知孙公子想在安南采购什么?”
“我们只需要粮食。”
“粮食?哈哈哈哈。”穆绥德笑了起来,接着又冲着孙天昊等人抱拳拱手,“在下失礼了,诸位见笑。不过说到粮食,诸兄算是找对人了,在下在这安南做的就是粮食生意。”
“这个我们清楚,姚夫人方才和我们讲过。”许朗说道,“所以我们才来打扰穆兄。只不过穆兄能够提供给我们多少,我们需求量可是不小的。”
“这个好说,不着急。”穆绥德岔开了话题,“诸位,天色也不早了。我穆绥德就做一次东道,请诸位赏光,安南小地方,无法和我大明相比,还请诸位见谅。”
“穆兄客气了。”
接下来的几天,孙天昊等人就住在了穆府,杨涛领着步兵排的30名士兵分批悄悄的混进了城,也在穆绥德家找了个小院住下。经过几天的协商,孙天昊,姚韩氏和穆绥德达成了一致,由榆林湾和姚韩氏共同出资,在升龙府重新找一个地方,重开姚氏货栈。榆林湾负责向姚韩氏和穆绥德自己的商行供货,由于在和郑梉达成的条约中只开放了鸿基一地,所以榆林湾的货物只能先运到鸿基,然后换越南船只沿着红河运进升龙府。穆绥德除了负责销售榆林湾的货物之外,还必须每年向榆林湾提供不少于3000吨的越南大米,并负责运送到鸿基港。当然米价是要比越南当地高出一成来。
程依依偷偷的向蒋北铭、许朗等人透漏,根据内宅中打探出来的消息,这个穆绥德在越南已经呆了20多年了,从小就跟着父亲来到越南做生意。他的夫人穆阮氏是一个中越混血儿,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越南人,不过现在均已过世,家中只剩2个兄弟。穆绥德除了穆阮氏之外,还有一房小妾,也是越南人。总的来说,目前还没发现这个穆绥德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属于安分的生意人,并且生意做的不小,在升龙府内的华人当中有一定的地位。
一切都打探清楚了,众人便先把去见郑梉的事情放在一边,陪着姚韩氏一起去找适合的地方来做货栈。
一行人在升龙府内转了几天,看了几个地方都觉得不太合适。这日一众人又在穆绥德的陪同下在城内浏览。
“官爷,官爷。您老高高手,小人做这个小生意也不容易。”众人正走着,突然一阵越南话的央告声从前方传来,一群人围在一个铺面的面前挤得水泄不通。




大明日月 第一百一十五章 升龙事件
孙天昊爱凑热闹的性格又来了。和其他人打了声招呼,这个天生好事者一路小跑的跑到了人群的外面,踮着脚往里瞅着。众人无奈,只能又跟了过去。
人群内,几个官差正在抢夺着一个老者手中的东西。这个老者年纪在50左右,一身打扮却是明朝衣冠。
穆绥德分开众人,上前扶起被打倒在地的老者劝慰了几句,又转过身对几个越南官差说道:“几位差官,这龙德祥在此经营也有数年之久,一应税负无一遗漏。不知几位今天又为何事,非要为难这老人家不成?”
那领头的官差认得穆绥德,拱了拱手说道:“穆老板,非是我等为难。只是这清都王有令,但凡大明朝的商铺,每月赋税加银两成,拒不缴纳者,送官问话。穆老板看见那几个人没有?”官差说着一指身后几个上了铁链的商人,“都是拒不缴纳的,我们也是奉命行事。”
姚韩氏低低的声音向着蒋北铭等人翻译着双方的对话。蒋北铭听罢,走过去把穆绥德拉到一边,伸手掏出自己的腰牌对着越南官差晃了晃:“穆兄,请告诉他,我是大明朝钦差,海南卫百户。根据我们同安南国的条约,我大明子民在安南犯事,一律由我大明官员处置,安南国无权过问,叫他们放人。”
穆绥德听完蒋北铭的话并没有翻译过去,而是问道:“蒋兄所言之事可是属实?我大明子民安南国官府真的不能再管了吗?”
蒋北铭笑道:“千真万确,刚刚和郑梉签订的条约,穆兄还未知晓。”
穆绥德的底气一下子上来了,声音提高了八度:“你们听着,这位是大明皇帝钦差,海南卫百户。回去问问你们的清都王,你们如今可有权管辖我大明子民吗,放人!”
那越南官差被穆绥德的语气唬住了,愣一愣,又看了看蒋北铭:“你是何人,怎的在此胡言乱语。我等正是奉了清都王的指令,你再干涉官差办公,连你一同拿下。”
周围的人越聚越多,许朗走到人群中高声喊道:“诸位大明子民听晓。我们是大明皇帝钦差,大明同安南国刚刚签署条约,今后在安南国的一切大明子民,均不受安南国管辖。所有一切争端,均由我大明官吏处置。”
许朗喊完,人群中的华人开始窃窃私语:“这是真的吗,咱们的皇帝真的派人来了?咱们今后可以不用再受气了?”
那越南官差听完旁边人给他的翻译,不由得七窍生烟,一抖手中的铁链:“来人,把这几个妖言惑众的贼人拿下。”
话还没喊完,一柄手统顶在了他的脑袋上,孙天昊恶狠狠的说道:“天朝上国钦差大臣的话你没听到吗?放人!”
许朗扶了一下旁边有些站不稳的穆绥德,从衣服里抽出手统,冲着天“轰”的一声放了一枪。
周围的人群一哄而散,几个越南官差也不管人犯了,调头就跑。许朗上前将已经吓傻了的老者身上的铁链取下,安慰道:“老人家,不要害怕。有我们在,安南人不敢再欺负你了。我大明帝国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子民。”
“是,是,大人。”老者反应过来,“你们快走吧,一会他们就来人了。”
“老人家,你也回去吧,多保重。”蒋北铭很无语许朗的开枪举动,不过事已如此,蒋北铭对众人说道:“咱们也快走吧,回去叫杨涛做好准备。天昊,你去通知一声王兆星,叫他把船开到升龙城外,他娘的,搞不好又得打一仗。”
天色刚刚擦黑,穆绥德的府宅外火把通明,人声鼎沸。一队越南官兵在一个将领的率领下将穆绥德家围了个水泄不通。
“里面的人听着,奉清都王令,缉拿人犯,打开府门,无关人等一律回避。”一个官吏用中国话大声喊着。
“对面可是阮启将军吗?鸿基一别,阮将军别来无恙?”站在墙后的蒋北铭透过火光认出了领兵的将领正是安南战役中的越军将领阮启。
阮启此时也认出了蒋北铭,心里不免暗暗犯疑:“他们怎么来升龙府了?”
“蒋百户。”阮启也高声喊道,“我等是奉了清都王令,来此捉拿人犯,还请蒋百户不要插手。”
“怎么样,他们来了多少人?”许朗站在蒋北铭的身边从墙后慢慢探出了头,“我靠,人不少啊,得有一两百,咱们能顶得住吗。”
“下去,下去。不用紧张,这条路最多并排10个人,他们人多没用。”蒋北铭把许朗的头又按了回去,“阮将军,今日之事,还请将军转告清都王,根据我们的条约,你们无权捉拿大明子民。请将军撤兵回去,我等改日自会去面见清都王。”
蒋北铭在墙上同阮启一言一语的拖着时间,许朗低低的命令着杨涛的步兵排:“分成2组,全部检查弹药,统弹上膛,一有命令,马上开火。”
15支燧发枪悄悄的从墙头伸了出去。阮启此时心里很是纠结,光看这个小院,里面藏不了多少人。如果现在下令进攻,说不定能将蒋北铭等人全部活捉,就可以一雪前日兵败之耻。但万一里面的人又带着能打死大象的那种火统,自己手下这些人是根本冲不过去的,而且双方一旦交火,事情会怎么发展就不好说了。虽然现在清都王知道了这些人根本不是什么大明朝钦差,可是他们答应的事,却是实实在在的做到了,根据条约,第一批支付的2万两白银前几日已经送到了清都王府。这要是为了这件事双方重新开战,谁知道清都王会不会因为没了后面的八万两银子怪罪自己。
阮启想到此,悄悄的对身后的人说了几句话,又冲着蒋北铭喊道:“蒋百户,我们的条约,本将自是遵守。但王命在身,还请蒋百户见谅,今日本将定要拿人。”
“笑话。”蒋北铭冷笑一声,“阮将军,这府宅之内都是我大明子民,敢问将军凭何拿人?”
阮启不再对蒋北铭说话,而是一招手:“来人,撞开大门。”
几个越南人抬着一根圆木从后面跑了过来。蒋北铭掏出手统,对着天空放了一枪:“阮将军,如果将军一意孤行,休怪本官没有提前告诫将军。”
阮启狠了狠心:“上去,撞开大门。”
“开火。”蒋北铭知道不打是不行了,15支燧发枪同时打响,对面的越南人噼里啪啦倒了几个,沉重的圆木一下子摔落在地上,偏偏又砸倒了一个。
“放箭,放箭!”
蒋北铭刚刚把身子蹲在墙后,几支弩箭便从头顶飞过。
“开火!”第二组的15支燧发枪透过烟雾又射出了一排统弹。
“蒋百户,这里是升龙府,不是你的兵营,蒋百户这是想顽抗到底吗?”阮启见墙上一直是十几支火统射击,并没有当初的那种连发火统,不觉信心倍增。
蒋北铭蹲在墙后没敢露头:“阮将军,我们是大明帝国的军人,保护任何一个海外大明子民是我等的职责所在。将军勿要多言,如果将军执意要打,尽管放马过来。”
躲在屋子里的穆绥德听到了蒋北铭的话,不知不觉流下2行泪来。
“北铭,北铭,他们好像又来人了。”许朗偷偷伸出头,却正看见又一队官兵从后面赶过来。
“他姥姥的,这是要把咱们赶尽杀绝啊。”蒋北铭骂道,“妈的,老子也不是吃素的。杨涛,发信号。”
“是。”三颗烟花弹在杨涛的手里打向了天空。
过了没多时,一排隆隆的炮声从升龙府城外的江面上传来。
“阮将军。”蒋北铭又大声喊道,“将军可听到炮声了吗?大明帝国舰队正在枕戈待旦,将军非要再打的话,我们就炮轰升龙府!”
“蒋钦差稍安毋躁,有话好说。”这次说话的不是阮启,清都王郑梉的声音从墙外传了过来,“蒋钦差既来到升龙府,怎不去王府一叙呢,现在闹出这么大的误会,本王甚是过意不去。还请钦差出来叙话。”
蒋北铭和许朗不觉同时对视一眼:“这老狐狸怎么来了?”
“杨涛,带着2个班守住墙头,许朗,跟我出去。”蒋北铭说完,带着许朗和一个班的士兵走出了大门。
1...4748495051...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