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伯伦散人
“阮先生,你看这样多好啊。”许朗坐在阮有镒的对面,“我们也是公平买卖,从不欺行霸市,大家赚钱才是赚嘛。”
“许将军。”阮有镒终于知道许朗的名字了,“我们国公的意思是可以按照你们提的条件将普利安哥的一块地方租给你们,真腊那边也由我们来处理。但是我家国公有2点要求不知许将军能应允否?”
“什么要求,说来听听。”
“第一,你们的部队不能进入普利安哥城,只能在租给你们的地区内驻扎。第二,你们绝不能帮北方郑梉,必须保持中立。”
“第二条完全没问题,我答应你。但是这第一条嘛。”许朗笑道,“阮先生,你看看现在的普利安哥城,我们的人也都进城了,不但没什么事发生,反而繁荣了普利安哥的集市,这样不好吗?”
“只是。”阮有镒有点犹豫,许朗说的也的确是实话,这些新军并没有任何非分的举动,“只是这是我家国公的意思,还望许将军能应允。”
“这样吧,阮先生。”许朗建议道,“咱们变通一下如何?我们一个人也不进城有点不现实,起码我们还需要采买一些东西,但我们可以保证,每天进城人数不会超过一百人,而且不带任何武器,先生意下如何?”
“如此甚好。”阮有镒知道自己是根本制止不了这些新军进城的,听许朗如此说,赶忙答应下来,“不知许将军何时能同我们正式签约呢,还有这租地的费用。。。。。。”
“呵呵,阮先生放心。”许朗招了招手,旁边有人捧过了陆天翔找人刻的大明朝礼部大印,“我现在就可以用印,银子嘛,只要签约,银子随后送到。”
《普利安哥条约》正式签署了,榆林湾用每年2000两白银的价格租下了沿海一带大约40平方公里的地方,租借地同普利安哥城只相距不到2里地,租期暂定为30年。
“总算是搞定了。”许朗兴冲冲在普利安哥穿越者会议上说道,“下一步怎么办还要回去请示委员会的意见,不过现在就得靠你们这些军队了。”
“看来你又得跑一趟了。”李福强说道,“你和老王回去一趟吧,把这里的情况和家里汇报一下,顺便带一部分新军回去,再把那个监军带回去。”
“现在就带新军回去吗?”许朗对李福强这个提议有点犹豫,“会不会早了点。”
“没事。”李福强答道,“把安南新军换防到榆林湾本来就是早做出的决议,正好现在郑梉管不到咱们,他真要问起来,可以说是战斗伤亡。关键是你们回去让家里早拿出个决议来,下一步如何把普利安哥利用起来,光有军队不行啊。”
“这事我明白。不过有一个事你们怎么打算?”许朗问道,“现在已经是11月底了,再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年后就要开穿越大会了,你们是回去还是不回去?”
“我们估计都够呛能回去的。”周磊说道,“现在刚刚把普利安哥搞定,事情很杂,也很多,恐怕没时间。”
“这样吧。”王兆星提了个建议,“我和许朗回去,我们多跑跑腿,问问委员会的意思,把年后穿越大会的议题带回来,大家就在这讨论一下,有什么意见我们再带回去。每年的第一次大会应该都比较重要,要定下一年之内发展的基调,不参加的话也有些不合适。”
“行,那就这样吧。”李福强做了个总结性发言,“按照老王说的办吧。咱们现在的摊子越铺越大,有些事也是没办法,你们2个就辛苦点,多跑几趟,把家里的意思尽快带回来。”
“还有一个问题。”徐田彬突然追问道,“咱们来普利安哥也一个多月了,郑梉那边是不是也要给个消息了,咱们拖久了我怕对蒋司令他们不太好。”
“这个事你就不用操心了。”许朗冲着徐田彬点点头,“我已经给蒋北铭飞鸽传书了,这里的情况他应该都了解,他会应付郑梉的。”
大明日月 第一百四十三章 郑芝龙(上)
几天以后,广州号拉上了2个连的安南新军和郑文通起航返回了榆林湾。
2个委员会对普利安哥行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指示王兆星和许朗,向李福强传达委员会的意思,年后会组建一个普利安哥派遣团。普利安哥的地位和锦普是有区别的,作为指向南洋的桥头堡,委员会的意思是要将普利安哥建设成为第二个榆林湾,而不是同锦普一样,仅仅负担着军事和转运任务。现在李福强的任务就是先将兵营建设成一个坚固的堡垒,给年后的派遣团打好基础。
许朗回到榆林湾之后又喝醉了一次,孙天昊已经将姚春从越南接到了榆林湾,只等着年后到广州去和姚家提亲了。许朗在越南忙活了这几个月,也难得的放松一次,和史显扬、孙天昊等人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第二天一早,许朗还在宿醉未醒之际,榆林湾码头上很久没有敲响的警钟突然响了起来。许朗忍着头疼跑到了码头上,远远的海面上出现了5艘大船向着榆林湾方向行驶过来。
“怎么回事,谁的船?”许朗向站在一旁的史显扬问道。
“不知道,看不清楚旗号,不过这5艘船不小啊。”
“传令兵。”韩万涛和曾广贤几乎同时叫道,“命令炮台做好攻击准备,疏散人群。”
码头上的人群被迅速的疏散了,只剩下了委员会的几个人。张国栋举着望远镜静静的看着海面。
“张主席,对面是什么旗号?”聂钟斌作为委员会委员也留在了炮台上。
“下士。”张国栋没顾得上回答聂钟斌的问题,而是叫过来一个下士,“你去把孙大雷行长找来。”
“是。”下士答应一声,转身快速跑开了。
“万涛,你看清楚旗号了吗?”张国栋向同样举着望远镜的韩万涛问道。
“我怎么看着像是挂着郑字旗。”
“看清楚了吗,是郑家的旗号吗?”
“对,是郑家的旗号。”韩万涛肯定的说道。
“郑家的船?”周围的委员们都很是奇怪,“郑芝龙的船怎么会到榆林湾?”
“都别吵吵了。”张国栋制止了周围嘈杂的声音,“曾广贤,你去炮台做好射击准备,先不管是不是郑家的船,咱们不能没准备。”
“是。”曾广贤领命离开了。
5艘大船越来越近了。孙大雷这个时候也赶到了码头上,张国栋把望远镜递给了孙大雷:“大雷,看看是不是郑家的船。”
孙大雷接过望远镜看了一会:“没错,挂的是郑家的旗号。我估计他们也该来了,郑芝虎对咱们的火炮还是很上心的。”
“大家都过来一下。”张国栋把炮台上的几个委员喊到了一起,“事发突然,咱们没时间找齐人了,现在有几个算几个。海面上是郑芝龙的船,他们来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火炮贸易,咱们怎么应付,大家拿个主意。”
“如果单纯的是贸易的事还好办,就怕郑家还有别的什么打算。”聂钟斌说道。
“我倒觉得郑家不会有什么别的打算。”孙大雷说道,“根据我们上一次和郑芝虎的接触,他们恐怕还是为了火炮的事。”
“都别瞎猜了。”许朗捏了捏额头,“一会等他们的人上来就知道了,咱们先听听郑家人的意思然后再做决定。每个人都想想,咱们能在郑家的身上得到什么好处。”
“小许说得对,现在瞎猜也没用。”陆天翔在几个士兵的陪同下来到了码头上。
“陆老,您怎么也来了。”张国栋赶紧过去搀扶着陆天翔。
“国栋,我还没老到走不动路了。”陆天翔笑道,“我来见识见识这个历史名人,看看真正的郑芝龙长什么样子。”
陆天翔的话把大家都说笑了,韩万涛笑道:“陆老,船上有没有郑芝龙还不知道呢,他能亲自来吗?”
“小韩,咱俩打个赌怎么样?”陆天翔笑道,“这船上肯定有郑芝龙。”
“陆老,您怎么这么肯定?”众人纷纷问道。
陆天翔笑而不答:“你们不信就等等看吧。”
为首的最大的一艘船降下了风帆,停靠在了码头上。郑芝虎第一个从船上跑了下来。
“诸位,诸位,芝虎给诸位见礼了。”郑芝虎也不管认识不认识,扯着个大嗓门喊道。
“郑兄别来无恙。”孙大雷走上前向郑芝虎抱拳施礼。
“孙兄。”郑芝虎还没忘记孙大雷,“海上一别,小弟甚是想念啊。家兄也在船上,一会就下来。”
“是吗?令兄也赏脸光顾我榆林湾?”孙大雷心里暗暗佩服起陆天翔来了。
“是的,家兄也来了,出来了,船头上那个就是。”
众人一起顺着郑芝虎手指的方向望去,一个长相清秀的年轻人正站在甲板上,身后跟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孩。
众人心中一阵暗暗惊奇:“这就是纵横南洋的大海盗,怎么生的如此俊秀。”
史显扬偷偷对许朗说道:“怪不得都说郑一官是颜思齐的面首,原来真的长的这么漂亮。”
许朗瞪了史显扬一眼:“你小声点,现在不是开玩笑的时候。”
郑芝龙带着小男孩走下福船,向码头上的众人拱手说道:“福建海防游击郑芝龙有礼了,这个是犬子郑森。”
“郑成功?你是郑成功?”众人忍不住一阵惊呼,谁也无法把面前这个七八岁的孩子和后来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联系到一起。
郑森一撇小嘴:“我不叫郑成功,我叫郑森。”
陆天翔走过来施了一礼:“老朽是这榆林湾主事陆天翔,郑将军远道而来,光临我等暂居之地,真是有劳将军了。”
“哪里,哪里,老人家客气了。”郑芝龙不知道这主事是个什么官,看这样也不像大明朝六部主事,一时间不知道如何称呼,只好老人家的叫道。
“来人,把礼物抬下来。”船上的人陆陆续续抬下了十几个箱子,郑芝龙又拱手说道:“走的匆忙,也没给各位准备什么,黄金三千两,白银一万两,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孙大雷的嘴巴立马咧到了耳朵后面,生怕陆天翔再和郑芝龙客气什么,抢先说道:“多谢将军好意,我榆林湾却之不恭了。”
郑芝龙微微皱了皱眉头:“这位仁兄,你们不是崖州水师吗,我怎么听仁兄一口一个榆林湾?”
“郑将军不要着急,此事老朽慢慢和将军说。”陆天翔答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请将军进城一叙。”
榆林湾的会议室里,陆天翔也没对郑芝龙隐瞒什么,诉说了自己这些人是海外大宋遗民,遭遇风暴才来到这里,如今这榆林湾正是自己的安身之所。
听了陆天翔的讲述,郑芝龙才稍稍明白了点,这些人原来不是明朝人,这个陆天翔委员长看来是这些人的头领了,而那个张国栋主席应该是军队统领了。
接下来的几天,陆天翔和张国栋等人白天陪着郑芝龙和郑芝虎在榆林湾里闲逛参观。晚上,所有的委员和局长们连夜开会,商量如何应付郑芝龙的办法。
“诸位,大家都安静一下。”张国栋制止了众人的嘈杂,“明天我们就要和郑芝龙正式谈判了,这几天大家都很累,今晚咱们要拿出一个决议,大家都辛苦辛苦吧,先听陆老说。”
“诸位。”陆天翔说道,“经过这几天和郑芝龙的接触,大家对郑家此次来榆林湾的目的也都很了解了,他们就是为了船和火炮来的。至于卖不卖给郑家军火,卖多少,这个还需要大家拿个主意。我们对郑家的要求,这几天大家也提了不少意见,我汇总了一下,基本有这么几点。第一,我们是不是要和郑芝龙联合,现在就剿灭台湾的荷兰人。第二,我们是不是要和郑芝龙平分台湾,还是目前先不动台湾,专心经营越南。第三,有人提出要和郑家联合进军日本的伊予八藩,以便能搞到我们急需的铜,这个建议可行不可行。这几个问题大家讨论一下吧。”
“我不赞成进军台湾和日本。”孙大雷第一个发言,“咱们今年的步子迈的太大了,普利安哥刚刚拿下,锦普到现在还没完全掌控,如果再进兵台湾和日本的话,咱们哪来的那么多钱,那么多军队。我这个银行行长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了,所以我建议还是先做军火买卖,只卖大炮,数量不要太多,至于日本的铜,咱们可以以大炮的产量作为条件,逼着郑芝龙自己去想办法,反正他媳妇是日本人。”
“我不赞成孙行长的意见,咱们必须去台湾,这是个机会。”韩万涛第二个站起来,“大家都别忘了,再有2年多,我们就要去辽东打满清了,如果我们在台湾没有设点,没有补给站的话,就算我们和郑芝龙的关系再好,通过台湾海峡还是很不方便。我不想去讨论郑芝龙以后是不是汉奸的事,起码他现在不是,我们已经在改变历史,今后还会进一步改变。只要咱们打垮了满清,他郑芝龙就是想做汉奸也做不成。还有,我们要在2年之内组建骑兵部队,现在有了郑芝龙,我们就可以通过他搞到马,所以我认为,出兵台湾是势在必行的。”
“我来说两句。”曾广贤说道,“卖给郑芝龙大炮,这个我不是很赞成,因为我们必须要有代差。如果郑芝龙有了和我们一样的火炮,万一他翻脸,咱们根本打不过他。至于去不去台湾,这个我倒觉得韩万涛说的有些道理,如果我们在台湾没有补给站的话,将来去辽东就会很麻烦。”
“我有个想法。”许朗举手发言,“曾广贤说的很对,代差必须要有,但是孙大雷说的也有道理,我们还是缺钱,而军火生意是最赚钱的。”
“我说许朗,你到底哪边的。”夏天阳笑道,“你怎么从谁都反对变成谁都支持了。”
“别开玩笑了,说正事呢。”许朗继续说道,“我现在不知道工业局研制的新式武器到哪一步了,如果我们没有比现在还好的武器的话,我们可以弄一些比现在差点的武器卖给郑芝龙,这样既可以赚到银子也保持了代差。”
“什么叫比现在差点的武器?”有人问道。
“举个例子。”许朗解释道,“我们现在的大炮能打1500米,而西洋炮只能打1000米,那我们造一些能打1200米的大炮,比自己的近,比西洋人的远,我想郑芝龙不会不要吧。怎么样,沈大兴,能搞出这样的火炮来吗?”
“可以,没问题。”沈大兴点了点头。
众人开始纷纷讨论起许朗的提议,整个会议一直开到了三更天,最后做了几个原则性的规定,可以卖给郑芝龙火炮和船,但要求郑芝龙必须给榆林湾弄到铜。此外,尽量联合郑芝龙同荷兰人开战,争取在台湾设一个点,没有补给站,对于将来的远洋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大明日月 第一百四十四章 郑芝龙(中)
同郑芝龙的谈判正式开始了,2个委员会任命了陆天翔、许朗、史显扬、孙天昊、孙大雷和韩万涛6人作为谈判的全权代表。
谈判是秘密进行的,整个会议室戒备森严,屋子里只有陆天翔等6人和郑芝龙、郑芝虎一共8个人,许朗临时担任了书记员的角色。
“郑将军,客套话我就不说了。”陆天翔开门见山,“郑将军对我们榆林湾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只要我们能做到的,我们会尽力帮助将军的。”
“老人家爽快。郑某这几日获益匪浅啊,这榆林湾简直就是世外桃源。”郑芝龙还是先恭维了陆天翔几句,“那郑某就不客气了,我和芝虎这次来,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你们能卖一些火炮和战舰给我们。如果有问题的话,你们能不能派出几个工匠去福建,指导一下我郑家的船厂。郑某不才,在福建也有几家船厂。”
“将军见外了,我们可以卖给你们火炮和战舰,没问题的。”
“真的?”陆天翔的话把郑芝龙说的一愣,这么爽快就答应了?
“将军不要多虑,我们说卖是肯定要卖的。”孙大雷接过话,“不过郑将军也知道,上次我同令弟说过,我们缺制造火炮的原料,铜。如果将军能给我们提供原料的话,火炮嘛,将军想要多少都有。”
“铜?此事芝虎是和我说起过。”郑芝龙沉思了一会,“东瀛国的铜的确品质不错,但东瀛国现在禁止铜出境,不过诸位放心,郑某会想办法搞到的。”
“那就好。”孙大雷说道,“但不知将军想购入多少火炮,型号都需要什么样子的。”
“这还用问,当然越多越好。”郑芝虎又抢答了一次。
“芝虎。”郑芝龙示意弟弟不要着急,“不知孙兄你们能制造什么样的。”
“我们的样品都在此,请将军过目。”孙天昊拿出了一个夹子,里面是这几天沈大兴找人画的一些枪炮和战舰的样式和说明。
火炮到了明朝的后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比如万历年间大量制造了身管较长的火炮。万历二十年在杭州制造的“天字一百三十五号大将军”铁炮,口径113毫米,全长143厘米,身管的长度同直径的比值明显增大。炮身有九道箍,铸有炮耳,安有两个铁环。万历年间,明军援朝作战时曾使用过这种铁炮。而在此期间欧洲火炮开始传入中国,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佛朗机铳和红夷炮。佛朗机铳约在正德末年从葡萄牙传入中国,它有一母铳和若干子铳,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铸有准星﹑照门,可瞄准射击。铳身后有“巨腹”,腹上开有长孔,用以装填子铳。子铳类似一小火铳,一般备有5~9个,可预先装好弹药,战时轮流发射,提高了火炮射速。嘉靖初,中国开始成批仿制佛朗机铳,形制很多。
又比如嘉靖二十八年制造的“胜字四十二号”火炮,母铳口径38毫米,全长91厘米,子铳口径35毫米,全长23厘米。但由于子铳装药量小,母铳口径不大。威力有限。红夷炮则是一种大型火炮,在万历后期由荷兰传入中国。《明史》记载:“大西洋船至,复得巨搏,曰红夷。长二丈余,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炮身铸有准星﹑照门,中部有炮耳。与佛朗机铳相比,口径较大,管壁加厚,并且从炮口至炮尾逐渐增厚,能承受较大膛压,是当时威力最大的火炮。明末,明政府为了扺御后金军的进攻,重用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大量仿制红夷炮。天启元年,李之藻受命按西洋新法制造火炮。崇祯二年至三年徐光启督造大小红夷炮400余门,两广总督王尊德也先后仿制大中型西洋炮500门。
但无论是佛朗机还是红衣大炮,都存在着射程近的问题。就算宁远之战所用的红夷大炮,有效射程仅为500米左右。
“孙公子,你们的火炮能打400丈?”郑芝龙指着一张图片问道。
“不错,这都是经过测试的。”孙天昊笑道,“郑将军不必有什么疑虑,而且我们的火炮完全可以连打5轮以上不用散热。”
“那这种大炮你们卖多少银子?”
“一门2000两。”
“2000两?”郑芝虎先喊起来,“孙公子,你这价钱太离谱了吧。”
“郑兄不要着急嘛。”孙天昊慢悠悠的说道,“我给郑兄算一笔账,宁远城的红衣大炮郑兄知道吧,那种大炮射程不过200丈,售价却高达1000两白银。而我们这种炮,不但比它轻,操作的炮手也少,射速也快,所以我们卖2000两白银是有道理的。郑兄,我孙某可以向2位保证,整个大明朝,甚至整个南洋,包括红夷人那里,你都不会找到比我们的大炮打的还远的炮了,物有所值嘛。”
“那这种炮呢?”郑芝龙不动声色的又指着一张图问道。
“这个,这是小炮,只有400斤重,几个人就可以抬着走,但它的射程也不近,可以打100丈,所以嘛,价格是500两银子一门。”
郑芝龙没再说话,继续翻看着图画。
“孙公子,这种火统也是你们制造的吗?”
“对。这火统是不用火绳的,在大明朝叫自生火统,我们叫它燧发枪。射程大约在30丈,价钱嘛。”孙天昊嘿嘿一笑,“一支30两白银。”
“这种战舰又需要多少银子呢?”郑芝龙接着问道。
“这种战舰航速可以达到12节,比现在任何一种红夷战舰都要快。可以装备12到16门大炮,水手只需要百十人足矣。售价嘛,二十万两银子一艘。”
郑芝龙合上了夹子:“老人家,孙公子,你们给郑某看的不是你们最好的火炮和战舰吧。”
“将军真是快人快语。”陆天翔笑道,“将军见谅,这的确不是我们最好的东西,不过这些东西比现在任何一个红夷人的都要好上数倍。将军吃的是海上的饭,我榆林湾可以保证,将军如果能够配备20艘我们的战舰和火炮,那么整个南洋将会是将军的天下。”
“哈哈哈哈,老人家也是诚实之人。”郑芝龙笑道,“郑某明白国之利器的道理,孙公子,麻烦你算一下,20艘战舰,300门400丈火炮,300门小炮,5000支自生火统,需要多少银子。”
所有的穿越者都目瞪口呆,什么叫土豪,这才是真正的土豪。榆林湾为了2艘战舰上马都能吵翻了天,看看人家,一出手就是20艘。
孙天昊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将军稍等,我这就算。”
一阵噼里啪啦的算盘响过,孙天昊大着胆子说道:“郑将军,一共需白银490万两。”
“孙公子是不是忘了加上统弹和火药的费用了?”郑芝龙微笑道。
“对,对,将军见笑了。”孙天昊又扒拉了一遍算盘珠子,“加上火药和统弹,将军,算您500万两白银如何?”
“呵呵。”郑芝龙笑道,“孙公子,咱们第一次交易,郑某也是个爽快人,就这么定了。这是第一批货,以后郑某还要经常叨扰各位,只是不知孙公子何时能交货呢?”
除了孙天昊,包括陆天翔在内的5个穿越者都在心里暗问:“这是谁定的价格,要少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