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日月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伯伦散人
只有孙天昊在心里暗暗叫苦:“这他妈是我自己定的价格,怎么就没听许朗的话呢。”
由于陆天翔这阵子一直忙着陪郑芝龙兄弟,孙天昊没去请教他,而是问了许朗这郑芝龙到底有多少钱。许朗告诉他,根据后世的记载,郑芝龙集团垄断了大明沿海贸易,单靠高价出售海上通行令旗,每年获利就超过千万两白银。“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二千金,岁入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郑芝龙之盛,连此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都无法与之竞争,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贸易上。史载郑芝龙部下成员,个个富至千万,少者百万,户官郑泰守金门,资以百万计。
可孙天昊在心里暗暗打了个折扣,觉得这史书上有点吹牛,一年收入千万两,那岂不是把整个大明朝都能买下来了。所以在定价问题上,孙天昊努了努力,使了使劲,没想到还是要少了。
“孙公子,何时才能交货呢?”见孙天昊迟迟不回答,郑芝龙又问了一遍。
“哦。”孙天昊回过神来,不敢再在郑芝龙面前耍心眼了,“如果郑将军能将原料备齐的话,快则一年,慢则两年,我们就可以全部交货。”
“为何还有快慢之分呢?”郑芝龙有些疑惑。
“将军见谅。”孙大雷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榆林湾是个小地方,我们平时制造一些火器战舰,都是为了自保而已,从未出售过。因此我们制造的能力有限,将军这次需要的量是极大的,我们需要扩建船坞和作坊,招揽工匠,因此在时间上嘛,可能会有一些延误。”
“原来如此。”郑芝龙表示了理解,“原料的事,郑某会想办法尽快备齐。但不知这定金孙公子想收取多少?”
“按照规矩,我们需要收取三成定金,也就是一百七十万两,剩下的我们可以定个计划,按照交货时间一步步支付。”
“孙公子的确是精明人。”郑芝龙笑道,“不用那么麻烦了,我支付给你们三百万两,剩下的银子,我会找人跟你们对账,从原料里扣除。”
“如此多谢郑将军。”孙大雷恨不得抱着郑芝龙亲几口,三百万,这得抢多少运金船啊。
“老人家,诸位仁兄。”郑芝龙谈妥了订货的事,又问道,“不知诸位有没有需要郑某帮忙的地方,郑某不才,自当尽力。”
“将军又客气了。”陆天翔说道,“不知将军在台湾的基业如今进行的如何?”
“老人家也知道郑某去台湾的事吗?”郑芝龙暗暗惊奇,自己往台湾移民搞开发的事,这些人是如何知道的。
天启六至七年,闽南发生严重旱灾,遍野赤土,许多村落连草根树皮都被吃尽。农历二月,郑芝龙利用此机会,自率船队袭击福建漳浦,劫掠金门、中左所和广东靖海、甲子等地,不久又回师福建,再犯泉州、厦门,袭铜山,陷旧镇,击败金门游击卢毓英、福建总兵官俞咨皋的进剿,纵横东南海上,声势所向披靡,官兵疲於奔命,莫可奈何。奔袭中,郑芝龙等还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赴台拓垦,沿海饥民及无业者竞往投靠。
崇祯元年,闽南又遭大旱,饥民甚众。此时郑芝龙已经接受招安,在熊文灿支持下,再度招纳漳、泉灾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是组织大规模移民的第一人。





大明日月 第一百四十五章 郑芝龙(下)
“我们早在海外故国的时候,就听闻将军招揽饥民去台湾垦荒,并且给银,给牛。”陆天翔临时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将军此举,真乃菩萨心肠。”
“老人家过奖了。”郑芝龙客气道。
“但不知将军如今和那尼德兰人相处的如何啊?”陆天翔又问道。
早在郑芝龙招安之前,郑氏集团就与荷兰人就交过手,那是1627年,第二任荷兰台湾总督迪韦特曾发兵攻击在福建铜山的郑芝龙,企图削弱其势力。这次攻击结果是,“司令到达该处后,遭受海贼火船猛烈攻击,只好率领维蕾德号、伊拉斯莫斯号,不发一炮,逃往爪哇,临走前命令其他快艇和帆船返回此地(台湾),迄今尚无一人回来。”参加这次攻击的荷军差点全军覆没,所以才有后来1633年的料罗湾海战。
郑芝龙的心思在慢慢变化:“这些人怎么对我郑家的事知道的如此清楚,他们究竟是什么人?”
“老人家。”郑芝龙的脸上却看不出一点变化,“我郑家同那尼德兰人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路罢了。”
“呵呵。”陆天翔笑道,“将军是不方便说吗?”
“老先生,此话何意?”郑芝虎在旁边瓮声瓮气的说道。
“郑兄不要多虑。”韩万涛说道,“将军,郑兄,请恕在下直言。我等虽非大明人士,可也是崖山之后,大宋遗民,同样为华夏子孙。如今这佛郎机人占我濠镜,尼德兰人占我台湾,将军身为福建游击,大明武将,在下也听闻将军善待黎民百姓,却不知为何对这红夷人如此忍让?”
郑芝龙上下打量了韩万涛几眼:“这位仁兄,我郑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有分寸,多谢仁兄美意。”
许朗在旁边暗暗拽了拽韩万涛,又看了一眼陆天翔,陆天翔对许朗点了点头,许朗抱拳说道:“郑将军,我等的确有事需要郑将军帮忙。”
“是吗。”郑芝龙也拱了拱手,“仁兄但讲无妨。”
“郑将军,我们需要在台湾设一个点。”
郑芝龙的脸色出现了不令人察觉的一变:“为什么?”
“郑将军。”许朗站起身来,“不瞒将军,2年以后,我们榆林湾要发兵辽东,扫平逆金。”
郑芝龙一个字没改,继续问道:“为什么?”
“将军这几日在我榆林湾也看过了。”许朗说道,“自前年鞑子入关,我榆林湾也接纳了数千南下的百姓。那逆金鞑子自贼酋**哈赤起兵以来,数次骚扰大明边境,杀我百姓,掠我人口。仅仅前年己巳之变,我大明战死疆场者不可计数。京畿一带,十不存九,鞑子不除,始终是大明的心头大患。我等先人,崖山一战,饱尝亡国灭种之苦,榆林湾不才,愿救我大明百姓于水火。”
“那这又和台湾有何瓜葛?”
“将军。我等所长,皆在快船火炮。所以我们的打算是自榆林湾沿海北上,从辽东登陆,但这一路路途遥远,如果没有台湾作为中途补给站的话,我们很难到达辽东。”
“这位。。。。。。”郑芝龙指着许朗欲言又止。
“在下许朗。”
“哦,这位许兄。”郑芝龙问道,“你说你们要扫平逆金,但不知许兄凭何如此说。那鞑子虽国小力弱,但终究一国,郑某也听闻女真人个个骁勇善战,真夷就有数万。但郑某反观榆林湾,人口不过一两万而已,纵是火器猛烈,只是人数有些不足吧。”
“事在人为罢了。”许朗回了一句。
郑芝龙笑而不语。
“郑将军。”孙天昊觉得这次真的是遇上对手了,这郑芝龙怎么软硬不吃啊,“将军是担心我等占了台湾不走吗?”
“哈哈哈哈。”郑芝龙笑道,“孙公子,我郑一官如果也是那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之人,孙公子觉得我能有今天之家业吗?”
“那将军所虑何事呢?”穿越者现在开始轮番上阵,史显扬问道。
“既然兄台下问,那郑某也就说说。”郑芝龙终于打开了话匣子,“诸位虽非我大明人士,但忧虑我大明国事,一心报效朝廷,我郑某佩服。不过这崖州距辽东有万里之遥,劳师远袭,为兵家大忌,此为一不取。诸位所仰仗的不过是船坚炮利,但习水战者则必不习陆战,习陆战者则必无法承受海上之颠簸,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此为二不取。诸位虽心向大明,却终究无名无份,朝廷方面恐怕也很难说得上话,孤军深入,一无后援,二无粮草,此为三不取。纵是郑某应允将台湾让出一地与诸位,那尼德兰人可否罢休,诸位劳师远征,可想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此为四不取。有此四不取,芝龙不赞同远征辽东之举。”
6个穿越者没一个说话的。这郑芝龙句句一针见血,字字说到痛处,就连韩万涛也找不出一点反驳的理由。
半晌,陆天翔说道:“将军所言真令我等醍醐灌顶,是我等心急了。此事我们暂不说他了,今日只谈贸易之事。”
“老人家,芝龙冒昧了。”
“将军见外了。”韩万涛突然又想起了想让郑芝龙帮忙买马的事,“将军,在下还有一事不知将军可否帮忙?”
“仁兄但讲不妨。”
“是这样的。”韩万涛说道,“我榆林湾虽然组建了民团,但是马匹甚少,不知郑将军能否帮助我等购进一些战马回来?”
“这个好说。”郑芝龙答道,“我会派人和仁兄洽谈的,你们需要多少,到时候只管讲便是。”
整个谈判进行了一上午,双方达成了原则上的一致。郑芝龙负责提供原料和马匹,榆林湾负责制造战舰和火器,剩下的具体细节,则有孙天昊同郑芝龙的人慢慢详谈了。
下午召开的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居然冷场了十几分钟。这次谈判,穿越集团日夜不休的准备了好几天,居然让郑芝龙三言两语的就给回绝了。除了500万两银子的大订单让大家稍稍高兴了一点,别的定下的目的居然一个也没达到。
“行了,大家也不要灰心,我们还是有很大成绩的。”陆天翔给大家打气,“毕竟我们是和郑芝龙第一次见面,古人的智慧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郑芝龙说的那些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关于辽东行动的问题,我们还是操之过急了,很多事情都没有想明白。好在还有2年多的时间,大家都可以慢慢再想想,不急于一时。但明年我们怎么发展,发展方向究竟是台湾还是南洋,和郑芝龙下一步究竟要怎么合作,这个问题大家都回去好好琢磨一下。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开穿越大会了,到时候让大会定基调吧。”
郑芝龙的房间里只有郑芝龙和郑芝虎2个人。
“芝虎,你遇到这些人的时候,还有什么细节问题你没和我说,再好好想想。”
“大哥。”郑芝虎皱着眉头,“我能想到的都说了,实在想不起什么来了。他们不是答应卖给我们战舰和火炮了吗,你还担心什么?”
“我不是担心这个事,只是觉得有点奇怪,他们怎么对我们郑家的事了解的如此清楚。”
“他们不是说了吗,是在海外听说的。”郑芝虎大大咧咧的答道,“大哥你的威名早就远播海外了。”
“芝虎。”郑芝龙知道和这个弟弟商量不出什么事来,但还是说道,“我们在这海上也有些年头了,整个南洋哪没去过?就算是红夷人,不管是尼德兰人还是佛郎机人,我们谁没见过,可你以前听说过还有这么一些海外大宋遗民吗,他们怎么好像是突然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一样。”
“我说大哥,你操那份闲心干嘛。只要咱们战舰火炮到手,逍遥自在的当咱们的海大王,这不比什么都强。”
郑芝龙没再说话,默默地想着心事。
孙天昊终于和郑芝龙签约了。郑芝龙答应年后一个月内先将300万两白银的定金付齐,并且送过来不少于一万斤的铜。榆林湾则答应将在年后3个月之内先交付2艘战舰、40门火炮和500支燧发枪由郑芝龙试用,如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改进。
郑芝龙和郑芝虎坐着自己的船走了。为了郑芝龙的事,许朗和王兆星又耽误了十几天的时间,估计在越南的李福强和蒋北铭都可能等急了。委员会指示2人分头行动,许朗由万州号送往升龙府,王兆星则领着广州号返回普利安哥。由于和郑芝龙达成了战舰火炮的贸易协议,榆林湾明年的工作要做大的调整,因此委员会委托2人传达穿越集团的意见,能回来的穿越者尽量回来过年,参加年后的穿越大会。
许朗在锦普连船都没下,和林兆龙在甲板上简单的说了说普利安哥和榆林湾的情况就直接杨帆去了升龙府。
“许朗,你可回来了。”蒋北铭给了许朗一个拥抱,“你都快把赵姑娘给想死了。”
“怎么,你不想我?”许朗把蒋北铭推开,“这边什么情况?”
“大事倒是没有,只是郑梉隔几天就派人来问新军南征的情况。现在阮启又和南越打成了胶着战,一直攻不进去,所以郑梉挺着急。”
“那你是怎么回复的?”许朗问道。
“你的飞鸽传书我收到了。”蒋北铭答道,“我和郑梉说,咱们的普利安哥登陆不是太顺利,但正在进行。我让他别着急,再等几天就会有准确的消息了,反正先拖着呗。”
“穆绥德那边呢,有没有新情况?”
“一切正常。穆绥德又招募了几十个治安队的人,也加固了商会的防御,上次越南人闹事,我看他有点害怕。”
“呵呵。”许朗笑道,“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动摇性。”
“靠,你倒真会活学活用。”蒋北铭被许朗逗笑了,“家里有什么新指示吗?”
“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郑芝龙去了榆林湾了。”
“是吗?他去干嘛?”
许朗把郑芝龙去榆林湾的事详详细细的和蒋北铭说了,最后说道:“家里的意思是这次过年,能回去的人全回去,商量明年的工作情况。不过,家里让我带给你和林兆龙的指示是,尽量多招人去榆林湾。这次郑芝龙答应一下子付过来三百万银子,委员会的意思是可以提高待遇,把大饼画的再大一些。”
“多招人是没问题,光升龙府的越南人就十几万,关键是咱们榆林湾能装得了那么多人吗?”
“这个你不用担心。”许朗说道,“委员会已经让狄冲加大力度盖房子了,一家一个别墅肯定不行,但集体宿舍还是可以的。如果真的要在一年之内完成郑芝龙的订单的话,我估计还得再去一万人。”




大明日月 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州兵变
“我有个问题。”蒋北铭突然问道,“你们没有考虑过郑芝龙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军火吗?”
“北铭,你是不是担心郑芝龙用咱们的枪炮来打咱们啊。”许朗答道,“我们想过这个问题,委员会的结论是几年内不可能会出现和郑芝龙翻脸的情况。”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咱们榆林湾在郑芝龙的眼里根本就不算什么,他不会专门拿出精力来对付咱们。郑芝龙现在的目标是台湾和荷兰人,所以我们说要在台湾设一个点的时候,郑芝龙根本就没往心里去,他可能觉得咱们根本没能力去台湾。”
“不得不防。”蒋北铭若有所思,“我觉得如果他真的不在乎的话,他不会找出那么多理由来反对咱们去辽东,虽然他的理由都很充分,而且似乎是在为我们着想。”
许朗没再说话,起身走到蒋北铭的桌子前,找出了纸笔,铺在了蒋北铭的面前,然后走到门口:“一等兵,我和你们蒋司令有话要说,任何人不许进来。”
“是,许先生。”哨兵顺手关上了门。
“怎么了,你又想说什么?”蒋北铭问道。
“北铭,我在来的路上想了一路,有些想法想先和你商量一下。”许朗边说边在纸上画了一幅简易的东亚地图,“现在的形势是这样的,日本人我们先不用管。我们有榆林湾,锦普,普利安哥三个点;整个大陆是大明政府;福建和台湾北部是郑芝龙的势力范围;台湾南边是荷兰人;葡萄牙人在澳门;而满清在东北;朝鲜更在东面。如果我们按照原先制定的计划,从榆林湾直接北上辽东的话,不但要经过广东,澳门,还要经过台湾海峡,也就是说,这一路几乎所有的势力咱们都得接触到。而咱们真要和满洲干一仗的话,北上的军队加上后勤人员恐怕不会少于五六千人。这么庞大的一支舰队,不可能不被任何人发现,就算我们能顺利达到辽东,根本没有后勤补给,一旦战事不利,咱们连个退路也没有。郑芝龙说得对,劳师远征,兵家大忌。”
“你的意见是什么,不去辽东了吗?”
“不,辽东是一定要去的。【ㄨ】但在去辽东之前,有一个点我们必须要拿下来,这。”许朗指着地图上山东半岛的上方,“登州。拿下登州,我们就有后方基地了。”
“登州?”蒋北铭陷入了沉思,“登州是在明朝的掌控之中,咱们怎么拿下?”
“现在有个机会,但是不知道能不能行。”
“你是说孔有德的登州兵变吗?”蒋北铭问道。
“聪明。”许朗笑道,“如果我的想法真有可操作性的话,那么我们不但要感谢那只朝鲜老母鸡了,也许我们还更要感谢这只大明朝的鸡。”
“你啊你。”蒋北铭苦笑了一声,“说说你的想法。”
“北铭,你知道登州兵变的具体情况吗?”
“不是很清楚,只是在陆老讲明清历史的时候听过那么几句。”
“那我先给你说说登州兵变。”许朗拿出一支烟点上,“今年八月,皇太极发现了明军在锦州附近的大凌河筑城,采取步步为营的进攻策略,于是迅速包围了大凌河。祖大寿与万余明军被围其中。之后朝廷急令登莱巡抚孙元化发兵救援,孙元化命令游击将军孔有德率一部经过训练的辽东兵携带重型火炮乘船横渡渤海,到辽东前线的耀州盐场,也就是营口集结。但孔有德出海不久就遇上了大风浪,不得不下令返航。孙元化又令孔有德和千总李应元率部从陆路绕行渤海湾奔赴辽东前线。”
“我说你简单点行吗,现在不是让你上历史课的时候。”蒋北铭对许朗的罗嗦提出了抗议。
“这事没法简单,不讲明白前因后果,我的计划不太好说清楚,你就好好听着吧。”
蒋北铭无奈,只好继续听许朗唠叨:“闰十一月,孔有德的队伍走到了山东与河北交界的吴桥,而在此期间,战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明军组织了4万人的援兵晓行夜宿驰援大凌河,在大凌河城外仅十五里的长山口,与后金军遭遇,可明军战败,孙承宗被撤职遣返原籍河北高阳。而大凌河守将祖大寿不惜杀死副将何可纲诈降后,只身逃脱回到锦州。但这一切是孔有德的援军所不知道的,他们还在继续执行援辽的行军。可是吴桥县没有财力劳军,尤其是辽东兵的涣散军纪、野蛮作风,老百姓人人皆怕,惟恐躲之不急。孔有德的一名士兵闯入了一户看似普通的民居,强行索取一只鸡,鸡的主人被士兵暴打,但这只鸡的主人是当地的山东望族王象春的家仆,王家当然不会忍气吞声,定会讨个说法。孔有德惹不起这些权贵,被迫按照王家提出的处理办法,将肇事的士兵穿箭游营,结果士兵们感到受了侮辱,群起闹事将王家的这个家仆杀死,这样一来王象春家更加不依不饶,让孔有德对带头闹事的士兵严惩不贷。”
蒋北铭起身去倒了2杯水,递给了许朗一杯:“许大才子,您受累,慢慢讲,晚饭还有些时候。”
“我还真有点渴了。”许朗接过水杯喝了一口,“这时,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千总李应元的父亲李九成来了,在几个月前,孙元化派遣李九成携带银两去西北边塞上去买马,可是嗜赌如命的李九成却将公款在赌局上全部输光。李九成正是无法交差的时候,看到这种士兵群情激奋的场面,李九成竟然铤而走险,开始唆使、煽动自己的儿子李应元和孔有德发动兵变。很快,叛军连克鲁西南地区,攻陷陵县、临邑、商河的诸多州县,在鲁西南地区大肆掠夺,这些士兵正式变成了土匪。”
“这就是你说的那只鸡?”
“对,蝴蝶理论中的那只南美洲的蝴蝶。”许朗继续说道,“在离京畿如此之近的地方闹起了兵变,而且兵变的士兵携带有现在最先进的武器,这不啻一个惊雷,朝廷敕令山东、登莱两巡抚迅速解决此事。孙元化此时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按照他的经验,只要粮饷发足,不追究责任,兵变就很快能够解决。于是他让孔有德率部回登州,一切都好商量。而且孙元化与山东巡抚余大成联合发布命令,从吴桥至登州一路州县,不得出兵阻击孔有德。孔有德似乎也听从了孙元化的命令,向着登州方向归来。沿途州县也不敢拦截,让出通道让孔有德部通过。当孔有德走到莱州府时,以前与孔有德交往甚厚的莱州知府朱万成却紧闭城门,让孔有德绕城而过,结果孔有德亮出了诈降的真面目,开始攻打登州城。
登州城无论从城防设施,还是兵员素质,都可谓是固若金汤。可孙元化接着犯了第二个错误,他依旧没有放弃招抚叛军的念头,不敢放手与叛军坚决一战,在登州稍尝胜果后,孙元化就下令停战,孔有德抓住这个机会反扑,击败了登州总兵张可大,同时也俘获了很多登州城中的辽东兵,而登州辽东兵开始出现了倒戈。
崇祯五年的春节之夜,辽东兵军官耿仲明和陈光福,从内策应打开城门,登州沦陷,总兵张可大自杀殉国,孙元化被俘。孔有德先是要求孙元化做带头大哥,领着他们造反建立自己的政权,被孙元化严词拒绝。孔有德念及孙元化以前的收留提携之恩,将孙元化释放。孔有德在此役中掳获了旧兵六千人,援军数千人,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红夷大炮二十多门,西洋炮三百门,其余火器和甲仗,不可胜数。孔有德自此实力大增。”
“你说完了吗?”蒋北铭问道。
“你急什么,接着听,正上瘾呢。”许朗撸了撸袖子,边说边比划,“孔有德拿下登州以后,推举李九成为都元帅坐头把交椅,先是攻克黄县,又进攻莱州。四月十六日,山东巡抚徐从治战死。同时,孔有德打退了皮岛总兵黄龙从海路的进剿。在陆上攻克招远,继续围困莱州。
而朝廷中,抚战两派还在争论不休,莱州人、户部侍郎、大书法家刘耳枝一头撞死在朝堂的柱子上,他的死谏终于使崇祯下决心派出一支劲旅围剿叛军。
1...6263646566...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