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酒徒
另外,买到盗版《明》的请给酒徒捎一本,发短信通知我,酒徒把自己的地址给你,同时如数付钱便是。自己的书么,当然自己收藏几个版本,遇上酒友时也好炫耀一下。
关于武安国的夫人问题,酒徒肯定不会让他孤独一生。会给他安排一个可以福祸与共的爱人,携手一生。
酒徒只会给武安国安排一个爱人,酒徒一直认为弱水三千,能止渴的只有那一瓢。所以不会让武安国做“大仲马”。酒徒以为,爱,本身就需要一种彼此之间的尊重。
不多罗嗦,关于读者对明初税收的质疑,请参阅《明代财政与税收》及《袁崇焕评传》等相关资料。酒徒不一一解释。
《明》 换一个思考角度
今天回到北京,有读者问及蒸气机和火yao成分与提纯问题,其实这个答案很好找,网上很容易查到。
火yao是我国古代炼丹家于公元七世纪,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火yao发明后,首先被古代军事家所利用,制造出火yao武器,用于战争。《武经总要》记有火yao配方和火yao武器。火yao的主要成份是硝石、硫磺和木炭,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年代最早的军用火yao配方。据记载,唐昭宗天佑元年(904)郑璠攻豫章(今江西南昌)时,曾用飞火攻城,这是我国目前已知使用火yao武器的最早记录。飞火是用弓发射的火箭,在箭杆上绑一火yao团,点燃引线,用弓发射,以烧伤敌人。宋元时期,人们利用火yao所具有的束缚力越紧爆炸力越强的特性,制成了爆炸性火器,如霹雳火球、火蒺藜、震天雷等。这类火器用生铁或陶器做外壳,内装火yao,点燃后能发出极强的爆炸力。
一硝二硫三炭只是大致的比例,近代军事上用黑火yao的成分是:75%的*,10%的硫,15%木炭。明初焦玉著《火龙神器阵法》,记载了十几种3成分火yao的配方,可根据引燃、发射、爆炸、喷火等不同用途配制出各种火yao,其中有的成分很接近于近代黑火yao的标准配比(硝75%、硫10%、炭15%)。明万历年间,赵士桢在《神器谱》中,记述了制火yao时,用萝卜、蛋清提纯硝的方法,强调了火yao的颗粒要细而均匀,”上粗大者不用,下细者不用,止取如粟米一般者入铳”,认识到火yao燃烧速度与火yao颗粒大小的密切关系。
我国古代对火yao及火器的研究还是很透彻的,特别是明代初期,为了对抗蒙古人,火器成了明军的标准配置。最近在内蒙赤峰出土的明代火炮居然用的是开花弹(空心可爆炮弹),可见技术的进步绝非一般。只可惜到了清代,我们又回归到了大刀长矛阶段。
酒徒的小说中,很多发明的确是我国古人的杰作,所以不敢把它们安在武安国的头上。酒徒一直认为科技的进步会有一种蝴蝶效应,一个方面的进步会起到连锁反应,带动一串飞越。问题是,什么时候蝴蝶才能第一次拍动翅膀。
中国的火器在明代就成了官府专营,清代则火器制造实行更为严密的控制。康熙时火炮有御制、厂制、局制之别,最好的枪炮制造厂局设在皇宫养心殿内,由皇帝直接控制。精良火器由皇室和满洲八旗使用,京城汉军只能用质量最差的局制火器,而外地根本不允许制造使用精良火器。所以中国的火器只能越来越差,差到不如冷兵器,差到从开花弹退回实心弹。
最为可笑的是,那个被一些历史盲或坐奴才狂们捧上天的,提着一手臭不可闻的诗四处乱提还硬逼着人叫好的狗屁皇帝乾隆,在其80寿辰时,英国特使马嘎尔尼带着西方军事变革的最新成果访华,包括新式天球仪、地球仪、自来火枪、船舶模型和望远镜等29种科技含量和军事价值高的礼物,他只当“贡品”、“玩好”收藏。马戛尔尼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观看英国使团卫队操练新式武器,福康安拒绝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想来没有什么稀奇。”
酒徒有时候听着为这些狗屁皇帝歌功颂德的作品,就忍不住想跳起来问那些名作家,名导演一句,既然皇帝那么圣明,怎么这么快人家的军舰就打到家门口来了。
本书中火器的应用还会很多,但考虑到当时的科技情况,中国没有精确数量概念的理论方法,也没有初步的化学理论,所以不敢安排那么快的发明硝棉。
同理,在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时代到来之前,也不敢让故事中的人发明蒸气机。发明了也没用,因为工厂不需要,所以蒸气机形不成生产规模,中国的古代的商人很少干赔钱的事,炼长生药除外。况且,如何控制压力,相关温度和压力测量仪表如何生产,水的温度如何界定,速度如何控制。还有如何对大型部件进行焊接,总之,涉及的问题太多了。
酒徒虽然在小说中让武安国改进了火铳,遵循着改进钢材质量,改进铸造工艺,通过给排水管道的大规模应用,促进钢管铸造业的发展,因大规模加工需要,发明车床,通过车床,促进精密原件的量产,然后才有后膛枪的诞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贸然让蒸气机出现,中间的过程酒徒实在很难安排,所以虽然有读者一再提示,酒徒一再不敢这么写。
接下来的章节中,武安国会有一段空闲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会听从周无忧的建议,立言,即整理出一套科技入门资料。从而逐渐使科技得到普及。随着航海家的脚步,东西方的文化开始交流,西方的古代科学和一些发明会逐渐溶入明朝的社会,明朝的国力会进一步发展。
最近酒徒出差较多,所以更新会很慢。酒徒是搞电力设备调试的,大家看看周围缺电到什么程度,就能想到酒徒所在的企业工作多到什么程度,也就理解酒徒为什么没时间更新了。总之,向关注本书的人表示谢意,向提建议的人表示尊重,向催稿者表示歉意。
又即,要送我人头马的那位仁兄,你住哪里,我路过时顺便去取。
《明》 关于倭寇-答部分读者提问
换一个思考角度——回应部分读者留言
青林居士:选错题材了,酒徒兄。在明朝初期的时候,东北三省基本上是属于很多少数民族的聚集区,而且他们大部分人都已经在那里生存发展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所以,那不是一场收复故地的战役,而是侵略的意味更重一些。从商朝到元朝,汉族王朝只不过在唐朝时期短暂统治过东北三省一次,此外就基本上没有在那里立过足。所以,还是找一个正义性更强一点的战场吧,不然读起来会很不是味道的。
酒徒:这场战争是历史上的确发生过的,具体应该在洪武二十年。结果是明朝收复辽东,而高丽王朝更迭为李氏朝鲜。在明朝建国之初,因为高丽人的小动作,导致徐达北伐失败,明朝对北方各地的大规模进攻中断,转为小规模蚕食。说实话,战争的正义性都是相对的,在本书中,常茂等人痛恨的是高丽这种背后抄盟友后路的行为(当时高丽已经对明称臣)。
我是一个菠萝:传令前部李中将军,带五千骑兵尾随敌军,寻机杀伤,不可冒进”。——摘自“黑土2”的原文。朝鲜在抗隋、唐时举国之兵不过十数万,且绝大都为步兵。朝鲜虽然接近东北,但由于其多山地带,向来不会以骑兵为主力,且其也不盛产马匹。以同时期日本幕府为例,一般一个城主如有三千步卒,其骑兵数量至多在百人左右——黑泽名执导的《乱》中可见一斑。
酒徒:注意战场发生在辽东,而高丽人已经占领辽东八年,东北是个产马之地,不然明末的女真铁骑也不会诞生。日本才是真正的缺马,黑泽明的电影环境和本书没有可比性。谢谢参与。
雨桶:日本人也算人?”我质问上帝道。上帝脸上露出一丝羞愧,支吾半天结结巴巴的说道,“算,算,算是吧。”我拍拍他的肩膀,“这不是你的真心话。”上帝涨红了脸,转身欲逃走。看着他狼狈不堪我于心不忍,但我想想又心有不甘便一把抓住他,“失手造批禽兽出来也就算了,但你也不能把它们紧挨着咱中国人放啊!”上帝哭丧着脸,“你们中国人自己死好面子讲什么仁义,早点踏平过去,不早没事了。”我被上帝说得咽住了,无语中。
酒徒:日本人是人,虽然日本人对中国充满敌意。但尊重你的对手才能打败你的对手。此外,虽然酒徒从来不买日本货,但如果有日本人友好的给我一个微笑,我也会还他一个微笑。酒徒所说的人人平等,包括世界上的所有种族与民族。
童子军:洪武十三年(1380年)在沈阳附近不可能出现3万以上女真士兵的可能性,也不可能有对女真人进行所谓“屠杀”,女真人与蒙古族同是游牧民族,打的是游击战。第二代枪即火门枪出现在十四世纪中叶的意大利。黑泽明导的《乱》中有个场景:三排火绳枪士兵躲藏在树林中向外面连射,打死n多冲击中的骑兵;甲午海争之后朝鲜的东学党与日军在牛金峙之战大败,日军无一死亡,其就是凭借近代枪中的“后装连发枪”打赢的。
酒徒:洪武十三年,辽阳附近可能出现3万以上女直,不是女真。明代学者秉承了汉族学者的一贯传统,不喜欢考证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别,用女直通称关外除蒙古外的所有少数民族。这和后来的建州女真(清朝的祖先)没有任何关系。关外少数民族基本上男人全是战士,“胡儿十岁能骑马”。另外,本书没有写屠杀,也不打算写屠杀。如果你等等下一节的内容,就会看到民族和解的开始。当然,更欢迎你加入vip^_^。谢谢关注本书。
姑苏朱二:爱国贼是指义和团、皇道派军官或者忧国骑士团那种也算忧国志士但是所为对国有大害的人——为恐怖主义叫好的人还不够资格。争霸世界也好,显示意志也罢,需要的是可信的实力,不是靠残暴!相比人民的生命,不现实的信念一钱不值,只有自身安全的人才会叫嚣哪怕没有胜利的可能也要玉碎——如果要人信服堂堂一战或者显示成果都好,但是靠杀戮决无可能。最后,如果可以请你看着最近那些赤身露体被杀的俄国孩子的照片,看着侥幸生还的孩子惊恐的眼神,再写一篇吧,如果你还可以写出来,我送你两个字——“人贼”!
酒徒:酒徒一直认为,美国人是人,而在历次美国发动的战争中数以万计被“误杀”,“误炸”,“虐杀”的其他国家的人也是人,大家有同样的生存权力。我想这点不用我再举越南、朝鲜、阿富汗上的例子,多少平民至今还沉冤未雪。同样,俄国孩子也是人,但就是有一个国家不肯承认是恐怖分子所为,宣传为民族矛盾。酒徒那篇文章只是想探讨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恐怖主义,是谁先种下了仇恨的种子。酒徒建议大家换一个角度,先放弃道德上先入为主的谴责,假设自己是一个阿拉伯人,会怎么看美国。再假设自己是美国人,如何看穆斯林。另外,酒徒欢迎你和我探讨,虽然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前提是不要用侮辱性的语言,无论你是什么观点,什么身份,记住,酒徒认为自己和你是平等的。
jack_jack:这个。原来是你写的。虽然经典。可是。我觉得,这世界如果有规则,总比没有规则来得安全一些。虽然,规则是由美国人定的。可是,起码,我们在这个规则下,可以有能力自卫。如果象拉登那样。估计,我们就惨了。
酒徒:如果美国打着保护台湾的名义进攻中国,你有能力自卫吗?美国人会认为他们的国家错误而反战吗?越南战争是因为看不到获胜的希望而反战,不是认为他们的战争不正义。至今,美国人依然认为他们发动朝鲜战争是为了防止共产主义的扩散。当中国遭受非典的时候,美国人的网站上最刺眼的位置,一个肺部的阴影掩盖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旗,我看到时曾经泪流满面。我们不需要仇视美国,但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执,没有任何道义可言。
周日游鱼:《明》是一部相当“主旋律”的书,看到现在有种不太相信的感觉,能否在其中加入阴谋、恐惧、背叛等元素呢?
酒徒:慢慢看,后面更精彩。谢谢关注。
电器水晶:但是没有美国世界会更加糟糕。
酒徒:不一定,美国没诞生前世界并没灭亡。我们需要和平,但如果这个和平需要当奴隶和带枷锁来忍受,我们还需要吗?
to天苍苍野茫茫:塞外酒徒,但是后来发现全国的酒都不错,所以就改成酒徒了。
to红鹰天下:酒徒也想快点更新,问题是酒徒还要挣钱吃饭,买酒,支持一个家。谢谢关注。
《明》 意见征集
倭寇――答部分读者提问
谷雨居士:历史军事类小说多以爱国为主题,本书似乎也一样,可是有几处觉得费解,可否帮忙解答:第一,按本书所述,当年的倭寇中其实多是扮成倭寇的中国海盗,是不是说戚继光消灭的倭寇中其实大多也是中国人?第二,平定辽东后给女直人提供很多优厚的条件,而且大力压制作为传统盟国的高丽,使女直人有可能更快建立更为强大的清朝,这有点得不偿失吧?第三,朱元璋当年杀大臣是因为他们有造反的能力,难道武安国说那些人没有造反朱元璋就会罢手?而且朱元璋让自己控制不了的军队来护卫宫廷安全,太离谱了吧?请指正。
酒徒:感谢关注,关于倭寇问题,其实早就讨论过,明朝早期的海盗主要是张士诚,方国珍的旧部,不愿接受朱元璋的招安而形成。期间,日本国因为内乱,在寺院和贵族的支持下,到中国沿海掠夺。有时扮作来朝贡的使团,有时直接对岸上发动攻击。日本的《太平记》中,对上述情况有集中而生动的描述:
四十余年间,本朝大乱,外国亦不安宁。乘此动乱,盗贼四起。山贼当路,旅客不敢穿行树林;海盗出没,商船忌遭其手而避之。贪婪无厌之浪汉,结群聚伙,占据沿海岛屿。驿站无驿站之长,关卡哨所形同虚设。最后,盗贼备置数舟,拥向元朝、高丽之港口,劫掠明州、福州之财宝,焚毁官衙、寺院。元朝、三韩之吏民,为防此寇而内迁,各国濒海之郡县,已荒芜人烟。
无需再做任何说明,这段文字记载,已经把倭寇滋生的基本原因、劫掠范围及其残暴性质完全将清楚了。(文字引自《中日关系史》)。后来,真假倭寇都被汤和剿灭,但汤和的剿灭政策采用的是迁徙百姓和固守堡垒,不怎么高明。历史上方明谦的确提出过:倭寇自海上来,则制敌于海上。但是由于其为方国珍之子,所以没有受到重用。后来随着明朝海军的发展,倭寇在一段时间内几乎几乎绝迹。酒徒设想,有郑和那种庞大的舰队做威慑,日本多少也顾忌些。
明朝中期的倭寇成分更为复杂,在嘉靖中起明日进贡贸易中断以后,情况为之一变。参与日本内战的大武士、大名守护极其需要铜钱,而日本国内长期使用流通货币是中国造铜钱,日本国内,并无造币的能力。(日本国内一度也曾有过自造铜钱,但质量极差,后来不得不以重量为基准进行流通)但被视为“日本造币局”的明朝,却关上了大门拒绝贸易,这等于是切断为他们输送铜钱的渠道。他们为了战争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不仅不再约束倭寇的劫掠活动,而且还自行组织亦寇亦商的商船队,加入日本商人的走私贸易船队中。这些“载其方物,出没海道,得间,则张其戎器而肆侵夷;不得间,则陈其方物而称朝贡。”明沿海防倭哨船,很难区分哪是倭寇船,哪是私商船,因而遇船既行追捕。浙、直追捕教紧,他们则奔福建,福建捕急则奔广东。这种商船交易方式简陋,搭棚于地,铺板其上,陈货而售,违禁品如刀剑之类则藏于船内。着重亦商亦盗的上川和倭寇劫掠虽然结合起来,但其劫掠动火还只在沿岸还没有深入内地。当明朝沿海海盗和私商与倭寇勾结起来后,遂使倭寇的劫掠发生巨大的变化。明沿海海盗和私商利用明将吏惧怕倭寇的心理,投靠倭寇以遂其劫掠和走私之奸;而倭寇也利用海盗、私商熟悉地理和内情得以放手劫掠。这样,倭寇的劫掠活动不仅达于急电,而且范围也从沿海深入内地。他们互相利用,狼狈为奸,劫掠焚烧,杀戮*,生灵涂炭,村舍荡然。受害范围波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等六省,而以江、浙、福、广沿海最为严重。倭寇和明海盗结合成巨大的武装集团,其头目往往以势力较大的明海盗充当。(摘自中日关系史)有名的是;
1、出身为海盗者:许栋集团、徐海集团、叶明集团、林国显集团
2、出身为走私商者:王直集团、洪迪珍集团
3、出生于或成长于日本者:毛烈集团、陈东集团、徐海辛五郎集团。
明朝当时政治无能,居然想出了祭祀海神以期待其消灭海盗的做法。和清朝用污秽之物泼西方战舰异曲同工。至于后来戚家军,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的故事。酒徒的小说写到海盗这节,除了描写日本海盗外,还在探讨一个亡国的本族政权最终归宿和走向,酒徒不主张一个民族内部的自相残杀。文中的余佐,原型就是国民党大佬余右任,字也是直接用了右任先生的字。希望余老先生不要怪酒徒不敬。“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些文字至今让人落泪。
平定辽东后本来就应该和各部族和解,酒徒不认为屠杀、灭族是人类的正常作为。酒徒认为各民族本来就是兄弟。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才造成了中华民族近两千年的领跑地位。秦本身就不是中原民族,唐太宗的母亲独孤后和妻子长孙氏都不是汉人。如果明清两朝能敞开胸怀接纳进西方文明,东方文明至今还要领先于西方。
至于先生的第三条,酒徒小说中所描述的故事,仅仅是个故事,破绽当然很多。不过比起不能控制的禁军,好像自己儿子带的军队更可靠一些。小说中朱元璋没有进行杀戮不是因为武安国说大臣不反,而是因为在打破一个均衡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均衡。以武安国、徐达和李文忠代表的新旧军官团结起来阻止了朱继续杀戮。历史上朱元璋杀大臣也多次利用的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到这里,算是武安国给明朝带来的新鲜东西吧,尽管武安国和他的理想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至于小说中朱的手段,仔细翻看历史的话,这不是朱的原创。
恋战:非常讨厌朱明王朝,要是朱明直接是被满清替代的话可能就好了。至少满清对中国的疆土是有贡献的,应该比共产党还要多吧。所以满清人把他们自己打下的土地卖给列强,我们也没话可说的,当然是除了香港澳门的。而我们汉人的土地以前也就那么多。宋代的时候言论还是比较开放的,就是这个朱明把中国搞坏了,后边的满清吸取朱明的经验,变本加厉,终于越来越烂
酒徒:对历史不能以讨厌与喜欢来理解。历史无法改变,酒徒的小说不过是设想了一个无法证明其存在的“虫洞”。从国土面积而言,清朝比明朝强多了。但是这两个朝代都处于君主社会末期,即从秦、汉时设计的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合时代的发展,依然不思革新,必然难免灭亡。作为明朝,还有情可原,因为此时的中国依然走在世界的头几名,明朝接触不到太多的外部文化。作为清朝,则无法回避。目前的辫子戏,只歌颂了所谓的明君,其实非常片面。当时整个西方都开始了资本革命,而大清依然沉醉在天朝美梦中。提着一笔臭字到处题诗的乾隆把西方送来的火器当作奇技淫巧就不说了,同样作为消灭了摄政王而夺位的皇帝,俄罗斯的彼得选择了学习西方科技,推广西方工业。康熙选择了闭关锁国。历史最好横着看,否则人们总会沉醉在自己的梦中。其实即使纵着看,明朝比清朝落后也不多。据内蒙出土的文物,明朝徐达北伐大宁采用的火炮为开花弹,到了清朝,居然又退回了实心炮弹。代表明朝铸造业顶峰的永乐大钟重49吨,而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所铸造的铜钟最重不过6000公斤(都在北京大钟寺陈列,大家可以去看看)。明朝立国后,对朱元璋对蒙古人的态度是,告诫群臣,蒙古作为一个朝代,毕竟曾是大家的父母之邦。每逢庆贺战功,元朝的旧臣居然被特许可以不参加。而大清则剃了所有中国人的辫子,改了所有中国人的服饰,满汉一直不准通婚。早期除了三藩,汉官很少正四品以上(一说为禁止),而明朝的高官,包括了郑和这样的伊斯兰人;明朝《永乐大典》没毁坏窜改任何书籍,清朝的《四库全书》则销书无数。剩下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咱就不说了,大多数人把这些都忘了,据说新编的历史书中就没有(上海版)。酒徒不认为过去少数民族兄弟所做之事,需要现在少数民族来负责。但酒徒的确认为,很多人推崇的版图最大的元朝、和所谓的康乾盛世,中国的汉人其实是亡国奴。因为他们在政治上天生被规定不和统治民族平等。只有一个各民族平等的中国,才没有一个民族是亡国者。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至少酒徒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这点上比历史任何一个朝代都好。
至于言论自由,宋朝的言论自由其实建立在其文官制度基础上。但是不意味着宋朝就具有制度上的优势。酒徒认为,到了唐代中期,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古代君主制度在东方已经到了极致,接下来无论哪个民族当政,都要向下走。可惜的是我们的先人没走出一条合适的变革之路,一直在原地打转。并且宋朝的言论自由,是典型的道德先生掌握了话语权,本身就有很大的弱点。宋代的文人互相攻击,恨不得致对手于死地,只求把对手打翻在地,不顾事实,胜利时对手的观点正确的也一并抹杀。从来没有一个宋代大儒表达过:“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
qatrej:有不少细节上的错误。作者还是要注意。比如徐达活着根本不可能封王!大明朝就这规矩,臣子生封公死封王。到南明才有个郑成功破了例,而且那是王爵不值钱的时候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