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酒徒
金银比价,酒徒找到的资料在中国唐朝大约为一比五左右,维持了相当长时间。至宋初为一比六点五二。明初经历百年蒙古人劫掠,黄金和白银的比价为一比四,到明朝中期则为一比七到八,明末为一比十左右。清乾隆时为一比十四左右。有人经常把乾隆年间的国库存银和明朝比较,以此证明大清皇帝英明,实际上有些瞎掰。价钱已经跌了三倍,还有什么可比性。况且一个国家的国库存银过多,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公众产业投入的不足。不过封建王朝皇帝通常不会把钱花到公共产业上,下几次江南,封几次泰山,再遍地造些寺庙和行宫,家底也就踢蹬光了。好在这些家伙终究有个寿终正寝的时候,没有像某些电视剧导演希望的那样,“再活五百年”或者“燃烧自己照亮大地”!
鸦片战争后,白银在中国的行情一路飙升,没办法,都赠送给友邦了。导致后来中国民间,特别是割据地方之间换了一种货币-鸦片。这是另一个话题,牵扯过多,在此不细说。
白银作为货币本位本来就不科学,中国古代以白银重量作为货币,实际上包含了对中央财政信誉和能力的不信任。在西方纷纷采用计数货币而不是计重货币后,银两在中国依然持续使用了很多年。后来因为西班牙和墨西哥银圆的出现并受到民间欢迎,政府才开始着手考虑铸银币事宜。不过那时候,中国已经没多少白银储备,电视里随便一个皇帝就是英明神武的朝代也瓦解于辛亥革命中。
《明》 资料篇-贴木儿,海战及其他
在愤青时代写的一篇杂文,一些年少轻狂的记忆。
这篇稿子写于六一,一直没有发出,一是不愿破坏节日的气氛,招人嫌,另一个原因,不说也罢。现在还是要把它贴出来,因为有些伤口,即使你不提它,它依然存在,隐隐作痛)
穷孩子的梦想
又到六一了,也许是年龄越来越大的缘故吧,每年这个时节总是想起自己小时候,然后对记忆中那个没出息的小不点儿笑笑,很惨然。
因为那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快点长大,用一块钱买二十根儿冰棍儿,躲到一个没人的地方自己独享,谁也不给!
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却是振兴中华。记得班上的一个同学用毛笔写了漂亮的“振兴中华”四个大字贴在黑板报栏,老师还教育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有理想的少年。
然而我却固执着自己的梦想,买二十根儿冰棍儿,躲到一个没人的地方自己独享,谁也不给!要吃牛奶的,尽管小豆的可以买三十根儿,但我就要吃牛奶的!
这个梦想不能跟人说,我却带着他,在塞外小镇的旷野中长大。
那时候爸爸妈妈都很忙,经常加班。但每月也只有三十几块钱。几乎每到六一我都要“例行”逃学,因为那天学校有活动,要穿新球鞋,我没有,家里也不给买。记忆里最奢侈的时候就是妈妈发工资或心情好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崩儿,买根冰棍,不敢咬,因为那样吃得太快,通常是含在嘴里,慢慢地等他化掉,回味无穷。
其实也曾经富过,过年的时候的压岁钱加起来有五六块还多,但照例总是被父母收回,说等我长大后给我。于是我就拼命的想长大。
后来自己终于长大了,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上千根儿最好的冰棍儿,却再也没有吃冰棍儿的渴望。即便在和家人闲谈时,也不敢再提起。因为母亲的单位已经在某公所主持的“抓大放小”的潮流中被卖掉,她的退休金已无着落,虽然我们和父亲都说养得起她,也的确养得起他,却无法抹去她眼中的忧郁。过年时,看着一向要强的母亲卑微苍老的身躯,我们兄弟几人都无能为力。我们都知道那百十元的退休金不够我们一顿饭的开销,却代表着母亲前半生奉献给国家的价值,如今在她自己心中,她已是个需要人供养的废人。我那二十根儿冰棍的梦想,足以打碎她所有的精神支撑。因为在我最想吃冰棍儿的时候,她为单位的所有加班,都是为“四化建设”而无偿的。
九八年领导要我写一篇歌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变化的文章,尽管当时我身在北京,已经去过了深圳、广东、上海,看尽了中国最繁华的城市,却迟迟不能下笔,最后以学工科的写不好文章而推掉。因为纵使我写尽世上所有颂歌,依然无法面对母亲的眼睛。很惭愧自己虽然在京数年,依然买不起一套经济适用房,把父母接来,安享晚年。而母亲却总在信中安慰我,说她以我为荣,因为在左邻右舍中,我是最有出息的孩子。我小学的六十几个同学,除了父母由背景的之外,大多数已下岗,在街上摆地摊儿为生。能够飞出小镇的,不过四个。
我很幸运的,飞了出来,把小镇远远抛在了回忆中。将来我的孩子,将不再以冰棍儿为理想,他们能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样,在年少的梦里,指点江山。而我小学同学孩子,我不知他们的梦与现实是什么,但愿,每个有梦的明天不再有泪。
后记;写这些文字很累,搁笔之后,心情郁结。我并不想揭示些什么,或反对些什么。只是生在变革年带,我们这些承受阵痛的小人物不过是锅里的小鲜,至于清炖还是红烧,自己是无法作主的。且夫天地为炉,阴阳为炭。
《明》 书评 英雄之歌
资料篇
1、关于贴木儿的实力,很多人置疑。感谢负天下人网友留言,让酒徒想起了给大家提提历史上的贴木儿。以下为负天下人的留言。
1382年帖木儿消灭了存在了130年的克尔特人的西阿富汗古尔王朝。开始向东伊朗进军,波斯人的赛尔巴朵尔公国投降。贴木儿开始进攻西伊朗,打败了札刺儿人的蒙古王朝,国王阿合木-札刺儿逃到埃及马木路克那里。接着,贴木儿在库拉河下游打败脱脱迷失。贴木儿占领了穆什和库尔德斯坦的土库曼黑羊朝(喀喇-科雍鲁朝),首领哈拉-玉素甫逃亡埃及。最后又占领了穆札法尔王朝统治下的法尔斯(泄刺只)、伊斯法罕。
白帐汗斡儿答的第六位继承者兀鲁思汗(1361-1377年在位)与他的侄子脱脱迷失之间展开战争,兀鲁思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脱黑脱乞牙、帖木儿灭里先后继位。脱脱迷失在帖木儿的帮助下,打败了帖木儿灭里,使自己成为白帐汗。接着脱脱迷失打败了金帐汗马麦,登上金帐汗位,重新统一了祖先术赤的领地。于是脱脱迷失开始了对贴木尔的数次战争,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德里苏丹国在1335年时几乎囊括了整个印度,其后不久分裂。德里苏丹国失去了德干,该地形成了巴曼尼小苏丹国、孟加拉、乌德(札温普儿)王国、古吉莱特。这些地区穆斯林国的割据削弱了德里苏丹国,它只拥有旁遮普和多阿布。1398年贴木尔消灭德里苏丹国。1400年贴木尔击败马木路克军,占领大马士革。1402年贴木尔又征服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于是,帖木儿帝国统治了原伊尔汗国、印度河、钦察汗国,成了巨大无比的”;蒙古”;第二帝国。
2战舰时代
写最近几节时,参考了无敌舰队覆灭记,具体资料如下。
1588年5月末,西班牙“无敌舰队”从里斯本扬帆出航,远征英国。这时“无敌舰队”共有舰船134艘,船员和水手8000多人,摇桨奴隶2000多人,船上满载2.1万名步兵。显然,腓力二世是要利用西班牙步兵的优势,运用传统战法,冲撞敌舰,在强行登舰后进行肉搏,然后夺取英国船只,经英吉利海峡直捣伦敦。英国方面做了迎击准备,由霍华德勋爵任统帅,德雷克任副帅。英军共有100多艘战舰,载有作战人员9000多人,全是船员和水手,没有步兵。英国的战舰性能虽不如西班牙,但由豪金斯做了改进,船体小、速度快、机动性强,而且火炮数量多、射程远。这种战舰既可以躲开西班牙射程不远的重型炮弹的轰击,又可以在远距离对敌舰开炮,以火炮优势制胜。
8月6日,“无敌舰队”到达法国加莱,停泊在海上,想与驻佛兰德尔的西军联系。由于后者未能及时到达,会师计划落空,后面又有英舰尾随,无法等待,只得继续前进。第二天夜间,昏暗无光,云雾重重,海面刮起强劲的东风,西班牙船员都已进入梦乡。英国人巧施妙计,把6艘旧船点燃,船内装满易燃物品,船身涂满柏油。6条火龙顺风而下,向西班牙舰队急驰而去。顿时,火海一片,烈焰熊熊,“无敌舰队”一片混乱,在断缆开航时各船乱成一团,有的相撞沉没,许多船只烧毁。
8月8日,两军在加莱东北海上进行了会战。西班牙的战舰高耸在水面上,外形壮观,但运转不灵,虽然人数和吨位占优势,却成为英国战舰集中炮火轰击的明显目标。英国战舰行动轻快,在远距离开炮,炮火又猛又狠,打得“无敌舰队”许多舰只纷纷中弹起火。西班牙开炮向英舰射击,却不能命中英舰,英国舰只尽可能避免进入西班牙火炮射程之内,在远处灵活闪避,活动自如。这种远距离炮战使西班牙舰队的步兵和重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激烈的炮战持续了一整天,直到双方弹药用尽,轰击才告终止。“无敌舰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两只分舰队的旗舰中弹、撞伤,一个分舰队司令被俘。
剩下的西班牙舰只乘着风势向北逃窜,准备绕过苏格兰、爱尔兰回国。狼狈逃窜的西班牙舰队弹尽粮绝,更倒霉的是在海上接连遇到两次大风暴,有的船只翻沉了。不少士兵、船员被风浪冲到爱尔兰西海岸,被英军杀死。到1588年10月,“无敌舰队”仅剩43艘残破船只返回西班牙,以近乎全军覆没的结局惨败。而英舰没有损失,阵亡海员水手只有百人左右。
3风帆战列舰
风帆时代的战列舰基本上全为木材建造的风帆战舰,有时在水线以下包裹铜皮。动力为风帆,武器为前膛火炮,发射用于摧毁船体的圆形弹丸以及杀伤人员的霰弹、破坏帆具的链弹。
十五世纪末,主要是两个领域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最初形态的战列舰:一是冶金技术的提高使前装滑膛炮逐渐成为一种可靠的武器;二是航海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建造较大的船只,以风力而不是人力航行。于是出现了装备许多火炮的大帆船,海战的战术随之发生了剧烈的变革,不再依靠原始的接舷肉搏,代之以远距离的炮击。船的艏艉因为狭窄,一般只能安装一两门轻炮,主要的火炮一般装在战舰的两侧,通过两舷开设的炮孔射击,这种安排直接影响了海战战术:侧面对着敌人排成首尾相接的一列长队,比较利于一支舰队发扬火力,这样每条战舰都有一半的火炮能对敌射击。较小的军舰从此不能投入主要的海上战斗,而只能担任巡逻和侦察这样的任务,因为舰队的威力在于战舰排成连贯的长队,就象一根链子,连接部分如果薄弱,整个链条的力量就不会太强。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期间发布的《海上作战条令》明确的把纵队定为海军作战时的标准队形:“各分舰队的所有战舰都必须尽力与其分队长保持一线队列前进……”。
在以后的一个半世纪里,战列舰的外观和战术都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舰队的行动完全依赖风力,机动能力有限,在交战双方实力量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任何形式的集中兵力都十分困难,海战变成平行航向的两支舰队之间冗长的交火,往往不能出现决定性的战果。
17世纪70年代后,英国海军按照以下标准对舰船进行分类:
一级舰——三层炮甲板,火炮100门以上,定员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吨。代表舰船为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海军上将的旗舰胜利号。
二级舰——三层炮甲板,火炮90-98门,定员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吨以上。
三级舰——二至三层炮甲板,火炮*-80门,定员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吨。这是英国海军中数量最多的主力舰只。
四级舰——两层炮甲板,火炮50-56门,定员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吨以上。
上述四级舰均被称为战列舰。规模在此之下的舰船被归类为护卫舰(frigate)、巡航舰(corvette)和单桅纵帆船(sloop)。
如果一支舰队有十艘四级舰的话,每门火炮在战斗中只打二十炮,一支舰队所消耗的炮弹数量即超过一万枚。上次有网友指责说酒徒笔下火炮密度超过了二战,酒徒没有证据反驳,但也没有二战时期火炮密度数据。所以无法回答。但就17世纪动辄打上几天的海战而言,好像一次攻击消耗上万发炮弹还是可能的。特别是英西海上战争已经英荷海上战争,具体情况还请大家指教。
又即:
鸦片战争时期,大清战舰定制长十一丈至一丈九尺,宽二丈三尺五寸至九尺六寸,所有战船均不得超逾此制”,船炮也多沿袭明代旧制。实力如此悬殊,英舰对中国炮台和战船的攻击几乎完全是一边倒的结局,整个战争英军伤亡加失踪不到130人。
《明》 酒徒杂谈 理想中国的作文
刊载一篇书评,感谢阿飞兄好文字。
英雄之歌
跟随酒徒的步伐,观看武安国等人和大明王朝的发展,已有年余。
最初,我以为这部书不过是众多网络小说中时空男游记之一。但随着北平的发展,酒徒笔下的世界逐步清晰,我又将这部书划入到只是展现作者理想社会的yy改革类(称之为革命也无不可)。直到平南,我才真正发现,我错了,这是一本讴歌英雄的书。
英雄,是一个内涵广泛的词汇。古今中外,每一个人心目中的英雄都不同,即便是一个人,不同时期心目中的英雄也不同。如果一定要寻找英雄的交汇点,我想,应该是超凡。
李善平,人如其名,善良而平凡,一个瘸了双腿的穷书生。倘若没有遇到武安国,恐怕一生至多是一个有十多个门生的乡村学究。但是,当他从北和林城墙上跃下的那一瞬间,他完成了他的英雄之路。这条路,是由浩然正气和过人智慧铺就的。常说:有才无德乃小人。李善平如果只有过人智慧,其不过是历史长河中小人的一分子;如果只有浩然正气,纵然可书于青史,也不过落个愚儒的结论。正因为李善平成功的将正气和智慧相结合,才成就其英雄之名。
反观如今小说,才智出众者不乏其人,而有此浩然正气者鲜矣。每读至李善平一跃,我必为之扼腕长叹。
王雨飞,也是人如其名,腿快,能跑。倘若没有沐英平南,我看作个邮差到是极有前途。但是,当他累死在白石江畔时,站立阻杀的尸体已经化为英雄的雕像。这雕像,是军人之勇和圣人之仁铸就的。王雨飞如果只有勇猛过人,其不过是一个勇张飞型的武夫;如果只有圣人之仁,也不过是落个“汉奸”骂名。正是王雨飞以珍爱生命的仁包容斩敌夺关的勇,才使其步入英雄之列。
再看如今小说,杀人如麻,血流成河,尚嫌不足,非要弄到斩杀百万方显其勇。但不知,没有仁为基础的勇,是否可划入屠夫?
英雄,不一定就是死者的荣誉,生者亦有。
朱元璋,这个据说可以和酒徒相媲美的帝王,当看到武安国所献的世界地图时,超越成吉思汗的雄心足以使其在称号上带个“雄”字,但究竟是枭雄,还是狗熊,单凭此点不足语。当其感怀自身少年凄苦,计天下鳏寡孤独废而赈济时,爱民之心已经冲淡了逐鹿天下的雄心。天下何者为重?中国数千年的帝王给了无数的答案,但我们可以肯定,朱元璋的答复是:民。纵然他一直以保全朱氏天下为基本,毕竟他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此私心,我们还是不必太过苛责了。朱元璋这个用奋烈天下的刚呵护关爱兆民的柔的一代帝王,足以称为英雄。
郭璞,一个从小县令到镇抚一方的地方大员,单看其履历,不过是一个仕途风顺的官僚。但随着北平的兴起,这个“北平新政”的操舵手已稳稳地将北方引领到蓬勃发展的洪流中去了。如果单凭此点,郭璞称为实干家足矣。但是,当他将目光放到天下兆民时,他已经无可阻挡的走在成为英雄的道路上。桓温手下有一诸葛亮老卒,曾问:诸葛亮何才之有?老卒坦然道:自诸葛亮后,我未见办事如他周全者。办事周全,纵或一小事,尚难有所纰漏,况北平革新这样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大事!但,郭璞就能将此办的周全,这就是本事!稳妥持重加上细密周全,全部用于民生民计,如何不称为英雄?
至于武安国这个主角,我不想称之为英雄,因为他是时空人。
掩卷长思,书中的朱标、朱隶、曹振、高德勇等人,仁义忠勇智,各有不同,皆可称为英才,但都尚缺完成一跃英雄门的精彩。即便书中为数不多的女子,如刘凌、晴儿、马皇后,也皆可称为巾帼俊才。
闭目回忆书中点点滴滴,书中人物皆有出彩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武安国之犹豫,郭璞之圆滑,朱元璋之凶残,李善平之身残,王雨飞之惨死,诸如此类,不一一罗列。
酒徒在《明》一书中,不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甚至是那些革新举措,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漏洞,或不足。我在书评区曾看到很多批评和指责,很多都是针对其革新举措。的确,这本书中写出的制度的确有很多不足,相对其它作品所描述的完美,确实不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漏洞,甚至是错谬。但我想问:从古至今,天下是否有完美的制度?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就是将来,也不会有。既然没有,那我们又何必对此苦苦追求?为何一定要把一部架空历史小说当成施政纲领来看?
有人会说:即便如此,那人物和故事难道就不能写的稍微完美些?我以为,正是这种带有缺憾的美,才能给人以心灵的冲击。
写至此,我已不知所云。只好以一句我常说的话送给《明》这部英雄赞歌:天道尚缺,况人事乎?
《明》 悲剧人物与悲剧英雄
理想中国的作文
我的理想中的中国,是绿色的。从现在的西北大漠、黄土高原到东南沿海,到处充满勃勃的生机,当春风吹来时,不在有漫漫黄沙,遮住我的眼睛。我昨日散步的树林,不会在因为某个领导的突发奇想而变成农田或水泥地,我栽下的树苗,不会被老乡怀着虔诚砍去换钱。
为了这片绿色,我理想的中国人民必须是富足的,因为只有富足的中国,才不会有人去偷树,才不会有人用森林换钱。才会让所有人受到充足的教育,知道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在破坏了绿色的同时,也扼杀的生命。
为了人民的富足,我理想中的社会必须是公正的,他必须给每个人以公平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合法的劳动和智慧获得足够的财富。当我的国家大踏步发展的时候,每个公民都能分享到进步后的利益。不能让社会的天平向有钱人无限倾斜。这个富足是真正意义上的均富,而不是数字意义上的平均。不会当世界上只剩下我和比尔盖兹,我依然是人均拥有数百亿财富的穷光蛋。不会当世界上只剩我和苏丹国王,我依然是人均拥有万亩豪宅的流浪汉。
为了社会的公正,我理想中的中国官吏都是廉洁的。哪怕他的资质不够聪明,只要他把心思放在人民,而不是私利上。一切错误都能得到改正。而不是官员们很聪明,却把所有心思放在发财、升官、再发财上。
为了官员的廉洁,我理想中的政府一定是负责任的。只有负责任,才会监督自己的官吏。才不会为了某个目的沉醉于数字上的政绩。不会再出现亩产万斤的卫星。才不会犯了错误,却文过饰非,把责任推到某个人身上。才能在目标没有达到之时对自己的百姓说一声对不起。然后找出错误,从头再来。而不是任凭官吏们夸大虚报。
为了政府负责任,我理想中的中国言论是自由的,人们可以随意批评他们的政府,而不会担心被扣上任何帽子强制劳动。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不管他说的是不是真理。无论任何人,不管他是不是大多数,都不能因自己掌握了真理而剥夺别人说话的权利。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中国,那时候再也看不到四处打工的农民破烂的衣衫,再也看不到下岗职工无助的眼睛,再也看不到失学儿童悲伤的眼泪,再也听不到要离开祖国,永不回来的誓言。再也没有精英们高傲而满足的大笑,和被他们视为卑贱者的叹息。再没有人,一边剔着吃了鱼翅眼窝的牙,一边告诉我要奉献,要忍受阵痛。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中国,我的梦,我心中无奈的伤痛。
广告:
http:///showbook.asp?bl_id=48699” target=”_blank”>" target=
>http:///showbook.asp?bl_id=48699
不一样的架空世界,欢迎进入《灭神》的空间
《明》 书评集锦--历史的宿命与民族的智慧
少言兄的书评,酒徒很喜欢,特摘录于此。
悲剧人物与悲剧英雄谈“明”里面的马皇后
起点小说里面的女性千千万万,但象“明”里面马皇后的实在不多。
历史上的朱元璋不知有何福气,居然能娶马后为妻,由此奠定驱除鞑虏,一统江山。二十四史,贤后千万,马皇后应该算第一贤后。
明史说“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从明史的蛛丝马迹看,我觉得马皇后政治才能在朱元璋之上。明史里面马皇后的执政思想概括有如下几点
1不杀人为本。明史说“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
2无忘群臣同艰难。明史说“每对群臣述后贤,同于唐长孙皇后。退以语后。后曰:“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