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灵眼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可乐步步
今天从中年那人进来,陈知北就一直保持警惕,不是所有人走路的步伐都那么稳健,尤其是在火车上,身体晃都没晃一下,要说对方没有几手功夫,陈知北绝对不信。
再加上全身上下洗不掉的土渣子味儿,陈知北以前当兵的时候,可是没少和这种人打过交道,一个个和地鼠似的,杀都杀不干净。
这可不是现在的陈知北,能惹得起的人物。
解决这一个倒是容易,问题是这种人向来是有门有派,打一个能出来一群,烦都能把人烦死。
第二天,火车在一片绵绵细雨中,进入了魔都火车站。
徐迩领着大蛇皮袋子,背上背着一个很破旧的大背包,跟着陈知北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从熙熙攘攘的火车站挤了出来。
站在火车站出口,看着这座初具国际都市面貌的大城市,来来往往衣着时尚光鲜的行人,再看看自己破布包、白背心、灰裤子、翻了线头的布鞋,莫名的感到自惭形秽。
陈知北拍拍徐迩的肩头,右手指向前边不远处,穿着一身格子衬衫、眼睛上带着一个大大的黑色眼睛的男人,“徐三叔。”
“三叔……”徐迩看到徐延振,兴奋地用力挥舞着没拿东西的右手,然后拖着陈知北就往徐延振的方向跑去。
徐延振看到两人大包小包的,摘下墨镜,露出了笑得已经快没有的眼睛,“慢点慢点,别摔着。”
徐迩跑到徐延振前面,“三叔,我可想你了。”
大小徐延振就很喜欢徐迩,大概是因为叔侄两人比较投缘,只要徐延振回老家,都会给徐迩带一些好吃的东西,悄悄拿给徐迩,让徐迩饿的时候吃。
徐迩长个的时候比较能吃,俗语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话一点都不夸张。不过当时刘云花向来是只做正好够吃的饭菜,多一点都没有,徐迩又不好意思多要,因此常常饿着肚子。
后来徐延振一次回家,无意间发现侄子总是吃不饱,之后每次回家,都会偷偷带点肉干之类可以存放的东西,悄悄给侄子。至此,两人关系突飞猛进,堪比亲生父子。
第9章 城市生活
郭美丽是魔都音乐学院,器乐专业的一名普通老师,有着一个幸福完美家庭的她,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女人,对于孩子,有着天然的热情。
郭美丽和丈夫徐延振非常恩爱,每年都会和徐延振带着孩子,回到丈夫的老家过年。喜欢孩子的郭美丽一直对老家的大侄子,憨厚老实,身世可怜的徐迩有着特殊的感情,或者说,一看看到徐迩,郭美丽就会有些爱心泛滥。
因此,当徐迩跟着徐延振到达他在魔都的家之后,就受到了郭美丽热情的欢迎。
“辽辽、远远都去上学了,走的时候一直念叨着,晚上要找小二哥哥一起玩弹珠。”
郭美丽热情的拿出很多好吃的放在茶几上,弄得徐迩很不好意思的红了耳朵。
倒是陈知北,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不过陈知北一直都是瘫着一张脸,也看不出什么。
“原本我是想着让你住家里,可是后来你二爷说你要和北子一起来,我就想着北子打小就特独立,有他照顾着,我也放心。所以,我给你们找了一个房子。房主是我一个哥们,现在人在国外,房子空着也是空着,正好你们去住着,每个月交个三瓜俩枣的意思一下就成。”中午吃完饭,徐延振和徐迩、陈知北坐在沙发上,说着对两人的安排。
“北子以前在部队,我记得是特种兵,会开车吧?我有个朋友是开出租车的,认识一个老师傅,私家出租车司机,想要找个开晚班的。累是累了一点,不过挣的也多。
北子啊,你这几天先在市里转转,在跟着我那哥们出几天车,我这有份城市地图,你先拿着。”说着,徐延振拿出一份精装的地图册子,递给陈知北。
陈知北双手接过,郑重的道了一声谢。
徐延振摆摆手,“你也是我从小看到大的,你家的事儿我也知道一点,还不是穷闹的,等你挣了钱,什么事儿都不算事儿了。”
“小二啊,我听你二爷说了,你就是偏科,这其实没什么,我拿了你的高考成绩给人看了,正经考大学是真差了点,只能上个夜校了。不过这夜校的老师也是很有水平的。你婶子他们学校就有个班,他们虽然是音乐学院,但是也下面也有个外语专业。我给你报了一个英语,你先学着,不行再说。”徐延振是真的很喜欢徐迩,因此对徐迩的事情那是尽心尽力。
“谢谢三叔,我会好好学习的。”徐迩听到自己竟然还可以上学,高兴的嘴咧得大大的,没有了。
“白天你就到我那里,看个货,点个货什么的,这活不难。叔我给你开和别人一样的工资。”
“不用了,三叔,管饭就行。”三叔又是给自己找房子,又是找学校的,再给发工钱,徐迩实在是不敢要。
“兔崽子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给你就拿着,将来好好孝敬你三叔就成。”徐延斌一巴掌拍在徐迩的脑袋上,笑骂道。
徐迩一想也对,自己自然是要孝敬三叔的,于是点点头,“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孝敬三叔的。”
“这就对了,行了,拿着东西和我走,看看房子去。”
城市很大,大到从徐延振家里开车,要走上半个小时才到徐延振说的房子那里。在老家,开车半个小时,是从村子到镇上的距离。
以前徐迩一直听人说,城市很大,有五个镇子那么大。可是现在,徐迩觉得,可能,城市要比五个镇子还要大。
一瞬间,徐迩有点胆怯,城市太大了,徐迩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在这个地方生活。
陈知北抓着徐迩的手,刚开始徐迩还没有感觉,后来徐迩发现自己手上有了点温润的感觉。徐迩抬起头,看着面无表情的陈知北,突然觉得心里不那么怕了。
弄堂,是小巷、巷子的意思,是魔都特有的民居形式,它是由连排的石库门建筑所构成的,并与石库门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最能代表近代魔都城市文化的特征,它也是近代魔都历史的最直接产物。
当然,徐迩并不知道自己要住的地方,多么有其历史性和地域特色。他只是知道,自己以后也是要住在小洋楼里了。
虽然这个‘小洋楼’已经有年头了,不过徐迩喜欢这样的东西。
“快快,进来来看看。”徐延振拿出一串钥匙,将大门打开,招呼两人进去。
打开里面的拉门,一股子有点霉的刺鼻味道扑面而来。“咳咳。”徐延振挥了挥手,像要赶走这股子味道,“这房子有小半年没人住了,虽然里面没什么东西,就是一些老旧家具,但是打扫一下住人还是没问题。
你们俩看看,有没有需要添的,做饭的家伙事儿,平时需要用的东西,缺什么一会儿就去你叔我那个小商店,缺什么拿什么。”
徐迩拎着行礼走进了七里弄的这栋房子,一个他未来要住的地方。
房子上下两层,最上面还有一个假三层,可以作为一个纳凉或者放置东西的地方。
两个房间和一个厢房,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卫生间应该是后来改造的,里面竟然带着淋浴设施。不过这些都不是土包子进城的徐迩能够注意到的。
两个房间都有一张木床,楼上的房间,还带有一个大书架。徐迩极喜欢那个书架,于是陈知北把二楼的房间让给了徐迩,自己住在了一楼。
“对了,有个事儿的说一下,这城里啊,用什么都得花钱,水啊、电啊,都是花钱的。平时用的时候要省着点,不过只要不良费,一个月也用不了几个钱。我和那哥们说好了,房子你们住着,一个月给他存折里打二十块钱,不包括水电费。”之后,又带着两人去买了洗漱用品、添了一个煤气罩、一罐煤气、一个锅、一个大勺、一些不锈钢饭盒和筷子。
晚上,徐迩终于见到了以前只能一年见一两次面,和他的关系非常好的徐辽和徐远。
两个小家伙看到大堂哥,高兴地上蹿下跳,吵得楼下邻居晚上九点多钟来敲房门。弄得郭美丽好不尴尬,送走邻居就把双胞胎好顿数落。
不过双胞胎向来是天不怕地不怕,吐吐舌头就拍了拍手睡觉去了。
第二天,徐迩就和陈知北将整个屋子做了一个大扫除,将整理出的一些两人不会用到的,房子原本就有的东西,仔仔细细的放到了一楼的小厢房里。
徐延振那个开出主车的朋友,是个白白胖胖的中年人,远远看去像个发面馒头。徐延振介绍,他叫孙大亚,外号叫大牙。
孙大亚听到徐延振叫他的外号,也不生气,笑眯眯的,点点头,还说这外号一般人自己还不让叫,只有自己人可以叫。
孙大亚当天就开始带着陈知北跑车了,一走就是一天,直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来。
回来的时候,徐迩已经做了面条和拌菜,拿着一本手札,搬着小马扎,坐在门口,借着路灯看书。
陈知北站在路口,看着正在看书的徐迩,脸上的线条,慢慢的柔和了下来。
白天早上七点,准时出现在徐延振的徐子小商品杂货超市,核对货品,将货架上缺少的商品,填补上,将快断货的商品标注出来,等到徐延振过来,告诉他。平时在每隔一个小时点一次货。
这工作只要不粗心,认识字,就可以做得很好。
到了晚上,徐迩就会到三婶学校院内的一间大教室里,和一群年纪对他而言有点大的同学们,一起听课。
九十年代,知识还是很值钱的,来上学的都是来认真学习,想要一个真正的文凭,或是来充实自己的。
徐迩也不知道学习外语有什么用,反正三叔给他报了,他就不能让三叔的钱白花,因此徐迩学得很认真。
等待了秋天的时候,徐迩已经可以用带着点口音的英语,和老师进行一些比较有难度的对话了,写的小英语短文,也因为语法用得好,等到了老师在课堂上的数次表扬。
这些都让徐延振感到高兴,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好,给自己长脸。一高兴,该给徐迩买了一个能听英语磁带的复读机,步步高的,国产货中的知名品牌,整整三百元大钞,让徐迩心疼了好久。
至此,更是认真学习英语,为了不让三叔失望,为了让这三百元的复读机物有所值。
陈知北的的哥之路,由于原本说定的那家人家里出了事情,没做多久就结束了。之后徐延振原想着再介绍个工作给他,但是陈知北拒绝了。他联系上了一个以前的老战友,那人现在开了一家修车厂,陈知北打算到那去帮忙。
十月份的时候,陈知北带着徐迩去了一次证券交易市场,让徐迩和他一起购买了几只股票。
徐迩不是很明白股票是什么,但是他很相信陈知北,况且对于徐迩来说,手里分家得来的这3000元钱,放着也是放着,丢了也不会可惜。
到了冬天快过年的时候,徐迩工作的地方从离家半个多小时的地方,变成了隔着三条街的东台路古玩街。
徐延振在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用这几年挣到钱,盘下了东台路旁边的一个商铺,开了一家分店,主营小摆件和吃的东西。
而徐迩,从这里,找到了一条正式进入的古玩界的路,未来的命运,也从这里正式开始。
古玩街、古玩圈、古玩界
第10章
鉴宝灵眼 鉴宝灵眼_分节阅读_6
来到新的工作地点后,徐迩的工作量明显加大,以前徐迩的工作只是保证货源能够对上,而现在,徐迩还要偶尔客串厨子,给顾客准备热水泡面、煎鸡蛋、使用微波炉热香肠。
为此,徐延振正大光明的给侄子涨了工资,从以前的每月200元,涨到了260元。这对于一个在个体商店打工的男孩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尤其是他还不用攒钱寄回家里。
古玩街每天都很热闹,无论是否是休息日,这里都比徐迩老家的集市热闹上十几倍。每天的早上七点,商店一开门,就会有很多人来店里吃早饭。一份泡面、一个鸡蛋或是热香肠,或者是在加上一些别的吃食,中午的时候更是有多人急急地跑来买上一块面包香肠,然后匆忙的拿着吃的东西就跑回去,晚上是商店较为清闲的时候,小商贩们一般都不会在小商店里吃晚饭。他们或是回家,或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在附近的小馆子里吃上一顿热乎的饭菜,犒劳一天的辛苦。
新开的杂货商店里只有三个人,一个出纳,除非偶尔有事儿,会让徐迩替班之外,还有个三十多岁的小李哥,地道的魔都人,有点小气斤斤计较,但是人却很好。一般情况下,都是徐迩和小李哥错开上班,保证店里一直都会有两个人。
古玩街对于徐迩来说,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往往一个很平常的小东西,会被摊主套上一个或传奇、或有趣、或沉重、或浪漫的故事来历,然后顾客就会以一个非常高的价格将其买走,买完后还会喜笑颜开,好像是自己买到了什么非常宝贝的东西。
当然,徐迩在古玩街上也看到了好几个带着五颜六色光晕的物品,不过东西多少都有点贵,有的几十块钱、甚至上百上千块钱。昂贵的价格,让徐迩一直不敢购买其中的任何一个,即使徐迩已经很久没有新的梦境,可供他观看了。但是囊中羞涩的徐迩,一直没有勇气将身上所有的钱,拿出来去买一个不知道值不值得的梦境。
显然,由于现实原因的特殊性,徐迩判断一件古玩价值的方法,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由于天气渐渐冷了,东台路里的人渐渐少了起来,古玩街的摊贩,也有很多都开始不再出摊,还有一部分,开始把一年来都无法出售的货物,悄悄地,不着痕迹的降低价格,想要尽快出手手里积压的货物。
徐迩在和小李哥换班后,走在古玩街里,用着札记里记载的知识,仔细辨别摊贩手里的东西。
徐迩知道自己的眼睛看见的光晕,代表那件东西上有着前人的执念,也代表着那件东西确实是有年头的古物。不过徐迩不确定没有光晕的东西,就不是古董,所以徐迩开始通过自己的手,来辨别摊贩手里,看起来还不错的东西。
不过若是看到有光晕的东西,徐迩还是会驻足停留,把玩一下,毕竟那是徐迩唯一能看到颜色的东西。
“小二,怎么样,来看看章子哥手里这些东西,这可是我从老宅子掏出来的,绝对是老物件,你来一个,给哥哥我开开张。”
章子是这一片混和徐迩混得比较熟的一个摊贩,古玩圈行话,叫做包袱斋。
“章子哥,我想要你那个青花碗,可是太贵了,我买不起。”徐迩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章子的摊位上有一个清乾隆青花连枝小碗,章子开价是1200元。
徐迩从来没有一次花这么多钱买过东西,因此等到和章子混熟悉了之后,经常来看小碗,却是从来不敢说买下来。
“你小子别说,眼力是真的不错,哥哥我摊子上最好的一件,就让你看见了。”章子虽然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好东西,但是那个清乾隆青花连枝小碗,却是他请教了一位老师傅,那位老师傅帮忙做的鉴定,是章子的心肝宝贝。
章子只拿出来了两次,就被徐迩看到了。
“那件不行,事实上我不打算把它卖掉,我要拿回家当传家宝。”小碗对章子来说也是有特殊意义的,毕竟那是他这么多年以来,找到的第一件值得收藏的老东西。
“对了,我这有些新上的铜钱,你看看有喜欢的吗?一块到十块,都不贵,选几个。”章子已经三天没开张了,今天好不容易有个人可以忽悠,哪能轻易放过。
这批古钱,是章子从一个急着回老家的同行手里收来的,没花多少钱,但是量大,摆个一两年,怎么着都能回本。
徐迩听到有铜钱,两眼放光。
在古玩市场里,铜钱是真的东西比较多的,只是市场上大部分都是清五帝钱和民国银元,几乎没有什么光晕,不过聊胜于无,徐迩打算找几个,哪怕是仅仅有着微小的光晕,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影子也可以。
章子这批货分量很足,足足装满了一个小的蛇皮袋子。
章子小心的将里面的铜钱都到了出来,用手将铜钱铺开,“看看吧,选几个拿回去给亲戚孩子压惊也成啊,今儿哥哥看你也是真喜欢,一个算你三块钱,平价。”
徐迩很开心,因为里面还真的有几个铜钱,上面有着淡淡的黄色光晕。徐迩将三个光晕比较明显的挑了出来,然后又混了几个常见的五帝钱在里面。
“章子哥,我就要这九个,你看看。”说完,徐迩把手伸到衣服的内兜里,作势要掏钱。
章子看都没看铜钱,而是对着徐迩说,“算你二十五,谁让你叫我一声哥呢。”然后很大度的拿出一个小布口袋,将九个铜钱放了进去,递给徐迩,并且接过徐迩手里二十五块钱。
“章子哥,谢谢啊,以后我还来你家。章子哥,我看和你一个地方的那两个人都回家了,你今年还不走啊”
交易完了,徐迩也很开心,又和章子说起了闲篇。
“我今年不回去了,趁着过年这几天买年货送礼的人多,多挣点,明年带着媳妇回去。”章子处了一个对象,可是因为没钱买房子,一直僵持着,今年章子打算拼一把。
“哦,那我祝你生意兴隆啦。”徐迩拱拱手,觉得自己占了对方便宜,不说两句好话,实在是不好意思。
“哎呀,借你吉言,借你吉言。”章子也很高兴,做生意的,都喜欢听好话,尤其是在接近年关的时候。
徐迩觉得很满足,自己过年给自己办的年货,就是这些可能会带来新的梦境的铜钱。
然后徐迩又去了一个叫做宣德堂的瓷器铺子,买了一个早就看好的罐子,土黄色的光晕上带着一点细细的红丝,据徐迩的经验来说,至少也能支撑一个完整梦境。
而这只罐子,花了徐迩100元,相当于小半个月的工资。
徐迩打算等到把里面的梦境看完,就把这个罐子送给陈知北。这源于徐迩上个月才发现的一件事儿,陈知北会中医,而且对炮制、煎煮药材非常有一手。
上个月天气转凉,下了一场雪,引发了郭美丽年轻时候烙下的月子病。结果吃了陈知北开的方子,不到半个月就有了明显的缓解,喜的徐延振买了一条七斤重的大海鱼,回来给家里加餐。若不是陈知北顶着一张面瘫脸,死活不同意下馆子,徐延振甚至想在魔都有名的得意楼摆上一桌,郑重道谢。
这只罐子应该是古人熬煮中药的药罐子,徐迩在札记里面见过,徐迩的太外曾祖父晚年的时候,他的妻子身体不好,这个曾经的大少爷,经常用出去摆摊挣的钱,给妻子抓药,练就了一身熬煮中药的技术。因此,熬煮中药的药罐子,徐迩一点都不陌生。
回到家的时候,陈知北已经在厨房里做饭了,今年陈知北和徐迩一样,都不打算回家。
“北子哥,我回来了。今天吃什么,好香。”徐迩猜陈知北今天做了肉,最近陈知北在的那个修车厂生意特别好,陈知北的战友给陈知北涨了工资,每个月大约有500元钱的工资。富裕了的陈知北,几乎每天都会做一道大菜,吃的徐迩最近都觉得自己胖了一圈。
“红烧肉。”陈知北点了点大勺,放了一点盐进去。
徐迩咽了一口口水,这道菜徐迩就吃过不几次,都是在别人家摆喜宴的时候,而且只吃过一两块而已。
“北子哥,饭钱够吗?我今天刚发了工资。”不过已经用去了将近一半了,徐迩想到今天花的钱,胃里一阵纠结。
“够了,”陈知北端着满满一碗刚刚出锅的红烧肉,走到桌子前,“我把股票卖了,以后天天吃肉。”
“那就好。”徐迩悄悄松了一口气,家里还有钱吃饭就成,其他的徐迩也没在意。
陈知北诧异地看着徐迩,发现徐迩关注的重点,和自己要表达的根本不一样。
“股票挣钱了,很多。”陈知北不得不加了这一句,不过看到徐迩惊奇看着自己,显然是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那东西竟然真的能挣钱?”徐迩一直以为那是一个存钱的地方,就像是银行一样。不过银行不会因为你买的东西不好,而扣你的钱。
“嗯。翻了几番。”陈知北决定还是不要告诉徐迩,他操控的那几只股票,让两人的存款,全都突破了五位数,省得这孩子,被突然间挣到的这些钱吓住。
陈知北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卡递给徐迩,“这是银行新出的一种存折,你放好。”
徐迩接过银行看,看都没看就放到了衣兜里,然后盯着那碗红烧肉。
“吃饭。”就知道不会看,陈知北无奈的想着。
第11章 过年
过完小年没几天,徐延振就给超市的员工们放了假,只留了几个过年不会回家的,看着商店。
今年过年,徐延振没有带着家人回老家,事实上,徐延振一直在计划着,要把父母都接过来,和他们一起生活。不过对于两个老人来说,老家的生活让他们每天都过得充实,况且进到城里住,四周都没有认识人,想来生活也不会过的愉快。
不仅是徐延振,老两口的大儿子徐延铭,也一直想要把两位老人从老家接出来,可是每次提出这事儿,都会被徐栋梁否决,因此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
今年的年货是徐迩和陈知北一起去置办的,也让徐迩再一次涨了见识。
自从陈知北知道徐迩小年之后就不用去店里,就开始开着不知道从哪里弄来得个小面包车,满魔都的带着徐迩四处转。
刚开始的时候徐迩还以为只是单纯的借着年闲,四处转转,看看风景。没成想,陈知北确实带着他办年货。
先是到一个大型的渔场,找到了一个新兵连时候的老班长,订了三条大海鱼,和一些海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