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的初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纪实
女儿一边吃着饭,一边半认真半开着玩笑说,“这孩子脾气躁,象张飞,叫张飞算了。”
“胡说什么?”他用眼睛瞪了女儿一下,说,“你没看这孩子前额宽,脑门秃,将来不定是个天才,神童的,叫这名字多粗野?”
老伴插言说,“院里的孩子们都叫铁蛋、黑蛋、孬蛋的,我看就叫他狗蛋挺顺口。”
老头子一听,“嗵”地把碗筷撂在了饭桌上,铁青着脸说,“吃着饭,还堵不住你的嘴,给孩子起名字,这大的事,你就这么不当回事?”老婆子不敢吭声了,只是捂着嘴一个劲地笑着。
老头子一生气,半口饭也不吃,进到里屋,一屁股倒在了沙发上,眉头上紧紧地打了个结。
“张振华?对,振兴中华嘛!”他一拍大腿,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来到外屋对大家说。
“叫张振华?”女儿一听就直摇头,说,“起名字还是不要跟出生年代连在一起,**的,让人一听就感觉不舒服,难道就不能起个文雅一些的名字?”
可是,什么才算是文雅一些的名字?他说不上来。大家说了几个,都不合他的意,他觉得都不能体现小孙子未来的雄才大气。
最后,他干脆从邻居老师家借了本汉字大辞典翻了起来。可是,他还是找不出一个中意的词。他躁气了,一下子把辞典丢出老远,心想当了那么多年的科长还没费这大的心呢。然后,便打了个哈欠,一伸懒腰,躺在了沙发上。
突然,他一擂茶几,笑了,心想我怎么把秘书小王忘了?他,大学生,活字典,什么样的文词雅字没见过?还有人事老刘,账务小赵,团委小方.“呵呵,”他一高兴,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走到门口,喊道,“老婆子,快去买斤水果糖,明天一大早我召集个科室会议,把孩子的名字好好地研究研究。”
忧伤的初恋 美丽夏日
美丽夏日短篇小说张宝同
陈临湘一上到客轮的平台上,就看到何玉茹正独自站在扶梯边凝望着西天。*
陈临湘走到她的身边向她打了个招呼。这是他自上船后第四次在这遇见她。每次,她都是这样地靠在扶栏边,迎着江风,凝望着前方,仿佛是在被一种浓重的思绪纠缠着。
她扭过头来,朝他微微一笑,说,“瞧,这夏日的落日真美!”
他抬头望去,只见西山之上红霞万朵,残阳如血,金光将天地间映射出一片灿烂耀目的辉煌,就说,“这是一种真实与壮丽之美。”
“可是美好的东西总是暂短而易逝。”她用多愁善感的那种忧色与神情说。
“正因为如此,美好的东西才显得弥足珍贵。”陈临湘点了点头,把目光深沉地投向远方。
当落日的余光消失在暮色的天边时,他们开始并排地沿着扶栏边缓缓地散着步。
“你是独自出外旅游?”他问。
她略有迟疑地摇了摇头,说,“我是到梁湖看一位朋友。”
“可我觉得你有很重的心事。”他停下步子,诚恳地望着她的眼睛。
“是吗?”她抿了抿嘴,似是而非地笑了笑。
苍茫的暮色中,一轮圆月从东山升起,在幽静与微暗的天际间洒下了一片迷离的光色。夜色沉寂,江风徐徐,客轮的马达声在长江的河谷间逆风回响。
“昨晚那号是你吹的?”何玉茹问。
“闲得没事,
“可你吹得真棒,号声悠扬而嘹亮,让人听着就有一种沉浸在梦中的感觉。”何玉茹敬慕地说。
“你过奖了。”陈临湘自谦地笑了笑。
“我也是学音乐的。”她停了一会,说。
“是吗?”他欣喜道,“这样说我们是同行了。”
“可我是教学的。你是乐队的。”她说。
于是,他们开始谈论起巴赫、亨德尔、贝多芬和斯特劳斯,从十九世纪的浪漫音乐一直谈到中图当代的民族音乐。
不觉间,夜色渐浓,风阴气凉,月光清明如洗。他怕她受凉,就邀她到了自己的舱房里。他拿起两桶可乐,递给她一桶,打开慢慢地喝着。晚风从窗口呼呼地吹来,让人感到一阵阵舒心惬意的清凉。这时,她看到他的床上放着一个笔记本电脑和一盘光碟。就拿起光碟看了看,问,“这是什么光碟?”
“是重庆的一家音像公司为我录制的几支小号演奏曲。”他说。
“真的?”她对他有些刮目相看了,“我能听听吗?”
“当然可以。”他把光碟放入电脑中,按动着鼠标,
“该听听你的歌了。”陈临湘从笔记本电脑中取出光碟,要请她唱支歌。
何玉茹镇静了一下情绪,眨着眼睛略作思索,然后朝他委婉一笑,就唱起了美国影片翠堤春晓中的那支歌曲
“当春之歌回荡,
请回忆那五月的早上,
你曾说,你爱我,
在那五月的早上。“
她的音色清亮而柔美,曲调中洋溢着心灵的思索与畅想,仿佛把人带进到那个阳光灿丽,鲜花遍地的五月。
“我想把你的歌录下来。”当歌声在河谷间渐渐地消逝后,陈临湘用陶醉一般的目光望着她说,并打开了笔记本电脑的录音装置。
何玉茹点了点头,走到窗前,望着沉寂迷离的夜色,在小号深沉激越的伴奏下,又唱了起来。
旭日从前方的山顶升起时,江面上便弥漫在灿灿地晨辉之中。岸边群峰突起,连绵不断。不时有满载晨曦的船只迎面驶来,老远就发出着“嘟嘟”的汽笛声。
陈临湘吃过早饭,拿着相机来到了客轮顶上的平台上。何玉茹正站在扶栏边等着他。看他过来,就向他绽开着笑脸。
陈临湘一边选着景一边为她照着像。她靠在扶栏上,迎头晨光,脸上泛出柔和明媚的喜色。他让她不停地变换着背景和姿态为她照着像。她很乖巧地听着他的安排。
照过像,日头已经升高,晒得人火辣辣的。他们回到了陈临湘的舱房里。为了消遣,陈临湘拿出一副纸牌给何玉茹做着小魔术。虽说这些小魔术不是什么新鲜玩艺,可是,看到何玉茹那副迷惑与好奇的神色,他就觉得特别地开心。
中午,她执意要请他吃饭。他们点了几个菜,要了两桶饲料,坐在餐厅的一角,开始用餐。
“你说人是不是有了钱就能幸福?”过了一会,她开口问道。显然这个问题已经经过她多次思考。
陈临湘微微地皱了皱了眉,说,“我想这应该是两码事。一个人要生活得幸福并不需要很多的钱,而是要有独立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
“可现在的人总是把钱看得很重。”她显出一副黯然神伤的样子。“那你呢?”他问。
“我并没有把钱看得很重,可我妈老是对我说柴米夫妻,酒肉朋友,没有钱就没法生活。”她忧然地笑了笑,然后把杯子放在眼前久久地望着,仿佛陷入在一种捉摸不透的沉思之中。
草草地吃了点东西,何玉茹说头有些痛,就回自己的舱房了。陈临湘离开餐厅,在客轮边上转了转,也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他拿起一本杂志看了起来。可是,何玉茹刚才的神色和忧郁让他静不下心来。所以,杂志捧了老半天却什么也没有看进去。他索性丢下杂志,躺在了床上。直到客轮临近宜城时,广播里响起了通知,才把他吵醒。通知说由于主机出现故障,客轮到达宜城后,开船时间将由晚间七时改为十时,也就是说船在宜城要停留六个小时。他一听,便下了床,出门去找何玉茹。
何玉茹正坐在屋子里,凭窗凝望着岸边的风景。看见陈临湘进来,便向他明媚地笑了笑。临临湘说,“客轮要在宜城停留很长时间,跟我上岸转转?”何玉茹马上露出喜色,说,“太好了,老呆在船上,快把人憋死了。”
午后,金光灿灿,江风如沐。陈临湘带着何玉茹走出了码头,乘车来到了江边不远的一家农舍小院前。
“我带你见一个人。”他说,“我的姥姥。”
“你姥姥在这住?”何玉茹有些惊异。
“我在武汉上大学时,几乎每年暑假都要来这里玩上几天。”他一边说着,一边敲着院门。
一位老人开了门。几年没见,姥姥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陈临湘不禁有些心酸地叫了声,“姥姥。”
老人认出了外孙,又看见身后的何玉茹,便亲热地拉着何玉茹的手,笑盈盈地把何玉茹从头到脚看了个遍,直夸何玉茹文雅俊秀,说得何玉茹脸面一阵发烧。她知道老人是把她当成了她外孙的对象,但她却不想让老人扫兴。
小院挺大,收拾得挺干净。屋后就是临江的山坡。坐在屋里,可以清楚地听到江面上传来的汽笛声。何玉茹事先并不知道陈临湘会把她带到这里,所以没有给老人买什么东西,就从皮包里拿出一些糕点和水果让老人吃。可老人的牙齿已经掉了,不能品尝。何玉茹就剥了块糖果,放进了老人的嘴里。老人吃着,说好甜好甜。
老人不住地看着何玉茹,问这问那,好象总是看不够似地。何玉茹红着脸,大方自如地解答着老人的各种提问。陈临湘在一旁听着,并不时地用感激和满意的目光朝她望着。
说了些亲热的话,老人要带他们去上街买菜,走过一条小路,下了一面大坡,就到了一条青石板铺着的小街道上。陈临湘提着篮子。何玉茹挽着老人,并排地走在行人稀疏,夕阳返照的街道上。街道上来去过往的人大都是些常见的熟人。可当何玉茹穿着那鲜丽的连衣裙从暮色的背景中飘飘而过时,却惹得开店和过路的人不住地跟老人打着招呼,问何玉茹是哪来的姑娘。老人便笑着说是外孙的女友。人们便夸这姑娘好漂亮,说得老人心花怒放。
从街上回来时,坡下的江面已亮起了一片灯火。老人把何玉茹拉进厨房,边烧着菜边跟她拉着家常。老人说何玉茹心灵活道,说外孙迂腐憨厚,只知看书吹号,不懂人情世故,要何玉茹多多开导。何玉茹说诚实敦厚的人活得安心,吃不了大亏。老人对她的话很是赞赏,就要他们珍惜感情,真诚相待。
老人烧了几道拿手的好菜摆上了桌。老人说她年轻时能喝些酒,还常陪临湘的外公一起对饮。后来他不在了,她也不再喝酒了。可是,今天高兴就破例地端起了酒杯。老人不停地为两位年轻人夹着菜,自己却笑盈盈地看着他们吃菜,好象这就是她最大的满足与快乐。
饭后,陈临湘带着何玉茹去到江边看夜景。从一条小路下到坡底的江堤上,江风轻拂,夜色温柔。一艘客轮在昏暗的江面上响着汽笛,缓缓驶过。他们顺着江堤默默地向前走着,就象是在走进一个温馨的梦里。面对滚滚涌动的江面,陈临湘向何玉茹讲起了姥姥的事。他说,“听妈妈说外公是一个船长,在一次事故中遇难身亡。所以,多少年来,每到黄昏日落时,姥姥总是站在高高地山坡上,久久地望着江面。”
何玉茹听着,不禁有些悲伤和感动,说,“你姥姥真是可怜。”
回到姥姥家,已经夜深人静。他们收拾东西准备回船。老人把何玉茹叫到了她的卧室。过了许久,何玉茹才出来,眼圈里似乎有些潮湿。
“你咋了?”陈临湘关切地问。
何玉茹没有说话,只是把手上的一枚戒指亮给他看。他知道这是姥姥当新娘时外公给的。它是姥姥与外公相亲相爱的信物,凝聚着她多少甜蜜与酸楚的往事。他告诉她说,“这是姥姥对你的一片心意。”
何玉茹动情地点了点头。
上路时,老人一手拉着何玉茹,一手拉着外孙,一直把他们送到路口,向他们嘱咐了好一阵,然后把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回到客舱后,何玉茹仍含着泪,对陈临湘说,“你姥姥真好,我要是有这样的姥姥该多好。”
陈临湘说,“姥姥非常喜欢你,只是不知道咱们是途中的旅伴。”
一声清亮的汽笛响彻江面,客轮徐徐地开动了。他们并排站着,倚着窗子朝外望着,只见夜色迷离,月光如梦,江风带着无限的温情送他们缓缓地离开了宜城。
第二天早上,电脑里正放着那支翠堤春晓中的歌曲时,何玉茹进来了,一脸的茫然与忧伤。陈临湘关上电脑,请她坐下。她摇了摇头,便倚靠在门旁,朝着舱外那浑浊滚动的江面望了好一阵,才说,“我是出来嫁人的。”
陈临湘有些意外,皱了皱眉,问,“那人怎样?”
“是我中学时的同学,在梁湖边接手了他父亲办的一家挺大的木材丆,大概有好几百万的资产。”何玉茹说着,就用询问的目光望着他。
“问题是你是否真地爱他?”陈临湘沉谙片刻,问道。
“怎么说呢?”何玉茹淡然一笑,说,“是爱还是不爱,我也说不清。”
船就要到站了。江城市区已历历在目。他们不时地透过窗子朝外望着,直觉得有一种惶恐与失落的感觉在步步逼近。
“就要到站了。”何玉茹说。
“是的,时间过得真快。”陈临湘说。
上岸后,他们一直相默无语地走到长江大桥桥头的路边。
“打算怎么走?”他拎着背包,停下步子,关切地问着她。
“桥北有个汽车站,每隔一小时就有一趟去梁桥的班车。”何玉茹说,“你呢?”
陈临湘说,“南去的列车很多,我想坐晚上七点的快车。”
“到长沙?”何玉茹低着头,用鞋尖涂刬着地面,明知故问着。
“是的。”陈临湘说。
两人抬起头来,温情灿然地相视一笑,然后,又把目光转向江面。午后的阳光懒散而燥热,把人的心绪晒得恍乱不安。
这时,一辆出租车从南驶来。陈临湘招了招手,车便停在他们旁边。陈临湘拉开车门,对她说,“上车吧,好好赶路。”
何玉茹不肯上车,就说,“我不急,还是你上吧。”
陈临湘不容分说,就把何玉茹推进了车里,关上了门。
等他来到车站时,已是午后的黄昏时分。他看了看表,时间还早,就到售票窗口买了张票,然后进到了空调候车大厅。他放下背包,在一条长椅上坐了下来,
在那江风如歌的傍晚,
你梦一般地走进我的心间,
也许是理智的怯弱,
也许是初遇的生陌,
我无法表白爱的承诺。
在那夏日炎热的午后,
你又匆匆地离开了我,
也许是无缘的陌路,
也许是理应的归宿,
我无法表达失落的愁苦。
突然,他感觉身旁站着一个人,抬头一看,让他简直不敢相信,“啊,玉茹,你还没走?”
何玉茹心里一阵感动,直想流泪。她朝他凄然一笑,把手指上的戒指摘了下来,递在他的面前,说,“我是来给你还戒指。”
陈临湘一怔,忙说,“这是姥姥的一片心意,是她对你感激与疼爱的表示。”
何玉茹摇着头,说,“你姥姥实际上是想把它送给要给她做外孙媳妇的人。”说着,把戒指还给了陈临湘。其实,她早就想把戒指还给他,只是有点不舍。她觉得戴着它,就有种真诚与美好的感觉。所以,她才决定在最后分手时再把戒指还给他。
陈临湘看了看表,时间早已过了六点钟,就说,“去梁湖恐怕已经没有车了?”
何玉茹怅然地出了口气,说,“我不想去那边了。”
“你不去那边了?”陈临湘惊异地望着她,“为啥?”
“我觉得自己并非真地爱他。”她的口气显得十分地平和。
“那你干嘛要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陈临湘不解地问。
“我也是出于无奈。”何玉茹把目光投向一边,叹了口气,说,“我们厂子垮了,学校也办不下去了。再说,他已经苦苦地追了我五年了。父母和家人也都要我跟着他,去过无忧无虑的富贵生活。”
陈临湘点了点头,又问,“可你现在打算去哪?”
“乘船回家。”她不无悲观地说。
“你要回去,如何向父母交待?”陈临湘说,“再说你们学校也已经不存在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她自嘲无奈地说。
陈临湘望着她怅然若失的神情,沉思许久,问道,“如果我们那需要音乐教师,你愿意去吗?我的一位好友的母亲就是一家私立学校的校长。”
“那当然好了。”何玉茹抬起头来,用惊喜的目光直直地望着他。
“那么,你就得跟我走了。”陈临湘笑着说。
何玉茹没回答,只是红着脸,抿着嘴灿灿地笑着。
“你要同意,就跟我握个手。”陈临湘说着,把右手朝她伸了过去。
她的笑意无比动人,当她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时,她感到有股强烈的热流在涌入心间。这种感觉奇妙而美好,好象只在梦中有过。许久,她才把手缓缓地抽了出来。这时,她发现手心上有一枚金光闪亮的戒指。她心中一阵感动,泪水禁不住地涌了出来。
“给我戴上好吗?”她含泪朝他笑着。
他久久地望着她,郑重地把戒指戴在了她的中指上,然后拉着她的手,说,“车就要到了,我们去买票。”
她沉迷一笑,与他牵着手朝大厅外走去。
忧伤的初恋 走出侗乡古寨
走出侗乡古寨中篇小说张宝同
这是夏季炎热的一天,因为刚下过一场暴雨,气温很快就降了下来,一阵阵凉风透过村边浓密的树林从村后山间和河边吹来,不但让人感到一种清爽的凉意,而且还能让人闻到一股草青的湿气。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文丽跟平常一样,早早就出了家门,来到了村口的凉棚下坐了下来。凉棚是用竹子和木板搭起的,约七八米宽,二十四五米长,非常地简陋,甚至还有些破旧。凉棚是村里出资修建的,不但能让游客们避风歇脚,也可供村民们聚会闲聊。凉棚里有些小摊,摆着一些当地产的罗汉果、芒果和李子,还有一些常见的食品饮料。凉棚前有一片停车的空地,一条朝外的公路就直通着桂林和阳朔之间的国道。
虽然侗乡古寨离桂阳公路并不远,最多也只有七八公里的路程,但当地的侗族人从不与外族通婚,也不与外族交往,多少年来一直保持着他们延袭了数千年的母系社会的生活形态。但是,自从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后,政府一方面要求他们继续保持侗族村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一方面要求他们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他们不但开始与外族人交往,而且还把天南海北的游客带到家里参观
文丽就是政府在村子里挑选出来的接待员,每月有五百元钱的工资。这些钱对文丽和所有的侗族村民来说,可谓是一笔很大很大的数额,因为文丽家一共有五口人,去年种田、养猪和卖水果的钱全部加起来才只有七八千元。所以,文丽对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有着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她每天总是来得最早,怀着满腔的热情坐在这里,等待着迎接第一车到来的游客。
她穿着黑色镶有花边的对襟上衣,衬肚兜,下身穿着黑色镶有花边的百褶细裙。细裙很短,使得膝盖以上细白的腿部都裸露在外。脚上则穿绣花船形踏跟勾鞋。最耀眼则是她的头上挽着的盘髻,盘髻是用红布包扎着,插着几支银花长簪。而且她的耳朵上戴着银耳环,手腕上戴着银手镯,腰部还系着一支宽大的银制皮带。这种银制的皮带不但能帮她避灾消病,而且还是她已经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
侗乡古寨是个新开发的旅游点,进村参观是不收门票的。这对导游来说基本上无利可图,所以,他们压根就不想把游客往这边带,因为他们
不一会,姐妹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凉棚下。她们都是村里挑选出的最年轻漂亮的女人,穿着同样的服装,做着同样的打扮,甚至连胖瘦个头都是一样的,因为侗族人中几乎没有胖人。所以,她们看起来就跟一家的姐妹一样。她们自觉地按先后到来的顺序坐在长竹凳上,从衣包里掏出白布和绣花针线,一边绣着花,一边等着游客的到来。
雨花坐在了文丽的身旁,看文丽绣的花有些散乱粗糙,就指着文丽的绣花布,教着对她说,“绣花是道细活,针线要细密均匀,这样看起来就比较整齐饱满,可你绣的东西,有的地方太密,有的地方太稀,所以,看起来就比较散乱。”说着,便拿起文丽的绣花布,给文丽做示范。
雨花是文丽关系最近的阿姐,比文丽才大两岁,虽然才上过两三年学,却显得比文丽成熟得多懂事得多,不但人长得好,而且种田、唱歌和绣花都是村里数得着的。
雨花的手艺就是好,飞针走线,细细密密,让文丽看得羡慕不已。可是,看过雨花的示范,文丽反觉得不会绣花了,拿着绣花布和绣花针,就觉得手指头跟脚指头似地,又笨又拙,绣出的花纹更是歪歪扭扭,不堪入目。急得雨花气恼地训道,“那么水灵聪明的阿妹,硬是让读书给读呆了。”
听着阿姐的责怪,文丽感到挺丧气,觉得自己辛辛苦苦上了小学又上初中,学了那么多的知识,一离开了学校就觉得没啥用了。实际上文化知识在他们村里也确实没啥太大的用途,只要能识些汉字,认个钱,算个帐也就足够了,和她一起的姐妹们差不多都是这样,根本没有必要象她这样上太多的学。
一想到上了这多的学竟不如会绣一手的好花,文丽就感到有些沮丧和悲哀。生为侗家人,她深知绣花是女人的基本功。屁股大、嗓门大、脚板大、嘴巴大和手要巧小被称为“四大一小”,是侗家阿哥挑选阿妹的基本标准。而她从小到大几乎一直是在学校里读书,对针钱绣花这类活计接触甚少,而且兴趣也不大。所以,现在再学起来,就显得比较迟钝和笨拙。但是,文丽自从上学起就是个不管什么事都要走在别人前头的好学生,所以,在绣花方面她也不能落在姐妹们的后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