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右手刀一指前面那些停下的宗室叫嚣着。
后面汪晚晴拎着根竹竿,一脸亢奋地在敲她脚下那人的脑袋。
看着她们那造型杨都督瞬间忧郁了。
“都住手,大王驾到!”
他大吼一声。
前面混战的两军立刻停下。
所有人全都愕然地看着他,看着他身旁的朱华奎。
。
第三九六章 瞬间逆转
混战就这样被叫停。
但是……
“杨都督,阁下为了一己之私利,指使私军进攻会城,武力攻击守军,杀戮宗室,造成一个奉国将军在内数十人死亡,这与公然谋反何异?今日侯某纵然一死也要向陛下揭露你的真面目!”
侯恂大义凛然怒斥奸臣。
很显然他想要的结果已经到手了。
他的目的就是把这个谋反的罪名给杨信扣到脑袋上,然后再以此弹劾他,不过这个弹劾肯定不会仅仅他自己,这么大的罪名肯定会让那些文官全都激动起来,接下来他们将对杨信展开一场可以说疯狂的进攻。
杨信看了看一旁的朱华奎。
后者同样一脸的尴尬,很显然朱华奎也被逼着必须做出选择了。
“杨都督,小王会下令暂停婚礼并上书礼部退婚,但这件事小王也只能据实上奏了。”
他小心翼翼地说道。
他也没有别的选择,毕竟楚藩宗室死了人。
一个奉国将军和两个中尉被弩箭射死,一个中尉死于流弹,还有一个奉国将军被砍伤,而且还是杨都督的小妾干的,所有人都亲眼看见了,不过这个倒是可以操作说是别人干的,但四个有爵位的宗室死亡,这一点是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下去的。更何况那些文官也不会允许他装不知道,侯恂弹劾杨信,楚藩必须据实上奏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事情最终都必须上奏,至于汪晚晴的事情反而已经不重要了。
毕竟那就是面子问题而已。
如果不是还得通过礼部,他现在就能写退婚书。
但这件事才是大事,这已经可以算谋反,至少也是擦边了,无论他是不是害怕得罪杨信,他也都没有别的选择了。
至于以后……
那就不是他该管的了。
不过这一次杨都督的确很危险了,无论他多么受皇帝宠信,这件事情都有点出格了,死了宗室的性质就变了,更别提还有强行打开武昌城了,文官们就是咬死谋反,他是很难反击回去的。但要说杨都督就此倒下,那同样也是不可能,这件事还可以推到御下不严上,无非就是抛弃这些士兵,然后杨信再认一些罢官之类处罚,毕竟他的特殊性摆在那里,只要皇帝不傻都会留着他以防万一的。
这也是朱华奎直到现在也不敢得罪杨信的原因。
他可以确定后者会遭到惩处,但后者也会有重新翻身的一天,这样就不能得罪了。
“据实上奏。”
杨都督微笑者说道。
侯恂傲然地看着他,仿佛已经站在正义的光环下,不得不说能得到这样的结果他也很惊喜,可以说东林群贤与杨信恶斗这些年,这是最辉煌的胜利,就算无法把杨信置于死地,但让他暂时失势已经是肯定的了。
这就已经是胜利了。
话说以前可都是他们被杨信压着暴打啊!
“的确是得据实上奏,但既然是据实上奏,那么我就让大王知道什么才是真实情况,来人,立刻把侯恂拿下!”
杨信说道。
侯恂愣了一下,就在同时一队苗兵上前,迅速把他按倒开始捆绑,他也没有进行任何反抗,反而一脸冷笑地看着杨信,任凭这些苗兵把自己捆绑结实,但紧接着昂然地站起来。
“这是恼羞成怒,想杀我灭口了?杨都督,须知这里是武昌,你杀的了侯某难道还杀得了阖城数十万军民,杀得了楚藩数千宗室?杨都督,侯某提醒你,之前你还有推脱余地,但如今你已经是公然造反,绑侯某容易,想解开这绳索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侯恂傲然说道。
朱华奎同样惊疑不定地看着杨信。
真的,之前还有掩盖余地,但现在就是公然谋反了,这要是杨信造反,那他全家就完了,不用杨信后面那些手下源源不断赶到,就目前这三千人加上他这个无敌猛将,就能拿下这武昌城,然后第一件事肯定就是灭楚藩满门,抄了楚藩招兵买马。就凭杨信在西南土司间刚刚树立的威信,再加上凤阳那边的手下,估计他都能转眼间扫荡湖广做陈友谅,此刻的楚王一下子后背发凉,然后在那里瑟瑟发抖起来。
仿佛身旁是一头张开血盆大口的猛虎……
猛虎冲着他微微一笑……
“那就不用解了,你就索性绑一辈子吧,把这些官兵全部缴械拿下,反抗者格杀勿论!”
杨都督说道。
三千苗兵立刻执械向前,已经被叫出来集结的官兵一片慌乱,但在后者的数量优势和杨信的威名压制下,他们也没人敢有异动,只能眼看着后者迅速把自己包围起来,为首的游击赶紧上前跪倒。
“都督,末将只是奉侯巡按命令,前来驱逐这些擅入城内的苗兵,末将其他一概不知啊。”
他惊恐地说道。
话说他们真得很无辜啊。
他们就是留守武昌的坐营司,湖广总兵马炯去了贵州参战,坐营司留下来守卫武昌城,然后侯恂以巡按御史身份让他们来驱逐苗兵,后者紧接着和他们打起来,他们还死伤好几十呢。但这是他们职责所在奉命行事,他们自认做这些并没有任何错误,话说这是你们大佬之间恶斗,你们神仙打架别搞得我们这些凡人遭殃啊。
“一概不知?那侯恂没让你们趁机进来抢一个人?侯恂没有命令你们故意和这座院子的守军冲突,然后趁乱进来把一个人劫走?回答我,他是不是命令你们进来抢一个人?别回答错了,这可是关乎你们脑袋。”
杨信恶狠狠地说道。
那游击茫然一下,很显然他头脑并不是很灵活,不过这不要紧,他身后一个军官立刻清醒过来,急忙扑倒在杨信面前。
“都督,侯巡按就是这样命令我的。”
他毫不犹豫地说道。
后面的侯恂一脸无语,不过这也属于正常情况。
“那他是否还命令你们抢到这个人后交给他啊?”
杨信和颜悦色地说道。
“对,对,侯巡按是让我们来抢人交给他。”
游击同样清醒过来,然后迫不及待地说道。
杨信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抬起头笑眯眯地看着侯恂。
侯恂疑惑地看着他,很显然并不明白这家伙是在搞什么,这里面无非就是汪晚晴而已,他就算指使这些士兵抢出来也没什么不对的,外面还有一堆宗室,他这最多算是帮这些宗室。
杨信诡异地笑了笑。
侯恂多少有些紧张,和杨信斗的时候意外总会突然就冒出来,仿佛这个家伙有神仙罩着一样,这也是一直让他们害怕的。
“那么,他要你们抢的是不是这个人?”
杨信说道。
说话间他向身后一指。
然后黄澍被押了出来,不过侯恂明显不认识他,但以侯恂的头脑,隐隐约约也能猜出一些。
“对,对,侯巡按就是要末将来抢这个人。”
游击毫不犹豫地说道。
他现在才不管别的,反正不能得罪杨都督,这可是想杀谁就杀谁,再说侯恂无非利用他们,真要是杨信想杀他们,侯恂才不会救他们,得罪侯恂不一定会死的,但得罪杨都督肯定会死的。这种情况下杨都督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先过了这一劫再说,杨都督说是侯恂让他们来抢这个人的,那就是侯恂指使他们来抢这个人的,至于这个人是谁……
关他们屁事!
“非常好,这件事不怪你们,你们也是被他欺骗了。”
杨信说道。
然后他向着有些变了脸色的侯恂再次一笑。
“大王,真相只有一个,侯恂欺骗这些官兵制造混乱,试图从杨某手中抢夺正在押解的钦犯黄澍,而且末将已经掌握确凿证据,侯家与该钦犯早有勾结,这次是得知末将押解其经过武昌,故此趁着末将因为汪小姐一事与贵藩诸位将军发生误会,想抢走该钦犯杀人灭口。”
杨信义正辞严地对朱华奎说道。
“杨都督,阁下果然是栽赃诬陷的好手,侯某如何知道黄澍在此,我侯家又如何会与黄澍勾结?”
侯恂怒道。
杨信诬陷他属于日常操作。
这些年这个奸臣一向就是这样诬陷开路,制造一桩桩冤案,把一个个忠臣义士害死,这时候如果不诬陷他家就是怪事了,黄澍的出现的确是意外,但黄澍并不能动得了他家。侯家也不是平常人家,父子三进士三个朝臣,他爹侯执蒲太常寺卿,他是巡按御史,他弟弟詹事府左庶子,而且父子三个全都是东林党在北方的主要成员,这样家族不是随便诬陷一下就能对付的。
得有确凿证据。
就算黄澍按照杨信的要求诬陷他家也没用。
证据,必须得有证据。
“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杨信说道。
说话间他向后一伸手,陇孝祖赶紧给他把小匣子递上。
杨信从里面拿出一个信封抽出信,展开信纸对着周围示意了一圈,然后走到侯恂面前……
“看看这六个字,愚兄侯恪顿首,别告诉我你不认识你亲弟弟的笔迹。”
他笑眯眯地说道。
。
第三九七章 好端端的媳妇飞了
侯恂瞬间傻眼了。
信上的字迹他一眼就能看出是他弟弟侯恪的。
可他真不知道他弟弟居然和黄澍之间有书信往来,以他的头脑当然知道不能在黄澍那里留任何把柄,但很显然他那个读书都傻了,空有一肚子学问但却缺少头脑,可以说迂腐的弟弟终究还是做了这种蠢事。
而现在……
“若谷兄,你这是何必呢?
小弟都已经招供了,你顽抗再有何用?
若朴兄随信附赠五千两会票,说是令尊和你襄助义举,给小弟前往辽东收买孙得功之用,这些虽无他人知晓,然尚有天地可鉴。”
黄澍幽幽说道。
“杨都督,这又能证明什么?舍弟私通钦犯?
纵然如此,那也仅仅如此而已,黄澍的确是钦犯,纵然舍弟与其私通也未必是同谋,私通最多也就是个知情不报,减罪一等,以黄澍之罪当斩,舍弟减罪一等当绞,无非就是收赎而已。
更何况这封信的真假尚且难知,纵然是真亦不过舍弟一人,与我侯家与侯某何干?
更何况纵然这封信是真,这是黄澍的案子,与你指使私军杀害宗室何干,杨都督想转移案情可不是那么容易。”
侯恂迅速恢复正常,然后明显放低了姿态说道。
“你说这些有何用?”
杨信笑着说道。
“有这个,有他们的供词,那我就能抓你了,至于剩下的,你有本事扛过诏狱再说吧,来人,去察院搜查看看侯巡按还有没有别的东西。”
他一脸嚣张地紧接着说道。
那个游击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带着那些苗兵直奔察院。
“大王,现在你可以据实上奏了!”
杨信对朱华奎说道。
“小王明白,小王还想起此前我等疏漏了的,汪小姐十八岁了,但太祖当年定制,宗室选婚是有年龄限制,必须得在十四至十七岁间,也就是说汪小姐年龄不符,礼部明显犯了错误,这桩婚事违背祖制。”
朱华奎说道。
他是纯粹被吓得啊!
现在他算是见识杨信罗织陷害的手段了,转眼间形势逆转,反而是侯恂成了阶下囚啊!
还扛过诏狱?
就算扛过去也扒了层皮啊!
更何况这些年诏狱就没有几个真正扛过去的,这样的谁敢得罪,他现在什么也不想了,就是赶紧哄着杨信高兴,把这个恶魔一样的男人送出武昌,免得一不小心倒霉。虽然太祖制度的确是十四到十七,但太祖制度多了,到现在谁还搭理,没被气得从孝陵爬出来,估计也是那土太厚了。而且永乐时候就改过好几次,甚至还有放宽到二十的,不过大致上还是在祖制范围,毕竟这年头结婚女的基本上都这个年龄的。
所以违背祖制确实是个好借口。
“违背祖制,对,违背祖制,杨某既然知道这桩婚事违背祖制,那当然要阻拦,别人不知道她年龄,我还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