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天启恨恨地说道。

    “陛下息怒,客侯两家在此案中所做的一切已经明了,如今就是追查真正的逆党了,目前虽然都没招供,但臣大致已经推断出。

    主谋应该是嘉兴生员吴昌时,他是复社的。

    复社是江浙一些年轻士子,以文学为号组建的一个学社,但陛下也知道,这些年轻人凑在一起,总喜欢讨论些时事,而复社这些人推崇上次臣在南京要求封禁的那本大同国。在他们看来这是最符合他们心意的国家构成,虚君,地方自治,以各地学院为议政之所,恢复相权,以首辅为实际的宰相,以各部尚书共同组成内阁管理国家。

    皇帝垂拱而已。

    故此他们并不以弑君为逆,在他们看来,只要是他们认为君无道,他们就有权逐之。”

    杨信说道。

    “他们以朕为无道昏君了”

    天启冷笑一声。

    “他们的确如此认为,他们甚至认为我大明无明君,纵然仁宣亦不过差可而已,他们以太祖,成祖皆为暴虐之君,神庙乃昏聩之君,陛下任用臣大爷和臣,乃是无道之君。”

    杨信说道。

    “很好,朕倒是很想无道一下。”

    天启说道。

    “他们进京就是行逆谋,而朝臣之中文震孟等人,则为其内应,臣目前还不能断定文震孟等人是否知道他们的逆谋,但可以断定,文震孟五人里面必定有人知道,是哪一个,还需要继续审问,但这五人必定全都知道这条地道,这一点可以说确定的。”

    杨信说道。

    天启点了点头。

    “另外,就是朝廷以外了。

    吴昌时这些人后面有一批人在支持着,他们不可能仅仅就是几个书生突然有这种心思,就像谋害熊廷弼一案一样,他们只是做事的,后面那些支持他们此行的才是真正可怕的。”

    杨信说道。

    “此案由兄处置,在此案了结之前暂时不用去朝鲜了,需要抓哪些人就直接抓,需要去江南就带着援朝军南下,朕倒要看看,他们还敢怎样。”

    天启说道。

    杨信赶紧遵旨。

    这样就可以了,他本来对今年援朝就缺乏动力,和援朝相比,很明显他更愿意带着一帮犯罪去江南继续抄家。

    “还有一事,陛下,为了防止再有此类事情发生,臣提议在京城建立一个热气球监控体系,臣将其称之为天网,就是大量制造热气球,至少要造二三十个,在下面用牛拉着,升到几十丈高的天空中,在里面安排士兵用望远镜对下面进行监控,这样再有此类逆谋可以及早发现。”

    杨信说道。

    “这个好!”

    天启立刻说道。

    这个的确好,反正这年头根本不需要考虑**权,就在天空升起几十个热气球,让士兵在半空中监视,而且用牛拉着,两头牛背上弄个横木拴上一根五十米的绳子,然后拉着热气球在天空不断移动。

    风太大或者雨雪就不用升空了。

    这东西扛不住大风。

    但即便是这样,也足够监控整个京城了,再有偷偷挖地道的,就得随时面对头顶的眼睛。

    不仅仅是挖地道。

    估计这样以后任何犯罪分子都会提心吊胆的,就算不是抓他们的,头顶上有这么个东西飘着,也很容易让人心虚。而且还可以给上面的士兵搞个通讯系统,就是用一根细绳拴个瓶子,有什么异常情况,上面立刻写在纸上装进瓶子放下来,下面跟着巡逻兵立刻处置。

    无非烧油而已。

    杨家那些原本已经开始积压的煤油正好有地方用了。

    然后就是下一个提议了。

    “再就是改革五城兵马司,包括巡捕营。”

    杨信说道。

    这个必须得改革了。

    五城兵马司和巡捕营的制度并不科学,前者相当于警察局,但却被巡城御史掌握,后者充其量就是个夜间联防队,而且两个系统还谁也管不着谁,各坊內是铺长总甲带着火夫,他们相当于社区保安。

    他们连执法权都没有。

    而且也没人乐意干,这种差事很多就是个义务工而已。

    必须得改成真正的警察制度。

    “五城兵马司,巡捕营撤销,取代以警察局,由陛下直接任命可靠之人为局长,在东西南北各城分设四个分局,各坊设派出所,户籍,治安,归派出所,刑事案件归分局。各分局下属巡捕队负责辖区的武装巡逻,总局下属骑警队和防暴队,前者就是一营新式火枪骑兵,后者就是一旅步兵,全部采用招募制,而且就是在京城本地军户中招募。”

    杨信说道。

    天启多少有些犹豫,这个改革明显规模不小。

    “陛下,今日在崇文门,近百守卫军卒阻挡三个逆党,不但被逆党伤了九个,而且还让一个逆党跑了,这样的守卫形同虚设,这还亏得只有三个逆党,要是有三十个,恐怕崇文门都能被他们夺取。

    不得不改了。”

    杨信很诚恳地说道。




第四七七章 诏狱大门常打开
    的确是不得不改革了。

    崇文门的战斗让天启也很无语,上百曾经堪称大明最强,南征北战打遍天下的京营后代,让三个贼人打伤九个,结果才打死两个贼人,其中还有一个是太监杀的,而且还让其中一个跑了出去。

    这就是群废物啊!

    就是一群普通老百姓,一拥而上也按住了啊。

    这样的军队守卫着京城,天启自己都感觉像是个笑话,而就像杨信说的,先别管改革后的警察制度在治安上怎样,防暴队和骑警队至少让这座城市有了可靠的武力,不是说用在对付外敌上,而是在京城有意外事件发生,皇帝能够迅速调动一支较强的武力来解决。

    当然,这个就不需要杨信去负责了。

    要改革也是九千岁管,这个警察局长肯定是太监,估计那些分局也一样,实际上这就相当于太监接管京城的治安,所以内阁那边还得反对,然后都察院六科又得闹腾,大明新一轮明争暗斗又开始。但好在这时候九千岁在朝廷已经开始占据优势了,所以应该还是会成功的,尤其是诏狱里还有一群新人,朝廷谁反对的凶大不了栽赃陷害一下,谁敢反对九千岁就去诏狱……

    “前赴后继啊!”

    离开皇宫的杨都督,站在诏狱的牢房前感慨地说道。

    他面前一个个小窗口里面,紧接着传出混乱的声音,咒骂,怒斥,喊冤还有求饶的,仿佛一个被惊动了的蜂巢。

    的确是前赴后继。

    这些牢房里关着从泰昌元年起,一批批被抓后死不认账的顽固分子。

    大明是法制国家,锦衣卫是**律的,不认罪就不能杀,像把人家打的血淋淋然后拿着人家手指头按手印这种事情,锦衣卫是绝对不能做的,实际上原本也没人这么干。锦衣卫经手的案子都是政治性的,相反比起地方官员,其实这里更讲究合法性,地方官那边伪造口供都不稀罕,但锦衣卫却不敢这么做,因为言官们可是就喜欢盯着锦衣卫。

    一旦被他们抓住把柄,反而搞得皇帝很尴尬。

    让人暴毙没什么大不了的。

    监狱又不是养老的,养尊处优的大老爷进来受不了,染病或者受刑时候熬不住暴毙很正常。

    但是,诏狱也没有关押期限啊!

    地方官的监狱里,还会有刑部定期检查,巡按也会管,关押太久的实在不行就放了,遇上大赦之类也就放了,可锦衣卫诏狱不一样,这里的犯人都是钦犯都是皇帝要抓的,皇帝不下旨释放,那就得一直关着。

    所以目前已经有点人满为患。

    “吵什么吵,再吵一人十鞭子!”

    崔应元喝道。

    他是这座监狱的监狱长。

    “不要这么粗暴,我们锦衣卫是**律的,不要动不动就抽人鞭子。”

    杨信说道。

    崔应元赶紧虚心接受批评。

    “不过,都督,咱们这诏狱犯人越来越多,其实像汪文言这些,已经没必要再留着了。”

    他道。

    他的意思是,咱们是不是该让他们暴毙了。

    “留着吧,咱们也不缺那几个窝头。”

    杨信随意地说道。

    目前诏狱犯人严格按照他的伙食标准,就是玉米面混着野菜的窝窝头,一滴油都看不到的水煮白菜汤,不过也有稍微好一点的。

    比如说杨镐……

    好吧,杨镐至今还关着。

    不过这个老家伙是家里肯花钱,他不是逆案,就是丧师失地,所以杨家并没有动,他家里人打通九千岁,每年固定给锦衣卫一笔银子,原本王化贞那间牢房就归他了,反正他这个情况就是关一辈子了,杨信也没兴趣耽误手下发财。但东林党那些是九千岁的敌人,是不可能有这种待遇的,统统就是窝窝头白菜水,而且也就是饿不死罢了。

    一个个在里面暗无天日地熬着。

    当然,杨都督不会让他们暴毙在诏狱的。

    “你们要明白,咱们这里犯人越多,意味着咱们的好处越多,如果咱们这里没有犯人,那兄弟们不就是一个月领那点饷吗诏狱有了犯人,兄弟们才有好处可捞,那些来探视的,送东西的,让他们少挨打的,不都得通过兄弟们可要让诏狱犯人多起来,得让外面那些对九千岁不满的都有胆子跳出来,他们不跳出来咱们如何抓他们

    这些人就是一面面旗子。

    鼓励他们跳出来的旗子,那咱们为何要弄死他们

    他们都死了,外面的人害怕了,那还有谁敢继续往外跳呢”

    杨信说道。

    “都督一说,卑职茅塞顿开!”

    崔应元惊叹道。

    “阉狗!”

    旁边一声正义的怒斥。

    “杨兄,你都骂了这么多年,就不能留着点力气”

    杨信无语地看着杨涟那张很有诸葛卧龙风采的面孔说道。

    “呸!”

    隔壁左光斗向外吐了口唾沫。

    当然,他们这属于日常操作,杨都督不会跟他们计较的,他和崔应元很快到了那批新人那里,然后就看见文震孟默默站在墙壁前用小石头涂鸦,隐约还有几分他曾祖文征明的风采。

    “这是画个圈圈诅咒我吗”

    杨信好奇地说道。

    文震孟很有名士风范地鄙夷一笑。

    “咱们都是明白人,杨某不想对你动刑,此案已经定性,无论你们是否知道地道的真实目的,都一样按照知道处置,实际上我已经派人向南京的杨寰发去了命令,他会带人分头赶往你们各家封门,你们的结局已经注定,但我现在只是想知道个事实,你究竟是否知道他们的真正目的是弑君”

    杨信说道。

    文震孟默然地摇了摇头。

    “那我就暂时相信你!”

    杨信点了点头说道。

    当然,他也就是这么一说,文震孟是不是真不知道还很难说。

    不过抄家的准备工作的确已经开始,他已经向南京的杨寰发去五百里加急的命令,后者会调动昭义的忠勇军,迅速前往各家封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这些人的财产可是必须弄到手,然后就可以准备赈灾了。不过这一次未必会顺利,因为这时候江浙已经不是之前可以随便宰割,那些团练的实力不弱,包括浙江也同样办起了团练。

    浙江巡抚潘汝桢虽然拍九千岁马屁,但却是桐城人,他对浙江士绅办团练的行为采取纵容。

    另外还有宁波海关也扩大了缉私队。

    实际上就是团练。

    所以这一波抄家已经有一定危险性了,不过这也没什么,毕竟他们不可能公然造反,那样的话杨信正好带着反贼们南下,经过了昭义市的改变后,杨信已经发现把江浙这片产粮区强行改棉种粮,应该是一个渡过饥荒的好办法。原本历史上尽管这一带旱灾严重,但饥荒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旱灾,这一带的旱灾和北方赤地千里不一样,江浙旱灾只是水稻大面积减产,种上地瓜之类一样丰收。

    再旱也不可能让梅雨季节不下雨。

    就是空梅也多多少少有点雨,不可能像西北一样根本没有。

    饿到吃树皮的根本原因还是棉花种的太多,让本地粮食本来就无法自给自足了。

    哄着士绅恢复种粮是不可能的。

    那就用强吧!

    紧接着杨信到了下一个牢房,这里的方逢年立刻喊冤,不过杨都督根本就没理他,因为根据锦衣卫目前掌握的情报,这位榜眼很可能是真冤枉,许都这些人来锄奸他知道,但挖地道他很可能不知道,他和许都交往密切,仅仅因为两人本来就有一定交情,但他不是复社的。

    下一个是黄尊素。

    黄大思想家的老爹此时正在盘腿静坐。

    对于杨都督的问题,他直接不屑于回答,杨信也懒得再问,直接走向下一个。

    “河间侯,我等欲锄奸而已,锄奸者为忠君也,弑君何为”

    黄尊素突然说道。

    “哈,除不了的时候自然就往根上刨了。”
1...251252253254255...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