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杨家在延安府的掌柜还对这个人有印象,以前打过交道,但评价不是很好,用掌柜形容不似善类。

    好吧,他还是很有眼光的。

    “罗汝才!”

    杨信喝道。

    正在对着一个小媳妇吹口哨的罗汝才愕然回头,不过他却没行礼,在转过头之后就愣住了,连同一起转过头的张献忠二人,全都站起身目瞪口呆地看着天空。紧接着那小媳妇发出惊恐尖叫,就连码头上其他人也都纷纷停下,惊恐地看着同一个方向,就仿佛那里有一头怪兽正在从天而降。

    杨信骤然间扑出。

    他瞬间从窗口掠过,一下子扑到码头紧接着翻身站起,天空中仿佛沙尘暴一样,一片雾蒙蒙的灰色迅速压了过来……

    “蝗虫,闹蝗虫了!”

    罗汝才尖叫着。

    然后在码头上一片哭嚎中,杨信目瞪口呆地看着仿佛暴雨般的蝗虫从天而降。

    这些看似不值一提,甚至现代都变成高价美食的小昆虫,瞬间就把他淹没。不但淹没了他,而且淹没了周围的一切,所有绿色全都被密密麻麻的蝗虫覆盖,甚至它们都撞在人身上,饥不择食地连人都咬。整个码头上一片末日般的哭喊尖叫,所有人都崩溃一样奔跑中,用他们手中的一切徒劳地击打着这些蝗虫,但后者那仿佛无穷无尽的数量,让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杨信顶着一头蝗虫叹了口气,默默看着不远处一片瞬间被蝗虫覆盖并急速改变颜色的农田。

    “都督,这里今年完了。”

    旁边罗汝才同样顶着一头蝗虫哀叹着。

    “传令所有人下船。”

    杨信说道。

    “呃,都督是要。”

    刘国能愕然道。

    “抓蝗虫,本都督收购,五十斤一两银子。”

    杨信说道。

    “快,快去抓蝗虫,五十斤一两银子!”

    罗汝才朝他部下吼道。

    那些士兵瞬间一片亢奋,所有人全都涌向了地里的蝗虫,那些老百姓茫然地看着这一幕……

    “都看什么五十斤一两银子,还不赶紧找麻袋去抓,抓了就送到这里来,有多少我收多少。李锦,你们就别跟着一起抓了,带着你们的手下去城里把所有商铺的锅都买来,再去弄些盐来。”

    杨信喝道。

    刚刚跑出船舱的李锦愣了一下,赶紧招呼自己手下。

    这时候高弘图跑了过来。

    “去,进城去告诉德州知州,让他发告示让老百姓抓蝗虫,然后加上盐煮熟送到这里,五十斤二两银子,另外再给济南知府,临近的几个府知府也去信,就说我们杨家在各地的店铺全都收这样的蝗虫。”

    杨信说道。

    “都督这是何用”

    高弘图愕然道。

    “做蝗虫粉!”

    杨信说道。

    这种东西还能有什么办法

    他现在又没杀虫剂,再说有杀虫剂也没有飞机喷洒,既然这样能解决多少算多少吧!蝗虫加上盐,最好是浓盐煮熟然后烘干,磨成粉然后加到以后的罐头里,不过收蝗虫粉肯定不行,还不知道人家给他掺什么呢!

    但收煮熟的蝗虫却可以,这个没法掺假。

    然后由杨家各地的商号,包括守诚钱庄的分号统统收这个,再集中起来建专门的烘干炉烘干磨粉,这可全是很好的蛋白质,当然,也有它们吃的草,但经过这种处理然后磨成粉,谁还能分辨出是什么,等掺进罐头里面以后就更分不出来了。

    至于有害物质……

    那蝗虫又不傻,谁见蝗虫去吃那些有毒的,最多也就是些树叶草庄稼苗,每个罐头里面掺几斤蝗虫粉,算到这些估计也就几两。

    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再说那些饥民饿疯了时候观音土都吃还在乎这个话说他们自己一样都把树叶子啃光呢!总之对于这种东西也就这一种解决办法了,至于效果杨信也不知道,但除此之外也根本没有别的办法,这个时代只能鼓励老百姓去抓。

    能抓多少算多少吧!

    实际上这一带吃蝗虫很普遍,古代人又不傻,既能果腹又能限制蝗灾何乐而不为但这东西根本不是吃能解决的,一爆发就是几亿只几亿只的席卷而过,老百姓吃还能吃几个,这东西又不可能和粮食一样抓了储存起来。但蝗虫粉还能储存,至于加到罐头里面就更好办了,而且还能运输到没有遭受蝗灾的地方,目前因为辽东旱灾,瓦罐的罐头正在大量向辽东运输当中,一罐先加上十斤再说。

    “这狗日的时代,就不能让我过一天安生日子!”

    杨都督恨恨地说道。

    然后他解下自己的蟒袍,对着半空挥舞一下,瞬间包了好几斤蝗虫,就那么拎着回到船舱。

    “老爷,您这是”

    杨夫人专门派来跟着的老仆人疑惑地说道。

    “拿油炸了,今天吃炸蝗虫,还有,传令下去,今天所有士兵全都吃油炸蝗虫,炸的时候加点辣椒,花椒之类的。”

    杨信塞给他说道。




第五零零章 地瓜盛世
    杨都督南下大军再次停下……

    这次是真正受阻了。

    铺天盖地的蝗虫席卷大半个山东,济南,东昌,兖州这几个府全部被蝗虫大军淹没,甚至波及河间等北直隶部分地区,而这是五月初,冬小麦刚刚开始收割,春谷子刚刚出苗,可以说这两种对于北方来说最重要的作物,全部在整个生长期的最关键阶段。

    然后全毁了。

    齐党的户部尚书亓诗教强烈要求杨都督暂停前进,就地组织救灾赈济同时镇压地方,防止出现饥民造反。

    他知道杨信不会坐视的。

    山东这一带本来就是民变的重灾区,这些年陆陆续续就没停过,当然,主要是这一带饥荒就没停过,从万历四十三年开始到四十五年,这一带就是持续不断旱蝗相继,饥民没饭吃就要抢掠。方从哲执政声望的顶峰,就是他在万历四十五年尽己所能地赈济了这一带灾民,使得民变没有扩大,但接下来这一带又是闻香教造反,又是鲁西大地震,如今又一次旱蝗相继。

    八年时间,这里三场席卷半个省的天灾加一次大规模造反。

    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本来就到了极限,再不想法安抚住那就是又一场大乱。

    天启的圣旨紧接着送到德州,杨信的大军分别进驻济南和东平,这两处是这场蝗灾最严重的,济南一带几乎转眼间赤地无余,所有能吃的庄稼全都被蝗虫啃干净了。

    济南。

    “老爷,咱们家这次亏大了!”

    老仆人心如刀割般看着正在源源不断撒出去的银子说道。

    而那些灾民却拎着一个个空了的口袋,数着到手的银元眉开眼笑,虽然他们的庄稼被吃光了,但却可以抓蝗虫换银子,如今外面蝗虫铺天盖地,全家出去一天就能轻松抓五十斤,带回家倒上盐下锅煮,煮熟了就可以拿来。然后五十斤就是二两银子,虽然蝗虫通常都是过境性质,但在蝗虫停留期间怎么着也能抓个几天。

    甚至已经开始有人专门追着蝗虫抓了。

    反正田里已经完了。

    当然,与之对应的是杨家的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

    “你们老爷我亏过吗去年你们说我屯地瓜亏大了,前年你们说我屯罐头也亏大了,可今年又如何还不是全赚回来了”

    杨都督说道。

    老仆人立刻无言以对了。

    的确,杨都督去年屯地瓜,今年所有地瓜全都被买光了。

    有皇帝买了赈灾的,有九千岁买了给家乡父老的,也有地方上天旱无法种别的老百姓买了回去做种的,甚至很多商屯的地瓜都供不应求,去年为了屯地瓜赔的今年全赚回来了,而且还从南方运来大批更廉价的,然后同样高价卖了。

    至于罐头更不用说了。

    辽东目前军粮四分之一是罐头。

    这都是兵部采购,毕竟从南方运粮远不如从天津直接运罐头,甚至九千岁主持的民间赈灾也用罐头,每天不断有船载着罐头,从天津驶往河间,虽然瓦罐的罐头保质期短,但运到河间仍旧可以吃大半个月。这时候就连辽东的贫民买不起米的都买罐头,五十斤罐头在辽东比五十斤米还便宜,实际上那里的罐头都不是天津产的,而是在盖州,只不过在兵部就是天津产。

    “不要管什么银子了,本都督神机妙算,你们不会懂的,再说,就是现在咱们也不亏呀,你看,他们都吃蝗虫粉。”

    杨信指着三头反贼说道。

    给他维持收购秩序的罗汝才几个,正拿着恍如黑面包的烤馍在啃,一边啃一边呵斥那些试图插队的。

    这就是他们这些天的主食。

    用面粉和蝗虫粉混合,放到烤炉烤出的馒头。

    味道的确不怎么样,但杨都督带头,全军必须吃这个,他们也没办法,这几天他们就是这种烤馍配鱼肉罐头,全军吃的怨声载道,至于原本应该是他们军粮的面则被杨信拿去卖了。

    老仆人也不再说什么了。

    实际上杨家还是亏,因为蝗虫的收购价太高,哪怕都是挤压后的,依然有大量的水分,这个肯定比面价高得多,再说士兵吃还能吃多少,绝大多数烘干后的蝗虫粉其实装罐了。就像那些铁皮罐头一样,直接装进一个个铁皮罐子,压得结结实实然后密封起来防潮,这样以后再给饥民吃的时候,就可以几个鱼肉罐头配一个蝗虫粉罐头了。

    营养要均衡。

    脂肪有了,蛋白质也不能缺。

    这叫科学。

    “对了,咱们家没受蝗灾吧”

    杨信问道。

    “回老爷,咱们那里倒是没有,而且收成还很好,最高的一亩收了两石半,这鸟粪真是好东西,不过河间也闹了蝗灾,这大旱就是伴着蝗灾,恐怕今年这北直隶都逃不了这东西。”

    老仆人说道。

    这时候小麦产量其实很低。

    第一水稻,第二谷子,第三才是小麦,水浇地谷子能到两石,但小麦也就一石多点,杨家是有鸟粪支撑所以高产,不过实际上产量第二应该是高粱,只不过那东西没什么人当主粮。

    “那就都收蝗虫,告诉各地商号,全都就地这样的搞。”

    杨信说道。

    这东西不最大限度灭杀,早晚飞到他家去。

    他家可不能遭灾,那里是整个京城粮食安全的可以说最后防线。

    杨都督说完找了张太师椅坐下,端着茶杯看着恍如粮所收粮一样,推着一车车蝗虫过来出售的灾民,从目前情况看,他这种方式效果不错,毕竟五十斤二两银子的高价,足够让那些灾民全部行动起来,几百万人的大规模灭蝗终究还是有效的。

    蝗群的确通常都是几亿只,但只要路过一处时候减少一部分,造成的破坏力终究会不断减弱,这东西从产卵到孵化得近一个月,它本身的繁殖能力并不算很强,其实一年就是出来两代。

    现在这是夏蝗,五月出,但要到七月才成虫产卵,然后八月出秋蝗。

    古代也一直在灭蝗。

    唐朝时候河南蝗灾曾经捕杀十四万石。

    民间食用蝗虫,甚至把晒干的蝗虫拿出去卖都是早就有的。

    他只不过是加上了直接的银子刺激,而且还是高价,以此调动起全民的热情。

    他也花不了多少,天启和九千岁给他批了五十万两赈灾款,他无非就是不买粮食赈灾而是让老百姓抓蝗虫卖给他换钱,光这些银子就够他收十几万石,说到底他这就是换了一种赈灾方式。

    至于剩下的就是种地瓜了。

    在这些被蝗虫清洗过的土地上,赶紧补种地瓜,如果能够抢在这批蝗虫成虫前最大限度捕杀,那么秋蝗就成不了气候,今年还是能够通过地瓜获得一个好的秋收,唯一问题是士绅不喜欢种地瓜,因为这东西不能给他们带来价值。地瓜只是让农民不至于挨饿,但不能给士绅带来多少收益,所以他们通常都反对大量种地瓜,最多允许佃户种一部分,但绝大多数还是必须得种能够给他们带来收益的谷子。

    “本地最大地主是谁”

    杨信问高弘图。

    “本地最大地主是德王。”

    高弘图说道。

    “呃,我倒是忘了,话说我就不去见这位大王了,毕竟陛下没有圣旨,我还是不适合去拜见的。”

    杨信说道。

    高弘图很想问问这个规矩什么时候有的

    不过他还是没问。

    “研文兄请代为去拜见一下大王,就说如今万岁爷正在全国推广地瓜,若是大王能够带头,把德藩三成的田地都种上地瓜,那么万岁爷肯定高兴,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提议,大王可以不听的。只是如今万岁爷出五十万赈灾,大王总不能一点不出吧,这可是在大王的藩地,故此他应该出十万两,当然,这同样是我的建议,他也可以不出,但他如果不出的话。”

    杨信顿了一下。

    “我会把这件事一直记在心里的,下次要是再有谋反案子,我会立刻就想起这件事的。”

    他说道。

    “河间侯,这种事情您为何不自己去说”

    高弘图无语地说道。

    “这种得罪人的话我能自己去说”

    杨信说道。
1...267268269270271...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