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即六磅和三磅。
两斤炮的炮弹是两斤二钱。
这也是目前江南交战双方所有各军一致使用的两种野战炮,无论靖难军还是团练,都是这两种野战炮,江南这地方能保证机动性就得这个,再大就是九磅都很难走动。
两斤是最受欢迎的。
因为就算没有马匹,士兵们也能拖着在稻田小路上跑,用小船运输时候没有码头都能抬下来。
而十二磅也就是九斤那得是要塞防御用的主流。
可以说目前的大明,正在不约而同的形成标准化炮兵体系。
但即便这样,他们也没有优势。
因为他们前方是靖难军舰炮的覆盖范围,尤其是那些进入小浃江的巡洋舰完全覆盖他们前方,之所以在蛟山和金鸡山之间列阵,就是还能靠蛟山为其遮挡侧翼。同时在小浃江上部分团练正在放火船,阻止靖难军的巡洋舰沿江而上,而蛟山上一座小炮台同样在与其交战,这样那些巡洋舰就算攻击,也得在一里外向这里射击。
这样威胁就大幅降低。
但并非打不到,实际上这些团练的列阵就在炮弹轰击中,隆隆炮声和开花弹的爆炸声,正在与弥漫的硝烟共同构成一幅血与火的战争画卷。
而这些士兵要用血来涂抹新的颜色。
他们战战兢兢地看着对面……
“这是何种阵型”
朱之瑜等人前方,一个三十左右的军官问荷兰参谋。
这是朱之瑜的哥哥。
话说朱之瑜这些肯定不是带兵打仗的料子,无论他还是钱肃乐还是万泰甚至后面还有更年轻,但名气却比他们大的黄宗羲等人。这帮少年英俊们都是来装逼的,他们都是顶着参谋头衔来抒发豪情壮志的,或者说拉拉队,真正的宁波团练指挥官是朱之瑜他大哥朱启明。
武进士。
当然,武进士靠荷兰教官。
后者摇了摇头。
“将军,从未见过这种阵型,至少鄙人所知,欧洲也没有这种阵型,不过他们使用的是燧发枪,射速比我们快,而且枪上装枪刺,不再使用长矛也是很正常。”
荷兰教官说道。
好吧,他们对面背对笠山列阵的陆战队摆出的是标准线列。
都燧发枪了还玩什么长矛
“但枪刺才多长,我就不信真打起来七尺的能打过一丈七尺的。”
朱启明说道。
“将军,您说的非常正确。”
荷兰教官说道。
“开炮!”
朱启明挥手说道。
紧接着他们阵前和两翼大炮开火。
就在同时对面靖难军还击,双方陆上炮战开始,拉拉队脸色立刻没有刚才那么轻松,尤其是一枚开花弹落在他们不远处炸开,一下子炸翻好几个士兵后,那惨叫声迅速让万泰首先哆嗦起来。
“稳住,打赢贼寇,我钱家出五千两犒军!”
钱肃乐急忙喊道。
“象三兄!”
他紧接着将目光转向谢三宾。
钱谦益门生,鄞县首富,原本应该去年就中进士,但因为考官换人,结果意外落榜的谢三宾忧伤了一下。
“我谢家也出五千!”
他随即喊道。
“钱家都出五千,谢家才出五千”
一个最近的士兵嘀咕一句。
谢三宾全当没听见。
不过银子的刺激还是很有效,团练们在炮弹的轰击中,依旧保持住阵型,但他们并没有向前,他们的任务只是保护金鸡山和蛟山炮台,迫使登陆的靖难军不得不先迎战他们,如果离开这个位置,那就得面对靖难军的战列舰了。
他们可不想挨二十四斤重炮。
“贼军进攻了!”
黄宗羲突然喊道。
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转向前方,一道细细的红线,在绿色的荒滩上缓缓移动。
一群未来的民族英雄和汉奸们纷纷拿望远镜对准这道红线,紧接着那些身上连铠甲都没有,甚至连头盔都不戴,只是穿着红色军服的士兵在他们的视野中清晰起来。
这是陆战队。
他们肩扛着上刺刀的燧发枪,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炮弹激起的泥土飞溅中,默默向前走着,不时有炮弹落在他们中间,迅速打出一个缺口,但紧接着就随士兵的前进而消失,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在他们的前面是带队的军官和旗手,还有胸前吊着战鼓的鼓手,手中鼓槌不停敲击,在他们背后开花弹的烟迹不断升起。
所有人默默看着这道细细的红线逐渐在自己视野变大,很快他们已经可以不用望远镜了。
“贼亦未可轻啊!”
钱肃乐放下望远镜叹息道。
&n
第五八七章 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
三千支火枪的齐射恍如雷霆,制造的杀戮也恍如雷霆……
团练的阵型瞬间塌陷。
尽管因为阵型厚度远超排队枪毙时代的三排,但这个荷兰式的临时团阵型最前面三分之一厚度,还是真得就像塌陷般,原本那些正在转身溃逃的士兵,完全变成了一片堆积的死尸和伤兵……
几乎无人幸免。
这样的距离哪怕一支滑膛枪,也有超过百分之四十命中率。
哪怕火枪不会全部成功击发,也依然会有超过两千九百支火枪射出子弹
这是第一轮射击。
枪管是干净的,里面弹药是战前仔细装好的,同样也是特意检查过没有受潮的,可以说作为一支火枪,这是它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同样击发成功率也是最高的。二十米距离不存在精度问题,士兵是久经训练的,陆战队是大明第一支按照西方式战术训练的军队,可以说这一轮射击是整个大明范围内甚至整个世界范围內最成功的一轮射击。
真正的雷霆一击。
然后枪声还在回荡的时候,他们对面的敌人毫无悬念地崩溃了。
残余的五百左右团练,就像发疯般惊恐尖叫哭嚎着,互相拥挤推搡践踏着,不顾一切地向后狂奔,甚至栽倒之后顾不上爬起来,直接在地上爬着逃跑……
他们后方全傻了。
但就在一片震撼的目光中,那些完成射击的士兵没有继续装填。
“冲锋!”
军官的吼声响起。
所有陆战队士兵端着上刺刀的步枪开始了冲锋……
“完美!”
杨益满意地说道。
“只是这下子敌人知道了咱们的新战术,以后也跟着学就麻烦了。”
林森说道。
“学”
杨益笑了。
“他们拿什么学
他们有能力让自己的士兵,迎着子弹和炮弹,就那么不还击保持阵型挨打,一直走到七丈內吗
这种战术并不难学,实际上火枪战术都很简单,可咱们过去用轮射就没有打得敌人崩溃吗
建奴都打崩过。
不是咱们的战术多神奇,也不是咱们的武器多好。
而是咱们的兵不怕死。
咱们的兵可以死伤三成,照样阵型不垮依旧战斗,那些团练死伤两成就必然崩溃,现在咱们的兵的确使用燧发枪看似占便宜,但重新换成斑鸠铳也是这个结果。打仗不是靠什么战术精妙,武器更好,打仗靠的是当兵的不怕死,现在就这些士兵,把他们的火枪换成弩,我敢保证最后赢的还是咱们。
最多死伤多些。
说起来咱们死伤似乎远远比敌人少吧”
他说道。
的确没死伤多少。
团练的火绳枪在十丈外时候就纯粹属于听天由命式射击了,无论这东西平日打靶究竟什么成绩,战场上最明智的射击距离就是三十码。
这不是测试出来的。
这是欧洲人用无数大战,数以千万计血淋淋的生命检验出来的。
就是三十码。
就那么一半的火绳枪,还得分出八组轮射,在陆战队走过十米距离期间还能打出多少子弹
这里面又有几颗能命中
兑子战术玩的就是这个,所有三十码外的攻击都是可以无视的,也就是零零星星有些伤亡,什么战术都不如顶着子弹走到二十米,然后所有人齐射糊脸一枪,一枪解决问题,剩下就是挺着刺刀冲锋……
“刺刀好,刺刀才是正经的,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
杨益兴致勃勃地看着那些用刺刀追杀敌军的士兵。
这东西的确很好用。
尤其是在敌军崩溃后,无数士兵端着上刺刀的火枪,呐喊着士气如虹追杀的场面极其壮观,就连那些溃逃的敌军都被吓得失去抵抗勇气。而且他们也很难抵抗,斑鸠铳因为重量的问题很难格斗,也就是能当大棒子硬砸,但和刺刀的灵活没法比,长矛虽然看似比刺刀有优势,但不结阵的长矛毫无意义……
它太长了。
除了直刺几乎没有别的能力。
可不结阵直刺,对于那些刺刀兵来说无论躲避还是格挡都很简单。
汹涌的刺刀兵转眼淹没敌军。
“敌军骑兵!”
林森突然神情一凛说道。
团练两翼骑兵出击,他们必须确保溃兵减慢速度,因为这样会冲击后面的中军阵型。
原本在两翼待命的五百骑兵立刻出击。
但他们仍然是火枪骑兵,尽管无锡之战已经检验出这种战术的缺陷,但冲击骑兵可不是容易培养的,冷兵器格斗,长矛冲击,全都需要真正的武艺。而火枪骑兵的优势就在于不需要这么麻烦,会骑马能转那个半回旋动作就行,所以指望团练短时间內改出冲击骑兵是肯定不现实的。
杨信能迅速训练出来,是因为那些反贼们本身都有一身好武艺,本来就能在马上格斗。
即便这样也只是勉强。
和辽东的精锐骑兵比起来,仍旧不是一个级别上的,别说曹文诏那些,就是祖大寿的精锐都能打败他的,这种本事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还有无数实战磨练,辽东骑兵在这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
所以孙承宗足够自信。
好在杨信从来就没想过和卢象升玩骑兵战,他的骑兵有他的骑兵玩法,精锐骑兵有精锐骑兵的对付办法。
杨益目光转向战场。
正在追击的陆战队迅速停下,紧接着在战场结阵,原本的线列迅速收缩起来
第五八八章 做了断的时候到了
此章节?
第五八九章 瀛国公九千九百岁
此章节?
第五九零章 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清流关。
“瀛国公九千九百岁!”
停下车子站在路边的滁州民兵谭升看着远处的巨象,一脸激动地挥舞右手高喊着。
那金光闪闪的形象就是他眼中的神灵……
赐予他一切的神灵。
作为一个原本的佃户,过去他一家五口耕种十五亩地,需要每年交出超过七成的收获给地方官员和地主,剩下的连吃顿干饭都是奢望,平常时节每天也就两顿稀的,再加上瓜菜之类糊口。稍有收成不好,一家人就得靠野菜甚至草根树皮渡日,为了交税还得去借高利贷,也就是靠着南京近还能偶尔做些零活补贴家用,但一年到头也就是饿不死而已。
而且世世代代如此。
他从记事起,他爷爷时候就是这样,他爹时候也是这样,到了他还是这样,他儿子肯定也是这样。
没有任何奔头。
就像在一片漆黑的深渊里,看不到一丝光明的活着。
日子就是一代代在苦水中泡着。
一代代在饥寒中苦熬着。
就连吃块肉都能成为很久忘不了的美好回忆。
然而……
瀛国公来了。
他的天空突然就一片阳光了。
原本每年夺走他至少六成收获的地主被抄家了,他至今还清楚记得那曾经让他仰望畏惧的身影,是如何佝偻着腰,在原本奴仆的鞭打中,喊着自己有罪在大街上走过的。
原本的贪官污吏也没有了。
什么田赋,丁银,徭役折银,什么火耗,乱七八糟苛捐杂税,可以说所有那些让他喘不动气的枷锁一道也没有了,他终于可以自由的呼吸。他从此不用再用自己的血汗供养那些寄生虫,不用自己吃糠咽菜,把粮食送到别人手中,不用全家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在冬天瑟瑟发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