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这个身影恍如他一次次祈求的神灵般赐予了他渴望的一切。

    然而……

    现在另一些人却要重新把他推入过去的深渊。

    他必须保卫自己的好日子。

    他必须跟随这个身影,跟随着这个救星,为他自己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而战,尽管他不是打仗的士兵,但他仍旧找到了为这场大战出力的方式……

    “你是支前的民兵”

    那个金色身影说道。

    “回,回瀛国公,小的是滁州民兵一,一旅二营支前一队的。”

    谭升结结巴巴地说道。

    说话间他就要跪下。

    “不用跪,以后除了天地君亲师之外都不用跪,这大明的君乃是京城的皇帝陛下,杨某虽然被奸臣诬陷为造反作乱,但自问对陛下忠心耿耿,你们要是跪我,岂不是给了那些奸臣把柄!”

    那声音说道。

    谭升吓得赶紧起身。

    “这快要麦收了,早去早回,别耽误了麦收!”

    那声音说道。

    “回瀛国公,小的推着车子一天能走五十里,到凤阳来回也就半月,耽误不了麦收,再说就算回来晚些,家中父母妻儿都在,有他们足够。瀛国公率领大军去淮北杀敌,让小的继续过好日子,小的就是一同拿起刀枪上战场也是应该,如今只是送军需而已,算不上什么!”

    谭升说道。

    “说的好,此战乃人民之战,你们要保卫的不是哪个皇帝的江山,你们要保卫的,是自己和自己子孙后代的好日子。

    拿着这个!”

    那声音说道。

    紧接着那金色身影低下头,将手伸向他的头顶,不过因为这头大象太高,谭升肯定够不着,好在旁边同伴托了他一把,他抓住大象身上的绳子才够到并接过一个银钱……

    准确说不是银钱。

    而是一个约一两重的银牌,上面雕着字,不过他是不认识的。

    “给他们一人一块!”

    那声音说道。

    紧接着有人捧着一箱这种银牌走过来给其他民兵发放。

    “这是给你们留做纪念的。”

    杨信看着这些正在翻看银牌的民兵们说道。

    这花不了几个钱。

    总共也就动员了十几万民兵,十几万两银子而已,但却能够真正激励起士气,这些民兵很重要,因为他不能使用运河运输物资,毕竟扬州控制在朝廷手中。所以他的物资运输只能走两条路,一是裕溪河,巢湖,西淝河,经合肥的东肥河水运,这条运输线刚刚经过了庐州府及凤阳府十几万民兵两个月的疏浚,基本上已经可以在这个季节维持稳定通航。

    就是运输量小。

    毕竟不可能像运河一样通行几百料的大船。

    这条在大运河诞生前,南北水运的重要动脉,本身水量就有限,也就是十几吨级别,甚至水位低的时候还得用牛拖行,承载不了类似于大运河的运输量。

    哪怕疏浚也没用。

    天然条件就这样,再疏浚也没法改变这一点。

    所以从浦口到凤阳的这条陆路交通就很重要了,尽管凤阳屯垦区本地有一部分军工产能,但真正的工业基地还是南京。尤其是粮食之类更是必须从这一带北运,凤阳屯垦区虽然能够提供部分粮食,但这片屯垦区毕竟不是天津那样的,本身粮食产量就有限,无法为这样一支庞大军团提供足够的粮食。

    所以只能从南京这边北运。

    靠的就是支前队。

    南京,宁国府,滁州,和州,甚至昭义市,所有能调动的民兵全部动用,十几万人推着小车,拉着大车,赶着驴车之类,将一车车粮食和弹药从浦口运输到凤阳。而凤阳各地的民兵则调动起来,在沿途负责维护修缮道路,确保这条相当于大明国道的大路畅通无阻。

    这是真正的人民战争。

    没有人有怨言,甚至这些民兵都自己带着干粮,他们很清楚这场大战意味着什么,刚刚开始看到幸福生活希望的他们,会拼尽全力来帮助杨都督打败敌人……

    &




第五九一章 主公是不会错的
    就在反贼们为杨都督的造反事业操碎心的时候,他的嫡系们也同样在为这个问题而操心……

    盱眙。

    “敌军来了!”

    象山堡的炮台上,靖难军第二军第三旅训导官吴烽举着望远镜说道。

    在他前方浩荡的淮河上,无数漕船的帆影出现……

    “主公还是太仁义,照我说何必与朝廷划定什么战场,直接就打呗,咱们十万大军沿运河北上,什么扬州淮安统统不过是一鼓而下,那些官军团练再怎么防守也没用,打土豪分田地一出,这些地方老百姓就替咱们解决,如今却非要搞什么君子之战,原本咱们占尽优势却非要让自己落到劣势。”

    旅长秦凯同样举着望远镜不满地说道。

    这是从淮安来的。

    这是孙元化所属的辽东步兵。

    目的是夺取对面泗州城,不过这座就在对岸,不用望远镜都能看见的城池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不仅仅是泗州城。

    整个划定的交战区全部清空。

    此前双方的战场范围已经划定。

    按照此前杨信与卢象升的谈判,双方限定的战场就是以徐州和凤阳两地为顶点,东起洪泽湖与黄河,西至涡河,一个大致的平行四边形,东西长五百里,南边长三百里,但不得进攻西北点的亳州和东南点的淮安。

    而且这个区域內的人口也已经清空。

    原本就没几个了。

    从潘季驯治河的最初安全期过去之后,黄河的河床重新淤高,万历天启两朝黄河决口了三十多次,几乎每一次都是淹这一带,在这一遍遍的洪水扫荡下土地沙化严重。

    能走的早走了。

    包括泗州.

    之前潘季驯的治河导致了洪泽湖汛期水位高于泗州,泗州城从海拔算已经在洪泽湖水面下。

    当然,它最终还是进了水下。

    这样的环境谁喜欢居住

    上次洪水之后,又被杨信迁走数万,之后陆陆续续又有不少南下投奔他,剩下的的人口,最终被杨信以战区为理由,来了一场彻底清场,统统迁移南下,一部分送到巢湖周围继续围垦,一部分南下安置在江南各地民兵区,甚至部分干脆直接送到台湾去,至于那些不愿意走的地主们……

    那就随便了。

    他们爱等待天灾降临就等待吧!

    反正这一带是原本历史上灾情最严重的,基本上十室九空。

    至此泗州,灵璧,虹县,宿州,睢宁,五河等六州县人口全部清空,近两万平方公里变成一片无人区,同时也变成非军事区,杨信的部下不得越过淮河,卢象升的部下也不得提前进入这个区域。所以双方开战之后,杨信必须首先渡过淮河,好在这对他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临淮关有浮桥,直接走过去就行,但同样卢象升也必须控制泗州。

    因为他得夺取汴河水运。

    他可没有杨信那样的十几万支前民兵用小车运粮。

    他得走水路。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控制泗州然后从淮安运输物资跨过洪泽湖,走汴河运输到宿州,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沿淮河继续西进,在五河转入浍河。

    但是……

    无论他怎么选择,首先得过了盱眙这一关。

    盱眙和泗州就隔着一道淮河,而且是真正就隔着一道淮河,泗州城外就是淮河浮桥,而淮河浮桥的东端就是盱眙城,原本有城墙的,而且沿淮是砖墙,只不过被朱棣拆了。据说是他打的太辛苦,为了避免迁都以后再对南京动手时候麻烦,干脆把这座对南京至关重要的要塞拆了,所以盱眙是有城无墙。但这对于目前的战争技术来说不值一提,盱眙,天长等地民兵俩月就在象山给修起了棱堡,然后把十八斤炮架到了象山堡。

    “不要这么说,咱们的一切都是主公给的,主公要怎样就怎样,咱们要做的就是相信主公。

    毕竟主公是不会错的!”

    吴烽说道。

    “我就是替主公不值,明明有一统天下的实力,何必非要继续供着那朱家天子就算两人交情好,大不了以后善待一下,给他封个王继续让他荣华富贵!”

    秦凯愤愤不平地说道。

    “主公是不会错的!”

    吴烽拍着他肩膀说道。

    两人都是凤阳庄户,其实靖难军营以上军官,绝大多数是凤阳或者天津的庄户,再有部分昭义民兵,荡寇军系统的也只是杨都督特意提拔而已,但核心还是杨家庄户。两人都是棚民出身,情况类似罗辉,他们对杨信是绝对的忠诚,杨信让他们去死都不带犹豫的,但同样他们对大明皇帝是一点忠心没有的。

    需要的时候就是对着天启开枪他们都不会犹豫的。

    “升起热气球校准!”

    秦凯吼道。

    后面一具系留气球缓缓升起。

    实际上他们已经算是居高临下,盱眙城就是一堆山头组成,过去也是用城墙圈着这些山头,象山是盱眙城的最北端。

    所以任何进攻者面对有城墙时候的这座城市都是很头痛的。

    渡淮就是居高临下的城墙。

    城墙里面就是更居高临下的山,就是攻破城墙也得爬山,不然还是没法真正消灭守军。

    现在的确没有城墙了。

    但变成了棱堡和大炮,正在沿着淮河逆流而上一艘艘漕船,就这样缓缓驶入了十八斤炮的炮口……

    “开炮!”

    秦凯的吼声响起。

    象山堡十六尊重炮同时喷出火焰。

    而就在同时,距离他四里外的淮河上……

    “登岸进攻!”

    举着望远镜的孙元化说道。

    他的望远镜视野中,是迅速被硝烟笼罩的象山堡,而在最前面,两艘漕船正在炮弹的撞击中迅速沉没,不过这本来就是试探的,



第五九二章 雷霆之怒
    而就在孙元化登陆淮南,开始进攻盱眙的同一天。

    凤阳。

    皇陵。

    “瀛国公真乃忠臣也!”

    凤阳守备太监刘镇陪着笑脸说道。

    刚刚祭拜完朱五四的杨都督,一脸庄严地站起身。

    “刘公公,你这是何意”

    紧接着他脸色一沉说道。

    就在同时他后面一帮子将领也纷纷起身……

    “难道刘公公你也对杨某有什么误解什么杨某真是忠臣,难道杨某做忠臣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难道你也相信那些奸臣的诬陷难道你也觉得杨某对陛下不忠”

    杨信怒斥道。

    他身后李自成和张献忠立刻同时拔刀,凶神恶煞般看着刘镇。

    刘镇吓得腿一软直接跪下了。

    “瀛国公饶命,小的一时痰迷心窍胡言乱语,求瀛国公饶命!”

    他说道。

    “哼!”

    瀛国公冷哼一声。

    另一边中都留守司的将领们一个个冷汗直冒。

    “本爵此次起兵清君侧靖国难,只为朝中奸臣蒙蔽圣听,故此不得不效法先贤,以非常之举匡扶社稷,但本爵对陛下之忠心可昭日月,那些奸臣诬陷本爵谋反,只不过是欲扰乱人心以掩盖其罪行,诸位切不可被这些奸臣蒙蔽。”

    瀛国公说道。

    一帮将领赶紧点头表示他们完全明白瀛国公的良苦用心。

    当然,明白不明白的也就那样了。

    反正凤阳早就被靖难军接管了,他们这些原本凤阳各卫的将领,这时候早就被撵到了这里守陵,外面那些原本的军户早就瓜分了他们的田产,没被抄家也就是他们投降的快,至于杨信造反不造反的,已经不是他们能够管的了,老老实实在这里守陵,等待这场战争的结果吧!

    话说活着难道不好吗

    “主公,蒙古骑兵到了北岸!”

    这时候一名军官走过来,向着杨信行礼说道。

    “看来卢象升这是不想让咱们安安稳稳渡过淮河啊,走,去会会这些蒙古骑兵,话说咱们的兄弟们还没打过呢!”

    杨信说道。

    临淮关。

    硝烟弥漫,炮声隆隆。

    在北岸的旷野上,无数骑兵的洪流汹涌向前,战马的狂奔踏出雷鸣般的蹄声。

    在他们中间开花弹不断炸开。
1...310311312313314...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