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大明搞社团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木允锋

    张家湾是这个时代,甚至一直到清朝中期,大运河北端最重要民船码头,是嘉庆年间北运河因洪水改道斜向东摆,最终形成现代北运河,使航道远离了张家湾城,才使得北边通州变成最重要码头。

    但这时候运河依旧紧靠张家湾城东而过。

    对民间商旅来说,这才是运河旅程的终点。

    汪家的这艘船不会继续北上了。

    “这位兄弟面生啊!”

    老管家似笑非笑地说道。

    “我是她表哥!”

    &nbs




第十章 装,继续装!
    扔河里是不可能了,汪家那几个武装家奴又抓不住杨信。

    老管家对此视而不见。

    他肯定不会担心杨信勾引他们家小姐的,毕竟双方身份差距大得足够阻断任何非正常联系,而后者估计在家里脾气也是这样喜欢玩闹,毕竟他们家老爷是大明朝最叛经离道的思想家弟子……

    真正的叛经离道。

    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封建王朝的叛逆者,更是儒家思想的鄙视者。

    汪家的家风不会太迂腐。

    再说他也没空。

    黄镇正充分表现着一个狗腿子的角色,带着他迅速在码头雇了轿子和驴车,甚至还有人力的大车,紧接着将从船上卸下的行李统统装车,丫鬟婆子们上驴车,老管家雇一头毛驴骑着,汪小姐坐上轿子。从张家湾到北京还有四十多里,她们得先到通州然后折向西过八里桥,赶得紧些天黑前就进朝阳门了,汪家在北京的府邸在明时坊……

    明朝是宵禁的。

    故此各地城市都是坊制,这一点比宋朝是倒退。

    事实上宋朝也是宵禁。

    只不过宋朝从三更开始,那时候禁不禁的也没意义了,还敢在这个时间四处乱跑的指定不是良民,而且五更就解禁了,可以说宵禁时间短得约等于无,但从胡元开始,宵禁又回到一更,从此一直延续……

    延续到辛亥革命。

    所以看辫子戏里面半夜俊男美女游街这种事情就笑笑好了。

    晚上八点后不找保甲长领夜行牌就敢出门,小心被抓进去先挨个五十大板,至于还逛夜市那就更想都别想了,除非元宵节,其他时候哪怕北京城也一片沉寂。同样汪家一行也必须在一更多点开始宵禁前,赶到北京入城进坊,就这样两家人迅速分别,汪小姐还特意邀请黄英去她家。顺便她又看了一眼她的救命恩人,紧接着哼了一声走进轿子,然后在武装家奴保护下匆忙赶往通州吃午饭。

    送走他们,黄镇才开始忙他们自己的事情。

    他们的菜籽油在张家湾就有专门接货的合作商,卸下船直接运到后者的仓库就行,杨信和那些水手充当挑夫,一人一根扁担,把这些油桶挑到张家湾城的仓库,直接雇挑夫当然也可以,但小本生意能省则省。

    不过杨信不会用扁担。

    这东西谁会用这不是挑两头那么简单,要是平衡掌握不好路都不会走,他干脆在一片愕然中,一手一个油桶拎着。

    收油的掌柜无语地给了他一辆手推车。

    然后他也不会推。

    这种手推车又不是托盘车。

    这东西第一是木头轮子,而且轴因为常年磨损变细,转动起来不是平稳而是扭来扭去,第二是分左右两边的,推车不仅仅需要力量向前,还得努力维持平衡。一边两桶理论上是一样重,但实际上都有误差,尤其油桶里面的油还是流动的,也就是说以一个不断扭动的支点,维持两边不断改变的重心平衡,还得推着向前走。

    推车

    推车那也需要技术啊!

    杨信这具身体肯定原本会的,可问题是他不会啊!

    “来辆那个!”

    杨信愤而说道。

    他指的是人力拉的两**车。

    “何伯父”

    黄英看着旁边收油的掌柜。

    后者笑了笑,朝后面一招手,一名他手下的伙计,立刻跑到附近一家熟悉的商铺里,紧接着拉回一辆这种两轮的大车。杨信试了一下,对这东西比较满意,这个是双轮不需要控制左右平衡,只要在前面用肩膀拉着绳套,双手搭在车把上就能控制前后平衡。如果不是上下坡都没什么大问题,上下坡就悲剧了,尤其是下坡的时候,很容易把他翘起来。

    “装!”

    他扶着车把保持平衡说道。

    黄英抱起油桶给他装上,很快底下就排满八个。

    “再装一层!”

    杨信说道。

    “别闹了!”

    黄英无语地说。

    旁边黄镇笑着又给杨信继续往上装油桶,很快又装了一层六个,加起来超过七百斤。

    “还能不能再往上装了”

    杨信说道。

    “能,再往上装,给他装够一千斤!”

    何掌柜说道。

    那伙计和黄镇一起,又抬上了四桶,最后在最顶层又加了两桶,恍如金字塔般矗立着,四周一片惊叹,黄镇赶紧拿绳子给绑结实。

    “一千斤,拉到城里我请你吃肉!”

    何掌柜说道。

    杨信带着一脸的憨厚笑了笑然后迈步向前,伴着两旁响起的惊叹,在铺了石板的街道上信步而行,后面摞了四层的金字塔,伴随着他的脚步同样向前……

    “这也赚不了多少啊!”

    坐在何掌柜家院子里花园的矮墙上,杨信一手他打赌赚来的羊腿一手木棍,在地上计算着他们这趟的收入。

    “你这是什么鬼画符”

    黄英疑惑地说。

    阿拉伯数字在胡元时候就已经进入中国,但没什么人使用,中国人更习惯算筹加汉字,至于会计数字里的那十个,据说是媚娘姐姐发明,朱元璋推广防止官员伪造账目的。看看大明太祖的智慧,人家要饭的出身不识字怎么了,一样能想出让现代会计们束手无策的招数。但至少目前大明民间,是很难见到阿拉伯数字的,估计一些学者会懂,但指望黄英懂是不可能。

    更何况杨信还在



第十一章 这小娘子,颇有几分野味
    第二天。

    “你爹真抠!”

    杨信一边撑船一边不满地向后面看着说道。

    他此时在萧太后河上。

    这条古老的运河依然在给京城发挥着作用,虽然真正意义上的通航已经不存在,但仅仅是撑着小舢板到十里河还是没什么问题,能不能到左安门得看运气。

    不过这是夏天应该差不多。

    毕竟他们这种小舢板无非就是装几百斤货,护城河都能走。

    “闭嘴!”

    黄英瞪了他一眼说道。

    他们这是往京城送那批杂货,很显然这批货更值钱,但黄镇为了节省费用,就雇了两艘小船来运货,剩下的则堆在这艘小舢板上。既然杨信能从三角淀划到张家湾,那他就继续好了,话说这个便宜劳动力还是很让黄镇满意的,堪比一头大牲口。此刻三艘船前后排开平稳地航行在这条小河沟,伴着竹篙的一次次起落,不断向着前方的目的地无声前进。当然,这河上不只是这两艘船,实际上用文人笔记形容,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江南水乡。

    显然这种描述还是真实的。

    河面上一艘艘同样小船不时迎面而过,河堤上行人偶尔可见,在树荫下悠闲地走着,甚至还能看到轿子……

    “方家庄在哪儿”

    杨信问道。

    “摸了人家一次还不够”

    黄英冒着寒气说道。

    “别胡说,我只是怕再遇上了尴尬!”

    杨信义正言辞地说。

    他真得冤枉啊,人家里面穿着小衣呢,而且还有一个很短的衬裙,话说这个时代的女人,在内部防护上已经很现代,不仅仅有小衣这种坚守最后防线的,还有衬裙这种类似安全裤的二层防线。

    他就算真摸了……

    他又能摸到什么啊

    “方家庄在西边,方家祖上跟着永乐爷北迁的,锦衣卫籍,还出过一任指挥使,祖坟就在方家庄,方老先生就在乡间守着祖坟教书。至于那位方小姐应该是他最小的女儿,他两子两女都已经成年,不过据说这位方小姐还待字闺中,但颇善经营,方家很多生意都是她在主持。”

    黄英意味深长地说。

    很显然她在张家湾对此也进行过一番调查。

    “我就不喜欢这种女强人型,还是活泼可爱型适合我!”

    杨信义正言辞地说。

    “像汪家小姐那样的”

    黄英说道。

    “那不叫活泼可爱,那叫刁蛮任性,动不动就要把人扔河里!”

    ……

    说话间十里河到了。

    这里看起来就更像水乡了,不仅岸边到处都是稻田,而且还有人在这河上撒网捕鱼,岸边鹅鸭成群,光着屁股的小孩快乐地在水中嬉闹,丝毫感觉不到近畿的气息,更像是一个幽静的江南小村庄。

    倒是也有一条行人寥寥的官道。

    不过再向上就真走不动了。

    萧太后河早就今非昔比,这条当年辽国的运粮河,在通惠河建成以后就没落,后者夺走了它的绝大多数水源,目前这条河基本上相当于北京外城的排水沟。不过北京南边和东边到处都是湿地沼泽,泉眼众多,所以夏季雨水多的时候,仍旧可以通行小舢板之类。要是没载货,这些小舢板大概能这样一直撑进护城河,但载了几百斤货之后就真走不动了。

    好在黄镇原本就计划到这里。

    紧接着小船靠岸,他熟门熟路地去找了五辆手推车,迅速把那些货装上车,再把自己的小舢板交给熟悉的人家照顾,给了两艘舢板的工钱,带着这五辆车沿官道向前。

    很快一座城楼就浮现于蓝天白云间,继而连横亘的城墙也浮现……

    “这就是京城”

    杨信一脸无语地看着低矮的城墙和同样低矮的城楼。

    “这还不如天津卫城呢!”

    他紧接着说道。

    “这是外城,五十年前才修起来防鞑子袭扰的,朝廷缺钱修得简陋了些,这南垣尤为简陋,东西垣越向北越高,不过仍旧比内城矮得多,毕竟这京城防御靠的是内城。”

    黄镇说道。

    好吧,这外城其实没多少年。

    一直到嘉靖四十三年,也就是倒数第三年,外城才真正建成,而这是万历四十七年,中间再加个隆庆,可不是就才五十来年,不过北京外城之低矮,还是刷新杨信对帝都认知。可怜这城墙也就六七米啊,这年头哪怕一座稍大点的府城,不修个九米高城墙都不好意思见人,堂堂京城修这点高度还是太丢人。而且哪怕左安门城楼也就才一层,最多完善一些,比如瓮城,马面,护城河都有,但标志性的箭楼还没有,就这防御水平连天津卫城都不如,更别说是山海关这种顶级要塞了。

    他一脸无语地步行,跟着车队走过护城河上的石桥。

    进了瓮城后,黄镇拿出一张盖印的路引,走到守门士兵跟前递过去,在后者接过的同时手一晃,一块碎银子落在他手中,后者随意地看了一眼路引,直接挥手示意通过。

    杨信一行赶紧走过。

    士兵后面一个官员懒洋洋地坐在椅子上端着茶杯,旁边士兵给他打着扇子一副岁月静好。

    “不交税”

    杨信疑惑地问。

    “进外城商人在崇文门交税,各处城门都有固定的职责,咱们这样的商旅只能走崇文门进内城。不过咱们不进内城,收这些货的铺子在外城,他们的税也由崇文门税关来收,那些就不关咱们事了。”

    黄镇说道。

    “这些兵是哪里的”

    杨信问。

    “南城兵马司,他们管外城各门的门禁,城内治安。”

    黄镇说道。

    “外城就他们说了算”

    杨信问道。

    “他们说了不算,他们就是狗,哪有狗说了算的,上面有巡城御史,锦衣卫,中官,哪个都能管他们,巡城御史算直接管他们,京城这些管事的里面,也就还有个巡捕营比他们地位低,剩下全是他们的爷,连太常寺扫地都得他们去。”

    他们就这样一边低声说着话,一边通过了左安门。

    &nb



第十二章 我大爷魏忠贤
    “你得学着克制!”

    看着仓皇而逃的少爷和家奴,黄镇叹了口气说道。

    “克制我还就不喜欢克制!”

    杨信说道。

    黄镇也没再说什么,紧接着挥手示意那些车夫加快速度,他们一行继续向前,就在转过一片苇塘后,道路两边终于出现了房屋。就在同时繁华的城市也在他们面前展开,鳞次栉比的建筑,摩肩擦踵的行人,车水马龙的盛景真正展现大明盛世的最后一抹余晖……
1...34567...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