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公主之无敌战神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沐君

    他没有想到,自己一个以善出奇谋而名震天下的左翊卫大将军,竟然算不过一个娘子,实在是既羞愧又懊恼!关键是,这不仅坏了自己的大事,也坏了卫文升的大事,坏了朝廷的大事,还不知道日后如何向主上交代呢!

    但阴世师就是阴世师,很快,一个新的计策就在他的脑瓜子里滋生了……

    却说娘子军推进到金龙村、依将村一线时,再往东进就开始遇到了强硬的抵抗。

    根据早先探子的情报,李三娘知道始平的守军主要集结在塔耳村、王家村和留位村一带,现在遇到强力抵抗是意料之中的事,而且,大兴城现在恐怕也已经知晓娘子军的行动了,原先的战略应该调整一下了,将齐头并进改为“v”形进攻,她亲率中路军以稍慢的速度继续向前进发,而左、右两军成为两翼,呈外撇斜线前行。

    这样一来,两翼可以见机迂回对正面之敌形成包围圈,或者万一在中军受到威胁之时,能够随时策应。

    当娘子军中路军行进到子孝村附近时,忽见一路隋军当中拦住了前路。

    这正是卫孝节率领的始平救援军。

    卫孝节一眼瞟见对方列阵前头正中一将面如冠玉、气宇非凡,料定那就是娘子军主帅李三娘。他在马上双手抱拳,上身略微前倾,面带难掩喜色地喊道:“对面这位将军可是娘子军主帅李三娘”

    李三娘施礼回复:“正是本娘子!敢问将军尊姓大名”

    “在下乃是左武卫中郎将卫孝节,今奉卫大将军之命前来讨伐变民!某不想与李三娘为敌,但朝廷之命难为。如要避免厮杀流血,三娘只能选择归顺朝廷,别无他路!某相信李三娘乃识时务者。”

    “卫将军所言极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嘛。可是,卫将军可知道当今的时务我看卫将军并不明白。这些年义军四起,以武力反抗暴政,朝廷已是岌岌可危,继续为这腐朽的朝廷卖命,乃是不识时务。”

    “世事变化无常,谁人可以预料世态时好时坏,谁人能够改变唯一不变的是赤胆忠心,某即为朝廷命官、隋军之将,就当竭尽全力为朝廷效力,这才称得上识时务!看来你我之间道不同,只有一决胜负了。在下先后在终南山和司竹园两次领教过了李娘子的威力,也承认曾经是李将军的手下败将,但今日末将正是要来讨回这个耻辱,要与娘子单挑,一决胜负!”

    卫孝节其实并非一个有耐心的人,若不是卫文升一再警告他李三娘的厉

    害,并叮嘱他尽量以礼以理说服李三娘归顺朝廷,他方才是绝对不会装模作样地在战前做任何无谓铺垫的。

    “既然汝承认是某的手下败将,何不早早下马受降,以免将士们生灵涂炭汝在某的五行八卦阵法上讨不到的便宜,也休想在刀剑下讨得!”李三娘带着讥讽的口吻回道。

    “那就接招吧!”卫孝节不再回话,他双腿猛夹马肚子、右掌狠拍马屁股,跃马挺槊就直奔李三娘而来。

    李三娘身旁的偏将罗健见状,也来不及征得主帅的首肯,便纵马迎敌……

    &nbs




第96章 缚住孝节 娘子军又逢对手安乾府
    躲闪已经来不及,而且也不能躲,否则会伤及被自己挡在身后的将士。

    情急之中,李三娘本能地伸出左臂受剑护胸,以求牺牲左臂来保全自己以及身后将士的性命。

    好在,李三娘身边的两名亲卫不是吃素的,她们已经同时跨马向前一步,各自双剑齐出,四剑交错,将那飞来的剑挑落在地。

    罗健见状,先是大吃一惊,之后便是怒火中烧,他一大步跨上前来,将套索绕着卫孝节的脖子缠了几圈,要将他处以“绞刑”。

    李三娘跃身下马,一剑将那套索挑断,同时喝道:“慢!留下他的性命!”

    罗健害怕卫孝节再有什么对主帅的不利之举,便将其五花大绑,按到在地,又在他的腰背部踏上一只脚,使劲往下压,使他连头都抬不起来。

    李三娘令手下立刻给卫孝节那还在淌血的腹部包缠好,并将他台上一辆马车。

    隋军那方见主帅被缚,顿时惊慌失措,乱作一团,纷纷向后逃窜。

    说真的,卫孝节的行为的确英勇,但作为主将,他没有事先组织好身后将士们的冲杀进退,而是鲁莽地孤身犯险,想出险招,试图直接致李三娘于死地,不可谓不是这队官军悲剧的开端。

    这一边,娘子军将士们则乘势冲杀,毙敌无数……

    眼看这队人数仅5千的隋军将士被娘子军杀得稀里糊涂的,半路生出个程咬金来搅局了:当娘子军追杀了约莫5里地开外时,两侧林子里忽然间震天价向,喊杀声瞬间覆盖了方圆几里之地,不过片刻,只见数千官军从林子中掩杀过来……

    “救兵来了!救兵来了!”前面逃窜的隋军在高呼。见有援军来救,隋军弟兄们纷纷掉头反杀回来。

    娘子军追敌正酣,突然受到隋军反杀,一时间三面守敌,就开始慌乱起来,拔腿就往后退逃……

    李三娘心头一惊:难道娘子军中了敌方的埋伏卫孝节方才是用“苦肉计”诈败,然后诱我深入,试图将我军围而歼之前面敌军有多少伏兵【! #!免费阅读】

    李三娘努力克制自己,以免慌神。她走到一处高坡上向四周眺望,发觉官军人数的确不少,但比起自己的中路军,顶多也就是半斤八两的,娘子军将士们应该能够抵挡住他们。

    她于是便急忙喝令将领们不要慌张,各自站稳阵步,并令副将和偏将立即将娘子军分为三部,分别应对三面之敌。

    同时,她命驿卒急速向左、右两路军传达驰援命令。

    这边李三娘的中路军虽然勇猛善战,但毕竟三面受敌,士气受损,只能勉强抵敌,伤亡不小。

    反观官军,他们倒是越战越勇,而且,一队没有打出旗号的隋军已经开始组织人马迂回到娘子军的背后,企图兜底合围娘子军,来

    个“包饺子,一锅端”。

    敌我双方拼杀了近半个时辰,官军士气高涨,其优势在渐渐扩大,其对娘子军的半包围圈却在慢慢缩小……

    李三娘感觉再这样下去娘子军要吃大亏,必须后撤了。

    正当她准备下达撤退命令之时,只见官军队伍忽然迅速撤离。

    李三娘猜想那应该是娘子军左、右路军的援兵赶到了。

    这一仗下来,娘子军损失近2千多人马,官军死亡人数1700多人,但其正面军主将卫孝节被擒,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



第97章 战术骚扰 安乾府大闹小打搅军心
    卫孝节被娘子军擒住后,李三娘再三劝他投降娘子军,但每一次他都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说他钦佩李三娘的智谋和侠义,也感激李三娘的不杀之恩。但是,自己身为朝廷将领,职责是保卫京城,他无力战胜娘子军,只怨自己无能,但绝不会因此而背叛主上投降叛军,宁愿以死效忠!

    他还再三呵斥李三娘,要她速速将自己斩头。

    李三娘念在他是个忠心不二且宁死不屈的汉子,遂决定放他一条活路,也算是为自己对卫文升施了诡计而向他做出的一个道歉。

    卫孝节回到大兴城,直奔皇宫,见到大伯父,在他面前,双膝下跪,倒头磕地,直言这就是回来负荆请罪的,愿领死罪。

    卫文升一声令下,喊左右将其拿下,亦意欲将他军法处置:斩头!

    后来还是因为众将领纷纷求情,免他死罪,让其戴罪立功,卫文升才作罢,但将他逐出京畿,自生自灭。

    代王杨侑得知此事,因惜其才且念其忠,遂重新启用卫孝节,将其派往扶风郡任一名副将。后来在李世民的副将刘弘基攻打扶风的战斗中,卫孝节最终死于刘弘基刀下,以身殉隋。

    早先,当阴世师得知卫文升仅仅派遣了卫孝节一将出城,而且只是带了区区5千人马,他觉得这无异于是去给那5万之众的娘子军挠痒而已。虽然他非常明白这是卫大将军为了确保大兴城的安全,而不得已做出的决定,因为即使是大兴城内的官军倾巢而出,在人数上也不过与娘子军人数扯平而已,而这5千兵马也未免太寒碜了一些,还不够娘子军一餐吃掉。他于是请求卫文升多派一些兵马,并推荐由安乾府领兵。

    当安乾府的2万兵马赶到始平想与卫孝节会师的时候,恰好被前锋发现卫孝节手下的将士正在往后溃败,他知道如果自己的队伍直接上去解救的话,那笃定会与逃命的自家兵马互相冲撞而引发混乱,他眼见两旁都有大片林子,便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安乾府命自己的2万人一分为四,其中两队各5千人迅速进入林子,待娘子军追杀到来的时候,再从林子出其不意地两翼夹击,并与溃逃的官军一道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另外两队也是各5千人则迅速向本战场的外围两面行进,去伏击将要前来驰援的娘子军的左、右两路军。【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之后,安乾府眼见官军将士在心理和士气上均占据了优势,极其勇猛,因此又决定将娘子军中路军的退路也一并堵死,对其形成完整的包围圈,他要像围猎一般将娘子军全体将士变成自己的猎物,并在娘子军左、右两路援军到达之前解决面前的娘子军主力军!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是骨感的,他那两面各5000人马顶不

    住娘子军左、右两路援军各1万5千兵马的迅猛冲击,已经溃败下来,他于是毫不迟疑地下令退兵……

    就这样,安乾府不仅拯救了卫孝节的大半将士,而且还旗开得胜,干掉为数不少的娘子军,使到娘子军自正式举义至今吃了第一场败仗。

    然而,他内心也明白,这场胜仗总体上只能说是惨胜,因为卫孝节将军让对方给逮住了,尽管这并非他安乾府的责任。

    安乾府率军退到塔耳村,此地就在渭水边上,而且还集结了始平的主要守军。

    由于卫孝节被擒,他手下的将士就自然而然地归入了安乾府的麾下,共有3千多人马,加上塔耳原来的守军5千多人,再加上从咸阳调来的兵马的5千,这一带的隋军人数就达到了3万2千之众了。

    虽然比起娘



第98章 屡遭小败 娘子军军心受挫陷迷蒙
    李三娘于是决定让娘子军且战且退,避开锋芒,且向官军两边分散,寻机从其背后包抄反击。

    后退了大约三里地之远,李三娘感觉将士们应该已经从迷蒙中和心理恐慌中恢复过来了,该是反击的时候了。她于是身先士卒往回冲杀,方才向两边分散的娘子军也一块合拢过来……

    结果,那些追杀在前面的小部分官军士兵就被娘子军好一顿围殴。

    此时,外围军营的娘子军也已经杀到,前来救援,那些没有被包饺子的官军士兵听到后撤的命令后,迅速撤离了。

    隋军这一次偷袭,总共才出动了1万人马,其中5千直奔李三娘的中心营寨,另外5千分为各2500人分别抵挡两侧娘子军外围营寨,以阻隔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援助。

    其实,安乾府实施这次偷袭,其目的并非以杀伤娘子军为主,而是为了扰乱娘子军军心,让娘子军明白,官军也是有人才的,对付变民军游刃有余;其次是意图在混乱中斩首李三娘;最后才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杀伤娘子军,但宗旨是保证自己伤亡最小,无论是何种情形,与娘子军交战到天亮时分便主动撤军回营。

    一场扰袭下来,虽然没有给娘子军造成巨大的伤亡,但也算是一场出其不意的小胜了:官军斩杀娘子军士兵共300余人,捣毁李三娘中心营区所有营寨,烧毁粮草,掠走马匹近千,而娘子军仅仅消灭了官军140人。

    应该说,官军偷袭的第一目的基本上是达到了,因为娘子军中的确开始滋生了畏惧心理,大都想不通为什么“解放”盩厔、武功和郿县易如反掌,而攻打始平却如此困难,他们中甚至有人开始对娘子军的战力、对主帅李秀宁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然而,隋军对娘子军的主动性进攻或骚扰还没有任何结束的迹象。

    第三天上午,娘子军前哨急匆匆地来报,说是距离大约5离地的路上,有一对足有上万人的官军正在快速赶来,李三娘遂令全体娘子军立即应战。

    为了稳重起见,她同时命前哨兵回到哨位继续观察,并选派两人转到官军后方去偷探一番,看他们有没有后军接应。

    过了好一会,探子飞马来报,说是“官军万人来犯,但无后军接应。”

    这下李三娘放心了。她开始着手布防,将娘子军分为三部分,中路还是由她亲自率领,左、右两路先行,向来犯官军两侧迂回包抄。

    官军到了,但他们并没有立马投入战斗,而是在距离娘子军营2里地的方位止住了脚步,摆开了阵势,大概是他们害怕娘子军预先摆下了口袋阵来等待他们往里钻。

    最终,还是娘子军率先发起了进攻,因为他们太需要一场胜仗来振奋全

    军了。娘子军将士们异常奋勇,拼劲厮杀,很快就占据了优势,官军开始往回逃窜,娘子军紧追不放……

    追了5里地,李三娘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官军撤退得颇有蹊跷,太早太快,而且太有秩序了,难道他们有后应不!前哨已经探明他们没有后应。那难道是官军预先有埋伏

    是的,没错!前头忽然响起的喊杀声验证了李三娘的推测。

    一时间,已经冲入官军伏击圈的娘子军陷入了三面受敌的境地。这次,李三娘没有下令后撤,而是敦促继续往前突围,因为她估计两翼的娘子军应该很快就会赶到。

    &



第99章 明退暗进 娘子军诱敌深入歼隋军
    几天后,探子来报,说是隋军在始平县的守军目前主要集中于始平东南部的塔耳村,将领姓安名福字乾府。

    安乾府这个名字对于李秀宁来说,完全陌生,她从未听说过朝廷有这么一个武将,而且还是位了不起的武将,一定是个后起之秀、青年才俊,他大概与自己一样,初出茅庐、初露锋芒,头几回交锋,很容易使对手感到出其不意、措手不及,他必定已经将我娘子军的套路和招数研究了个遍,而自己对他却一无所知。

    娘子军这几回失误吃亏,除了主观上的轻敌情绪,碰上这么一个新对手也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显然,娘子军从现在起必须改变之前的战略战术,要让对手下一回遭遇“新对手”!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李三娘陷入了沉思……

    “以退为进,明退暗进!以撤退来诱敌深入,消灭隋军有生力量!”李三娘豁然开朗,一个计策已经在心中形成。

    李三娘立即召集各路将领商议定策,然后向全军宣布撤军命令。

    士卒们大多不解,都认为娘子军打下了始平大片土地,眼下虽然小有失利,但不至于要将已经占领的地盘让给隋军呀!吃进肚里的肉,岂有再吐出来的道理难道是连我们的主帅都认输了她也觉得我们娘子军打不过这批隋军

    李三娘解释道,娘子军粮草不足,且接连败仗,眼下不适宜于对官军发动大型战役,必须停止进攻步伐,往西退军到南于村一带休整,因为那里远离官军,而且靠近自己后方的粮草供应线。

    她还告诫将士们: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我们不应该计较一时半会的退让。

    退军,是行军打仗中一个极其讲究的环节,也是对一个军队统帅的治军才能和领兵素质的最严峻的考验和最严苛的考察,无序而慌乱的退军无异于溃败,因为那可能成为敌方可以利用的穷追猛打的绝好时机。
1...2526272829...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