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公主之无敌战神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沐君
为了防止这种情形的发生,李三娘将娘子军一分为二,“前军”先行撤离,而“后军”则就地埋伏,以阻击敌军可能实施的追击行动,当“前军”后撤10里地之后,就停下来并埋伏于道路两旁,变成“后军”,设伏与道路两旁,同时原“后军”变成“前军”,撤退10里地,之后便停下来歇息,重司“后军”之职,埋伏于道路两旁。
就这般,前军与后军轮替转换角色,或者说是互为前军和后军。
另一边,当安乾府得知娘子军战略大撤退时,亲率2万人马,在距离娘子军4—5里地的后面尾随,试图在娘子军撤退之时,找出他们的破绽,然后一举追击歼灭。
同时,安乾府还分出1万人作后备队,距离5—6里路,跟随自
己的主力军后面。
最后,他留下3千人保卫位于塔耳村的城镇,那是当前始平隋军驻扎之地。
安乾府是个熟谙兵法之人,他知道敌方撤军虽然可能是己方的一个追击机会,但也有可能是一个陷阱!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不想就此放弃任何可能出现的机会。
他没有鲁莽贸然地攻击撤退中的娘子军,而是小心翼翼地不弃不舍地默默跟随在娘子军之后,且先行派遣多路探子侦查敌情。
一路上,探子来报都是“前有大批伏兵”,这令许多不懂兵法的将领都感到纳闷不解,怎么可能一路上都有大批伏兵呢
安乾府明白,这是一种前军与断后轮替司职的井然有序、毫无
第100章 身陷重围 安乾府决死独拼李秀宁
李秀宁正在与她面前数个隋兵酣战,完全没有看到有人从斜刺里迅猛地朝她冲杀过来,但她的眼角余光捕获到了这一危险信息。
她急忙将头扭向右方,瞟见一骑手执长槊,正在飞奔而至,其嘴里似乎还在发出狠狠吼叫声。
她已经没有时间做出应战准备,只是本能地扭转马头,跳出几个隋军士兵的围攻,意欲远离几步以避开那战将的冲刺锋芒。
但这一动作有点晚了,安乾府的战马已经飞驰而至,挡在了李秀宁的面前。
如果此刻安乾府的长槊闪电出手,保不齐李秀宁要中招了。但没想到的是,他突然收紧了缰绳,战马在距离李秀宁仅有三丈远的位置上戞然而止,拦住了她的去路。
与此同时,安乾府将手中的长槊“咚”的一声杵在了地上,之后就对着李秀宁恭一恭身,拱一拱手,随后又对着李秀宁说了一番话语。
由于周围厮杀声音太大,加上李秀宁的脑子正在急速思索着如何摆脱眼前的困境,她基本上没有听到安乾府说了些什么,当然也不知道对方就是屡次给娘子军制造诸多麻烦的救援始平御林军首领安乾府。
她只感觉到好像对方喊了她的名字李秀宁,她甚觉纳闷,因为知道自己名字的人并不多,难道是熟人她楞了一下。
其实,安乾府是想在斩杀李三娘之前自报家门,他觉得自己一个男子汉大丈夫,面对一个娘子,应该保持男子风度和英雄气概,不应该趁她不备而直接冲杀让她死得不明不白,更何况自己与李三娘还有过一段未了情(这当然是他自作多情而已),要让她在临死之前明白我安乾府绝不是一介纨绔子弟,而是一个勇士,一名战将!
因为这一愣,李秀宁忘记了给对方回礼。
见李秀宁没有任何反应,安乾府误以为是对方对他不屑一顾,这使到他怒火中烧,便拍马冲去。
李秀宁见状,也只好纵马相向而来,与之接战。
由于两人之间本来已经相距甚近,一瞬间安乾府的马已经冲到李秀宁面前。好个安乾福,举起长槊就往李秀宁的天灵盖狠狠地砍将下来!
李秀宁自然而然地举起双剑,左右交叉,试图挡住那如雷霆般下来的长槊。
然而,安乾府这一砍实际上是个虚招,他并没有真正砍落下去,而是在半道上收了回来,李秀宁因此的交叉双剑挡了一个空。
李秀宁双剑高举之时,使到自己头颈以下的上半身暴露了一个诺大的空档,这给安乾府一个绝佳的进攻机会
安乾府当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已经迅速地收回下落的长槊,转而向前出手,意欲直刺李秀宁的小腹部!
方才挡了个空,李秀宁立马意识到那是对方的虚晃一槊,她已
经惊了一下,此刻又见对方的长槊直指自己的小腹,那正是腹中之子的位置,她更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要想身子后仰避开长槊已经来不及,而要想用剑抵挡就更加不现实了,如何是好呢
好个李秀宁,在此危急当头,她再次使出了那招“驱狼夺羊”,左腿迅速抽出马蹬,右腿下蹲,整个身子下滑到马肚右边。
与此同时,安乾府的长槊也已经到位,这一刺本应该是可以直接刺穿李秀宁腹部的,但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刺了一个空,而且忽然看不见马背上的李秀宁了。
他开始还以为是李秀宁跌落了马下,但不见地上有任何人,他于是按照原定的战术设计,完成了最后一个“扫”的动作,将长槊从左向右雷霆横扫了一下,无疑,他还是扫了一个空。
而就在李秀宁滑落到马肚右边的时刻,她右手“龙”剑划地支撑身子,左手“凰剑”向上向外一拨,顺势将安乾府那正在向右横扫的长槊拨向右方。
这一拨立时产生了四两拨千斤
第101章 败走危地 安乾府虽输未服布阴局
就在安乾府感到自己必输无疑的时刻,大批隋军迅猛杀到了,而娘子军将士们则迅速撤去,原本就在周围与娘子军厮杀的士兵们赶忙争先护主,将安乾府团团围住。
另一边,李秀宁也被前来护驾的亲卫门簇拥上马,加鞭而去。
原来是前来搭救安乾府的御林军,他们正是安乾府早先安排的那1万后备队,当他们听闻主帅被围的消息时,立马赶来救援。
安乾府的命保住了,但他带出来的2万3千将士折损了近4千。
原来,李三娘早就料到隋军必定会尾随撤退的娘子军,以便寻机进攻,因此她在撤军过程中“耍了一个花招”,每次前军行进中,都在暗中安排3千人马悄悄地向道路两侧快速分散,隐藏于远处丛林之中或山丘之壑,不让隋军发现。如此反复3—4回后,在撤退了30—40里地之后,娘子军撤军所经过的道路两旁就留下足有1万多人马了。
安乾府对此毫无察觉,他所知道的只是娘子军前军变后队、后队变前军的反复交替的撤军方略,没想到她表面上是将娘子军分为前军和后队,但实际上仍然是她的“三路军”思维,这第三路军正是暗中留下来围击他们的伏军。
李三娘不仅在唐国公的女儿中排行第三,她与“三”这个数字还有更多的因缘:她想事情,总是要想到上中下三个方面;她说话,总是会总结凝练成三个要点;她的军事计策也总是离不开“三路军”构思。
这到底是一种哲学思想,还是一个艺术手法,抑或是一条科学规律
道家推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表示“多”而不过多,适中恰当:三人行必有我师,事不过三;“两点成一线,三点成一面;”用现代的科学观点来看,三是个稳定的数字,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
李秀宁当然不懂得这些科学常识,但却在不自觉地将这些科学常识运用于战争和生活中。
这次残败令安乾府脸面蒙羞,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打击!
但他同时意识到,现在言败还为时过早,即使自己认输投降,李三娘也未必会相信,反而会被她看出这是我有意而为之的安排,这样我的使命也就无法完成了。
看来,我还得再做最后一搏!我不能轻易交出始平!而且,我还得还狠狠地教训教训这个娘子!让她见识一下我安乾府的能耐,让她为了当初没有选择我做她夫君而后悔!悔恨终生!
安乾府推测娘子军必定会乘着高涨的士气,在近日之内大举扫荡始平,他立刻着手布了一个大局,单等娘子军的到来。
他的推断没有错,李三娘在运用“假退军,实围歼”之计胜了安乾府、扳回了一局之后,感觉
对始平隋军大本营发动全面进攻,进而控制始平全县的时机到了,她于是下令大军于次日凌晨启行。
安乾府作了如下安排:
首先,他暗中派遣5千将士,趁着夜色赶往咸阳隋军驻地。这一幕不意被李三娘安排的探子所发现,他们还在背后两侧偷偷地跟踪这批隋军的到了咸阳,才返回娘子军驻地向主帅报告。
其次,他密遣2万骁果军在那5千隋军离开半个时辰之后,开出镇子,分为左右两路,分别在塔耳村两旁大约5里地的位置分散埋伏。这一幕没有被娘子军的探
第102章 主动出击 御林军诈败诱娘子军
根据他的“水火相容”之策,安乾府首先要将娘子军引入塔耳村前的平原地带,然后实施火攻,将娘子军逼至渭水,使之无路可退,接着实施水攻。
为了实现这个计策,他已经命近千隋兵前往塔耳村北面的山坡上,伐木砍柴,并将柴薪捆绑于战车上,一旦娘子军进入塔耳村前的洼地,便点着火,将这些马车顺势推下山坡,瞬间便可燃着白茅和芦苇;与此同时,他安排了一队隋军,预备了各类挖掘工具,守在塔耳村北面的渭河分支堤岸上,一旦接到命令,便将堤岸掘开若干个缺口,让渭水涌向塔耳村,由火攻改为水攻。
至于他的“四面围歼”之策,就是在塔耳村东西两面吗客服大批骁果军,届时将攻入塔耳村前平原地带的娘子军全数消灭。就这一计策,安乾府已经预先派遣了2万隋军隐伏与距离塔耳村不到5里地的位置上。
安乾府遣往咸阳的5千官军,一是为了奉还原来向咸阳借调的援军,二是为了加强咸阳方面的军力,以备万不得已之时,咸阳那边可以再助自己一臂之力。
他暗遣的2万骁果军,除了准备在塔耳村东西两面夹击娘子军之外,还有一个玄机,那就是在战斗结束后迅速悄悄撤离,随即南渡渭水,回到大兴城。这是安乾府为了能够尽量保存京师的守军实力所制定的一个妙计。
安乾府并没有忘记阴世师长官交给他的使命,也没有忘记阴长官授予他的机宜,但此刻感觉暂时没有必要走那条路,不如按照自己的计策,直截了当、干脆利落地解决李三娘和娘子军的问题。
关键是,安乾府觉得自己有能力剿灭娘子军,斩杀李三娘,退一万步讲,如果自己失手没有能够斩杀李三娘,到那时候再执行阴长官的指令也不迟,阴长官不会在乎我以什么样的方式灭掉李三娘,他只需要结果。
激发安乾府这等豪迈自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塔耳村村头立着一个寺,寺名就叫“千福寺”,千福、千福,安千福!安乾府!安乾府就是安千福!就是那个曾经向李渊之女李秀宁求亲的安千福!这个千福寺,居然与吾之本名相合,这不正是我安千福的福地吗既然是我安千福的福地,那不就是妳李三娘的葬身之地吗
娘子军在咸阳与始平之间的地带安营扎寨,接连3天都没有丁点动静,只有三餐灶火腾腾、炊烟寥寥,大有置身于险地还自得其乐的味道。
直到第四天夜里,表面上娘子军依旧悄然无声,但背地里却暗流汹涌:安乾府的探子才亲眼窥视到,娘子军一部约1万人趁夜悄悄开赴咸阳君方向。
安乾府心中一惊:难道娘子军选择先攻打咸阳郡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麻烦了,咸阳若失,
始平不存!始平若失,则咸阳尚可保,李三娘摆开如此阵势,最大的可能就是“围点打援”,他们在我这没有逃到大便宜,干脆直接攻打咸阳郡,并留下部分娘子军在始平与咸阳之间,以阻击来自始平的援军。
看来我得尽快实施阴长官的计策!然而,他转念一想,眼下无论是咸阳和始平,都还没有真正进入走投无路的境地,如果现在就实施投降计划,我有绝对把握取信于李三娘吗不!还得给她来个狠招!
对了,我何不趁着娘子军分兵之际,主动出击,打一阵子,然后佯败,将娘子军主力引入我们在塔耳村的伏击地带,进而歼之!即使娘子军不上当,但我至少可以拖住他们,叫他们不敢随意攻打咸阳城。
就在此刻,安乾府的
第103章 水火相容 娘子军四面围歼御林军
当那1万娘子军悉数进入塔耳村村前的洼地之时,北面的山坡高地上忽然冲下来几百驾马车,其上装满了已然烧着火的柴薪,马车失去平衡,纷纷翻滚而下,同时燃着了白茅和芦苇,火势逐渐蔓延开去,越烧越旺,简直就要变成一个人间炼狱了。
好在此刻大地吹的是东南风,火势向南面延展的速度较慢,故此,隋军和娘子军便都挤在南面地带厮杀开来……
见到这突如其来的火攻,娘子军士兵们震惊了,不过,他们的震惊不是因为受到火攻,而是因为主帅李三娘的料事如神!还在战前,李三娘就对他们这批1万人的将士们作了具体交代:
一是要他们对隋军紧追不放,如果出现隋军包围的情况,不必慌张,因为后续的娘子军会对隋军实行反包围,他们在包围圈中打他个中心开花;
二是如果隋军用火攻,则迅速强势占据洼地南面地带,以5千将士抵挡与敌拼杀,而另外5千将士则全力“收割芦苇和白茅”,并将它们搬至塔尔村镇城墙脚下;
三是如遇隋军水攻,则全数占据往洼地四周地势较高的地带。
没想到敌军还真的采取了火攻的策略,好在娘子军将士们是有备而来的,他们遵循主帅预先授予的机宜行事,一边杀敌,一边割草……
反观之,当隋军士兵眼见自己的兄弟们在山坡上推下烈焰熊熊的马车时,才忽然意识到他们被自己的主帅欺骗和出卖了,将他们与娘子军一并围困于“火葬场”,根本不顾他们的生死!
此刻,他们心中的怒火比那田野的烈火还要旺,他们忿恨自己的主帅,而不是娘子军!如此一来,隋军士兵的心理已经处于崩溃状态,战斗力自然也就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有不少人不愿意再与娘子军拼杀,而是朝着四周逃散,试图冲出火场逃命。
但是,当他们刚刚跨出火场没多远的地方,便悉数遭到了来自埋伏于周围的骁果军的密集的箭矢,纷纷倒下。还能够走动的士兵只好重返“火葬场”,向娘子军缴械投降,因为唯有如此,他们还有可能保下小命一条。
当然,也有部分隋军士兵想到反正都是死路一条,不如跟娘子军拼了,他们不要命地与娘子军厮杀。
娘子军的伤亡并不大,大多只是被烈火灼烧致伤而已。
当听闻喊杀声已经传到塔耳村前的洼地时,安乾福断定娘子军已经被引入了他预先设定的“火葬场”之内,内心不由得一阵窃喜和得意。
他赶忙登上“千福寺”塔楼上层,准备看一出“火烧娘子军”的精彩大戏。
如他所愿,一辆辆“火车”正在从北边山坡上往山下南面快速滚动奔驰而来,此刻的他更是兴奋得开始手舞足蹈起来,嘴里还
不停地哼着只有他自己才能够听得懂的小调。
可当他观望远处正在你死我活肉搏的两军将士们时,眼见有不少人已经浑身着火,有的像火球一样满地打滚,有的则往尚未惹火上身的人群里横冲直撞,还有一些人则似乎在剥去自己身上的盔甲和衣物,到处裸奔,一片混乱,一片哀嚎声……
安乾府那方才还洋溢的微笑变成了略带严肃的表情,甚至显出内疚之色,毕竟,那前面厮杀成一团的将士们中也有自己的5千御林军啊!一把火将他们一块陪葬娘子军了,他怎能没有星点愧疚之情、恻隐之心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