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苍山月
但是,没办法,他是监军,赵二的眼线,一众将士连主帅潘美都沉默了。
唯有杨业出声道:“这样就败定了!”
王侁闻言反讥道:“你不是无敌将军吗?领军数万却只想着逃跑,不会是想造反吧?”
正是这句话,葬送了杨家父子和几万军士的性命!
杨业一个武人,还是降将,哪受得了这等诛心之言?
明知是死,亦只得答应出战。
其实...
即使出战,杨业也可以不死,问题的关键就在潘美。
杨业临行前,对在西北搭档七年的老伙计潘美道:“这次败定了,我本是降将,早就该死。只是,你能在陈家谷部下伏兵吗?我败下来的时候,若是无人接应,那就一个也回不去了!”
潘美自然答应。
只不过,他说了不算。
宋军在陈家谷口等到天明,王侁见辽军退去,不知是疑兵之计,争功心切的他带兵退下了陈家谷。
潘美苦劝不住,只得带着几万百姓,一路沿着交河南撤,行出二十里,才听闻杨业大败的消息。
这个时候,如果潘美回援,杨业也还有一丝生机。但是,身边的几万百姓怎么办?
在百姓与兄弟之间,潘美最后选择了前者。
只不过,他肯定不会想到,这个选择,让他遗臭千年!!
...
调教大宋 第214章 这里定会变成家乡
纵观杨老将军之死,错在谁?
潘美吗?他有责任,却不是主要。
曹彬吗?他要是不冒进,就不会有满盘皆输的局面,杨业也不用表忠而死。但是,没有赵二的命令,他敢吗?
那是王侁?可能是,但如果不是赵二疑心武将,助长了监军气焰,他一个连兵书都认不全的腐儒就能指挥得动大宋最强的两位军神?
是赵二?
是赵二...
大宋重文轻武不假,但在太祖当朝之时,还远没到这个地步。赵大也往军队里派政委,可是还没到瞎指挥的地步。
正是赵二助长了文人的气焰,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也正是他把大宋军的脊梁彻底的掰弯了!
赵二得朝,文人们从赵二这里,也彻底地惯出了臭毛病。
因监军而死的军人,杨业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宋初名将郭进,也是这么被监军逼死的!
...
潘越代祖上给杨老将军叩头,看得杨怀玉心中一阵刺痛。杨潘两家几十年的恩怨纠葛,又岂是磕几个头就能了的?
但是...
杨怀玉恨不起来。
他上前拉起潘越,“起来吧...”
...
唐奕会心一笑,上前搂住两人的肩膀,“别这么沉重,让老将军看了笑话。”
“可不!?”黑子附和道:“咱们刚刚宰了契丹秃子就来给老将军上香,应该高兴才是。”
“就是!”唐奕回身对着杨业的坐像高声道:“好叫老将军知道,本来官家还交给小子一个任务的...”
“陛下想趁着此次宋辽邦交正好,让小子转告范镇,可否向辽帝请求,把老将军的骸骨请回大宋。”
杨怀玉闻言,猛的一震。让曾祖遗骸归宋,那是杨家几代人的心愿,没想到,官家还记得....
事实上,这几十年间,不光杨家记得,大宋的君臣也都记得。宋帝曾多次要求辽朝归还杨业遗骸,但是,辽人都没有同意。
如果真能趁两国交好,要回遗骸....
不想唐奕继续道:“本来,小子也想让老将军魂归故里,但是......”
“但是到了燕云,到了老将军的祠堂,小子的想法变了。”
“入土为安,死者为大!老将军在燕云安息了几十年,我们做小辈的,又怎能为了自己的心安,而扰了老将军的安眠呢?”
“大郎....”杨怀玉有些急了。这事关杨家祖宗的大事,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唐奕却不予理会。
“老将军,且先住着!”唐奕一边说,一边脸色渐冷。
“我等后辈虽还不能让老将军归家,却可用残生绵力,让这里变成家乡!!”
燕云,一定要回到汉人手中!不然,唐奕所做的一切,都是空谈。
唐奕掷地有声,听的潘越一愣一愣的。
“你啥意思....”他没反应过来。
倒是黑子和杨怀玉热血沸腾!
“要是能得燕云,俺老黑把这条命双手送上!”
...
回去的路上,夕阳渐斜。
杨怀玉却不似潘越和黑子那般热血,“大郎,何以复燕云?”
唐奕默然摇头,“现在说什么都太早,且走且看吧!”
杨怀玉不禁失望,一切都是空话吗?
唐奕撇了他一眼,知道他想什么。
“我唐奕放过空炮吗?”
“那....”
“唉...”唐奕叹道,“现在官家连宰相的薪俸都快发不出来了,哪有钱说什么收复燕云?再说了,就算有钱打仗,就大宋现在那些老爷兵,打得下来?”
...
回到驿馆,一夜无话,第二天上路,使团继续前行。
北走五百余里,终于到了大辽中京大定。
远望大定城郭隐现,耶律德容和德绪两兄弟也总算长出了一口气,他吗的,这一趟终于到头了。
耶律德容还特意跑到唐奕的车前喜道:“大定就在前向,大郎不下车看看?”
唐奕把脑袋伸出车外,抻脖子瞄了几眼,说出的话差点没让耶律行德容吐血。
“怎么比折津还小呢?”
“.....”
好吧,
耶律德容自悲了....
和大宋的开封比起来,辽的中京就是个大农村。没办法,谁让他们契丹是马背上的民族,论划地而居、建城铸墙的本事,自然比不上汉人。
都不用和大宋比,辽朝五京之中,最繁荣、最气派的也不是中京大定,而是南京幽州。
只是,幽州也是接了汉人的底子。
...
进到城中,唐奕更是不屑。这大辽中京,可能也就比开封内城稍大一点,街上往来的,也以髡头的辽人为主,显少见汉服男子出入,倒是有不少契丹女子,身着儒裙,挽着汉式发髻。
不过,装扮虽像,但从那欢脱的身形,和略显野性奔放的眼神就不难看出,这是草原养出来的女人。
而且听耶律德容说,这些穿汉服的女子,还都不是一般人家女人。在辽朝盛行学汉字,读汉书,学汉人装扮的,一般都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贵族子女。
潘越看得直撇嘴,“蛮子就是蛮子,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可唐奕却不这么想,他反倒觉得挺好,这才有点后世街景的感觉吗!
女人就应该这样,要勇于展示自己的美。像大宋那样,满大街的小娘子都是羞羞涩涩的,一个两个还好,要是都一个样儿,就显得太单调了。
...
要说辽帝还是很够意思的,把南朝使馆就设在了皇宫边上。唐奕他们到了的时候,使馆门前,一众汉服儿郎已经等在那里了。为首的那位像个大冰块似的,冷眼看着唐奕下车。
“嘿嘿,范通政,好久不见啦!”
范镇根本没搭理他,“来人,请诸位同寮入馆歇息!”说完,一甩大袖......
走了....
这就完了?
潘越心说,特么我们千里迢迢而来,你这坐地户怎么也得慰问一下吧?
“你怎么惹着他了?”潘越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唐奕苦笑一声没说话,急走几步跟上范镇,极为狗腿地搭讪道:“我带了邓州特供,一会儿就给您送到屋里去。”
“喝不起!“范镇语气呛的很。
“送您的....”
“无功不受禄!”
唐奕苦叹道:“又不是我让您来驻使的,您跟我着这么大的急有什么用?都是富彦国和文宽夫出的馊主意!”
范镇猛的停住,“但是,驻使的馊主意是你出的!”
范镇是真气啊!
老子京官当得好好的,你个倒霉孩子非跟官家出什么驻使的主意,然后自己就悲剧了,被发配到这么个鸟不拉屎的破地方,天天对着一群契丹蛮子。
还要他高兴,可能吗?
调教大宋 第215章 好像上当了
大宋天朝上邦,国大民娇,让文臣偶尔到大辽来混个资历,彰显一下大国之威还行。要是让他们在这番邦蛮夷之地长期住下来,那真的是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范镇就是这个心理,要不是所学君子之道,灌输了一大堆什么‘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之类的思想,这位宁可在京里担一闲职混吃等死,也不来这辽国国都遭罪。
一个大辽的都城,还特么没大宋一个好点的州府繁盛。他能乐意呆吗?
...
再说唐奕,一看拿好话唬不住这位,只好亮出杀手锏。
他靠到范镇耳边,神秘兮兮地道:“一套醉仙典藏....一共就带来三十套,准备糊弄辽朝那些冤大头的。”
范镇眼睛一立,“少拿腌臜东西诱惑于我,本使岂是几瓶劣酒就能打发的!?”
“两套!”唐奕开始加码。
“该干嘛干嘛去,少给我添乱!”范镇大义凛然,坚决不受诱惑。
“我可告诉你,官家的公涵早就到了,让你在辽朝一切行事听命于我!”
“三套!”唐奕咬牙道。
范镇依然不接他的话头,自顾自道:
“既然官家把你交给我了,你就老老实实在使馆呆着吧,不许出去生事!”
“四套!不能再多了!”
“五套!”范镇毫不犹豫的伸出一个巴掌。
“成交!”唐奕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脸上神情那叫一个肉疼。
范镇满意地点点头,“一会儿把酒送到我那儿去。”
说完,两手一背,下巴一扬....
又走了。
目送他离开,这时黑子靠了过来,“大郎,咱那五大车酒卸哪儿啊?”
唐奕像是被踩了尾巴一般,一把捂住黑子的大嘴。
“小点声,别让范景仁听见!”
呵呵...三十套!?
小范同志还是太年青啊,这话你也信?
老子连着千军酿拉来五大车。
....
使团呼呼拉拉一下来了一千多号人,可是,扔到使馆里,根本就不显山不露水。辽朝配给大宋的使馆,原本就是大辽接待各国使节的驿馆,别说是这一千多号人,就算是再加一千人,也住得下。
把黑子等人安顿好,唐奕就拎着五套醉仙典藏寻到范镇的院子。
一进院,就见一个明显异于汉女的妙龄少女端着茶盘从范镇房里出来。
唐奕一愣,心说,这老范同志可以啊!这才来几天,都开始换口味了。
少女不似中原女子那般肤若凝脂,而是健康的小麦色,看向唐奕的眼神也是大方直接对视。
“你就是唐公子吧?老爷在屋里等着你呢。”
唐奕玩味地笑着进了屋,就见范镇老脸一红,都没用唐奕来问,自己就先招了。
“辽帝赐于,不可不授....”
“懂懂懂!”唐奕挑着眉毛,“都是男人,理解理解!契丹族?”
范镇眼皮直抽抽,心说,你一个十七岁小娃娃谁跟你‘都是男人’。
“渤海人....”
正要再说话,却见那少女去而复返。“老爷,萧公子来了,要不要他进来?”
“咳.....”范镇干咳一声,“让他进来吧!”
萧公子?
唐奕心说,我是不是让这货给骗了?看这意思,范景仁在大辽混得不错啊,又是异族小妾,又是辽人宾客的。
姓萧的,在大辽那都是妥妥的贵族。
大宋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辽也非皇权独揽,乃是帝后两族共治天下。
帝族,自然就是耶律氏。
而后族,就是萧氏一族。
从耶律亿,也就是耶律阿保机,并契丹八部众,开创大辽以来,萧氏就世代为后,是大辽仅此于耶律氏的大族。
终大辽一朝,萧氏一共出了十三名皇后,还有十三位诸王,外加十七位北府宰相、二十位驸马。
范镇这货跟唐奕甩脸子,埋怨他给官家出馊主意,害自己被派到大辽受苦,并借机哐了唐奕五套醉仙典藏。可唐奕现在怎么看也看不出来,这货在大辽有半点受苦的意思,顿时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正想着,那少女已引着一位青年进到屋内。
让唐奕意外的是,这萧姓青年着的还是汉服,发髻也是跟汉人一般的青布纶布,一股子儒生文士的味道扑面而来,一点契丹人的样子都没有。
“尊师在上,学生前来问安!”
靠!都已经老师学生了....
“嗯!”
范镇师仪威严,指着唐奕道:“此为我大宋名臣范希文的门生,唐子浩。”
那青年转身向唐奕拱手一礼,不卑不亢。
“这是我在北朝收的弟子萧誉,萧悦林。”
唐奕回礼,那青年微笑点头,算是见过了。
“既然通政师徒聚首,那晚生就不打扰了。”
有辽人在,唐奕装得还是挺像个人的,拱手退了出去。
范镇点头应允,并和唐奕约定,晚饭之后再行续话。
出了范镇处,唐奕又拎着五套千军酿寻到驻辽武官的院子。
...
王咸熙可不像范镇那个臭屁,亲自相迎。两家现在可都在观澜商合这一条船上,亲着呢!
只不过,一进屋,在王咸熙屋也....也有一个异族女子,
唐奕心说,这要是让赵祯知道,他派出去的两个心腹都中了辽朝的美人计,估计晚上要睡不着觉了。
而且王咸熙屋里的这位,可不是什么渤海娇娘那种杂牌儿货,而是正经的契丹姑娘。
...
和王咸熙没什么可客套的,从老师那来论,唐奕得管他叫声叔伯。其实,要不也应该叫叔伯,毕竟王咸熙已经年近五十,叫爷爷都不为过。
二人聊着京中之事,一直到黄昏,晚饭也是在王咸熙这里用的。
待天色暗了下来,唐奕才起身告辞,借着月色拐到范镇院里。
这回总算没人打扰了。
“那萧悦林什么来头?范通政怎么还收起契丹门生了?”
范镇叹道:“你当我愿意收?回去之后,还不知道被御史、台谏怎么嚼舌头呢!”
“那您还收?”
“不收不行,来头太大!”
“谁啊?”
耶律宗真的姐夫、秦晋大长公主的驸马、辽朝北府宰执、魏国公萧惠的儿子。
嚯~~!
这一串前衔,听得唐奕直眼晕,确实有点小牛逼。
“一个契丹人不好好学学骑射之艺,学什么诗书文章啊?这不添乱吗?”
范镇苦笑道:“可不....”
....
调教大宋 第216章 好像都挺舒坦
要说范镇在大辽算是找着感觉了...
放在大宋,就范景仁的文学水平,最多算个中等偏上。
现在的大宋,老一辈的有晏殊、杜衍,范仲淹;再年轻点的有孙复、胡瑗、富弼、韩琦、宋公序。
当然,还有一个文坛盟主欧阳修,那可是整个大宋都要仰望的存在。
更别说,还有司马光和王安石后来居上。
有这些大神存在,哪还轮得到他范景仁装什么名师大儒?
但是,到了辽朝那就不一样了。范镇可谓是野鸡落到了鹌鹑窝,好大一只鸟啊!
范镇在大辽那是存在感爆棚,谁要是不来拜会一下这位南朝‘大儒’,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契丹贵族。而来拜会的这些人中,就有耶律宗真的姐夫萧惠。
说起来,萧惠也是够倒霉的。
今年辽国大战西夏,用的是哪员将呢?正是皇弟耶律宗训为主帅,萧惠为副帅这套班子。
可惜,萧惠出师未捷,反而被夏军突袭得手,军卒死伤惨重。本来这在辽朝是要治罪的,但是此一役,萧惠不但败得极惨,还把长子慈氏奴给搭了进去,耶律宗真念其丧子之痛,就没有追究。
可是,耶律宗真不追究,萧惠自己却不停地在反思。
自己已经走到了权利的顶峰,却依然逃不了儿死沙场的宿命。所以,萧惠觉得,死一个儿子已经够了,再不能让子孙后代靠血淋淋的军功来搏前程了。
正好,萧惠别外两个儿子都喜汉学,于是萧惠找到耶律宗真,希望让两个儿子拜南朝通政使范镇为师。对此,耶律宗真自然要给姐夫兼心腹重臣一个面子。
其实,大辽开国的两位皇帝曾严令,契丹贵族不得着汉服、学汉礼,怕的就是本族传承最后融于汉家。但是,时至今日,这些禁令早就不做数了,大辽贵族学大宋已经是不可逆转。
现在,辽地不光到处是穿着汉人衣裳,写着汉人诗文,行着汉人礼节的辽人,甚至连货币用的都是宋钱。辽朝皇帝自己都觉得,只有大宋的钱才叫钱。
所以,萧惠想让儿子拜个南朝的老师,根本就不是问题。
耶律宗真开口了,范镇能不收吗?人家是辽朝皇帝,而且自到了大辽,对咱也不错,又是送女人,又是送钱的。
范镇、唐奕在这些鸡毛小事上也不多做纠结,至于回宋之后什么样儿,只好到时候再说了。
......“你们路遇盗匪之事,五天前就已经传到了大定。”
唐奕点头,“辽帝什么反应?”
“能有什么反应,自然是把我叫入辽宫解释了一番,生怕咱们误会。”
唐奕暗暗想笑,耶律宗真为了易储也真是拼了。以前遇到这种事儿,还用皇帝亲自向宋使解释?派个北府官员算是客气。就是什么都不跟你说,你也一点招都没有。
“我来问你!”范镇肃然道,“并非盗匪,而是耶律重元生事,对是不对?”
“呵呵,您是怎么猜到的?”
“还用猜?”范镇撇嘴道,“大定城里是个人就心明镜似的,肯定和皇太弟脱不了干系”
“而且,你还不知道吧...”
“耶律重元已经早你们一日进京了!”
....
唐奕一挑眉,“这么快?”
“耶律重元不但自己来了,还把儿子也带来了。听辽宫传出来的消息,耶律重元很快就会回去,但耶律涅鲁古却不走了,在大定住下了。”
唐奕心说,果然没看错这个耶律重元,怂货就是怂货,这是怕辽帝起疑,把儿子放在这做人质了。
...
“耶律宗真也是,就耶律重元这怂样儿,还顾忌他干什么?直接把儿子扶上位不就得了?”
范镇鄙夷道:“照你这么做,北朝早乱成一窝粥了。”
“怎地?”
“皇太弟也并非毫无本钱的!事实上,辽朝之中,除了萧惠、萧芵兄弟,还有耶律宗训,大多数是不支持宗真易储的。”
“还有这么回事儿?.”唐奕惊讶道,“还以为耶律宗真赢定了。”
“辽人虽蛮,但重承诺。耶律宗真早年说要把皇位传给弟弟,现在又要出尔反尔,在辽人看来,这是失信之举。要不是辽帝手中有五万皮室军震慑四方,恐怕早就反对声连成一片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看来,耶律宗真的日子也不比赵祯好过多少。
...
耶律重元赶在宋使到来之前进京,其实就是怕耶律德容和唐奕在耶律宗真面前说什么。所以才自己先来澄清,还把儿子送过来,好让耶律宗真放心。
如此一来,唐奕就更不用担心了,遂又问起观澜书院在大定开设分阁之事。
范镇直言,此事辽帝已经帮他考虑好了。观澜分阁就设在辽朝国子监旁边,所用之地也是原来国子监的馆阁。耶律宗真已经让礼部把地方空了出来,观澜的人只要稍做整理,就可开阁。
这倒省了唐奕很多麻烦,有现成的阁址,总比新建要省事得多。
.....
其实,在大辽设阁,也就是一个形势,观澜书院不可能跑到辽人的都城来授课开讲。
所谓汉学交流,也只是利用分阁把观澜书院各位名儒、文生的时文、诗词汇集成册,实时在辽朝发部、售卖罢了。
这一点与大宋也没什么分别。要知道,在观澜书院还没开山授课之时,就有书商找上门了,专门约稿几位名儒。
不同的是,辽人以前都是从辽商手中买南朝贩运而来的诗集、时文,这回换成了观澜书院直售。名头上好听了不少,时效上也比原来快了很多。
二人又闲聊了一阵,天色不早,唐奕就起身告辞了。
一出门,又看见那异族小妾等在门外,唐奕暗笑,就范景仁那四十有余的身体,还不让这异国妖姬给吸干了....
...
第二天一早。
用过早饭,唐奕就带着黑子和君欣卓,随范镇派过来的仆从一同出了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