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永不下车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阳电

    在这一策略的基础上,对于“什么样的讯息,会提升威胁度”,核心逻辑则由方然自行编写。

    身为竞争者、追寻者,究竟会如何掩饰自己的身份。

    多少年来践行着这一问题,对其十分熟悉,方然做起基于fsci的规则设定来,自然就驾轻就熟。




第四二三章 定居
    东北太平洋大区的一千两百万幸存者中,会潜伏着同类、竞争者,不仅方然这样怀疑,asa的分析报告也是有力的佐证。

    身为永生的追寻者,或者it管理员,并非每一个人都有托马斯安生这样的能力和运气。

    倘若时运不济,或者实力不足以支持野心,就很难在核战后的乱世中有所作为,直至成为独霸一方的胜者。

    除此之外,考虑到it领域的劳动者,在这样一场你死我活的角逐中伤亡惨重,自相残杀的结果是超过99的死亡率,某些同道中人,也可能会主动选择逃避。

    其实就是潜伏期来,等待时机,这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

    不管竞争者怎么想,对这些潜在的威胁,方然十分上心,但一时间还不打算耗费天量资源去彻查所有贫民的身份背景,而是命令asa进行大范围筛查,对庞大人群持续施加一定的甄别压力即可。

    说白了,对ne大区的这一千余万贫民,自己并未太放在眼里。

    所谓“威胁”,在切实掌控整个ne大区,凭借数百万武装机器人与“全产机”体系实施管控的当下,也几乎只能存在于自己的想象、而非现实之中。

    假如,仅仅是假如,有同类、竞争者一开始就如此计划,想要在国家消亡之后的时代,隐匿于无数贫民之中,寻机发难,只能说他、或者她完全打错了算盘,又或者是错判形势,才会让自己立于这样的不胜之地。

    相比之下,反而是一大群贫民聚集起来,可能引发动乱,才更值得自己警惕。

    西历1491年初,核战爆发后的第三个年头,ne大区的各项事务,从防卫到生产都基本走上了正轨,西海岸防线接近完工,“天堂军”的空中武力也逐渐恢复了一定规模,地面作战平台的数量更在“全产机”支持下突破了六百万。

    相比内战结束的1490年,武装机器人的数量,近乎翻了一番。

    而在“社会”层面,对控制区内的一千两百万贫民,安置工作也逐步展开,一切按通用型ai的规划有条不紊进行中。

    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最起码,温饱还有保障,方然做这一切不是为搞慈善。

    对治下的庞大贫民群体,目前来看,唯一真正有用的产出是“人口”,能取代ne大区研究机构中的老迈职员、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精英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很显然,每天供给“食用肥皂”与糟糕的医疗、教育服务,是不够的。

    出于种种考虑,权衡再三,方然为这一千余万人制定的,是“新时代之集管体系”。

    集中管理,具体的讲,首先就是要将这散落在ne大区各地,从城市废墟到荒郊野岭的一千两百万贫民,迁徙到为其设立的集中式定居点。

    定居点的规模,以大约一万人的生活所需为限,地点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立在旧城市边缘地带,自然条件适宜、或者交通便利之处,由大型机械与r施工,建造成排的标准化住宅,并配套以基本的水、电、食物、医疗、教育与安保体系。

    与每天两块“肥皂”相比,这一切建设的资源消耗要大得多,ne大区总能耗中用于贫民的约百分之五,大部分都是建设投资。

    硬件迅速建设起来,配套的软件,从安保机器人到生化仿真人的一切,也随定居点的建设而逐步到位,大概从1490年秋天开始,“天堂军”的武装机器人就行动起来,从东北太平洋大区的城市、郊区和荒野中搜索幸存者,并将其迁入定居点。

    这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抵制,对拒绝迁入定居点的贫民群体,武装机器人会强制带离。

    倘若爆发武力冲突,那没什么好讲,胆敢开火反抗者一律就地枪决。

    自己的计划,终究是出于长远目标的高瞻远瞩,至少目前需要保留一定规模的人类种群而不得已为之,贫民之于此,并无任何讨价还价的资格。

    迁往定居点,又不是进毒气室(尽管惊恐的贫民未必相信),除此之外别无二话。

    将一千余万贫民集中起来,考虑,是多方面的,不论从维生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还是从管理的有效性考虑,这都是相对合理的方案,除此之外,也可以杜绝毗邻大区利用贫民,从事渗透、破坏等敌对行动。

    这一行动中,面对冷酷无情的武装机器人,被搜寻到的贫民,往往眼神惊恐、犹豫着要不要殊死一搏。

    方然的对策,则是说话和气、手握大棒,一般是让随行的生化仿真人小姐姐讲道理

    “安大人若想铲除各位,尽可现在动手,何必非此周折,莫非尔等自信手中之火枪,可与我‘天堂军’之电磁炮匹敌”

    双方对峙时,外表柔美的仿真人小姐姐,多少会缓解一点紧张气氛。

    隔空喊话讲明道理,一般都能奏效,当然有时候也会挨冷枪,往往是贫民群体中的头目授意,目的,无非负隅顽抗、想要保住自己那点可怜的权力。

    时代天翻地覆,仍有一些人还活在梦里,对这样的家伙,“天堂军”ai早有预案,反正不管用远程长轨电磁炮、还是微型刺杀机器人,将不识时务的头目干掉之后,谈判与迁徙一般也都能顺利进行下去。

    攘外安内,这样的行动进行了近一年,到西历1491年的秋天,遍布东北太平洋大区的上千处定居点,已经蓄积了近一千万贫民。

    除去这一年中的死者,仍散布在ne大区土地上的贫民,大约还有一百万。

    这些人,为什么还没迁入定居点,原因或多种多样,方然却没那么久的耐性,在迁徙行动发动一周年之际,下令通用型ai广而告之,通过散发传单,无人机、机器人巡回广播等方式,勒令散落在定居点之外的一切人类,务必于1491年12月31日前,向“天堂军”投诚。

    逾期格杀勿论,勿谓言之不预。

    在“天堂军”的篡权之战、与长期搜索过程中,ne大区的抵抗力量早被一网打尽,现时方然的治下之地,并无任何成建制敌对武装。

    故而,这一命令并非看上去那样残暴,因几乎不存在贫民被胁迫、无法投诚的情况。



第四二四章 迁徙
    逾期不进入定居点,不管有何动机,总之是一种不能忽视的威胁,铲除也是自然。

    时间到了西历1491年末,迁徙行动进入尾声,ne大区的五百万平方公里土地,除“全产机”体系与定居点外,原则上已不存在“人”这样一种东西。

    大批贫民进入定居点,规模,每一地控制在万人左右,这样的集中式定居,相比于散落居住在废墟般城市或荒郊野外,保障系统的能耗会大大降低,也方便为其教育、医疗、安保等基础服务。

    这些服务,无一例外都有很强的规模效应,聚居群体规模越大,效益越显著。

    但所谓“基础服务”,是否有必要让这一千万贫民,从此过上联邦尚在时的那种“oldldendays”,不仅衣食无忧、简直还挺幸福的生活呢。

    堪称棘手的问题,在方然,主观上并无这种嗜好,以目睹无数贫民挣扎求生为乐,手中掌控的资源,也的确足够丰富,只要分拨出其中的一小份,便足以让治下的10,000,000民众,每人享有十吨、甚至一百吨标准煤的joe额度。

    在生产极度发达的今天,一百吨标准煤对应的三万亿焦耳“货币”,足以让人过上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

    自身有这样的能力,看起来如此,但,事实一定是这样的吗。

    在制定计划时,面对“集中式定居点”的总体设计方案,方然沉思良久,他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在ne扮演“上帝”,让治下的一千万贫民拥有幸福的生活。

    力有不逮,并非体现在物质层面,而是在精神层面。

    单纯考量定居点的物质基础,不得不说,通用型ai的设计、施工与运维能力,的确很强大,为一万名贫民准备的定居点,占地约十平方公里,建筑总面积在1,000,000平方米左右,单看人均建筑面积就有上百平方米,这肯定算不得艰苦。

    其中的各项设施,从住宅到锻炼场所的一切规划,完全借鉴旧时代的联邦住宅、公共场所之设计规范。

    建筑物内的一切配置,不说豪华,至少也中规中矩。

    至于教育、医疗与安保方面,秉承少花钱、少插手的原则,服务人员基本由贫民中有资历、有意愿的人员来充当,至于硬件设施,从无菌手术室到信息化教室也都不缺。

    在通用型ai开工之后,借助摄像头,方然“视察”过一座部分建成的定居点,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在定居点内走动,观察,说真的他并未发现多少不妥之处,倘若不考虑外面的世界,单纯在其中生活,综合生存品质甚至比联邦尚在时还要好。

    最起码的,在这样一座定居点内,工作也好,赋闲也罢,都无须为温饱发愁。

    ……至少暂时无须发愁。

    物质条件,起码也还相当凑合。

    然而在精神上,定居点里,却是另一幅着实堪忧的景象。

    一言以蔽之,人,并不是可以饲养的牲畜,不是“只靠吃米活着”、脑袋不想事情的原始动物。

    在这方面,用不着借助心理学,多年的人生经历便足以提醒。

    人,上到君王,下到贱民,究竟是凭一种什么样的信念而活,答案尽人皆知,是“希望”。

    然而正是这“希望”,今天,身为大区管理员、执掌数百万武装机器人的男人,并没办法给治下的一千万贫民。

    希望,总之是心态,是人的意识活动之特有状态,要可没那么容易。

    而倘若没有希望,一个人,一个群体,生存状态必然堪忧,对此有一句话概括的很到位

    “人是活在希望之中的”。

    这句话,如何理解,方然并不想从文学角度剖析,他想的是哲学层面。

    本质上讲,这句话,并不是一句文人墨客的有感而发,而是在叙述这样的现实,人,有着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性,不妨借鉴卡奥海因里希的精辟陈述,“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与最灵巧的蜜蜂相比,建筑师,哪怕再蹩脚的,也具备蜜蜂所不具备的“预见力”。

    其下意识的行为,不论蹩脚、还是高明,几乎一切都着眼于行为的远期效应,而非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时效应。

    换句话讲,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言行举止,行为决策,几乎都是为了在或近或远的将来获得收益、规避损失,现在的行动,是为了将来,而这种还未到来、却有预期的“将来”,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希望”。

    什么叫有希望,说白了,就是要有未来;

    而这正是当今世界,今天的人类文明,最缺乏的一种东西。

    将无数贫民集中到定居点,衣食住行,都有起码的保障,解决一千万民众的最基本需求,是物质层面的拯救。

    但是在精神层面,希望,却是一切物质条件都难以催生,甚至无法催生的存在。

    身为管理员,ne大区的掌控者,自己又能对贫民说一些什么呢,经历过盖亚大战,全面核战与激烈内斗的无数民众,所有这些浩劫的幸存者,哪怕再头脑愚钝,也不难凭借经历与见闻,产生出“当下形势极其严峻”的判断。

    何况头脑愚钝者,又如何能从一系列的剧变中幸存。

    但凡幸存至今,贫民,多少总是会有些智慧,更容易看透这一点,继而心生绝望。

    这种绝望,用不着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拥有过人的头脑与胆识才能看破,而是但凡在贫民中随波逐流、经历坎坷,便能从自己与周围难友的遭遇中,明白所在阶层的处境。

    继而,猜到自己的明天,大概会怎样。

    从几十年前一直到今天,从经济危机,社会秩序名存实亡,到第三次盖亚大战,有活力组织横行霸道,再到管理员自相残杀,城门失火池鱼遭殃,联邦大地的无数民众,从被压迫者变成累赘,又从累赘变成看客,最后从看客变成圈养的牲畜,处境每况愈下。

    反抗的能力,也随之被一天天削弱,越来越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时至今日,定居点中的生活,从遍布监控头到武装机器人的一切,都在清楚无误的向贫民们表明

    你们已不再是人类,而是管理员出于某种考虑,才圈养起来的动物。



第四二五章 用教
    对一个人而言,希望,究竟源于哪里,无非是那将至而未至的未来。

    但也并非活着等待就可以,而是这未来,多少总得包含一些未知的不确定,包含意料之外的体验,或者包含主观意识的抉择。

    一望而知的未来,没有选择,没有未知,这样的未来只会令人绝望,而谈不上希望。

    对大区的一千万贫民而言,定居点的生活,恰恰就缺少这样一种至关重要的元素,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们,仍能活着,暂时几乎不必直面可怕的死神,人生轨迹却几乎完全被管理员所限定。

    何况就连这样的波澜不惊,也未必会一直有。

    经历过好几次变迁的民众,哪怕没有智慧,也有经验,对未来可能发生一些什么,并不难猜到大概。

    这种情形,对沉浸其中的贫民,显然不是一种有利的状态。

    贫民的情绪,方然并不关心,但他却得关心一个个定居点的运转,这关系到“提供人才”之目标的实现效率。

    一个死气沉沉、行尸走肉的社会,不论规模大小,显然并不利于人的学习,成长,进而也很难为麾下的科研机构提供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人才。

    身为管理员,这是必须认真对待的情形。

    思虑再三后的对策,倒也很直白,简单来说就是“借鉴历史的经验”。

    大区的情形,单看定居点,极少数统治者把持一切,无数贫民则得过且过,见不到一点对未来的憧憬这种态势,在人类世界的漫长历史上,其实司空见惯,统治者的应对之术也大致仿佛,沿袭千万年而不绝。

    教义,麻痹精神的叶子,正适合应用于这种情况。

    过去曾认真思考过,对教义,乃至教义的危害,方然一直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却没曾想在这样一个时代,自己却也得拾起这屡试不爽的精神武器,稳定治下贫民的心态和情绪。
1...116117118119120...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