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下车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阳电
“囚徒困境”,局势仍归结于此:
一死,则任何事物都毫无意义,那还犹豫什么呢。
正因如此,“盘古”递交的战略计划,其实并无斟酌的必要,横亘在中大陆与西大陆交界处的辐射污染带,已经给出了回答。
方然只能安慰自己,辐射污染,不论持续一千年,一万年,终究并非“永远”。
倘若站在“永不下车”的立场,即便没办法将辐射治理妥当,自己,总归还可以等,让时间来解决一切。
主意已定,批准“盘古”的作战计划,西历1502年3月,gpl抢先一步迅速行动。
抢在ama大区的“伊甸军”之前,边境线北侧的“紅军”,动用大量无人攻击机、重载平台与远程火箭炮、化学炮,向gpl与ama毗邻边界,抛洒、投掷了上万吨高放射性核废料,造出一条宽达350500公里宽的辐射污染带。
用污染带“恶心”对手,与此同时,边境线的远程火力、袭击单位,数量大大提升,每天都会向污染地带发射一批智能寻的弹药,封锁火线。
天空中,则是一批批无人机、战术导弹,疾飞而过,向大区南方纵深实施打击。
避免地面决战,用连续的空中打击、战场遮断与战术袭扰,打乱对手的进攻节奏,一时间,确乎阻滞了“伊甸军”的进攻,ama管理员或心生焦躁,下令加大打击力度,北大陆上空导弹、火箭与弹头齐飞,如龙卷风般横扫大地。
空中对抗,高强度的火力倾泻,一系列冲突也让gpl的“全产机”体系蒙受损失。
较量,究竟谁技高一筹,“强人工智能”之间的对话,一时间并无法分出高下,谁掌控的资源、能源、算力与暴力更多,就能压倒对手。
至于说,盖亚净土大区与阿巴拉契亚大区,谁的战争潜力更大,
不仅方然,连“盘古”也盖莫能知。
强ai最新提交的分析报告,自己也抽空看过,目前的态势,gpl、盖亚净土大区占据中大陆与北大陆之一部,领土面积20,370,000平方公里。
&nb
第六二七章 思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论人类怎样看待一场规模宏大的作战行动,作为“强人工智能”,“盘古”必定会有自己的战略、战役与战术思路。
至于具体的细节,身为阿达民,方然却必须承认他一无所知。
“盘古”系统的主人,管辖两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与编制三千余万的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机器大军,但,在算力逾50zflops的“强人工智能”面前,不论怎样努力,也根本没可能明白“盘古”的思维。
即便借助解释器,查看报告,数据,至多也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
吞并lna,抵御南方的“伊甸军”,在战略层面上观察,方然完全能理解“盘古”的一举一动,甚至有些时候,强ai的决策还会与自己不谋而合。
但是下放到战役指挥、控制层面,决策便一下子暴涨,远超人类的理解能力。
至于说,将考察的视角,拉低到战术层面去进行观察,表面上,“盘古”对阿达民是毫无戒备、毫无保留,只要方然想,随时可以监控任何一处激战现场,调取指令列表,进而,通过解释器搞清楚正发生的一切。
等人类的大脑搞清楚情况,战斗必定已结束多时,但,总归还可以看得明白。
然而更进一步,“盘古”究竟是经过怎样的思考、分析与决策,给出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指令,就断然在人类的理解范畴之外。
在地下世界活动,进餐后,短暂的休息时间里,方然经常会做这样的事,借助asa连接“盘古”并调取作战资料,观察“强人工智能”的战场指挥控制,但每一次,他都看不明白ai的思路。
拿下lna大区,继而在五大湖地带直面ama,“紅军”与“伊甸军”的多次穿插、遭遇作战,就是很典型的案例。
激战中,双方投入的大量作战部队,并未维持一条完整的战线,也没有明确的突击方向,不论在密林、草坡还是水面、空中,短促而激烈的交火此起彼伏,视角拉高,也几乎见不到人类军队作战时,那种一条火线、两边对射的情况。
取而代之的,则是扭作一团的大乱战,火线,两翼,后方,方然完全看不出来,他很值怀疑“盘古”根本没有这类概念。
思路与人类迥异,效率却更高,这其实也不难理解。
战争活动,乃至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会有历史积累的大量经验、规则与定势,表面上看,是人类智慧的总结与传承,拨开外衣,实质上呈现的却是能力孱弱,无法承担完全决策的计算量,而只能借助大量简洁而生硬的规则,去极大简化局面。
这种简化,一般而言都利大于弊,同时,却必然削弱决策的灵活性,并降低其效率。
一个触类旁通的解释,参考衣服的尺码、版型,最佳策略本应是“一人一号”,根据每一个人的身材来定制,这样自然可以获得最佳的穿着效果。
但,直到今天,人类文明也从未实现过这点,只因其代价太大,无法承受。
退一步的策略,则是“通用尺码”,用寥寥几种大小、肥瘦尺码的组合,去离散覆盖人群中的每一个体,让所有人获得基本合身的衣服。
在面对任何实践问题时,投入与效益,本质上都是一对矛盾。
既然人脑的能力,天然有极限,在面对大量问题时,人类都只有一种选择,就是极大简化问题的方方面面,从具体实践抽象为理论模型,进而才有可能洞察问题的实质
第六二八章必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稳定与否,是一个重要方面,方然最在意的还是“意识”,几年来的持续运行,不出所料,“盘古”等强人工智能系统的表现,与自己此前的预测一模一样:
只专注于问题本身,而从未有其他一丝一毫的念头。
这种表现,在方然看来,已经证明了几年前所作的判断,证明即便能力远胜过人类的计算机系统,哪怕其具有所谓“自我意识”,也未见得就会与人类有一模一样的思维模式,更未必会有同样的追求。
无须担心“反叛”,对阿达民,自然是一个很宽心的结论。
不过,夜深人静、准备入眠之时,他还是会偶然想到“盘古”,继而心生迷惘。
计算机,强人工智能,哪怕如此强大的系统,如今也只是在“战争”这一领域深耕,除此之外,并没有从事其他任何活动的迹象。
这一判断,没有100%的把握,方然却不担心,他想的是其他方面。
一台计算机,一套计算机系统,即便运行着“强人工智能”的算法,展现出远远胜过人类大脑的智慧,却没有自身的追求,没有自己的目标,这,对阿达民固然是天大的好事,但类比起来,人类,头脑中的“追求”,“目标”,真实性又有几分呢。
演化的塑造,让每一个人都贪生怕死,人的一切言行,本质上都在为此而竭尽全力。
这样一来,求生,憧憬无限长的生命,乃至人脑自认为是“自我追求”的一切,究竟是不是自己内心的念头。
如果说,“盘古”的运行,完全由人说了算,“盘古”的目标也由人类来指定,那么人自以为的“人生目标”,又是怎样的情形,是真的自发产生、自由意志,还是四十亿年演化的痕迹,只是一种命中注定。
这一念头,并非什么新事物,在追寻永生的漫长道路上,方然早已想过。
此时此刻的重温,也并非是要探寻什么哲学谜题,执念于一个人的究竟有没有自我意识,这种事也注定不会有结果。
他只是忍不住在想,假如,仅仅是假如,一个人的内心所想,毕生追求,实质上都是演化留下的烙印,那么在借助科学之力,超脱了死亡的宿命,进而从传统意义上的“人”之概念挣脱之后,“那个人”的内心所想,又将会是什么。
当一切的基础,从身体、到烙印,都面目全非,乃至荡然无存,作为上层建筑的思维、意识,必定也会随之而变。
唯一的问题在于:
到那时,存在的“自我”,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
自我意识的问题,何其深奥,一时半刻是不会有明确的答案。
现在,身为阿达民也没时间纠结于此,西历1502年,方然批准了“盘古”的计划,集中gpl的力量,加紧进攻西线的“十字军”。
加紧进攻,是一种战役层面的叙述,实际上就是要把尤洛浦一举荡平。
从1501年深秋,到翌年的春夏之交,gpl的“全产机”体系始终在全力运作,但,由于前线的消耗,“紅军”武装力量编制未达到40,000,000关口,当然,战争的消耗总是双方面的,这段时间内,不论“十字军”还是“伊甸军”,也承受着巨大的损失。
然而一直两线作战,并不是办法,只待尤洛浦与伊甸两个大区整合apos、提升武器产能,同时应付两个拥有强人工智能的割据势力,gpl迟早会败下阵来。
为今之计,不论从哪一方面考虑,都必须尽快解决其中之一。
&nb
第六二九章 代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个人,哪怕管理员,有普度众生的朴素愿望,也无法拯救所有人。
尽管如此,在西伯利亚的地下掩体中,遥望远方,想到东尤洛浦平原上发生过的一切,方然仍难免伤感。
求生,畏死,跋涉在通向无限长生命的路上,自己可以说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死亡,一切的终结,面对狰狞死神而别无退路,只能眼睁睁看着镰刀划过自己的喉咙,是一种多么绝望而恐怖的体验。
然而再想一想,这种事,但凡生而为人,多少总会有些思想准备的罢。
一千亿先行者铺垫在前,将死之人,不论自己是否要负责、又是否心怀莫大的不甘,最终安慰他们的念头,大概也将会是“人皆如此,总得上路”。
然而又再想一想,倘若永生迟早会来,人,总有一天将无须再经历这莫大的恐怖,这,对坠入死亡深渊的一千亿,又会意味着什么。
他们,倘若泉下有知,会不会从内心最深处,迸发出一片亘古未有的痛苦嘶鸣。
葬身在永生降临的前夜,这,是最大的恐怖。
逝去者,形神俱灭,不会再有任何一丝感觉,永生的或然降临,着实并不会影响这些人一丝一毫,但,倘若还活着的时候,便见到“永不下车”,自己却又注定无法分享这划时代的奇迹,这样的境遇,哪怕稍想一想都简直要发疯。
这种念头,突然浮现与脑海,令方然无比清晰的意识到,身在这样一个空前绝后的时代,
永生,或死去,皆为解脱。
反而是芸芸众生,夹在追寻永生的阿达民,与一早身死的同类之间,上下不能,备受煎熬。
自从萌生出这想法,方然的心态,便发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实在并非自寻借口,而是他确乎觉得,那些死于“十字军”枪口下的民众,与北大陆、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死难者,他们的一生,还算不得是最悲惨。
毕竟,不论死前遭受怎样的折磨,他们的所见、所感,也还没有超出认知的极限。
可是眼前的民众,定居点内,一天天艰难存活的男女老幼,他们,倘若足够幸运、抑或不幸,因自己从竞争中胜出而一直活到那天,
面对“无限长之生命”的奇迹,和“与你无关”的现实,又会如何。
你们死后,我还活着。
同样生而为人,“那个人”或得以永生,其他一切同类,却注定堕入死亡的无底深渊。
笔尖滑动,记录内心所想,这念头反复侵袭方然的心灵,令他不自觉的浑身发颤,恍若置身刺骨的寒风之中。
死亡,曾几何时,是最大的恐怖,自己对这一点始终深信不疑。
但现在,他却不禁觉得,以注定将死之人的身份,目睹同类的永生,才是这世上最大、最无法忍受的惊怖。
对一个将死之人而言,这种绝望至极的经历,
比死亡更可怕。
但究竟要不要那样做呢。
物质守恒,能量守恒,世间万物皆有一种量与质的平衡,这是朴素的客观规律。
追逐什么,得到什么,就必得付出什么,舍弃什么。
代价,早在决定走哪一条路之前,便清楚明白的摆在眼前,曾经,自己确乎是这样想,但没想到的是,路,越走越长,追逐的目标一变再变,就连代价,自己是否能支付得起,现在都有一点说不清楚,看不明白。
但无论如何,目标,必须实现,这却是颠扑不变、确凿无疑。
然而代价,并不会因这颠扑不变,确凿无疑,而一下子烟消云散。
西历1502年,两线作战的盖亚净土大区,穿透战火与硝烟,四十九岁的男人经常
第六三〇章 制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个人,哪怕身为管理员,也有普度众生的朴素愿望,也无法拯救所有人。
尽管如此,在西伯利亚的地下掩体中,遥望远方,想到东尤洛浦平原上发生过的一切,方然仍心生伤感。
求生,畏死,跋涉在通向无限长生命的路上,自己可以说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死亡,主观上一切的终结,面对死神狞笑而无退路,只能眼睁睁看着镰刀划过喉咙,是一种多么绝望而恐怖的体验。
然而再想一想,这种事,但凡生而为人,多少总会有些思想准备的罢。
一千亿先行者铺垫在前,将死之人,不论自己是否要负责、又是否心怀莫大的不甘,最终安慰他们的念头,大概也将会是“人皆如此,总得上路”。
然而又再想一想,倘若永生迟早会来,人,总有一天将无须再经历这莫大的恐怖,这,对坠入死亡深渊的一千亿,又会意味着什么,他们,倘若泉下有知,会不会从内心最深处,迸发出亘古未有的痛苦嘶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