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之战斗民族政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椒
而第1战车团,是目前日本仅有的一个坦克师团,被参谋本部视为“军中国宝”,就这么一个“国宝”,还依依不舍的配属给了关东军。
没有办法,谁让关东军的假想敌,就是实力雄厚的苏联红军呢。
关东军拿到了这个珍贵的宝贝,平日也都是藏起来好好护着,根本就舍不得用。
第二百零四章 日军战车第1团(下)
这位埃伦上校,对装甲部队似乎特别有研究,当他听说日军坦克在来时的路上,深受烂泥地困扰时,他给出了一个极为简单高效的解决办法。
那就是,在战车履带的一侧,捆上一根“自救木”。
所谓“自救木”,其实就是一根削去了枝干,光秃秃的原木,当把它捆在坦克履带上时,通过履带自身的旋转,会自动将这根原木转到坦克身下,借着这根木头的支撑力,坦克会如有神助的爬出烂泥堆。
而随着原木不断跟随履带转动,坦克将自行跃过一个又一个障碍,不断向前挺进。
为了验证这位德军上校的说法,已经摆脱了原始森林烂泥地的安冈正臣中将。特意又在草原上实验了一回。
没想到这种方法,果然非常好使,尤其是对于日军这种吨位不大的坦克来说,显得非常见效。
日军战车团的一众官佐们看得是目瞪口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困扰部队多时的难题,就这么不费吹灰之力的迎刃而解了。
而解决的办法,竟是如此的构思巧妙,省时又省力,让人不得不大为叹服。
就这样,从第一次见面起,安冈正臣就将这位埃伦上校,奉作了座上宾。
1939年7月1日凌晨,当小松原偷袭苏军169团得手后,又紧接着吸引了对方两个团的兵力上前增援,他自以为已经调动了苏军主力,就在午时,向战车团团长安冈正臣,传达了协同作战的指示。
按理说,小松原和安冈正臣同为日军中将,很难说得上是谁指挥谁,但依照日军传统,当同一战区内,出现两名级别相同的指挥官时,应该以授衔最早的为最高统帅,因此,小松原中将就当之无愧的指挥起安冈正臣来。
安冈正臣本身就担负着指挥日军河东兵团的职责,该兵团除了战车第1团以外,还包括第23师团所属的72联队,以及一个独立的野炮兵大队,从实力上来讲,并不比小松原的河西兵团弱。
按照计划,河东兵团应于7月2日凌晨发起正面攻击,这个时候,河东苏军应该多半已经被小松原的侧击部队吸引,大量调往河西而实力大减了。
但小松原建议安冈,可以派72联队提前一天追击,否则很可能将错失战机。
安冈正臣反复查看了三次电报,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看错,小松原的确使用的是“追击”两个字。
他听后严重怀疑苏军不会这么快就撤往河西,还以为是老同学立功心切,犯了贪功冒进的毛病,因此起初没敢轻举妄动。
他通过望远镜又仔细观察了下东岸苏军的坚固阵地,发现这些防守在工事中的苏联大兵,根本就是稳如泰山,丝毫也没有一点调动增援西岸的迹象。
这要是现在
打起来,哪里是什么轻松的“追击”嘛,分明就是血战强攻。
安冈正臣与小松原在陆军大学时就是同班同学,对于这个临时上司,他是丝毫没有畏惧感的。
既然苏军不动,那自己也干脆不动好了。
安冈正臣哪里想得到,真正增援西岸的,其实是朱可夫一直隐藏的机械化大军,那些守备前沿工事的,不过是82师的两个训练不足的步兵团罢了。
没想到才过了半天,小松原再次来电,声称击破苏军170团防线,并已经派出战车大队,直接插向了苏军1号渡口方向,这份通讯件,终于让安冈正臣再也坐不住了。
既然河西兵团行动如此顺利,那自己还不抓紧动手,岂不是搞到最后,啥功劳也可能捞不到了。
安冈当即下定决心,立刻向河东苏军,发起佯攻。
在野炮兵大队实施三十分钟的压制性炮击后,战车团所属的第3战车联队率先从北面进发,坦克和重型装甲车纷纷冲出掩体,向苏军阵地大大咧咧的攻去。
然而,日军战车才刚刚冲到苏军阵地附近,还没来得及好好表现下,就遭遇了朱可夫精心设下的雷场,冲在最前面的两辆坦克当场被炸的跳了起来,后面跟进的日军战车立马认怂,踟蹰不前起来。
偏偏第一次参与大规模实战的战车团缺乏经验,工兵联队也没有很好的组织起来,结果第3战车联队几十辆气势汹汹的坦克,面对苏军一个小小的雷场竟然毫无办法,只能尴尬的徘徊在苏军阵地前,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第一次进攻,就这么毫无光彩的结束了。
就当安冈正臣有点气馁时,那位挂着自信微笑的埃伦上
第二百零五章 杰出的埃伦
让朱可夫根本意想不到的是,他猜想的日军能人,其实是一位如假包换的德军上校。
在安冈正臣看来,这位埃伦上校,简直就是坦克战中不出世的天才。
按照他的提议,日军组织起了强大的支援火力,在这些炮火的有力掩护下,两个日军战车联队有如神助,他们左右同时出击,狠狠的痛殴着,那些连武器都端不稳的苏军士兵。
朱可夫的第一道防线,在这种配合密切,火力凶猛的联合打击下,没能支撑太久,就全线溃散了。
不能太苛责这些防守阵地的苏军士兵们了,毕竟以他们接受到的训练来看,也算是拼尽全力了。
可日军的表演才刚刚开始,让安冈正臣意外的是,这位埃伦上校在战斗发起后,竟强烈要求,亲自跟随第4战车联队作战。
这是一个点唐突的请求,虽说德日关系比较友好,但毕竟还没有正式签订同盟条约。
而德国组织的这次观摩行动,本身就是机密,如果被人发现并透漏出去,在全球范围都会引起重大国际反响。
毕竟德日两国分别在欧洲和亚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们的这次军事交流活动,会被很多国家看作是政治走向的风向标。
虽说如此,但安冈正臣显然拗不过这位意志坚定的德**官,这位埃伦上校似乎在德军中还是颇有地位的,当初他决定留在东线跟日军战车团待在一起时,就连身为中将的胡伯尔团长,都没有提出任何的反对意见。
犹豫再三,安冈正臣最终还是有条件的,同意了对方的请求。
而这个条件就是,埃伦上校必须穿上日军制服,并承诺不会亲自跑上前线。
毕竟在安冈正臣的心目中,还存着一个小九九,那就是希望通过这次会战,能够从这位杰出的德国同行身上,学到一些先进的坦克作战理念,用以壮大成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军装甲兵。
埃伦上校非常痛快的,就答应了安冈正臣的全部要求,正巧第4战车联队装备了四辆最新式的九七式中型战车,这德军上校对这批日军新式战车充满了好奇,干脆一把坐了上去,搭乘它们一起,赶往了前线。
九七式中战,是日军在整个二战中,批量生产出的最成功坦克。
它立项于1936年,时值“卢沟桥事变”爆发之际,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急需大量战车投入战斗,而已有的89式中战,在火力和机动性上,已明显落后于当时世界坦克发展的主流。
于是日军参谋总部和工程部,采用了三菱重工的样车“奇哈”,定名为“97式中战车”(即97式中型坦克)。
跟以往的日军薄皮坦克不同,97式战车将车体正面装甲加强到了25毫米,炮塔最
厚处甚至达到了35毫米,基本跟a32战车相同,只是没有a32战车的大倾角罢了。
为了增强火力,日军工程师给它安装了一门九七式57毫米炮(早期型号),这种火炮比**式战车自用的九零式57毫米炮,都要先进的多。
作为一门战车炮来讲,通常射出的炮弹,初速是越高越好,因为初速高,就意味着穿透力强;速度快,就意味着飞行时间短,弹道就更平直,更容易准确击中目标。
而**式战车使用的九零式57毫米炮,并不是一门成功的战车炮,它射出的炮弹出膛速度低,受重力风速影响大,弹道显得非常飘逸,一旦交战距离稍微远点,击中对方的概率就很玄学。
而九七式战车装备的九七式坦克炮,打出的炮弹就要快速平直的多,可以这么说,如果面对的是大量九七式战车,周逸龙想跟上次一样驾驶a32战车,轻松躲避日军炮弹打击,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埃伦上校一跨入这种战车中,就惊讶的发现,它的作战性能,要远远强于德军主要装备的一号和二号战车,在整个德军中,仅仅只有刚刚小规模生产的三号战车,可以跟它相提并论。
甚至连日军大量装备的95式轻战,也给埃伦上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当下各国坦克普遍使用汽油发动机时,日军的95式战车,就前卫的使用了一台性能优良的柴油发动机。
而且,这种战车无论是在火力、还是在装甲和速度上都达到了一种优秀的平衡,在1939年时,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一种极其出色的轻型战车,其表现仍然要超越德军同期的一号、二号战车。
没想到,这些日军同僚们虽然在装甲战术上思想陈旧,但在研发战车上,还是表现不俗的嘛。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在二战尚未全面爆发时,
第两百零六章 不好惹的朱可夫
没有坦克时,23师团的步兵们天天盼着坦克,等有了这耍大牌的王八壳子后,惹来的却是一肚子鸟气。
难道我们就非得拿热脸,去贴你的冷屁股不可
生气的日军步兵们干脆不跑了,反正就是跑到腿抽筋,也追不上那些铁王八们。
至此,第3战车联队犹如脱缰的野马,那是放开笼头,一路狂奔,一直冲到距离河岸只有4公里时,他们才慢慢停了下来。
不是吉丸大佐想停下,而是实在不能不停下。
朱可夫用了半个多月时间,在东岸修筑了纵深达3公里的防线,其中包括多个高地防御点,尤其是这第四道防线,更是重点中的重点。
当日军第3战车联队,一路气势汹汹的冲锋而来时,阵地上的苏军步兵171团,早就严阵以待。
日军发动进攻后,171团集中了一百多门各式迫击炮,向日军坦克群发起了猛烈的射击。
跟以往不同,苏军迫击炮发射的全是霰弹,这种霰弹都是凌空爆炸,对日军步兵有很大的杀伤力,可要是用在坦克身上,就“疗效”很一般了。
吉丸大佐挖破脑袋也想不通,对手为什么要用霰弹呢
你们没看到72联队的步兵都没跟上来吗
这些苏军的脑袋到底是进水了,还是刚刚被门板给夹过
懒得去理他们这些蠢货了,在吉丸大佐的指挥下,日军战车纷纷冲过霰弹雨,直逼苏军防线前沿,还想跟之前一样,趁着苏联溃兵四散奔逃的好机会,一举将苏军第四道防线也华丽丽的击破。
可一进入苏军防线,日军坦克手们就开始暗暗叫苦起来。
第四道防线是朱可夫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打造的,自然有它的奥妙之处。
只见防线内密布着十几道,蜿蜒伸屈的蛇形铁丝网,这些铁丝网缠绕的十分诡异,苏军溃兵可以勉强从中通过,可只要日军坦克一压上去,履带就会被死死缠住,然后坦克便彻底趴窝,是进退不得,只能原地打转。
无奈之下,日军战车乘员们只能钻出坦克,想办法将铁丝从履带上给拔出来,可这个时候,苏军迫击炮的各式霰弹,就大雨临盆般的劈头浇了下来。
日军坦克手们,瞬间被炸得血肉横飞,涕泪横流。
吉丸大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脑子被门板夹过的并不是苏联人,反而是日军自己,这些苏军霰弹打的本来就不是日军坦克,而是他的战车兵啊。
一场混战下来,日军第3战车联队自中队长木之本守之助少佐以下,三十多名战车兵死于霰弹之下,坦克也被击毁击破多辆。
吉丸大佐大惊之下,是急忙撤兵,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一个低地势洼处,心惊胆战的躲了起来。
面对着失魂
落魄的部下和伤痕累累的战车,他不由得悔恨交加,早知道就该带着步兵72联队和工兵22联队一齐来的,弄得危急时刻,都没有人能帮着抗抗子弹,拔拔铁丝网了。
正当吉丸大佐这么自怜自怨着,步兵72联队和工兵22联队,却奇迹般地出现在了眼前。
原来,在被坦克甩开后,步兵们索性自暴自弃的,光着膀子慢悠悠地向前行军,等慢慢吞吞的拖到天黑后,却竟然离奇的迷了路,只能一个劲地在原地转圈,转着转着,就稀里糊涂的转到了战车联队藏身的地方。
双方一见面,大家是脸都红到了耳朵根。
第4战车联队因为是沿着南面进攻的,所以运动距离更长,但在德军埃伦上校的神奇加持下,他们几乎跟第3战车联队,同时抵达了苏军第四道防线,协同第3战车联队一起夹击了苏军。
第二百零七章 技高一筹(上)
夜色中,日军西岸渡口。
须见新一郎看了一眼,在远方四处晃荡的巨大黑影,不屑的“呸”了一声,将一口唾沫狠狠的吐在了地上,一脸愤愤的说道:
“这些该死的苏军战车,还没被打疼吗,到底哪来的胆子,一直在附近晃悠。”
一旁的大内参谋长,也在认真观察着对方的动向,见须见新一郎一脸不爽的模样,便轻笑起来,忍不住出声调侃他道:
“怎么,这就沉不住气了”
须见新一郎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有点上火的说道:
“难道我们就一直等在这里让23师团自行突围吗”
大内孜拍了拍他的肩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沉声安慰他道:
“这样不好吗根据秋叶中佐提供的情报,那个胖胖的苏联军官,已经亲自率领援军赶往我们这边,只要我们守住渡口,就能牵制大量苏军,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没准他都已经到了,所以才派出这几辆坦克,在我军阵地附近不停的晃悠,目的就是在侦测我军动向吧。”
须见新一郎又回头看了看后方,不满的说道:
“战车团就不能再快点吗真要搞到天亮才到,23师团岂不是要错过夜间突围的最好时机”
听到这话,大内参谋长却神秘的一笑,弄得须见新一郎莫名其妙的呆愣一下,才继续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