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王梓钧
宋维扬笑道:但马上就要过中秋节了,到鄂省的电视台买广告,再到各地铺货,时间根本就来不及。
刘俊聪说:错过了中秋节,确实让人很遗憾。但我觉得吧,即便是不过节,贵厂的礼品罐头也不缺市场。走关系看亲戚结交朋友这些事天天都在发生,大家得买礼物吧,健康又有面子的黄桃罐头,就是最好的礼物!
宋维扬说:我得先给你讲明白,这中秋节一过,只要我们厂的罐头卖得好,必然出现一大堆的跟风产品。甚至就连做白酒的,做饼干的,卖水果的,都有可能学着这样搞礼品包装。到时候,我们厂的罐头就没那么与众不同了。
宋厂长做生意真实在,换个人早就跟我签合同了。刘俊聪笑道。
宋维扬道:我是丑话说在前头,免得合作到一半,你突然撂挑子不干了。
刘俊聪说:宋厂长,我从贵厂的广告和包装上,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你们不是在耍小聪明,而是真的有实力,我相信喜丰罐头很快就能打出名气,根本不怕同行竞争。
你想怎么合作?宋维扬问。
三年的鄂省总代理权,刘俊聪说,鄂省的广告费你们负责,渠道铺货问题我来解决,给我的出厂价必须低一些。
宋维扬问:这个总代理权,是七巧杯系列,还是我厂的所有产品?
所有产品,包括水杯罐头!刘俊聪说。他在来谈生意以前,已经详细打听了罐头厂的情况。
宋维扬原本的打算,是想稳扎稳打,先把西康省给占领下来。
但现在母亲解决了生产不足的问题,刘俊聪又主动跑来联系鄂省代理,那宋维扬自然乐意加速发展。
刘老板,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两人大笑握手,开始谈合作细节。
这年头,除非厂长是猛人,否则国营厂的反应速度非常慢。
水杯罐头的大规模跟风现象并未出现,只有零星的私人小厂出了山寨货,正经的国营厂竟然视而不见。反倒是那些卖水杯的企业,一个个仿效罐头瓶创意,给自家的杯子添了瓶口拉手和防烫网罩。
宋维扬懒得去申请专利,因为申请了也没屁用。
地方保护主义太严重了,假如某地的企业侵犯了专利权,宋维扬根本就没法追究责任。去当地工商部门投诉,别人不理睬;去当地法院告状,别人不受理。真把当地政府惹急了,直接不让你的罐头卖过去,反正总能找到一些禁售理由。
距离中秋节越来越近,七巧杯礼品罐头的销量也越来越喜人。
整个西康省的广告界和老百姓都震惊了,居然还能如此无耻的打广告!
早晨起来打开电视,健康之路在卖罐头。睡完午觉打开电视,健康之路在卖罐头。晚上十二点过后,本来应该闭台没节目的,健康之路还特么在卖罐头。
一个广告就是15分钟,一天反复要放11遍,看完之后满脑子都是黄桃罐头,满脑子都是专家包老师和漂亮主持人。
刚开始看着还蛮有意思,多来几遍烦死个人,直想把那个专家从电视机里拖出来打一顿。
但是,当他们中秋走亲戚送礼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买七巧杯罐头。
健康啊,有面子啊!
在卖月饼的都还没开始搞包装营销的年月,这条广告的威力太惊人。
直至中秋节前几天,省城几家大型商场的柜台前,竟然排起了买礼品罐头的长队。那些原本犹豫的小商店,也赶紧联系经销商进货,七巧杯的底层渠道迅速铺开,各地经销商纷纷打电话来要求补货。
产品直接卖脱销了,仓库里空空如也,罐头厂门口等待运货的卡车越来越多。
卢慧珍是《蓉城晚报的实习记者,已经实习了一年,在报社编制出现空缺之前,她得一直这么实习下去。
今天刚到报社,指导老师(老记者)就吩咐道:小卢,读者来信说,人民商场那边连续两天有人排队买罐头,你去采访一下。
是喜丰的七巧杯罐头吧?我听人说起过。卢慧珍问。
就是那个罐头。指导老师说。
卢慧珍立即收拾装备,乘坐公交车前往人民商场。
实习记者是很悲催的,只能跑一些小新闻,写出来的稿子都不知道是否能被选用。即便稿子刊登了,第一署名也是指导老师的,后面加一个实习记者某某某(别问我为什么知道,说起来都是泪)。
走进人民商场,来到卖罐头的柜台,卢慧珍顿时就惊呆了,竟有好几十人排队买罐头。
这罐头是金子做的吗?
来到队伍末尾,卢慧珍找了个顾客问道:同志,你好,我是《蓉城晚报的记者。请问您在排队买罐头吗?
是啊。顾客说。
卢慧珍道:这里买罐头需要排队,为什么不去别的商店买?
顾客说:到处都断货了,只有大商场还在卖。
卢慧珍问:你买罐头来做什么?
顾客道:中秋了嘛,送未来丈母娘。
卢慧珍问:中秋该送月饼才对,你为什么要送罐头?
顾客道:月饼随便买几个都可以,喜丰罐头一定要送,不然怎么显得出诚意?
卢慧珍问:喜丰罐头的口碑很好?
顾客说:当然好啊,你没看广告吗?送礼就要送健康。喜丰罐头,健康,有面子!我打算买豪华装送未来丈母娘,再买一套至尊鸿运装送单位领导,丈母娘跟领导肯定高兴。
卢慧珍问:所以,你是看了广告来买的?
顾客说:也不全是。反正不知道怎么回事,今年就流行送喜丰罐头,身边的朋友同事都在买,我不送罐头就觉得很没面子。
卢慧珍连续采访了几个顾客,又去采访商场经理,亮明身份,问道:胡经理,今年中秋什么产品最好卖?
胡经理说:这还用问?那边排着队呢。
卢慧珍问:人民商场一天能卖多少?
胡经理说:最多那天卖了3000多套,昨天大概2000套吧。
卢慧珍道:也不是很多啊。
胡经理说:一个商场一天卖3000套还不多?你知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代表那个产品卖爆了。而且,昨天只卖了2000套,是因为进货跟不上,罐头厂那边已经断货了!省城的经销商把货运来,几大商场和很多小门市直接开抢,一家根本分不了多少。
卢慧珍瞬间无语,这得多受欢迎啊!
胡经理,你觉得喜丰罐头为什么这么好卖?卢慧珍继续访问道。
胡经理说:一个是中秋节,一个是广告,两个遇上,消费者就疯了。你肯定没看广告吧?
卢慧珍说:我也没在电视上看到喜丰罐头的广告啊,他们的广告难道登在报纸上?
胡经理说:就是电视台。每天上午,下午,凌晨,广告翻来覆去的播,又臭又长。还找了个什么医学专家,把闲在家里没事儿干的老头老太太都糊弄住了,非得让儿孙们买喜丰罐头不可。老人喜欢,年轻人自然要买,一个传一个,就跟闹瘟疫一样。买的人越多,这股风气就起来了。这么说吧,我根本就不信那个广告,但今年过节我也要买喜丰罐头。亲戚长辈喜欢,我也有面子,送礼不就图这个?
卢慧珍问:所以,喜丰罐头卖得好,是因为他们的广告受到老年人喜欢?
胡经理说:也不全是因为广告。广告打得再好,产品太烂也不行。你看看人家喜丰罐头的包装盒,多喜气,多上档次!不管里面装的是什么,反正提着盒子就有面子。人家不光包装盒好看,里面也有东西,亲情装和豪华装的罐头瓶,吃完罐头可以用来装佐料,漂亮又实惠,家庭妇女和老人怎么不喜欢?至尊鸿运装就更厉害了,罐头瓶搞得跟工艺品差不多,还刻着各种吉祥话,老板可以直接摆在写字桌上做装饰。
卢慧珍道: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大家抢着买喜丰罐头,基本上不是买来吃的?
胡经理笑道:你也不看每瓶罐头有多大,最便宜的亲情装罐头,我一口就能吃一瓶,谁脑子进水了买来吃啊?
卢慧珍问:买椟还珠?
胡经理说:椟比珠子值钱。更值钱的是脑子,是点子!从包装盒到罐头瓶,再到那个又臭又长的广告,人家一套组合拳下来,把消费者打昏太正常了。能想出这些点子的人,活该人家赚钱。
卢慧珍足足采访了两个小时,却不想马上写稿子,这样写出的新闻最多刊登一个豆腐块。
作为新闻工作者,卢慧珍有着自己的直觉,喜丰罐头背后还有大新闻。她要前往罐头厂做采访,写一篇关于企业家的报道,如果造成轰动效应,她就很可能直接在报社转正了。
去他祖宗的实习记者,老娘一定要把实习两个字取掉!
(今晚还有一更,盟主加更先来一张,昨天那位盟主的加更留在后天,明天有事外出。)
044【记者来访】
1993年的中秋连着国庆,虽然没有七天长假,但一两天还是能休息的。
宋其志心急火燎的走进办公室,对正在背化学式的宋维扬说:厂里电话都被打爆了,全是要补货的。妈那边已经联营了两家罐头厂,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但还是供应不上啊!
宋维扬放下钢笔,说道:这是遇到节日,中秋节一过,销量肯定锐减。我刚跟妈通了电话,让她暂时不要再扩大联营规模,以免造成下个月的产品积压。
那现在怎么办?宋其志问。
就那样呗。宋维扬说。
宋其志有些焦躁:罐头卖不出去还好说,现在明明卖得出去,却没有产品了。就好像明知对面的山头有敌人,一次冲锋就能拿下,结果没子弹了。你说这气不气人?
宋维扬笑道:那有什么办法?时间太紧,我们准备不足。
从容平市收购的黄桃共有1600多吨,每天三班倒,还需雇临时工来做去皮去核等工作,可日产罐头8吨,消耗黄桃85吨。开工已经有一个月了,也只生产出200多吨罐头,远远跟不上广告产生的轰动效应。
这200多吨罐头,即便卖得奇贵无比,总销售额也不足500万元——之前处理普通罐头,能够轻轻松松回笼资金一两百万,那是因为仓库都堆满了,连仓库外面的空地都放着。
再加上两家联营工厂也生产了一些,忙活半天,销售额才600万元。纯利润就更少,因为投放了近十家电视台的广告,每个月光是广告费就要花100万。
赚钱速度好慢啊,还是卖保健品来钱快,轻轻松松破亿。
宋其志抽着烟说:得再引起一条流水线,我们的生产效率还是太低,而且成本还很高。那些联营代工厂的成本就更高了,暂时只能先用着,但必须在一两年内摆脱代工厂。
把厂房先建起来再说。宋维扬道。
宋其志起身指着东边:那一大片地,我准备全买下来。
宋维扬提醒道:那里可有不少耕地,政府和农民都要衔接好,别闹出什么幺蛾子。
放心,我拎得清。宋其志道。
宋维扬又说:国内市场需要靠营销策略,而且竞争只会越来越大,毕竟搞包装打广告很容易。罐头厂的出路,还是在国外,你可以多了解一下这方面。
谈出口太早,我们连本省的供应都跟不上。宋其志笑道。
未雨绸缪嘛,走一步看三步才对。宋维扬说。
宋其志点头道:也是。
90年代初,中国罐头虽然被欧美各种反倾销,但每年产出的罐头,依旧有将近一半用于出口。国内市场越走越狭窄,毕竟新鲜水果日益丰富,谁还吃罐头解馋啊?
反倒是西方许多国家,人们有吃罐头的爱好,人均罐头消费量远高于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罐头企业再次增多,但大部分都沦为外国品牌的代工厂。
如果能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那么做罐头还是大有可为的——前提是必须挺过好几拨反倾销。欧美那边也是没办法,中国罐头成本超低,逼死了很多国外罐头厂,只能用反倾销手段进行还击。
宋维扬道:还要丰富我们的产品,现在只有黄桃罐头和甜橘罐头两种。先试着生产苹果罐头草莓罐头,等水果罐头多样化后,还可以尝试蔬菜罐头肉类罐头。
一想到这些,宋其志就头疼,感慨道:还是待在部队舒服啊,没那么多屁事。
宋大哥是真的不适合管理企业,并非智商问题,而是性格使然。他喜欢交朋友,喝酒如喝水,跟谁都自来熟,放外省去开拓市场绝对优秀。而当厂长就不行,属下犯了罪,他碍于面子,都不好意思处罚太严厉。
宋维扬道:等老郑回来,厂子让他来管吧。
我看行,他比我老练,宋其志自知深浅,并不介意被弟弟撸职,但对股权比较关注,对了,你真要给他16的股份?
宋维扬笑问:觉得心疼?
宋其志说:不心疼是假的,都是钱啊,凭什么分给外人?但话又说回来,他们当初决定投资,那是雪中送炭,咱总不能翻脸不认人。所以我就很纠结,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
看他们的想法吧,一切都好商量,照原计划给也行。宋维扬是真不在意,作为一个重生者,他这辈子可不会钉死在罐头厂,赚钱的路子多得是。
而且这还算一个考验,如果郑学红和陈桃在谈投资的时候,愿意降低持股权,那么说明这两个人值得合作,可以信赖。如果他们坚持要更多股权,那也可以继续合作,但关键地方必须防着一手,不能交心。
宋其志看看时间:快下班了,你回去吧,厂里夜班我盯着。
走吧,一起回家,嫂子还等着你呢,宋维扬收拾作业道,要是厂子天天都需要你看着,那还拿厂办和生产科来做什么?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首先必须学会偷懒。
行,你说得都对。宋其志笑呵呵道。
罐头厂的工人宿舍并非单独的,而是跟其他国营厂的工人宿舍混在一起。一大片筒子楼,由政府安排分配,70年代的时候还属于近郊,但现在已经变成城市边缘地带了。
宋其志开着普桑回家,邻近住宅时,不断有人跟他们打招呼。
没车库,车子就停在楼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