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野性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王梓钧
093【野蛮人】
宋维扬也注册了商标,不仅注册了冰茶,还注册了冰红茶冰绿茶茉莉清茶等商标。以后康师傅统一娃哈哈之类的企业,想生产冰红茶冰绿茶得提前打招呼,喜丰允许,他们就只得给产品改名字。
但宋维扬确实失策了,他是去年底注册冰茶商标的,当时根本就不知道旭日升已经做出产品。而且历史上,冰茶商标官司打得很轰动,宋维扬还有依稀印象,记得大概是2000年左右,法院才把冰茶划为旭日升专用商标。
谁知道旭日升现在就已经注册了啊!
宋维扬直接把商标注册文件复印出来,交给各大报纸刊发,注册时间为1993年12月25日。
旭日升也很快把自己的商标注册文件亮出来,注册时间为1993年11月27日。
前后只差不足一个月时间,真是坑爹——在政府各部门系统联网之前,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一切都以注册时间为准。
宋维扬发表工商业抗战檄文,是在蹭外资入侵的热度,还专门找上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碰瓷儿。如今旭日升有样学样,跑来蹭喜丰的热度,还特么拿出商标来碰瓷儿。
世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如今全国媒体都在报道宋维扬的传奇励志故事,一个高中生扛起家业,还敢向国际大公司宣战。他已经成为继史育柱之后,又一个青年创业偶像,甚至在半个月之内,就有30多个大学生主动前来投靠,极大缓解了公司人才的不足。
人们似乎看到了又一个健力宝的崛起。
但是,喜丰公司的冰茶饮料还没彻底铺开市场,就有同行跳出来争夺冰茶商标,很可能喜丰公司的新品饮料就此完蛋。
惋惜,无尽的惋惜。
各大媒体在报道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用上了同情词汇。
怎么办?杨信对此忧心忡忡。
宋维扬笑道:还能怎么办?打官司呗,打他个十年八年再说。
陈桃道:可旭日升的注册时间比我们早。
杨信也说:官司肯定打不赢的。
宋维扬问:你们知道百事可乐吗?
当然知道。杨信和陈桃同时回答。
宋维扬笑呵呵说:刚开始的时候,美国只有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卖得好,于是就出现了百事可乐可乐可口可口与可乐等几十种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很生气,打了几十年官司,你们知道美国法院是怎么判的吗?
怎么判的?二人连忙问。
美国法院判决,‘可乐’为饮料种类名称,就像茶汽水果汁一样。总不能某公司生产了汽水,其他公司就不能使用汽水名称吧?宋维扬解释说。
杨信眼睛一亮:我们也可以照着这个思路打官司。
宋维扬点头说:如果打赢了自然最好,大家一起愉快发展。如果打不赢,那就拖他好几年,大不了以后使用冰红茶冰绿茶等名称。到时候,就让旭日升生产冰茶,我们生产冰绿茶冰红茶,其他饮料企业什么名字都不能用!
宋维扬甚至盼望着官司打输,反正旭日升早晚要完蛋,到时候让康师傅娃哈哈干瞪眼,看他们还能给茶饮料取什么其他破名字。
几天之后,喜丰公司就发出严正声明,还拿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官司来举例,咬死了冰茶属于饮料种类,而非是饮料品牌。
媒体立即跟着起哄,热议冰茶一词的属性,于是轮到法院和工商部门头疼了,他们也搞不清楚啊。
这官司根本没法打,扯皮就是。
也多亏了这桩悬案,在媒体广泛报道的时候,冰茶渐渐被老百姓所关注,不再是完全陌生的饮料类型。
时间很快进入六月,天气越来越炎热,而冰茶产品的销量也一路猛增。
宋其志和张国栋两人,早已带着新来的大学生和业务骨干,前往各省设立销售分公司。每家分公司设立经理一名财务一名干事六到十名,并在当地租赁仓库以方便供货。
某一天,宋其志突然在电话里抱怨:旭日升已经疯了!
怎么回事?宋维扬问。
旭日升为了抢市场,代理商和经销商的返利最高达到了40,甚至宣称只要一个市的销售额达到100万,旭日升就奖励经销商一辆国产汽车!宋其志说。
宋维扬好笑道:他们这样做还怎么赚钱?
他们根本就没想着赚钱,卖多少亏多少,宋其志道,我听说啊,旭日升又拿到几千万贷款,准备在全国设立100家分厂。他们之前只有300多名员工,还是春节扩招之后的数量,现在一下子扩张到5000多人!至少有95以上都是当地农民,什么都不懂,就敢派去跑销售渠道,就敢派去当分厂的厂长。
历史上的旭日升也是这样搞的,但初期由于资金和名气不足,用了快两年时间才实现高速扩张。
宋维扬这个穿越者扇起了蝴蝶翅膀,他一篇抗战檄文出名了,也让跑来蹭热度碰瓷儿的旭日升出名了。借着名气,旭日升轻轻松松弄来贷款,又把这些钱拼命的撒出去搞扩张,亏着本跟喜丰冰茶抢市场。
宋其志继续说:现在各地的代理商和经销商都在叫苦,旭日升冰茶卖得太便宜了。喜丰冰茶卖得贵不说,还没旭日升的返利高,一些代理商都在打退堂鼓了。
宋维扬安慰道:没事,我们稳扎稳打,坐看旭日升自己找死。
我怕旭日升还没死,咱们喜丰冰茶就被挤死了!宋其志说。
宋维扬问:南方市场如何?
宋其志道:据张国栋反应,旭日升暂时还不能在南方市场铺货,但他们已经在开分厂和联系代工了。
那就还能撑几个月,没事,慢慢来。宋维扬根本不慌。
我们就这么袖手不管?宋其志问。
宋维扬说:当然不能坐以待毙。我会立即联系媒体,继续把喜丰冰茶的牌子炒上去,必须让消费者知道,喜丰冰茶才是最好的最正宗的,旭日升冰茶只是垃圾产品!你也要紧盯着旭日升,看他们有什么丑闻,咱们给他曝光了使劲宣传!
丑闻很快就来了。
旭日升派到特区开销售分公司的一名员工,由于没有任何监督措施,竟卷了几十万资金潜逃了。特区本来是旭日升在南方的重点攻略城市,现在直接计划搁浅,估计够他们混乱一阵子的。
宋维扬感觉很无语,他的对手并非什么商业精英,而是一群啥都不懂的野蛮人。
但就是这些野蛮人,有可能乱拳打死老师傅!
094【专访】
事实上,事态没有宋其志所说的那么严重。
喜丰和旭日升的冰茶业务竞争,主要集中在北方大城市,南方的硝烟根本没有燃起来。主要是两家公司都在发展起步阶段,没那么多产品来铺货,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
旭日升说要开100家分厂,只是口号喊得大声而已,在七月份之前,他们只在北方确定了10多家代工厂,直管的分厂仅有3家。而南方城市,旭日升暂时只攻陷了盛海和花都,在这两个城市跟喜丰冰茶打得难分难解。
在宋维扬当甩手掌柜期间,杨信做主开了两家新的分厂,也分别设在盛海和花都。同时,一口气在全国确立了12家代工厂,每天三班倒疯狂生产着冰茶饮料。
但旭日升实在太过野蛮,超高的销售返利,让代理商和经销商发了疯的帮忙推销产品。这些代理经销商为了完成业务,甚至主动把销售返利分润给零售商,导致一些零售商拒卖喜丰冰茶。
在京津冀地区,喜丰被旭日升按在地上摩擦,宋其志每天急得焦头烂额。
直至七月初,旭日升突然在报纸上宣布,夸口他们已经占领了北方市场,即将在南方组建20家分厂和6个销售公司。负责南方地区的张国栋压力陡增,整天在各大城市来回奔波,同时提出许多促销建议。
面对咄咄逼人的旭日升,宋维扬根本不为所动,他甚至在电话里指示宋其志和张国栋:旭日升要疯就让他疯,越疯死得越快。茶饮料市场还远远不能达到饱和状态,再多两家卖冰茶的企业都能容纳,认真做好品牌形象和销售渠道就行,千万不要跟旭日升打消耗战。
时维七月,酷暑如炉。
宋维扬安心准备着高考,他这段时间状态很好,有那么几分信心考上本科。
晚上十点多,耿忠和一个学生守在校门口。
突然,学生指向前方:耿记者,那个就是宋维扬!
谢了!耿忠掏出100块钱递给学生。
宋维扬刚骑车来到校门口,就被耿忠拦下:宋老板你好,我是《八小时以外记者耿忠。
你这两个月一直留在容平蹲我?宋维扬颇感惊讶。
耿忠笑道:只蹲了几天。我刚采访了旭日升的段老板,觉得还缺点什么,就想着回来再给你做专访。
宋维扬为了避开各路记者,足足住校一个月,还说服学校禁止记者入内打扰,搞得港城记者都没了耐性,其他记者也纷纷抱憾而归。
没想到啊,竟然被人杀了个回马枪!
边走边聊吧,宋维扬问,要不要我载你?
好啊。耿忠跨上自行车后座。
宋维扬道:事先说好啊,不能拍照。
耿忠笑道:你好像很怕暴露形象?
我就快读大学了,可不想在学校里被人当猴子围观。宋维扬说。
耿忠说:旭日升的段老板刚好跟你相反,他换了好几套西装让我拍照。
宋维扬笑道:段总还说了什么?
耿忠道:段老板说,旭日升将用两年时间占领中国茶饮料市场,喜丰不是他们的最终对手。他们真正的对手只有两个,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宋维扬寻了个路边摊,停车说:就在这里采访吧。老板,来100串麻辣烫,荤素随便,再来几瓶喜丰冰茶!
你好像跟老板很熟,经常来这里?耿忠问。
宋维扬坐在小马扎上说:这个老板是国企下岗职工,赚钱很辛苦。我每天上完晚自习,有空都要过来撸几串。
老板把喜丰冰茶拿来,笑道:小宋厂长人很好,搞麻辣烫就是他出的主意,我现在比留在国企还赚得多。
宋维扬说:我就是嘴馋了,又找不到撸串儿的地方。
100串麻辣烫很快端上桌,耿忠说道:这玩意儿还挺新鲜,多少钱一串?
老板道:素串5分,荤串2毛。
耿忠打量着竹签上的蔬菜,感慨道:利润很高啊。
老板笑道:都是小本生意。
等老板走后,耿忠笑着说:想不到宋老板还懂餐饮,这种麻辣烫肯定能火起来。
宋维扬说:不是我的发明,乐城那边已经有人在搞了,只是暂时没有传开而已。其实吧,这小小的麻辣烫,蕴藏的市场并不输给冰茶饮料。
宋老板是天生的生意人,处处皆商机。耿忠赞道。
宋维扬撸着串说:乔老板搞的那个快餐店,叫嚣要干掉麦当劳,其实他路子走错了。
怎么错了?耿忠问。
宋维扬说:他不该卖大碗面啊,局限性太大。各地都有自己的面种,炸酱面担担面热干面竹升面拉面燃面他的烩面离开了豫省,还有几个顾客愿意买单?还不如开麻辣烫的升级版,火锅连锁店!
耿忠说:他在其他地方开分店,可以根据当地口味改变产品种类。
卖面的竞争太大,路边摊到处都是,非得进他的快餐店吃面?宋维扬连连摇头。
这么说,乔老板的红高粱快餐店肯定要倒?耿忠问。
宋维扬说:乔老板很会搞宣传,一家普通的快餐店,引来美国三大新闻网轮番轰炒,肯定能够快速扩大规模。但他的路子也走错了,这个时候,应该找银行贷款,或者吸纳投资人参股。可他偏偏搞什么会员制,一个会员交2000块钱,拿老百姓的血汗钱去开分店。
耿忠道:但很多老百姓就是买账,我听说,有人甚至把攒下来买彩电的钱,都投到了乔老板的快餐店里。
要是快餐店的新闻热度降下来,乔老板的摊子铺得太大,又没有几个顾客,资金链断了怎么办?宋维扬问。
耿忠想了想说:非法集资,诈骗,坐牢!
宋维扬笑道:旭日升的段老板就更聪明,他们是国营性质,用的是银行贷款。再怎么可劲儿糟蹋,也只有银行着急,不会搞到坐牢的地步。
耿忠顿时兴奋道:你说旭日升也会垮台?
旭日升的扩张方式,是非常不健康的,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宋维扬道,他们垮台的速度,就看他们作死的程度。
历史上,几十亿规模的旭日升帝国,被几百万货款给弄崩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银行最后清查出好几亿死账。
而如今的旭日升,比历史上更疯狂更激进,全是宋维扬带来的蝴蝶效应。
耿忠道:要说扩张速度,三株口服液更快吧?
但三株口服液也更有规划和纪律性,宋维扬感叹说,我认真研究过三株的营销网络,不得不佩服吴老板的天才思维。他们的组织形态,其实是西方事业部制和解放军战时建制的集合体,三株把全国市场划分四大战区,每个战区设立司令员,并形成八级干部体制,一切权利牢牢掌控于总部。只要总司令一声令下,各大战区就能快速反应。而且他们还分离了军政系统,在战区司令员以外,单独设立前线总指挥,司令员专管队伍和渠道建设,前线总指挥负责制定并执行作战计划。甚至,三株还在搞思想建设,三反五反都弄出来了,那就是一只成建制的精锐军队。反观旭日升,杂牌部队而已,扩充越快,战斗力就越弱。
耿忠笑道:宋老板似乎对三株模式非常赞同。
赞赏而已,并不赞同。宋维扬说。
为什么不赞同?耿忠问。
宋维扬道:三株的销售模式,必然造成结构臃肿,员工支出呈几何倍上升,动辄就是10万以上的销售人员。一旦哪天出事,光是基本的运营成本就能把三株拖垮。而保健品,恰好又是最容易出事的行业,吴老板应该每天祈祷三株口服液喝不死人。
耿忠笑问:这段话我可以刊登出来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