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攻略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御炎
“你是说琉球群岛和流求大岛所组成的海州?你已经知道了?”苏宁询问道:“你应该知道第一任海州刺史要做什么吧?你虽然有过在地方上任职的经验,但是,担任一州刺史并不容易,而且海州可不是什么繁华的州,无为而治就可以,海州可是需要你呕心沥血身体力行去建设的蛮荒之地啊!”
刘仁轨点头:“正是如此,下官才执意希望可以去海州担任刺史的职位,不瞒侯爷说,下官在此次航海过程中,所得颇多,侯爷嘱咐下官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记录下来,下官也如实照办,在落难海岛之时,下官还吃了鲸鱼。”
苏宁正在喝茶,一听这话一口茶就喷了出来,用看神的眼神看着刘仁轨:“就是我和你说过的那个和战船一样打的那个鲸鱼?”
刘仁轨很诧异苏宁的举动:“正是,侯爷说的那个东西能吃,当时缺少粮食,大家肚子都很饿,还有人说那是什么海龙王的坐骑,还要给他贡品什么的,下官觉得就算是海龙王的坐骑也要吃了它,谁让海龙王折腾我等?于是下官一怒之下带着大家伙儿把那鲸鱼给吃了,鱼骨丢进海里面还给海龙王,告诉他欺辱我等的下场,所以我等就平安归来了。”
苏宁的嘴角有点儿抽抽,显然对于刘仁轨的这一举动有些难以消化,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好吃吗?”
刘仁轨露出回味的表情回答道:“生着吃不太好吃,但是烤熟了之后的确挺好吃的,和一般的鱼肉不太一样,感觉还是有些回味的。”
苏宁又有点崇拜刘仁轨了,丫的不要太狠,还生吃,他当这玩意儿是生鱼片啊!不过大概也多亏了他,那群人获得了一线生机,大概是饱餐了一顿,这时候的鲸鱼肉也没有重金属污染,应该不会生病,不过这家伙也算得上是可以和贝爷一较高下的人物了,这个时代人们眼中海龙王的坐骑,就因为他肚子饿就给吃掉了……
牛人啊,就凭这一点,我很中意你!
苏宁把茶杯放了下去,笑眯眯地看着刘仁轨:“真不愧是我选中的人啊,连海龙王的坐骑都入了肚,看来你是迷上那些海味了?才想在那些海岛上生活,做官?”
刘仁轨点点头,又摇摇头:“喜欢大海是其中之一,另外一点便是,通过此次航海,下官认识到自己过往的认识有许许多多的不足,和大海相比,简直就是井底之娃,海中还有太多太多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存在,那些东西若是可以吃的话,海中的食物就可以丰富沿海民众的食谱,那么就算是遇到了灾荒之年,他们也不会饿死,这就是一项大功劳了。
而且大航海若是可以成功的话,对于大唐而言实在是大好事一件,下官也听说了广州船队大获全胜,获得的香料堆积如山,不少人回到大唐之后一夜暴富,三王更是大发其财,羡煞了不知多少人,就长安城都有不少人整装待发,似乎是打算去广州那儿碰运气,也想发大财,既然侯爷说扬州航线也是很好的航线,只是要求太高,那么下官以为,若是成功开辟此一路线,对大唐来说,只有好处。”
苏宁笑了笑,说道:“在广州那儿得到的是香料,在对岸的陆地,得到的可就是实实在在的黄金白银了,那真的是拿木头换黄金白银啊,唉,可惜,太远了,你们这一次的航程啊,据我估计,也就是一半的路程,四个月,一半的路程,一来一回,就算都没有碰到海上风暴,那也需要十六个月,一年多啊!
耗费时间太长,危险太大,海水苦涩,可以腐蚀船只,所以船只质量不过关的话,根本没有办法支撑到对岸陆地,船只就会沉没,而且根本没有办法获得回来的船只,除非在那儿也设立一个属于大唐的根据地,伐木造船,再回来,那有需要更多的时间,一来一回要足足两年!人的一生有几个两年啊!”
刘仁轨咽了咽口水:“那该如何处理?”
苏宁说道:“等着工部的那群墨家小子,看看他们能捣鼓出什么东西来,如今必须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就是提高船只航速还有船只的质量,但是那绝对不容易啊,估计,下一次扬州大航海,要在几年以后了,船只航速太慢,船只质量不过关,贸然出海,就是死路一条,这一次运气好,人都活着,下一次,呵呵,你也见识到了海上风暴的恐怖了吧?”
刘仁轨点点头:“至今思之,犹自后怕不已。”
苏宁笑了笑,说道:“好了,这一次你也算是立下大功了,还成功带着那些人在荒岛上度过了两个月,使之成功获救,陛下龙颜大悦,若是你要求成为海州刺史的话,应该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你到底有没有信心把海州建立起来,而且你的信心来自于何方,你没有贿赂本侯,那要本侯帮你说话,就要拿出实际本领来!
本侯若要举荐你,万一你做了什么不法之事或者是错事,影响了大局,那么本侯也会承担相对应的责任,那些想把本侯置于死地的家伙会非常高兴的,相信,你也可以理解本侯的苦衷。”r1152
s





贞观攻略 七百零六 岭南动乱
对于苏宁的担忧,刘仁轨自然理解,也正是因为苏宁有这种担忧,刘仁轨才觉得自己这样的做法是十拿九稳的,如果苏宁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那么他的求官行动就要向其他大佬们进行了,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决定把自己和苏宁绑在一起,因为他对于那个职位是志在必得的,哪怕十年不回6地,他也在所不惜。
他这样想,苏宁自然也明白,所以对于这件事情,大家其实是一拍即合的,你需要我,我也需要你。
苏宁决定接纳刘仁轨作为自己阵营的人,不仅仅是对于历史上这位人物的成就,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关键这还是经过了纵横之术强化过后的刘仁轨,最是适合做一个开创者了,他的开创进取精神是苏宁非常看好的。
担任海州刺史就是要这样子的。
科举制度刚刚创立没有多久,大家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定势,没办法很快的就进入按照考试名次来安排官位,基本上你要做官还是需要人举荐,于是就是说需要皇帝身边比较亲近的人举荐,这大体上和三国时期的一个人举荐另外一个人的方式没什么两样,只不过稍微有所改变而已,世家大族崛起之后垄断了官位。
现在世家大族被一锅炒,官员的选拔问题上已经失去了最大的阻力,李二陛下极力地将这种权力收归自身,基本上重要职位的任命权都要经过李二陛下的肯才可以被接受,些许小事他不会在意。就好象唐玄宗主动放权,甚至把一些低级官吏的任免权都主动交给了姚崇,李家皇帝都不是权力狂人,没有惊悚的聚拢权力的情况生,这也是朝政较为宽松的原因之一。
要是像朱元璋那样收拢权力,像雍正皇帝那样设立军机处把君主**推向顶峰,大唐还会有现在蓬勃的活力吗?权利是否分散在很多人的手中,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政权是否具有活力的象征,一个人把握着太多的权力,下面人都没有权力没有事情做。那么只能贪污**打时间了。
不过大事情上只要不是汉献帝那种傀儡君王或者说是晋惠帝那种低智商帝王的话。就没有皇帝会放手,李二陛下不是汉献帝,更不是晋惠帝,而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强悍帝王。对于他而言。小事情没有必要在意。大事情没有可能不在意,也就是说呢,官员任免。尤其是地方上一些实权官员的任免,他肯定是要过问的。
更别说吐蕃那种刚刚经历完战争需要大精力去统治的新领土,以及海外的蛮荒之地,之前几乎没有中原帝王染指过的海州,那都是需要他用很大的精力去安排的,正如同苏宁所预料的,海州相当于一个实验地区,因为不仅仅是扬州有港口,广州的港口现在更加热门好吗?皇室的几个王现在都开始打广州的注意了,害得他不得不和冯盎展开交流了。
毕竟人家的家族是保境安民的英雄家族,南北朝大乱时期多亏了冼夫人带领冯家抱住了岭南的安全,并且一力保证华夏领土完整,在陈朝隋朝两朝,冼夫人都上表称臣,隋末大乱,冯盎保境安民,大唐定鼎天下之后有人劝他学习赵佗立南越国对抗大唐,以待时机变换,出兵中原,定鼎天下,冯盎拒绝,遣使入朝臣服。
武德四年,其以岭南二十州地归附大唐,李渊阁下授予他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管领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个州;贞观五年,赴长安朝见李二陛下,当初苏宁的味仙居还被下令强制带走了二十大厨为冯盎准备膳食,最后只有十个人回来,自己也被强制带到了御膳房监管,虽然没见到冯盎,不过也可以看得出来李二陛下对冯盎的在意。
在那不久之后,罗、窦诸峒叛,冯盎奉命率部为先锋前去平叛,一马当先连七箭伤7人,叛众惊而败走,岭南遂恢复安定。贞观二十年病逝于高州任上,被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无论是归附唐朝之前还是归附唐朝之后,他都是岭南的实际掌控者,大唐没有往岭南他的领地派遣行政官员,他也没有造反,一直照看着岭南,直到病死,算是一员忠贞之臣,岭南也没有闹出什么乱子,不过那是另一个时空了,岭南一直被视为蛮荒之地,只要不造反,没人愿意多看它一眼,但是在这个时空里面,岭南火了。
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钱,就是为了广州船队进击南洋所获得的那如山一般堆积起来的大量香料,香料在大唐可是奢侈品,只要你有,会有无数人挥舞着钞票向你订购,因为这玩意儿现在除了贵族没人用得起,所以价格相当高昂,简直是高到了一定程度,那些从南洋回来一夜暴富的人们还不断的散播消息说那里还有更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消息传来,苏宁不得不下令张无悔带着扬州审计司主力人马赶赴广州,控制住局面,协助市舶司开始进行收税和控制的管理,绝对不能放任情况继续混乱下去,还有就是绝对不能放任那些要去南洋诸岛上捞金的人对南洋海岛上的原住民无限制的屠杀,他们可都是珍贵的劳动力,这一切必须要约法三章才可以。
还有一点,市舶司传来的消息,冯盎也派人向市舶司报备,要求出海行商,第一波出海的时候冯盎还多有不屑,认为这不过是胡闹而已,一个小家伙的一番话就能把你们弄的神志不清,到时候死伤惨重可不要怪我,据说他还准备了一支船队准备去救人的,谁知道人没有救回来,也不需要救回来,他们带着整船整船的香料胜利归来了。
冯盎顿时就愣住了。关于苏宁,他有些印象,贞观五年去朝廷朝见的时候,吃了一顿从没吃过的美食,多问了一句这是什么美食,李二陛下很骄傲的说是苏宁弄出来的美食,三原县侯,冯盎点点头,顺手就把十个苏宁府上的大厨带走了,但是没把苏宁放在心上。
这一点显然让苏宁非常不爽。而且目前广州异常混乱。到处都是吵吵嚷嚷着要求组成团队出海寻宝的人们,广州刺史弹压不及时,而且出于对冯盎的顾忌,朝廷官员入岭南是基本上不带兵马的。兵马都在长沙。而岭南的治安是归冯盎的。可是此时冯盎似乎并不打算对此乱局多加整治,以至于市舶司和审计司分局人手不足,几近瘫痪。多次向朝廷求援。
很多人对于市舶司和审计司的乌龟行为深为不爽,争吵谩骂者不计其数,要求出海者不乏岭南豪族及江南士族之家人,仗势无视法规,无视朝廷明令者甚多,乃至于三天之内,偷渡下海者数百,船只数十,余者甚至冲击审计司和市舶司衙门,情况极为混乱。
李二陛下得知大怒,急传苏宁,苏宁得知亦是大怒不已,立刻建议李二陛下直接下令给冯盎,命令官兵立刻封锁港口,不允许片板下海,广州海军立刻封锁海岸线,追击之前私自下海者,遇到私自下海者一律逮捕,押到广州闹市斩立决!
冯盎步兵立刻控制住局面,将蓄意滋事者,冲击衙门者,聚众闹事者系数逮捕,不服法度者斩立决,必须要把混乱的局面控制住,一群王八蛋,见到钱眼睛都红了,冯盎搞不好也在里面浑水摸鱼,估计第一波下海没跟上让他很不爽。
苏宁才不爽呢,老家伙不要脸,抢了我十个大厨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李二陛下表示这样很好,即刻传令,另外加封张无悔为钦差使臣,到广州之后总览一切出海事物,拥有先斩后奏之权;市舶司早就划归审计司管辖,苏宁立刻下令广州市舶司、审计司关闭,即日起不再下出海凭证,在此之前获得出海凭证者也不允许下海。
在审计司员外郎兼钦差张无悔赶赴广州之前,所有人皆不得下海,所有船队皆不得出动,待得广州市舶司和审计司恢复运营之后按照秩序一个一个来,不允许插队闹事,但凡有违者,斩立决!
对于这种混乱的情况,就要用钢刀给它降降温,这是闹事的开端,要是不在这个时候把秩序给安排好了,广州的大乱就要由此开始了,朝廷必须要在这个时候树立绝对的威信,没有朝廷允许不允许下海,就这么简单。
张无悔得令之后加快行程,估计十天之内就可以抵达广州城,李二陛下的召令乃是八百里加急传到广州,令高州总管、耿国公冯盎统步兵封锁港口,不允许片板下海,顺便严惩之前寻衅滋事者,不得有误;令广州海军第一任大总管兼交州刺史李大亮率海军战舰封锁广州海岸线,追捕私下下海者,一旦现有人偷偷下海,立刻击其船,活捉其人,押赴广州闹市斩示众。
令审计司、市舶司即日起停止办公,直到审计司员外郎兼钦差张无悔抵达之日,按照张无悔之命令行事,张无悔明确命令海商可以下海之前,不允许任何人寻衅滋事,冯盎要命令军队严守市舶司、审计司之大门,一旦现有人意图不轨,即刻逮捕,情节严重者斩示众,绝不手软留情!
这些人的脑浆都沸腾了!要好好儿的降降温!
李大亮是李二陛下非常信任的一员老将和老臣,早在隋末就为李唐服务,深得两代帝王信任,而且之前曾在江南岭南多地平叛任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此次广州海军成立之后,李二陛下立刻下令李大亮担任广州南海海军第一任大总管兼旧职交州刺史,总领南海海军,管束海商行商规范,维持治安,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紧急出动,不需要征得李二陛下的允许。
李大亮也无愧于李二陛下的信任,动乱之初就接受了广州刺史的请求,冯盎虽然出兵了,但是他的出海请求也被中止了,显然很不爽,于是李大亮就出动海军,严令成军不久的南海海军一百六十七艘战船封锁广州海岸线,对私自下海之船队一律进行逮捕,船只归公,船员羁押,正不知该如何处置,李二陛下的诏书抵达了,李大亮立刻亲自带领海军五百将士押解两百七十七个私自下海者进入广州城,杀一儆百!(未完待续……)
:"..",。,谢谢!




贞观攻略 七百零七 李大亮
李大亮忠实的履行了李二陛下的指令,带着五百名海军将士登6,把二百七十七个违反朝廷禁令偷着下海的人押赴广州闹市,其中有十七个人是主要罪犯,是带头的,所以这十七个人就要被斩,剩下的二百六十人要被处以一年的羁押,杀鸡给猴看。
登6的时候,李大亮看见了冯盎长子冯智戴全身披挂带着一群士兵正在沿途封锁港口,抓捕那些意图不轨之人,李大亮不明意味的一笑,带着人马走了过去,冯智戴看到了一群穿着海军士兵的人走了过来,为者是一员骑在马上的大将,冯智戴认识,这位大将来到广州的时候父亲还带着自己去拜见过。
岭南地区另外一支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的脑,南海海军大总管李大亮。
李大亮的年纪和冯智戴差不多,两人都属于履历特别丰富的将领,冯智戴很有谋略,也不缺乏武略,是冯盎三十个儿子里面最优秀的一个,李二陛下麾下诸员大将里面,论资历论战功论地位能和冯盎一较高下的,也就是李靖了,冯智戴的地位和年龄还有资历是和程咬金他们一样的。
冯智戴是将门虎子,从青年时代就跟着冯盎南征北战,去过北疆,也在南疆留守多年,是冯盎内定的继承人选之一,之所以是之一,主要还是冯盎如今正当壮年,特别能打,身体也好,对于筛选继承人一事不是很着急,再说了,三十个儿子里面选出一个,那肯定要选最厉害最凶狠的,冯智戴就是其一。
冯盎和冯智戴商讨不过不少关于李唐对于岭南的态度问题,起初他们一致认为岭南在中原人眼中不过是穷乡僻壤之地,中原王朝甚至一直都把岭南作为惩处犯罪官员的地方,动不动就流放岭南,所以李唐皇室和之前的陈朝隋朝是一样的,对于岭南仅仅只有领土和赋税的野心,没兴趣干涉岭南的行政,他们是安全的。
不过自从三位王爷和数万人组成的大船队南下出海之后,冯盎和冯智戴就开始关注朝廷的政策了,他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甚至深深为之不屑,但是同时却一直关注着,冯盎和冯智戴都见识过李二陛下的风采,他们不认为李二陛下是一个没有能力的君王。
一直到那些船队带着数之不尽的香料回来以后,冯盎和冯智戴才终于注意到了这件事情的不寻常之处,李二陛下这一招可不是一般的招数啊,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驱,这一消息传出,岭南之地立马就会迎来疯子一样的出海寻宝之人,这个数目还绝对不会少。
岭南一直都是穷乡僻壤,被中原人所不看好,但是如今一跃成为了遍地黄金之地,会来很多人,会来很多寻宝之人,拖家带口过来的估计也不少,人口增加了,他们很高兴,但是随之而来的唐中央行政力量的进入,他们不高兴。
毕竟在这儿经营了那么久了,谁愿意把自己个儿的地盘交出去?名义上臣服已经很给面子了好吗?
没办法,事情还是生了,人一多,这个纷争就出来了,市舶司和审计司被堵得水泄不通,来的人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江南大士族居然也有,那些陈朝和隋朝遗留下来的江南士族们躲过了山东士族的覆灭之祸,现在积极求财,以备不时只需,这样一来,冯盎也坐不住了,眼看着岭南第一豪族的身份就要被那些从南洋获得巨大财富的人们所无视,谁能坐得住?
反正冯盎是坐不住了,他也想派人出海去掠夺香料回来大赚一笔,甚至是垄断一个区域的香料开采之权,那就好了,但是他也知道如今不仅仅是平民,还有江南各大士族,乃至于岭南夷人部落,消息传的太广,他根本没办法从中获取任何利益,他急了,谁看着那堆积如山的香料不着急?
亲自派人到市舶司还有审计司报备,然后准备船只,用最大的力量准备船队,同时对审计司还有市舶司的求助出工不出力,他们那儿越混乱越堵塞,他这儿就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把这件事情交给大儿子冯智戴去办,立刻准备船队下南洋,结果出前三个时辰,李二陛下的诏书到了,海面上传来了消息,还没有出动过的南海海军封锁了海面,大肆抓捕已经下海的人,不少人都被抓了。
冯盎也同时收到了李二陛下的圣旨,即刻起宣布海禁,迅率军将沿海各港口封锁住,协助海军抓捕偷偷下海的人,在审计司员外郎兼钦差御史张无悔抵达广州主持审计司和市舶司的工作并且开放海禁之前不允许片板下海。
朝廷动手了!
那个张无悔就是第一波,之前的市舶司和审计司的存在只是管理海商之事,然后收收税什么的,这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这个张无悔还有一个钦差的名号啊,这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具备的名号,掌握着对海商的生杀大权,这是李二陛下特别赋予的权力,要是有不法之人,可以先斩后奏,其实就是个来岭南杀人立威的!
只要是海商,就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也不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因为虽然冯家是岭南的土财主,但是冯盎并没有割据一方公然叫板大唐朝廷的胆气,之前还有,贞观五年的时候还有,但是贞观五年之后,随着唐军战斗力的增强还有唐军的军事改革,冯盎已经没有那些想法了,特别是军事大学建立之后,他的第二十七个儿子冯智光进入其中学习,带回来的消息让他彻底没了脾气。
打是肯定打不过的,不用说长沙的重军,还有襄阳以及扬州的两卫军队,都他娘的不是省油的灯,加在一块六七万兵马,南下的话,还有南海海军的海上威胁,不用提,这个仗没法打,这些年唐军的战斗力和战绩让他完全没了脾气,就想着多争取一些政治上的权力和经济上的优惠,死死把着自己所剩的军权,仅此而已。
但是作为岭南第一大豪族,全族人口过万,为了安置这样大的人口,冯盎都要单独建立一个冯家村来满足族人的需求,这样的情况下,开支可能少吗?有一条活路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无论如何,这个海上贸易也要插上一脚。
冯盎给冯智戴的指令就是,尽量随着皇帝的意思做,只要皇帝不生气,咱们就能过得下去,这岭南之地,想要掌握没那么容易,没有咱们冯家,皇帝对付不来那些夷族,这是咱们最大的优势所在,一定要牢牢抓住,那个时候,这些夷族反而就是咱们的护身符了。
冯智戴的令之后迅带领精锐兵马弹压闹事者,抓了一大批,广州监狱都给关满了这些闹事的人,海边港口也迅被封锁,所有妄图出海的人都被控制住,捣毁了不少船只,冯智戴也很聪明,知道把这些船只捣毁了或者是带走用作自己家的船队,那么不就是自己强大了,而竞争者少了很多吗?
出海之人有报备,有详细的记录,回来的时候是要核对人数和姓名的,一个一个核对的,海上万一有杀人越货的,海军和审计司都不会饶了他,这是海商的法律,赚钱可以,杀异族可以,但是自己人,谁要是动手了,那就是大家所有人的敌人。
“李将军!别来无恙!”冯智戴行了一个军礼,李大亮下了马,回了一个礼:“冯将军果然忠心报国,一片赤诚啊,冯公也是如此啊,本将军甚为欣慰,今后共同维持岭南秩序,还需要多多仰仗冯将军和冯公啊!”
冯智戴笑了笑:“李将军言过了,这海上的事情,不都是李将军说了算吗?李将军可以握着所有海商的生杀之权啊!到时候冯家也难免要下海做做生意什么的,可要拜托李将军多多照拂着啊!”
1...315316317318319...3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