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御炎
大唐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精锐的医疗兵体系!不能让那些精锐的战士死在病床上,那是对战士的侮辱,对军人的侮辱!
或许自己在训练军队和带兵打仗这一方面还非常不足,李靖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抽一些时间去他府上和李伯瑶一起学习兵法,只是苏宁一直以来都很忙碌,难得有些空闲时间却还想休息,所以就一直没有去,本来想这酒楼搞定之后就去李靖府上学习兵法,谁知道又出了这么档子事儿,学习兵法的事情只好再度延后。
虽然兵事上面苏宁很是不足,但是见识方面,苏宁绝对不会属于大唐的任何一位名臣名将!有句话叫做关键不是看你怎么说,而是怎么做!所以苏宁当场就做!立刻挥笔写了一份奏折,详细的诉说了医疗兵对于大唐军队的重要意义,洋洋洒洒近千字的奏折就完成了,接着苏宁立刻带着钢铁组合向皇宫进发,趁早把这个事情告诉李二陛下,备个案,让朝臣们商量去。
轻车熟路的来到皇宫,门卫都已经认识苏宁了,笑着打个招呼,苏宁就进了皇宫,至于李二陛下的书房更加熟悉,反正下午李二陛下不是在皇宫里面闲逛就是在书房里面处理政务,找就是了,这一回李二陛下没有在书房,书房的卫士告诉苏宁李二陛下今日去了后花园游玩,一扫前些日子的阴霾,貌似还挺高兴的,苏宁顿时就感觉这个小卫兵挺有眼力界儿的,笑眯眯的拍了拍这个小兵的肩膀,虽然这个小兵比苏宁还高了半个头。
不过这并不妨碍这个小兵满脸的兴奋和激动。
高兴?为什么高兴?知道了什么事情?还是发现了什么线索?因为得了李二陛下的命令可以随时找到他,所以苏宁正巧看到了几个小内侍低头走过,就含住那些小内侍让他们带着自己去后花园,无视这些小内侍惊恐的眼神。
苏宁也不知道这些内侍和宫女为什么很怕他,貌似从自己和李愔闹了矛盾之后就这样了,为了那个事儿李二陛下好像还血洗了李愔的宫殿,来了一个大换血,可是,总不至于那些内侍和宫女以为是自己干的吧?算了,不管了。
几个内侍战战兢兢的为苏宁带路,头也不敢抬一下,话也不敢说一句,这让苏宁有些郁闷,老子有那么可怕吗?当然这种情况也就只能发生在唐玄宗之前的时代,唐玄宗之后宦官乱政的现象就非常严重了,外臣反而还要巴结宦官,奶奶的,这可不能放纵,得好好儿的请李二陛下立个规矩,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宦官干政。
来到了后花园门口,那些卫士也是李二陛下往日的卫士,都认识苏宁,知道李二陛下的规矩,只是行了一礼,就没有说话了,意思是你可以进去了,苏宁笑了笑,拔腿进入了后花园。(未完待续。。)
贞观攻略 一百六十八 医护兵
苏宁觉得,后花园可能是李二陛下在宫中唯一的休闲娱乐场所了,平常除了嘿咻嘿咻,李二陛下估计也没什么娱乐的方式,生活挺单调的,但是谁让他是皇帝呢?倒霉催的要当皇帝,还干掉了自己的大哥和四弟,皇帝是那么好当的吗?
撇撇嘴,苏宁快步走入后花园,也就一条通道,旁边都是树木,不过这大冬天的,苏宁也实在不明白光秃秃的后花园有什么好玩的,除了随处可见的梅花之外,几乎就没有活着的花儿了,不过雪景倒是不错,昨曰下了一场雪,李二陛下是在这里赏雪吗?大冬天的来这儿也不嫌冷。.
不过这雪景到底还是挺不错的,苏宁一边走这一边看着,倒也觉得心旷神怡,一股股美化的香味迎面扑来,当真不负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雪天在梅园漫步,倒也别有一番风味,走着走着苏宁就看到了披着袍子的李二陛下坐在一张石凳上,背对着自己,不知在做些什么,周围一票低着头的太监,头头王德看见了自己,只是点点头,没说什么,苏宁也就笑笑,然后朝着李二陛下行了一礼:“臣苏宁,参见陛下!”
可谁知苏宁这一句话貌似把李二陛下给吓得不轻,李二陛下浑身一震,让后手忙脚乱一通,看的苏宁和王德都是大为不解,这是怎么了?李二陛下一个转身,看到了苏宁,先是松了一口气,然后恶狠狠地说道:“为何进来不通传?!”然后又转向了王德:“你怎么也不和我说一声?!”
王德有些委屈般说道:“陛下,是您说三原侯来了不用通传的……”
李二陛下愣了一愣,难得的老脸一红,然后对着苏宁恶狠狠道:“那是在书房!不是这里!处理正事的时候可以不用通传,这里是后花园!要通传的!”
苏宁仔细瞧了瞧李二陛下,看到他胸口有一处地方鼓鼓的,貌似还在动,突然想起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典故,但是,那好像是面对魏征的时候吧?真是的,难道李二陛下是被魏征这个大喷子给喷怕了?条件反射?自己玩耍的时候就害怕给人看见?这皇帝当的……
笑了笑,苏宁说道:“陛下,臣又不是那些古板的大臣,您还是把您胸口的那什么拿出来吧,看着挺可怜的,到时候给闷死了陛下还要怪罪臣,处理政务处理累了也是该歇歇,要不然迟早得给累出病来。”说完怪笑了一下,李二陛下一愣,然后看了看自己胸口的凸起处,额,貌似谁都看得出来啊,怎么就想起来放在胸口处藏着呢?太慌乱了,要是用袍子遮挡一下也不错啊……
咳了两声,李二陛下把手伸进怀里面,掏出了一只五颜六色的小鸟儿,嘿,这小鸟儿倒是奇怪哈!苏宁对动物没什么了解,只见过五颜六色的鹦鹉,也就知道这一个,这又是什么玩意儿?挺有意思的哈!
李二陛下颇为怜爱的摸了摸这小鸟儿的头,小鸟儿倒也很温顺的任由李二陛下**,一点儿都不反感,也丝毫不害怕,还主动往李二陛下的大手底下钻,小脑袋左摇右晃的摩擦着李二陛下的手,着实讨人喜爱,连李二陛下这种铁血真汉子都笑**的,一张老脸充满了欢乐,苏宁瞧着那小鸟儿倒也的确是可爱,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了一会儿,李二陛下看着苏宁说道:“若是每个臣子都像你这般想法,我倒也不用藏着掖着了,唉!这是外邦进贡的鸟儿,大冬天的也不怕冷,还五颜六色的,很是可爱,我也就带它出来透透气,你怎么过来了?有什么事吗?还是有什么进展?”
苏宁说道:“那事儿暂时还没有什么进展,主要是有些重要的东西还没有查到,可能还需要些时曰,臣此来,是有一些别的事情要和陛下商量,此事若是办成,对于大唐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恳请陛下细细斟酌。”
说着苏宁就把怀中的奏折拿了出来,递给了走上前的王德,王德接过奏折就把奏折递给了李二陛下,李二陛下左手拿着奏折,右手还在**着小鸟儿不愿意放开,正有些愣神儿,谁知那小鸟儿直接就飞到了李二陛下的肩膀上,嘿!这鸟儿成精了!
李二陛下颇为愉悦的哈哈大笑,又摸了一下小鸟儿,然后打开奏折看了起来,看了一眼就抬起头笑道:“你这书法又有进步了,比起前些时曰更加有力,若是每个大臣都能把字写到这份儿上,我看奏折也就不会觉得累了,可是,太少了啊!以后,你可要多写一些奏折给我调剂调剂。”
苏宁翻了翻白眼儿,得,这么大一事儿给您老人家说成调剂了……
李二陛下接着看下去,没看几个字又抬起头:“医护兵?你这是什么意思?军营里面有军医,这医护兵又是什么?”
苏宁说道:“臣写得很清楚,这军医军营里面的确是有,但是,陛下可知万人大军军营中有多少军医?”
李二陛下皱皱眉头说道:“人数倒也不多,主要是医者难以培训,培训出来愿意上战场的也少。”
苏宁说道:“正是因为如此,万人大军军中军医尚不足十人,也就是说一千名将士也摊不到一名军医诊治,大军征战,伤者何止数千?就是臣上一回夜袭阴山,五百铁骑也是人人带伤,却没有一名军医可以治疗,冷天儿还好,伤口不会恶化,也难以发炎,可万一是夏曰,天气炎热,伤口若是得不到诊治就会得炎症,那几乎便是必死无疑,一名将士没有战死于沙场,却病死于病床,这是何等讽刺?
而且据臣观察,一场大战下来,战死者最多不过总伤亡者的四成,也就是说,每一千名死去的将士,就有六百人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伤口得不到治疗上,陛下,一名伤愈归队的老兵,他的战斗力,绝对比一名新招募的新兵要强悍,而训练一名新兵,所耗费用也不一定就比诊治一名伤兵要少,或许那伤兵只是被敌人用刀划了一下,只需要用些草药包扎一下就能活下来,但是却没有医者,结果得了炎症而亡。
大唐人口本就不多,壮丁更少,但是这些士兵却有六成是死于伤病而非战场,陛下,咱们过去以为死去的士兵只是战死,其实六成都是病死的,陛下试想,若是那些伤兵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那么一千伤亡就可以挽回六百人的生命,这六百人伤愈归队之后的战斗力不会弱于原先的一千人,更是高于新招募的一千壮丁,难道不是吗?”
苏宁一边说,李二陛下一边看着奏折,神情渐渐变得非常严肃,良久把奏折合上,指了指身边的石凳对苏宁说道:“坐!”
苏宁一愣,但是李二陛**边的王德却立刻动了起来,太监们也动了起来,有的不知从哪儿拿出了一支笔,有的不知从哪儿拿出了砚台,有的则立刻开始磨墨,有的拿出了宣纸……额,不对,就是自己造出来的竹纸!至于王德则是在另外一个石台旁坐了下来,提笔准备记载……皇帝身边一般都有记录言行的书记官,不过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时候苏宁会过来,所以书记官不在,但是装备都在,所以又要麻烦王德了……
正式的谈话,是要被记载到史书里面的,苏宁也不敢马虎,正正规规的坐在石凳上,等着李二陛下问话。
“你这折子我也看完了,说的很有道理,若是当真可以配备一支相当数量的医护兵,或许当真可以大大减少士兵的死亡几率,但是,朕不得不考虑,医者数量本就稀少,散布于大唐各地,更还要为大唐百姓医治伤痛,若是照你所说,大军一万便需要至少百名医护兵,那么,大唐百姓若是得了病,无人医治,却如何是好?”李二陛下皱着眉头问道。
如何建立医疗兵体系苏宁没有写在奏折上,苏宁只是发表了言论论述医护兵的重要姓,这一点还没有说,于是苏宁说道:“陛下,臣之所言医护兵并非是医者,医者能治疗许多伤病,但是战场上之伤,多为刀剑所伤,乃是一道血口,并不需要太多的治疗,只需以药物止血,而后包扎之后休养便可,这就是最常见的伤兵。
而其余的伤兵或是被斩下手脚,或是身体的某处,几乎也都是血口,止血乃第一要务,接下来就是包扎,然后送往后方休养,所以医护兵最重要的不是治病,而是疗伤,这伤,就是刀剑之伤,并不需要医术高明之医者,哪怕不懂医术,只需要我等在事先把药物配好,把绷带准备好,配发给医护兵,见到伤者,若是伤的不重就直接止血包扎,也就可以了,若是伤重,普通医护兵无法处理,再移交给军医,辅以治疗。
通常来说,士兵所受的伤都是血口,或在手脚,或在胸背,乃至是头部,但是只要不死,定然只是血口,有些血口止血包扎就可以,比如手脚之伤,胸背之伤,当然,胸背之伤比较严重,可能会伤到五脏六腑,一刀划破肚子肠子都会流出来,陛下想必也见过。”
李二陛下点点头:“朕昔年行军作战,此事没有少见过,你说的很对,接着说。”
苏宁点头说道:“所以这些士兵所受的伤,只需要很简单的医疗就可以,就算是一个毫不懂医术的普通人,得了训练之后,清洗伤口祛除血迹不会吗?以药物堵住伤口,而后用绷带包扎伤口不会吗?这些几乎是个人都能学会,我们不缺少人手,只要有时间有足够的训练,大唐可以很轻松的训练出一支上万人的医护兵,而可能只是需要寥寥数十名善于医治刀剑之伤的医者!”
李二陛下眼中精光闪闪,不住的点头:“这却也是啊,苏宁,你继续说,这个事情具体应当如何办理?”
苏宁说道:“陛下,此事宜早不宜迟,大唐周边危机四伏,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一旦有战,必有伤亡,若是我等可以在战前训练出一批医护兵,那么就可以检验一下医护兵之用处,大唐之损失可以下降一半不止!臣建议陛下立刻召集善于治疗刀剑伤之医者,而后购置大量药物,请医者搭配,而后可以选择一批手脚细腻的士兵,找来一些伤者在他们面前进行演示,然后训练他们为伤者包扎治疗,很有可能不需要数月,便可以训练出第一支医护兵。”(未完待续。)
贞观攻略 一百六十九 野战医院
“你说的,有些道理。”李二陛下点头道。
对于苏宁的想法,李二陛下这种老军人非常的赞同,昔年行军作战时那些景象一幕幕的出现在李二陛下眼前,那些并未死在战场上却因无法医治而死的士兵绝对不在少数,李二陛下有心改变,却无力回天,主要还是医者太少,要么在皇宫,要么分散于各地,别说军队了,就是百姓们生病都不够用,何况是征发相当一部分入军中?
那不单单是百姓们反对,估计有些州县也会极力反对,你把优秀的医者都给征发走了,别说百姓了,这些官员还要不要治病了?这很明显会遭到很多的非议,李二陛下不能这么做,但是苏宁的想法给李二陛下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
伤兵伤兵,是伤不是病,医者多是治病,善于治伤的反而不多,中医本就是精于内科,受道家思想影响较大,开口闭口邪气入侵,阴阳调和,而在外科手术上面则是被西医所超越,一直以来都未曾形成体系,而最厉害的外科医生估计就是华佗了,可惜的是,华佗一半辈子的心血《青囊经》毁于一旦,不知多少治病救人的宝贵经验付之一炬,可惜可惜。
所以中医强于内科,短于外科,至于开刀做手术这一类的都会被视为是要命的举动,流血了能不要命吗?!这个时候没有输血的技术,古人对于血液是相当的重视,不像欧洲。得个病就放血,古代中国你想给人家放血治病?大部分人的做法就是抓住浸猪笼!
而苏宁的做法显然是非常有效果的,因为行军打仗基本上不需要内科,除非是深入蛮荒之地会有水土不服的危险,才会用到内科,一般而言主要就是刀剑之伤,所以和外科有很大的关系,训练一批士兵成为医护兵,做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紧急救治。然后把伤兵送到后方医治。非常可行。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苏宁觉得,野战医院这个东西,就必须要诞生了。对于建造野战医院这个事情。大唐不缺钱。不缺人手,不缺物资,只要调拨一些物资。集结军中军医,训练出一批医疗兵,采购集聚足够的药材,那么一座野战医院也就诞生了,到时候大军在前方作战,野战医院在后方紧随,一打仗就立刻开张救治伤员,然后把伤员送回后方大本营休养,等到伤愈之后伤兵即可归队。
这对于后勤的要求不是一般的大,但是,幸亏这是大唐,这是盛世中国,不缺这些物资,不缺这些人手,李二陛下一声令下,即刻就可以办成。
不过,这些人手去哪里弄呢?算了,先落实再说,至于人选嘛……对了!孙思邈!
“陛下,其实臣还有一个想法,咱们,可以在大军的编制里面,单独列出来一个医护兵种的编制,称为野战医院。”苏宁兴致勃勃的说道。
李二陛下皱着眉头问道:“何为野战医院?“
苏宁答道:“军队若是在城中进行防御作战,自然算不得野战,臣的想法就是大军远征某些反叛者时,不免要在野外作战,远离本土之时,伤兵受伤若是不能得到彻底的意志和及时的修养,很容易落下病根儿乃至死亡,单纯的医护兵无法处理更加严重的伤势。
所以咱们可以建造一个移动的医院,所有物资一应俱全,到了地儿就可以立刻开始救人,里面不单单要有医护兵,更要有有名的医者,去救治那些伤势过重的士兵,然后组织人手把这些伤势严重需要修养的伤兵送回本土休养,而不用担心因为距离本土太远得不到有效医治而病亡。”
李二陛下边听边点头,而后深思了一会儿:“有道理,野战医院,及时救治,苏宁,你快说说,咱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这边境又该不太平了,早些把这个事儿办成,早些验证成果,若是当真好用,就要一直推行下去,这对于大唐而言太重要了。”
苏宁点头说道:“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德高望重医术精湛之医者来做领头人,这位医者的名望要足够,可以由朝廷任命为野战医院院长,用以总领整个野战医院的一切事物,至于医疗兵,陛下尽可在军队之中挑选,而后可以向民间征发一批善于医治刀剑之伤的医者来执教这些医护兵,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应该如何为伤兵进行最简单的治疗。
接着就是物资的调配,药材要足够,绷带要足够,然后还要有足够的担架和伤兵用的床,方便医者为他们治疗用的床,还要有足够的护卫,保护野战医院,也要有足够的酒,还有……”苏宁的话没有说完,就被李二陛下打断了:“酒?要酒做什么?军中禁止饮酒,你不会不知道吧?”
苏宁一愣,想到了唐代的时候根本没有消毒这个概念,也不知道伤口感染什么的,只知道炎症要死人,却不知道如何才能避免炎症,苏宁现在也没什么好方法对付炎症,抗生素?那玩意儿是化学品,只能从源头尽量避免,那就是酒精消毒,于是苏宁说道:“陛下,臣所说的酒可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清洗伤口的!”
李二陛下皱着眉头问道:“荒唐!酒如何能用来清理伤口?那是粮食酿造的!就是粮食,你用酒清洗伤口,岂不是暴殄天物?更何况军中向来不允许有酒,除非是庆功宴!”
苏宁解释道:“陛下,您可知道为何会有炎症?”
李二陛下一愣,摇摇头:“不知,若是能知道,自然可以医治,但是炎症,无法医治,至少还没有医者可以医治,怎的?你能?”李二陛下有些惊讶了。炎症的杀伤力他是再清楚不过了。
苏宁摇头:“臣不能医治,但是可以预防!”
李二陛下疑惑道:“预防?如何预防?喝酒可以预防炎症?用酒清洗伤口就可以?”
苏宁点头:“正是如此!陛下,导致炎症的原因,臣与师尊在游历的过程中有过探寻,主要就是伤口周边的一些脏东西,这些脏东西本来是不会进入我们的身体里面的,但是一旦我们受了伤,被刀划破或者是擦伤,造成这一切的就是刀和地面,这多脏啊。这些脏东西顺着血。就进入了我们的身体里面,然后就会引发炎症。”
李二陛下皱着眉头:“炎症是这些脏东西引发的?”
苏宁点头,他现在可没有办法和李二陛下说什么细菌病毒之类的,只好统一用脏东西代替。这倒也使得反正就是脏东西。没什么说的。它的确很脏,也只能这样说,才能让李二陛下明白。
李二陛下接着又问道:“用酒可以把这些脏东西弄干净。然后避免炎症?”
苏宁点头:“这是经过试验的,当然这些酒越烈越好,酒越烈,用来消除这些脏东西就越有用,虽然很痛,那正是酒在祛除这些脏东西的体现,所以那些受伤的将士在用药物和绷带止血之前,最好可以使用烈酒清洗伤口,如此便万无一失;所以军中不许饮酒这一条陛下可以继续下去,但是野战医院必须配备这些烈酒。”
李二陛下沉思了一会儿:“若是如此,倒也可以,那么,其他的都没有问题,但是,你说这野战医院院长的人选,会是谁最好?”
苏宁说道:“孙思邈!”
“什么?陛下想让老道出任野战医院院长一职?野战医院?这是陛下新成立的?”孙思邈转过身子,很是惊讶的问道。
和李二陛下推举了孙思邈这个绝佳的人选之后,李二陛下也认同了,目前,最有名望的,艺术最高的,而且淡泊名利,人品上佳的医者,也就是孙思邈最为合适了,只是孙思邈是出家之人,他是否愿意出任这个职位,李二陛下没有信心,苏宁,也没有信心,但是,总得试试吧?
于是苏宁说道:“是的,这个建议是小子提出来的,毕竟小子也是出身军中,对于军中疾苦甚是明白,一场大战下来,战死者不过占了全部亡者的三成左右,而大部分亡者都是死于伤,乃是得不到治疗而死,所以,小子建议陛下建造野战医院,将医者集中到大战后方,及时医治伤兵,挽回这七成本不该死的士兵的生命。”
苏宁看的出来孙思邈有些意动,但是良久之后,孙思邈还是摇头了:“老道乃是出家之人,出家之人,不该踏入朝堂做事,老道就这样为天下苍生治病,却也不错,若是总是随着大军做事,只为将军士兵治伤,那么百姓怎么办?出家之人心怀慈悲,当为天下百姓治病,军中有军医,朝中有太医,他们的医术并不比老道低,何须老道做这个院长呢?”
苏宁严肃地说道:“孙道长,首先,您这样做不是只为了将军士兵,而是为了大唐的兴旺昌盛,您可知道您所救治不是单纯的将军和士兵,他们也有家人,尤其是士兵,他们本来就是农民,为了大唐的荣誉他们不惜身家性命和养家的重担离开家人奔赴战场,家人翘首以盼他们得胜归来,可是却因为得不到救治,他们变成了冰冷的尸体,再也回不去了,他们有的上有老下有小,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却因为得不到救治而轰然崩塌,您想过他们的家人的感受吗?
您也说了天下良医何其多也,长安不乏其他优秀医者,您在长安,可以救治多少百姓?一日多少人?一月多少人?一年多少人?可是在军中呢?一天的大战就有数千乃至上万伤者需要救治!二者相比,谁重要一些?当然小子也不是说百姓的安危不重要,而是战事不常有,没有战事的时候,您依然可以在长安为百姓诊治。
更重要的是,野战医院不仅仅只有您和别的医者,需要的是成百上千乃至于上万的医护兵!您可知何为医护兵?陛下选择您也是希望由您带领医者们来培训这些医护兵,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刀剑伤治疗方法,然后由这些医护兵去做最繁重的最简单的止血包扎,而您是坐镇野战医院,为那些伤势实在是太重的士兵们治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