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沙包
“平均都在60分左右。”一个师傅小声对另一个说。
“差不多。”另一人抚须点头。
“还是有拖后腿的。”
“拖后腿的被分到的分数就少,理所当然。”
连续三个门类报完,师傅们都没什么异议。
接下来是木工类。
这是大类,总共分了七个组,还有一部分被归到了混合类里。
木工分大木和细木,来考试的以细木居多。
“桐木喜上眉梢花窗一扇,临场考官陈永安,小组50人,满分5000分,实得分2657分。”
花窗这种东西本身不难,关键就是窗上的木雕。精致的木雕特别容易出成绩,但是相反,雕坏了也能一眼看得出来。
陈永安带领的这支团队看来水平很一般,得分相对也偏低一点。
“我还用的是桐木。这些孩子啊……”陈永安师傅无奈摇头。
“榉木海棠拔步凉床一张,临场考官陆清远,小组22人,满分2200分,实得分1874分。”
朱甘棠这段总结一报出来,各位师傅的窃窃私语瞬间就是一停,片刻后一片哗然!
“榉木”
“拔步凉床”
“陆清远的拔步凉床”
“二十二个人”
各种各样的疑问接二连三地抛了出来,各位师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陆清远是于水县一带最出名的木匠大师之一,他最近沉迷于拔步床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还在猜以他的个性,会不会把考题就设成这个。
如果真的这样设,那也太任性太不把考生成绩放在心上了。
没想到他真的做了出来,还是用的最理想但也相当难处理的榉木,整个学徒团队还只有二十二个人!
越是内行越知道这中间的难度有多大,师傅们一瞬间全炸了!
“真的做完了吗”有人不可置信地问。
“满分2200分,就拿了1874分,当然就是做完了。平均分85分,做得还相当漂亮!”
“陆大师,这是怎么做到的”陆清远就在现场,最后所有人一起问他。
陆清远表情凝重,他张开嘴,正要回答,前面朱甘棠就已经开了口。
“这个评分,是先由我们三位考官分别打分,最后得出的平均分。当时宋秦两位考官给出的分数比较公允,而我则出于一念之差,给出了较低的分数。落笔无悔,已经定下的分数无法更改,我只好在此处向陆大师道歉,放榜之后,我也会将歉意致给这一组的二十二位考生。”
各位师傅听完,面面相觑,简直说不出话来。
22个人拿了1874分,平均分85分,朱甘棠还说自己打低了
那它的实际分数得到多少啊
22个人做一张榉木拔步床,一天时间就做完,还做到了这种程度
那这张床得是什么样子的
师傅们好奇得要命,恨不得现在就去看一看。
“冒昧问下……”陆清远突然开口,问道,“三位考官各自的评分是多少能透露下吗”
分数已出,这些都是细节。
朱甘棠很干脆地点头说:“宋大师2024分,秦大师2026分,我只打了1573分。”
三个分数一报出来,各位师傅又是一片哗然。
宋秦两位师傅的分数非常接近,可见他们的评价非常一致。但朱甘棠这个分数……差得也太远了。
陆清远微微一怔,紧盯朱甘棠,问道:“大人这个分数缘从何来”
朱甘棠沉吟片刻,建议道:“不如我们先报完全部分数,再一起去观看实物,对照着解释”
“甚好甚好。”这样再合适不过了,所有师傅一起答应。
接下来的分数报得就没什么波澜了。
全部都是五十人的大组,综合起来总分差不多,平均分最高的65分,最低的55分,基本上就在这个范围里波动。
当然,各组组内的考生水平有高有低,这些分数分配到个人头上又不一样了。
全部分数报完,朱甘棠迎着大家期待的眼神,说:“现在就去看看实物吧。”
“甚好甚好。”一群人跟着他到了后面的大厅。
一共二十三件成品,有大件有小件,把整个厅堂摆得满满当当。
考试的时候大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基本上没关注其他人的,直到现在各位师傅才真正看到别人做的是什么。
最前面的就是
070 班门
最后朱甘棠还是没有给陆清远回答,他也没法给出回答。
好在陆清远没有强求,他的心里好像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并不需要别人再进行补充。
对于这个,其他组的各位师傅交头接耳,对着这张拔步凉床露出深思的表情,显然都有各自的想法。
今天他们到这里来是协助判卷,进一步给出各组考生分数的。
他们很快进入正题,直接就着眼前的各组成品进行判断。
“这桌腿是编号乙四的学生做的,他水平比较平均,给他一个平均的分数即可。这处雕花是编号丙十三的学生做的,水平不错,可在平均之上再加十分……”
工作持续一天,每组五十个学生,看似纷繁复杂,但其实师傅们心里都很有数,一看就能回忆起当初制作它时的具体情况。
贺师傅对着桌子指指点点,旁边一名小吏奋笔疾书,把他说的全部记录下来。
朱甘棠没有插嘴,只是在旁边听着,他留意到,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是在师傅的指导下制作其中的一道工序或者一部分,当然这也是最正常的情况。
小吏人数有限,每五个师傅一批,分别论分。
两批之后,终于有小吏过来叫道:“陆清远陆师傅。”
旁边其他师傅声音一停,一起看向陆清远。
陆清远正在出神,愣了一下才点头:“好。”
同时还有四名小吏走到另外四位师傅身边,让他们一起论分,四位师傅却不约而同地一起拒绝了。
“能先看看陆大师的论分结果吗”其中一人问朱甘棠。
朱甘棠略一沉吟,点了点头。
陆清远走到那张拔步凉床旁边,所有的师傅全部跟在他后面。
陆清远看着那张床,一时间没有说话,仿佛正想着什么。
片刻后,他说:“我们这组一共二十二个人,全为木工。按总分平均,每人应得八十五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减。”
这是常规论述,朱甘棠点了点头。
虽然之后他觉得自己分数打低了有点后悔,但落笔无悔,分数已经展示出来了就没办法重来。
好在其他两位师傅打的分数高,均分八十五在各组的所有评分里仍然是最高的。
“本组水平比较平均,有三人水平更高一点,可再增加五分。这三人的编号是……”
陆清远连名册也没有看,直接把这三人的编号报了出来,明显早就熟记于心,对当时的情景印象非常深刻。
“另外再从这二十一个人身上,每人取五分给木丙十四。高低相差不能超过一百是吧,酌情增减一下就行了。”
陆清远说得非常随意,话里却连丝毫的犹豫停顿也没有。
小吏正在拼命记录,听到这里笔一停,有些疑惑地问:“酌情增减,是怎么增减”
“差额不能不是超过一百吗你就保持一百的总分,把多出来的分平均分给其他人就行了嘛。”陆清远皱着眉,觉得自己已经说得够清楚的了这人怎么还不明白。
“您的意思是,这位木丙十四的考生,应该比别人多一百分”小吏被他一瞪,有点紧张。
“当然。整个过程全是他安排的,不是他,这床根本做不完。有这本事,多一百分又怎么了。”
陆清远盯着这小吏写完,确认没有问题,转头向朱甘棠致意了一下,退了下去。
朱甘棠听着陆清远说话,看着小吏落笔,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转头,与宋秦两位师傅对视。
他一早就猜到这一组的流程不是陆清远主导的,另有一位考生负责,但实际听到的时候还是很吃惊。
所有考生都没有出师,年龄不会超过二十五岁。
这样一个小年轻,是怎么有这样的阅历进行这样的组织的
难道说工匠里,也有这样的天才人物
“木丙十四,这编号有点熟悉。”宋师傅突然在他身后道。
朱甘棠猛地回头。
他刚才太专注于拔步床的制作流程本身,倒忽略了这一点。
木丙十四,这个编号的确非常耳熟。而在宋师傅提出来的这一刻,他已经想起来自己在什么时候听过了!
“那个山水木凳!”朱甘棠和秦师傅异口同声地说。
这一次,朱甘棠的吃惊彻底变成了震惊。
他还以为这次徒工试出了好几个非同寻常的人才呢,没想到做出山水木凳的,跟这张拔步床的领头人竟然是同一个人!
一个考生,既能在个人技艺上达到那样令人眼花缭乱近似炫技的地步,又能在一天内主导完成拔步凉床这么复杂的工作,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与此同时,不远处另一个师傅敲了敲自己的脑袋,喃喃自语说:“木丙十四,这个编号好像在哪里看过啊……”
朱甘棠跟两位师傅疑惑对视,一起看向那人。
第一轮考试是在木屋里闭门涂卷进行的,试后所有成品全部装进布袋里,按理说这个师傅应该没有看过。
那他的意思是……
&n
071 许问在这里
等待放榜的四天看似平淡地过去。
在面馆老板那里开了个好头,班门的师兄弟们这几天天天都有活干。
许问没跟他们一起,白天他去几家比较大的木器店观摩名匠佳作,晚上把一些心得体会讲给师兄弟们听。
等师兄弟们睡了之后,他则一个人坐在屋檐之上,看着月亮整理着自己的思路。
一次徒工试,与陆清远的交流,让他有了一些疑惑,又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四天后,徒工试县试放榜。
一大早,无数人流向着县衙门口涌去,其中大部分都穿着工匠的短打服装,只是由于门类的不同能看出一些特殊的差别。
对于工匠们来说,百工试,即使是徒工试也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士农工商,以前他们的阶层仅仅高过商人,属于真正的社会底层。
现在,他们可以通过百工试晋升自己的阶层,这是一个极大的跨越。
因此,就算是没有参加百工试的小工坊或者家庭工坊,也非常关注它的结果。
县试结果张贴在县衙门口,以黄榜向所有人公示。
一路上,很多人都在热烈讨论本次县试的结果,其中最受人关注的一项就是排名第一的县物首。
“今年悦木轩的齐小少爷也参试了,不用说县物首肯定是他的。”
“咦,不对,他不是去年参试的吗”
“你消息也太落后了吧,去年考试前他突发急病退出了,足足休养了一年。今年开考前,都还在猜他会不会参加呢。”
“哦……那县物首肯定就是他的不用说了。”
“对对,我也这样觉得!”
许问他们一大早从陆宅出发,一起去看榜。一路上,周围到处都是这样的议论声。
许问听到齐坤的名字,忍不住又去看了周志诚一眼——作为师兄,这种大事他肯定是要一起的。
相比之前,周志诚的表情并没有什么变化,经过这几天,他好像对自己的过去也看淡了很多。
不仅如此,他还在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告诉给这些师兄弟们。
“一会儿看完榜就赶紧回去,我之前把你们现在的住处报上去了,如果你们考中,就会有人去送喜榜。我给你们准备了赏钱,有人中榜就给赏钱,不要吝啬,也是个喜庆。”
他絮絮叨叨地说着,师兄弟们很兴奋地猜测:“也不知道我们能考中几个。”
“许问肯定没问题!”钱明肯定地说,非常有信心。
“许问就不用说了,我们几个呢”大家嘻嘻哈哈地说着,并不是很认真。
徒工县试木工类十不取一,最后只取三十人,前面那么多三级四级工坊的,怎么就轮到他们一个五级工坊了
说到底他们还是乡下孩子,没有见过世面,单是各级工坊名额不同这件事,就足够把他们吓怂了,并不相信自己真能比别人强多了。
不过不得不说,这几天一直在干活,干完了还有老板夸他们活干得精细漂亮,这件事对他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激励,现在聊着考试结果也能心平气和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