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赵国当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牧羊山人
郡试的检查要比县试更加严格,就差没把衣服全脱光来搜查。
来此考试的学子先得到院门登记,以核实身份,免得让心术不正之人钻了空子。一经发现替考者,皆是仗责一百,并永久取消郡试资格。在严刑之下,自然多了震慑的作用。
“肃静!”
贡院的门打开时,差役出来维持秩序,检查过后,考生陆陆续续进入贡院。
不多时,便轮到了宋玄。差役搜查得很仔细,连考篮里放着的干粮都检查得很仔细,更别提鞋底和发髻这些隐蔽的地方。
经此一遭,宋玄想着,想要将小抄带进考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则,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想要作弊的考生,依旧是有着宋玄所不知的千方百计。
进去之后,他拿着下发的号房牌,前去寻找所属号房。
甬道两侧,排着整整齐齐的号房,一眼看不尽头。
天尚未大亮,光线朦胧之下,有些号房也只能点燃烛照明。
幸好宋玄抽到的号房光线尚可,不妙的是号前满布青苔,号内有一股霉味。
他坐进去之后,将考篮放一边,取出蜡烛以及笔墨。
伍彦还在考篮中为宋玄准备了醒神祛味用的药草“菖蒲”,宋玄将菖蒲取出,将其放在烛台旁,免去灯烟熏眼之苦,毕竟菖蒲还有吸附微尘的作用。
菖蒲,菖蒲,念觉清疏古朴,微微发出草木幽香。其实,它亦称尧韭,长得和韭菜有些像,不过它更芳香端秀。
菖蒲既出,号房里的霉味冲淡许多。宋玄再将食盒放到左侧的角落,食盒有两层,伍彦准备得很细致,想来是到外面打探消息时,注意到了许多问题。
两层的食盒,第一层是炒河粉,初春天气尚凉,炒粉存放的时间应当不成问题。
第二层则是一些酥软的点心,看到此,宋玄不得不感叹伍彦的细心。
号房条件简陋,吃喝自带。若是像大多数人那样带着干粮馒头之类的食物,不出一天就硬邦邦的,谈何下咽。
这些虽说是小事,但在宋玄眼里,重要至极。
若是连吃喝都成问题,哪里还有力气与精神去作答考题。
伍彦下的这一番功夫,着实不错。
号房甬道前,巡查的衙役来往不停。为防考生作弊,以及出现其他的意外情况。
云雾拨散,晓日初升时,考场响起了云板声。
号房里的考生心神一振,连忙端坐准备接卷。考官从甬道鱼贯而入,将考卷亲自下发给诸位考生。
宋玄略微紧张的心情,在拿到考卷那一刻达到**。
当他放正试卷,看到其中的题目时,呼吸顿时一滞,竟真的出了《周易》的题目。
第一题为五经题,“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郡试前,裴希等人还来寻过他,说郡试的主考官为王学士,而王学士在《周易》上颇有成就。此次郡试,未料真的会从《周易》出题,这个猜想应当合了许多人的心思。
“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出自《周易》第四十五卦,萃。
宋玄抬手磨墨,心中思忖着一道题的破题之法。
《周易??萃??象》:“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第一百二十三章:法先王
开头破题之后,这篇五经文就好写了。宋玄在草稿纸上先将这篇文的骨架梳理一遍,添上每一点论据,再结合《周易》的相关见解开始写文。
时至午时,春日当空,宋玄方才写完第一题的文章。写完认真检查过后,他还得用隽美的楷书仔细誊写一遍。
宋玄将烛台吹熄,将考卷整理好放一侧,又用了些吃食。
他揉了揉眉头,眼睛有点酸,若不是有菖蒲去烛台的烟,此时他的眼睛怕是更难受罢。伍彦如今真的是越来越体贴了,等郡试结束定然要好好带他出去玩上一阵。
而被宋玄言及的伍彦,此刻正在双柿轩里雕刻木头。阿佐坐在他旁边,手里也拿着一把刻刀在把玩着。
不多时,阿晚跑了进来,她看向伍彦,问道:“伍彦,少东家嘱咐你送的东西,可有放入考篮”
“请少东家放心,菖蒲和点心都已送去。”伍彦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看向阿晚。
“如此就好,那我便去回了少东家。”阿晚捏着罗扇,转身离开。
绿绮轩内,江松月依旧是一副公子的打扮,以往外出巡查商铺时,她一般着男子装束,如此也省事许多。
“郡试第一场应当开始了罢。”江松月查着账簿,微微抬头看向方走进来的阿晚。
“回姑娘,郡试已开始,第一场到酉时结束。”阿晚端来一碟淡绿发亮的青枣,边道。
江松月翻看账本的素手顿了顿,令人闻觉天阔云舒的声音响起,“嗯,等酉时再去贡院接他。”
郡试主考两场,共考两日。因为要在狭小的号房长时间坐着,对于考生而言乃身心的折磨。
宋玄将第一道题的文章誊写完毕之后,才开始看向第二题,“不以规矩。”
当他看到这个题目时,脑海中顿时寻到此题的出处,《孟子离娄上》。
《孟子》还真是常考,宋玄暗叹,此题的原文为,“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曾言,即使有离娄那般好的视力,鲁班那么精湛的匠艺,若不用测量的工具,亦难以画出方圆。
审音力强如师旷,如不用六律加以规范,自然也是不能正五音的。诚然,尧舜的施政之道,是以仁政为主,不然亦不能治理好天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在后世是耳熟能详的,只是后世之人较少知晓为何孟子会说出这句话罢了。
宋玄寻思着,亚圣孟子是儒家的又一代表人物,其倡导“以人为本”,亦是最早宣扬“民贵君轻”的人。
在宣扬仁政方面,他自忖着孟子至少是落实到了两点。其一是:法先王,其二则为:选贤才。
还真巧,此次郡试所出的第二题正是孟子“法先王”的典型篇章《离娄上》。
缘何要“法先王”孟子提出的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之说。
思至此,宋玄抬手拿起墨锭磨了磨渐干的墨汁。
再次执笔之时,他在草稿纸上写下“孔子”二字。从本源观之,孟子“法先王”的思想何曾不与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思想相承。
他再三琢磨,决定以一句“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入手破题。
毕竟,题目是“不以规矩”四字。此题牵涉颇广,广而言之反而做不到精准,不如以原文的“明”和“巧”二字立意。
宋玄写下破题句之后,暗暗颔首。如此入题定然不会偏,缘何有人立世不以规矩不过是仗着自身所长罢。
&nbs
第一百二十四章:松岳,可曾考科举?
“竹箭有筠”宋玄在心中默念,边思忖着此题的由来。
竹箭,江南诸山皆有,其中又数会稽所生最精。其高者不过一丈,竹节三尺,尤坚劲。
他取过草稿,提笔蘸墨,下笔挥就“筠”字。关于“筠”字,宋玄目前只联想到汉代郑玄所作的注,筠为“竹之青皮也”。
宋玄搁笔在案,又喝了些水。心里想到,竹无心,其坚强在肤。
而《礼记礼器》篇章中有言,“其在人也,如竹筋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内无怨。”
正当宋玄想到此处时,考场的云板声响了起来。这是到了郡试第一场的最后半个时辰,考钟响过之后,考场又恢复安静。
怕是只剩下考生写诗的落笔声了,当然亦少不了叹息和吸气的声音!
宋玄不得不将心思专注在此题,诗题出自《礼记》,只要联系“竹”与“君子”写一首咏物诗,应当不会出错。
他在心中构思着,他是全然可以借题咏竹。箭竹经冬不凋的风采,以及岁寒益劲的气节,不正是君子正气
人之得礼,亦犹竹之苍劲也!
说到咏竹诗,宋玄最熟悉的莫过于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执着有力,以竹之顽强,言人之刚正不阿,本是极好的咏竹诗。
然而,宋玄确实不能够将它用在此题上。
因为“赋得”二字,郡试中所写的诗乃试帖诗,要求作的是五言排律六韵或八韵诗。而《竹石》是一首七言绝句,宋玄注定要再花心思去琢磨。
猛然之际,他突然有了灵感。
思虑再三之后,他决定动笔写下这首《赋得竹箭有筠》。
“东南生绿竹,独美有筠箭。枝叶讵(ju)曾凋,风霜孰云变。
偏宜林表秀,多向岁寒见。碧色乍葱茏,清光常蒨练。
皮开凤彩出,节劲龙文现。爱此守坚贞,含歌属时彦。”
宋玄下笔,连成一气,不多时一首咏竹的试帖诗跃然纸上。
写罢,他又仔细审视一番。试帖诗要求用韵自然,对仗工整,其中,最难以把握的还在于用典。
用典故又讲究个熟事用之生新,僻语用之无迹。当然也得注意,诗中的典故若是连考官都不知其出处,则是用典冷僻,名落孙山!
诗中的“东南”,宋玄取自《尔雅》当中的,“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箭竹焉”。而“龙文”一典,则语出《史记》,“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故而取意以示坚贞不屈。
“爱此守坚贞,含歌属时彦”,包而不露谓之含,时彦,犹言时贤,是为当世有才德的高士。
宋玄写下这首诗,不过是借竹之坚韧,喻君子气节。
他将试帖诗誊写一遍之后,郡试第一场的时间也剩余不多。不少考生已经交卷离开,宋玄亦不多留,提起考篮交卷出贡院。
在考场坐了一日,宋玄出来时,脑袋胀得很。只觉得所有的精力已用完,连步伐也跟着不稳,只得顺着人群走向大门。
“景略。”
隐约之际,宋玄恍若听闻有人叫他。
“景略,真的是你。”裴希拎着考篮快步上前,喘了口气,“方才,我见着背影,一直说是你,可怀信则不信。”
“裴十二,方才隔得远,我不确定罢了,哪有不信。”赵怀信上前,对宋玄道:“景略,你别听他胡说。”
宋玄顿住脚步,回头看到他们,一愣笑道:“真巧,你们也出来了。考得如何”
裴希与赵怀信相视道:“这,这可得看主考官的批复。”
“不错,咱们又何必多虑。”宋玄拍了拍他们的肩膀,随即一行结伴出贡院大门。
&nb
【请假条】佛性作者,回家过年了
作者君要回家过年,在家不方便写小说。各位书友万分抱歉,望佛性看文,开开心心过个好年。??
过完年,我会回来用新章节将请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