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拯救明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任国成
    “建奴的奸细”李彦直愣住了。

    虽然嘴上对建奴不屑一顾,事实上王业泰心里对建奴非常重视,毕竟在明末这个时代,八旗兵可以说是整个东方最厉害的军队了,是自己现阶段最大的敌人!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个道理王业泰还是明白的。整个夏天,王业泰都在琢磨着建奴,琢磨着奴酋皇太极,了解着建奴和大明之间以前发生过的战例。

    然后王业泰发现,不管是老奴野猪皮,还是现在的奴酋皇太极,都是深通兵法之人,对兵法的了解对军队的指挥绝对超过大明任何一个将领。相反明军采用以文制武的策略,领兵的统帅多是文官,很多人对领兵打仗根本是一知半解。用计用间,奴酋把孙子兵法玩的流转,根本不是拿三国演义当兵书去读那么简单。

    很多次战斗,明军的兵力布置行军路线,建奴知道的清清




第112章 细作(上架第二更)
    大凌河入海口,一艘三桅帆船静静停在波澜起伏的大海中,此船前来接那百十名辽南辅兵,辅兵已经接到,船却未走。

    李彦直静立在甲板上,静静的看向远处的海岸,他在等有关建奴的确切消息。

    没过多久,一条小船从远处大凌河道出现,径直驶入了海中,向着大船驶来。船篷船体上到处都是箭矢,仿佛刺猬一般,一看就是遭到了建奴弓箭手的阻击。

    小船靠近,帆船上水手扔下绳梯,接引小船上哨探登船。

    “拜见先生!”一个哨探抱拳向李彦直行着军礼。

    “快快免礼,说说具体情形。”李彦直连忙道。

    “是!建奴分两路而来,兵力约有五万,领兵的乃是奴酋皇太极,另外德格类、岳乐、阿济格、多尔衮等建奴贝勒旗号都出现在战场上。建奴在大凌河城三里距离四面挖掘壕沟修筑护墙,由诸贝勒分守四面,把大凌河城团团包围。”敌情司哨探把探查的情形详细说了。

    “看来大帅说的对,建奴就是想围城打援啊!”李彦直叹道,“对了,兄弟们伤亡如何。”

    “兄弟们一共二十五人,安全回来的只有十五人,足足十个兄弟死在建奴箭下。”哨探黯然道。

    “大帅会抚恤阵亡兄弟们的,你先下去休息吧,让军大夫给裹裹伤,好好吃顿饭休息休息。”李彦直抚慰道。

    哨探下去,李彦直也下令,拔锚,帆船径直向南而去。

    两日后,帆船到达旅顺口,李彦直立刻入城拜见王业泰。

    “彦直兄,一路辛苦了。”王业泰笑吟吟的对李彦直道。

    “都是属下应该做的。”李彦直道,说着便把辽西以及大凌河情形向王业泰一五一十禀告了,“大帅,您以前判断的对,建奴便是打着围城打援的主意,以大凌河城的祖大寿部为诱饵,目的是想歼灭朝廷派出的援军。”

    王业泰点点头,另一个时空皇太极便是采用的围城打援的主意,围着大凌河城不攻,先后歼灭了朝廷两次派出的援军,以至于最后朝廷再无援军可派,而守了三个多月,凄惨到以人为食的祖大寿部也不得不投降。

    “大帅,咱们辽南要做些什么”李彦直满是期待的问道。

    相处一年多来,李彦直对王业泰很是了解,知道王业泰是个不甘寂寞的人,这个时刻绝对不甘寂寞。想想两个月前自己便被派到辽西,王业泰布局如此深远,李彦直的期待更加的迫切了。

    “咱们啊,”王业泰微微一笑,“先肃清辽南建奴的奸细再说!”

    “建奴的奸细”李彦直愣住了。

    虽然嘴上对建奴不屑一顾,事实上王业泰心里对建奴非常重视,毕竟在明末这个时代,八旗兵可以说是整个东方最厉害的军队了,是自己现阶段最大的敌人!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个道理王业泰还是明白的。整个夏天,王业泰都在琢磨着建奴,琢磨着奴酋皇太极,了解着建奴和大明之间以前发生过的战例。

    然后王业泰发现,不管是老奴野猪皮,还是现在的奴酋皇太极,都是深通兵法之人,对兵法的了解对军队的指挥绝对超过大明任何一个将领。相反明军采用以文制武的策略,领兵的统帅多是文官,很多人对领兵打仗根本是一知半解。用计用间,奴酋把孙子兵法玩的流转,根本不是拿三国演义当兵书去读那么简单。

    很多次战斗,明军的兵力布置行军路线,建奴知道的清清



第113章 祖大寿的忧虑(第三更)
    肃清了细作,辽南的情报再无泄露之虞,不过王业泰也没有急着援救祖大寿,一是辽南和辽西是两套系统,在没有朝廷旨意的情况下,自己没有救援的义务,再就是王业泰知道另一个时空祖大寿撑了三个多月才降,而这个时空祖大寿粮草远比另一个时空充足,理应撑得更久一些。

    不是不救援,而是时机没到,王业泰可不想自己好不容易训练出的手下成为大凌河之战的牺牲品。

    不过他还是命令手下军队紧张起来,随时做好准备。同时,王业泰派人乘船往登州送信,向孙元化通报此事。

    也许,这是一个良机,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解决孔有德耿精忠毛承禄等人,避免另一个时空登州之乱的发生。故,在随着军情通报的还有一封信,王业泰请孙元化把孔有德等将调到辽南,准备参加对大凌河城的增援。

    当然,这也只是建议而已,在没有朝廷旨意之前,孙元化也绝不会把山东兵调往辽南。

    接下来的时间,王业泰一边动员军队积极训练准备,一边聚草屯粮,准备武器火药,做出一副只要朝廷旨意下达随时增援辽西的架势。

    金州城南五里屯民村庄,这是一个新建的村子,约有百十户村民,大部分是从山东迁来的辽民,在附近开垦了两千余亩的田地。村里有一个小小的杂货铺,杂货铺主人是从辽西而来,贩卖一些杂货,偶尔也给金州城关的平辽军送一些蔬菜。

    中午,杂货铺主人推着一辆空车从金州城关赶回,他刚刚给守军送了一车黄瓜茄子。路过的村民纷纷和他打着招呼,他也都面带微笑的回应着,看得出在村里人缘很好。

    然而回到家中,他并未向往日那样打开门板做生意,而是径直关上院门进入后院,取出纸笔书写起来。写完后从墙角鸽笼里取出一只鸽子,把一支竹筒绑在鸽子腿上,然后扬手放出。

    看着鸽子消失在空中,他才长出一口气,反身回了屋子。

    他并没看到,就在他家的隔壁,两双眼睛死死盯着飞高的鸽子,其中一个人手中还拿着一架上好箭矢的手弩,却没有对着鸽子射出箭矢。

    “应该是向着建奴报告我军动向去了,你先呆这里盯着,我去给上面送信。”其中一个人低声道,说完拿起斗笠戴在头上,又扛起了一柄锄头,和村里其他老农已经没什么两样。

    ......

    山海关,建奴围困大凌河城的消息已经传来,蓟辽督师孙承宗召集手下文武开始商议,该如何面对这次建奴的进攻。

    “督帅,这次建奴倾巢而出,兵力五万,更有两万蒙古人助阵,比去年入关抢劫是还要多一些,咱们如何救援必须得谨慎。”监军道张春神色凝重道。

    孙承宗点点头:“是得谨慎一些,大明已经经不起一再的战败。好在前些时日我给祖大寿拨了两万担粮食专门用来守城,祖大寿手中有一万三千士兵,都是辽西军精锐,以他的能力守住大凌河城当无问题。”

    满桂却道:“督帅,光咱们谨慎没用,就怕锦州、宁远的军队会擅自行事。祖大寿世代为辽西军官,在辽西根深蒂固,锦州、宁远的守军大半都是他的嫡系,将领们都出自他的门下或者是他的姻亲。现在祖大寿被困大凌河城,锦州宁远等城的军队岂能不去救援去的兵力少了,恐怕会被建奴围攻消灭,去的多了各城守军不足,又有城池被建奴趁



来迟的上架感言
昨天家里有事忙了一天,竟然忘了发上架感言

    其实也没啥可感言的,毕竟不是第一本书了。就随便和大家聊几句吧。

    其实在开这本书时,我抱着很大的希望,想写出一本精品来,一开始更新也算勤快。可没想到等待我的是沉重的打击,数据太差在上了分强后便没了后续推荐,三江强推没了可能。在起点历史频道,没有三江的书起来的可能实在太少,所以说实话我是很烦闷的。

    从上本扑街仙侠到这本,我已经连扑了两本,浪费了四五个月时



第114章 朝廷议增援
    崇祯四年八月十日,建奴已经围城半月有余。祖大寿部携带的粮食几乎耗尽,将领们建议杀马充饥,祖大寿十分有余,因为他知道若是没了战马,在以后和建奴的战斗中将失去主动。

    就在这日,皇太极派人跨过壕沟到达大凌河城下,往城上射出箭书,喝令祖大寿何可纲张存仁等速降。

    “建奴残暴无耻,视我明人如猪狗一般,前有老奴屠尽辽东百姓,后有奴贝勒阿敏屠永平四城,现在还想来招降咱们,简直是白日做梦!”何可纲不屑的道。

    “我祖家世代为朝廷镇守辽西,祖辈都是大明之忠臣,皇太极竟想让老子投降,瞎了他的眼!”祖大寿也叱骂道。

    辽西军和建奴征战多年,无数将士战死沙场,几乎家家都有人死在建奴手中,有着解不开的血仇,两个主将既然意志坚定,部下士兵自然无人会想着投降,对建奴作战的意志十分坚定。

    祖大寿虽然坚持不降,却也知道己方面临的危险,外面建奴壕沟护墙数重,而且建奴兵力远胜于自己,想靠这一万多军队突围几乎没有可能,他只能把希望放在外面的援军身上。

    “朝廷绝不会看着咱们被困,必然会发兵救援,等到援军到来之时,咱们和援军里应外合,必然能大破建奴于大凌河外!”祖大寿鼓舞士气道。

    监军道张春奉孙承宗之命到了锦州,才发现自己和孙承宗想的有点多。辽西最精锐的部队被祖大寿带到了大凌河城,建奴达五万之多,再加上松山援军的失败,锦州和宁远的将领们根本没有胆子主动前去救援。

    有心救援的反倒是宁锦巡抚丘禾嘉,然而丘禾嘉几次召集宁锦将领们议事,救援的行动却一直没有进行,军粮问题,开拔经费,将领们提出的问题很多,搞得丘禾嘉焦头烂额。他虽然名为宁锦巡抚,是宁远锦州一带最高文官,但辽西乃是军镇,手下这些都是粗鄙不文的丘八,军官士兵们都听军头的,对他这个巡抚并不感冒。

    “张监军您来了,本官肩上的担子可以卸了。”丘禾嘉对张春的到来长出一口气。

    张春苦笑道:“我只是奉督师大人命令来锦州,请诸将不要擅自行事以防建奴分个击破而已,督师并未给我其他权利。”

    丘禾嘉失望道:“原来如此。”

    对此时的丘禾嘉来说,万分希望朝廷能派出官员替代自己,好把自己从这个漩涡中摘出。建奴倾巢而来,大战一触即发,一旦战败,身为宁锦巡抚的自己绝对无法推卸责任,罢官抄家甚至杀头都有可能......

    和丘禾嘉不同,监军道张春则要负责的多,到达锦州数日,他积极了解建奴的情报,做着出战前的准备,因为他知道朝廷出兵的命令不会等太久。

    ......

    北京朝廷,辽西的战报早已送了过来,崇祯召回了蓟辽督师孙承宗,并兵部尚书梁成栋,以及温体仁等大学士,商议着对策。

    出兵是肯定要出兵的,无论是朝廷还是崇祯,都无法眼睁睁看着大凌河城内的祖大寿部被建奴消灭。然而怎么出兵,出多少兵,调遣那些人都是问题。

    “陛下,以老臣愚见,出兵当谨慎才行。建奴兵力达五万之多,救援军队人数少了,恐非建奴的对手。以老臣看来,当兵分两路救援,



第115章 中计
    丘禾嘉心情很糟糕,救援大凌河城的任务还是落到了他的头上。

    不过没有办法,朝廷旨意已下,断无更改可能。丘禾嘉没办法,只能调集锦州宁远兵马,准备救援大凌河。

    祖大寿何可纲带着锦州精锐在大凌河,锦州宁远一带总兵官衔的便只有辽东团练总兵吴襄了。

    考虑到吴襄和祖大寿的关系,丘禾嘉知道吴襄是救援大凌河最佳的人选。因为吴襄娶了祖大寿的妹妹,并且吴襄的妹妹也嫁给了祖大寿,二人互为姐夫和大舅子,是亲上加亲的姻亲关系。

    现在祖大寿被困大凌河,身为亲戚的吴襄不可能不出力。

    于是,丘禾嘉便以吴襄部六千人为主力,从锦州向着大凌河挺进,试图增援祖大寿。丘禾嘉没指望吴襄能够击败建奴,而只是希望吴襄能够突入大凌河城中,或者和建奴交战一场,给大凌河内祖大寿以希望,同时也给朝廷一个交代,证明自己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

    吴襄带着六千人战战兢兢的出发了,肚子里满是对丘禾嘉的咒骂,建奴有五万多,自己这点人给人塞牙缝都不够呢。他和祖大寿是亲戚不假,却没有为了亲戚把自己性命送掉的道理啊!

    大军拖拖拉拉出发,半天时间走了不到二十里,然后吴襄便下令安营扎寨。

    第二天上午,吴襄下令继续出发,没走了几里,天突然降下大雾,对面几乎都看不清人脸。

    突然,队伍的前面传来马蹄声,然后便是一阵阵喊杀,却是一队建奴的骑兵哨探到此,和明军雾里相遇发生了厮杀。

    建奴领兵的是贝勒阿济格,任务是往锦州方向哨探明军动静,他带军队也只有五百骑兵。眼看对面便是明军,再看看四周的大雾,阿济格计上心头,把手下骑兵分为五队,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向明军发起了进攻。

    建奴五百人都是骑兵,速度不减的冲入明军队列,仿佛是千军万马袭来一般,使得处在行军状态的明军人人大恐。

    大雾看不清敌人人数,己方又是行军状态没有布置成防御队形,耳听着四面传来的喊杀声,使得明军以为遭到了建奴包围。

    也不知是谁带头逃跑,众多的士兵纷纷跑了起来,大雾中也不辨方向,只顾得向远处奔逃。作为主将的吴襄也不试图阻止,而是在听到四面喊杀声第一时间便拨马往回便逃。

    六千人如同受惊的羊群一般纷纷而逃,浓雾散过后只留了一地的旗帜锣鼓还有明军丢掉的武器,最让阿济格意外的是丢在路上的百十马车粮食,足有七八千担之多,直看的阿济格等建奴目瞪口呆,没想到就这么轻而易举的便获得胜利。

    收拾了明军丢下的锣鼓旗帜武器粮食,阿济格带着部下回到了大凌河城外。

    看着那上百车粮食,还有堆积如山的锣鼓旗帜武器,皇太极很是意外,继而大喜,他没想到阿济格五百骑便获得如此大的胜利,便下令嘉奖了阿济格。

    对皇太极来说,粮食武器都很有作用,能极大的弥补士兵的损耗,但这些明军旗帜锣鼓皇太极仔细想了想,突然计上心来。

    第二日一早,他派出岳乐德格类率领万余八旗,去掉八旗标志,打起了明军旗帜,从西方向着自己营地发动佯攻。

    火铳阵阵,炮声连连,喊杀声响成了一片,令大凌河城头的祖大寿部惊喜不已。

    “援军到了!”

    “援军到了!”

    城头明军纷纷奔走相告,对被围了二十多天粮食断绝不得不杀马为食的明军来说,没有什么比援军的到来更让人高兴了。

    祖大寿站在城
1...2425262728...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