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懵懂的猪
看得出来,对第一轮四个组的演习不以为然的,并不是鲍里斯一个人,至少坐在他旁边的别立克也看得很无趣,他这个人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那张脸上的不耐烦表现的非常明显。
第一轮四个的演习吃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毕竟在演习的过程中,充当裁判的教官们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以判定红蓝双方的部队伤亡数。好不容易熬到最后结束,充当总指挥的彼得罗夫斯基教官作总结,这位枯瘦如柴的上校没有对任何一方的表现做点评,只是简单的宣布了双方的胜负了事。再之后,学员休息20分钟,抽到第二轮演习的四组学员上台抽签,决定双方使用哪一副战场地图。
这是鲍里斯第一次参加类似的军事演习,尽管知道只是纸上谈兵,可不知为什么,心里多少还是有那么一分紧张的情绪。
与鲍里斯一组对抗演习的,是来自另一个学员班的三名学员,这三个家伙鲍里斯一个都不认识,倒是奥古斯特的交际面比较广,给鲍里斯和别立克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对方的选手。
鲍里斯他们这一组,负责上台抽签的是他们的对手,一个身材魁梧的大尉,据奥古斯特的介绍,这个人来自彼得扎沃茨克,叫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别洛斯基。
别洛斯基抽到了3号战场地图,也就是红军突围的作战地图,本着红蓝互换的原则,原本抽到了蓝6的鲍里斯他们,将指挥红方作战。按照规则,他们需要指挥被包围的红军一个营突出蓝军重围,同时,部队损失不能超过限制。
这次鲍里斯抱定的主意就是来学习的,因此尽可能的不开口,而将主要的指挥任务交给了别立克,而他与奥古斯特主要是扮演参谋的角色,查漏补缺。
别立克倒是也没有谦虚,主动挑起了大梁。根据演习规则,红方有两种获胜方式,一个是被包围红军脱出重围,一个是在战斗中有效杀伤蓝军的有生力量,使其战损率超过限额。
考虑到红方的起点处于被动,别立克参考了前一组学员对阵时的手法,同样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突围方式。不过,他的主要作战目的却不是带领被围红军突出重围,而是选择另一个获胜目标,既在突围作战中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说实话,别立克的这种作战思想,同样也是一种拼消耗的求胜方式,这种作战方式会显得很精彩,也有很大的看点,但是同样也会给己方造成很大的伤亡。
别立克的计划是,由红军外围支援主力重点攻击蓝军掌控中的904号地区,做出突破蓝军防线与包围圈内红军汇合的假象,以此调动蓝军拿出预备队前来支援。一旦蓝军投入预备队,包围圈内的红军将会向反方向实施突围,做出一种声东击西的假象,给蓝军造成904地区攻势为佯攻的假象,迫使其抽掉兵力阻击突围红军。
这样以来,整个战局就被切割成两块,红军被围部队很可能被吃掉,但却能够以优势兵力对蓝军预备队构成致命威胁,至此,蓝军面临的局面将会陷入被动,他们要嘛选择放弃对被围红军的打击,解救陷入困境的预备队,要嘛坚持将被围红军吃掉,自己的预备队则遭受重创。
从这份作战计划上可以看出来,别立克指挥作战喜欢掌握绝对主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对这份作战计划,鲍里斯不是很赞同,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别立克的这份作战计划可操作性很高。
“我没有意见,”听别立克讲完了他的整个作战计划,奥古斯特最先表态,“这是个可行的方案,相信能在很大程度上出乎对方的预料。”
“我也没有意见,”鲍里斯随即点头道,毕竟别立克扮演的才是总指挥的角色,“不过我认为,如果想要调出对方的预备队,对904地区的攻击,必须将对方打的足够疼,否则的话,对方不见得就会上当。”
“战场细则的问题归你们了,”别立克耸耸肩,他认可鲍里斯的说法,但904地区的战斗如何打,则是需要这两位“参谋”来决定的了。
“我认为可以采取夜袭的方式,”见奥古斯特皱着眉头,没有说话的意思,鲍里斯便首先说道,“毕竟夜袭更容易使对方陷入混乱,而且,904是个高地,宜守不宜攻。”
“可夜袭需要扣除战术分,这一点你考虑清楚了吗?”奥古斯特迟疑道。
“战术分可以依靠策略分来弥补,”鲍里斯毫不犹豫的说道,这个问题他已经考虑过了,而且已经有了对策。
夜袭作为一种战术,在苏联的军事演习评分中,是要被扣除一定分值的,这个扣除的分值将体现在综合战斗力上。究其原因,就是夜袭战中,士兵不好辨别进攻方向,容易造成混乱。
不要提什么探照灯、照明弹之类的,如果能用照明弹的话,就不是夜袭了,毕竟这东西不仅能为己方提供照明,同时也会给敌方提供照明。
“我考虑过了,”鲍里斯接过别立克手中的钢笔,在面前的草纸上勾勾画画的,说道,“我们可以利用篝火为士兵指明进攻的方向。”
“篝火?”奥古斯特讶然道。
“对,我们防线上的篝火,”鲍里斯说道。
己方阵地上点燃的篝火,怎么给己方的士兵提供进攻的方向?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因为在鲍里斯前世的记忆中,苏联红军在苏德战争的莫斯科保卫战里,就很好的采用过这种方式。不过现在呢,这个聪明的方法将变成他的发明创造。
灯塔 0022 夜袭
其实,这个在夜袭中为己方士兵指明进攻方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己方的阵地上,朝向进攻方向的方位前后点燃两堆篝火,在进攻中,负责指挥进攻的指挥员需要回头查看篝火,如果前后两团篝火在一条直线上,说明进攻方向无误。反之,如果两团篝火不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指挥员能一次看到两队篝火出现,那就说明进攻的方向跑偏了。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操作起来异常简单,在鲍里斯的前世,苏德战争的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正是利用这种方式频频展开夜袭,而且无须担心士兵在夜色中迷失方向的问题。
简单的作战小策略,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哪怕不经过具体的实战,都可以断定是可行的方法,这就是所谓战争的智慧。这种小智慧咋一看说明不了什么,但从根本上说,这已经是在用脑子打仗了,相比起那些只懂得用荷尔蒙指挥作战的指挥员们来说,不知道要高明了多少了。
这个小策略自然很快就被奥古斯特与别立克接受,随即,第一阶段的作战计划就交了上去,教官们组成的评委小组,要对每一阶段的作战规划作出布置,在展示板上展示出来,同时确定双方在这一阶段的战果以及战损。
评审小组一共有6名教官,其中4名按照竞赛双方的战术安排以及演习的规定来计算每一阶段的战损、战果,另外两名则负责策略审核、记录以及展示板上的排兵调整。
首先接受审核的当然是第五组的学员,这个审核的过程不长,看得出来,这一组学员的战术安排上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至少大体上都在教官们的预估范围内,否则的话,战损的计算没有那么快。
评审小组审核完成之后,就有教官在第一块展示板上做出了排兵调整。显示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组学员的战术安排果然很保守,与之前的那一组学员没有太大差别,如果说有什么出色的地方,那就是红蓝双方的作战思路都很谨慎,谨慎到第一阶段的战术安排上,双方竟然没有大规模的接战。
等到第一组学员的展示板调整完毕之后,就轮到鲍里斯他们这一组了。鲍里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敏感地察觉到评审小组的教官们在看到他们提交的第一阶段战术安排之后,纷纷朝他们所在的位置看了一眼,紧接着,就是一番小声的讨论。最后,一名教官拿着他们的战术安排方案,径直走到彼得罗夫斯基上校旁边,将战术安排递了上去,估计是交给他过目。
自从第一组学员的演习正式开始之后,彼得罗夫斯基上校就坐在教室一角闭目养神,看他的样子似乎是对这场演习毫不关心。当教官将战术方案递给他之后,彼得罗夫斯基上校才睁开眼,皱着眉头将方案看了一遍,随即捏着下巴思索了一阵儿,对教官小声说了几句话。
教官得了指示,拿着方案重新回去,又与其他几名教官讨论了一下,这才对展示板上的排兵作出调整。
展板上的态势图产生变化,蓝军904地区的部队在夜间遭遇红军的突袭,第一道防线兵损超过百分之十七,占线防御松动。评审小组给出的结果:若是蓝军没有后续增援,904地区的第一道防线由失守的危险。
按照演习程序,蓝军要对这一局面作出评估,而根据演习战斗力的计算方法,他们得出的合理判断是红军实施夜袭的兵力应当超过一个营——这个不是凭空假想出来的结果,也不是蓝军能够看到红军的进攻主力有多少兵力,而是完全按照夜袭战的战斗力增减计算方式计算出来的。因为固守904地区第一道防线的兵力为一个连的部署,在夜袭战中,受到战斗力减持的红军,还能给蓝军造成这么大的损失,本身就不可能是一个连的兵力配属。
接下来就是第二阶段的战术安排了,蓝军面临两个选择:第一,在摸不清敌情的情况下,放弃对第一道防线的固守,增强第二道防线的防御力量,同时,在侧翼加强兵力部署,随时准备进行反突击作战。第二,固守第一道防线,增加兵力投入。
综合起来看,第一种选择是比较保守的,属于一种循规蹈矩的战法,尽管损失是必然的,但损失也不会太大,完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其缺点就是,第一道防线的丢失,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战局发展,其影响有多大,现在还不好评估。
而第二种战术安排,则是复合主流思路的,既然是团级规模的演习,那么一个营的兵力就很成规模了,如果红军不是佯攻的话,那么904地区无意就是他们选择的主攻方向。这个时候,加强对该地区的防御,同时,伺机实施反攻,对蓝军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不过,负责指挥蓝军的学员组没有意识到,他们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的依据,也就是对红军进攻部队兵力的判断都是错误的,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做出的任何战术安排都不可能是正确的。
按照第一阶段的战果,鲍里斯他们做出了下一阶段的战术安排。别立克判断,既然第一阶段的夜袭为红军带来了超过百分之十三的战损,同时,其防守的第一道防线已然松动,那么,蓝军必然会向该防线提供增援,而提供增援的兵力不太可能是预备队,更大的可能,将会是临近904地区的b号地区。
为了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调动蓝军的兵力部署,别立克决定采取打援的方案,在904地区与b号地区之间的835高地布置防线,对蓝军的增援部队实施阻击。与此同时,指挥包围圈内的红军部队,对904地区的蓝军防线展开突击,加强红军将在这一地区突出包围圈的假象。
第二阶段的战术安排很快也显示在展示板上,战斗结果显示,蓝军果然从b号地区调动了兵力向904地区实施增援,结果,与红军实施阻击的部队在835高地发生激战。因为蓝军属于夜袭,战斗力遭到减持,战损率超过百分之七,远高于红军的百分之三,并且,也没能突破红军的防线。
如此一来,前后两个阶段的作战,蓝军都吃了亏,从战损率上算,已经高于红军,这无疑对蓝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最重要的是,随着包围圈内的红军兵力大举突围,904地区的蓝军两面作战,局势很不乐观。
而对红军来说,同样也有一个不利的条件,那就是按照评审小组的宣布,天就要亮了,一旦夜色散去,红军在904地区的兵力配属,有很大一部分都要曝光,也就是将要在展示板上公布出来。一旦到了那个时候,红军诱敌的计划将会胎死腹中。
不过,对此时的局势,无论是别立克还是奥古斯特都是很乐观的,因为按照他们的判断,负责指挥蓝军的学员组肯定沉不住气了。为了不使被围红军走脱,他们已经不能从侧翼再次抽调兵力增援了,只能动用预备队,也就是他们还没有出动的一个营。
考虑到这一点,别立克计划在第三阶段的战术安排上,将手里的预备队投入进去,在蓝军可能增援的方向上设伏,同时,指挥包围圈内的红军部队转而从b号地区突围。
别立克的计划显然有些贪婪,他是抓住了蓝军在b号地区兵力薄弱的漏洞,准备通过在835地区的作战,黏住蓝军从b号地区抽调过来的兵力,给红军创造突围条件。同时呢,还想抓住机会,歼灭蓝军调动过来的预备队,从而增大蓝军的战损率。如果这两个目的都事先了,那么红军就等于是实现了两个胜利条件,这样的胜利叫做完胜。
经过讨论,奥古斯特与鲍里斯都认可了别立克的计划,第三阶段的战术安排也递交了上去。
蓝军的三名学员或许并不是太差劲,但他们从一开始就接受了一个错误的信息,由此整个陷入了被动,整场战斗基本上都是被红军牵着鼻子走的。
等到第三阶段的战斗结果摆上展示板,评审小组给出得战斗结果完全符合别立克的计划:红军被围部队在b号地区突围成功,尽管战损率高达百分之四十,可终归是成功的跳出来了。不仅如此,蓝军调动的预备队一个营,也被红军包围,在这一场战斗中,红军调动了全部的配属炮兵以及装甲部队。尽管蓝军还有提供增援的机会,但因为红军突围成功,演习也就此结束,评审小组判处蓝军增援的一个营被全歼,退出战斗序列。
直到最终的结果出来,指挥蓝军战斗的学员组才知道,原来夜袭904地区的红军部队,仅有两个连的兵力配属,远远不是他们猜测的一个营。
这个结果自然不能服人,蓝军的学员组表示抗议,认为评审小组的评判不公。
灯塔 0023 逃不脱的命运
军队里可没有民主可言,更何况还是苏联的军校里,面对学员们的纷纷议论,在场的教官只用了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用严肃的眼神扫视一圈,原本还乱纷纷的教室里瞬间便安静下来。
没人解释鲍里斯他们这一组为什么胜出,而且是大比分胜出,这些事情要等到全部的演习都结束之后,在总结的时候才会公布出来,所以,这时候即便大家心里有疑问,也只能放在心里。
演习继续进行,鲍里斯很是兴奋了一会儿,直到第三批的学员展开对抗,他的精力才从亢奋中回转过来——这次的演习进行到这个阶段,他对军事指挥的兴趣已经全然被调动起来,他发现,军事指挥就是一种最纯粹的对抗,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这种对抗包括了很多方面:智力的对抗、思维的对抗、体质的对抗、国力的对抗等等等等,总而言之,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竞争与对抗,在军事指挥上全都能体现出来。
用一句老掉牙的话来形容,那就是:战争就是一门艺术,一门杀人的艺术,一门如何更有效、更快速的杀人的艺术,一旦陷入这门艺术,任何人都会为它痴迷。
不过可惜的是,这一届的学员中显然没有几个出类拔萃的指挥官,至少他们的天赋都不怎么样。之后的几组演习,都进行的枯燥乏味,没有任何出人料想的经典战术出现,学员们头脑僵化,技战术技能僵硬刻板,以至于其后的演习难以吸引人的注意力。
第二轮的演习进行完,时间也到了午餐时间,为了不影响演习继续进行,午餐是在教室里用的,每个学员只有十分钟的用餐时间,十分钟之后,演习继续进行。
就这么连轴转,到了下午四点钟,整个演习进行完毕,而最后由评审小组宣布结果,鲍里斯他们的三人组,毫无意外的获得了一个“优”的考评。
不要小瞧这个优等的考评,当这一期的培训结束之后,学员在校期间的成绩,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回到部队之后的任职。
在演习的最后,成绩公布出来,评审小组还就各组的战术安排做了点评。无疑,鲍里斯他们一组的战术安排被拿出来大书特书,用彼得罗夫斯基上校的评价来说:“战争并不是逞血气之勇,它是一种智慧,需要你调动思维去安排每一个细节,而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着战争的成败。”
一场看上去似乎并起眼的军校演习,将重生以来一直处在迷茫状态里的鲍里斯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他开始第一次发自内心的,对军事指挥这门技能产生了兴趣。
当然,在此之前,鲍里斯也很注重个人的军事素质培养,不过那个时候,他的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够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存活,而从这一场演习开始,他开始逐渐的将军事指挥当成了个人的兴趣。
“战略行动的基本方法是进攻.军事学术的真谛,是从敌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进攻敌人,而不是采取间接的迂回方式接近敌人。”
“战术的基本原则是:观察、快速、猛攻,而战争的主要目的则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退敌人是失败,而消灭敌人才是胜利。’”
“战争中没有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的原则,一切都要根据敌人的特点,以及难以预料和变化多端的条件而定。”
在平静的校园生活里,鲍里斯开始系统性的接触和学习真正的军事指挥思想,包括苏沃洛夫、温菲尔德?斯科特、霍雷肖?基齐纳等诸多世界著名军事家的军事思想不过,他的起点毕竟低了点,没有参加过真正的实战,这些东西只能作为一种知识储备在大脑里,还行不成自己的东西。
而随着鲍里斯沉浸于军事学习,整个世界的脉轮也正在向战争的深渊里滑行。
3月份,苏芬战争进入尾声,随着铁木辛哥赶赴列宁格勒以及西北方面军的成立,第7、第13集团军在卡累利阿地狭方向,对芬兰军固守的阵地发起了全面进攻。战争进入2月份,芬兰军的维普里集团被苏军合围,陷入重围的芬兰军在坚持了不到两周之后宣布投降,而几乎在同一天,苏军第13军强渡武奥克萨河,发起了对凯基萨尔米的强大攻势。芬兰守军弹尽粮绝,最终被迫投降。
到3月中旬,芬兰人的各条防线全面崩溃,为了不至于丢掉首都赫尔辛基,芬兰政府最终选择投降,双方约定于12日在莫斯科签订最终合约,持续了数个月的苏芬战争至此结束。
就在苏芬双方签订合约之后不到半个月,德国人发动了对丹麦的突然袭击。丹麦薄弱的陆军面对1000名德军士兵组成的入侵部队,仅仅经过了微弱的抵抗,便放弃了阵线,随即,年老体弱的丹麦国王宣布投降,丹麦沦陷。
继占领了丹麦之后,德国人又与五月初发动了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入侵,挪威成为了它所要吞并的下一个目标。
就在入侵挪威的过程中,德军与英法两国军队组成的所谓盟军发生了交火,可谁也想不到,就在入侵挪威的过程中,5月10日,成群结队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突然对法国以及比利时等低地国家炸开了大规模的空袭。几个小时后,随着大批德军的涌入,卢森堡率先亡国,比利时的阿登山区也随之落入德军之手。
消息传开,举世震惊,而在仅仅两天之后,法军马斯河防线的陷落,更是令整个世界都为之失声。
法国战场的被动,给莫斯科提了醒,当初签订的那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显然并不能令克里姆林宫心安。不管前世的历史教科书上是怎么说的,至少哎鲍里斯看来,莫斯科对德国人的防备并不是没有,相反,在德军攻破法国重镇色当的那一刻起,莫斯科已经在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战争做准备了。
就在德国人对法国发动进攻的第一时间,在诺门罕战役中表现出众并深受斯大林同志器重的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同志被晋升为大将,随即,便被任命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
与此同时,为了构筑完整的“东方防线”,苏军在六月初进驻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帕茨政府与乌尔马尼斯政府相继倒台,两国随即加入苏联,与其后并入苏联的立陶宛,一同构成了东方防线的北部战线。
战争的阴云开始在整个欧洲大陆上弥漫,春夏之交,从西边吹来的风里,似乎都夹带着硝烟的气息,各种军事调动的命令往来传递,莫斯科更实在进入六月之后,搞了两次戒严,原因是为了抓捕从事破坏活动的间谍。
早在进入五月份之前,鲍里斯所在的军事学校便忙碌起来,先是有上级的命令传达下来,学院要挑选一批学员参加五一节的阅兵式,接受斯大林同志以及各位领导同志的检阅。
作为一名红旗勋章的获得者,长的身材挺拔、相貌出众的鲍里斯自然而然的获选成为参演人员之一。不过他并不是作为学生兵代表参加的阅兵式,而是作为战旗方阵的一员参加的阅兵,至于他所扛着的军旗,则是列宁格勒军区的旗子。
也不知道是因为长得太帅的缘故,还是命里遭了厄运,五一节的阅兵式结束之后,不到一个月,也就是在6月初的时候,鲍里斯接到了由学院转发的,来自上级部门的命令,包括他在内的20名学员,将与6月中旬转调基辅,并到第6集团军司令部所在科罗斯坚报道,他们的人事档案也将随之转过去。换句话说,鲍里斯在莫斯科的培训提前结束了,不仅如此,他还从列宁格勒军区调到了基辅军区。
这一份调令的出现,令鲍里斯如遭雷击。前世记忆如此清晰,他当然知道这个时候调去基辅军区意味着什么。要知道,在他前世的那个空间里,基辅战役可是在苏德战争早起进行的一场规模庞大的围歼战,苏军有超过70万的兵力在这一场战役中被德军歼灭,这里面似乎就包括了这该死的第6集团军。
人生就是充满戏剧性,在重生到这个世界之后,鲍里斯绞尽脑汁,不择手段的想要尽可能离战争远一点,可努力到最后,他却是离战争更近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