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硕鼠就是我
衣被天下,第一次成为一种看得见且有可能摸得到的现实,而不是单纯的夸大和景愿。
甚至连华夏已经发展了上千年的生丝生产,都在最近取得了相应的突破。
有人用豆粕培植桑树,可以使桑叶有效产量翻倍,这当然也会相应的提高桑蚕的产量,进而提高生丝产量。
丝织业对豆粕的需求,又进一步提升了帝国对大豆的需求,从而影响了辽东北大荒的产业结构——那里之前主要作物是大米,现在则是米、豆混种为主。
大豆产量的增加,又进一步刺激了榨油行业的发展。
大豆浑身都是宝,一个榨油工厂可以同时得到豆油和豆粕两种产品,每一样都不愁销路——豆粕除了供应丝织业外,畜牧业对这种东西更是有多少要多少。
作为榨油业的副产品,豆饼、豆粕等物资都是顶尖优质的饲料,营养均衡易于消化吸收,而且所有牲畜都特别爱吃。
有些专门的饲料厂用高粱叶、麦秸混合一到二成豆饼,制成成品饲料,大规模供应国营农场的猪、牛、马饲养,再加上兽用抗生素(也是磺胺)的大规模运用,使得牲畜出栏率提高很快。
还是根据内阁工作报告提供的数据,1796年底,帝国各种牲畜的存栏量为:猪4040万头、羊2960万只(不计算外蕃拥有量,下同)、大牲畜4200万匹(含马、牛、骡、驴、骆驼)。
畜牧业和含捕鲸在内的远洋渔业,为帝国的国民提供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庞大数目的动物蛋白。
按照1796年牲畜屠宰率,渔业捕捞统计和在册人口登记数字计算,刚刚过去的一年,帝国平民以上阶级人均肉类消费量是35斤,庶民阶级是8斤,奴隶阶级2斤。
与之相对应的是,随着国土面积和耕地面积的同步增长,平民阶级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在大幅度增长。
刚刚过去的一年,平民阶级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是600斤,庶民400斤,奴隶只有300斤。
第725章 麻六甲2
风帆巡航舰的前三轮火力,主要依靠射程最远的实心弹。
这种炮弹射程最远,威力最强,是同等级风帆战舰交火的最佳选择。
然而它们同时也有准确度不足以及远距离射击时动能下降严重等缺点。
现在,满军密集的队形使得这些缺点变得无不足道了只要压低弹道对准前方开火,炮弹总能碰到如蚂蚁般从狭窄的海峡中冲出的满军小艇。
如果弹道合适,炮弹在水面上形成跳弹,甚至有可能一炮摧毁多艘敌船。
而脆弱的满军小艇完全没有挡住炮弹的可能性,只要有命中,至少一艘船就会被摧毁。
连续射击三轮之后,华军五艘风帆巡航舰已经击沉了对方2、3十艘小艇,海面上到处漂浮着木头碎片和满军的尸体,一些落水者拼命向岸边游去他们必须动作快一点,因为依旧在前进的其他满军船只可不会停下来捞他们,如果不能迅速避开航道,满军会直接从这些同伴的头顶压过去
没有落水的满军士兵喊着号子,一起奋力划桨,让那些尖头小艇飞一样在海面上奔驰,每艘船的船头都站着几个携带弓箭和铁刀的武士,他们是满者伯夷国的武力核心,都是有田产的封建地主和他们的子侄。
满军的气势还算不错,至少在损失接近两成之后,突击队仍然没有溃散的迹象,反而依旧在前进。
然而,他们的英勇也就到此为止了,随着距离的接近,华军开始换用更加凶猛的弹药现实榴霰弹和葡萄弹,紧接着干脆直接使用霰弹射击。
海军水兵和陆战队士兵甚至站在侧舷,用火枪参与射击。
六钱重的铅弹如暴雨般泼下来,冲在最前面满军小艇被打得血肉横飞,船面上横七竖八的躺着失去生命特征的尸体,鲜血之流。
很多小艇被铅弹击穿船底,海水咕嘟咕嘟的漫灌进来,这些小船开始缓缓下沉。
铅弹的破坏力不足,小艇沉没的速度不算快,但正是这种缓慢的沉没,使得失去战斗力的小艇成了满军继续冲锋的障碍,一些尚有战斗力的小船躲闪不及,与前面失去战斗力的同伴撞在一起,满军无法迅速摆脱,原本气势汹汹的冲击不断减速。
这一减速,最后的机会就从满军手中溜走了。
大杀一通的前锋舰队五艘风帆巡航舰张起满帆,转向离开海峡狭窄的海面,只留下毛都没捞到一根的满者伯夷水军愤怒至极的吼叫声。
其实他们吼的有点早了,十几分钟后,又是五艘巡航舰开进海峡,向上次一样,侧舷面对满军,降帆减速,几乎以静止不动的姿态等待满军自投罗网。
华军无声的嘲笑让满军上下异常恼怒南亚的土著总是特别易怒的。
于是剩下的小艇推开碍事的破船,继续发起冲锋。
那些本该阻止他们这样做的军官和武士,反而是其中最愤怒的一些人,他们站在船头,挥舞极具地方特色的蛇形长匕首,大声吆喝着命令所有人进最大努力划桨,好追上那些胆敢挑衅他们的混蛋,给华军点颜色看看。
没有人注意到,他们已经渐渐离开了海峡最窄的部分,正被华军勾着向较宽的海面航行。
舰体修长的巡航舰远比满军想象的更加灵敏,用一侧全部火力轰了六轮之后依旧是三轮实心弹,两轮榴霰弹,一轮霰弹加火枪,巡航舰再次升帆,一溜烟跑了。
升帆之时,华军队伍最末尾的一艘巡航舰甚至升起旗语
“你们追不上我。”
可惜的是,满者伯夷和麻六甲的水兵完全不认识旗语。
但这不妨碍他们意识到华军就是在羞辱他们这个时候挂出来的信号,除了羞辱还能是什么
所有满军的愤怒已经溢于言表,他们所剩不多的大脑里,现在正剩下一个念头冲过去,把那些该死的大船烧成灰
反正刚才被打沉的都是护航艇,那些装满轻质原油的火攻船都还在,他们觉得自己还有机会反杀。
这个念头一直维持到满军船队冲出麻六甲海峡,在宽阔的南海上,以侧舷全部火力面对他们,对海峡出口形成半圆形包围圈的华军舰队主力为止。
看着如城池般巍峨的庞大舰队和数百门黑洞洞的炮口,被冰冷的海风一吹,满者伯夷水兵们被愤怒烧毁的大脑终于找回一丝理智。
“快逃快逃快逃”
有人疯狂的大喊。
然而已经迟了,海峡内还有无数小艇正在涌出,看到华军阵容的船想要返回,也根本找不到一丝空隙。
前面的船想后退,后面的船还想前进,这理所当然的造成了交通拥堵,无数小船撞在一起,发出令人牙酸的咯吱咯吱声,有人愤怒的训斥“船上装着石液你们疯了要撞过来起火了怎么办”
他们有些多虑了,在华军的炮火下,他们其实完全不用考虑意外火灾问题。
在满军的拥堵到几乎完全动弹不得的时候,华军的炮火铺头盖脸的朝这些无力躲避的目标猛轰下来。
大约一分钟后,一艘装满轻质原油的小艇被直接命中,并且毫不意外的引发了火灾。
满军小艇躲无可躲,熊熊烈焰迅速从一艘船蔓延到另一艘船上,很快,所有拥挤在一起的小艇一起燃烧起来
轻质原油在海面上流淌,带着红莲业火一般致命的火焰吞噬沿途所遇到的一切,满军士兵哀嚎着跳入水中,然而这并不能拯救他们的生命。
因为大海也在燃烧、沸腾。
华军舰队也不敢强冲这样的火海,只能等着火焰烧光一切,于是,这场海面上的火灾整整燃烧了十个小时,之后华军施施然通过海峡。
麻六甲海战,华军一共歼灭多少满者伯夷和麻六甲舰队,一直是个未知数,因为一场大火烧掉了一切能够证明战果的证据,而满者伯夷人没有统计战场损失的习惯。
不过,华军以零的伤亡突破海峡,歼灭了满者伯夷和麻六甲水军却是事实。
第二天清晨,华楚军舰队进入三佛齐控制的港口,安全登陆。
满者伯夷的灭亡进入倒计时。
第720章 大帝国4
对这个时代所谓的豪族来说,三百万两的损失真的太沉重了。
尽管这笔钱不是一二家的损失,但绝对数量太大,所有参与的士绅、豪族也都付出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的代价。
这其中损失最大的就是金陵贾家,他们损失了差不多40万新币两,加上当初修大观园花的钱,之前从前周巡盐御史林如海那里,以林家小姐的嫁妆为名义得来的钱帛,就此彻底耗尽,甚至还留下几十万两的亏空。
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贾家只能指望他们送往北方的小姐能帮上一点忙——有这想法的倒也不知他们一家。
一些同样损失惨重的士绅、豪族,不得不派人跟户部的业务主管商议,希望帝国能以“相对公平合理”的价格,比如4两一石,回收他们积压在仓库里的粮食。
这理所当然的被严词拒绝了——帝国对粮食统购统销是为了赈灾和平衡物价,不是为了赔本赚吆喝。
士绅如果想要出售粮食,那么很好,2两一石,有多少帝国收多少,多了一分钱都别想多拿。
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政策,士绅立刻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获得“开明士绅”匾牌的,干脆直接抬着匾牌去金陵,试图告御状,说内阁“与民争利”。
没有匾牌的,比如金陵四大豪族这样,就得找相熟的,在朝廷做官的人出面,给户部施加压力。
有的家族,甚至直接把自己的意愿送到了徐世杨的办公桌上!
“这是干涉帝国施政方针,与谋逆同罪。”
徐世杨的回答简单,但充满令人浑身发颤的寒意:
“着刑部彻查。”
徐世杨的意见是,以谋逆罪剥夺所有参与的士绅家族一切官方Z治地位,原来有贵族头衔的,一律撤销;原来是公民的,一律降级到平民;原来是平民的,降级为庶民。
只要参与这次在灾区屯粮的豪族,一律没收其“开明士绅”门匾。
同时,彻查他们囤积居奇,扰乱市场秩序,趁灾荒时节侵吞公私财产的罪名,然后分别处以有期徒刑、发配、罚款等刑罚。
彻查所有江南富商、豪族、地主、士绅家族的奴婢使用情况,要求一年内,东家与所有汉仆签署活期合同,并且按帝国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发放月薪。
如果有侵害汉仆人身权利的案件,帝国将以相应的法律予以严惩。
当然,庶民和奴隶不在清查范围之列。
士绅、豪族们根本没有想到,帝国不仅没有退让的打算,甚至还想着更进一步,给他们更大的打击!
鉴于每个家族在前周时代都曾经有些汉人奴仆被因各种原因而私刑处死,如果帝国真的按照徐世杨的命令彻查,那么这些曾经前往灾区试图大捞一笔的家族,恐怕要被帝国铲除了!
现在,他们不再关心那些粮食和亏损,而是竭尽全力准备如何掩盖自己以往的罪行。
毕竟,是个人就能明白,家族生存下来,可比赔点钱重要多了。
……
江南正在酝酿一场更大规模风暴的时候,徐世杨还在巡视全国的路上。
他一边走,一边对照内阁的报告,实地检验,抽查报告数据的准确性。
事实证明,处在上升期的帝国,基层执行力还算可以,徐世杨获得的报告准确性不错。
根据报告中的数据,此时帝国拥有公、平民人口6650万,庶民750万,奴隶因为增加了大量交趾人而增长到1100万。
总人口8500万,以长江为分界线,最重要的公、平民人口中,北方(含辽东和西北)有1600万,南方有5050万。
北方人口中有200万是统一之后由江南迁往江北的,这个移民速度还算可以,但仍需加大移民力度。
北方的好处是,帝国毕竟崛起与江北,虽然核心人口相对少很多,但公民比例远远高于江南,因此帝国官员中江北出身的比例很大,内阁对江北的掌控程度仍然远远超过江南。
想要让江南江北在Z治上获得完全平等,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徐世杨必须花费很长时间,让新式教育在江南代替旧式私塾和为科举而生的旧式教育,并且让新式教育普及到普通汉人百姓。
帝国对基层的掌握远远超出封建社会应有的水平,再加上国家企业、皇室企业,以及为普及教育而设立的公立学校等等,帝国所需要的人才也远远超出以往朝代的正常水平。
前周时期开科取士,一科4、5百人,就被评价为“冗官”,而帝国现有大学,每年毕业生已经超过两千人,他们无一例外都被授予“进士”文凭。
即使这样,徐世杨仍然认为人才严重不足。
毕竟,华夏的大学生有接近一半的人被新成立的各大国有、内府工业企业科研部门吸纳,还有很多人进入院校和新成立的科学院、工程院工作。
真正成为公务人员的大学生,并不比前周时期的进士多多少。
为此,徐世杨还是不得不用军队退伍老兵,以及干部培训班委培出来的毕业生,结合部分大学生、高中生,到各级乡镇基层工作。
之前,徐世杨曾经要求吏部做出规定,所有官员,若是升迁,必须有五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
通俗来说,想成为乡镇干部,你必须有在行政村里有至少五年村干部经验,想升任县级官员,必须在乡镇有五年工作经验。
以此类推,从村屯级开始,乡镇级、县级、州级、高官、内阁级,即使一届升一个级别,一个干部进入内阁至少也要工作三十年。
当然,毕竟本质上还是个封建国家,宗室和贵族仍有特权。
比如皇帝、太子就直接拥有内阁名额,其他亲王、郡王级以及有领地(都是属国)的贵族,考核成绩合格后可以省却一些步骤——亲王级相当于拥有省级工作经验,郡王州级,以此向下类推。
无领地的贵族,第一代都是有功劳的,因此可以酌情减免基层经验时间,最高一个级别可以减到两年。
当然,贵二代们绝大多数都没那么多功劳了,因此内阁要求,国内贵族逐代递减等级(你是公爵,你儿子继承爵位后就是侯爵,你的嫡孙就只有伯爵了),递减到平民为止(汉人不犯罪,最低就是平民)。
徐世杨希望以此来控制贵族数量,免得2、3百年后贵族人口太多,转化成纯粹的食利阶层,成为国家的负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