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硕鼠就是我
徐世杨专程来大理,就是来看看这里相对较为先进的治理经验,是否能够推广。
按照滇省布政使司的估计,滇省发放到民间的1200万亩耕地,今年可以获得大约500万石农业税,这个数字稳稳超过大理国全国的农税。
而这还是不计算属于汉人的1000万亩,以及尚未有完整统计数据的,属于地方土司的几百万亩。
“我们这样做,地方土人抵抗情绪少了很多,没有贵族在中间侵占,国家所得甚至还比大理国时候高了不少。”
布政使本人有些得意洋洋的对徐世杨说道:
“我认为,这比大肆屠戮,镇压当地土人有效的多。”
实际上,徐世杨一路行来,确实发现滇省受战争的影响很少。当地底层人民对汉人的态度远比其他边疆省份的土人好不少。
“但是民兵武装的建设必须抓紧,这也是你的工作。”
徐世杨吩咐道: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没有数百年持之以恒的教化,给再大的好处他们都不会跟我们一条心。记住,对待异族,给糖吃是可以的,但一定不能丢掉手中的大棒!”
“臣对此保留异议。”布政使回答:“不过臣一定会完成分内的工作,汉人移民来后,臣会按照标准组建民兵部队。”
民兵很吃地方财政,省级大员能做这种保证已经很不错了。
“好好干吧,把滇省当做一块试验田,别怕犯错,但一定要有总结,同样的错误千万别犯第二次。”徐世杨承诺道:“若是你的办法更适合消化类似的新领土,将来我会调你入阁。”
随着领土面积的扩大,帝国势力范围已经超出自然界限,在最边荒的地区,纯粹的武力征服虽然并不困难,但实施有效统治的成本却已经大于收益。
比如秦国,虽然是属国间接统治,但帝国每年仍要投入不菲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予支持,以免秦军站不住脚。
这笔投入并不是小数目,只比直接统治稍微少一点而已。
但秦国方面的回馈却很少——秦国面积很大,河中、碎叶也都是水草丰茂的地方,粮食、棉花产量都不小,但没有铁路的情况下,把粮食和棉花运到内地来的运输成本实在太令人揪心了。
如果不是为了强行捆绑秦国的产业链,徐世杨都想在秦国就地开工厂了。
可惜不行,秦国汉人太少,那点人用来打仗、管理农场就一点都不剩了,若是开工厂,几乎可以肯定必须利用当地人力。
工厂利用当地人力,就是给当地民族培养工业化人才,这是徐世杨绝对不能允许的!
所以秦国人只能过类似红脖子的生活——家里有大块土地,骑着马,扛着枪,带着来自蒙兀和女真的冷兵器随从,平时监督奴隶耕种,摘棉花,战时当兵打仗,是虔诚的儒家信徒,对其他信仰都不感冒。
虽然儒家已经被徐世杨通过查抄奉圣公府和统一天下两次绝好的机会改的面目全非,但没关系,他们只需要有那么个东西来信仰就可以了。
这样的统治并不稳定,秦国面对的战争次数比当年华夏还在保育之中的时候也不逞多让,几乎是无日不战。
战争需要大量耗费,秦国本身的收入不足,那就只能跟华夏这个当娘的伸手要,虽然要的不多,可那就是亏本,帝国现在的经济条件还不错,若是哪一天帝国的经济出点问题,这负担到底还承不承担?
承担的话哪来的钱?不承担的话,难道要放弃秦国那几百万平方公里?
所以必须摸索出更好的统治办法,控制那些当地人占绝对优势的新领土。
也正是因为这些隐患,徐世杨允许现有的边疆各自做些实验,比如秦国就是高压统治,也说不定这政策就是比别的方法更持久呢?
而大理这边的怀柔手段也可以用,帝国现在有试错的本钱,都试试总没坏处。
第743章 突发
按照原定计划,先跟滇省布政使详谈后,徐世杨离开布政使司,前往大理郊外的农庄视察,这里曾经是属于大理王族的土地,理所当然是最肥沃,最容易灌溉,也是收成最好的上等耕地,现在则归属与帝国农业总公司滇省分公司。
现在这些土地只有几十个管理者提前到来打前站,负责耕种的农业公司工作人员会在今后2到3个月内陆续到来。
徐世杨走在因为没有人,而尚未开耕的田埂上,脑子里想着刚才跟滇省布政使的谈话。
这次谈话涉及到帝国今后用何种政策对待新征服的领土,——到底是秦国高压模式,还是大理的怀柔模式。
徐世杨此次来大理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实地看看大理模式的成效是否真的可行。
现在,他已经决定把大理模式加入考察范围之内,等十几或者二十年后,看看大理模式的运行状况,再与秦国模式做一个对比,到时候再来决定哪种模式更合适。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两种模式做一下结合,只保留各自的优点,摒弃缺点。
在那之前,徐世杨觉得自己还应该给两种模式——特别是大理这边,设定几个底线。
‘得确保汉人在帝国的统治地位,想要全民平等,等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国内出来几个袁大德鲁伊之后再说吧,否则,别人多占一点资源,本民族就得少占一点。’
毕竟帝国是汉人的帝国,华夏的基石到底是什么,这一点作为开创者的徐世杨还是很清楚的。
即使怀柔,也得有个上限,不可能无限制善待那些被征服的民族。
‘而且,若是让外族一开始就有跟帝国人一样的权利,这如何提高自己人的自信心?大家筚路蓝缕的奋斗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把帝国从莒州一隅发展到现在的天下第一,结果那些外族现在加入就能享受到同样的好处,这不成了早G命不如晚G命,晚G命不如不G命了吗?这种事,别说别人,就算我自己都想不通。’
那么,得设置哪些怀柔的上限呢?
首先是选择怀柔的对象,上层和底层只能选择一个。
若是拉拢底层,就得狠狠收拾上层,就像这次滇省把王族、贵族和寺庙的土地全都没收,再分给农奴一部分一样。
若是选择上层,就得维护他们旧有的压迫体制,不给异族底层反身的机会,堵塞他们的上升渠道,即使最有能力的异族人,也只有来到华夏,为帝国效力,立下足够功勋之后才能改变人生。就像在高丽等外蕃国家做的那样。
嗯,这方面其实很好确定,那些异族若是成为外蕃,那就拉拢上层。若是吞并为帝国的领土,或者分封给属国,那就收拾上层,拉拢底层。
嗯,再以南北为界限,北方异族危险性通常比南方大一些,所以北方尽量实行秦国模式,对南方的异族则可以使用滇省模式。
实行滇省模式的地方,如果是外蕃,就以维护他们高层的统治交换,把他们纳入帝国的经济体系,把他们改造成原材料供应地。
如果是本国或属国吞并,就用本地权贵的财产收买下层。
百姓的钱如数奉还,权贵的钱三七分成,嗯,好主意。
徐世杨走在原本属于大理王族的土地上,有些自得的想:
‘当然是我七你们三,哈哈,这也能算是发一笔小财呢,等去金陵开完今年的年会,明年就在参谋部提出对南洋其他国家的征服行动,占城、真腊、暹罗、东吁等国都不放过,若是他们聪明,赶紧投降,我就给他们一个外蕃的权利,若是胆敢抵抗……’
轰!!!
一声剧烈的爆炸声响,瞬间打断徐世杨对未来政策的思考。
他抬头向爆炸声传来的方向望过去,大理城方向烟尘滚滚,站在这里,他甚至能感受到自己脚下的大地在微微颤抖。
“出了什么事?”徐世杨问了一句。
“不知道,大帅,看这样子像是军火库爆炸。”一个近卫兵回答。
帝国生产这么长时间火器,还经常改进各种武器和发射药,自然也引发过不少次军火库或兵工厂的爆炸事故。
那些事故的伤亡都不小,损失也很大,只不过属于前进道路上必须付出的代价,徐世杨除了加强安全管理,要求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流程设计生产外,并无太多办法。
作为徐世杨的近卫兵,大家都知道一些军火库事故,很多人甚至作为徐世杨的特使见识过军火库爆炸现场,因此这爆炸虽然惊人,却也没引起多大慌张。
“那个地方有军火库?那里不是大理城方向吗?”徐世杨又问:“驻军主力已经离开省城了吧?”
确实如此,除了行政单位,军方的部门基本不会驻扎在大城市内部,作为省城的大理自然也不会例外。
所以,那应该不是军火库爆炸,再说,刚才那次爆炸的威力虽大,却也没大到可以跟军火库爆炸相提并论的地步——每次军火库事故,都是十吨甚至数十吨的黑火药连锁爆炸,有时候甚至能形成小小的蘑菇云。
所以,今天这爆炸,情况似乎有些不太对头。
“去看看怎么回事。”徐世杨对近卫兵吩咐道。
随即,三个近卫兵骑马向着爆炸事故发生的方向奔去。
此次南下,徐世杨带了三百近卫兵,但因为随行的还有二百多工作人员,因此抵达一个目的地后,徐世杨通常会把大部分武装护卫留在给工作人员,自己只带最多六十人四处查看。
今天出城来视察国营农场,也是如此,跟在他身边的,一共只有三十几个滇省的汉人文官,和六十个护卫。
人数不算多,因为徐世杨不希望自己耽误别人的工作,就算来接驾,也不会让全城官员都来等着,只让相关官员和工作人员伴随。
不过人少也没关系,为了保证徐世杨的安全,护卫们带了重型武器,在加上六十个老兵,就算遇到紧急情况,基本也都能够应付。
第744章 杀徐世杨1
帝国也算积累了充分的,应对各种安全事故的经验,因此徐世杨本人也不觉得一次爆炸能引发太大混乱。
只是他心里总是觉得有点不对头——大理城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规模的爆炸?
这种事情发生本身就已经很不正常了。
派出近卫兵去现场查询后,徐世杨决定结束对农场的视察,先去大理城内,看看刚才的事故是否引发什么不必要的混乱——既然自己在这里,那么有这么大的事故发生,就地处理也是理所应当。
不过,他的这个想法被李逵制止了。
“大帅,您现在最好不要去那个方向。”李逵一脸认真的说道:“不管那是不是事故,您现在过去都很危险,谁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第二次爆炸。何况,处理事故是本地官府的工作。”
这话说的有些道理,越级指挥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这是对属下工作能力的不信任,也容易让基层工作者产生某种依赖心理,缺乏主观能动性。
再说,徐世杨也不是安全生产方面的专家,到现场真有瞎指挥的可能性,说不定还会给现场工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当然,李逵这黑大汉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他眼里,徐世杨是无所不能的,不让他去现场,纯粹是处于安全考虑。能想出类似不要越级指挥的理由,倒是已经证明他在徐世杨身边这么多年,并非什么都没学到。
“李逵你进步了不少啊。”
徐世杨赞道:
“行吧,我不去现场,不过也不适合待在这里了,我们去布政使司等事故调查结果。”
轰!!!
大地又一次颤抖起来,徐世杨错愕的看向与刚才爆炸完全相反的方向。
又是一团浓密的黑烟升起,这一次是驻军营地的方向了。
“这绝对不是普通安全事故!”
徐世杨怒喝:
“去看看情况!通知驻军出动,通知布政使司封锁大理城门!”
在完全相反的方向发生第二次剧烈爆炸,要是还把这当成普通事故,那徐世杨得蠢到什么地步啊。
“还有,就地组织防御!”
无需自谦,现在大理附近最值得别人倾尽全力对付的目标,只有自己。
若是大理城和军营两个方向的爆炸只是某种牵制,那么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家伙,第一目标肯定是自己。
“用马车围成方阵!”李逵大声吆喝着:“不用担心,驻军转眼就到!”
徐世杨从未隐瞒过自己的行踪,这给了暗杀者们很好的机会,但也让驻军清楚的知道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应该救援哪里。
近卫军们展现出应有的战术应变能力,所有人一起动手,迅速以马车为凭依围成一个正方形,把所有人和马都围在车阵里面。
徐世杨出行喜欢乘坐马车,而他的车队所有马车都是最新式的奔驰三型,车厢由30毫米厚的黄花梨木构成,徐世杨本人的车驾还内衬5毫米钢板,能够有效防御帝国制式步枪和神机炮的打击。
当然,防不了制式野战火炮,哪怕是最小最老的3斤炮都不行,不过若是让人把野战炮架在徐世杨面前,那什么防御都没有意义——这只能说明己方军队出了问题。
近卫兵就在农庄的田地里结阵,一百多条步枪从车辆的缝隙中伸出,指向外面。
除了近卫兵,华夏帝国的文官们也都有枪——在大理这种新征服的地区,汉人必须人人有枪,这已经算是某种生活常识了。
马车方阵四角还有四辆重武器车,型制、外表都跟普通马车相差不大,也是用四匹健马拖曳,不过车厢相对薄了很多,以减轻重量,遇到类似现在这样的危险时刻,近卫兵们把内侧车厢卡扣打开,搭在地上,形成一个可快速上下的斜坡,同时给车厢中尚未列装的新式重型武器作为支撑。
这种马车,被徐世杨称呼为“搭枪卡”。
……
“快快快!徐贼就在前面!”
大理反抗组织精神领袖,那个被称为“小王爷”的年轻人挥舞一把宝剑,指向农场方向。
“杀了他!杀了他!!杀了他!!!谁取下徐世杨的首级,本王封他为镇国大将军!”
“我们得到消息,徐贼现在就在他霸占的农场!他现在身边最多有六十个护卫!”大理国小王爷用沙哑的嗓子朝着所有人叫嚷:“咱们并肩上,一定能杀了他!”
然而没人理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