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硕鼠就是我
若是服役期间立功受奖,获得勋章,提高职务等等,还有额外的土地奖励。
这样的话,一个新军士兵在部队中服役五年,至少可以获得二十亩土地。
若是能在队伍中服役十年,成为真正的老兵,那么即使没有立下任何功劳,没有得到任何提升,最少也能获得三十亩土地。
这是完完全全由士兵自己支配的田地!
消息一出,全军振奋,在这个江北几乎所有自耕农都沦为农奴的时代,一片能够安身立命的田地,是值得所有人为之付出流血牺牲的!
为配合这种事实上的军功授田制度,徐世杨出台了新的田税政策——凡是因军功获得的田地,税率一律为以十税一,而且不征任何浮收、赋、加征等额外税赋。
而分发的土地以中等地力的熟田为标准,上好的水浇地按8成给,下田按1.5倍计算,若是荒地,可以按2倍给付。
而且荒田照例享受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政策。
这种待遇,一公布出来,瞬间就让整个青州的人都眼热无比,来新军大门前等着征兵的精壮男丁没几日就排出好几里地,其中不仅有莒州日照这些原本的核心领土的人民,也有青州北方那些新征服的坞堡民,甚至还有些从山上逃下来的土匪以及听到消息,从莱州、登州、兖州、泉城府等地赶过来的汉子。
倒是那些新加盟不久的坞堡民,大概是被坞堡主们看住了,真正来的人很少,其中还有一些是逃民。
现在,所有的这些来参军人,都只有一个心思——当新军,给徐家卖几年命,挣份属于自己的田土,娶个婆娘好好过日子……。
徐世杨暂时不准备继续扩大新军建制——若是士兵只想当兵吃粮分田地,那新军依旧只是一只旧式封建军队,那就违背了他组建新军的初衷。
何况,自己老爹之前不管不顾组建的几个新营,到现在还没能消化,战斗力还差着老营一大截呢。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徐世杨重新接手新军后,为了提升新组建的济远、威远两营的战斗力,徐世杨不得不从原本的5个步兵营中各抽调二十个老兵,与济远、威远的新兵进行同比例互换。
他把老兵全都提升为军士,希望这些人到了新单位,能够带动部队的训练工作迅速走向正轨。
同时,徐世杨对新军上尉以上级别军官进行一换岗,还提拔了部分之前表现优异的新人。
现在,新军的营级军官分别是:
定远营:依旧由徐世杨亲领;
镇远营:由新提拔的徐大替换原来的公孙胜;
经远营:由公孙胜替代原来的长房家丁头子王勇;
来远营:由新
第212章 清仗田亩
听到徐世杨的问题,徐二明显的呆了一下,片刻之后,这个平日十分机灵的小伙子才回答:
“忘了。”
徐世杨笑着说道:“呵呵,你到我这来的时候,已经快16岁了,三年多一点的时间就把之前16年用的名字给忘了”
“除非司令给我一个新的名字,否则我就叫徐二。”预定中的新兵营长坚定地回答:“以前的名字已经没用了。”
“徐二啊,有一点千万别忘记。”
徐世杨摇摇头,温和的说道:
“你是汉人,汉人是不能忘了祖宗的。”
徐二沉默了。
他怎么可能记不住自己真正的名字只是,自从改名为徐二之后,以前那个人就算是死了,那个名字还有什么意义
至于祖宗……,连姓都没有了,哪还有祖宗。
“徐二,你,徐大,还有徐三徐四他们,当初那些为了一口饭吃,为了一个活路而跟着我的孩子们,我打算,让你们都恢复本来姓名。”
徐世杨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耽误太多时间,因此直截了当的对徐二说道:
“这几年,你们的表现都很好,现在你们都成长了,我认为你们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所以我打算把你们都放出去,接下来就要看你们自己的努力了。”
“司令……”
徐二喃喃叫了徐世杨一声,眼神里全是迷茫。
这本来应该算是一个很好很好的消息吧可徐二觉得自己心里特别茫然,他甚至不知道现在应该用什么表情面对这件事。
在别的家族,像徐二这样连本来姓名都放弃的人,其实应该算是家生子,或者义子。
也就是说,尽管他比徐世杨也没小几岁,但认真算起来,徐世杨应该是他的爹……。
在封建时代,这也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但实际政治地位与奴隶并无太大差别。
等徐世杨真正的儿子长大,徐二应该继续给少爷当奴隶,生生世世,子子孙孙。
原本,徐二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未来,他那些叫做徐大徐三徐四之类名字的同伴,也都接受了这个注定的未来。
可是现在,徐世杨说:
你表现很好,所以你可以恢复自己的姓名,供奉自己的祖宗,祭奠自己那已经死去的,真正的父亲,你将来也可以有自己的孩子,孩子将继承你的姓氏,成为你的继承人而非徐家的家奴……。
这一下,徐二反而不知道改用什么表情来面对了。
“算了,就当你真的忘了吧。”见徐二还在犹豫,徐世杨无奈的说道:“给你三天时间,仔细想想以前叫什么名字,或者能记起自己的姓氏也行,名字是自己用的,改了也无所谓,但姓氏可是祖宗给的。”
“顺便去跟徐大徐三他们说一声,把原来的名字都改回来吧,我希望你们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名动天下的英雄,到时候,徐大徐二这样的名字,实在太煞风景了。”
徐世杨一摆手,徐二恍恍惚惚的转身离开了。
一直走到徐世杨的门口,他突然转身,对徐世杨说道:
“司令,我原来姓冯,我娘叫我虎头,然后,没有大名……。”
“冯虎头确实不太合适。你原来家里排行第几”徐世杨笑着问道。
“我上面有过两个哥哥,我是老三。”
“哈哈,我也是老三呢,那么,冯三虎这个名字,你觉得如何”
“全凭司令做主。”
“很好,冯三虎营长,三天后去新兵营报道,你要给我把新兵训练大纲搞出来!”徐世杨收起笑容,严肃的命令道:“我对新兵营的要求是,无论是谁,进了新兵营,三个月后出来就是一个合格的士兵!”
“遵命!”
……
徐世杨忙着新军和军工生产的时候,徐睦河正在主持青州府第一次全体坞堡主代表会议。
啊,其实不是第一次,但上一次开会的时候,青州还未统一,北部地区仍有很多坞堡主不愿服从青州节度使的命令。
现在不同了,虽然列席的坞堡主比上一次还少了一些(部分联盟内坞堡主在战争中被徐睦河找借口清洗掉了),但他们
第213章 行动开始
都说皇帝是天子,坐拥天下,但在封建时代,皇权其实管不到县级以下基层的(蒙元那种包税人制度连下省都困难)。
皇帝,或者说,一个封建政权,对县级以下单位的唯一有效管理手段,其实就只有清仗田亩一种。
只要能够理清自己治下到底有多少人口,其中又有多少青壮年男性,有多少田地,田里的出产如何,朝廷就能够根据这个数据,每年确定应征收上来的税额和征募多少来服兵役、劳役的人口。
因此,不论哪朝哪代,若是朝廷有余力,就一定会想方设法清仗田亩。
若是能够成功,通常就意味着中央集权的封建朝廷逐步走向强盛,也意味着一个新的“xx之治”即将到来。
当然,有成功的,就有更多不成功的。
清仗田亩无论在何时都不是一个小事,有没有那么多读书通算的人来做这事先不提,光是那些利益所在的地方豪强,就不是那么好打交道的!
粗安时期,地主大户会通过贿赂官吏、诡寄田土、隐瞒田亩丁口等手段对清仗田亩进行软对抗,为的就是自家少定些税额。
如今这种战乱时期……,把丁口田地视为命根子的坞堡主们,怕是要武装抵抗了!
甲兵出现,并且带走一家坞堡主以后,会议现场的气氛冷清下来。
那些新加盟的外系坞堡主们不再争吵,也不再交头接耳。
他们一个个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低头喝茶。
现场的氛围变得诡异起来。
曾经做过大周地方官的徐睦河很清楚,他们现在这表情,并不是说已经答应清仗田亩——虽然现在逼他们表态,他们多半会口头上答应下来。
但这些坞堡主不会配合的,绝对不会。
说不定转头回家,这些人就会开个新会,组成一个新的联盟,武装对抗他这个青州节度使!
不过,乱世兵强马壮者为王。
徐睦河看向场中的双眼危险的眯了起来。
若是这些人真的武装对抗,有徐世杨那百战百胜的新军在,这到正好是个很不错的好机会!
徐世杨已经跟他交过底,接下来,徐家最重要的任务在运河那边。
那边有可能会有一场真正的大战。
若是赢了,徐家一飞冲天。
但若是输了,徐家大概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了。
徐睦河已经下定决心赌这一局,所以他打算尽可能动员(哪怕使用强迫的手段)一切能用的力量,争取这次胜利!
他认为,若是能够提早消除内部不稳定因素,对集中力量进行决战也是很大的支持。
“自古以来,就没谁听过可以不缴纳皇粮国税的,清仗田亩也不过是回归本源,在座的各位也算国之干城,想必是不会不同意吧”
徐睦河清清嗓子,大声宣布:
“此次大家回去后,三个月内,先各自申报自家田土、等级、人口、丁口等,今年按各自申报的数额完税纳粮。”
“明年初,本官会派人核查各家申报数额是否准确,到那时,正式开始清仗田亩!”
接下来的时间,别人不再说话,会议成了徐睦河个人的命令发布会:
首先,下月初,各家坞堡按每堡50人为标准,派遣丁口到青州府服劳役。
这是徐睦河进一步削弱各地方豪强的手段——通常只有几百丁口的坞堡,一下子少了50个壮劳力,就算武装反抗,战斗力也会削弱许多。
另外,青州府内各家豪强有多少坞堡,并不是什么秘密,在暂时没有彻底撕破脸
第214章 祝家庄1
徐世杨制定的前进路线是从莒州出发,经过青州辖下的蒙阴进入兖州府辖境,然后从毛阳、泗水之间通过。
再绕过尼山,从邹县县城旁经过,进攻位于济宁县境内的祝家庄(水浒中的祝家庄不是这个位置)。
基本就是一条直线,取最短的进军距离。
按徐世杨的想法,如果兖州的坞堡主不主动进攻,徐世杨同样也不会出手打击他们。
为此,辅兵部队带了大量天竺土布——他打算用一种友好些的方式穿越兖州坞堡主的地盘。
一支近万人的大军穿越自己的领地,任谁都不会放心的,何况现在还是农忙,坞堡主几乎肯定都会收缩人口防守坞堡,即使双方不开战,对方也会不可避免的遭受一些损失。
因此本地坞堡主与青州军之间是有天然矛盾的。
若是有时间,徐世杨当然希望一路推过去,解决这种隐患。
但拦截任务需要卡时间,他不可能花时间跟当地坞堡主纠缠,若是放着不管,那些遭受损失的坞堡主大概率也会在自己前线打仗的时候,给徐世杨的后方带来些麻烦。
因此,徐世杨一进入兖州境内,立刻开战外交攻势——派遣胡老头等人提前前往即将经过的坞堡,送上一些天竺土布作为礼物,同时非常明确的向当地坞堡主说明青州军此次的行动目的:
祝家庄投靠鞑子,屡次帮助鞑子越过运河劫掠齐省父老,青州节度使徐睦河下令讨伐祝家庄!
此次行动与沿途其他坞堡概无关系!
话是这么说,当地坞堡主确实不太敢信,毕竟青州距离兖州也不远——徐世杨这次实际行动距离其实比前几个月攻打青州北部还近一点,兖州东部坞堡主大都知道青州发生的事。
所有人都害怕青州节度使再找个理由吞并兖州。
所以,该提高警戒的还是得提高警戒。
只是青州军势大,兖州东部那些分散的坞堡主没有任何一家有组织数千壮丁抵抗的能力,青州军表达善意,他们也不得不接受。
胡老头送给兖州各家的布匹也不是单纯的礼物,纺织品在现在的江北本来就承担部分货币的职责,直接给钱未免显得太过低三下四,徐世杨不希望让沿途坞堡主产生徐家在巴结他们的错觉。
因此,这些布匹其实是采购费用,胡老头在表达善意的同时,要从当地采购一些物资——粮食、蔬菜、淡水鱼类、禽蛋、肉类或者其他什么类似的土特产都可以,价格上可以放宽一点,让当地人感觉有的赚就可以了。
当然,若是能在坞堡民中留下青州富裕,能过好日子的印象更好——现在不统一他们不代表以后不会这样做,若是底层人向往青州,将来爆发战争也能顺利一些。
如此,青州军一路向西,在有大量布匹开路的情况下,行程倒也顺利。
途中经过的坞堡主虽然戒备心很高,但也没有主动出击阻挡青州军前进的。
而且,交易进行的很顺利,粗糙的天竺土布在江南根本卖不出去,但在残破的江北,倒是相当受欢迎的好东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