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硕鼠就是我
&nb
第208章 混乱之始
莒州。
徐世杨拿着一摞写满字迹的纸,缓缓念道:
“和亲队伍**有五千禁军,三千工匠,僧道各三百,侍女仆从各五百,家眷一万,这就是小两万人了。”
和亲队伍还未出发,徐世柳就把队伍的组成和行动路线,时间表等情报通过海船直接送到徐世杨手中。
因此,和亲队伍在徐家眼里,行踪是完全透明的。
现在,徐世杨就坐在自己宅邸的书房里,仔细查看这份重要的情报。
在他的对面,照旧坐着几个新军方面的主官:徐世松、公孙胜、栾廷玉、孙立,以及徐大、徐二和解珍、解宝兄弟。
其他所谓新军营长级别高官,其实更像是挂名,他们现在通常不参与徐世杨私下里的小会,因此在座的人就是新军目前的主要领导层了。
与以往那种开会只有白开水不同,自从上次从老爹那里得到提示,徐世杨对茶话会这种形式有了特别的好感,因此现在每个再做的军官面前都还有一杯清茶,以及一叠小小的茶点。
“人数不少,但只有禁军有战斗力,其余人等都没什么危险。”公孙胜喝了一口茶,缓缓问道:“司令,船队到底有多少财帛”
“钱205万贯,银绢各30万匹。”徐世杨翻动那几张纸,微笑着说道:“按世柳的说法,这只是官面上的钱财,一些大商人还会趁这个机会与鞑子回易,因此还有很多用来跟鞑子贸易的财帛粮食不在账面上,世柳也搞不清楚具体有多少。”
嘶……
书房里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265万贯两匹!
在座的人全加起来,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财帛!
“简直是小儿持金过闹市!”公孙胜感慨一声。
谢宝红着眼睛说道:“司令,咱们抢了他们吧!”
“对!抢了他们!”解珍也叫道:“这么多财帛,新军扩大十倍都不用愁!”
“那可是朝廷的财帛……。”徐世松倒是有些犹豫,他更接近那种传统型武将,对于被视为正统的大周朝廷,他大概是在座的人当中,最忠诚的一位了。
“大哥,那不是朝廷的财帛。”
徐世杨举起手中的几张纸,微笑道:
“离开长江,那就是鞑子的财帛了,我等取之有理。”
徐世松想了一下,觉得确实是这个道理。
总不能因为是朝廷出的,就要规规矩矩把这么多财帛都给鞑子送去吧
还不如拿来冲新军军资,用以抗敌呢。
“那就这样,咱们不能让和亲队伍到鞑子手中!”
徐世杨环顾众人,知道大家已经下定决心拦截和亲队伍,于是满意的接着说下去:
“鞑子还在辽东,他们一向是在燕云等待岁币的,今年也不会有所改变。”
“所以,咱们这次的主要对手有三个。”
“第一,护送和亲队伍的五千禁军,他们的装备十分精良,但战意不高——所有人都担心鞑子顺手把他们一起抢了。”
在都亭驿见识过金枪班的谢宝不屑的说道:“哼,就那些禁军,笨的跟鹌鹑一样,给我一千兵就能杀光他们!”
徐世杨笑了笑,没有接话茬,而是接着说下去:
“第二,江南豪绅的私家护卫和庄丁,我估计能有个千把人,装备也是不错,战斗意志不清楚,不排除有少数鞑子或倭寇坐探掺和其中。”
“第三,承运船队的运河坞堡,这些人咱们都熟悉,装备比较差,但人都很能打,战斗意志不错。”
运河坞堡民以纤夫为主,各个身强力壮,平日就较为好勇斗狠,而且相对较为团结,因此在坞堡民中属于比较有战斗力的那一批。
徐二立刻说道:
“那也好对付,咱们又不是要把所有运河坞堡连根拔起,只对付关键那几个,保证能拦住船队就行了。”
“咱们总有一天要把所有坞堡全部消灭。”
徐世杨笑道:
“不过现在吗,徐二说得对,我们只需要对付几个关键的运河坞堡,保证能拦住船队即可。”
“攻击哪个目标”公孙胜问道。
“祝家庄,我认为,祝家庄是最好的目标。”
……
江南。
临安府打行老大丁小乙绕过重重院落,来到一个小院子里。
哚哚哚,他轻
第209章 武器生产
齐省,青州府。
和亲船队走的很慢,预计还得有40多天才有可能到达齐省境内,因此徐世杨还有些时间,做些准备。
首先自然是武器整备工作。
徐世柳在江南派船给他送来了500根合格的枪管,徐世杨下令把其中300根裁成两节,其中有三分之二长度的那一节用来制造供应靖远骑兵的短款燧发枪。
另外三分之一长度的那一节用来制造供应给致远骑兵的手枪。
剩余两百根枪管全部用来制作火绳枪——因为燧发枪枪机依旧只有很少的工匠能够制造,因而燧发枪产量一直不高,现有枪管只能用来制造火绳枪。
好在,徐世杨的火绳枪,除了枪机部分,其他规格都与燧发枪基本相同,等有了更多燧发枪机,就可以把火绳枪直接改造成燧发枪。
不得不说,这500根枪管帮了徐世杨的大忙,有了这些,徐世杨不仅可以在新军范围内彻底淘汰火门枪,还可以给骑兵装备充足数量的火枪,增强两个骑兵营的战斗力。
只是,徐世杨同时也得到了一个很不好玩的消息——建兴皇帝在江南根括了三千工匠交给鞑子,那些接了徐世杨订单的人,大多没有幸免,因此,今后他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从江南获得合适的枪管补充了。
这真是福祸相依。
因为和亲队伍中有三千工匠,徐世杨若是能成功拦截,他将获得一大批宝贵的人才。
但因为江南根括工匠,他原本在江南订购,在与鞑子开战前到货的东西,已经完全不可能到手了。
好在,现有的数量也算勉强够用,后续订货取消也不是不可接受的损失。
何况,徐世杨自己的工匠也没有闲着,在徐世杨不间断的鼓励和投入之下,他们终于取得了一些技术上的突破。
现在,徐世杨正拿着两根刚刚生产出来的枪管进行比对。
嗯,口径基本相同,强度也差不多,厚度的话,右手这根比左手的略微厚一点。
“司令,这根是用风车推动锻锤,卷制而成。”
汤隆指了指徐世杨右手上的枪管解释道:
“我们已经试验过了,强度是合用的,绝无炸膛之忧,好处是生产速度快了不少,原来钻一根枪管的时间,现在足以卷二十根!”
“做得好!”
徐世杨对此非常满意。
照这样下去,他那已经初见成效的小小兵工厂可以每月生产200根枪管,而且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若不是燧发枪机的生产仍然跟不上,他都可以组建一只万人燧发枪步兵队,直接朝鞑子脸上怼过去了!
要知道,有了燧发枪,再有民族主义的加持和充足的补给,他完全可以从田间地头随便拉一个农民过来,用军棍在三个月时间内把他训练成合格的消耗品,拿去跟真女真鞑子无脑拼人命。
别说鞑子做不到一换一,就算他们能做到,也肯定拼不过徐世杨。
因为这样的兵实在太好练了!
“汤隆,过一段时间,我有可能给你补充大量工匠。”
徐世杨说道:
“那些工匠并非全是铁匠,但你要担起责任来,到时候,我要成立一个工部,你来做负责人,张铁匠和李木匠给你当副手。”
“大量工匠”汤隆好奇的问:“有多少”
“可能有三千人吧,或许还要多,因为很多人带着家属。”
徐世杨笑道:
“你可以照着三千户上下计算。”
“三千!”汤隆不可置信的大叫着:“哪来的这么多工匠!”
“当然是江南来的,不过他们从哪里来与你无关,你的任务就是用好他们,按我的要求生产一切所需的东西。”
徐世杨说道:
“不管是铠甲兵仗还是别的什么,从今往后,我只提要求,最多给你个简易图纸,你负责
第210章 标杆
“铜制将军炮的铸造不能停。”
徐世杨最终下令:
“材料我来想办法,不过现有的材料应该还能铸造几门炮吧”
“是,确实还能再铸造几门。”汤隆承认。
徐世杨从倭人手中抢来了5000斤铜,精炼一番,得到了些银子,算是赚了一笔,剩下的铜都给了军工部门用来铸炮或者生产各种必要的机器设备零件。
如今,铸炮成功率依旧不高,不过即使失手,铸炮的铜也不会减少太多,大不了融了重铸。
因此,5000斤铜,全部用完的话,大概能铸造20门以上的4斤将军炮。
“司令,在下觉得,这些铜全用来铸炮太可惜了。”
汤隆犹豫了一会,之后一咬牙,下定决心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有这么多铜,咱们应该铸钱才是!”
铸造私钱一向是获利丰厚的大买卖,以往做这生意,最大的问题是铜料不足,以及朝廷严禁。
但目前来说,徐家没有这两个障碍——徐世杨抢到一批质量上乘的铜料,同时朝廷现在也管不到江北来。
如果铸钱的话,赚一倍以上的利并无问题。
但是,徐世杨不可能接受这个提议。
毕竟,对现在的徐家来说,有大炮才能保住产业。
像朝廷那样孱弱,你再有钱也不过是强盗眼中的肥羊罢了。
“你记着,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
徐世杨对汤隆笑道:
“有大炮,钱不是问题。没有大炮,有再多钱都没用!”
“我允许你们按自己的想法实验性铸造一些非制式武器,但不能耽误神机炮和将军炮的生产,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去做。”
“若是能造出合用的东西,我就奖励你们。失败了,只要不影响预订的生产计划,我也不罚你们。”
“但是,一定要记住,这一切的前提是不影响既定军工生产!”
……
因为有了水力锻锤,除了枪炮以外,这个时代依旧非常重要的冷兵器产量已经完全不用担心了。
直接用机械捶打出来的廉价刀条开始大规模装备部队,给锐士兵用的护身腰刀(这玩意同时可以大规模提供给民兵)和给选锋兵使用的斩马刀/双手重剑之类的武器,比给神机兵使用的套筒式刺刀产量还大,以至于到最后很多神机兵没有刺刀,只能用腰刀凑合防身。
徐世杨的虎切在都亭驿被砍的到处是缺口,现在已经成了一件装饰物,于是他也从军工部门领了一柄廉价腰刀当做最后的护身武器。
除此之外,徐世杨还想着仿造一些倭刀,卖到江南去。
那边不知为什么,对倭刀相当情有独钟,好的倭刀甚至能卖到几十贯,最普通的也可以卖到5贯之多。
徐世杨打算用廉价的仿倭刀冲击江南市场,哪怕一柄只卖一贯钱都是大赚,何乐而不为呢
有了“先进动力”,最大的收获其实是铠甲方面,水利锻锤直接生产板甲效率惊人,价格也十分低廉。
当然,徐世杨现在没有那么多铁给前线士兵人人装备一身铁甲,他打算只给以白刃战为主的选锋和锐士装备铠甲,而且是只有一面前胸甲,背后及四肢完全无防护的极简易甲片。
为了节约成本,此时生产的所有甲片一律表面不渗碳,纯靠2毫米厚度硬顶。
甲胄方面,最麻烦的其实是头盔,徐世杨选中的样式是带宽檐的明盔样式,这样的头盔对鞑子远距离抛射过来的轻箭有不错的防御力,但产量是个悲剧。
 
第211章 新人事安排
按照徐世杨的新规定,每一个新军士兵,需要在一个单独的新兵营进行15天专门训练(大战临近时间紧张,徐世杨没办法只能缩短新兵营训练时间)。
之后,若是能够通过简单的考核,并且新兵营期间没有犯大错,一旦新兵分配到野战部队,其家人立刻可以获得十亩田地,没有家人的新兵则用十亩土地券替代。
土地券不再设兑换时限,持有者可以随时找徐世杨换取土地,也可当做土地出售给其他人。
这实际上是把土地券当做由徐世杨担保的货币,好处是大部分没有亲属的士兵(甚至很多有亲属但没分家的人),可能暂时不会把手中的土地券兑换成土地或卖掉换成其他东西,而是积攒起来,为将来成家做准备,这样土地券可以超发一些。
这样,徐世杨可以只花费很少的土地,就能获取更大的效果。
新军的待遇还不止于此,所有士兵——不管是哪个兵种,服役期每超过一年,就可以额外获得两亩土地的奖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