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硕鼠就是我

    他有绝对的信心,新军一出,这些坞堡都会被彻底打败。

    但徐世杨非常担心人心问题——自己老爹的做法明显是封建化的并吞他人部曲,就算成功,那些人肯定也不是心甘情愿支持徐家在青州的统治,无法作为核心人口看待。

    这对今后与鞑子的大战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现在核心人口本来就少于鞑子,若是等鞑子大军杀到,这边还在内乱,那可就搞笑了。

    当然,徐世杨也清楚,自己当初的政策走向实在太过迟缓,两年时间才统一一个县,并把另一个县变成半控制区,可仅仅青州辖下就有一府十三县,按徐世杨的速度何时才能统一青州府

    更别说整个齐鲁,以及江北和华夏了。

    所以徐世杨打算跟自己父亲好好谈谈,统一一下两人施政方针,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既能收拢人心,又能快速扩张的方法。

    这种方法或许会是两人政策的折中,但总比都走极端强得多。

    确定这一点后,徐世杨打算立刻离开日照回到莒州,但走之前,一个重要问题必须解决——如何更快的把江南原来的物资卸下。

    这方面,张家的坞堡主不断叫苦:张家以港口维生,名下土地和佃户本来就少,徐睦河徐老爷前段时间在日照征用丁口牲口,组建了两个新军营,张家在其中出力不少。

    随后徐老爷又发起青州统一战争,进一步征募张家丁口,致使现在张家连搬运物资的人口都十分匮乏。

    张家希望,前线的战事如果不那么紧张,徐家能够统一返回一些人口,或者给张家分配更多新抓来的俘虏,以便完成卸货任务。

    这要求立刻就被徐世杨拒绝了,现在是打仗,后方缺人口不能从前线想办法。

    至于新抓来的俘虏,徐世杨对他们有另外的安排,不可能随便分给坞堡主(不管是旧朋友还是新来的)充当佃户。

    但是后勤同样重要,物资堆在港口里卸不下来也是个麻烦,徐世杨可不像当隆美尔。

    因此,他给张家出了个主意——张家放弃包括农活在内的所有其他工作,剩下的所有能用的人口都集中到港口装卸工作中来。

    作为补偿,徐家可以在粮食、盐等物资上给予张家更多补偿。

    如果张家不答应这个要求,或者答应下来也无法完成装卸工作,那么徐世杨希望把部分船舶转移到别的港口卸载。

    比如说东面属于莱州府辖下的几个港口。

    他们应该愿意为大笔经济补助帮助徐世杨转运来自江南的物资,而且徐世杨认为他们不敢贪墨。

    虽然陆地上的运输线会被拉长,且消耗会大一点,但总比让物资在海上飘着强。

    徐世杨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完全基于现实利益,但张家对此不这么看,他们听到这个提议的第一想法是:莒州方面可能想分散海运对张家的依赖。

    这样的话,张家依靠港口在青州势力中所取得的特殊地位将会被动摇,甚至有可能会让徐家产生取而代之的想法。

    以徐家现在的威势来说,这可不是个可以一笑了之的威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张家最终答应了徐世杨的第一个方案,即放弃他们微薄的农业,除了有手艺的工匠外,其他人力全部用在卸载进港物资的工作上。

    得到这个承诺,徐世杨也只能暂时给予一定的信任,毕竟张家也已经算是青州势力内二线核心。

    不过,徐世杨也提醒了他们,江南来的物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青州来说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比本土生产的物资还要重要。

    &




第202章 团结
    所有新加盟的坞堡主都在用仰视的目光看着徐世杨。

    而徐世杨也在打量着他们。

    略有些不同的是,徐世杨是在考虑用什么态度面对这些新加盟以及以后可能会“新加盟”进来的其他坞堡主。

    按照以往他的想法,最好当然是通过利益交换,把所有这些人都团结在一起,组成一个以自己为首,紧密的联盟。

    而非徐睦河所做的那样,强行吞并,人为制造联盟内部隔阂。

    徐世杨更是不想打现在这种毫无意义的战争,在他眼里,江北的所有汉人都应该团结起来,毕竟大家都已经这么惨了,也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可能救亡图存。

    他原来的那个位面,历史上两个重大转折,一个明末不就是因为抵抗鞑子的各势力之间不团结甚至习惯性内斗,结果让鞑子占了天下。

    而三百年后,那个伟大的党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却选择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御外辱,从而取得辉煌的胜利。

    两个重大历史阶段不同的结果,一直影响着曾经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徐世杨。

    他也曾经畅想过,即使没有超越时代的帮助,另一个位面的明末,若是晋王、延平郡王以及李来亨等闯系余脉能团结一致,未必不能挽天倾。

    然而,他们就是无法团结一致,甚至互相之间还是隐隐的敌对关系,这不仅严重消耗了本来就处于劣势的抗敌势力,还让敌人获得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徐世杨不认为自己的部队能成为另一个时空的tg那样能顶着世界第一空军硬撼装甲部队的轻步兵巅峰。

    因此他更加希望避免出现明末那种外敌环肆,自己却还在内乱的可悲场面。

    这是徐世杨之前所有政策的基础,为此他尽可能避免发动一场统一战争吞并其他坞堡,直到徐家的前任家主,自己的大伯投敌罪证确凿,他才逼其退位,即使这样他也还留下了长房系统的几个兄弟。

    之后扩大地盘的时候,他也是选择组成联盟,让联盟内的其他土豪家族也能获得一些利益,以便维持这个联盟的团结。

    这个政策执行起来,扩张速度慢的惊人,但徐世杨自认为自己避免了内战消耗,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今天见到这些外系坞堡主之后,徐世杨发现自己想的可能有些偏差。

    比如说,他总是以为,对相当于一个小军阀的坞堡主来说,维持自身的独立性本身就是最大利益。

    强制他们加入一个联盟,并且要求他们按统一标准行动,应该拿出很大一份利益来进行交换。

    但徐睦河的做法与徐世杨的想法完全不同,他给外系坞堡主的交换条件,其实是:加入我,我才不会消灭你,不加入我,我就会主动攻击你。

    结果,现在看起来,成果居然不错。

    徐睦河凭借战胜鞑子的威名召集全青州的坞堡主,这就真的来了大半,如果不是青州北部坞堡主听到消息时间晚,徐家定的时间太急,他们可能也不会成为青州军的敌人(徐世杨高度怀疑老爹这么做是故意制造一个敌人)。

    之后的战争中,新加盟的坞堡主进展不顺,徐睦河又杀鸡儆猴写灭了联盟内十几个坞堡主,其他人居然也没有明显的反抗。

    徐世杨猜测,这可能是因为江北十几年的混乱,造成大部分人宁愿接受一个暴君也想要和平的缘故

    毕竟,去过江南的徐世杨看的很明白,江北坞堡主的生活,可能比江南中小地主还要差许多。

    那句矫情的话是怎么回事来着

    最差劲的统一也比最好的分裂强

    感觉互相打量的时间差不多了,自封青州节度使的徐睦河第一个开口问道:

    “世杨,急着召集大家来是有什么急事吗”

    “父亲,还有在座的诸位。我刚刚从江南回来,在这里,我想大家宣布几个消息。”

    &nbs



第203章 问题
    辽东正被大战的阴云所笼罩,略微靠南的齐省,一场军阀统一战争仍在继续。

    而且随着徐世杨的回归,这场战争迅速进入最激烈的阶段。

    在青州联盟内部坞堡主会议上,徐世杨直接揭露了各家即将面对的巨大威胁,随后要求各部团结一致,直面随时会南下的鞑子报复大军。

    “下次鞑子再来劫掠,就不是几个谋克或一两个猛安的兵力了,他们甚至有可能全师而来。”

    徐世杨在会上如是说道:

    “朝廷有长江护体,鞑子估计没太多好办法,但咱们没有。”

    “前几年,因为我们徐家的奋战,鞑子并未像往常一样抢掠到大家的财富,因而诸位都有了些积攒。”

    “这些积攒就会成为下一步鞑子劫掠的目标,你们要是想保住自己的家人和财富,就安下心来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随后,徐世杨语气陡然拔高:

    “从现在开始起,青州范围内都要进行全面动员备战!”

    “联盟范围内全面执行军法,敬告各位,军法严苛,以往只是训诫的罪行,执行军法之后很可能就要斩首了!”

    徐世杨并未理会那些联盟内那些新老坞堡主看向自己的复杂眼神,反正自己已经提醒过他们了,到时候就不能算不教而诛。

    而且他的手段,依旧比徐睦河温柔许多——至少现在他并未二话不说,找个理由直接杀死别家的坞堡主,吞并别人的军队。

    为了坚定新联盟的信心,也为了迅速结束这场在他看来没什么必要的统一战争,徐世杨决定立刻投入新军,摧毁所有抵抗者。

    做出这个决定后,徐睦河也悄悄松了口气。

    他之前一直没有强迫新军出动,主要是两个原因:

    首先是担心一手建立起新军的徐世杨误以为自己要抢新军的兵权,他不想父子反目成仇。

    另外就是,作为一个封建主,他确实不知道如何运用在这个时代显得过于新颖的新军——徐睦河倒是有信心用好陷阵和选锋,但大量长矛火枪组成的阵列似乎才是新军主力。

    徐睦河知道,新军才是徐家称雄青州的根本,若是在自己手里打几次败仗,那些新加盟的坞堡主恐怕会有别的想法。

    现在好了,徐世杨回来了,他能打败鞑子,用新军对付几个土豪武装武装没什么问题,若是能获得几次畅快的胜利,内部坞堡主的人心肯定会安稳下来。

    说不定,自家势力可以顺势扩张出青州范围,周边莱州、登州、兖州、泉城府的地方势力,会望风来投。

    徐世杨也存了类似的想法,对他来说,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先用父亲的方法试一下,把人口和地盘拿下,之后在缓缓收复人心也不是不能接受的选择。

    总之,一切先把鞑子大规模南下这一关顶过去再说!

    徐世杨本人只休息了半天时间,随后重新接过新军指挥权。

    徐睦河虽然并未插手新军的指挥,不过这段时间却毫不放松对新军的投入,因而此时新军已经有9个营,4200人之多,外加300不在新军编制之内的陷阵兵,合计4500人。

    这个数字比徐世杨南下时的7个营3000人增长不少,主要是增加了两个新的步兵营“济远”(日照王家)、“威远”(日照其它坞堡主联合出人)。

    另外骑马步兵营“靖远”扩充到500人。

    如果不是战马实在难得,维持致远营现有的200骑兵已经非常困难,徐世杨估计老爹会把致远营也扩充到500人的正常规模。



第204章 炮击
    新军的毛病是如此之多,旧军就更不用说了。

    好在这一次徐世杨的敌人不是近代列强也不是穷凶极恶的鞑子——他们本身也不过是一帮地方武装民兵而已。

    哪怕骑兵水准不高,步兵有两个营等于没有战斗力,剩余的5个新军老营也能轻易战胜敌人。

    何况,跟青州军僵持了一个多月后,不愿服从青州命令的地方坞堡军也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因为战争耽误了太多的劳作时间,北方抵抗的坞堡主今年已经可以确定会颗粒无收。

    而且战争会消耗坞堡主的存粮——要人卖命的时候,给下面人吃顿干饭在坞堡主自己看来也是理所当然。

    因此,反对青州军的坞堡主也已经坚持不下去了,他们必须在尽快获胜或全面失败之间做一个选择。

    徐世杨接过前线指挥权后,9个营的新军部队越过同样疲惫不堪的外围坞堡主,站到第一线。

    而北方比青州军更加松散的坞堡主联盟,同样拼命集结一切可以集结的军队,打算与青州军进行一次决战。

    参战的北方联盟共有十七个家族,大约4500人组成的军队。

    青州军则是新军全部,共4200人,另外可以得到后方5000旧军的支援。

    徐世杨不打算让旧军参战,但是他需要让尽可能多的人看到这个战场,以便通过胜利鼓舞外围势力的信心。

    因此徐世杨通过徐睦河,召集青州内部所有豪强家族代表,组成一个“战地观摩团”,跟在自己的指挥部旁边。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徐世杨把所有致远骑兵拆成探哨撒出去,对北方联盟军队形成一个骑兵侦查幕。

    缺乏骑兵的北方联盟对多达两百的致远骑兵毫无办法,一开始他们还出动一些骑着劣马甚至骡子驴子的“骑兵”过来驱赶一下,结果这些半吊子被栾廷玉的手下揍得很惨,一天下来被击杀进二十人,其余乱哄哄退了回去,再也不敢离开步兵掩护半步。

    取得前哨站的胜利后,致远骑兵如同牛皮糖一般紧紧贴住北方联盟主力,既不远离,也不贴近,只是不断把他们的部署情况回传给徐世杨,同时阻止任何小规模队伍离开主阵,不论打柴打水,都会受到骑兵袭击。

    单方面骑兵优势的威力显现出来,开战之前,徐世杨已经对北方联盟军队的部署一清二楚。

    他们看起来是想依仗旧临淄县城打一场防守反击。

    骑兵侦查结果显示,临淄县城内可能有几百敌兵,弓箭不少,还有人装备了一些大号弹弓,骑兵逼近侦察的时候遭到一些小型石块的袭击,有人被砸破了头。

    敌军主力部署在临淄县城东侧,紧贴着半坍塌的城墙部署,中阵有不低于3000人,熙熙攘攘的相当杂乱。

    再往东还有一个废弃的小坞堡,里面也有敌军,而且不少,似乎是想与临淄县城一起掩护主阵的两翼。

    得到敌人详细的部署情况后,徐世杨一阵无语。
1...5556575859...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