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硕鼠就是我
中秋节,团圆夜。
大周新任的神武后军统制徐世松站在自己的营帐前,昂着头静静欣赏月色。
几个月前,徐世松离开齐省,乘坐李飞虎的海船把仁福公主,以及当初和亲船队里陪嫁的半数宫女、太监、僧道和大约两千禁军官兵送回江南。
这一路上倒是顺风顺水,但在即将抵达目的地的时候,徐世松得到消息,说是方腊乱军正在围攻金陵,
徐世松当机立断,命令船队转向,在金陵附近登陆,从东面侧击围城的方腊军。
当时,方腊正亲自率领二十万乱军在西面阻击童贯、高俅和徐世柳,同时命令手下大将方七佛率众十万攻打金陵。
金陵守将王子武倚城固守,方七佛九攻不下。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在东方会突然出现一只生力军。
徐世松登陆后,只是稍作休整,立刻发动进攻,方七佛的军队人数虽多,但战斗力不强——反军的核心以江南各地的江湖游侠、绿林豪客为主,好勇斗狠还行,但根本不熟悉真正的战争,而且这种核心人数也很少,其他大多数人都是被裹挟来的民众。
徐世松率领两千经历过青州扩张战争的禁军士兵,一个冲锋就打穿了反军对金陵的包围。
王子武立刻出城接应,与徐世松里应外合,夹击方七佛,反军崩溃,在周军的追击下自相踩踏,被王子武、徐世松连续追击数十里。
十万反军最后只有几千人与方腊主力合流。
进攻金陵不成,方腊不得不尝试转头南下,试图寻找新的机会,但南下行动也遭到徐世柳的攻击,因而遭遇失败。
八月初,各路周军合计将近三十万,将方腊的二十万反军彻底包围。
差不多就在徐世杨在齐省搞胜利庆祝大会的同时,因为在金陵城下的辉煌胜利,徐世松被大周建兴皇帝任命为神武后军统制,一举从平民跃升到朝廷四品武将!
而且从江北回来的两千禁军,已经全部归他指挥,在加上从反军中则其青壮挑选出来的三千辅兵,徐世松已经成为拥兵五千的实权将领。
原本打算送回公主就立刻返回齐省参战打鞑子的徐世松,就这样因为江南的战争而被迫留在大周。
等他终于抽出时间,可以返回江北的时候,齐省传来消息,青州军大破鞑子,那边的战争也已经获得胜利了!
徐世松自认为现在回去也没什么意义——在大家面对鞑子猛攻的时候,自己在江南对付一帮乌合之众,等大家打赢了再回去,会给人一种自己要抢功的感觉。
还不如干脆留在江南,反正大家都是为朝廷效忠。
嗯,他并不清楚,或者说故意蒙蔽自己的双眼,看不到徐家上下其实大多数人对大周朝廷都没什么忠诚可言,除了他自己。
徐世松想要留在江南,真正的内在原因恐怕也是这个——他支持叔叔和堂弟们软禁了自己的父亲,在封建时代这就是大逆不道,因此徐世松已经下定决心,无路如何绝不再去做叛逆了。
只是,毕竟家中绝大多数亲人都在齐省,在现在这种团圆夜,徐世松还是有点想家的。
现在,他是在自己的军营中参与对方腊的包围。
周军统帅,枢密使童贯似乎有些忌惮方腊军的庞大兵力,因此选择了较为稳重的战法——以三十万人包围二十万人,死死围困反军,限制反军的活动范围,使方腊得不到粮草补充,也没法通过裹挟更多民众增加兵力。
童贯并不强攻,但也绝不给方腊突围的机会,让时间一点一点消耗方腊的实力,等待胜利果实自己瓜熟蒂落。
徐世松不想评价童枢密的战略,毕竟这种战略确确实实是万全之法。
但是……,但是,徐世松毕竟是曾经以
第295章 忠臣2
同一时间,临安。
文府今天举办中秋诗会,临安那些仰慕文相公的才子佳人无不欣然而来。
其实,方腊之乱尚未平息,文相公本人原本是打算停办今年诗会的。
但文仲等人不同意,他们认为现在正是主战主和两派即将摊牌的前夜,如果诗会停办,未免会让青年士子们以为主战派怕了秦相公——秦相公庄园的中秋诗会可是照常举办的。
何况,方腊之乱虽然影响甚大,却也没能把住在临安城里的豪门大户们怎么样,最多不过是城外的庄园和金陵方向的产业遭受过一点损失,九牛之一毛而已。
很多人都想把诗会办成文坛盛世,既是转换一下前一段时间紧绷的心情,也是为了炫耀本方的实力。
文相公拗不过这么多人,因此只得同意,在战事还在临安金陵之间爆发的时候,照常举办中秋诗会。
当然,诗会举办归举办,主战派诸位核心官员,更关心的还是各处战事。
因此在诗会即将开始却尚未开始的档口,文相公召集几位本派核心成员,一起讨论几个事关重大的问题。
“太子殿下那边怎么说”
首先问话的当然是主战派精神领袖文相公。
“太子听到江北战事的结果,非常高兴。”在宫中有个太子侍讲职务的文仲回答:“殿下说,既然齐省民兵能大败鞑子全师,我大周官军当是更强,实在没有必要怕了鞑子。”
几个主战派同时皱了皱眉头。
初生牛犊不畏虎,这也是正常的。
但齐省能打败鞑子与大周官军当是更强,这两个观点之间似乎没什么联系吧
当然,哪怕是错误认识,这也是好事。
这意味着,一旦太子登基,主张对鞑子妥协的主和派一定会被皇帝厌恶。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请太子殿下尽快登基了。
“宫禁军现在都支持我们。”文仲接着说:“只要高俅那厮还在临安之外,我们随时都可以……。”
他没有说下去,但在场的人都知道他想说什么。
禁军因为和亲的事,对主和派彻底失望了——毕竟连徐宁那种累世功勋子弟,都被主和派像是破抹布一般送给鞑子,若是主和派继续在台上,下次和亲说不定就轮到他们去辽东虎穴了。
“禁军只是厌恶老秦他们。”文相公喝了口茶,幽幽说道:“他们未必支持陛下退位为太上皇。”
“所以,做这事的时候,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武力。”
“顺义军在前线,调不回来吧”章明义说道。
“世柳练得好兵。”文相公幽幽的说道:“他说,只要老夫给他一句话,他可以帅顺义军甩开高俅,在12个时辰内赶回临安,控制全城。”
“能做到吗”几个主战派官员同时问道。
“老夫信他。”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没人在乎徐世柳擅离职守会不会让对付方腊的战争出现什么变数,对所有人来说,最重要的始终是朝堂,而不是那个反贼。
“那就这么定了。”文仲冷静的说道:“大家都要做好准备,中秋过后,我会再进宫,规劝陛下。”
“若是陛下还不醒悟……。”
那句话并未说出来,不过大家都知道,若是建兴皇帝不能满足主战派的政治需求,那就要清君侧了。
也许是为了转移一下紧绷的气氛,也许是有别的目的。
这个时候,翁书平用感慨的语气说了另一件事:
“徐世杨在江北大破鞑子,此诚乃我朝第一边功;徐世松刚到江南,即以两千兵击破十万贼军,解金陵之围,也可谓有万夫不当之勇;至于世
第296章 忠臣3
年轻的官员们纷纷露出尴尬的笑容。
作为臣子,私下里自行决定公主的婚嫁,似乎是太逾越了。
不过嘛,也就是尴尬而已。
毕竟天家无私事,之前主和派能逼着仁福公主去辽东,那么主战派让仁福公主嫁给徐世松倒也不是说不过去。
毕竟现在看起来,公主本人还是挺信赖他的,宁愿在徐世松的兵营里呆着也不回临安。
“徐世柳徐世松都好说,他们毕竟是在江南。”翁书平继续说道:“江北徐世杨怎么办齐省军马几乎与我们完全无干,一兵一卒都是徐家自行招募练就,那些兵马只知徐家不知朝廷。”
“与徐家的婚事需要尽快。”
文仲说道:
“徐家女郎不是已经来了吗四弟与她的婚事先办起来,然后尽快把小妹嫁过去。”
“然后……,嗯,一旦我们这边成功,我们就给徐家请功——他们毕竟打败了鞑子,取得了大周第一边功,给他们家一个齐省都督也不是不行。”
“只要徐家接受,那就是接受朝廷的领导,咱们这边再派个监军过去。”
所有人一起点头,现阶段能做到的也就是这样了,如果还想更深入的控制齐省军队,还得看今后各自的手段。
“相公。”章明义此时说道:“到时候,我去江北监军吧。”
他跟徐世杨的关系不错,又是主战派年轻一辈的核心之一,还是进士,对大周的忠诚也是毋庸置疑,让他去江北似乎正合适。
文相公点点头:“既然明义毛遂自荐,那到时候就你去吧。”
章明义的眼神亮了起来。
他是进士,作为文官,学识上是没问题的。
但太年轻,如果此时成为宰执,必然会被骂做“幸进”,如果先去江北取得一些军功,情况自然就不同了。
看齐省军如今的情况,分点军功似乎一点都不难。
文相公端起茶杯,品了一口,淡淡的说道:“事情先这样吧,我们也不要让士子们等太久。”
诗会已经开始了,大家总在这讨论这些问题,似乎也不好。
“对对对!此间过后,大家恐怕就没有这样的机会玩乐了!”
年轻的官员们一起站起,对文相公拱手,然后转身前往诗会现场。
文相公无奈的摇摇头。
什么叫没机会玩乐这些年轻人是觉得大事已定,他们一定会在未来的朝廷占据高位
还有,若是大事不成,他们就不努力,而是去纵情享乐了
为什么一点危机感都没有呢
就像徐家那些孩子一样,做什么事都风风火火的,不论是打仗还是读书。
……
文家的诗会没什么规矩,所有士子、宾客都可以在文家的园林里随意走动,或赏花,或饮酒,或作诗,自得其乐。
花间树下、山石水边都摆着小桌,上面有果品点心和酒水,士子们可以随意取用,文家的下人仆役也会很有眼界的补充食品——这种类似自助餐形势的晚会是文仲跟一个西方客人学来的,他认为非常适合不甚严肃的场合,可以让大家尽情享乐。
因此,文家较为轻松的宴席,都是这么做的,也确实蛮有意思,很受年轻士子们的欢迎。
为了增加意趣,一些显眼角落的树枝上还挂着一张张小纸条,有些是类似灯谜的谜题,有些是半阙诗词,也有些是对子,反正都是些文人的小游戏。
若是有兴趣,士子们可以解开谜题或对上诗句,交给侍者送到庭院专门搭建的舞台上,那边会有小樊楼来的当红清倌人现场唱出解题者的答案和姓名,文家也会双手奉上一份小礼物——都是笔墨纸砚之类,看起来简单,却是出自名家之手的昂贵礼物。
&n
第297章 改编1
莒州,原徐家十五屯,新军总部所在地。
再过一段时间,新军总部将被改编为更具近代化特质的总参谋部,成为一个单独而不是临时的机构。
徐世杨任齐省都督府下辖的战争部长兼任总参谋长,少将军衔,总领齐省一切军务。
然后,总参谋部将被迁徙到登州,与辽东隔海相望。
不过,那都是二、三个月以后的事,一切准备妥当,拖到明年年初都不是不可能,因此现在,新军的军事会议仍然要在莒州开。
今天的会议是之前战争的总结会,新军所有少校级别(这个军衔相当于所有副营级以上,以及之前战斗中表现出色,即将得到提拔的人)以上军官全部参加。
按照以往的传统,营级以上主要军官们全都坐在一张圆桌前,只是圆桌不够大,刚刚获得与会资格的新人不得不再围着他们坐一圈。
“部队上普遍反映,战斗中表现最好的神机兵,其次是选锋和陷阵,锐士兵的表现……,嗯,不太好。”
现在发言的是公孙胜,上次黄河之战的时候,他负责南线的指挥,直面鞑子天会汗完颜吴乞买,由于距离问题,他算是新军中少见的有单独指挥大战经验的将领。
“怎么个不太好法”
徐世杨一边问,一边自己拿支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原本这个任务是赵琳的,但几天前赵琳被检查出怀了身孕,容嬷嬷强迫她脱离工作休养去了。
“他们的长枪太长了,又不能远射,在壕沟里使用不便,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也就防守胸墙的时候能用用。”
公孙胜回答:
“队伍上有人建议缩编锐士,把多余出来的人分给选锋和神机。”
“我们不可能指望每一次都挖好堑壕等着鞑子来撞。”
徐世杨头也不抬的说道:
“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得跟鞑子野战,到时候没有长枪,用什么抵御鞑子骑兵”
“刺刀也可以。”新近才有机会参加这种重要会议的徐宁立刻说道:“马很聪明,也很胆小,只要有个尖锐的东西在眼前,它们肯定不敢硬冲,属下看了看火枪上的刺刀,那东西足够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