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硕鼠就是我

    十几年来,鞑子一次次入关劫掠,也从来没有去过曲阜、兖州府、宁阳、汶上等地的奉圣公领地上。

    甚至连青州军扩张的时候,兖州方向的部队都选择绕过奉圣公的土地。

    大家都给面子,奉圣公府上千百年的积累自然变成一个令人炫目的数字。

    如今,奉圣公府上到底有多少财富,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知道。

    但是根据奉圣公府上所拥有的土地判断,他们家现在在兖州一府五县拥有三十几个规模很大的村子,以及至少五个城镇级别的领土。

    赵琳说他们有十万人口,这大概是多了,但5到8万是绝对没问题的。

    而且肯定还有很多粮食、布匹、土地以及其他财富。

    但问题是,奉圣公府的名声实在太大了,历朝历代的皇帝、公卿甚至鞑子都不敢拿他家怎么样,只要奉圣公府上献上降表、劝进之类的东西,大家都任由他们守着大成至圣先师的牌位继续过他们的好日子。

    也难怪听到赵琳鼓动徐世杨找奉圣公的麻烦,赵珊会如此激动。

    不过,赵琳对姐姐的愤怒却是毫无感觉。

    她给徐世杨当了那么长时间秘书,自认为比姐姐更清楚丈夫重视什么,不在乎什么。

    这次也是这样,若徐世杨也是那么重视奉圣公家名声的人,她连提都不会提。

    “奉圣公啊……。”

    徐世杨眯着眼想了想:

    “确实应该去看看。”

    随后,他不再说话,直接转身离开。

    “夫君!千万别冲动!”赵珊大声劝道。

    “姐姐,你劝不动的。”赵珊悠悠的说道。

    ……

    “李逵!”

    在院子里,徐世杨大声命令:

    “近卫队集合!再去把定远旅叫来!准备出发!”

    “是!”

    奉圣公手上有至少8万人口,壮丁应该在3万左右,就算他们都是没经历过战争,只对付过土匪的农民,这个数量在这,真的翻脸,只靠近卫队那几百号人还是不行的。

    不过想来,带上千多号大兵,他们就不会想着拼一把了。

    ……

    曲阜,奉圣公府邸。

    当代奉圣公正带人在各个庄子上巡查,同时催缴租粮。

    听到有大兵包围自家府邸之后,他急匆匆赶回家中,发现本家所在的镇子已经被都督府的大兵彻底占领了。

    有人在街道上架起据马,上着明晃晃刺刀的步兵站在后面,不允许随意通行,骑兵在镇子上来回巡逻,甚至还有几门大炮把黑洞洞的炮口朝向镇子的几个出入口。

    奉圣公本人倒是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但他的随从都在进门之前被齐省大兵扣下了。

    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奉圣公没有心情跟小兵们争辩,只带着两个小厮快步赶回家中。

    徐世杨现在就在奉圣公府邸的大厅中,不断仔细打量这间大屋子。

    “徐将军,您这是何故”一见面,奉圣公就语气不善的质问道:“此处可是圣人门楣,你这……”

    “我来替往圣续绝学了。”徐世杨直接打断他,笑着




第313章 非常事
    另一个时空,红朝太祖曾经搞过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他老人家当时的说法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徐世杨没那么大脸面,不过他认为,既然圣人说过:有教无类,又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话,那么让读书人上山下乡,教育山野间的无知民众,同时让他们以民为师,从荒野之中学点旁的知识,也是应该的。

    好吧好吧,徐世杨承认,他就是拿着子曰当圣旨,学习红朝太祖的做法,强迫高高在上的文人下放到基层而已。

    圣人后裔,去乡下当个乡村教师,其实蛮光荣的不是吗

    可惜的是,圣人后裔自己不这么想。

    比如奉圣公本人,他就是觉得徐世杨要流放他们家。

    “去乡下教教小孩子读书认字,比在这边坐拥豪宅美眷绝对更能宣扬圣人大道。”

    徐世杨用肯定的语气说道:

    “所以,奉圣公,别犹豫了,请立刻出发吧。”

    “竖子敢尔!!!”

    “我有什么不敢的”徐世杨又笑了:“我来就是为了这个目的,给你一天时间,收拾好行李立刻出发。”

    “你不怕天下士子对你口诛笔伐吗!!!”奉圣公怒目圆睁,死死盯住徐世杨。

    若是眼神能杀人,这目光怕是真能糜烂数十里。

    “这里改成书院,在圣人脚下读书,相比圣人自己也是欢喜的,只要更贴近圣人大道,士子们怎么会反对”

    徐世杨幽幽的说道:

    “难道奉圣公认为圣人有教无类的做法是错的”

    “你!”

    奉圣公气的脸色通红,但他又不能说子曰是错的。

    这种时候,真是有理也说不清,何况他其实没什么理。

    谁说过圣人子嗣就应该坐享良田美眷

    “徐将军……。”

    奉圣公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心中的愤恨,尽可能平静的说道:“本公日前曾经为大都督上书……。”

    “啊哦,那劝进表真是你写的啊”

    ‘呼!忍住!忍住!不能发怒!’

    “是。”奉圣公咬牙切齿的说道:“您今日做的事,是否得到大都督的认可不如这样吧,我这边为贵部囊助些钱粮,嗯,钱三万贯,粮五万石,您就此回去,咱们也就当今天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如何”

    “圣人家的钱粮我会全部帮奉圣公投入教育的。”

    徐世杨丝毫不为所动,他今天就是要把奉圣公府邸连根拔除。

    “至于大都督那边……,我问奉圣公一句,当初鞑子入关,您也给他们上过劝进表吧”

    “你!你这是什么意思!”

    “没啥,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奉圣公是圣人子嗣,不应该不知道这句话。”

    徐世杨平静的说道:

    “吾不才,原效管子,不至使圣人子嗣被发左衽。但若是您一心想要这么做……,所以,还是请您去乡下跟教授孩子们读书吧。”

    “至少,我没有把您按汉奸罪论处不是吗”

    ……

    徐世杨带着近卫队,守在奉圣公府邸门口,静静地等待着奉圣公家族所有人收拾行装。

    他已经在齐省的几个边远山区分别为圣人子嗣分别安排了住所,嗯,跟当地普通农民的住所一模一样。

    徐世杨给圣人子嗣的任务也很简单——相当于支教老师,基础任务是交给山里的孩子们读书认字,徐世杨给他们最低级别工资待遇。

    若是要传授孩子对徐世杨的仇恨,他也不在乎。

    今天这事做出来,世间舆情恐怕会把他骂作比鞑子还不堪的暴虐之徒。

    不过,骂就骂吧,若是口水能杀人,士子们十五年前就该把鞑子全都骂死,也就没有徐世杨现在搞得这些事了。

    他到了傍晚十分,奉圣公家族十三支房,500多口人已经全部收拾完毕——徐世杨说道做到,傍



第314章 教育
    行大事者,不背些骂名怎么行。

    凡改革者,更是各个被文人士子们骂的十分不堪。

    这个位面有过的商鞅、晁错,这个位面大概率没有的王安石、张居正,甚至还有后面那些处于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势下的一代代人杰,不仅背负着千古骂名,甚至还要付出流血牺牲的巨大代价。

    所以,只是被骂几句有什么好怕的

    徐世杨其实挺喜欢儒家思想的,这里面确实有一些相对进步的地方。

    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造,儒家早已不是夫子那个儒家了,它甚至有向儒教转变的趋势,已经逐渐成为一件愚民的工具。

    想要开启民智,将来总有一天,徐世杨必会跟这暮气沉沉的腐朽僵尸进行一次总摊牌。

    或逼着他们深刻改造自己,跟上发展的步伐,或直接毁灭他们。

    也就是说,若是不跟着徐世杨走,那就去地下直接追随夫子吧!

    现在才到哪儿啊。

    且等着吧!

    ……

    徐睦河把徐世杨狠狠骂了一顿。

    然而这没有什么鸟用,徐世杨掌握着军权和大部分财权,他才是大都督府真正的核心人物,大都督更像是个领袖牌位,拿徐世杨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当然,面子上的事还是得做的。

    徐世杨被“重罚”五年薪俸,然后闭门思过半年。

    他十分痛快的答应下来——反正他从未领过薪俸这种东西,他的私用完全来自自己在工厂和海贸中的股份。

    至于闭门思过……,呃,一离开泉城,他马上就把这一茬给忘记了。

    工作那么忙,怎么可能连续放半年的大假

    处罚了徐世杨,作为他的父亲和名义上的上司,齐省大都督徐睦河也不得不给天下做出些表率:

    先去已经空无一人的奉圣公府邸,在圣人庙中痛哭流涕一番,然后跟忏悔一样留下洋洋洒洒数千言的“罪己书”。

    然而,即使徐睦河,也没想起来把奉圣公及其族人找回来。

    就这样,曲阜奉圣公家族,被徐世杨当成知青,强制分散在全齐省最贫瘠的山区乡村,当支教老师去了。

    ……

    当然,抄圣人的家这么惊悚的事,不会这么轻易就过去。

    消息传遍天下,可以说是举世皆惊。

    江南士林沸腾,无数士子对齐省徐家破口大骂,甚至连徐世柳、徐世松都生受不少。

    不过,一片骂声中,也有人觉得徐世杨做的其实不算错。

    原因很简单,奉圣公府邸不是被徐家占下享用的,那些大宅子,已经被改造成供齐省士子读书的官学了。

    况且,奉圣公和他的家人也是去教授学生去了,虽然分给他们的都是些穷乡僻壤之地,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完全文盲,但教化就是教化。

    齐省都督府可没说不尊重儒家,不尊重圣人大道。

    相反,都督府这做法,显得还更加实干一些。

    江南士林因为齐省的事,隐隐约约分裂成两个派别。

    其中之一,支持齐省都督府有教无类的做法,认为这更加符合圣人大道。

    另外一派,则是把齐省都督府骂的狗血淋头,恨不得啖徐世杨之肉寝徐世杨之皮。

    这种争执,将在今后,引发一场剧烈的思维动荡,其影响将深达数百年。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提。

    ……

    无论江南发生了多大的思想混乱,暂时都无法影响到齐省这边。

    做下足以震动天下的大事之后,徐世杨自然要尽可能享受他的劳动果实:

    奉圣公家族被编户齐民之后,齐省其他还在顽抗的豪强纷纷低头,建兴十四年结束之前,齐省最后一家豪强完成了编户齐民的工作。

    加上奉圣公家的佃户,齐省又获得了将近二十万人口,使得都督府在册人数迅速攀升至1



第315章 马贼
    冬日的江北显得比平时更加荒凉。

    坐在北上的漕船上,放眼望去,一旦离开运河坞堡的范围,整个大地上连一颗稍微高点的树都看不到。

    小时候,文月曾经听说,这是因为流民很早以前就把树皮都吃掉了。

    这句话让从小养尊处优的文月印象十分深刻,以至于她已经忘记了何时何地听到这句话,但内容始终潜藏在她的脑海里。

    在她心中,江北大地类似于渺无人烟的荒原,甚至可以堪比地狱。

    现在真的亲眼所见,看到的景象确实比较符合她的想象。

    这就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生活在这荒原上的人,是什么样的

    文月当然见过江北的流民:面黄肌瘦,神情木讷,为了一口吃的就出售他们自己。

    她的父亲曾经说过,那些流民,其实还是好的,毕竟他们有机会有能力渡过长江,在江南总是有更多机会活下去。

    留在江北的人,生活必将更加苦难。

    恐怕真的不会比地狱好到哪里去。

    在地狱生活的人是什么

    恶鬼吗

    那么恶鬼的头目是什么人

    魔王
1...8687888990...2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