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修行在大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沐飞尘

    往日因为县尊的光芒实在太盛,盖住了县丞,而经过这件事,众人对县丞,也开始了真正发自内心的敬重。

    县丞大人让众人起身,接着道:“诸位,不知从何时开始,咱们西蜀百姓开始觉得一个尽职尽责的官吏是多么多么的稀缺。我觉得很奇怪,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尽到职责,难道不是我们为官一任应该做的基本吗做不到就是失职,做到是应该的,何用百姓说好”

    陈乐天接过话:“没错,县丞大人说的很对。本应很正常的一件事,现在却成了一件很难得的事。就好像一个当兵的,勇于杀敌成了最大的美德,而怯懦却成了常态。”

    顿了顿,陈乐天续道:“不过咱们父老乡亲还是要夸您,因为无论样的官吏,他只要能为了百姓而尽职尽责,这,就是大德。大家觉得是不是”

    “是,是!对,对!”

    百姓群起呼之,声浪很高。

    县丞大人有些羞愧的低了低头,然后忽然昂首挺胸,再次对众人拱手,继而一摆衣角转身:“回县衙!”

    回到县衙,依旧升堂。

    陈乐天在公堂之上拱手道:“大人,我觉得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正式升堂审案吧,这二十个人如今已全部关入大牢,所有脏银也全部收缴,只需清点完便可。”

    “陈同学的提议可以,不过本官有个建议,不知状告人陈同学是否有意见。”县丞端起杯子喝口茶,接着道:“我建议由城中德高望重的几个乡绅老者们,在县衙里那些银子边守着。”

    陈乐天道:“这样不好吧,咱们还能不相信大人吗,这些脏银县衙当然不会动歪脑筋,这点我们都放心的。”

    百姓们也都纷纷说,我们相信大人,大人不必如此做。

    县丞想了想,又道:“如果是我看守,我能跟大家保证绝不中饱私囊,但毕竟不是我看守也不是我清点,就像陈同学所状告的这二十个人一样,真正做事的还是他们这些人,我做不到十二个时辰盯着他们。所以我决定还是要找德高望重的乡绅前辈们来,协助我们。”

    陈乐天想了想,点点头:“大人说的也在理,既然如此,那就请大家推举一些乡贤乡绅来吧。”

    巴中城德高望重的乡绅就那几个,也就是几大家族的那些老人,由前任县令领头。一个时辰后,这些人就在衙役的带领下来到了县衙。之所以能这么快,主要还是县丞亲自手书一封信给这些人,再加上百姓们人心所向,况且,对这些乡绅们来讲,这是好事,何乐而不为。

    太阳的余晖完全消失的前一刻,县丞大人对这七八个人交代了一番,然后退堂了。




第四百零九章 费茶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修行在大宋 ”查找最新章节!

    由老县令带着的这些德高望重老者们来到后堂放银子的地方,金灿灿银晃晃的堆满这间空着的大屋子。

    大大小小二十堆,每一堆上都贴了封条,而且写了谁谁家挖出来的。

    屋子里除了银子,另外也有县衙的捕快和衙役们。

    “诸位辛苦了。”老县令一进门就拱手。

    捕快衙役们赶忙弯腰行礼,老县令的德行和威望还是在的。

    老县令和几大家族的老人们迈着有些慢,但仍然很坚定的步子,绕着金银珠宝走了一圈。

    众人都有些沉默,稍倾,老县令道:“恐怕不下三十万两吧。铁头帮真有钱呐。”

    王家老太爷道:“铁头帮劫一百两,估计至少要给这些人五十两。”

    李家老太爷喝口茶,道:“也就是说,百姓们被抢一百两,有五十两其实是县衙抢的”

    “嗯...可以这么说吧。”老县令不情愿但又很无奈的点点头。

    捕头大人在旁边实在听不下去,拱手道:“诸位叔伯可不能这么说。在剿匪这件事上,咱们县衙确实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但我们也不想啊,这么多次剿匪都无功而返,实在是咱们兵力太少,土匪太狡猾了。这次剿匪,县尊大人至今还躺在床上,诸位都是亲眼所见的。”

    老县令轻叹一声:“若不是有这么些蛀虫,县尊大人又怎会差点命丧在山上”

    “可见,咱们巴中城最可怕的,不是那山上的土匪,而是县衙里勾结的土匪的人。他们表面上正义凛然,暗地里却坏到不能再坏。”王家老太爷叹道。

    这天晚上,岁数已经不小的这些长者们,睁大眼睛,就着县丞命人送来的好茶和精致点心,就在后堂守着。

    这些长者们,虽然一夜不能睡觉,但他们心里都很高兴。因为他们以年迈之身,还能为百姓做点事情,还能为肃清吏治贡献那么一点哪怕一点点的力量。

    这一夜喝着茶,他们聊了很多。都是大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今晚脱了鞋躺上床但却不知明早是否还能起来穿的上。对于很多事情,都看的很淡了。尤其是关于功名利禄,到了这一大把年纪,就算是位列公卿,那又怎么样多走几步就喘了,到哪都要带个拐杖,再也不能健步如飞...

    这一切就像一根绳索套在脖子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紧,直到最终断气的那一刻。

    所以都这时候了,很多以前看不开的事也就都能看开了。

    这一屋子的金银珠宝,在他们看来,跟一堆土其实没什么太大区别。

    但到这时候,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在意的事了。他们开始在意一些与功名利禄无关的事。比如说,未来。

    家族的未来,老乡的未来,甚至整个大宋的未来。

    家族的未来会是什么样是衰败倾颓,还是繁荣兴盛死后多少年后,他们的家族会开始破落他们的孙子重孙后代流落在街头,端着破碗向来来往往的人乞求

    而大宋的未来是什么样是继续强大下去,还是渐渐变得弱小弱小到无数铁蹄冲破国门,冲破一座座城门,马蹄践踏在子孙后代的身上,刀剑劈砍在子孙后代的身上

    想想都已很可怕。

    所以他们开始害怕这些东西,他们已然快要离开人世,他们再也不怕被刀剑加身,再也不需担心没吃没穿。

    可是未来,子孙的福祉,是仅有的能刺痛他们的。

    因此,他们在意一些在很多人看来,不切实际的东西。

    比如正义,比如尽职尽责,比如一心为民...

    “到今日才知道,当初咱们以为不切实际的那些东西,才是最实际的东西。”

    “曾经我们嗤之以鼻的,才是最后我们关心的。”

    “总要等到最后,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还是为时已晚,我们是看不见了。”

    精致的小菜,一壶茶。

    小菜是巴中城最好酒楼供来的,这壶茶是县衙最好的茶,是用来招待上级下来访查时为大人们准备的。

    菜都没动,倒是茶已经喝了三四壶了。老县令忽然笑道:“坊间传言汹汹,我总觉得有些蹊跷,你们看呢”

    王家老太爷道:“正所谓无风不起浪,这些银子,那二十个人就是最好的证明。传言能传出来,必然是有根据的。”

    喝口茶,王家老太爷续道:“换句话说,没有哪个百姓天生喜欢造官府的谣,因为没有任何好处。”

    “可是人言可畏,百姓多数不明就里,有多少百姓之言杀人的案件乡野村夫村妇的嘴,那是多么锋利的刀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前些日子,就在乡下,我一个亲戚亲眼所见,村里乱传言一个寡妇跟一个青年的风言风语,那寡妇明明什么事都没做,最后却不堪忍受流言蜚语,自尽了。”李家老太爷如此道。

    “那是两码事。你说那种事当然是不好的。但我们说的这个关于官府的传言,从某些方面来说,官府的传言不会伤害到任何无辜,总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就觉得,就算是黑,也要让官吏只能只敢担惊受怕小心翼翼的黑,而不是明目张胆。要是现在就开始没有任何畏惧的贪,那按照这势头再过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整个大宋会变成什么样史书上这种教训还少吗”王家老太爷摆摆手道。

    王家老太爷看来对吏治很有心得,滔滔不绝:“关键是史书上冷冰冰的文字,并不能让大多数贪官污吏醒悟,甚至对他们一点刺激都没有。所以要想靠官吏自觉的去做为民做主的事,那是很难很难的。唯一能走的路,也就只有监督,从上到下层层监督。”

    林家老太爷忽然道:“其实监督更没用,上级监督下级要是能走得通,下级根本就不可能敢贪污。就是因为上级、上上级、上上上级都贪了,下级才敢贪,懂吗”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吏治的问题,都是在**裸的把官吏们看成十恶不赦的贪官污吏。

    搞的坐在旁边的捕头捕快们如坐针毡。他们想说点什么解释解释,或者说是辩白一下,可是这些长者们说的话题实在是太敏感了,他们不敢接话头啊。

    到了后半夜,老头们竟然很神奇的没有觉得很疲惫,依然精神矍铄。几个老头们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茶已经换了十几壶了,真是很费茶啊。



第四百一十章 四十万两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修行在大宋 ”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天。

    陈乐天一行人早早就来到县衙后堂,县丞最后到,在老者们的监督下,在告状人陈乐天的监督下。正式开始清点银子。

    然后县丞大人破天荒的从门外守着的上几千个百姓中,随手挑选了一百人进后堂观看,以示县衙绝无遮掩包庇之心。

    百姓们又是大呼大人英明,县丞大人很受用的拱手说着谦辞。

    “这些纯银酒具,好像是西洋过来的,唔...倒也很是精致,我曾经在一个在京城做过官的朋友家里见过,说是圣上分赏给他的。”主簿带着管税司钱粮的小吏们在统计银子,县丞大人从典史赵伟那些钱堆里摸出一些银光闪闪的酒具,若有所思的说道。

    陈乐天走过去看看,道:“我在京城见过好几次,好像的确是西洋人带来的。这里很少见吗”

    县丞看了眼陈乐天,道:“咱们巴中城城小人稀,十几年见不到一个西洋人,这样的东西,我自然是没有生在京城的陈同学见得多了。”

    陈乐天呵呵一笑:“大人这话说的在下汗颜,在下托祖上的福得以生在京城,又不是在下自己的本事。这些银酒具,我听西洋人说,在他们西洋,这些也都是富贵之家才能用得起的。”说着,陈乐天也拿起一个高脚银杯细细看着,其实,他虽然见过,但从来没仔细看过。这西洋人用的酒杯,跟大宋用的都不一样。大宋的酒杯都是四只脚,或者两只,上面或是圆形或是椭圆。而西洋的酒杯,只有一只脚,酒杯是圆柱的,脚也是圆柱的,跟桌面接触的,又是个圆盘。这样的杯子其实并不比大宋的杯子更稳,甚至如果装上酒,因为上面比较重而更容易倒。但换句话说,从外观上来说,这西洋酒杯看起来倒是挺有意思的。说实话,这种银器,看起来真的很贵气逼人,难怪豪绅们都喜欢。能不喜欢吗,拿在手上那种感觉就跟陶杯千差万别。

    县丞大人看了会后,放回去道:“倒也没什么稀奇的,喝酒而已,就是弄个碗也是一样喝,还能喝出花来吗陈同学,本官倚老卖老说句话,咱们大宋子民,尤其是你们年轻人,切莫以这些身外之物为人生的目标,要看淡这些,最好是能把这些看做粪土,那咱们大宋就会越来越好,反之的话,大宋则会越来越衰落。”

    老者们纷纷附和:“县丞大人此言甚是,人这一辈子能留下来的东西,从来都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只有精神能永存,只有为国为民能传之万世。咱们不说怎么怎么样,起码能为国家为百姓留点真正有用的东西,做点真正有用的事儿。”

    陈乐天拱手道:“大人,老大人,叔伯们,你们说的很对,学生受教了。”

    被邀请的群众里面正好有李萱儿。李萱儿今天依然穿小厮的衣裳,看起来就像是哪家酒店的酒保,只是太瘦了。易容高手封山在选择衣服上,不仅故意在衣服上剪几个洞,而且还泼上些酒渍和油渍,能够让人站在旁边,就能闻到这种在酒楼里就能随处闻到的味道。

    李萱儿见陈乐天一副认真受教的表情,心中暗道,乐天哥哥真是太会演了,明明对县衙非常不满,现在却满脸都是佩服的神情,乐天哥哥不去唱大戏真是屈才啦。

    李萱儿这几天乔装打扮跟在陈乐天一行人后面,听乐天哥哥跟人说话,看乐天哥哥如何做事,学到了很多很多。虽然今天才是第三天告状的第三天,但李萱儿觉得自己长进很大。就好像自己原来只是个童生,但现在已成了举人。

    童生的迷惘无知,到现在的若有所思深有所悟颇有所得。

    乐天哥哥说话做事的方式,真的令她大开眼界,她以前常在史书中读到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处理事情的法子,但那真如前代诗人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而现在又能够在事情上一一印证书上的道理,真是令她豁然开朗眼界大开了。

    这便是爹爹曾经在她小时候跟她说过的,在书上看过并不代表就真的懂,真的懂是可以把书上的一个个方块字落实到人间处处,或是那河边杨柳上,或是屋檐下的燕子窝里。

    “希望我这一生都能不断的在身边有愿意指点我的人,那我的运气,就是世上最好的了。”李萱儿此时此刻看着近在咫尺,跟县丞大人谈笑风生毫无生涩样子的陈乐天,满心说不出道不尽的欢喜。

    挖银子费了两天,不过点银子倒是挺快的,在二十多人的努力下,日头至中时就清点完毕了。

    除了小部分的珠宝不好估算,其他金银折算下来,一共是三十二万两白银。

    “诸位,黄金白银三十二万两,其他珠宝初步估计,大概在八万两左右。初步确定,总价为四十万两。”县丞大人拿着清单簿,说道。

    话音刚落,周围一片哗然。

    不仅仅是百姓们没想到,连大家族的老者们,连衙门的衙役们,连县丞大人自己,都大大的吃了一惊。

    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大了,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四十万两白银,这是多么巨大的数字,整个巴中城十年的财政盈余加起来,恐怕也达不到这么多,如今看来。这么多的银子,真的是太可怕了。

    光是买通这些官吏就花了这么多银子,可见铁头帮劫掠的银子有多少。

    怪不得蜀地土匪盘踞在山中几十年上百年得不到根除。如此巨大的利益,就算是剿灭一个,也会马上迅速起来另一个。

    除非能派遣一支大部队常年在蜀地群山中转悠,随时碰到土匪就随时消灭,否则根本就别谈什么消灭殆尽。

    但若是真的派一支这样大的部队,那么供给其军饷粮草,那恐怕也不比土匪们劫掠的少。

    因此,这也是朝廷不这么做的原因。因为派大军来,划不来,甚至即便能消灭,大军一走,不用多久,土匪又会卷土重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才是关键。




第四百一十一章 少喝酒多吃菜
1...99100101102103...1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