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崛起的石头
甭管阿列克谢如何的暴怒,该议认怂还是得议和的,晚一天,丧失的可都是数不清的大片领土。
再说了,东边只要能和平上,他就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和波兰立陶宛、土耳其等国的战争上。
大不了东边丢的领土在西边在找回来呗,反正东边都是穷困之地,往西打,没准就正儿八经成西方人了。
很快,阿列克谢就带着为数不多还剩下的一千余哥萨克骑兵,颠颠跑到秋明堡外的鄂尔齐斯河畔求和来了。
在这里,他除了见到大明禁军黑压压的军阵和黑洞洞的炮口以外,还见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那就是曾在他手下当远东总督的萨拉托夫。、
俗话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下属和前上司相见,可就是相当的尴尬了。
最怕气氛突然凝固,当着崇祯皇帝的面,阿列克谢是要放下沙皇架子的,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啊,小谢谢你来了。”
反倒是崇祯皇帝先开了嗓,可这话一说出来,就让负责翻译的沙俄宫廷官员黑了一张脸。
你特么说这个,叫老子怎么翻?
好歹人家也是沙皇,虽说打了败仗,给点面子总行的吧。
这次所谓的和谈,还不如说是阿列克谢认亲记。
原来的要求崇祯都是和他闹着玩,没有旧事重提,也没有让他称臣下位什么的。
大家都是男人,职业也是皇帝,面子当然还是要给的,不然阿列克谢这个弟弟下不来台,估计条约也就签不成。
崇祯二十五年二月,大明迫使俄罗斯签订了屈辱的《雅克萨条约》。
在该条约中规定,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全部都要成为大明领土。
俄军可以毫发无伤的撤出,但普通的俄罗斯平民、贵族必须留在原地,等待明军前去接收。
还有地方上的各种工厂、资源都不能带走一针一线,否则就视同违约,大明有权进行武力征伐。
崇祯当初说要直接打到俄罗斯,除了他自己知道是吹牛逼以外,别的人都信了。
尤其是阿列克谢,简直信的不能再信,不然也不能颠颠跑这么远来签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崇祯皇帝手里拿着条约纸,准备回去就挂在宫内显眼的地方,最好能保存到后世。
真是想想就舒服的很,后世让满清前条约的毛子现在让自己逼得签了条约,一割还就是三分之二的领土。
其实阿列克谢割这么多也肉痛得很,可你不割不行,那个地方的军队已经无力抵挡明军。
主力陷入波兰立陶宛和土耳其的战争,又无法回撤,早晚都会被明军全部收入囊中。
倒还不如将有生力量收回到莫斯科,投入到西线战争当中,帮助自己回回血,取得主动权。
阿列克谢这波操作可是让崇祯及内阁众人看的一愣一愣的,这战争是自己打赢了吧?
怎么被这小子搞的好像是他打赢了似的,割了一大片鸡肋领土,不亏血赚?
小谢谢你可真会玩。
远东地区和沙俄的战争就此告一段落,明军完胜,领土几乎扩张了一整倍还多,听到的人无不惊颤。
只有崇祯知道,这一大票领土短期内要来真是没什么大用处,也就资源和俄国农奴还有点用。
原本俄国的贵族还有单身汉们,都直接被崇祯钦点为劳工,前往各地劳改。
那些有家有室的大好青年则被分配到全国各地重新开始生活,这些人将在大明发挥自己的价值,如果表现的好,入了大明的户籍也并非不可能。
如今这个世界,大明的户籍,就相当于一张世界VIP通行证。
在亚洲你拿出来,到哪儿都是贵宾级别的待遇,就算到了欧洲,也会受到各方的尊敬。
远东地区战事告一段落以后,崇祯皇帝紧接着就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了一封信件。
与之前咄咄逼人态势不同的是,在这封信里,崇祯皇帝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作为西方皇帝的地位,并且表示对双方建交很感兴趣。
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纪的世界格局
此时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腓力四世日子并不好过。
同样是东西方两个大帝国的皇帝,崇祯小日子逍遥快活,没事亲征刷刷威望和成就,从远东回来之后就常与董宛如等妃嫔在后宫嬉戏玩闹,好不快活。
反观腓力四世,他每天都有一种自己这个皇帝马上要做到头的赶脚。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经济正在严重衰退,尼德兰(荷兰)的却蒸蒸日上,似乎海上马车夫的崛起已是必然。
很快,腓力四世发现他不能应付日益增长的海军之威胁,每一天都在焦头烂额中渡过。
此时腓力四世的敌人不单是尼德兰,还有法国和英国,尤其是法兰西,他们之间的战争维持了十几年。
从十几年前腓力四世刚刚继位时开始,整个欧洲的形势就和崇祯十七年的大明如出一辙。
这样窘迫的境地下,三十年战争更将帝国皇帝的威望降到了谷底。
神圣罗马帝国在三十年战争中全线战败,境内勉强维持了共三百余个邦国和一千四百余个骑士庄园领地。
西班牙独占美洲的局面已被打破,巴西部分地区、圣基茨、牙买加等地的殖民基地都已经失去。
但这时候,腓力四世的海军在地中海仍然有强大的实力,统治着广柔的地中海沿岸。
明崇祯十三年,腓力四世企图让加泰罗尼亚人承担一些帝国用于扩军的军费开支。
结果因为处理不当,再加上法国的煽动,引起了当地国民的反叛,不得已,腓力四世进行了一系列的平叛战争。
平叛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同年十二月,葡萄牙又爆发了独立运动,若奥四世建立起了新王朝——布拉干萨王朝,。
这个葡萄牙王朝的建立,彻底结束了西班牙在葡萄牙地区近六十年的统治。
两年之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荷兰人打败,被迫全部撤出地中海。
从明崇祯二十一年开始,腓力四世深感无力,整个欧洲几乎都在和哈布斯堡家族作对。
尽管腓力四世进行了极为浩大的扩军,但最后三十年战争还是以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失败而告终,西班牙的陆地优势从此也丧失。
现如今,腓力四世和整个欧洲都承认了荷兰的独立,可是,这并不能让战争结束。
为了维持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权,腓力四世与法兰西的战争仍持续到了今天。
尽管法国在三年前爆发了内战,但西班牙在其国内的统治情况还是愈发困乏不堪,在帝国财政破产的情况下,腓力四世无法同时处理几场战争。
然而,在这时代间,神圣罗马帝国仍然在对抗全欧的战争中获得了一些优势。
西班牙分别于崇祯二十一年和今年获得会战胜利,将那不勒斯和加泰罗尼亚的广柔领地收归帝国版图。
现如今,整个神圣落马帝国境内形成了三百多个独立的大小邦国,神圣罗马皇帝徒有其名,甚至连德意志邦国的盟主都称不上。
欧洲人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印象,更多地是以奥地利为中心的哈布斯堡君主国的统治者,而非德意志第一帝国的最高君主。
当崇祯皇帝与腓力四世建交的友好书信抵达西班牙时,腓力四世看见了希望。
此时的大明,足以让整个欧洲颤抖不安。
在击败了号称远东一号强权的俄罗斯帝国,迫使沙皇阿列克谢彻底放弃在远东地区扩张以后,大明的版图达到了极盛。
与此同时,大明帝国皇帝朱由检的名号,也被传教士、吟游诗人和商旅远播到了欧洲的大洋彼岸。
几乎占据了亚洲三分之二领土的大明,在欧洲面前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庞然大物。
作为神圣罗马帝国暨西班牙帝国皇帝,腓力四世当即在帝国宫廷内郑重宣布,将与东方的一号强权建交。
此后的数个月内,大明频繁与神圣罗马帝国互通有无。
直到崇祯二十五年三月,崇祯皇帝与腓力四世达成一致,即神圣罗马帝国将在对抗全欧的战争中得到大明的支持。
腓力四世将在亚洲的全部殖民地转交给大明,并且派遣传教士与技艺精湛的匠师普及火器。
作为回报,大明将与法兰西宣战,并且保障西班牙船只和商人在亚洲的通行和贸易权。
大明和神圣罗马帝国的逐步走向结盟,虽然在短期内还不足以影响到欧洲现有的局势,但却已经让很多人忌惮万分。
大明的货物正在走向世界,北京正在成为世界的中心,慢慢变成十七世纪的长安。
在六局的共同努力下,无论科学技术还是军队实力、国家版图上,现在的大明都足以和世界上的顶级强权一较高下。
本该在远东进入扩张期的俄罗斯帝国生生被崇祯打回原形,那么现如今的顶级强权都有哪些国家?
排头兵西班牙、葡萄牙已逐渐落后,崇祯皇帝与神圣罗马帝国建交,正是帮助腓力四世集中皇权。
只有让神圣罗马帝国在欧洲稳住,大明才能借机插上一脚。
现在后来居上领跑的则是荷兰、英国和法兰西,荷兰人正处于其“黄金世纪”,扮演“海上马车夫”的角色。
荷兰人利用他们的平底船和独占贸易公司主导了全球贸易,并占据了国际商路的很多关键据点。
不列颠王国处于上升阶段,但还不是很明显。
确立稳定君主立宪制度的“光荣革命”还未到来,现在的英国还并没有能力进入一号叙列。
正在与西班牙展开连年战争的法兰西王国正逐渐占据上风,成为欧洲大陆上当之无愧的霸主。
此时正是所谓“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时代,代表了欧洲君主**制度的巅峰。
欧洲尽管是本世纪最具活力的大洲,不过,他们对亚洲仍未占据明显的优势。
雄踞亚欧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继续推行扩张政策,仍然是令欧洲人谈之色变的强权。
莫卧儿帝国则在皇帝沙贾汗忽然病重而陷入政乱,致力于征服南印度的事业也一度停止。
除了荷兰、法兰西、奥斯曼和莫卧儿以外,余的所有国家在大明面前,不过是舞枪弄棒的小孩子罢了。
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
此时大明国内军事方面的两个大事,一是引进仿造欧洲火器,一就是发展航海贸易和海军实力。
自从武力拿下澳门以后,远东第一铸炮厂——“卜加劳铸炮厂”被收归大明国有,这使得葡萄牙荷兰等国的先进火炮,先后被引入明军,大量改装生产。
但这些佛郎机、红夷炮的火炮放在欧洲人眼里,大明改装版大炮的杀伤力如何?
无数次贬低过大明天文,又赞过明朝手工业的西班牙教会红衣传教士拉达,对此时明军的军火水平,也是很不屑。
他出使福建的时候还是崇祯二年,当时他见过明朝卫所军装备的火炮,认为这些玩意儿中看不中用,而且制作粗劣,款式也太老,只能发射石,威力不高。
其实这小子说的没错,别说他了,就是很多当时的卫所军士卒都不愿意用那些火器。
但拉达来的时候毕竟是几十年前,在崇祯十八年真正和明军打过仗的一些驻守澳门西班牙军官,却不这样看。
按当时澳门某皇家舰队的舰长写给腓力四世信里的说法,明军的部队都很精锐,大炮的性能都非常出色,而且战斗力和战斗意识都是极强。
谁让他遇见的是崇祯亲手改组后的明军呢。
西班牙历史学家门多萨,曾经登上过明朝战船,见过明军战船上的弗朗机,评价也中肯,一句话:比我们的造得好,更有威力。
除了火器方面的引进,欧洲人介绍大明最多的,还要属是四大发明中的一大绝活——印刷术。
虽说现在欧洲也有了造纸和印刷,但大明在这事儿上毕竟是有专利的,独家优势,欧洲人也不得不认账。
以利玛窦的说法,大明的印刷术比起欧洲人至少早五百年,技术更十分巧妙,出错易修改,速度更是快。
一块木版一天能印一千五百多份,你敢信?
看看人家的印刷术,就知道为什么大明的民间有那么多书,价格还比欧洲便宜得多。
对于这些书,崇祯皇帝表示这不是个好事儿,方便了东林猴子们制造舆论,朕还得费劲巴力三令五申的去禁那些书院和书局。
这种坏处欧洲人看不到,他们只是觉得这技术太牛逼,不光能单面印刷,去年六局还琢磨出双面印刷的技术。
都说西方人瞧不起大明,大明民间又何曾瞧得起西方?
这个时候的民间和后世崇洋媚外上赶着倒贴是两码事儿,见着洋毛子就跟见到猴子似的,大部分女子没觉得帅,反倒觉得难看。
尤其令欧洲人受打击的是:一开始大明的人根本不信欧洲人自己会印刷,气的有老外专程回家一趟,运一大堆印好的圣经过来。
瞧瞧,我们也会!
照多年前去世的太医院御医王肯堂的说法,欧洲圣经不光两面都有字,而且还能防水,真是甚异之。
除了印刷术,大明的农业,也是叫欧洲传教士们都似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啥都新鲜。
现在大明的整体农业水平,以钦天监监士汤若望的一句话总结,“远比欧洲富裕得多”。
一些农民生产场面,都叫欧洲人开眼,好像这压根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样。
水稻一年三熟,稻田里还养鱼防疟疾,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志里还详细记录,大明农民用竹料包好鸭蛋,点稻草加热,严冬竟也能孵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