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小桥老树
数量众多的重骑兵很快就将一百轻骑兵掩没,却迟滞了重骑兵的攻势,王腾骧目睹了悲壮的一幕,一战而失去跟随多年的百名心腹亲卫,心如刀绞,眼如喷血。他强压着上前拼命的冲动,冷静地看着一名年轻英俊的黑雕军指挥使指挥步军营反击。
五百步军将步军大方盾下方的两根尖利的铁刺扎入土中,持盾军士缩在方盾后面,用身体死死抵住方盾。这五百大方盾身后,则是手持黄桦手弩的弩手,长枪手则将长枪平举在步兵大方盾之上,整下步军方阵临危不乱,用汪洋中的一块岛石,迎接巨浪冲击。
这五百步军,是侯云策特意从龙威军调给王腾骧的黑雕军老军。
重骑兵消灭了大林军右翼唯一的轻骑兵部队以后,如狂风巨浪一样朝着最后一个挡路的步军阵地。
此时,李筠已寻到了战机,数千铁都军步军紧随着重骑军掩杀了过来。用重骑兵冲阵,随后轻骑兵和步军掩杀过来,是潞州铁都军这些年来屡试不爽的战法,李筠敢于以一隅之地起兵“清君侧”,也正是对正是基于对铁都军强大战力的信任。
随着黑雕军指挥使一声令下,步军中一百弩箭同时击发。这些手弩虽然在劲力上比不过脚踏弩,但是如此距离之下,也能轻易地洞穿铁骑军的重甲。
无数重骑军从战马上摔了下来,另一批弩箭又如约而至。
黑雕军步军阵前腾起了一片灰尘,这是摔落在地下的铁骑军激荡而起的灰尘。
在大林军正面阵地上,前军长弓手们和正面的铁都卫步军激烈对攻。石守信眼看着大林军右翼被突破,就下令将方阵变成圆阵。这次大林北上,只有石守信所率领的前军是其直属部队,训练已久,配合极为默契,方阵变为圆阵本身就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变阵,前军早已架轻就熟,很快,前军就变成了一个纯粹守势,这样一来,就算是大林右翼被突破,前军也不至于腹背受敌。
将兵相知,训练精熟,是前军最大的优势,也是侯云策任命石守信为前军将领的主要原因。
侯云策知道此次大林军除了石守信部,其余各军最大的弱点都是匆匆成军,而匆匆成军的重要原因是侯云策要以亲信掌握住军队,正因为此,后军在某种程度上是将不知兵,兵亦不知将。可是,右翼步军如此快速地被突破,也很是出乎他的预料。
敌军重骑军数次冲锋,没有能够冲破最后一个步军方阵,只听到几声尖利的哨声,这个哨声音调之高,在混敌战场上也让人听得清清楚楚。几声哨声之后,重骑军不再攻击那一个坚硬的步军方阵,而是绕过防守距离并不宽的步军阵地,朝着大林中军而去。
眼见着中军就要受到冲击,侯云策慢慢地抽出了百炼刀。自从离开了灵州到大梁,他就没有机会亲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此时面对危局,内心深处莫名涌上阵阵杀气。
随着中军战鼓声和令旗挥动,亲卫队队长刘黑彀亲自指挥五百脚张弩手开始进攻。五百脚张弩手分为三个横排,每个横排一百多人,随着刘黑彀大声地指挥,脚张弩手开始轮番发动。
由于所有脚张弩手皆做好准备,第一轮攻击的速度极快,三声口令,五百枝弩箭就不断地向不可一世的铁都卫重骑兵扑了过去。铁都卫重骑兵虽然披了铠甲,可是坚实的铠甲也挡不住近距离发射的脚张弩箭,巨大的冲力使得弩箭视铁甲如无物。
铁都卫重骑兵不断地中箭落马,特别是最前面的数百重骑兵,基本上全部被弩箭射杀,落马的重骑兵又严重影响了马速。
经过这两轮打击,铁都卫重骑军失去了狂暴的冲劲。
大林右翼步军被铁都卫重骑兵冲乱以后,又被中军帐前督战队赶回了战场,他们举刀持枪,三三两两地和失去速度的重骑军缠斗在一起。步军们渡过了短暂的震惊以后,终于恢复了理智和勇气。刀牌手皆为身体灵敏之辈,他们以盾牌护体,疯狂地砍杀重骑兵的马腿,而摔下战马的重骑兵则成为步军的屠杀对象。
就在重骑兵不断受损之时,随后而来的铁都卫步军参加到混战之中,大林军右翼步军出现不支之态。
大林军脚踏弩手并没有停止攻击,在刘黑彀指挥之下,他们也不用瞄准,就朝着骑马之人攻击,大林军每一排弩箭发出,都有数量不少的铁都卫重骑军落于马下,随后被混战的步军们砍杀或踩成一团肉泥。
此时,左翼步军被两千铁都卫轻骑兵粘住,他敢增援右翼步军,因为只要左翼步军队形稍稍散乱,就会给铁都卫轻骑兵可乘之机。
李筠没有料到铁都卫重骑军竟然没有穿透敌阵,纵横无敌的重骑兵混在步军中,损失极为惊人。这样的损失让李筠难以承受,他也知道此时绝对不能下达收兵令,眼见着重骑军损失越来越大,大喊一声,道:“擂鼓,全线进攻。”
李筠部有人马四万人,数量上强过大林军。他意图将所有兵力全部压上,迅速击败大林军,避色铁骑军蒙受更大的损失。
李筠中军战鼓响起以后,铁都卫二千轻骑兵改变了方向,迅速绕过左翼步军,直冲侯云策所在中军,这些轻骑兵根本不和中军直接交手,在奔驰的战马上开弓,将铁箭攻向中军。
中军步军没有调动脚踏弩手,以步军弓箭手向轻骑兵放箭,刀牌手和长枪手严阵以待,防止大林军冲营。
很快,铁都卫四万人马就将原地不动的大林军团团围住。
随着铁都卫全面进攻,大林军在中军指挥下急速调动力量,前军、中军和左翼靠在了一起,结成了密集圆阵,虽然被铁都卫团团围住,铁都卫却难以将一万前军分割,包围圈越收越紧,反击也越来越强。
右翼五千人马则所剩无已,王腾骧带着最后的数百大林军,准备向大部队靠扰。只是他们已被铁都卫步军所包围,根本无法移动。好在他们防守尚严,铁都卫步军虽然轮番进攻,却没有能够打破这五百黑雕军结成的步军阵形。
李筠带了四万人马和大林禁军决战,此时他已将绝大多数部队投入到决战中去,只留下了一千多轻骑军守卫在自己身旁。这一千轻骑兵是亲卫队,也是最后的预备队。
眼看着铁都卫和团结兵占据了优势,却无法将大林军迅速击败,而大林军骑军还没有出现,此时,李筠额头上开始冒出了冷汗。
第339章 生死战
俗话说: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已者死。
光紫驼受命单独指挥大林军骑军,即有些志得意满,又有着对侯云策知遇之情的感激,他牢记侯云策命令:战场形势变得胶着之时,全力突击敌军主将。
正是由于有这道命令,光紫驼数次忍住了率部冲杀个痛快的念头,命令侦骑远远盯住战场,大部人马就躲在战场一里外的小山沟内,听着远处若隐若无的喊杀声。光紫驼就如那些拥兵数万的大帅一样,在马上假寐,用假寐这种姿态显示着决算千里之外的大将之风。
远处的战鼓突然响亮了起来,光紫驼敏感地捕捉到这个声音,,他已从这次震天的战鼓声中听到了决战信号,眼睛霍地睁开,果然不出所料,过了一小会,两名侦骑就出现在了面前。
光紫驼下令道:“出发。”
四千骑军从隐藏着的山沟出来,并没有全力突击,只是匀速地向着战场前进,当乱成一锅粥的战场出现在光紫驼眼中之时,他就如闻到腥味的老虎一样,也不管什么大帅的风姿了,一举长枪,大喊道:“儿郎们,冲锋。”
骑军们速度越来越快,他们如最迅猛的猎豹一般,冲向旗帜最密,鼓声震天的地方,不用说,这个地方就是敌军首脑所在。
李筠虽然带有四万部队,在人数上占有优势,只是此时主力部队全部投入到与大林军的决战之中,不可能召回任何一支部队,反而在局部上形成了劣势。他手中仅有的一千轻骑,很难和数千气势汹汹的大林军骑兵相抗,此时别无他法,唯有且战且退,尽量拖延时间,或许才能等到最后的胜利。
两股骑兵就在步军战团的外围追逐,铁都卫轻骑兵训练良好,战马也多来自契丹,他们既不想距离战场太远,又不想和优势的大林骑军交手,就绕着战场转起了大圈子。
光紫驼刚开始时还有大部队在一起,追了一会,就有些气急败坏了,不断提高马速,渐渐地就跃出了大部队,带着数十名骑兵与铁都卫骑兵越来越近。光紫驼取下弓箭,连发数箭,将数名骑手射落马下。
铁都卫骑兵也不示弱,纷纷回头射箭。
一名铁都卫指挥使见一小队大林军紧紧咬着队伍,就如牛屁股后面地苍蝇,极为讨厌。他大声喊了几句,一百多名铁都卫骑军突然朝侧面拐了一个弯,离开大队伍。很快,这一百多名铁都卫骑军就从侧翼向光紫驼冲了过来。
光紫驼被这一群人纠缠住,只得被迫迎战。他取下长枪,接连将三名铁都卫骑手挑落马下。
铁都卫指挥使见光紫驼历害,举着狼牙棒冲了过来,朝光紫驼的马头砸去。光紫驼根本不管狼牙棒。枪尖如闪电,朝着敌将的咽喉扎去,长枪速度快过狼牙棒,后发而先至,敌将只得回招。
两人在马上交锋数招,光紫驼枪法快捷,使用狼牙棒的敌将空有一身力量却无处使,被快捷的长枪逼得手忙脚乱。铁都卫指挥使眼见着敌将历害,自己无法取胜,而大林军大部骑军又赶了过来,又生退意。
当光紫驼举枪又向他刺来之时,他用狼牙棒格开了长枪,同时,聚集全身之力,将狼牙棒劈头盖脸朝着光紫驼砸去。
擅长使用狼牙棒者,皆为力大如牛之人,光紫驼虽然勇悍,却也不敢硬接这一棒,铁都卫指挥使趁着光紫驼躲闪之际,大喊一声:“撤了。”喊完就跑。
光紫驼许久没有遇到这么历害的对手,正战至酣处,那容得对手就这样逃掉,拼命地跟了上去。
突然,一名铁都卫骑手挺枪从光紫驼侧翼冲了过来。他已是浑身是血,身受重伤,却不失剽悍,看见一名敌骑挡路,便不顾一切地向着敌骑冲去。光紫驼只得扭过身体用长枪封住敌骑,不料,铁都卫骑手竟然毫不躲闪,就这样直直的撞了过来,光紫驼的长枪狠狠地扎进了来骑胸膛,但是,来骑手中的长枪也将光紫驼腹部刺出一条口子,虽不甚深,却足有手臂般长短,鲜血很快就流在了战马身上。
光紫驼没有在意腹间的伤势,看着使狼牙棒的敌将跑远了,狠狠地骂了一句。他取过弓箭,拉开弓,箭尖斜朝天空。这一箭本来是光紫驼发泄怒火的举动,岂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箭极为神奇,正中敌将的后背。敌将中箭之后,仍然紧紧地伏在马背上,但是狼牙棒却掉落马下,显是受伤极重。
光紫驼自己也没有料到在这么远的距离下能击中高速运动地敌将,半张着嘴,“哈、哈”笑了起来,笑声未落,只听得在漳水河方向响起了战鼓声和沉闷的马蹄声。
光紫驼心中一震,知道大林军主力尽出,自己所率的骑兵部队是最后一支后备队,此时在漳河水岸边出现的人马,绝对不是大林军。北汉军曾经渡过了漳河水,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性,消失许久的北汉军在决战关键时候,突然渡过漳河水。
想到这里,光紫驼背上涌出了阵阵的冷汗,连腹部剧痛也感觉不到。他立刻放弃了对李筠的追赶,带着四千骑兵回援大林步军。
李筠见援军至,心知此次决战胜卷在握,并不返身追赶大林骑军,将骑兵收拢之后,在一旁观战。
经过激烈交锋,大林步军前军、中军和左翼部队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圆阵,圆阵内总共还有近二万人马,已有五千多人马变成了尸体或是呻『吟』着等死的重伤员,铁都卫步军和潞州团结兵数次攻势皆受挫,已被完全赶出了圆阵外围。
重骑军在更是在弩箭的特殊关照下死伤惨重,无力再对这个大圆阵进行有力的突破。
战阵内的侯云策已经开弓十数次,箭匣只剩下孤零零的几支雕翎箭。他身后的亲卫队全是从黑雕军中精选出来的箭术高手,和侯云策一样,几乎射空了箭匣,好在圆阵中有不少战死的军士。这些军士还带着许多箭枝,当亲卫队将箭匣全部补充完毕之时,漳河水方向响起了低沉的马蹄声、高亢的战鼓声和激扬的喊杀声。
大圆阵的军士们应付铁都卫的围攻还有信心,可是听到敌人援军的声势,尽皆变色。
侯云策把举起的强弓放下,抬头望了望漳河水方向,道:“北汉军也到了,好戏终于开演了。”
好戏虽然就要开演了,可是,大林这一支临时组成的部队能否顶得住北汉军和铁都卫的联合进攻,却是好戏能否进行的关键。侯云策身边的几位大嗓门传令兵,骑着马,前往圆将各处的指挥官,用响亮声音喊道:“援军将到,固守待援,后退者斩。”
光紫驼带着骑兵向漳河水方向的冲去,很快就和敌人的骑兵碰撞到一起,这些敌人正是刘继业率领的北汉骑兵。北汉步军并没有停留,绕过混战中的骑兵,朝着步军战团冲了过去。
光紫驼所带的骑兵有四千人,北汉骑军有六千之众,从人数上来说,没有绝对的劣势,但是,北汉骑军常年和契丹骑兵对战,拙于攻城,长于野战,此时的骑兵对阵正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一万多骑兵,形成的战场比步军战场要壮阔得多,到处都是刀光箭影,到处都是断臂残肢,战马奔腾激起的灰尘更是遮天弊日。
光紫驼很快就发现,北汉骑军中用枪好手比比皆是,在肉搏战中,北汉军占着明显的上风。大林军士不断地被刺落马下,损人大于北汉骑军。光紫驼接连刺杀了两名北汉骑手,他的大腿也被中枪的北汉骑手扎了一个血洞。接连受伤,激发了光紫驼的凶性,他在阵中左冲右突,又将数名军士刺于马下。
杀得红眼时,北汉骑军冲过来一匹白马,马上之人是一位黑袍黑甲骑手。他来到光紫驼身前,长枪突刺,直奔光紫驼的前胸。光紫驼翻手腕,欲将来格开,不料他的长枪碰到对方的长枪之时,只觉对方的长枪稳如泰山,根本无法格开。
眼见着对手长枪急速刺来,光紫驼暗叫不好,侧身就翻向战马左侧,依靠双腿的力量挂在马身上,这才堪堪躲过了这要命的一枪。
黑袍将见对手居然躲过了自己志在必得的一枪,赞道:“身手不错。”
光紫驼翻身上马,不禁抬头打量了一眼黑袍将。他并不服输,在两马交错之时,用尽全力向着来将的腹部刺去,光紫驼的枪速极快,有着攻敌之必救的狠劲,等到黑袍将举枪格档之时,光紫驼手中长枪突然变向,如猛然窜动的毒蛇一样,向着黑袍将的面门刺去,这一招是光紫驼屡试不爽的杀招,用得极为纯熟。
黑袍将也没有什么动作,长枪搭在了光紫驼的枪杆之下,光紫驼所有的精妙招术,全部被压迫在如泰山般的力量之下,再也使不出来。
光紫驼用尽力气与之对抗,这股大力却又忽然消失,长枪不由自主往上一抬,露出一个大大的空门,黑袍将长枪已如雷霆闪电,到了光紫驼咽喉。
光紫驼反应极为敏捷,仰面躺倒在马背上,血光一现,光紫驼的下巴已被枪尖击碎。
第340章 援军到
光紫驼几乎被黑袍将凶狠的一枪打落马下,下巴被枪尖击碎,血流如注。光紫驼和何五郎合称了“冲锋双将”,也实有过人之处,中枪之后临危不乱,平躺在马背之上,趁着两马交错之际,左手持枪,长枪再次刺出。这一次,他是朝着黑袍将马腹刺去,快捷而刁钻。
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光紫驼知武艺不敌黑袍将,就出狠招,欲刺杀黑袍将的战马。
光紫驼枪法以快捷诡异见常,单手枪法也有过人之处,黑袍将刺伤他以后,也有些轻敌,根本没有料到此人如此勇悍。战马中枪之后,黑袍将不觉大怒,对着仍然平躺在马背上的光紫驼就是致命一枪。
此时光紫驼已经多处受伤,流血过多,全身发冷,头脑也开始昏眩,他已经丧失了抵抗能力,只能任由黑袍将宰杀。
数匹战马呼啸而至,光紫驼的数名亲卫见主将遇险,拼死击退了身边的北汉军,向着黑袍将冲了过来。俗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光紫驼所挑选的亲卫皆是悍勇不畏死之人,这几名亲卫平举着长枪,并排着向黑袍将冲去,如海浪拍岸一样有着一去不回的气势。
黑袍将尽管武艺高强,可是这种打法他也不敢轻视,只得回枪应敌。
几匹战马交错之后,黑袍将已将一名大林军击落马下,刺伤了另一名大林军军士,抢夺了一匹战马。
猜你喜欢